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人物图笔筒赏析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人物图笔筒赏析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2020-08-03

【www.taoci52.com - 景德镇古代瓷器】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人物图笔筒赏析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人物图笔筒》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是1 0 0 0多年前,我国著名诗人李白撰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中的开头两句话,它形容着时间的飞快过去。

几个世纪以后,这一不朽名赋被移植于一件景德镇官窑瓷器笔筒上,创作出了一幅《春夜宴桃李园图》,使这件作品显得更加富有艺术魅力。

这件笔筒制作于清雍正时期,高1 3.3厘米、口径及底径均为1 7.4厘米。白釉为地,外壁一周绘粉彩人物亭园图,底部写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器外粉彩画面分两组,正面客厅中,李白与众兄弟围几席地而坐,有的举杯畅饮,有的高谈阔论,有的持杯思索,有的凭栏凝视,更有的醉酒斜倚,神态生动,姿态各异。

另一组为园内观赏图,有几人俯伏于石案旁,聚精会神地观赏着字画,也有的侧身仰望明月,更有的凝神沉思,三名童子则忙碌地侍候于左右。画面张挂灯笼,提示着时间是夜晚,桃李盛开是表示春天,主题十分鲜明。taOCI52.cOM

这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瓷器作品,它出于由皇家内务府官员唐英监督烧造的景德镇御窑厂,属精心创作的器物。

此器外壁用釉上彩的粉彩绘画,这种粉彩从康熙中晚期开始运用于瓷器上,雍正时期大规模制作。由于粉彩瓷的大量烧造,原先烧造量很大的五彩瓷迅速地减少了。

但雍正朝的粉彩,大量的还是由民窑来烧造,官窑烧造得不多,因为官窑瓷器都供皇家使用,所以要求特别严格,首先它必须有优质的胎釉;其次是有精美的制作工艺,更要有优质的粉彩原料和精湛的绘画技巧。传世清代瓷器中有很多笔筒的形制,有大小两种,以康熙朝烧造的产品为最多,它们绝大多数都是民窑烧造,很少见到官窑器。

雍正朝大笔筒明显减少,小笔筒稍多,但大都是民窑所烧,所以雍正官窑笔筒更显得名贵。这件作品,无论是胎质、釉色和釉上粉彩的绘画以及构图,都体现了很高的水平,是雍正瓷器中难得的精品,现陈列于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中。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清雍正釉里红喜鹊登梅纹笔筒


釉里红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罩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这种高温釉下彩瓷烧造难度极大,初创于元代,历明清长盛不衰,但各个时期的表现良莠不齐。

有清一代,雍正、乾隆时期釉里红烧制最为成功。釉里红从康熙朝恢复烧造后,至雍正朝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是雍正釉下彩中烧制的特别成功的品种。釉里红在雍正朝又称为“宝烧红”,制作工艺比康熙时更为精细,器物呈色稳定,色调红艳。由于釉里红的呈色技术运用娴熟,从而使这一时期的釉里红瓷器的纹饰内容较康熙时表现的题材更为广泛,所绘纹饰均清楚明晰,造型优美,同呈色鲜亮艳丽。此一时期釉里红器型有碗、盘、高足杯、石榴尊、水盂、花盆、玉壶春瓶、天球瓶、锥把瓶、象耳瓶、方瓶、观音瓶、梅瓶、葫芦瓶、宝月瓶、鹿头尊、盖罐、笔筒、盒等。雍正釉里红纹饰有龙、云龙、云鹤、云蝠、蟠螭、桃实、树木、石榴、三鱼、三果、莲池图、缠枝莲、缠枝花、串枝花、朵花、莲托八宝、灵芝、松竹梅、八宝、团鹤、葡萄、凤穿花、八仙、山水人物、五蝠捧寿等。器底多署“大清雍正年制”楷款,另有仿宣德釉里红器底有署“大明宣德年制”仿款。

本文要介绍的这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雍正釉里红喜鹊登梅纹笔筒(图1),原为清宫旧藏之物。该笔筒高15.6、口径18.3、足径18.3厘米;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图2),外围青花双圈。内外施白釉,外壁釉里红装饰。主题图案绘洞石、菊花、牡丹以及在花间飞舞的3只蝴蝶,另有一只喜鹊站在梅花枝梢,似在啼鸣,又欲展翅鹏飞。自古以来,无论是文人诗词,还是匠人瓷画中,他们对于喜鹊的喜爱溢于言表。清代陶瓷上的画面常有吉祥寓意,这件笔筒上画喜鹊登梅即寓意“喜上眉梢”。

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茶具赏析


2014年9月,镇江博物馆在市区一考古工地发现一座宋代砖室墓,其中出土1套6件较为精美的景德镇窑产青白瓷茶具,均完好无损,造型精美、釉色莹润,较为珍贵。

墓葬位于镇江市区润州山西南坡,为砖室墓,平面呈长方形,长约3米,宽约1.2米,残存深度约1.8米,壁用青砖错缝砌筑,墓西侧设壁龛,长方形,宽0.43米,高0.32米,深0.33米,龛底距墓底高约0.24米,壁用青砖错缝平砌,顶部用一层青石封盖。6件青白瓷器正置于壁龛内,另外同出的随葬器物中,铜镜位于棺内、釉陶瓶及2件青釉瓷碗位于棺西侧,还有铜钱散布于底部。现将出土器物介绍如下:

一、青白釉瓷器

执壶(图1):口径6.6厘米,底径10.6厘米,高14.8厘米;直口,圆唇外卷,束颈,弧肩,瓜棱形鼓腹,平底;肩部设宽扁执手,边缘刻凹槽,上部设管状系;执手对应位置设弧形流,流口削平,执手与流最高处与壶口沿齐平;腹中部划一条弦纹,其上刻藻叶纹,洁白色胎,通体施青白釉,釉面光亮青翠,底部有支烧垫渣痕。壶盖直径6.6厘米,高1.8厘米,顶面下凹,边缘设一管状系,中间塑一花苞形钮,钮低于盖面,子口;洁白胎,盖面施青白釉,釉色偏黄,略失透。

碟(图2),共2件,六曲花口,器内出筋,敞口,尖唇,浅弧腹,平底;洁白胎,通体施青白色釉。一件口径10.3厘米,底径4厘米,高2厘米;外表略泛黄色,有冰裂纹,底心釉刮去,有墨书“包通”;另一件底心釉刮去,有支烧垫渣痕,底心墨书“东”,口径11厘米,底径3.6厘米,高2.1厘米。

碗(图3):口径11.8厘米,底径4.9厘米,高3.8厘米;敞口,圆唇,浅弧腹,圈足极矮;洁白胎,施青白釉,釉面光亮,口部不施釉,包银边,银边脱落严重。

盏(图4):斗笠形,六曲花口,尖唇,斜直腹,圈足,挖足较浅。洁白胎,胎轻薄,施青白釉,釉面光亮,足底心无釉,有支烧垫渣痕迹,泛火石红。口径13.1厘米,底径4厘米,高3.9厘米。

盏托(图5):托杯敞口,尖唇,弧腹,托盘敞口,尖唇,浅弧腹,浅圈足外撇,中空。洁白胎,施青白釉,釉面光亮,有冰裂纹,足底无釉,有支烧垫渣痕迹。通高4.9厘米,托杯口径8.7厘米,托盘口径13.6厘米,底径5.7厘米,高4.9厘米。

二、其他随葬品

青釉瓷器共2件,均为碗(图6),形制相同:口径12.8厘米,底径4.4厘米,高7.4厘米,侈口,尖唇,弧腹较深,圈足,外腹刻双层莲瓣纹,白胎施灰绿色釉,釉略失透,有冰裂纹,圈足不施釉,包银边,银边脱落严重。

釉陶瓶(图7),口径8.5厘米,底径7.8厘米,高23.7厘米;直口,方唇束颈,深鼓腹,平底;肩部对贴塑2只泥条形耳;褐色胎,器上部施黄色釉,釉层稀薄、失透,器身有轮制形成的弦纹,下部削修较略粗率。

铜镜,亚字形,边长约9.2厘米,边缘梯形,弧形钮,镜背有方栏,分两行模印“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镜身灰色,镜面光亮,局部附着绿色铜锈。

铜钱18枚,锈蚀严重,钱文可识16枚。其中开元通宝2枚、皇宋通宝2枚、淳化元宝2枚、祥符元宝1枚、熙宁元宝1枚、元丰通宝1枚、元符通宝2枚、圣宋元宝1枚、崇宁重宝4枚。

这一组青白瓷茶具为墓葬中出土,实为难得,同出的铜钱提供了时代依据,更增加了器物的可信度,为研究宋代景德镇窑产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和资料。

雍正粉彩“春夜宴桃李园”笔筒


这是一件雍正粉彩“春夜宴桃李园”笔筒,现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笔筒通体彩绘着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与众诗友“春夜宴桃李园”的故事。

作品中,庭堂上6位诗人席地而坐,饮酒赋诗,一位诗人倚栏凝望。园中长方石案上3人伏案观诗,3人或吟咏,或凝思,旁有热壶、捧酒坛、扇炉3个童子。器物的瓷质细洁、白润,色彩艳美,人物神态各异,绘画以传统长卷的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底上写有“大清雍正年制”6个楷书款,这是一件清代雍正年景德镇官窑中极为精致的佳品。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烧的一个陶瓷装饰品种,它出现于康熙晚期。到了雍正朝得到了空前发展,成为以后景德镇窑的主流产品。粉彩是一种釉上彩工艺,绘制前先要挑选烧造质量极高的白瓷,彩绘时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然后作画,使图案色彩不透明而又具有粉质感。加彩后入低温(700至800摄氏度)彩炉焙烤而成。烧成的制品色泽柔和淡雅又富于立体感。

雍正一朝虽然为时仅13年,但由于雍正皇帝对瓷器十分喜爱,他经常直接干预制作,甚至对瓷器的造型、釉色、纹样以及高矮尺寸都要详细过问,使瓷器在宫中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地位。当时制作的产品不仅作为日常生活用具,同时也是精美绝伦的陈设器。此外,雍正帝还常将瓷器赏赐王公、大臣。如《清史档案、雍正记事杂志》中云:雍正八年(1732年)“备赏蒙古王公祭红高足碗,备赏蒙古王公祭青高足碗,备赏蒙古王公黄色高足碗,备赏蒙古王公白色高足碗”。雍正时期的器物不仅胎体洁白无疵,制作精益求精,而且所绘花鸟虫鱼,形态逼真,甚至达到“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境地。

清雍正二年试乙号样款粉彩荷莲纹盘(清雍正)


清雍正二年试乙号样款粉彩荷莲纹盘

现藏天津博物馆。

清雍正二年(1724),高6.1厘米、口径33.8厘米、足径25厘米。

粉彩是雍正时期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在康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因吸收了珐琅彩的制作工艺,在彩料中加入了铅粉并施玻璃白,而烧成的釉上彩瓷。画法上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没骨法,突出了画面纹饰的阴阳和浓淡,立体感极强。比五彩更加娇艳、淡雅、柔和,又称为“软彩”。

馆藏清雍正粉彩荷莲纹盘,高6.1厘米、口径33.8厘米、足径25厘米。敞口,曲壁,圈足。盘里洁白的釉面上用粉彩绘出水荷花图。碧绿的荷叶随风摇曳、向背翻转,深绿的叶面和浅绿的叶背交相辉映。色彩雍容华贵,浓重艳丽而又不失清雅之趣。由此盘可知,雍正粉彩已不单纯是在白釉上进行彩绘,而发展成在各种色地上彩绘,其工艺特点大大超过了康熙朝的水平。盘底暗刻的“二年试乙号样”六字两行楷书款,更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是清雍正二年(1724年)烧制的,是将要呈现给皇帝御览的一件瓷器样品。这种款识粉彩瓷中极为少见,也为我们研究雍正早期粉彩瓷的烧制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清雍正青花八骏图方形花盆


清雍正青花八骏图方形花盆

湖北武汉 李笙清

在古代,马是人类一种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又是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之一,因具有勇猛向前的精神、奔腾不息的毅力,以及任劳任怨的秉性,而深受人们喜爱,并赋予它许多美好的寓意。历朝历代,以马作为素材,既被文豪诗人写入诗词歌赋,传吟至今;又被众多画家争相绘于画中,丹青不渝。在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上,马也屡见不鲜,或单独,或群现,或扬鬃奋蹄奔驰在原野之上,雄烈刚猛气势豪迈;或漫步于草场溪边,性情温顺闲适安详。在武汉博物馆举办的一次展览中,展出了一件广州市博物馆珍藏的方形花盆,盆上八匹骏马各具其态,表情丰富多彩,组合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八骏图画面,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这件青花八骏图方形花盆(见图),为清代雍正年间烧制,高9.5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7厘米。四边方形。敞口,平肩。四边上宽下窄,呈弧形下收,下方有内缩四方圈足,使花盆平稳踏实。盆中施白釉,盆底有孔,显然是作为浇花漏水之用。平肩没有纹饰,四面的腹壁分别用线条圈成正方形,圈中各绘两匹骏马,四面组合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八骏图图案。盆底部有款:“雍正二年黄菊圃置”。

骏马的绘制可谓别出心裁,八匹马分为四组,布局疏朗,姿态各异。有的一匹马卧于地上,四肢放松,漫不经心地吃着地上的青草,另一匹马前蹄趴下,后蹄撑起,尾臀高耸,正扭颈与卧于地上的马一起吃草,动感十足。有的一马趴于地上,马鬃散乱,正侧身扬起脖子,另一匹马将一只前蹄扬起,似在轻轻移动,用嘴唇亲着地上的马的脖子,仿佛是一对恩爱情侣,状极亲昵……马胖瘦不一,比例适当,造型挺拔敦实,端庄朴实,胎质细密,釉彩丰厚,举止神态颇具风貌,惟妙惟肖。除了马外,四周还配以辅助景物,如杨柳垂下如帘的丝条,茂密的枝叶,如茵的青草,还有初生的竹叶,静静的坡石,透出一缕浓郁的春天气息。

作为一种栽培鲜花的器皿,花盆在我国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形制大小不一,式样众多。花盆的制作有多种材质,以瓷质最多,具有工艺精致、釉彩丰厚、洁净素雅、造型美观等特点,古人多烧造使用。

雍正时期虽然只有13年的短暂历史,但由于正处于清王朝繁盛时期,加上雍正皇帝本人雅好瓷器,所以这一时期的陶瓷业得到很大发展,烧造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瓷器精品。这件青花八骏图方形花盆烧制于雍正二年(1724),制作精细不苟,器型秀美端庄,工丽妩媚,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釉色白中泛青,釉层肥厚莹润,釉面光洁照人。主题纹饰构图疏朗,简洁清新,线条纤细柔和。经历了290年的沧桑风雨,依然器型完整,风采依旧,颇具观赏性,诚为一件难得的佳品。

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清雍正)


清雍正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作为一件海外回流文物,回归令人欣慰。

中国嘉德2007年春拍,一件清代雍正年间的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在首日瓷器玉器工艺品的拍卖场上,经过长达30分钟的竞拍,最终以2643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

其他清朝各年代瓷器,器形繁多、釉色丰富,涉及棒槌瓶、将军罐、花觚、凤尾尊,釉色有五彩、青花、釉下三彩等。

中国嘉德董事总经理王雁南女士表示,清雍正香炉这一价格有力地印证了该香炉世间孤品的地位。清雍正粉彩御用香炉在造型上呈八角形,由盖与炉身两部分构成。洗口外侈,细颈,扁圆形腹体,肩饰正反“S”形耳,腹下内敛,腹部底层中心有八方形孔,下承双层台基式,底承八柱形足,上配伞盖式宝珠形纽盖。纵向在口沿、炉身及上下各部分的衔接处,饰有塑成规整的凸形装饰线,在台基最底端内壁侧有镂空金钱纹的装饰,在底端每两足之间留有小孔。

着色上通体内外均施松石绿釉,采用模压、贴塑等多种工艺集于一身,炉身上部压模整齐的菊瓣纹,周围以仿翡翠绿釉为地,黑彩勾勒边沿。

炉身下部与其对应的部分以凸雕菊瓣纹装饰,两部分菊瓣纹均在起棱处贴饰相向而望的金釉瑞兽。双耳、腹部、盖面及台基上的纹饰皆采取在瓷胎上模压阳文或阴文印花,再于印花的瓷胎上绘画,施蓝色、黄色、绿色等各色彩釉,纹饰不仅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且蕴含西洋风格。

中国嘉德“波士顿美术馆藏中国清早期瓷器”专题拍卖以100%的成交率落锤。以下四件拍品均为20世纪初进入波士顿美术馆的藏品。

清康熙釉里三彩山石螭龙纹花觚因其形似青铜器中的“觚”,而称为“花觚”。釉里三彩是康熙时期创造的一种高温釉下彩品种,以青花、釉里红和豆青釉三种釉下彩相结合,用蓝色和红色来表现主纹、辅纹,豆青色表现山石。三种颜色均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烧制难度比青花或釉里红更大。

该花觚颈部绘“渔人泛舟”图,近足部绘“垂钓图”,中部鼓腹处绘夔龙灵芝装饰。房屋、远山、树叶、螭龙、渔人、小舟都以青花描绘,釉里红绘枝干、灵芝及部分树叶,山石则以豆青釉表现。

五彩锦地开光山水图棒槌瓶同样是清康熙年代瓷器,因造型盘口,直颈,折肩,筒形腹,圈足,为标准的棒槌瓶式样得名。瓷器口沿以绿彩为地,墨彩绘折线纹。颈部以红、绿二彩绘团“寿”字,间以“擅”字符,上下皆绘回纹、折线纹和立墙纹作边饰。肩部锦地绘四开光琴棋书画图。腹部主要饰开光图案,一侧倭角形长方形开光内绘五彩山水人物图,山石耸立,斜松侧柏,小童搀扶老人行走于桥间,色彩淡雅清新。

清雍正御製珐琅彩人物故事瓶


珐琅彩是一种古代工艺,色彩鲜艳,富有收藏性。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工艺首屈一指。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制作珐琅彩瓷非常费工,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珐琅彩瓷在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无可比拟的。

近期,广州寻龙有幸征集到一件珐琅彩人物故事瓶:

此件藏品为雍正御製珐琅彩人物故事瓶,口径14.5cm,高57cm。撇口,中短颈,肩部装饰描金双耳,鼓腹,圈足。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瓶腹绘珐琅彩人物故事,画中有老人小孩富人等,人们在一起生活和谐,有说有笑,其乐无穷,人物描绘栩栩如生,格调奢华,愈显金碧辉煌,华贵典雅。底款为“雍正御製” 方形印章。胎釉结合紧密,釉层均匀,富有质感,所绘人物,用笔精致,笔笔到位,设色艳而不俗,是一件非常精美的官窑精品,十分珍贵,值得收藏。

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被喻为“官窑中的官窑”,所以在如今收藏市场上炙手可热。由于珐琅彩器是专供宫廷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数量特少,收藏者很少人可见到此类珍稀品。纵观近二十年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瓷器价格节节攀升,屡创新高。而珐琅彩的高贵出身,意味着珐琅彩流传到民间的数量非常有限,但是经过漫长的历史,也让很多不可能的事充满变数,因此它有着无可估量的的历史、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这件珐琅彩人物故事瓶现藏于寻龙艺术,欢迎广大藏友莅临鉴赏,感兴趣的收藏家们可通过寻龙艺术网深入了解!

景德镇窑影青瓷器


之前介绍一个景德镇窑影青花口盏,很多瓷器藏友说太少了,看的不是很过瘾,今天分享两件景德镇窑影青瓷器。

影青瓷也叫青白瓷,是景德镇湖田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釉色品种。因青白釉的釉质中含有微量的铁质,釉色白中泛青,釉层细薄晶莹,具有温润如玉的艺术效果,成为南方青白瓷中的一枝奇葩。影青瓷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白中闪青,青中闪白,故名青白瓷。因其质感如青白玉,胎质细洁,釉色青莹,光照见影,故晚清以后又称之为“影青”。

景德镇窑影青刻花水波纹碗

景德镇窑影青刻花水波纹碗内外满施青白釉,足底无釉,釉质透明如水,花纹迎光若隐若现,胎质坚硬。 通高5.9、口径17.7、底径5.4cm,敞口,弧腹,矮圏足。碗内底刻水波纹。

景德镇窑影青瓜棱花口瓶

景德镇窑影青瓜棱花口瓶花口,束颈,腹部有比例适中的条沟,圈足外撇。通体施青白釉,釉色晶莹,胎薄,造型别致。景德镇窑影青瓜棱花口瓶通高15.4,口径13.6,底径7.6厘米,应该是出土的瓷器,瓷器表面有泥土比较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