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杯和壶一起 > 导航 >

传世应龙纹冰鉴和翼象纹扁壶(一)

传世应龙纹冰鉴和翼象纹扁壶(一)

古代瓷器杯和壶一起 简一瓷砖 传世瓷器痕迹鉴别

2020-08-11

【www.taoci52.com - 古代瓷器杯和壶一起】

青花是我国古代瓷器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品种,它以明净素雅和永不褪色的优点深受人们喜爱。青花的创烧改变了宋元以来单色釉的传统地位,而成为我国彩瓷生产的主流。景德镇是青花瓷的主要发祥地和生产中心。自元代中期开始,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以其精湛和娴熟的工艺成就驰名中外,其产品行销世界各地。

明朝初年,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到了永乐、宣德时期,社会和经济得到稳固和发展,国力空前强盛。由于郑和下西洋需要出口青花瓷数量的激增,以及从波斯引进“苏麻离青”优质画料,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下,尤其具有书画素养的宣德皇帝亲自对御厂青花粉本的审定,促使这一时期景德镇青花烧造技术臻于炉火纯青,从而登上自元代以来中国青花瓷制作的高峰。因此,宣德青花倍受明清以来鉴赏家的推崇。明代时人张应文《清秘藏》对宣德瓷器评价说:“我朝宣窑,几与官、汝敌;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其品种清人兰浦《景德镇陶录》则称:“宣窑以青花最贵”。

据报导,目前在国内传世的景德镇宣德青花瓷器,大都收藏在海峡两岸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此外,20世纪80年代景德镇御厂遗址出土的一批废弃的青花器外,少见于民间藏瓷。近年来,随着新文物法对民间收藏限制的解禁,不少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在民间相继面世,其中也包括宣德时期的青花瓷。

几年前,笔者友人入藏两件宣德青花重器:一件是明宣德楷书六字款的青花应龙纹冰鉴;另一件是明宣德篆书二四字款的青花翼象纹扁壶。鉴于近年传世品真赝繁杂,目前坊间亦见同类仿品。然而,由于器物造型罕见,纹饰奇异,其主题纹饰均见景德镇同期御器厂故址所出。因此,破解这一时期景德镇官窑器中出现的这类特异纹饰所反映的明初历史信息,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故借景德镇十年庆典中国古陶瓷学会群贤毕至之机,特予推介,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明宣德青花应龙纹冰鉴

该器为方斗形瓷缸式储藏器,敞口,口边微弧,折沿,腹壁直斜,平底。口边宽60厘米、底边宽44厘米,沿高3.5厘米、壁厚3厘米,通高33.5厘米。器内无纹饰,外壁四侧纹饰相同,均以青花绘制海水云龙纹。该龙有翼,在积云和蝌蚪云纹的衬托下,穿行于波涛海浪之中。口沿环饰图案化花朵纹,其中一侧横排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全器内外均罩以泛淡青色白釉,釉不及外底。釉面肥厚滋润,有桔皮纹和凹凸不平之感,在高倍放大镜下可见密集的大小气泡。青花发色黑蓝,深沉浓艳,目测有融入胎骨和锡光银黑色结晶斑点,青花填料浓淡相间。胎底为细砂平台实底,胎骨坚硬平滑,底和角线均有火石红和黑褐色星点。器内四侧接线和底交接转角釉面有直线窑裂,当系制模坯板拼接成型所致。器口沿有多处垂釉和缩釉裂斑。器外侧釉面和胎底有一道裂纹,并以铁质骑缝锔钉加固,锈斑已浸入胎骨。器内釉面有斜直有序的细小裂纹。经观察,未发现放射状撞击点,应系长期接触冷热温差悬殊的物品而形成的自然釉裂,故裂痕细若牛毛(图一)。

此器胎骨、釉质、青花发色以及装饰风格与陈润民先生在《宣德育花瓷器》①一文中,所描述现存故宫传世宣德青花特征相吻合。而海水翼龙纹图样则与景德镇珠山路宣德御器厂故址所出的应龙纹青花缸大同小异,除边饰外,主题纹饰海水云龙纹图样完全一样,应同属一青花粉本,其填绘技法亦同出一画师之手(图二)。根据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对景德镇明宣德御器厂遗存出土的大量标本分析认为,凡是宣德楷书六字款的青花器,多是宣德五年以后的产品②,为此,我可以确定这件宣德楷书六字款的青花海水翼龙纹冰鉴,应是明宣德晚期景德镇御器厂的制品。

关于有翼的飞龙在我国由来已久,龙在古代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汉·许慎《锐文》:“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明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把龙看成能上天入海的神物。在道教神话故事中,龙是作为神仙羽化升天的坐骑。汉·刘安《淮南了·览冥训》中有“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的记载。魏·张揖《广雅·释鱼》谓:“龙,有翼曰应龙”。可见有翼的飞龙叫应龙。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中,就有墓葬主人轪侯夫人乘五色彩翼的应龙飞向月宫的实物图像(图三)。

秦汉以来,历代帝土乞求道术生能长生不老,死要成仙升天。宣德皇帝也不例外,他别出心裁地把这种能飞天的应龙纹装饰到储存食物的冰鉴上,以期达到“食玉英,饮沣泉、驾飞龙、乘浮云”③的神仙生活。在古代器物上装饰海水云龙纹,曾见于流行宋元时期海舶图纹镜图(四)。宣德青花海水应龙纹的粉本图案,很可能是明初御器厂留用的元代浮梁瓷局画师从铜镜中采用的素材。

青花冰鉴的造型应原于商周时期青铜冰鉴。鉴,本是古代盛水作照镜用的铜制容器。《调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又“(鉴)以盛冰置物于中,以御温气”。说明至迟在周代我国已出现冷藏食物用的冰鉴。1978年湖北随州发现战国初期的曾乙侯墓葬中,就出土一件冬可以温酒,夏可以冷藏食物的方形铜冰鉴。说明秦汉时期这种方形铜冰鉴已在上层社会广为流行(图五)。唐宋以后,随着制瓷技术的进步,冰鉴制作改用陶瓷,直至近代电冰箱发明之前,我国一直使用这种瓷冰鉴。据厦门博物馆陈娟英女士告知,福建省文物总店收藏有一件清代青花方形瓷冰鉴。此外,北京马末都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还收藏一件内胎铜胆,外壳木质的冰鉴,其形状也是方形的。

这件景德镇御器厂烧制专为皇家御用的应龙纹青花冰鉴,为什么会遗落民间呢?据了解,这件冰鉴原系四川一朱姓家族的传世遗物。查《明史·诸王列传》,明洪武二十三年,蜀献土椿就藩成都。这位被明太祖誉为‘蜀秀才’的朱元璋第十一庶子,以礼教守西川,革除官吏苛索弊政,使川中长期免受兵革,百姓安业殷富,而受到明成祖的器重,“赐予倍诸藩”④。蜀献王自椿以下四代七王,均能检饬守礼,好学能文,其家风曾被朝廷举为宗室典范。作为皇孙的宣德皇帝,长期跟随明成祖,耳濡目染其祖父对蜀献王的褒奖。他即位后,仍当继续厚待蜀王家族。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内陆气候,夏暑酷热,宣德皇帝把贵重的景德镇御器厂生产的青花冰鉴贡器赏赐给他们消暑是不无可能的。

最近景德镇御厂遗址考古发现显示,宣德时期御器厂是采用马蹄型窑炉烧造瓷器的。由于窑膛体积小,大型器物烧造有限,特别是缸类制品,传世品极为罕见。据景德镇明清官窑瓷器研究专家刘新园说,绘有应龙纹的宣德青花瓷在御器厂故址,曾发现两件,一件与大卫德基金会旧藏相似;一件为青花罐,尚未在传世品中见到⑤。因此,这件型体硕大,胎壁厚重,纹饰精美的宣德青花应龙纹冰鉴,经过五百多年的历史沧桑,还能完整地保留到今天,实属难得,弥足珍贵。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釉里红​龙纹扁壶


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虽仅短短十年却政治较安稳,经济开展较快,天下充足。杰出的经济根底为科技、文明、艺术的开展打下了杰出的根底。这段时间制瓷业获得了较大的开展。出产出了闻名于世的宣德青花与冠绝一带的宣德红釉和彩色,在陶瓷开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备受国内外人士的赏识和注重,充分体现了我国陶瓷高明的技术造诣。

釉里红,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铜只有在还原气氛中才呈现红色,因此釉里红瓷器的烧制对窑室中气氛要求十分严格,烧成难度大,成品率低。釉里红,这种稀少的瓷器品种开始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其卓然大气的风范,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族。

到宣德期间,釉里红烧制极为成功,摆脱了元末明初那种黑红、粉红的晦暗颜色,构成鲜艳的宝石般的红色。因为对铜红釉的呈色技术把握得极好,纹饰的浓妆淡抹均能游刃有余,即是淡描,亦颜色鲜亮,纹饰明晰。这期间还有以白釉剔花填红料作纹饰,烧成后图画凸出白色釉面的办法,呈色鲜红。清乾隆年唐英编《熏陶图编次》称这种办法为“宝烧”。可知宣德期间对釉下铜红烧制把握得对比纯熟,到达游刃有余的程度。

宣德釉里红传世极少,其胎体细腻,釉面洁白,再和明艳的釉里红相配合,达到了釉里红工艺极高的境界。近日深圳永乐有幸征集到一件釉里红龙纹扁壶,口径:8.5cm 通高:44.5cm 底径:13cm,肩部以楷书落“大明宣德年制”。瓶腹较宽,重心低垂,瓶颈细长,造型优雅。釉里红以淡绘的呈色技法表现出红龙翻滚于云海之上,形象极为生动、威猛,具有威慑感。宣德龙纹是整个明代官窑器物龙纹中最富有生气的,龙首威武昂扬,头发长而向上飘起,龙身舒展修长,身姿矫健,张力十足。

成化斗彩应龙纹碗


成化时期的官瓷甚美,需要我们静心去细细品味,会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的文化底蕴有多少,观赏时所带来的感悟就有多深。此时的官瓷釉色温润超玉,绘画中的线条则像一幅画一样美,线条挥洒自如,这需要何等的功力才能成就如此?

一个朝代的东西可能价值并不同,成化早期的官瓷总有不足的地方,中期烧制的官瓷则最完美,不论工艺积累,还是技术水平远比早期成熟,到了成化晚期由于政局混乱,从而导致制瓷工艺衰退,呈现出来的韵味也不同,所以成化中期的官窑瓷器乃巅峰之作。

款识则都是楷书款,没有篆书款。款识比如“大明成化年制”,并没有“成化年制”四字款。而其书法书写也是笔酣墨饱,入木三分让人大呼过瘾。

成化斗彩应龙纹碗,则是鼎盛中期的代表作。器型端庄秀美,胎体轻薄,质坚而均密,通体施透明釉,釉面腴润莹泽,釉色白晰明净。其外壁涂绿彩两只应龙,龙体盘曲威武,神采飞扬,栩栩如生,空隙则饰青花祥云,颈部一圈仰莲纹,碗心绘团装勾莲。整器装饰充实,笔划精丽,花纹工细,自然奔放。

成化 斗彩应龙纹碗 尺寸:

口径:14cm

高:7.3cm

足径:6cm

成化斗彩应龙纹天字罐


成化斗彩冠绝古今,开一代彩瓷先河,其首创的“天字罐”、更属奇珍影响深远。在清档记载中写作“成窑天字罐”。罐直口、丰肩、圈足,施釉莹润透亮,腹部饰两组龙纹,龙纹以青花绘就,双翼飞展,昂首阔步,四周大小云纹飘散,均以绿彩绘就,青花勾边。颈、胫部边饰为规整的蕉叶纹,青花勾边绿彩填色,上下呼应。底部书楷书青花“天”字款。

“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天字第一号”通常指最大的、第一、最好、最高等等意思。成化天字罐首先肯定是官窑器物,为皇权贵族所用,“天”字款显示了瓷器做工质量、使用对象等多方面的至高、第一、尊崇,彰显社会对皇权的崇拜。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青年时做过和尚,其登基后对佛教有意加以扶持,成化时期佛教文化流行甚广。“天”在梵语中称“提婆”,与天上、天有、天趣、天道、天界等同义,系“十界”之一,构成佛教密宗法义。

龙乃不凡之物,五百年为角龙,有翅膀千年方为应龙,更是龙中之贵。罐腹以绿彩云纹间饰,青花二应龙穿游其间,肩与腹上下各绘一道红彩莲瓣纹,釉质白润,画意生动,明丽悦目,堪称一代绝品。

成化 斗彩应龙纹天字罐 尺寸:

口径:5.7cm

高:10.3cm

足径:8cm

乾隆粉彩宝蝠纹象耳转心瓶


乾隆帝喜奇好新,大兴精品巧作。唐英出任景德镇御窑督陶官,致力研创奇巧之品,件件均能以悦龙心。在其监督下所制官窑器,塑形、绘饰、施釉、髹彩、烧制,一丝不苟,艺巧技绝,鬼斧神工。

镂空套瓶形饰可谓五花八门。瓷瓶镂空开光,意为从中窥探内瓶绘饰,以达观有限而意无穷之妙。许之衡在其名作《饮流斋说瓷》中记载,“瓶之腹玲珑剔透,瓶内更有一瓶兼能转动,若是者,名曰‘转心’,乃内府珍裳殊品也”。

转瓶的制作难度很大,要把外瓶的底部制成鸡心状的钮,把内瓶的底心做成鸡心状的槽,钮和槽要绝对吻合。尤其是要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率。稍稍不注意,造成钮和槽不吻合的话,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费。所以,制作转瓶的代价十分大,往往是“百里挑一”。

此转心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以粉彩绘制纹饰。转心瓶上部为口颈部,撇口,束颈,下外撇。颈部绘蝠、馨、勾莲、宝相花等吉祥图案,口沿描金,绘如意云一周,颈外饰折枝宝相花,两侧贴塑施红釉象首,象首雕琢细腻生动。

转心瓶中部为球形,通体绘饰缠枝莲宝相花,并伴以飞翔的数只红蝠。中部饰四幅圆形开光洋彩镂雕对凤纹,瓶颈与内胆相连,在颈部如意纹下与瓶体分离,可自由运转,通过腹部镂空,可窥见内胆之山水纹,别出心裁,彷佛置入幽幽春景之中。

本品集粉彩,描金,镂空,转心、浮雕等多种工艺,画面繁复而不杂乱,又透露出皇族的威严,简直巧夺天工,美艳非常。该瓶制作于清王朝最为鼎盛的乾隆时期,极尽奢华、叹为观止,充分体现了乾隆时期官窑制作工艺的最高成就。

乾隆粉彩描金宝相花卷草纹凤首扁壶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形象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观;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等手法,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透过一个个纹饰、图案、符号,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审美情趣、宗教情怀和民族性格。时至今日,吉祥符号、吉祥图案在中国几乎无处不在,无人不用。

吉祥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它的核心在于给予人们更好地生活,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中,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和美好的愿望。

乾隆粉彩描金宝相花卷草纹凤首扁壶,之特殊造型起源于西夏王国,扁壶的两侧有双耳或四耳,以便穿绳提拿或携带,其造型由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

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做柄,壶腹则满绘卷草纹宝相花,乍看与凤首凤尾融为一体,展现了凤鸟飞翔于琪花瑶草中的姿态,简洁而生动。卷草纹色彩艳丽、清新雅致,主题突出,更增添了几分艺术感染力。

此壶胎骨坚致、釉质肥厚莹润,造型则颇具塞外风情,整器给人雍容华丽之感,纹饰精细无比,衬托此器型恰到好处,而寓意更为祥瑞吉祥之兆,深得权贵青睐。

用凤首、凤尾构成壶的流和柄,以这种立体表现手法与壶体平面绘画的凤首有机的结合,融实用与美观于一体,可谓造型生动别致,动感突出,匠心独运。

乾隆 粉彩描金宝相花卷草纹凤首扁壶 尺寸:

口径:8.1CM

高:46.1CM

足径:10.1×14.5CM

水墨和青花都是我国独一无二的传世佳品


青花瓷以白底蓝花为主要特征,色泽清新,纹饰优美。青花瓷明净、素雅,与中国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且最能体现文人的诗情、画意和情境,故多为文人们赏玩、赞美和收藏。

青花瓷有着浓郁的东方味、中国味,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它运用写意的手法,通过对似与不似之间的演绎,诠释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结。它具有兼收并蓄的绘画意境美。白底蓝花,静静伫立,像美丽的仙子,让人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激情和律动。可以说每一种青花纹样,都是一幅中国水墨画。此外,青花瓷蕴含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人文精神美,与我国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一样,青花瓷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那些自由奔放、活泼流畅的线条中不难看出中国画与书法的笔墨情趣与精髓在其间巧妙的运用,构图虚实相生,有情有趣,以寥寥数笔构成佳作。如艺术大师创作的民间青花瓷《垂钓图》就是先以远景描绘出云雾山峦和水面,然后点出近景,对于垂钓者虽着墨不多,却把那悠然自得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整个画面笔墨淋漓,气韵生动,情趣横生,意境深远,让人神驰遐想。

水墨画和青花瓷都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如果将两者的艺术元素加以融合创新,岂不妙哉?于是,很多喜欢创新的艺术大师们不再满足于宣纸上的宣泄,要突破宣纸的束缚,在光滑有弧度的瓷胎上绘画,把创新想法直接带到瓷器作品上来。

国画是平面装饰艺术,虽然也有圆形、扇面的形状,但多半以方形纸张为主。国画只能从左到右,或自上而下的作画。而瓷画却能充分利用瓷胎的立体空间,上下左右、器型内外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装饰绘画。在大型坯胎上,还可以用‘打散合成法’构图,将一件瓷胎分割成扇形、圆形、菱形等多种形状,在不同的部位分别画上人物、山水、花鸟,任意挥洒,在一件作品上显示出多种风格的画面,这是在宣纸上作画所达不到的魅力。而他们俩共同的最大特点就是都为我国特有的珍品,是难得的收藏品。

清雍正五彩人物纹花盆和清顺治 青花龙纹香炉鉴赏


大家好,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先生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我们不定期为粉丝赠送观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古玩一

清雍正 五彩人物纹花盆

这么精致的花盆很不多见。我们知道,花盆本身是一个很一般的器皿,生活的应用当中肯定陈设瓷是第一位的,如花瓶;其次是日用瓷,如碗、盘、茶壶等。到了花盆基本上就降到第三位了,我们过去花盆都是随便的,阳台上种一盆花,打破了再配一个花盆,而把一个花盆画得如此精致,那显然不是一般人所为,这个花盆年份还很靠前,我这么多年都没有买过这么好的花盆。

这件是五彩,五彩虽然是元代人创烧的,但是经过明、清两朝,给我们的古代人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到今天我们依然享受这种乐趣,这是今人的幸福。这个五彩,颜色变得非常丰富,人画得比较小。刚才那个棒槌瓶,画的贵妃醉酒,那个人物画得非常大,但是到了康熙晚期,到了雍正的时候,从整个画面比例上看,人物就画得相对比较小了。依此判断,这就是雍正时期的一个花盆。

古玩二

清顺治 青花龙纹香炉

这是清顺治年间的青花香炉。顺治到现在有350年了。这个龙的画法非常有意思,叫“一身三现”。我们注意看,前面这一段,龙头这一段从云彩里出来了,云彩盖住了一截身子,中间又出来一截身子,尾巴在后边出现,这就叫“一身三现”。“一身三现”、“一身五现”、“一身七现”、“一身九现”都是顺治时期典型的纹饰,“一身三现”最多,“一身九现”非常罕见。这个炉画得不够精细,制作也比较草率,里头有些黑点。这种粘沙现象在过去的鉴定当中是一个鉴定要素,当时绝大部分瓷器都有这种现象,细沙底,没有挂釉,早年就是一个供器,点香的。

我们每天发表历史艺术文物相关文章及马未都录制的视频,同时发送馆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到朋友圈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吧!谢谢你!

明代和清代龙纹瓷器的区别


明清两代出现的龙纹瓷器其龙纹是我国陶瓷的传统样式,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发展到明清时期时其纹饰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各种各样,例如:正面龙、花间龙、翼龙、五爪龙等龙纹纹饰,而明清时期不仅仅是在龙纹的纹饰上有了快速的发展还在气制作工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龙纹纹饰的图案也迎来了属于它的全盛时期。

明朝早期的龙纹纹饰具有着以下几个特点:一洪武朝此类的瓷器流通瓷器数量很少,其瓷器的胎体以及纹饰都和元朝时期的瓷器十分的相似;二是在其永乐瓷器的图案装饰上创新出了属于自己的龙纹纹饰风格,更加的生动、典雅;三是宣德时期的龙纹数量更加的繁多,形式也是更加的多样化,团龙成为其一大特色。

而清代的龙纹纹饰瓷器顺治、康熙时期龙的形象十分像明代时期的风格,比较的严肃、庄重,康熙还有一种过墙龙的纹饰特色,由碗、盘延伸到其外壁十分的独特,且给欣赏者一种严肃之感。顺治时期的龙纹则像鸡爪龙,其鳞像作斑片状,官窑则为五爪龙,而在民窑生产的则为三、四爪龙。明清两代相隔时间较近,在外观上无太大区别,但是在细节以及龙纹纹饰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明代烧制的永乐青花釉里红龙纹是由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从其整体的器型上看其形状矮小且胖,线条感非常的突出且流畅,从其外形上看龙纹纹饰采取的是刻画的方式,其造型十分的敦厚朴实,由于在此之前对于釉里红的制作工艺已经十分的成熟,所以在其釉色上十分的均匀,加入的海水纹、火珠等图案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修饰作用,使其整体的瓶身更加的丰富。明朝时期的龙纹特点主要是:一龙纹的图案身形较胖,图案细致且紧密,在其鳞片上主要采取了留白的手法;二是后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龙头的毛发向上冲,且呈三角状的胡须,在其釉色上出现了青花、红釉、酱釉等多种釉色;三宣德时期的龙纹更加的充满雄性的气息,气势十分强大。

清代的龙纹纹饰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其青花大龙眼十分的圆且大,龙的神志由严肃开始走向和睦,部分的龙以素色露出蛇一样鳞片的腹部,嘉庆年间的龙纹纹饰则是更加的偏向于世俗化,形式多样,形成了崇高严肃、至高无上的形象树立在大众的心中,道光年间的龙纹纹饰趋于抽象化,其爪子十分的细且浅,四肢以及其身躯都十分的细弱,而在同治时期其龙纹纹饰则像飞禽般粗腿、细胫成为其标志性的特征,由此可见,即使是在清代时期不同的朝代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差别,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而明代也是这样,这就是它为什么现在还受收藏爱好者喜爱的原因。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传世应龙纹冰鉴和翼象纹扁壶(一)》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传世应龙纹冰鉴和翼象纹扁壶(一)》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杯和壶一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