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通过器型鉴别瓷器 > 导航 >

同治彩花瓶:器型虽大工艺较粗 价难大涨

同治彩花瓶:器型虽大工艺较粗 价难大涨

通过器型鉴别瓷器 古代瓷器器型 古代瓷器有哪些器型

2020-08-03

通过器型鉴别瓷器。

问答说明:本栏目鉴定专家分别来自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文物总店、广州市集雅斋等。读者可将藏品图片发至[email protected]进行咨询,务必选用高度清晰照片。

本期专家:

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

说明:本栏目所鉴定的作品均基于读者所提供的原照片,如需进一步鉴定需要观看实物。

同治粉彩盛行于咸丰至光绪早期。但光绪早期也多有出产这种瓷器,因此在鉴定该类品种时难以绝对区分是同治年间还是光绪早期的器物。同治彩花瓶的器型多见棒槌瓶(如读者藏品)和观音瓶(如对比瓷器图片),棒槌瓶的瓶颈上一般没有“耳朵”,而观音瓶通常有龙或狮状的“耳朵”。

“同治彩”具有独特的工艺符号,其中尤以同治彩花瓶最有特色。“同治彩”一般尺寸大、修饰多,而且多为民窑。

近年,虽然艺术品市场整体行情已翻数倍,但同治彩花瓶依然以每年10%~20%的幅度不紧不慢地上涨。有收藏者认为这种平稳上涨的步伐符合真正的收藏理念;但行家认为,光从回报率看,同治彩花瓶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投资对象。

同治彩以花瓶为多,特别是高度为80cm~90cm的大花瓶,部分甚至高达1米以上。这种大瓶多为地瓶,是当时大户人家摆设在地上用于展示之用,后大量流向欧洲市场,近年回流甚多。

曾波强认为,同治彩花瓶多为大器,是因为同治粉彩的风格相对粗犷,小件器型难显该特点,因此同治粉彩碟、碗也较为少见。

此外,同治彩花瓶还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彩绘很满,几近“满工”;二是均有“开窗”(即用不同形状的线条框出主题图案);三是一般用花鸟蝶的图案打底;四是主体图案多是经典小说情节、战将故事或百鸟朝凤这样热闹的题材;五是颜色多为大红大绿,特别多用玫瑰红;六是堆粉很厚。

同治彩画面冲击感很强,看起来热烈、热闹、奔放,但收藏者对其观感分成极为极端的两派。

“喜欢的人认为同治彩的工艺很满很细致,甚至认为‘划算’——工时较多;不喜欢的人认为其匠气十足,甚至很俗气”,有收藏者表示。

有早年收藏不少同治彩的收藏者表示随着收藏经验的积累,对藏品的要求逐渐转化为工艺精致而不是尺寸够大:“而且同治彩的釉面经常被盖满花卉,一是证明胎釉质量不会太好,二是欣赏艺术不能毫无余地。”

同治彩花瓶投资潜力不算大

目前市场流通的同治彩花瓶几乎全是民窑,极少见官窑,甚至连有底款的也少。

由于是民窑而非官窑,同治彩花瓶近年市场走势并不理想,远不能与其他时期的瓷器如清三代花瓶相比,每年价格上涨幅度仅为10%~20%。

“同治粉彩毕竟不是主流的收藏品。”一名瓷器收藏者表示,“但是它可以成为当时民间流行的品种,还是有其特别的艺术价值。”至于上涨幅度不大的问题,喜欢同治彩的收藏者认定,稳步上涨更适合收藏的理念。

曾波强却认为,同治彩花瓶投资潜力并不大:“市场价位已经不算低,至少也要数万元,普通收藏者不一定有能力收藏,而资金充足的收藏者又多半不追求这种器型。”他认为,同治彩花瓶的行情不会跌,但未来也顶多按照每年10%~20%之间的幅度上涨。

鉴定

读者:我有一个花瓶,是家里祖传下来的,高 46cm,瓶口直径 13.5cm,瓶身直径20cm,瓶底直径13.5cm。想通过鉴宝栏目请专家帮忙看一下是什么年份、风格的花瓶,并请评估一下市场价格。

鉴定:根据图片判断此瓶为同治粉彩,纹饰为百鸟朝凤,是花鸟纹饰中较常见的题材。其器型为棒槌瓶,画面热闹、绘工尚可、彩料莹润,是一件不错的民窑产品。可惜胎体较粗、釉层较薄、缩釉点遍布、略显粗糙,且口沿爆釉多处,这些都使花瓶减分。目前该瓷器的市场价格约为3万元左右。

taoci52.com延伸阅读

谁说定器难登堂


对于定窑瓷器,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评价是“定州花瓷琢红玉”,元代文人刘祁的赞誉是“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但在南宋诗人陆游看来,这种东西却登不了大雅之堂。他在所著的《老学庵笔记》中说:“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

陆游说得没错,“芒口”确实是北宋晚期定窑瓷器的一大特色和缺点。所谓“芒口”,就是器物的其它部分满釉而口沿处无釉,是当时为增加产量和节省燃料而开始广泛采用把器皿反过来烧的覆烧法造成的。这使宋徽宗率先弃定选汝,定窑瓷器的售价一时一落千丈。

但是作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从五代后期到北宋中期的近100年时间里,定窑曾经烧造出大量精美的白瓷并使北方以漳河、汾河两岸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白瓷窑系。在这个窑系中,除河北外,还有山西的平定窑、盂县窑、阳城窑、介休窑等。

定窑窑址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在古代属于定州,始烧于唐代,停烧于元代,是最早被选为北宋皇室用瓷的窑坊。考古资料表明,在已发现的定窑瓷器上刻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奉华”、“聚秀”、“德寿”、“慈福”等铭文,多达15种之多,而且有的铭文是进宫后由宫中玉工所刻,如“奉华”、“聚秀”、“德寿”等北宋皇宫殿名。

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定窑瓷器在金王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时也是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而且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

除了白瓷,北宋定窑也兼烧酱釉、黑釉、红釉、绿釉等瓷器,即著名的紫定、黑定、红定、绿定。明代曹昭对紫定、黑定推崇备至,认为“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

今天的拍卖市场似乎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比如,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10月曾经拍卖过一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碗,成交价高达1239.4万港元(约合158.9万美元),是拍卖数据库雅昌艺术网有记录的白定最高价格的3.3倍。而且,似乎也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说明存世量相对较大的定窑瓷器价格比不上宋代五大名窑的其它产品。雅昌艺术网的记录表明,汝窑、钧窑、哥窑和官窑瓷器的拍卖纪录仅分别为577.5万元人民币(约合69.83万美元)、398万港元、364.78万港元及1100万元人民币。

涧磁村从唐代开始便已经制作出了和宋代白瓷相当接近的产品,并且大致可分为3种:第一种为日用粗瓷,器形有碗、盘、托盘、注子、盆、三足炉和玩具等,器沿均折成唇边,丰肩、平底或玉璧式底,一般胎骨厚实,断面较粗,胎色灰白,烧结良好,与唐三彩胎骨有较多相似之处;第二种是小的装饰用品,如各式盏托、葵瓣口盘、兽形曲柄壶等,胎比较薄,断面较细而胎色洁白;第三种胎质更加细腻,胎色略黄,有部分产品为了取得洁白的效果,还在胎体上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再罩以透明的玻璃釉,与宋代定窑白瓷相比,除了纹饰外,其它方面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不同了。

宋代定窑瓷器造型极为丰富,有盘、碗、灯、炉、盆、瓶、乐器等,几乎应有尽有,胎体轻薄、胎质洁白,釉面多为乳白色且白中闪现浅米黄色,积釉处常有泪痕状黄绿色流釉,外壁釉薄处可见旋坯痕,如用放大镜观察,一般可见釉面有大小不等的气泡。金代定窑器的部分产品内底有一圈露胎,是与北宋产品的明显区别。

不同时代定窑产品的器足与器形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以碗为例,唐代早期产品大多平底浅身,胎质厚重,后期器身多为45度斜出,碗身较浅,宽圈足,胎薄而里外施釉。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五代、宋初。此后,圈足制作更加精致,口沿也由直口变为唇口。到了宋代中期,器壁已由45度的直线形渐变为略呈弧状的曲线形,同时在装饰技法上也有了很大转变。

在五代之前,定窑白釉器都光素无纹,但到北宋初年以后,由于吸取了邢窑白瓷的精华和唐末、五代越窑的装饰技法,逐渐形成了划花、刻花、印花3种装饰技法。

划花是以篦状工具划出的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最常见的是莲瓣纹,有的还配有鸭纹。不过有些早期器物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谐调。

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一起运用,如在盘、碗的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较常见的纹饰为对称的双花图案。

印花纹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其次是牛、鹿、麒麟和龙等动物。

在定窑瓷器中,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上,立件只装饰变形龙纹,而禽鸟纹饰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花卉纹则以牡丹、莲花最常见,布局多缠枝、折枝并讲求对称。

值得一提的是,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4层,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

器型独特的浅绛彩瓷文房器


浅绛彩瓷文房器

笔者酷爱文房用品的收藏,尤其对晚清浅绛彩瓷的文房用品情有独钟。因为,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浅绛彩瓷所蕴含的美学价值与人文价值不可小视。

浅绛彩瓷借鉴了中国绘画史上所有的重要流派,并把清代的新安画派、扬州画派、海上画派的绘画风格在瓷器上进一步展现出来。在光润的瓷器上山水、人物、花鸟齐备,诗书画印相得益彰,并催生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瓷器的崛起,奠定了百年来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的再度繁荣。浅绛彩瓷画师不仅在瓷器上抒情言志,而且还用文字和画面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因此,其还有一定的文史研究价值。

浅绛彩瓷在目前存世的数量虽然较大,但其中的精品非常有限。随着其收藏爱好者队伍的扩大以及收藏界对其价值的重新挖掘,近年来,其市场价格是稳步上升,尤其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三大家的精品的价值更是扶摇直上。

浅绛彩瓷中的文房器,因文人气息浓厚,制作精良,器型独特而受到相关藏家的关注,如:一件大口径的精品笔筒的价格,与五年前相较而言,已翻了3倍之多。近几年,各大型拍卖会如:嘉德、中拍国际等拍卖公司都已陆续推出浅绛彩瓷专题,深受爱好者的欢迎。

笔者珍藏有两件器型相类似的名家浅绛彩瓷文房器,其最大特点就是器型独特。在几年前的扬州双博馆文房用品展上曾展出过与其相类似的一件。该文房器绘画精致,书法流畅,品相完好。从底部标签看,属近些年海外回流的精品。在笔者的这两件藏品中,一件是清光绪名家义茂氏所作,作于光绪癸巳年(1893年)。其正面、侧面和顶部共有12幅绘画及书法画面,从书法内容上看是义茂与少川氏、主雪氏共同合作的。另一件是光绪御窑厂名家喻春所作,画面有山水、花鸟、博古和钟鼎文共9幅。这两件浅绛彩瓷文房器高近20cm,分为上中下三层,应该是古人案头放置笔墨等文具的多功能盒。并且这两件文玩器顶部的盖子历经100多年仍保存完好,实属不易。

康熙五彩组合陈设花瓶


康熙五彩组合陈设花瓶由将军罐三件、花觚二件组成。将军罐体呈直口,长颈,溜肩,鼓腹,敛胫近底处略外撇。浅圆圈足内移,无釉涩胎光滑。圆鼓折沿形盖颇似将军的帽子,顶塑一蹲踞式雄狮钮,白釉莹润,玉质感强,狮形活泼,栩栩如生。一只为正面狮形,另二分别是左顾右盼的回首状狮形。造型轻盈而不失稳重,体态修长而颇具风雅。花觚造型仿自商周时期的青铜觚,觚口外撇呈大喇叭形。古朴端庄而厚实,颇具典雅的儒风。

将军罐及花觚的胎质坚致细腻,胎色洁白润滑。通体满施白釉,釉质晶莹滋润。除将军罐的颈部纹饰是比较简略的通景式山水图外,将军罐及花觚的主题纹样题材均是取自于古代传奇神话鬼魔小说,如有《东游记》第三十八回中的“钟离医疾调兵”、《三国演义》第五回中的“三英战吕布”、第十八回中的“陆逊被困八阵图”和《王羲之爱鹅》等。各幅画面自成一体,应是画匠根据市场需要而选用的。场面气氛紧张激战,骏马驰骋疆场,战旗飞扬,将士斗志昂扬。罐的颈肩部及觚的鼓腹上下沿以锦地纹相隔。画面装饰以绿色釉彩为主,描绘笔法粗犷中微见细腻。人物形象刻画逼真,山石轮廓描绘粗犷。

五彩瓷器是釉上彩中主要品种之一,俗称“古彩”,也称“硬彩”。五彩施彩方法仅一种以勾线后平涂填色,它创烧于元代晚期江西景德镇窑。康熙五彩瓷器是五彩瓷器烧制以来进入最顶峰时期,这时的五彩器色彩华丽,笔线豪劲,绘技精巧,艺术造诣极高,发明了釉上蓝彩以取代明代所用的釉下青花,并将黑彩也用在釉上装饰,成为一种纯粹用釉上彩料绘制的彩瓷。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

一般来说,五彩只有红、黄、翠、紫、绿这五种颜色,用色虽不多,但是古代陶瓷艺人们却能巧妙地运用发色效果,尤其是红、绿两色的搭配,构成对比强烈、鲜艳明快,古朴大方,协调统一的色彩特征。这时所表现出的花鸟、高士名姬,鱼藻草虫,虽是恬简略貌,红绿相间,却也赏心悦目,意气飞扬,这在当时用单色釉陶瓷装饰的人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全新的装饰方法,不啻于一种清新的色彩视觉,一种可品可读的图画形象地展示出来。

五件一套的大型组合陈设花瓶是专门为欧洲的宫廷豪宅设计的,从18世纪初起,就成为最时髦的西洋客厅摆设,深受王公贵族的喜爱。此套组合陈设花瓶有史可考的前主人是美国罗得岛上的名门凡阿伦家族,祖上曾当过南北战争时的将军。19世纪中叶以后,凡阿伦家族在罗得岛上的新港造了一幢英式豪宅,又从欧洲古堡里搬来大量古董,此套花瓶估计就是那时搬来的。

原始瓷五大工艺特征解析


原始瓷青釉水波纹盖鼎

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烧造技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为区别于后来的瓷器而被称为“原始瓷”。原始瓷的生产以长江中下游较为发达,釉色多呈青黄,在氧化焰中烧成。据安吉县博物馆原馆长程亦胜介绍,原始瓷主要有五大工艺特征:

第一,原始瓷的胎料已经开始使用瓷土。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在3%以下。

第二,与陶器相比较,原始瓷是拉坯成型的。因为瓷土的可塑性较强,易于拉坯成型,尽管陶土也有可塑性,但其可塑性却远远比不上瓷土,所以原始瓷器物都是拉 坯成型,而不像大量的陶器特别是大件的陶器,大多是盘筑而成的。对比考古发掘出土的原始瓷和陶器,我们能发现,拉坯成型的原始瓷与泥条盘筑成型的陶器器物 之间是有区别的。拉坯成型的器物内壁光泽度较高,而泥条盘筑的器物内壁一条一条的痕迹比较明显,光泽度也不如拉坯成型的器物。

第三,与陶器相比,原始瓷施釉,而陶器一般不施釉。原始瓷所施的釉基本上是青绿色的或者是青黄色的,即青中泛绿和青中泛黄的颜色。所以说原始瓷有时也被称 为原始青瓷,颜色较为单一,不如明清时期瓷器那么丰富多彩——黄釉瓷、白釉瓷、红釉瓷、绿釉瓷、彩瓷等等各色具备。

第四,原始瓷的烧造温度高于1000度。一般情况下,原始瓷的烧造温度高于陶器的烧造温度而低于后来成熟瓷器的烧造温度。西周兴盛起来的印纹硬陶的胎质比 一般陶器坚硬,印纹硬陶的烧造温度也很高,大约接近1000℃,但还是不如原始瓷器的烧造温度高。原始瓷的烧造温度一般都在1000度以上,因为瓷土的性 能决定其必须达到这个温度才能烧制成型。但是与后来的成熟瓷器相比,原始瓷也没有达到成熟时期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的烧造温度。青花瓷的烧造温度基本保持 在到1300度左右,烧制后才能呈现出那么艳丽的色彩。而原始瓷的烧造温度一般在1000度到1100度左右。

第五,原始瓷的器型大量地仿制青铜礼器的器形。从吴越地区出土的原始瓷分析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原始瓷除了一部分生活日用器外,还存在大量的仿青铜礼器的原始瓷。而在该地与原始瓷共存的印纹硬陶则不多见此类器物。

程亦胜

程亦胜 1953年生于浙江省安吉县,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原浙江省安吉县博物馆馆长、安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系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浙江省考古学会理事,越国文化研究会理事。2005年度“浙江省文物工作先进个人”。

程亦胜长期从事田野工作,侧重于商周考古,多次主持古遗址、古墓葬的发掘整理,为国家抢救保护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主功越国文化研究,造谐颇深、成果丰硕。 《早期越国都邑初探——关于古城遗址及龙山墓群的思考》、《安吉古城土墩墓考古调查》、《安乐遗址出土玉器分析》、《山区古民居保护管窥》等多篇学术论文 先后发表于国家和省级专业刊物,主篇出版了《安吉文物精华》。

唐三彩器


x 简称唐三彩,唐代(618~907年)生产的用高岭土作胎,施黄、绿、蓝、褐等多种色釉烧制而成的低温釉陶器物。唐三彩是利用矿物质中的金属氧化物的呈色机理烧制而成的,以氧化铅为助熔剂,在釉科中适量加入铜、铁、钴、锰等物质作着色剂,在900℃温度中铜的氧化物呈现绿色,铁的氧化物呈黄或黄褐色,钴的氧化物呈现蓝色,锰的氧化物呈现紫黑色。在这些釉色的基础上又成功地烧制出橙黄、深绿、赭色、茄紫等色彩,反映出唐代多彩陶器是在单彩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唐三彩始烧于唐高宗时期,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是三彩器发展的顶峰时期,这时三彩种类繁多。造型生动优美,釉色绚丽多彩、在长安、洛阳的唐墓中出土最多,江苏扬州、山西、河南、甘肃也有出土。天宝之后三彩器逐渐减少,唐晚期三彩器几乎被瓷器所取代。唐三彩的制作工序如下;一、选料,三彩器很注重造型和釉色,因此对胎料选择不精,胎质中含有石英颗粒等杂质。二、成型,用模制或轮制及捏塑粘接的方法成型、为掩盖胎质精糙,突出釉色,往往成型后再罩化妆土。三、素烧,将阴干的坯胎用1000℃左右的温度烧坚。四、挂釉,按事前所设计的图案调配釉料上釉。五、低温烧釉,各色釉药在900℃温度烧造过程中,釉汁熔融流动相互浸润形成斑斓的色彩。六、开相,在不着釉的陶俑头部以朱涂唇、以墨画出眉毛、眼睛、头发,增强陶俑形态的神韵。唐代盛行厚葬,大小唐墓中出土三彩器甚多,反映出唐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已发表考古资料分析,唐三彩的器物类别,如生活用品,主要有瓶、壶、罐、钵、杯、盘、盂、烛台、砚、枕等;模型,有亭台楼榭、仿木箱柜、住房、仓库、厕所、牛、马车等;俑,有各种人物与动物,如贵妇、达官、男女侍、武士、天王、胡人及马、骆驼、猪、羊、鸡、狗等。唐代陶塑艺术成功之作也多表现于三彩作品中。如西安郊区鲜于庭诲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舞俑,是唐三彩中的佼佼者,造型独特,釉色绚丽,人物形态逼真,是难得的稀世珍宝。公元8世纪,唐三彩作为—种商品与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一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亚非各国,在印度尼西亚、朝鲜、日本、埃及等国家都出土有唐三彩。9~10世纪朝鲜、日本、埃及等国也在唐三彩的启发下成功地烧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精美低温彩釉陶器如新罗三彩、奈良三彩等。(见下图)

青花瓷一年一个价 年代器型制作难度纹饰等影响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年代、器型、制作难度、纹饰等

华夏收藏网讯青花瓷在中国瓷杂艺术品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元代、明代甚至“清三代”青花瓷精品在拍卖场上常常能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天价。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青花瓷是继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瓷之后,被公认的瓷器艺术一朵奇葩。它是以钴土矿为着色剂,用钴料直接在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施以透明釉,在1280℃的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自古以来为皇室贵族、达官显要所青睐。青花瓷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也越来越显现出自身的投资收藏价值。在古玩市场上,品相好的青花瓷常常受到买家追捧,明清青花瓷身价更是成倍上涨,青花瓷行情可谓长盛不衰。衡量青花瓷价值的高低可从这几方面看,从器型看,厅堂的陈设器具最贵,文房四宝次之,生活用品再次,器型奇特稀少者也易拍出高价;从制作难易程度看,制作难度高、成功率低的青花瓷如葫芦瓶、四方瓶、六方瓶等收藏价值要高许多;从色种看,青花斗彩最贵,青花粉彩次之,彩底青花更次之;从纹饰看,人物画尤以侍女画最贵,动物次之,花鸟再次。青花瓷收藏还须重视名人名瓷,名家、官窑青花瓷的市场价很高。此外,在清康熙年间,一些民窑青花瓷精品在制作工艺和艺术水平上,已经和官窑瓷差距不大,因此民窑青花瓷精品也同样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近年来,青花瓷价格上涨速度远远超过其它品类陶瓷,几乎是一年一个价。如早在2001年,上海敬华拍卖公司曾以880万元的价格拍出一件“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四年后,当该烛台出现在北京翰海春拍中时,被藏家以2035万元的价格买走。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场上,一件名为“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曾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出,而这笔钱当时足以在伦敦黄金市场购得两吨黄金。这一价格不仅创下了当年中国艺术品的最高成交价,更使中国收藏界为之一震。在2009年香港苏富春拍中,一件“明宣德青花藏文高足盌”以2306万元成交。在2010年北京匡时五周年秋拍中,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以6680万元拍出。在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66亿港元的高价成交。在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又以1.41亿港元成交,成为又一件跻身亿元榜的明代青花瓷器。

从这几年青花瓷拍卖行情来看,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青花瓷最具升值潜力,尤其是文房四宝、瓶件等比较适合书房摆设的瓷器,更容易获得青花瓷收藏家的青睐,其价格仍将不断走高,预计升幅会明显高于其它青花瓷品类。

(吴伟忠)

康熙青花瓷的器型、胎釉鉴定


康熙青花瓷的发展可以康熙十九年(1680年)为分水岭。在此之前,也就是康熙前期,官窑瓷器的生产情况与顺治朝相似,虽数次命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御用瓷,但都没能走上正轨。官窑生产的非正常状态,反而给民窑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为康熙民窑青花的繁荣打下了基础,所以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并没有明确的官民窑界限,产品质量都不高。1680年后,御窑厂奉旨炼造御器,开始真正恢复生厂,这些措施不仅使御窑厂很快恢复过来,并且有了更大的发展,所以康熙中后期的官窑青花瓷器可以说是清朝此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器型

康熙瓷器的造型风格多古朴凝重,在清朝瓷器中显得高大雄伟。康熙青花的造型早期仍延续明末的遗风,中期以后造型变化很大,新的品种层出不穷。无论琢器圆器全部都规矩整齐,大到一米多高胎体厚重的凤尾尊,小到不及5厘米的薄胎十二月花杯,都烧制得相当规矩,极少有歪塌变形现象。

许多尊、花觚、观音瓶等器物的底足在近底边的外围都向内旋进一周,形成“二层台”的状圈足。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表现在大件器物上,10多厘米的小瓶圈足也从外向内旋修一刀,这种器足的处理方面是康熙朝独有的。

主要器型有碗、盘、壶、尊、香炉、凤尾尊、棒槌瓶、大方瓶、观音瓶、花觚,将军罐、笔筒等,其中有些造型独特,在瓶类中,除了传统的梅瓶、玉壶奉上瓶、抱月瓶、葫芦瓶外,最常见的是棒槌瓶、荸荠瓶和特殊的方瓶等。尊有观音尊、凤尾尊、摇铃尊等。到了晚期,仿明成化青花瓷比较成功。

胎釉

在胎釉上,康熙前期的胎骨已有所改进,但仍不够细腻,还较粗重,釉层也肥厚,有些泛青。总的来看,康熙青花的瓷胎可分为四种:厚胎青花主要是大件的鱼缸、大盘、大瓶、大碗等,最厚的可达1.5厘米;中胎青花,绝大多数的琢器圆器均采用此种瓷胎,一般为0.5厘米左右;薄胎青花,包括半脱胎,只限于小酒杯、小碗之类的小巧的器物,最薄的只有0.1厘米,极薄而透明。浆胎青花,以细澄的浆泥制成的瓷胎,又称“煨瓷”,胎面泛土黄色,轻薄松软布满细密的开片纹,此类有罐、瓶、鼻烟壶、印泥盒、唾盂类制品。

早期釉面呈青白色,釉汁凝厚透明,从康熙中期开始,胎土的淘炼更加严格,极为纯净细腻,加上制瓷技术的精细,使得胎质显得洁白细腻而又坚硬致密,胎体也变薄。大器及一般的琢器胎体比较厚重,仍采用分段衔接的制作方法,但因为修胎细致,衔接痕平滑规整,不像明代那样明显可用肉眼看出。与此相应。釉面也光滑细腻,釉质莹润柔和,釉色洁白无瑕。胎釉结合非常紧密,具有玉质感。到了晚期,再度出现青白色釉面,并且延续到雍正时期。

中国陶瓷的器型和纹饰丰富多彩


“陶”的发明者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世界上各个地区都生产出陶的文化;而“瓷”则真正属于中国人独一无二的创造。在古代中国,这一独一无二的创造正是通过“丝绸之路”这一“输送带”而传遍世界各地。

在美国陶艺家李•麦德曼看来,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丝绸之路,才将中国的陶瓷、丝绸和文化传到了欧洲。正因为这条丝绸之路,欧美等国才得以了解和认识中国的陶瓷”,李•麦德曼称。

那么丝绸之路是否也可以被称作陶瓷之路呢?对于这一问题,李•麦德曼认为,陶瓷艺术也是丝绸之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国陶瓷对世界的深远影响来看, 在他看来,丝绸之路也可被称作陶瓷之路,就陶瓷和丝绸的重要性来说,二者同等重要。“有了丝绸之路这一商贸往来、文化交流通道,其他国家才有机会了解中国 的陶瓷——这么美的艺术。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陶瓷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丝绸之路的传播,中国的陶瓷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 过陆路和海陆运输,将中国许多精美的艺术品传到了世界各地,才让我们真正地了解到了中国这一古老的国家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陶艺家来说,我认为其中对我最 重要的就是陶瓷。”

李•麦德曼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成为一名陶艺家之前,他和他的团队在高新技术产业和医药产业中开发技术产品长达25年,拥有美国 的专利超过37项。李•麦德曼的工作室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波特拉谷,现在他全部的时间都在工作室创作作品。

在陶艺家李•麦德曼看来,创造出“瓷器”这一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类的中国,是世界各国许多陶艺家极为向往的地方,李•麦德曼也不例外。一有机会,李•麦德曼 就会到中国搜罗一些蕴含中国古老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并将它们带回国细细把玩,把玩之余也会借鉴其中的某些元素,运用自己的创作思维,将一些元素 融入其陶瓷创作中。

李•麦德曼称,中国的陶瓷,无论是工艺上还是文化上,都对其影响至深。李•麦德曼在陶瓷创作中,非常重视作品器型的设计塑造和纹理的创意,所以他对中国古 代陶瓷作品的器型和纹饰非常感兴趣,“早在很久以前,中国古人就已经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陶瓷器型和纹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李•麦德曼表示,在其创作 中,中国陶瓷多姿的器型和丰富的纹饰给了他很多启发,能让他创作出造型各异、生动活泼的作品。

作为一名当代陶艺家,李•麦德曼在品味传统的同时,也极其注重创新,在创作中,他通过突出陶瓷表面纹理赋予作品能量和活力,创作的作品既赏心悦目又生动自 然。“我所追求的是用我所创作的形体和纹理来表现自然界中有序与随机之间的有机联系。”李•麦德曼用多种釉料来增强作品表现的生动表现。尽管他的作品是具 有实用性的,更重要的是具有陈设和强有力的艺术体现及文化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