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 导航 >

清中期瓷器如何鉴定

清中期瓷器如何鉴定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如何鉴别瓷器年代清 如何鉴别清三代官窑瓷器

2020-08-04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距离现在几百年清朝,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价值不一,有的在瓷器鉴定时予以很高的评价,有的则值几百块。如果我们在收藏瓷器时,清代民窑瓷器需要仔细鉴定,否则一件不具价值的瓷器被我们收藏了时,那就既浪费精力又浪费钱财了。清代民窑瓷器鉴定时该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其实如果对瓷器特征非常了解的话,那我们在瓷器鉴定时,就会自觉得运用掌握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对比了。了解清朝历史,了解瓷器在清代发展轨迹,特征,规模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这里介绍的就会比较模糊,简单。

鉴定瓷器一般从釉色,品质,纹饰等方面来研究,对生活比较讲究细致的,就应该更注意瓷器的线条。道光年间乃至光绪年间的瓷器,线条就比较粗鄙,没有以往见到的秀美瓷器那么具有美感,因而,如果说你收藏的瓷器不具备这个特征,那就有可能是仿品。

清中期的瓷器,釉层一般比较厚,薄釉瓷器一般比较少。我们现在看到的瓷器中,也以厚釉瓷器居多。此外,青花釉瓷器中,一般以纯蓝为主,纹饰比较清新,当然,后期瓷器发展中,青蓝,淡蓝,灰蓝等色也出现了。

另嘉庆年间,青花瓷器的色调比较稳定,不仅品种减少,质量也开始下降。釉里红瓷器中,釉层比较细薄,釉色也比较灰暗,青花开始出现晕散现象。道光年间的瓷器,基本与嘉庆年间瓷器类同,不过,这时期的瓷器,釉色中蓝色不太鲜亮,晕散现象也比较多。

从装饰上来看,嘉庆和道光年间的瓷器,画面层次感比较小,画意比较呆板,人物无神。只有面在上面,却无神韵。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清中期民窑瓷器鉴定要点


在藏友沙龙上,鉴定专家舒章铭介绍,鉴定清中期民窑瓷应注意以下几点——

1、嘉、道时期瓷器胎骨与乾隆相比略粗松一点,白度无大异,而新仿之胎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于粗糙,有时还可见颗粒状物。从釉面看,嘉道瓷器釉面普遍有“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现象,从侧面视之尤为明显。

2、从道光至光绪瓷器造型的线条和曲线渐变生硬,且常见棱角,无圆润秀美之感,胎体渐厚显笨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主流还是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色调沉着不飘浮,纹饰清晰,到后期青花呈色有青蓝、淡蓝、灰蓝等各色。

4、施釉较厚为多,薄釉较少。

5、嘉庆青花色调较稳定,但有的器物出现青花暗淡飘浮的现象,而且青花品种减少,质量降低,尤其是青花釉里红产品,普遍施釉稀薄,釉色灰暗,青花也有晕散现象。

6、道光青花瓷呈色与嘉庆基本相同,蓝色不甚鲜亮,无凝聚斑点和晕散现象,有飘浮感。

7、嘉、道两朝在装饰绘画上类似,出现画面层次少,画意呆板,尤其人物只是有形却无神。

清中期瓷器怎样断代?


清中期瓷器怎样断代?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价值不一,有的在瓷器判守时予以很高的评价,有的则值几百块。假如我们在保藏瓷器时,清代民窑瓷器需要仔细断定,否则一件不具价值的瓷器被我们保藏了时,那就既浪费精力又浪费金钱了。

正本假如对瓷器特征非常了解的话,那我们在瓷器判守时,就会自觉得运用把握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比照了。了解清朝前史,了解瓷器在清代展开轨迹,特征,规划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这儿介绍的就会比照迷糊,简略。

断定瓷器一般从釉色,质量,纹饰等方面来研讨,对日子比照讲究详尽的,就应该更留心瓷器的线条。道光年间乃至光绪年间的瓷器,线条就比照粗鄙,没有以往见到的俊美瓷器那么具有美感,因而,假如说你保藏的瓷器不具备这个特征,那就有可能是仿品。

清中期的瓷器,釉层一般比照厚,薄釉瓷器一般比照少。我们如今看到的瓷器中,也以厚釉瓷器居多。此外,青花釉瓷器中,一般以纯蓝为主,纹饰比照新鲜,当然,后期瓷器展开中,青蓝,淡蓝,灰蓝等色也出现了。

另嘉庆年间,青花瓷器的色彩比照稳定,不只品种削减,质量也初步下降。釉里红瓷器中,釉层比照细薄,釉色也比照昏暗,青花初步出现晕散现象。道光年间的瓷器,根本与嘉庆年间瓷器类同,不过,这时期的瓷器,釉色中蓝色不太鲜亮,晕散现象也比照多。

如何鉴别清中期同治青花瓷


清中期同治青花瓷

故宫藏清同治青花花卉纹水仙盆

故宫博物院藏清同治青花云龙纹赏瓶清同治(公元1862—1874年,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朝共13年,其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制瓷业更趋衰落,工艺低下,制作粗糙。景德镇官窑虽恢复生产,但传世精品寥寥无几。

胎釉

同治官窑青花的胎体与咸丰青花相差无几,白而不精,稍厚重,有的釉色灰暗不清,透明感较差。

啄器线条挺直、生硬,略显笨拙,小件器皿制作较好一些。署“体和殿”款的慈禧太后专用瓷做工较精致,胎子坚密,釉面均匀,代表了同治时的最高制作水平。  

民窑胎体比咸丰民窑青花更厚重,胎质松软,也有的较为轻薄、瓷质较细者,釉面不平整,多泛莹白,厚釉者更显质粗松软,浑浊,釉面的透明及硬度都不及清早期之器。釉色有粉白和青白两种。

故宫藏清同治青花食盒

青料

同治青花瓷使用国产青料描绘,有的色泽清丽,有的色深发黑,都比较稳定,青花亦都飘浮在釉面上,没有往下沉的感觉。

官窑器前期青花发色比较鲜丽明爽,后期蓝中泛灰。

民窑器色泽有清新明快的一类,也有黑褐灰暗的一类,与清早期青花相比皆有漂浮感,有些青花还有晕散现象。

造型

官窑器多是继承传统式样,有增无减,并无特殊之作。常见的有盘、高足盘碗、碟、盒、罐、缸、花盆(圆形、长方形)、奁、砚、桶炉、赏瓶、三足小壶、撇口瓶、玉壶春瓶、渣斗等,其中盖盒与花盆最为常见。

民窑器有赏瓶、玉壶春瓶、双耳瓶、四方瓶、六方瓶、狮耳瓶、兽耳瓶、撇口瓶、洗口瓶、壁瓶、四节盒、油盒、皂盒、文房用具等。

故宫博物院藏清同治青花云龙纹赏瓶

纹饰

这时常见的纹饰除传统的龙凤、云鹤、夔凤、缠枝花卉、荷池鸳鸯、八仙、婴戏、仕女、山水、博古外,还有很多吉祥寓意的内容,如五谷丰登、状元及第、寿山福海、麒麟送子、万寿无疆、年年有余等。

官窑器有云龙、云凤、夔龙、缠枝莲、勾莲、折枝菊花、竹石、蕉叶、葡萄、折枝果、八卦云鹤、博古图、仕女、梵文、寿字、花鸟、梅竹、松竹梅三友图等。

多数用工笔绘成,花纹清晰,但缺乏层次。有些画面过于单调,偏重吉祥如意纹,反映了晚清瓷器的装饰风格。

民窑有龙凤、云鹤、山水人物、婴戏、花鸟、狮球等。此时有出现图案画,画意庸俗,画法无章法,画工较粗,笔触呆滞,缺少生气。也有画工精细者,但不能与清早期精品相提并论。

款识

官窑器款识多数是青花“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写得工整清秀,但不规矩。也有“同治年制”四字两行楷书款,字写得大而肥,看起较拙。同治青花的篆书款极少。

另外官窑瓷器还多署“体和殿”、“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款,数此款的均为慈禧用的专用瓷款识。“体和殿”是慈禧太后饮食休息场所,同治九年(1870年)御窑厂专为体和殿烧制了百双大鱼缸,汇同其他器皿约万件,皆署的是“体和殿制”款识。

款字均为篆书,写得方正谨严。以红彩居多,还有少量青花款。“大雅斋”款多横书,以碗和花盆等较为常见,款字多书在外口沿下。“天地一家春”款为篆书,外饰二龙戏珠纹,书在器物的外口沿下,多与“大雅斋”同时使用。

堂名款有“慎思堂制”、“务本堂制”、“竹雪轩制”、“本和殿制”等。

同治官款整体字体布局工整,笔画粗,用笔拘谨,青花浓艳,个别有晕散。

民窑款大致有两类,一为年号款,有“大清同治年制”和“同治年制”两种,以楷书为主,六字或四字两行;二为印章是篆书款,且草率欠工细。

其中篆书图章款较多,宇迹很草。堂名款有乐寿堂、务本堂、九思堂、诒谷堂、竹雪轩、敬顺斋、涵德斋等。

同样喜欢收藏的朋友点个关注,意古斋每天为大家更新关于收藏的知识,只要你喜欢就是给我最大的动力。

清中期民窑瓷器怎么鉴别?


清中期民窑瓷器怎么鉴别?一、清朝前期国家政权非常稳定,政府投入大量精力于烧制瓷器,此时中国的瓷器在这个时候进入一个高峰期,乾隆后期逐渐衰退。生产经过康熙乾隆盛世,到了嘉道时期瓷器胎骨与乾隆相比略粗松一点,白度无大异,而新仿之胎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于粗糙,有时还可见颗粒状物。从釉面看,嘉道瓷器釉面普遍有“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现象,从侧面视之尤为明显。

清中期民窑瓷器

二、从道光至光绪瓷器造型的线条和曲线渐变生硬,且常见棱角,无圆润秀美之感,胎体渐厚显笨拙。

三、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主流还是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色调沉着不飘浮,纹饰清晰,到后期青花呈色有青蓝、淡蓝、灰蓝等各色。

四、清中期施釉较厚为多,薄釉较少。

五、嘉庆青花色调较稳定,但由于政府的不关注瓷器烧制出现势衰现象,器物上的青花暗淡飘浮的现象,而且青花品种减少,质量降低,尤其是青花釉里红产品,普遍施釉稀薄,釉色灰暗,青花也有晕散现象。

六、道光青花瓷呈色与嘉庆基本相同,蓝色不甚鲜亮,无凝聚斑点和晕散现象,有飘浮感。

七、嘉、道两朝在装饰绘画上类似,出现画面层次少,画意呆板,尤其人物只是有形却无神。

八、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上画的最多的一个图案是“缠莲枝”,有“清廉”和“青出于蓝”的代表意义,嘉、道以后,偷工减料,缠莲枝画的非常简单,原本枝条蔓蔓的缠莲枝化成如同勾子一样的花,简称“勾子莲”。

清中期霁蓝釉盘能值多少钱?


对于爱好瓷器的收藏家来说,都知道瓷器在清代康熙至乾隆处于发展盛世,那么一个出自清代中期的霁蓝釉盘价值多少呢?

此盘直径15.5厘米,高2.5厘米,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款,全盘以蓝色釉为主,宝主介绍说,此盘来于朋友之手,当时自己花了两万的价格与朋友以物易物获得,来之不易。

收藏了十多年,宝主认为自己的这件宝物应该升值了不少,觉得现在应该值十万左右。那这件来自清中期的霁蓝釉盘到底价值几何,是不是如宝主所说增值丰厚,又或者是不温不火呢?大家各有各的看法。

有人疑问它的年代,认为并不是为清中期的作品,而是属于清朝晚期的作品,并且这个盘子是否属于乾隆官窑不得而知,因此价格不好估计。有人好奇它的颜色,全盘以蓝色为主色调,透露出一种深邃,厚重的气息,为什么会以这种纯色烧制呢?还有人觉得,这个盘子边缘有些磕碰,口沿有些飞皮,完整度不够,价格会大打折扣。

面对众多疑问,我们的专业人士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首先的话,清三代的东西,是许多收藏家收藏的对象,这种尺寸大小的盘子,我们见到传世比较多的,普遍是霁红釉,而且款识也写的是大清乾隆年制,是清中期的东西无疑了,那像这种蓝釉的盘子由于遗存量比较少,价格会高于同年代的霁红釉盘,大概在五万左右,再说到这个盘子的烧造技术,从器型和色泽观之,都是相当成功的,此盘颜色的来历也极有深意,与窑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这种盘子的颜色釉分三种,第一是低温,第二是中温,第三是高温,一般低温烧制的都为黄色釉,故宫里面尚存许多,中温烧制的多为孔雀绿釉,孔雀绿釉是一种标准的中温釉,烧制要求极其苛刻,工艺与颜色都很复杂,而今天这件霁蓝釉盘,是属于高温釉盘,在12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所以颜色看起来明亮鲜艳。

陶瓷温度是一门非常讲究的学问,我们在收藏瓷器的同时,不仅要了解其外观造型,历史背景,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烧造工艺,烧造工艺越是复杂,越是条件苛刻,就越能说明瓷器的珍贵和收藏的价值。

至于这个盘子口沿的飞皮,这恰恰证明了它的弥足珍贵之处,说明它参与了清代大型的祭祀活动,不但没有损坏,而且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一般的收藏人士都知道,瓷器中祭器价格较高,这件作品见证了很多在齐鲁大地的文化祭祀活动,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以上就是专业人士做出的较为全面的阐释,因此提醒各位瓷器爱好者,在收藏瓷器的时候,多去了解它的工艺来由,从而可以更好更准确的估计其价值。

如何鉴定明代瓷器?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以景德镇为主的官窑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展的局面。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如何鉴定明代瓷器,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1、胎釉

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如以洁白细润着称于世的成化胎体,迎光透视显出颜色深浅不同的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莹润光泽。如着名的永宣细砂底器,露胎处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民窑略显粗糙,容易辨认。

2、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熟练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明代造型总的特点是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永乐、宣德年间瓷器,史称“永宣瓷”。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掌握各时代瓷器品种的特征及时代风貌的同时,应侧重对器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明代永乐年间的器型古拙秀美,宣德时期造型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制作精细,独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绝后之作,若不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难以仿制成功。至于成化时期,宫庭喜好首先选用纤巧,精致的器型,碗、把杯、罐等,大的器型宫廷较少选用。余下的和大多数大的器型推向民间市场。但大多都出色地代表了当时轻盈秀致的风格,并为仿品所望尘莫及。弘治、正德时期虽器型品种不多,但却端庄秀逸。嘉靖、万历以后,器型渐趋复杂,又有许多创新之作,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时期的作品未免粗糙。

明代瓷器的造型除继承前朝的(特别是日用器)之外,产生了压手杯,鸡心杯,倭角瓶,卧足杯,斗,水注,镂空瓷器等。例如成化时期则以斗彩鸡缸杯、“天”字盖碗等为典型器物。对于造型,要从以下几点去观察:器口、颈、耳、柄、腹、底、足、流、系、以至器里。若能经常测量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更为有利。

3、色彩

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瓷色泽暗黑,这主要是元末明初战争频繁,苏青料进口中断,使用国产青料造成的。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基础上,又不断创新,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成为当时瓷业生产的主流。明代青花瓷器的一大特点是青花料有很大变化。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使用进口苏青料,色浓重、绚丽、鲜艳;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谈雅幽静,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是回青料、色彩兰中泛紫。除青花外、还有甜白、鲜红、宝石红、孔雀绿、孔雀兰、浅黄等单色釉(也叫一道釉)都很成功。到中期前后,彩瓷有了发展,出现了斗彩、五彩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瓷器。

4、瓷器纹饰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工整、细致,民窑器物的纹饰笔法潇洒、自由奔放,生动地表现了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愿望。画面题材很丰富,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所不有,有些画面取材于锦缎上的纹饰,或受小说木刻插图影响,或取材于戏剧、民间故事传说等。有些内容尤其是在官窑器物上,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有些则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明代所画的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儿头比较肥大,不合比例,前额及后脑凸出,明代早期龙鳞画得比较精细,晚期有的龙鳞画得草率,龙爪画得比清代简单,但龙爪雄壮有力。画龙比较窄瘦、龙咀较长,一般都称为猪咀龙。此时八宝纹的排列多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后仿品有时忽略此点,在鉴定时应注意观察。明代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如梵文、阿拉伯文、寿字、福字等。纹饰多为云龙、云凤、缠枝花卉,后来出现人物、飞禽走兽、八仙、人物故事等。官窑瓷器比较工整细致,民窑比较粗放、生动。

5、款识

明代瓷器款识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如何鉴定明代瓷器”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辽代瓷器如何鉴定


辽,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起来的王朝。契丹是鲜卑的后裔。唐代安史之乱后,东北地区唐朝势力急剧衰落。迭刺部落的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英雄人物,他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称帝,建元神册,都临潢府(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林东镇),后改国号为辽。

河北宣化辽墓壁画 备茶图

辽先于北宋建立,元朝建立后修史,以辽,宋,金俱为正朔。分别编写了《辽史》《宋史》《金史》。五代后,北宋早期,辽与中原政权数度争战。互有胜负。北宋早期,两国交兵,后订立《澶渊之盟》,以后很长时间宋辽无战事。北宋宣和七年,辽保大五年(公元1125年)。辽为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所灭。共享国210年。

客观的说,辽建国于唐亡之后,曾与五代十国并立。后又与北宋并立。现代史学家把五代十国定为一个时期,把宋辽夏金定为一个时期。虽然说较以前科学,但还是不够客观。应该把唐亡元兴之前的这个时期,统一命名为“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才真正符合历史的真相。

辽瓷是辽代陶瓷的简称。这一称谓最早来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1933年当时的伪满洲国奉天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前身),在制定陈列大纲时,史正式提出“辽瓷”的概念。而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因为1930年辽永庆陵被盗,由于帝后的哀册出土,给当时一起出土的陶瓷器提供了可靠的年代。

辽白瓷盘口穿带壶

多说几句。永庆陵是辽景宗,圣宗,兴宗三代帝陵,当时热河都统汤玉麟之子汤佐荣为利益驱使,率兵在热河省境内大肆盗掘地下文物。辽帝陵也没能逃过他的手掌。

今天的人们不知道热河是什么。也不知道东北九省。热河,简称热,省会承德市,是中国旧行政区划的省份之一,1914年2月划出,1955年7月29日撤销。位于目前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包括现河北省的承德地区、内蒙的赤峰地区、通辽部分地区、辽宁的朝阳、阜新、葫芦岛市建昌县地区。

辽国早期都城临潢府即在热河省境内。

辽瓷发现时代较晚,目前研究得也不是太多。古玩界以前不认识辽瓷,对宋辽金时期北方部分陶瓷基本无法区分,更搞不清楚辽瓷窑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考古发掘了一批辽墓。如重熙七年晋国夫人墓,应历九年辽驸马卫国王墓,寿昌二年高氏墓等。对辽瓷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今天,辽代瓷器的面貌终于大白于天下,不再那么神秘。

辽黑釉矮身提梁鸡冠壶

辽建国初期,曾经多次南侵。著名的陶瓷产地定州曲阳县,数次落入辽人之手。当时“后晋。。开运三年,契丹夺定州城垒,烧焚庐舍,尽驱居民而北,中山为之一空。”《旧五代史》。所以,建窑烧瓷的技术人才问题解决了。再加上当时大量流亡入契丹的汉人,耶律阿保机建立起头下制度,在以汉民为主要被统治民族的头下军州,汉族生活的方式逐步浸透到契丹贵族的生活的方式中,瓷器的需求,特别是白瓷的需求应运而生。契丹统治地区,瓷土石炭资源丰富,辽代瓷业由此兴起,并得到大发展。

头下军州,是辽特别设置的一种行政机构。又称投下。契丹贵族在初期的征服战争中,劫掠了大量的人口,他们将这些人口聚集起来,建立州县城堡等组织,称为头下。

目前,经科学考古发掘,消失的契丹王朝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据不完全统计,在原辽五京地区,都发现了辽代的瓷窑遗址。

上京地区的林东 临潢府故城窑 ,临潢府故城南山窑, 巴林左旗白音戈勒窑,阿鲁科尔沁旗水泉沟窑。

中京地区的赤峰缸瓦窑,

东京地区的辽阳江官屯窑,

南京地区的北京龙泉务窑,房山磁家务窑,密云小水峪窑

西京地区的大同青磁窑,浑源介庄窑,清河县窑沟窑等。

辽黄釉扁身双孔鸡冠壶

林东地区是辽初始建国之都,所以其建窑应该是最早的。临潢故城窑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受定窑烧制技术影响极深。估计这里的最早的工匠就是前文所说的被掠到北方的曲阳工匠。该窑以白瓷和黑瓷为主,兼烧低温绿釉陶器。白瓷胎质洁白坚致,不施化妆土,施釉到足也烧芒口瓷器。黑瓷胎白,多为瓶,罐,盂等类器物,釉色黑中闪暗绿色,厚薄不匀,有堆釉现象。这种黑中闪绿的黑瓷,为辽宋时期其他窑口不见,是该窑的独有产品。瓷器多以素面为主,仅见少量的刻画弦纹和贴塑装饰,器底常刻画有标记。

林东白音戈勒窑,专烧茶叶末和黑釉缸瓮一类器物,又以双耳小罐多见。产品胎体厚重,釉粗黄坚硬。茶叶末釉绿中泛灰,釉质温润,光泽不强。黑釉色黑如漆。大器多以线轴状窑具支撑。

赤峰缸瓦窑,是辽代最大的瓷窑。主要烧马蹄窑,也有少量龙窑。带官字和新官二字的瓷器一般都出自此窑。以烧白瓷为主,粗白瓷尤多。并烧辽三彩,仿磁州窑,缸胎茶叶末,黑釉瓷器。还烧缸胎琉璃建筑用构件和板瓦。元代停烧。

辽宁辽阳江官屯窑,以烧粗白瓷为主。

北京龙泉务窑,规模仅次于赤峰缸瓦窑。是辽代第二大瓷窑。以烧中原风格瓷器为主。白瓷是最大宗产品,还有白釉褐彩,黑瓷,褐瓷,茶叶末瓷以及三彩釉陶器。白瓷有粗细二种。粗瓷胎体厚重,胎质灰白。施半截釉,支烧痕迹粗大。多光素无纹。细瓷和定窑相仿佛。也是施釉到底,胎薄体轻,不上化妆土。多装饰以精美的花纹装饰。

其他窑口暂不赘叙。

辽代瓷器的器型,具有典型的契丹民族风格。契丹风格器物,主要有鸡冠壶,凤首瓶,盘口长颈瓶,盘口穿带壶,鸡腿瓶,摩羯壶等。

辽绿釉扁身双孔双猴纹皮囊壶

鸡冠壶又称马镫壶或者皮囊壶,是模仿游牧民族马上使用的皮囊容器烧制的。一般而言,保留皮囊原貌越多的时代越早。有矮身提梁壶,扁身单孔壶,扁身双孔壶,扁身折梁壶,扁身环梁壶,扁身绳梁壶,扁身捏梁壶等区别。(题外话,著名的元青花四系扁壶,据作者考证,应该从辽扁身皮囊壶演变而来的,正确命名为元青花四系扁身【】皮囊壶。)

其他器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寻找来看看。

如何鉴定明清瓷器


自古瓷器藏家就喜爱青花,流传下来的出自官窑、品相完好的器物如今已难得一见,就是见到了,价格也会高得一般人难以承受。因此,近几年民窑的、品相尚好的器物越来越受关注,且价格也在不断升温,但同时,做假做旧的也就出现了。因此,藏家刘德明提醒藏友,在购买瓷器前还要多掌握一些瓷器的识别要领。

明清瓷器的识别要领

首先,要了解朝代的瓷器特征。比如明代瓷器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瓷器的胎体分为琢器和圆器,琢器指立体造型,如瓶、尊等都是比较厚重的;圆器指平面造型,如盘、碗等,其胎体也较清代厚重。明代青花瓷器早期晕散,中期漂亮,晚期发灰暗淡。明代所有瓷器露胎处多有火石红痕迹的现象。器足,大件器足多为砂底,永乐、宣德大盘均为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

然后就是要了解各代瓷器的款式。如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有篆书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为主,亦有极少数为单行横款、环形款、竖款。

与明代瓷器不同的是,在清代瓷器的造型中,顺治、康熙的比较古拙、丰满、浑厚,到了雍正时就显得非常秀巧隽永,而乾隆时则显规整,再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清代瓷器的胎体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清代瓷器中的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像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等。清代瓷器中还要了解的是,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中期瓷器如何鉴定》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中期瓷器如何鉴定》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