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怎么鉴别瓷器的年代 > 导航 >

“官钧”瓷器的年代之争

“官钧”瓷器的年代之争

怎么鉴别瓷器的年代 怎样鉴别瓷器的年代 如何鉴别瓷器的年代

2020-08-08

怎么鉴别瓷器的年代。

明代方流鸡心扁壶

近年来,随着河南禹州市钧台窑遗址最新出土文物的发现,许多中外学者对“官钧北宋说”这个主流论点提出质疑。在河南禹州去年举行的钧窑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官钧”瓷器究竟是北宋还是元末明初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由于缺乏关键性的证据,该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无法有定论,“官钧”瓷器“北宋说”仍然占据着主流。

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的专家们一直在关注“官钧”瓷器年代的争论。今年初,该所获知有一批“官钧”瓷器刚刚在河南钧台窑遗址出土后,由于保管不善而流落民间,便向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准备将这些珍贵文物回收珍藏。在获得该基金资助后,他们以有偿捐赠的方式接收了约160件“官钧”瓷器标本,其中包含许多前所未见的器类与器型,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

事实证明,这批标本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们正是古陶瓷学界一直在寻觅的物证。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的专家们如获至宝,马上开展了对这批钧瓷生产年代的研究。经过科学细致的器物排比、文献考察和广泛征询,大家一致认定,所谓“官钧”瓷器实为明代产品,绝非北宋制品。比如其中一件“方流鸡心扁壶”就是具有断代意义的典型钧瓷器型,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佐证。

在这次研讨会上,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和副所长郭学雷正式公布了“官钧明代说”的研究成果,并为这项成果提出了翔实可靠的证据。他们提出,传统认为的宋徽宗“艮岳”与“花石纲”之役与“官钧”花器并没有必然联系,所谓钧窑位列“宋代五大名窑”的说法也是根据部分明清文人的推测和伪书《宣德鼎彝谱》的演绎而以讹传讹,钧瓷“北宋说”的重要依据“宣和元宝”钱范同样存在重大谬误。因此,钧瓷“北宋说”的观点缺乏论据支撑。

根据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对这批新出土的“官钧”瓷器标本的深入研究,无论通过器物类型学排比、考察特 殊釉色品种出现的时间,还是对相关绘画资料的比对研究和真实历史文献的梳理,都有相当确凿的证据证明,“官钧”瓷器的生产时间为明代永乐、宣德年间。

文中提到的“方流鸡心扁壶”是明初梁庄王墓发掘品,这个同样造型的钧窑壶和高足杯这次都属于被抓实了的证据。笔者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即使不是最终结论,离真相也也越来近了。官钧的问题外国人早就提出来了,国内对以前河南的考古发掘有不同意见,认为地层分得不细,现在看来当时是把不少明代的白地黑花瓷都算作宋代地层出土,这次钧窑窑址出土的钱范被指出有很大的问题,应该是古人的伪作,真相终于慢慢被揭露了出来。

扩展阅读

北宋官钧窑历史文化背景


官钧窑是继官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北宋官窑。考古工作者据“花石纲”史料及有关方志记载,结合宫中传世的钧窑瓷器,对其产地今河南禹县进行过多次调查。1965年,终于在禹县城北门内的八卦洞发现了古窑遗址,发掘出土的器物在造型、釉色方面均与宫中传世钧窑瓷相同。从而证实了禹县窑址即是北宋官钧窑遗址。

北宋后期,在苏、杭设置“造作局”,以应皇室之需,竞相制作各种奢华奇巧玩物。尔后,有设“应奉局”搜罗各种珍贵的花石树木,运作汴京,史称“花石纲”。徽宗根据《周礼》记载,大兴土木,凿池引泉,修建殿阁楼台。庭院满目嘉花名木,室内陈设奇花异石,并建“寿山艮岳”。为了种植奇花异草和制作怪石盆景,便在河南禹县建立了官钧窑,以烧制陈设用瓷。

官钧窑自民间择选能工巧匠,烧制各种宫廷陈设用瓷。如花盆、奁、出戟尊、鼓钉洗等,釉色以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称最。质地优良,制作精细。其中的玫瑰紫花盆、月白釉出戟尊均为宫中收藏官钧窑中的精品,这类官钧窑瓷器的底部分刻有“一”至“十”的编号字样,标明每类器物有自大到小的10种型号。官钧窑出窑后皆遴选入宫,臣民难得获得,故罕见墓葬出土。北宋灭亡,官钧窑废弃后民窑承其余绪继续延烧,生产民间用瓷。所以后来墓葬出土的钧瓷,都是民间瓷窑的产品。

官钧窑遗址发掘证明,官钧窑瓷器为两次烧成。即在器物成型后,坯体先要经过、一次素烧,然后施釉,再次入窑烧造。因为钧釉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釉,须以多次分层挂釉,比一般瓷釉为厚。若坯胎强度松软,不经素烧,即挂釉烧造,会造成废品迭出。素烧还可以在施釉以前剔出不合格的坯胎,素烧有高温与低温两种。官钧铀成于高温,因此,钧游要求胎体的强度较高,经过高温素烧,可使胎釉强度一致。从而,达到提高产品的数量与质量的目的

钧窑瓷器鉴赏——话说钧不过尺


“钧不过尺”是指钧窑瓷器的高度不超过一尺的意思。

“钧不过尺”有三个方面的倾向可以证实它的讲法是针对宋代钧窑瓷器而言的。

(一)现存的宋代钧窑

据中国陶瓷收藏品协会认定的《中国宋元瓷器图录》所载,宋代钧瓷最高是一件月白釉的鹅颈瓶,高27.5厘米,其次是一件出戟尊,高22厘米。99年4月8日发行的邮票上一件宋钧尊的高度也不过18.4厘米,一件出戟尊的高度为31.8厘米。从众多的资料证实,还没有见到过超过一尺的钧瓷,因此有“钧不过尺”之说。

(二)工艺技术的局限。

宋代烧制钧瓷的遗址发掘成功后,有力地证实“钧不过尺”的说法。

当时烧制钧瓷的燃料是木柴,还不存在煤的使用。据考证钧瓷烧成的最低温度是1280℃,并且需在还原气氛下进行,这种工艺要求在当时是一种了不起的难关。于是智慧的窑工采用了双膛式窑炉烧制。其作法是,先将一个火膛填满优质的木材,留有进气空儿,然后把泥土封死火门;再点燃另一火膛,经过不断填柴烧火,整个窑炉开始升温,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填满木材的火膛里面的木材因为缺氧,开始炭化,至止完全炭化。当窑炉的温度大约在1100℃时,将炭化的火膛开火。打开进空气,使之快速升温,达1280℃以上,然后迅速将两个火膛用泥封闭,不让进空气。这时,因窑炉内缺少氧气,木炭不能完全氧化,产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开始对高温下的铜红釉进行还原。充分还原时,氧化铜中的铜被游离出来呈现显红色,不充分还原时,形成氧化亚铜,呈铜绿色;加上其它色剂如铁、锰、钛、锌、钴等元素的还原呈色,就变成了五光十色的钧瓷了。这样就完成了钧瓷的烧制过程。

了解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低于1280℃时钧瓷将不会发生窑变,高于1300℃钧瓷的窑变也将不成立。由于当时窑炉的设计局限,燃料的局限,造成了钧瓷烧成的十分困难,常有“十窑九不成”之说。这主要是因窑炉中上下的温差存在,使产品的高度受到局限,即使今天科学技术的,也让明高度存在着明显的温差。窑炉的温差限制了钧瓷的高度,往往上边过火,下边缺火,所以成功的钧瓷就局限在一尺之内。

(三)社会伦理学的支持

宋代钧瓷是作为贡品进奉朝庭,而古代皇帝常以九五之尊自比,加上王公大臣的附会,钧瓷的实际高度,就限制在九五之内。当然九尺五寸是不可能的,故缩至九寸五,也即不超过一尺的范围。传世钧瓷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个说法。钧窑瓷器是宋代官窑瓷器。景德镇瓷器官窑亦较多。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这一高度很快被打破,如99年邮票上出现的两种元钧均高于一尺,堆花三足炉高42.7厘米,双耳连座瓶高33.2厘米。一方面是生产技术得到了明显发展,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窑工对金元皇帝的不满和反抗。

即使在今天,人们还旧话重提,认为钧瓷的精品大都在一尺之内,是因为(1)这样的尺寸工作难度不大,容易出完美之作;(2)烧成温度气氛容易控制,可能会窑变出好的作品;(3)藏家或欣赏者易于把玩,保存。故钧瓷收藏家大多仍遵循这一古老的话题。

总之,“钧不过尺”是一种“回忆”,是对宋代钧瓷文化的“恋结”。在今天,人们不但可以烧制超过一尺的器型,甚至可以烧制出2米以上的巨型花瓶,相信钧瓷的将来更美好。现存钧窑瓷器以收藏品为多。此次世博会期间,世博纪念品也有钧窑仿品展出。

青花瓷器的高潮年代——明朝


瓷器是品味的象征,也是艺术的体现,家中书房摆一件明代的瓷器,就轻易的把我们和遥远的明代联系在一起。历史上,明朝是一个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同时也是中国青花瓷器艺术的高峰期。明代的瓷器已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色彩上。这个时期,人们将元代出现的青花瓷器发扬光大,不仅能烧造出花纹更为丰富、体形更为巨大的青花瓷器,还从青花中衍生出了斗彩、粉彩和五彩等多种类型。到了明代永乐宣德年间,中国的青花瓷器发展到了一个高潮。

独特斗彩

由青花瓷衍生出来的斗彩瓷器就出现在明朝成化年间。斗彩的独到之处就在于釉下彩与釉上彩相映成趣,拼逗成彩色画面。这两件瓷碗一件是没有上斗彩的,而另一件则在其釉下彩的基础上在相应的区域再涂一层彩色釉料复烧一遍,形成斗彩,奇妙的釉上釉下的色彩便像花朵一般在不同的空间维度中映现。

万历极致五彩

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流行的青花五彩工艺,到了万历朝发展到了高峰。万历青花五彩器在构图方面,改变了成化斗彩疏朗的风格而以图案花纹满密为盛。在用彩方面,则以红、淡绿、深绿、黄、褐、紫及釉下青花的蓝色为主,尤其突出红色,使全面色釉显得浓艳,而富有华丽之感。明朝万历皇帝对五彩瓷器的追求可谓到了某种极致。他下令烧造了大量的五彩瓷器,所绘内容多以龙凤呈祥为题材,无处不显示皇权的尊贵与威严。

斑斓的彩绘瓷在明朝这样一个崇尚色彩的时代不断绽放出艺术的奇葩。而事实上,中国瓷器在明代官窑中幻化出的传奇却是经历了一个神奇而漫长的发展过程。

永乐三奇宝

永乐是明代青花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佳士得专场推出三件稀有的永乐重器上拍。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绶带耳扁壶,结合了中西方的艺术风格,形制源自伊斯兰地区的器物,造型隽雅和谐,纹饰优美独特,估价逾2,000万港元(Lot1664)。壶身绘有莲花和从奇石中萌发的花草,婀娜曼妙,图案布局对称,花叶枝条作喷泉状向上散射蔓生,并饰以伊斯兰装饰风格的不规则图案,这些图案常见于伊斯兰地区的彩绘砖和金属器,以及某些《可兰经》典籍的皮革扉页。

明永乐青花缠枝葡萄纹执壶,造型挺拔,青花浓艳,在执壶的颈、肩及壶嘴饰以缠枝灵芝纹。壶腹开光内绘折枝葡萄,硕果累累,藤蔓缠绕。开光外饰折枝花纹,近足处饰蕉叶纹,足墙饰海水纹。这是现存唯一以缠枝葡萄为主题纹饰的执壶,为传世中的孤品,殊为珍稀,极具收藏价值(估价:700万至900万港元,Lot1662)。

另一珍品为明永乐青花葡萄纹菱口盘,釉光莹润如玉,青花发色艳丽,盘心绘折枝葡萄,枝叶翻倦,藤蔓缠绕,硕果累累;外壁饰灵芝、牡丹、菊花等十二组折枝花卉。永乐青花纹饰明显地较元代疏朗,描绘手法趋于自然、写实。此器所绘的葡萄纹饰,画工独特,带阿拉伯风情,应是为出口中东专门烧制的,在伊朗阿德比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堡托普卡比宫都有收藏(估价:500万至700万港元,Lot1661)。

钧窑瓷器解密


钧窑,是在建窑和耀州窑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后世至今无人能仿造。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特别是北宋官造钧瓷,不论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建窑,燿州窑,钧窑,作为中国传统瓷文化正宗,历史悠久的风格传承至今。放大镜观察,蚯蚓走泥纹,用气泡一个个串连一体呈立体的爬行状,青蛙卵纹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还有牛血纹,血色深红暗沉杀气腾腾,庄重威严等等,难以一一叙述。北宋官窑钧瓷的发色和纹理大小和分布,都能做到人为控制而恰到好处,是北宋瓷艺的最高工艺水平的体现。这批钧瓷工艺早已失传,而窑址(汴梁)也随冰冻积水而下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可见当时钧瓷产生的轰动效应。于是各地群相仿效,窑口林立,但至今仍然不得要领。至今,研究文章汗牛充栋,考古窑口不计其数,因都未见过这批北宋官造钧瓷,也只能是管中窥豹了。

想了解更多古玩咨询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本平台将不定期推荐精品藏品免费去各大拍行拍卖,有意者电联13671696867,或者加主编微信,主编微信ID:zjj5570177←长按可复制

宋钧窑瓷器


本世纪以、二十年代,北京文物市场上先后出现过一对宋钧窑鸡心杯和一件钧窑花盆,在国内外古董中引起轰动。现在,那对鸡心杯在天津博物馆收藏,那件花盆在美国博物馆保存。老古董商谈起这段往事,是津津乐道,颇有兴味。

巧买鸡心杯

民国元年,博韫斋在琉璃厂开张,一位跑合拉纤的古董商李竹君来到柜上,跟经理杨伯衡讲:“我给你介绍号买卖,后门梳头刘家有对鸡心杯要卖,是不是宋钧窑瓷器,就全凭你的眼力了。”

李竹君领着杨伯衡来到后门迺子府,走进“梳头刘”(给西太后梳头的太监)的府上。梳头刘给杨伯衡看一对鸡心杯,声称这是“老佛爷赏的”,你们卖古玩的也没见过的好钧窑。杨伯衡一看这对鸡心杯确实是传世珍宝,小巧玲珑,造型魅力。看釉色是蓝色的乳光釉似蓝天,几块海棠红色,像是红云在蓝天飘荡。杨掌柜被这对鸡心吸引住了。

梳头刘说是西太后赏给他的,到底是不是赏的,谁也不知道。这北宋时期钧窑烧制的鸡心杯是供皇帝使用或欣赏,是历代皇帝传下来的,由宫廷珍藏的国宝。

杨掌柜看杯子,梳头刘问:“你看这杯子值多少钱?”杨伯衡反问他:“您要多少钱?”梳头刘说:“我要买所前后两个院的四合院,三十来间房子,得多少钱?”杨说:“我是做古玩生意的。您说要买的那套房子,我说不准价钱,估摸着怎么也得千、八百块钱。”“我想用这对杯子换那套房子,那你就给我一千块现洋吧!”“一千块可不值,最多也超不过八百元。”梳头刘一转高声说:“你给咱家八百两银子,东西就归你啦!”

一块银元含银量是七钱二分,八百两银子比八百块银元,多出二百二十四两银子。杨伯衡是聪明人,马上算清了这笔帐,所以他说:“那还不如我给您一千块哪,一千块钱才合七百二十两银子!”梳头刘眼睛往上一挑,大声说:“一千块可是你说的,东西我卖给你啦!”杨伯衡想,今个儿已经是民国了,皇上逊位了,老太监还这样讹人?!又想:不管你怎么讹,也讹不出圈儿去,这东西一千块值!所以,他和颜悦色地说:“公公!您比我聪明,很会算计,佩服、佩服!”连连共收,又说:“一千块买对杯子是破天荒,我赚不着钱了,以后请您多照应。”说完还作了个揖,老太监乐了。

这号买卖做成了,按照行业的“成三破三”老规矩,李竹君的了五十块佣钱。杨伯衡总共花了一千零五十块银元买了对宋钧窑鸡心杯。

美国古董商登门拜访

杨伯衡买了对宋钧窑鸡心杯,李竹君当了活广告,他跟同行讲,是他给拉的纤,杨才买到皇宫里的传世珍宝。很快,全城的古董商都知道了,上海的同行也知道了。京城里大古玩铺掌柜的都来看货,还引来了上海出口古玩的私人公司——卢吴公司的吴启周和日本在华开办的山中商会的经理高田等人。大家都认定是宋代钧窑烧制的贡品鸡心杯,宫里的东西。但最多的给三千五百银元,杨伯衡不肯卖。

一天福开森闻讯赶到,令杨伯衡很惊异:一个月前,这位福大人声言不准我在登他的门,今天他反而等我门来了!

福开森(JohnCalvinFerguson),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来华,光绪二十年前后便到琉璃厂买古玩。在华近六十年,不断跟古董商有来往。所以在古董商中有三代人都认识他,称他为“福大人”。在光绪、宣统年间,他穿的是靴帽袍套,马蹄袖的朝褂,像是清廷的官僚,就是鼻子大,个子高。

朗窑瓶辨真

民国元年,福开森来琉璃厂穿的是长袍马褂,千层底布鞋、白布袜,一副中国绅士的打扮。博韫斋开张不久,福开森走进店堂,客气地说:“你们的买卖开张,我祝贺来迟,请原谅。”“小店开业怎敢劳福大人之大驾。今日光临,请多关照。”杨伯衡边说边拱手作揖。福开森躬身拱手还礼说:“杨掌柜柜太客气。请给我看看你们的好货。”

杨伯衡拿出康熙朗窑瓶请福大人鉴赏。福开森边看边讲:“郎窑红稀少,当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监督烧制郎窑红就少,他在景德镇只有六年,康熙四十五年到五十一年是郎廷极当江西巡抚的时间。”杨伯衡说:“福大人对郎窑有研究,对历史都了如指掌。敬佩!敬佩!”福大人高兴地往下讲:“郎窑红是仿宣德宝石红,很是成功。我看郎窑红胜似宝石红,比宝石红浓艳。有人说郎窑红如初凝牛血,你们称之为猩红,我认为说得恰当。”福开森具备鉴别郎窑红的书本知识,能说出许多道理。但瓶的造型是叫棒槌瓶还是叫油槌瓶,他说不清,杨伯衡告诉他这叫油槌瓶。

这郎窑红的油槌瓶是真是仿?他看着是真不是仿。可是当他要买这件真东西时,却要问杨伯衡,这东西是不是真的,并说:“你说是真的,我就留下。”杨伯衡说:“我看是真的才给福大人欣赏,您看这东西怎么样?如果您相信我的眼力,就请您留下它,我让给您了。”“相信!相信!”福开森说了这话,杨伯衡才跟他要了两千元的售价,福开森从不讨价还价,要两千就给了两千,这号生意就做成了。

不料,一周过后,福开森派人请杨伯衡到他府上来一趟。福开森一见面便说:“你的郎窑瓶是仿的,请你拿回去!”杨伯衡愣住了,冷静了一下说:“福大人说相信我的眼力,我看是真不是仿,您才买下,今天您说是仿的!这是眼力不一样,可以退货,我拿走。”杨伯衡要走时,福开森来了火,声言从此不准杨伯衡进他的门。杨伯衡憋了一肚子气,离开福开森的家,再也没理他。

解读宋代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


钧瓷

清乾隆胭脂红轧道锦地粉彩地缠枝花卉纹套炉钧窑釉双象耳转心瓶

苏富比春拍(2011年4月), 成交价59,024,200元。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等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钧瓷的烧制技术复杂,还原程度难控制;加上古代使用的是松木窑,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色,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钧瓷珍贵可见一斑。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时又成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甚为稀少。目前世界著名的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也寥寥无几。

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曾被做为国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汝 瓷

汝窑粉青釉盖盒

北京中嘉国际,200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成交价:35,200,000元。

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宫廷御用、“淡天青”、“蟹爪纹”为人熟知。其器形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等;“淡天青”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乡汝州汝瓷一厂专家们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仿汝器物。

官 瓷

官窑粉青釉纸搥瓶

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季拍卖会成交价:60,774,750元。

官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传世作品少,令人惊叹的纹裂美著称。传宋徽宗因不满于当时现有贡御瓷器的瑕疵和缺陷,按照自己的设计、亲自指挥烧制和创制的巅峰之瓷,其不仅是我国陶瓷史上第一个由朝廷独资投建的“国有”窑口,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

开片本是由于坯釉结合不好而导致釉面开裂的弊病。但北宋官窑瓷却慧眼识珠,利用这一陶瓷缺陷开创了著名的纹片釉,同时利用其独特的坯釉配方,施釉方法和烧成技术,创造出“金丝铁线”、“紫口铁足”这些不是装饰的装饰。严格地说,这些人们不能完全控制和设计的效果不能称做装饰手法,它是一种材质之美,是一种本质的美。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寻找,2004年5月,哥窑遗址在河南汝州张公巷发现。

定 瓷

北宋定窑孩儿枕

故宫博物院藏。

定瓷为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民窑。五大名窑中,唯定窑以装饰见长,白色最为名贵,《归潜志》有联语:“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定瓷还有个显著的特点是淋釉,俗称泪痕。

定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用单齿或双齿梳篦状工具,刻划出由深、浅不一的主线与辅线相衬构成的物象,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曲阳,古属直隶定州。定瓷烧制始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称为定窑。

哥 瓷

哥窑梅花洗

澳门中信国际2010年秋季拍卖会,成交价:20,203,775元。

哥瓷五大名窑瓷器之一,哥窑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圾碎”。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只有一百余件,而且哥窑窑址至今仍未确认,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悬案之一。

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

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称“百圾碎”或“龟子纹”);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不同历史年代瓷器釉光变化


为了便于理解,以实物为标本,从现代开始至西汉时期划分了十二个阶段。比照实物观察,比较真实地描述出各时期的釉光变化现象。

3、清代中期的瓷器:釉面熟旧程度增加,表光仍然明亮,放射耀眼及游离程度比清末微见减弱。内光聚集增加,飘浮程度比清末微见减弱。

5、明代中早期的瓷器:釉面陈旧感增加,表光明亮度及放射耀眼游离程度比明末都有所减弱。内光比明末更加聚集,飘浮有所减轻。

7、南宋瓷器:釉面古旧感明显,表光比元代更加疏散,放射耀眼、游离程度比元代明显减弱。内光更显下沉,飘浮现象比元代更见轻微。

9、唐代晚、中期瓷器:釉面古旧深沉,表光稀薄,放射耀眼及游离程度微弱。内光浓厚下沉,飘浮现象极轻微。

11、东汉时期瓷器:釉面古老陈旧,表光极微弱,内光深度下沉。

以上釉光变化情况表述,是根据一些所藏实物观察所得。因五代、南北朝、晋、三国时期没有实物,因而空白没有表述。根据年代情况分析,五代晚期瓷器釉光应与北宋接近,早期与唐代晚期相接近;南北朝与隋代接近;三国时期应与东汉相接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