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 导航 >

紫砂大师顾景舟谈紫砂老壶的鉴别与收藏

紫砂大师顾景舟谈紫砂老壶的鉴别与收藏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怎样鉴别均瓷器的老与新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2020-08-10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老紫砂壶是附有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茶壶,为全手工制作,更具工艺性,从年代上划分,我们以民国以前的出品作为一个阶段标识。

紫砂壶的断代和辨识,比起书画、瓷器等文物,要复杂一些。这主要是因为紫砂陶的时代风格和艺术特征区别不明显。

明代的紫砂壶,至清初已极为珍贵,现今广为人知的可靠“明壶”,基本上都是墓葬出土的紫砂壶,如吴经墓葬。从典籍记载及其实物来看,这些作品作品的造型大气、沉稳,但用泥不够纯净,工艺水准也不如清代精细、严整。

已故大师顾景舟,对19世纪中叶以后以及至20世纪初期的仿古作古问题,有独特的发现和感受,现兹录如下,有助于紫砂壶收藏者对老壶、古壶的辨识:“凡是意仿明代紫砂名家类型的壶,无论在技艺上、泥色上都是远远超过历史原作,因为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事物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更是长足地提高着,所以仿模制品与明代传器相比比较,都显示出后世模仿品的优越水平。至于清初延至中期的几位杰出大家,如陈鸣远、圣思、邵大 亨等的旷世佳作,不管复制者技巧多么精工,总觉得在神韵上有所不逮。但这类作品流传至今日,一旦偶为好事者所获得,当然还是很有赏玩珍藏价值的。它应当区别于现代的假冒伪造的赝品,亦更异于近年出现的借图谱伪造再仿的技低质劣产品的假中之假,用以自欺欺人,好事者诚然不可不千虑慎辨,以免受骗上当。”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紫砂壶风格:鉴定老壶的依据


紫砂壶的风格特色,与其它门类的工艺美术作品是共通的。书画、金石、玉器、织绣历来是分为多种层次的,最高层次当属于艺术层次,中低档次的属于普及层次。艺术层次的工艺作品绝少匠气。紫砂艺师根据可塑性极好的砂料随心所欲地捏塑出各种造型,匠心独运,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同一时期的名工可以制出品味完全不同的作品,只有既具时代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才称得上艺术层次的上乘之作。名家茗壶高矮的比例,线条转折都恰到好处,差一点就平庸,多一分就俗气,线条曲弧有时完全凭作者的感觉去控制。这种感觉来源于本人的艺术修养和长期的实践经验。鉴定传世的名家作品,特别是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砂壶,首先要掌握的是这些名家所处时代的气息与烙印,综合考察作者一贯的制作风格品味。近现代的伪作多属技精而韵味不足,壶的神韵是艺术生命所在,这是只能感觉到难以言喻的境界。所以不同名家的风格是我们鉴别老壶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历史上,每个相同的时期中,紫砂艺师所使用的紫砂料基本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只是炼砂调制的配方各有不不同,秘不示人。他们往往各自习惯使用自己配制的砂泥,呈现出砂质的粗细,颜色肌理的不同,严格地区分和观察会发现他们各自的规律性。同一位名家制作出的三个造型不同的砂壶,即使从表面看是完全不一样的,但若仔细的外弧线,柄的曲度,流与颈的角度,会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就同一位作者而言,他的壶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精深,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但成型的线条与细微之处的处理方法,犹如一个人的笔迹一样,基本上已成为一种习惯,技法与风格是一致的,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历代紫砂名工的特征与个性会融合到他的作品之中,形成鲜明强烈的个人风格。名人茗壶,第一不可以逾越出他生活和创作的时代,第二必然体现他一贯的壶艺特色,展现出高品位、高层次的思想内涵和制作水准,否则,就有可能是伪作。从造型、作品的风格品位去认识作者,这个方法应该说是切实可行的。

综上所述,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紫砂器在造型、工艺手法、款识以及砂料、装饰方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我们在总结一般规律的同时也要考虑它们的特殊性,有些名家往往出人意料地显示出本人的全面性。例如陈名远,他的壶以自然仿生的花货为主,也有光圆的几何形,风格多变,多姿多彩。随着紫砂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收藏紫砂茶具的人增多,热潮风起云涌,仿品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精,令人眼花缭乱。只要我们掌握紫砂壶鉴定的基本知识,通过造型理清时代的脉络,了解各时期的名家作品的不同风格及工艺手法,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层次,就一定能识破各种伪品,还古代紫砂壶的本来面目。

紫砂茗壶收藏正热


自2010年紫砂壶大师顾景舟与吴湖帆合作的石瓢壶以1232万元高价创下世界纪录之后,今年又有几件顾景舟紫砂壶作品拍出千万元的天价,带动其他的紫砂壶名家作品也水涨船高。据了解,从2000年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玩壶赏壶的队伍不断扩大,而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紫砂艺人队伍的扩大。所以,近日第八届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的消息一经传播,已在紫砂壶的原产地江苏宜兴引起了巨大反响。

日前,在宜兴丁山的中国第八届十大紫砂茗壶展评启动仪式上,原故宫主管业务的副院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主席肖燕翼说:到了2013年,十大紫砂茗壶展评满十届,欢迎鸿运斋携100把当代紫砂茗壶入故宫。而故宫也将拿出100把历代紫砂茗壶,与此对展,然后择优入藏。紫禁城自1420年建成至今的591年间,共收藏历代瓷器9000多种,30余万件,而紫砂类的壶、罐、盆、砚台、瓶、雕塑等不满十种,且还不到千件。所以这就为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入藏故宫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收藏紫砂壶“钱景”大


“收藏现代紫砂工艺大师的作品,其升值潜力要远远大于仿古作品。”近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鉴定专家刘静等人,在合肥古今通宝举办的鉴宝赏壶活动中如是说。

收藏行情走俏

紫砂壶的收藏投资热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港台一些藏家大量购藏,使得市场价格直线上涨,80年代末逐渐回落。近两年来,紫砂壶行情再次走俏。香港佳士得曾拍卖一件清

乾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壶,以147.7万港元成交,是目前紫砂壶拍卖成交价最高的。内地的紫砂壶市场现在也非常火,收藏价值每年以20%增长。

由于紫砂壶的矿源越来越少,所以紫砂壶更显珍贵。“应该说,和国画比起来,紫砂壶目前价位还处于起步阶段,升值空间大。而且国内的紫砂壶收藏和市场都在发展,紫砂壶是具有投资潜力的。”一位专家介绍。

寻找“潜力股”

“收藏者一味去购买仿古作品,还不如去购买现代大师的作品,其收藏升值的空间更大。”刘静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与刘静一同到肥的专家建议,收藏者尤其是初涉收藏的爱好者,最好寻找紫砂壶的“潜力股”,从收藏现代紫砂制作工艺大师的作品入手。

购买时,一定要选择名师、名品、名作,这是考核紫砂壶价值的关键。刘静举例说,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沈云兰,其制作一把壶的价格是1万~2万,而他的师傅制作一把壶的价格则高达16万以上。

刘静建议,收藏紫砂壶要有正确的心态,不要以急于挣钱的心态去购买,这样容易被人欺骗。此外,收藏新壶不能只看现在的价格,还要看两年以后的价格。

鉴定真伪有妙招

很多人以为用火柴划紫砂壶能划出火就是真的、年代久远的紫砂壶,刘静认为这是一个误区。越古老的紫砂壶是擦不出火花的,反而是刚出窑的,由于还残留一些矿物质,才能擦出火花。

简单来说,鉴定紫砂壶的优劣,可以用“泥、形、工、款、功”等来概括。

壶艺人生:白胜利大师谈壶艺


走进茗钧堂的院子,只见翠竹摇曳,桐花、槐花绽放,微风吹过,清香扑鼻,沁人心脾。记者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好香、好甜。

白胜利从院子西边的作坊里出来迎客。他身着工作衣,左手拿壶,右手拿刀,笑容真诚,寒暄朴实。因为熟,不拘小节,他说手里这把壶刚修一半,等修完再喝茶。

白胜利的工作台前摆满了修好的和待修的素坯壶,排列整齐,美观素雅。他的手边放着10多种自制的修壶工具,井然有序。调整好座位,白胜利开始修壶。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在他拿起壶的那一刻,便进入了忘我的境界,目不转睛,心无旁骛。壶嘴、壶把、壶口,一把素壶在他的手里灵巧地翻转。轻柔的刮擦,了无痕迹的修补,令人叹为观止。

“你一天能做几把壶?”

“快的时候10多把,慢的时候六七把。不确定,主要看素坯的成型情况。”

“你每天都坐在这里做壶、烧窑,不烦吗?”

《方壶》 白胜利 作

“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干好,要想干好就要耐得住寂寞,吃比别人多的苦。”

记者一边与白胜利聊着,一边看他做壶,不禁思绪万千。历史和文化造就了壶的神奇与气度。一把泥,经过钧瓷艺人之手精雕细琢,再经过窑火凝珍,便幻化成五彩斑斓、浑然天成的钧瓷壶。于是,泥土便有了生命,钧瓷壶便有了灵性。进而,茶因壶而有了精彩,壶因茶而有了神韵与灵魂。

坐在茶台前,白胜利熟练地洗杯、泡茶。茶台上摆放的茶壶、茶杯、茶洗、茶盘、茶垫、水钵等都是他做的,古朴雅致,美观舒适。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白胜利说,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茶具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茶,可谓相得益彰。近年来,随着饮茶之风兴起,人们对茶具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每一把茶壶都要用心去做,把自己的技艺与文化底蕴融进作品才能赋予作品生命,体现其艺术价值。

白胜利19岁进入孔家钧窑当学徒,吃苦耐劳,虚心好学,一干就是近20年。在孔相卿大师的悉心教导下,他熟练地掌握了制作钧瓷壶的各种技艺。2011年春,白胜利创建茗钧堂伊始,就给自己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做钧瓷壶。“神垕烧制钧瓷的高手如林,但其技艺各有千秋,一个人不可能在配釉、成型、烧窑等方面都是顶尖高手。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当时我就想静下心来,只做钧瓷壶。今生能把钧瓷壶做好就知足了。”

虽不懂茶道,也对茶一窍不通,记者却偏偏对喝茶情有独钟。喝一口白胜利递过来的浓浓的普洱茶,入口虽苦,回味却甘甜。其实,喝茶不仅仅是为了止渴,更多的是为了品。品茶如同品女人。茶如女人,女人如茶,色、香、味俱全,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喝茶,喝的是一份优雅与恬静,喝的是一份意境,并不是单单以喝为目的,而是一种惬意与心情。在品茗之余把壶握盏,欣赏眼前精美的钧瓷茶具,却也乐得清闲优哉!

“一把钧瓷壶的釉色、造型固然重要,但那只是外表,最重要的是好用、舒适、美观,处理好细节。鲁迅说的功夫和感觉就是饮茶的学问、饮茶的艺术。中国茶艺是学问与艺术的结合。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做到茶、水、器、环境、技艺、心灵完美统一。这里的器就是茶具,没有好茶具,就谈不上茶艺。”白胜利边说边倒茶,壶嘴吐水时顺畅,不拖泥带水;收水时滴水不漏,干净利索。把壶身倒成直角,壶盖也不会从壶身脱落,令人叹为观止。

夙惠壶--白胜利制钧瓷壶

“钧瓷壶是有生命力的,还知道感恩与回报。只有尊重它、呵护它,用心去做,它才会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白胜利说。

的确,经过5年的积淀,不善言谈、甘于寂寞的白胜利一心只做钧瓷壶。他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知不觉已声名远播。他的钧瓷壶因造型典雅、釉色古朴、工艺精湛、把玩舒适受到收藏家青睐,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畅销北京、天津、青岛、杭州、郑州等地。尤其是近两年,在钧瓷销售市场比较低迷的情况下,他的钧瓷壶十分畅销。

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茶台上,万籁无声,令人十分惬意。水沸了,白胜利将水冲入壶中,茶叶在茶壶中翻滚摇曳、沉浮起落、漫卷漫舒,直到沉淀,然后芬芳妖娆。

水本无味,茶有苦涩,但壶不介意,气定神闲地将那甘甜与苦涩一股脑儿纳入腹中。而后,在小巧的壶嘴里潺潺倾泻出的,竟是满盏的清新与素雅的香甜。

紫砂茗壶有望被故宫收藏


据报道,始于2003年的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至2010年已连续评出70把中国十大紫砂茗壶,2011年评选近日即将拉开帷幕。到2013年,展评将评出100把优秀作品,计划与100把故宫历代紫砂茗壶“对展”,并有望入藏故宫。

展评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收藏杂志主办,至今已有江苏、浙江、上海1300余名工艺师参展。9位评委中,5位来自北京故宫,他们从博物馆学角度出发,重视创意和各种新工艺、新材质的使用。获奖作品“国粹壶”系为文博大家朱家溍这位京剧票友特制。壶的造型为一把展开的扇子,正面镶紫檀木嵌京剧脸谱瓷片,背面镶紫檀木刻朱家溍书法作品。把珍贵的紫檀木和瓷片镶在壶上,在紫砂壶600余年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专家们认为这些作品将来可丰富故宫的院藏文物。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认为,回顾中国紫砂壶历史,唯有创新才是推动这一艺术进步的源泉。获奖作品“合璧壶(富春山居图)”(见图)巧妙地把一把圆壶分成两把半圆壶,一半刻画大陆的《剩山图》,另一半刻画台湾的《无用师卷》,两个半圆壶合璧成一把圆壶。壶的提梁采用竹藤与白玉,壶盖镶碧玉,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壶会友”的茶道精神。

承办这一赛事的鸿运斋艺术主创黄栋华透露,紫砂壶制器型突破以往的方、圆样式,向太极、扇形、塔型等拓展,加入竹丝、红木、瓷片等辅材,都是深受市场追捧的创新。以紫砂珐琅彩18罗汉系列壶为例,自2009年问世已两年,虽然“出壶”速度比预计的三年要慢,到今天也就出了9款,但收藏罗汉系列壶的藏友遍布全国。珐琅彩历代用于官窑瓷器,出现在紫砂壶上还是第一次。故宫专家统计,从康熙执政期第一款紫砂珐琅彩壶问世至今数百年,紫砂珐琅彩壶存量不会超出100件(官窑壶)。将当代工美大师创制的故宫80周年纪念壶、仿雍正棱花壶、紫砂镂雕开光花鸟壶,以及18罗汉壶系列统计其内,也没有超出1000把。

紫砂壶的收藏与鉴赏


如何评价、鉴定一件紫砂壶的优劣,古今中外许多收藏家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作为文字付诸于纸面,前人虽有只言片语,但系统理论却不多见。因为各家自有各家言,标准也就不尽相同。但能达成共识的,不外乎两个标准:一是艺术标准,二是功用标准。

前人对紫砂壶的评价

“名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这是明代文学家李渔对紫砂壶的总评价。

为什么宜兴的紫砂壶好?这可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方面,它是艺术品,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可以“直齐商彝周鼎而毫无愧色”(见张岱《梦忆》)。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用以沏茶,茶味特别清香;“用以盛茶,不失元味”。明人文震亨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许次纾也说:“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鉴”。在林古度《陶宝肖像歌》里也有“九且色泽生光明”的诗句。这种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特点,使紫砂壶的身价“贵重如珩璜”,甚至于超过珠玉之上。

清人汪文柏赠给当时紫砂壶名家陈鸣远的一首《陶器行》诗里,有“人问珠玉安足取,豈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赞句,可见宜兴紫砂的身价是非常高的。究竟值多少钱呢?名人周澍《台阳百咏注》里说:“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年,则值金一笏”。到了清代康熙年间,也是“一具尚值三千缗”。(陈其年《赠高澹人诗》,见《阳羡名陶录》)可见名家出品价格尤高。再往后,则凡是明代名家所制的紫砂壶,不仅“价埒金玉”,而且“已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尽”。(吴梅鼎《阳羡名壶录》)不仅如此,甚至一些残破的紫砂壶,也有人愿意出价收购。周伯高就是这样的人。他说:“供春、大彬诸名壶,价高不易辨。予但别其真,而旁搜残缺于好事家,用自怡悦”。(吴骞《阳羡名陶录》)

紫砂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文人玩壶,视为“雅趣”,参与其事,成为“风雅之举”。他们对紫砂壶的评价是:“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奥玄宝《名壶图录》)紫砂壶与当时名震宫廷的景德镇瓷器是截然不同的感觉,因而它博得古今中外文人的“深爱笃好”。

紫砂壶的评价鉴赏与收藏


如何评价、鉴定一件紫砂壶的优劣,古今中外许多收藏家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作为文字付诸于纸面,前人虽有只言片语,但系统理论却不多见。因为各家自有各家言,标准也就不尽相同。但能达成共识的,不外乎两个标准:一是艺术标准,二是功用标准。

前人对紫砂壶的评价

“名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这是明代文学家李渔对紫砂壶的总评价。

为什么宜兴的紫砂壶好?这可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方面,它是艺术品,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可以“直齐商彝周鼎而毫无愧色”(见张岱《梦忆》)。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用以沏茶,茶味特别清香;“用以盛茶,不失元味”。明人文震亨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许次纾也说:“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鉴”。在林古度《陶宝肖像歌》里也有“九且色泽生光明”的诗句。这种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特点,使紫砂壶的身价“贵重如珩璜”,甚至于超过珠玉之上。

清人汪文柏赠给当时紫砂壶名家陈鸣远的一首《陶器行》诗里,有“人问珠玉安足取,豈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赞句,可见宜兴紫砂的身价是非常高的。究竟值多少钱呢?名人周澍《台阳百咏注》里说:“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年,则值金一笏”。到了清代康熙年间,也是“一具尚值三千缗”。(陈其年《赠高澹人诗》,见《阳羡名陶录》)可见名家出品价格尤高。再往后,则凡是明代名家所制的紫砂壶,不仅“价埒金玉”,而且“已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尽”。(吴梅鼎《阳羡名壶录》)不仅如此,甚至一些残破的紫砂壶,也有人愿意出价收购。周伯高就是这样的人。他说:“供春、大彬诸名壶,价高不易辨。予但别其真,而旁搜残缺于好事家,用自怡悦”。(吴骞《阳羡名陶录》)

紫砂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文人玩壶,视为“雅趣”,参与其事,成为“风雅之举”。他们对紫砂壶的评价是:“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奥玄宝《名壶图录》)紫砂壶与当时名震宫廷的景德镇瓷器是截然不同的感觉,因而它博得古今中外文人的“深爱笃好”。

漫談當下老紫砂鑒賞與收藏


紫砂目前已經成為一種流行元素了,可以說是紅得發紫,熱得燙人。從邊遠地區到繁華都市,大大小小的古玩攤點都可以看到紫砂壺,當然有真有假,假多真少。以前的拍賣市場,紫砂只是作為雜項中的一種,現在,各大拍賣公司爭相舉辦紫砂專場拍賣,老壺新壺都受到人們追捧。上街看看,到處都有紫砂壺店,上網也是一樣,幾乎各個網站都有紫砂廣告出現。從前玩紫砂的人很少,現在,普通工人也好,政府官員也好,文人雅士就不用說了,甚至演藝明星,十有八九都知道紫砂,十有七八是紫砂愛好者。這種熱度是前所未有的。

當然,這種現象的出現,與紫砂拍賣市場水漲船高的成交價有關,加上報刊、電視、網絡等現代傳媒的宣傳,一夜之間家喻戶曉。凡事一有利,就引人注意,一傳十,十傳百,都知道紫砂壺值錢,都關注起紫砂壺來。

本來是小眾的愛好,現在變成大眾的愛好,作為紫砂收藏者來說,應該高興。但是我們在高興的同時,也有一種擔憂,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紫砂受人關注,紫砂文化得到弘揚﹔憂的是信息不對稱,導致紫砂被誤讀。為什麼?因為紫砂專業知識的傳播與紫砂熱的程度不相等,信息不對稱,愛好紫砂的人多,但是專業人士的發聲渠道太少,專業人士的交流往往局限於圈子之內,這就造成許多初學者不得其門而入,人雲亦雲,以訛傳訛,給居心不良的造假者以可乘之機。有人為了獲利故弄玄虛,有人不懂裝懂,誤人子弟,紫砂市場亂象紛呈。

作為一個資深的紫砂愛好者和收藏者,我認為當務之急有必要正本清源,撥亂反正,這靠哪一個人不行,個人力量是有限的,必須要靠群體的力量。

紫砂的學問很深,從泥料、工藝、歷史、人文等等方面,都可以進行專門研究。我收藏老紫砂器有六十年了,注意力一直放在老壺上面,所以我講紫砂鑒賞,也專門針對老壺來講,主要是明、清、民國這些時期的紫砂。

我們講鑒賞,首先要明白,鑒是什麼?賞又是什麼?

鑒,是辨別真偽優劣。看見一隻壺,能通過它的砂泥、器型、工藝、裝飾、印章等要素,判斷出這是不是紫砂壺?是什麼年代的?是什麼人做的?它是精品?還是一般日用器?還是明器?還是粗貨?……如果能分辨出來,說明你有一定的鑒別能力了。賞,是欣賞審美。通過判斷一件器物是真的好的,然后看它好在哪裡,美在哪裡,有什麼獨特之處,表達了什麼……在這個過程中,精神得到熏陶,思想受到啟發,得到美的享受,這就是賞。鑒是賞的基礎,必須在去偽存真之后再來欣賞,才能獲得真正的精神享受。

有的人買了仿品,自己不知道是仿的,看的也很高興,越看越美。這個隻能說是暫時的,或者說是虛幻的精神享受。一旦被行家點破是仿品,或者隨著自己專業知識的積累,自己看看發覺不對了,那個時候,以前有多大的享受,現在就有多大的失落,好像一個人把感情付給了錯誤的對象,是非常令人難過的一件事。但是事情有壞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認識到錯了以后,吃一塹長一智,下次就知道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鑒跟悟性、眼力有關,一樣東西真就是真,偽就是偽,沒有含糊。賞就不同,它取決於個人的文化程度、修養、性情、眼界、胸襟,彈性很大,同樣一件紫砂,給甲看和給乙看,產生的感受是不同的,因為有個人欣賞水平的差異在裡面。現在大多數人欣賞紫砂,首先是看值不值錢,值錢就是好東西,這是鑽入了誤區。紫砂給人精神方面帶來的享受,要遠遠超過它的經濟價值。

我們談鑒賞,首先要對鑒賞對象有深入的了解,針對紫砂來講,要了解它的特性,是一種什麼樣的泥,有什麼特征﹔要了解紫砂發展歷史,各個時代的特征,有哪些作者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必須多學多看,讀專業典籍,到博物館看標准器,學習了以后才能動手,否則還沒學會走就想跑,那,跌跟頭是難免的。

關於明清老壺的鑒賞,簡單來講,鑒定一把壺的真偽優劣,可以從幾方面來看:質、工、型、飾、款。

1.質是質地。看一把壺是不是紫砂壺,首先看它的材料是不是紫砂泥。紫砂泥有特殊的性質和豐富的顏色,最重要的是它有獨特的分子結構,通俗講就是有氣孔,透香不透水。這個特性決定了紫砂壺具有宜茶功效,由此受到茶人鐘愛,因而廣泛流傳。早期紫砂的質地較為粗?,尤其是明代紫砂,砂泥中砂的含量大,顆粒粗,像雲母一類的雜質也比較多。那個時代工藝不像現在這麼完善,沒有粉碎機、練泥機,也沒有那麼多修飾工具,所以那個時代的壺的胎質較為疏鬆,吸水率比現在的壺大得多,用壺蓋子口在壺口摩擦,發出的聲音較為暗啞。

大約清中期開始,砂泥逐漸變得細膩,砂少泥多,器具表面看起來比較光滑,不像早期壺那麼“珠粒隱隱”。在色彩方面,明代的壺大多為磚紅色和栗紫色,清代以后顏色日漸豐富,有青、紅、栗、紫、黃等色彩,到了民國時期,又多了黑、綠、灰等顏色,那時候為了創新,加入金屬氧化物而產生色彩變化,並非泥料的原始自然色。

2.工是工藝。早期紫砂壺的制作工具十分簡單,就是木模和勺子,然后有了竹刀、矩車等,經過幾百年積累,現在制作一把壺所用的工具可達上百種。工具簡單,自然工藝也粗疏,早期紫砂壺器型大,體重胎厚,在流、把、蓋、的、底等各部銜接處都有竹刀刮抹痕跡,有的胎體上還留下指甲印、指紋印。因為工藝所限,早期的壺流大多明接,內部獨孔。

3.器型也是紫砂鑒賞要點之一。明代紫砂壺器型大多簡潔工整,以圓型、筋紋型為主,壺的體量較大。清代早期延續明代風格,但體量漸漸縮小,器型逐步多樣,尤其一代大師陳鳴遠所制塑器,精彩紛呈、活色生香。嘉道年間的陳曼生和他的幕僚們,創制出許多別開生面的壺型,像合歡壺、柱礎壺、飛鴻延年等等都是那個時候創制出來的。這些知識可以幫助我們鑒別壺的年代和真偽,如果一把雙身筒壺,人家說是清早期的,你就應該知道他在騙人,因為這種壺出現在清末民初,絕不是清早期的東西。

4.紫砂壺的裝飾風格,也可以作為斷代的參考。明代紫砂器就有印花、宜均、絞泥等工藝,但並未普及。明末清初,流行雕刻、貼花、塑花、泥繪。清三代流行琺琅彩、粉彩。嘉道后流行書畫陶刻,民國時期,裝飾土大量應用,許多紫砂器表面敷團泥再刻繪。這些不同時期各有側重的裝飾技法,可以幫助我們對紫砂器的制作年代進行判

5.款識,本來應該是最可信賴、最具標識度的依據,像司母戊鼎、毛公鼎,都是因為青銅器上有這樣的款識而命名,但是現在偽造手段層出不窮,款識已經不能單獨作為鑒別紫砂器的重要依據。一般來講,名家印款相對固定,字體、陰陽、大小有一定之規,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印款可以作為標准對照。

在鑒別款識的時候,還要注意紫砂歷史上重名現象比較多,比如南林、友蘭、彭年、蓮生等,同樣的名字,不同時期的人,不能把他們搞混了。還有同一個印款幾代人用的問題,要注意區分各人不同的工藝水平和風格,不然就容易出錯。

以上所說的質、工、型、飾、款這些要素,在鑒定的時候不能孤立,一定要綜合考慮。現在高科技發展,仿品也越做越精,手段也多種多樣,有偷梁換柱的、有借殼上市的、有重新包裝的、有張冠李戴的,層出不窮。

我舉個例子,什麼叫借殼上市,這不是股市裡面那個借殼上市,但是有那麼一些意思。比如現在有個制作紫砂壺的人,做壺手藝也不錯,他有一把名人名作,打比方,是吳雲根的傳爐壺,他就用這把壺拓個模子出來,再用模子翻制新壺,這個時候,新壺和老壺的器型是一樣的,把子的樣式啊,流口的力度啊,都一模一樣,而且他也把壺刷上團泥,刻上字畫,鈐上印章。這個時候,你如果光看器型相似就判斷這是吳雲根的壺,你就要吃藥了。所以鑒別一把壺,必須把所有要素都考慮到,器型像,可能泥料不像﹔泥料像,可能做工不像﹔做工像,可能印章不像﹔印章像,可能陶刻不像。隻要細心,隻要你有足夠的知識積累,總有破綻被你發現。

老壺收藏裡面的故事很多,這裡不展開來講,主要講講紫砂收藏要注意的事項。三十年前我總結過紫砂收藏有三力:眼力、魄力、財力。光有眼力,能看出東西好,沒有錢收,白搭﹔有魄力、財力,沒有眼力,那更糟糕,可能收一屋子仿品回來﹔有眼力,財力,沒有魄力,也很麻煩,猶豫不決的時候,好東西都被人家搶走了。

收藏紫砂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心態一定要好。從前我們去市場,十回去九回有收獲,現在不一樣,十回去一次有收獲就不錯了。要抱平常心,不能想我今天去市場一定要收點什麼,好像市場上有壺在等著你一樣。看壺的時候,不能自己先希望它是什麼,而是要找毛病,看它不是什麼。如果心裡已經期望它是什麼,就會找各種理由去印証,越看越像,最后把自己誆進去了。

現在要想在市場撿漏,機會是微乎其微了。把握比較大一點的,還是去拍賣市場。當然拍賣市場也不是全部保真,而且價格也不低了。如果你有錢,想收點好東西,可以去市場看看。如果經濟有限,我看,也不要勉為其難。有一句話叫“眼見即擁有”,喜歡的話,看看,玩玩,就行了,不一定非要據為己有。

好眼力是鍛煉出來的,好心態是培養出來的。具備了這些基本素質,進行紫砂鑒別就心裡有底了。鑒定壺要靠長期積累的經驗,但是也要不斷地學習,因為隨著時代發展,造假的手段也是在不斷提高,你如果固步自封,那就不行,要與時俱進,騙子高明,你要比騙子更高明才行。

經常有人不遠千裡甚至萬裡來找我,請我看壺。有些人對壺的感情真的很深,令我感動。但是看看他們的壺,有些實在不怎麼樣,有些是仿品,甚至於怪胎。這個就很令人替他們惋惜。有的人對壺的感情不深,對錢的感情很深,他關心的不是壺怎麼樣,上來先問:沙老,我這個壺值多少錢啊?碰到這樣的人,我真是連話都懶得講。

玩壺,最最重要的是發自內心的喜愛。你說什麼叫值錢,什麼叫不值錢?有些現在好幾萬的壺,從前我收的時候可能隻有塊把錢十幾塊錢,如果什麼都以錢來衡量的話,當初也不用去收,現在也不會有這些藏品了。所以說,一定要是內心真正地喜歡,不管外界如何風雲變幻,不管市場怎麼起起落落,始終堅持自己的愛好,最后才會有成果。紫砂收藏是一條漫長的路,不是你學三五個月就能速成的,沒有捷徑可以走,非得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積累經驗才行。所以我再三告誡初學者,不要老想揀漏,不要過分自信,不要輕易動手。一定要多學多看,先學會了走才能開始跑。

我玩壺那個年代,信息相當蔽塞,紫砂資料也少的可憐,想弄清一把壺的來龍去脈很不容易,所以我說自己是自學成才,這真要有點悟性和鑽勁才行。現在情況改善多了,特別是有了網絡,有什麼疑問一查詢,資料就出來了,可以說是海量信息。但是要注意,這些信息良莠不齊,一定要加以甄別。有的信息很好,什麼縣志啦、古籍啦,各種資料互為印証,有的文章也很專業,可以起到教課書的作用。有的就不是這樣,有的人為了作生意,明明是個假冒偽劣的東西,幾個人串通作局,個個都說好,吃人上當。有的人嘩眾取寵,故弄玄虛,欺騙消費者。現在的人,也有一個通病,哪個能忽悠信哪個,自己不肯動腦子。

好多人痛恨造假者,我的觀點有些不同。不能完全怪人家造假,這是利益驅動下的行為,不光是紫砂,像玉器啦、瓷器啦,可以說,隻要是有利可圖的都會出現這種現象,這是避免不了的。我們隻能嚴格要求自己,潛心學習,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不唯利是圖,不上當受騙。不但自己不上當,還要告訴別人怎樣防止受騙,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