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瓷器 > 导航 >

中国古代古朴厚重的温酒器

中国古代古朴厚重的温酒器

中国古代瓷器 中国古代瓷器种类 中国古代瓷器鉴赏

2020-08-11

中国古代瓷器。

温酒器是中国酒器系列中的重要一项。早在商周青铜文化中就已出现,并延续了数千年之久。在汉武帝茂陵东侧的陪葬坑中,就曾经出土过“阳信家”铭文杯炉配套青铜温酒器两套。

历代文人均有咏温酒的词句,最为脍炙人口的要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严寒冬日的夜晚,取红泥小炉,盛上木炭,以小壶盛酒置于火上,既可取暖,又可以热酒驱寒,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自青铜酒器始,在酒具文化中即有温酒器,材质有铜、铁、锡、陶瓷之类。有炉杯配套、碗壶配套、套杯相配等。宋代湖田窑生产的温碗,以大碗盛热水,将执壶置碗中温酒,风行一时。还有一种“自温壶”,为锡制扁形,可盛酒半斤,冬季出远门时,将壶放在杯里,以体温保持酒的温度。还有一种以酒温酒的器具,形如盏盘,中置一连体小杯,盘内有三个支点,使用的时候将酒倒入盏中的小杯,点燃,再将盛酒的器具放在上面温酒,不过这种器具只能使用蒸馏酒。北方地区还有一种吹壶,外形如茶炊,有炉膛,中有一空轴,四周注入酒,以炭基为燃料,微火温之形如火锅。

唐宋以后,温酒器以陶瓷为主流。风行套壶、套杯,民间称为烫酒壶、烫酒杯。江西景德镇产品有青花、彩瓷制品,宜兴生产的紫砂套壶、套杯亦颇具盛名。套壶与套杯以小壶小杯与外壳相配,外壳内可注入热水,用以温酒。这些器具工艺均很精湛,有圆筒形、六角形、八角形、圆鼓形等,壶身纹饰图案秀丽雅致。尤其是紫砂器,均属能工巧匠之作,文人雅士刻绘花鸟鱼虫、人物山水诗文于壶身四周,更显精美古朴。

晚清民国时期,景德镇生产的温酒杯亦有特色,以外套、杯、盖结合,适宜独酌之用。现选晚清至民国时期套杯数件介绍给同道者赏鉴,虽不属精品,但能反映当时的酒器风貌tAocI52.cOM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中国古代陶器的种类


红陶 红陶在中国出现最早,红陶烧成温度在900度左右,根据考古发掘资料,黄河流域距今8000千年的裴李岗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都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褚陶为主。

彩陶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是用赭、红、黑和的等色绘饰的陶器。彩陶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在陶器未烧以前就画在陶坯上,烧成后彩纹固定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有的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磕白色陶衣,使彩绘节纹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陶衣,使彩绘花纹更为鲜明。彩陶花纹主要是花卉图案和几何形图案,也有少数动物纹。几何形图案主要有:弦纹、网纹、锯齿纹、三角纹、方格纹、垂幛纹、旋涡纹、圆圈纹、波折纹、宽带纹,并有月亮、太阳、北斗星等纹样。动物纹样,常见的有鱼纹、鸟纹、蛙纹等。兽纹较多的是猪纹、狗纹和鹿纹,有的奔驰,有的站立。这些动物形象的出现,反映出当时的渔猎在原始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人物纹样较少见,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出一件陶钵,其口沿内壁上画有三组跳舞的人群,五人一组,舞人动作整齐,姿态优美,精美异常。植物纹样,在距今68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陶器上,发现有稻麦粒、枝叶、花瓣,甚至有些已概括成为几何形体,并和几何形纹混和在一起构成纹样,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别有一番情趣。

黑陶 出现于龙山文化时期。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

灰陶 灰陶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都有一定数量的灰陶,特别是用于蒸煮的器皿,多为夹砂灰陶。到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以灰陶和夹砂陶则占据主要位置。

白陶 的陶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它是用瓷土或高岭土烧制成的,烧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以后也逐步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白陶器出现于龙山文化晚期,商代为鼎盛时期。商代后期白陶大量发燕尾服,安阳殷墟出土数量最多,并且制作相当精致。到了西周,由于印纹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的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烧造了。

硬陶 硬陶的胎质比一般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而且在器表又拍印以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所以统称为“印纹硬陶”。西周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其胎质原料根据化学组成分析,基本接近原始青瓷。因印纹硬陶所用原料含铁量较高,胎色较深,多呈紫褐、红褐、黄褐和灰褐色。印纹硬陶坚固耐用,绝大多数是贮盛器。商代印纹硬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发现。西周至战国时期印纹硬陶主要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南方的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釉陶 汉代出现了一种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釉陶,又称“铅釉陶”。铅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铁、铜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色,但经绿釉为最多,绿如翡翠,光彩照人。

墓葬中出土的铅釉陶器表面,有时了现层银白色光泽,有人误称为“银釉”。根据考古工作者的科学研究发现,“银釉”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釉面长期受潮,釉层表面析出多层次的沉积物,在光线的折射下,产生的银白光泽。

中国古代酒具的发展


远古时期的人们,茹毛饮血,火的使用,使人们结束了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农业的兴起,人们不仅有了赖以生存的粮食,随时还可以用谷物作酿酒原料酿酒。陶器的出现,人们开始有了炊具;从炊具开始,又分化出了专门的饮酒器具。究竟最早的专用酒具起源于何时,还很难定论。因为在古代,一器多用应是很普遍的。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这种酒醪在现在仍很流行),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就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应是一般的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远古时代的酒器制作材料主要是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已出现了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如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南方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陶器也能使人联想到在商代时期的酒具应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酿酒业的发展,饮酒者身份的高贵等原因,使酒具从一般的饮食器具中分化出来成为可能。酒具质量的好坏,往往成为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专职的酒具制作者也就应运而生。在现今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一个墓穴中,曾出土了大量的酒器(酿酒器具和饮酒器具),据考古人员的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是一个专职的酒具制作者。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尤以龙山文化时期为代表,酒器的类型增加,用途明确,与后世的酒器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些酒器有:罐、瓮、盂、碗、杯等。酒杯的种类繁多,有:平底杯、圈足杯、高圈足杯、高柄杯、斜壁杯、曲腹杯、觚形杯等。

商周的青铜酒器:

在商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风气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还沿袭了商代的风格。在周代,也有专门制作酒具的"梓人"。

青铜器起于夏,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铜制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青铜器在商周达到鼎盛,春秋没落,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专一的。据《殷周青铜器通论》,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占二十四类。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外还有礼器。形制丰富,变化多样。但也有基本组合,其基本组合主要是爵与觚,或者再加上jia,同一形制,其外形、风格也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

盛酒器具是一种盛酒备饮的容器。其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

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

每一种酒器又有许多式样,有普通型,有取动物造型的。以尊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饮酒器的种类主要有:觚、觯、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礼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温酒器,饮酒前用于将酒加热,配以杓,便于取酒。温酒器有的称为樽,汉代流行。

湖北随州曾候乙墓中的铜鉴,可置冰贮酒,故又称为冰鉴。

汉代的漆制酒器:

商周以降,青铜酒器逐渐衰落,秦汉之际,在中国的南方,漆制酒具流行。漆器成为两汉,魏晋时期的主要类型。

漆制酒具,其形制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饮酒器具。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见的。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

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

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具变得较为瘦长。

瓷制酒器:

瓷器大致出现于东汉前后,与陶器相比,不管是酿造酒具还是盛酒或饮酒器具,瓷器的性能都超越陶器。唐代的酒杯形体比过去的要小得多,故有人认为唐代出现了蒸馏酒。唐代出现了桌子,也出现了一些适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称为“偏提”,其形状似今日之酒壶,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宋代是陶瓷生产鼎盛时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欢将黄酒温热后饮用。故发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组合。使用时,将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热水,可以温酒。瓷制酒器一直沿用至今。明代的瓷制品酒器以青花,斗彩,祭红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制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法琅彩,素三彩,青花玲珑瓷及各种仿古瓷。

其它酒器: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些独特材料或独特造型的酒器,虽然不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金、银、象牙、玉石、景泰蓝等材料制成的酒器。

明清时期以至解放后,锡制温酒器广为使用。主要为温酒器。

夜光杯:唐代诗人王翰有一句名诗曰:“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为玉石所制的酒杯,现代已仿制成功。

倒流壶:在陕西省博物馆有一件北宋耀州窑出品的倒流瓷壶。壶高19cm,腹径14.3cm,它的壶盖是虚设的,不能打开。在壶底中央有一小孔,壶底向上,酒从小孔注入。小孔与中心隔水管相通,而中心隔水管上孔高于最高酒面,当正置酒壶时,下孔不漏酒。壶嘴下也是隔水管,入酒时酒可不溢出。设计颇为巧妙。

鸳鸯转香壶:宋朝皇宫中所使用的壶。它能在一壶中倒出两种酒来。

九龙公道杯:产于宋代,上面是一只杯,杯中有一条雕刻而成的昂首向上的龙,酒具上绘有八条龙,故称九龙杯。下面是一块圆盘和空心的底座,斟酒时,如适度,滴酒不漏,如超过一定的限量,酒就会通过“龙身”的虹吸作用,将酒全部吸入底座,故称公道杯。

渎山大玉海:专门用于贮存酒的玉瓮,用整块杂色墨玉琢成,周长5米,四周雕有出没于波涛之中的海龙,海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重达3500公斤,可贮酒30石。据传这口大玉瓮是元始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公元1256年)从外地运来,置在琼华岛上,用来盛酒,宴赏功臣,现保存在北京北海公园前团城。(完)

中国古代瓷器哪种瓷器好?


瓷器是中国古文化的一种象征,现在有很多的古代瓷器是非常珍贵的,但是相对于其他的一些古董来说,不易保存容易碎。古代的很多瓷器它的作用是用于观赏,他的外形非常的优美,并且在每一件瓷器的表面都有,非常美丽的花纹进行装饰。在中国有五个名窑出产的瓷器是非常出名的。然而在我们中国古代哪一种瓷器是最好的呢?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乾隆时期的,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他的尺寸大小在40厘米,它的成交价在高达两亿多人民币,从价格来看,是非常昂贵的他的收藏意义是非常高的。在一零年的时候,一件清朝时期的粉彩镂空转心瓶,在英国竟然拍出了5.5亿的高价,不得不说,这个价格在那个时候刷新的古代瓷器的所有的拍卖价格。然而到现在都还没有瓷器打破过这样的记录。像这种精致的瓷器是乾隆时期的景德镇官窑所制作出来的,然而,像这种古瓷器是有史以来非常精妙的一种设计。从外形上来说给的感觉是非常大气华丽的,现在这样的工艺已经是失传了。想必,大家了解瓷器的人都知道景德镇产出的瓷器质量上是非常过关的。

如何去定义件瓷器的好坏和它的价格还是有一定关系。如果一件瓷器的价格高,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精美更多的,是他的用材非常的讲究,在制作工序上每一步都是非常精确到位的,在那个时候,景德镇的官窑都是为宫廷制作的,然而他的名贵之处也是从他的诞生而开始的,在我看来景德镇的瓷器在古代来说是最好的。

古代的瓷器还有两大类是官窑和民窑,顾名思义官窑就是专门为宫廷而制造的瓷器,名窑是专为百姓所制造的。官窑和民窑还是有很多的区别,但从工艺上他们都是非常的精致的,官窑在制作工艺上做工精细,但是民窑要更加的生动和洒脱,所以说这也是两种不同瓷器的区别。

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时期的瓷器都有不同的有点,就如远古时期的陶器到现在的瓷器,在我看来每一个时期都有他美的地方,并且向我们每一个人对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东西的定义是不一样的,陶瓷已经有了五千年的历史,但如果要真正称得上是瓷的恐怕要追溯到隋唐时期。

宋元明清这四个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有非常优秀的陶瓷作品,在我个人看来乾隆时期的景德镇官窑所产出的瓷器是最好的,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定义是不一样的,每个朝代都有精品,从远古到今天瓷器依旧流行,但是古代的制作工艺是现在人们无法传承的。所以说现在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原始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创造出一个新时代的瓷器,从单色到五彩斑斓,哪一样不是标志着瓷器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呢?

中国古代瓷器瓷器赏析:

1:明永乐青花莲子盌,尺寸:10.2厘米,估价:HKD 5,4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6,640,000 ,成交时间: 2013-04-08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

莲子式,敞口,深腹下收,小足高壁,外底作鸡心状凸起,更形灵秀轻巧。胎质细白,釉面光润,钴青色调凝重古雅。纹饰抽象,盌心图样,彷佛四瓣小花,内壁纹饰,则犹如飘带重迭卷舒,辅以回纹卷草。盌外饰交迭双层莲瓣纹,边沿圈足则缀以回纹。

2:元仿官窑杏圆贯耳小壶,尺寸:10.5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6,640,000 ,成交时间: 2013-04-08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

3:明宣德青花花卉纹莲子盌,尺寸:直径15.9厘米,估价:HKD 3,8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6,640,000 ,成交时间: 2013-11-27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圈六字楷书款。盌敞口,深弧腹,窄底,圈足。盌心双圈内绘四瓣花纹,外环饰半花纹,再一圈连枝叶纹,内壁饰缠枝花纹,口沿下饰曲线朵花纹。外壁饰银锭、犀角、珊瑚、阴阳板四杂宝,间以花卉纹,口沿外缠枝花、三叶纹各一周,近底处饰莲瓣纹。足墙饰卷草纹,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4:明弘治黄地青花槴子花纹盘,尺寸:26.4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6,640,000 ,成交时间: 2013-10-08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弘治年制》款。槴子花纹,以青花绘之,对比鲜明黄地,始作于宣德一朝,终至嘉靖,弘治年间尤盛。此盘绘饰率性挥洒,饶富动态,活灵活现。

5:清雍正青花荔枝纹如意耳扁壶,尺寸:高26.5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6,620,000 ,成交时间: 2011-06-01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6:清乾隆仿古青铜罍式浮雕“双龙”纹双耳瓶,尺寸:25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6,620,000 ,成交时间: 2011-10-05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雍正年始,景德镇艺匠竭力专研以陶瓷模仿其他材质之器,以展其技。仿学之品,乾隆帝尤喜之,是以甚得君心。其时盛学青铜器,而模拟明清仿古青铜器者,又较直接效商周等古器多见,艺匠巧心精工,以不同的釉料或窑变效果模仿青铜器上的斑驳锈痕,饰银描金以营造错金银装饰。本品是浅浮雕,凸出光润柔美,有凹陷处却著意不施光泽釉料,明晦之间,暗蕴匠人巧心。至今未见有相似之品著录于册,疑为孤品。

7:清雍正矾红「三多」图碗,尺寸:13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6,620,000 ,成交时间: 2011-04-07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碗笔绘细腻,纹饰简约,为典型雍正风格。矾红彩极少单独作为瓷器装饰,此例实属罕见。

8:元青花芭蕉瓜果大盘,尺寸:直径39.5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6,608,000 ,成交时间: 2009-05-29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春季拍卖会。

此类大盘为元代青花瓷器的经典造型之一,端庄周正,尺幅恢宏,颇见气势,盘心中央为一竹石芭蕉,左右对称分别绘一组竹石西瓜纹和竹石折枝莲花纹,另有折枝瓜果间缀其中。“竹石芭蕉”为具有文人情调的典型中原文化主题。肥硕的西瓜、牵绕的藤蔓则带有浓厚的波斯和西亚色彩。口沿为交错菱格纹,内壁饰缠枝灵芝纹,外壁绘一组变形莲瓣纹,莲瓣内填以如意云头。胎釉精良,釉汁厚润泛青,青花发色苍妍青翠,苏麻离青锡光锈斑明显,绘画技法高超,以勾勒点染绘就,布局繁缛有序,笔意酣畅,洒脱自然,兼备粗犷豪放与严谨和谐的艺术美感,砂底无釉,碹纹明显。

9:清乾隆仿石釉粉彩开光山水图瓶,尺寸:高15.3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6,608,000 ,成交时间: 2010-06-07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器因形似灯笼而称为“灯笼尊”。侈口,束颈,溜肩,筒状腹,圈足。外壁仿石釉地开光粉彩绘山水图。器内、外底施松石绿釉,上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山水图绘有山峦起伏,山润茂林,古木参天,傲然挺拔,山花绽放,平溪小桥,草舍掩映。纹饰构图疏密得体,层次分明,景物错落有致,颇得章法,笔触运用自然灵活,渲染皴擦,宛如一幅感染力极强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别具艺术魅力。粉彩是清代彩瓷品种之一,创烧于康熙年间,雍正、乾隆朝盛行,雍正粉彩器以柔丽淡雅而名重一时,乾隆粉彩器则以色彩浓艳明丽,纹饰繁缛而闻名,尽显御用器的奢靡之风。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价乾隆瓷器有:“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的感叹。清代粉彩瓷器装饰图案常见山水、人物、花草、虫蝶纹等。施彩柔丽,构图形式多样,纹饰纤柔,用笔工细。

中国古代瓷器哪种瓷器好


中国的古瓷器拥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欣赏价值,瓷器不比金银等古董易于收藏,它珍贵而易碎,一件古瓷穿越千年遗存至今实属不易。在收藏界中,古瓷器不仅拥有着非常重要的观赏价值,而且价格也很高昂。我国的古瓷器与中国的文化种类一样,博大精深派系众多,五大名窑出产的瓷器闻名古今,有些尊贵典雅,有些洁白如玉,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如果要问中国古代瓷器哪一种瓷器最好的话,一般都是见仁见智,鉴于古瓷器现如今已不仅仅是一件观赏品,而是成了价值连城的收藏品的缘故,我们可以根据它在收藏市场中的价格表现来看哪一种更好。

在2010年,我国清朝年间的一件粉彩镂空“转心瓶”在英国的班布里奇拍出了5.5亿人民币的天价,此价格刷新了中国古代瓷器的所有拍卖纪录,而且直到现在,在全球范围内的古瓷器交易也没有打破这一价格纪录。它具体是一件什么样的古瓷器呢?它叫“吉庆有余”纹镂空内青花转心套瓶,是一件清乾隆时期的珐琅瓷器。从史料中我们查到,这种精致的瓷器是由乾隆时期景德镇官窑的御用督陶官唐英和副手一起研制设计而成的,这种古瓷器是我国古代制瓷史上最为精巧的设计,它的这手工艺制作非常繁复,整体虽然分为内瓶和外瓶,但是内外的瓶颈却连在一起,外瓶的底部与内瓶的内心相互连接,外部再绘制栩栩如生的花纹雕饰,整体给人一种大气而华丽富贵的风韵。可惜的是,这种工艺已经濒临失传。它的贵也是有原因的。

贵与好各有定义,但是一件瓷器之所以贵的原因,一定包括它足够的好。2014年4月,一件明成化彩鸡缸杯在香港以大约2.49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刷新了中国国内瓷器的拍卖纪录,这种瓷器是中国古瓷器的艺术珍品,为明朝皇帝御用的酒杯。此杯轮廓线条柔中有韧,曲中有直,给人一种清秀淡雅,规律端庄的气韵。其胎质细润而洁白,轻薄通透,表里如一。明成化瓷器有山叶绿、姜黄、鲜红等彩色,还有釉下青花这种永恒不变的经典类型。明成化瓷器是当时的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制的瓷器用品,明清两朝对它的记载很多,它的名贵从它问世时就已经开始。

2005年在英国伦敦,中国的一件元青花古瓷器以大约2.3亿元的价格成交,这个拍卖价格在2005年来说,创下了全世界艺术品领域成交价格的最高纪录。元青花与其他青花瓷器不同在于它所采用的颜料极为特殊,通过这种颜料绘制再烧制出的青花瓷颜色深蓝,比较艳丽,与一些发灰的青花瓷比较,视觉上更有优势。

中国古代瓷器纹饰(四)


【和合如意图】清代瓷器纹样。如意,僧具之一,讲经时多用之。《释家要览》载:“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执之,状如云叶”。民间则作为玩赏的吉祥物。《琅环记》载:“昔有贫土,多阴德,遇道士赠一如意,凡心有所欲,一举之顷,随即如意,因即名之也。”瓷器上绘荷花(和)、盒子(合)、灵芝(如意)、,象征“和合如意”。

【金玉满堂图】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金玉满堂是形容财富极多。《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后又将金玉满堂称富有才学之人。《世说新语·赏誉》载:“王长史(王濛)谓林公(支遁),真长(刘惔)可为金玉满堂”。因鱼与玉音近,故清代瓷器以绘金鱼来比喻金玉满堂。

【独占鳌头图】瓷器纹饰。鳌鱼,传说中的海大龟(鳖)。一说形似龙,好吞火,故立屋脊。亦名蛮蛤,好风雨,背负蓬莱之山于海中。唐、宋时期皇帝殿前陛阶上镌有巨鳌,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陛阶正中,故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玉壶清话》载:“座主登庸归凤阁,门生批诏立鳌头。”后称状元及第为独占鳌头。明清瓷器上绘有此图,以康熙制品为精。

【祝寿图】瓷器装饰题材。清康熙时颇为流行。内容有“西王母祝寿”、“福禄寿三星”、“八仙庆寿”、“万寿无疆”、“寿桃”、“双螭捧寿”、“莲花八宝托寿”等。有的碗、盘饰有用一百个不同字形的寿字组成的“百寿纹”。此外,有的壶全器作寿字形,寓祝寿之意。

【莲花纹】南北朝以后流行的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南北朝至唐代,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盛开的莲花。亦见雕刻成立体状的莲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莲花尊,五代的莲花形盏托等。宋代开始变为辅助纹饰。元至清代,莲花纹的变化较多,有缠枝莲、把莲等,并常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如:莲池水禽、莲池游鱼等。

【海水纹】瓷器纹饰之一。流行于宋代。海水布局为圆圈形式,多为八至十圈,中心为海螺纹或饰一朵花。各窑均有,而风格不同。

海龙纹瓷器装饰纹样之一。流行于明清时期。画面为游龙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斗彩海龙纹龙身用青花勾勒,填以黄彩,行云与海水均以青花和绿彩组成,浪涛则不施彩,显出浪涛天的气势。

【梧桐图】清代瓷器纹样之一据说系瓷制艺人根据唐人王勃《腾王阁序》的诗意,将“江西八景”中章江门和腾王阁组合为景逐渐演变而来,又以“梧桐引得凤凰来”的佳句,称此图为“梧桐”。画面景、物、人皆备,宛如一幅江南渔、樵、耕、读山水风俗画,边缘饰织锦图案,辅以串珠装饰,中间饰象征吉祥的“八宝”纹样。整个画面构图严谨,繁而不乱。

【婴戏纹】瓷器上装饰的儿童嬉戏、玩耍的画面。始见于唐代长沙窑,在注子的流下用褐彩绘一肩负莲杖、手挽飘带的胖娃,外罩青釉。宋金时期,耀州窑、定窑、介休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等均有婴戏纹产品。装饰方法为刻划、印花、绘画等。图案有童子戏花、双婴划船、骑竹马、抽陀螺、钓鱼、玩鸟、蹴鞠、赶鸭、放鹌鹑、攀树折花等,笔划简练流畅,构图生动活泼。明清时很流行。

【婴戏三果】婴戏纹之一。所见为宋代定窑印花器。三个儿童一骑于树枝上,一坐于树枝上,一立于树枝上,分别攀拽树上的桃子、石榴、枇杷,天真可爱。

【眼前见喜图】瓷器装饰题材。盛行于清代。画面以动、植物为主要内容,以谐音或表意突出“喜”字。如:绘梧桐、喜鹊,称“同喜”。绘喜笑颜开的四个童子,称“四喜人”。绘一豹、一喜鹊,称“报喜”。绘二喜鹊、一铜钱,称“喜在眼前”。绘二童子笑脸相对,称“喜相逢”。绘梅花梢上落一喜鹊,称“喜上眉梢”。绘一灌獾、一喜鹊,称“欢喜天地”。绘一喜蛛下垂,称“喜从天降”。绘两只喜鹊,称“双喜”。

【福禄寿图】清代瓷器装饰题材。画面绘蝙蝠、鹿桃或松、鹤、寿星老人等内容。蝠、鹿音同“富”、“禄”,分别代表富贵和高官厚禄,松、鹤、寿桃、寿星均寓有长寿之意。此图又称“三星”。瓷器上装饰此图,象征福、禄、寿三星高照,表达了世人的美好愿望。

【缠枝纹】瓷器上最常见的纹样。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婉转流动,变化无穷。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饕饕纹】又名兽面纹。饕饕是一种神话动物,面部兼有牛、羊、虎、熊等动物的特征,狰狞恐怖。以《吕氏春秋》“周鼎著饕饕,有首无身”的记载而名。明清瓷鼎、瓷炉上见有仿商周铜器的饕饕纹,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彩绘等多种。

【羲之爱鹅图】明清瓷器的常见纹饰之一。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为了掌握书法技巧,养成了“爱鹅”的癖好。他从鹅行水的动作中悟出了用笔的方法。曾以书写一部《道德经》的代价换取了山阴道士所养的鹅。后世因有羲之爱鹅之说。明成化斗彩高士杯上的羲之爱鹅图,王羲之头、手及下身衣着均为青花,上身衣服轮廓内填以矾红。僮儿手捧图书,除衣服填成水绿色外,其他部分均用青花勾填,鹅为赭色,轮廓用青花勾出。水、垂柳、苔点、坡石、草竹均以青花为主,或填加相应的色彩。构图十分精美。

【麒麟送子图】瓷器纹饰。古时将麒麟视作祥瑞、稀有之物,用“凤毛麟角”形容罕见而珍贵的事物。清人祝贺亲友得子,往往在瓷器上画麒麟送子图或寓“早生贵子”、“福增贵子”之意。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历程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陶瓷的发展本质上来说首先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而后奴隶制的发展促使了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各种手工业的发展,而陶瓷就在此时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和器皿。总之我国陶瓷的发展与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萌芽,以及奴隶制的出现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历程”。

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就出现了陶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已出现了原始青瓷,再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终于摆脱了原始瓷器的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瓷器是以瓷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挂釉、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经1300℃以上高温烧制成的器物。

商代的原始青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青瓷到白瓷、再到彩瓷的几个发展阶段。

东汉青瓷刚刚从原始瓷中脱胎出来,也是原始瓷器踏入成熟期的门槛,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瓷器生产的跃进时期,制造工艺不断提高,青瓷广为普及,形成了南方和北方两大青瓷系统。特别是北朝时期成功地烧出了白瓷,成为瓷器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唐代制瓷业在规模、技术、艺术上都超越前代,瓷窑遍及大江南北。唐代由于瓷器产区日广,各地区出现不同风格的瓷窑体系,故开始在窑上冠以地名,如越窑、邢窑、岳州窑、洪州窑、寿州窑等。青瓷、白瓷都发展到成熟、完善的地步,逐步形成了青瓷和白瓷并驾齐驱的局面。其时瓷器以北方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最为著名,一白一青,遥相辉映,即陶瓷史上所称的“南青北白”。同时被作为唐朝象征的唐三彩在这一时期广销海内外。

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元代的制瓷业在宋、金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突出成就是大量烧制青花瓷和发明了釉里红装饰法,是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瓷器生产空前繁荣,景德镇窑名满天下,民间窑厂遍布南北,制瓷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在彩瓷方面除青花和五彩瓷进一步改进提高外,康熙时期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粉彩、珐琅彩瓷器。雍正朝烧造了发色最鲜艳的釉里红,青釉的烧造也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乾隆时期是我国制瓷业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到嘉庆以后瓷艺就急转直下。尤其是道光时期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衰竭,制瓷业一落千丈,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寿终正寝。而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也至此落下帷幕。

今天,久负盛名的中国古瓷已经成为人类文化史上重要的研究对象,它所蕴含的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令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陶瓷学家、考古学家以及古玩收藏家为之神往不已。

中国古代瓷器纹饰(二)


【吉祥纹样】明清时期盛行的以寓意谐音的方式表示祝贺和象征吉祥的纹样。如:牡丹-富贵,桃子-寿,石榴-多子,松鹤-长寿,鸳鸯-成双,喜鹊-喜庆,鹿-禄,蝙蝠-福,鱼-富足有余,鹌鹑-平安,戟、磬、瓶-吉庆平安,喜鹊踏梅枝-喜上眉梢,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梅花、竹子、绶带鸟-夫妻“齐眉祝寿”,牡丹、海棠-富贵满堂,牡丹、月季-富贵长春,牡丹、瓶-富贵平安,牡丹、玉兰-玉堂富贵,牡丹白头翁-富贵白头,毛笔、银锭、如意-必定如意,等等。

【岁寒三友图】松、竹、梅称“岁寒三友”,是中国画的常见题材。宋人苏东坡诗“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如文与可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竹、松经冬不凋,梅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宋以后常作为瓷器的装饰题材。亦有用石块、柏树代替或松树而组成岁寒三友的。

【竹林七贤图】瓷器装饰题材之一。三国曹魏晚期,政治昏暗,一些正义之士不愿同流合污,纷纷退出官场,过着纵情山水,放浪不羁的生活。当时,文人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相与友善,隐身遁世,常闲聚于竹林,或醉饮奏琴,或赋诗咛咏,以发泄忿懑,号为竹林七贤。五代时,长沙窑瓷器绘有此图。清代景德镇窑仍有这种装饰有产品。

【竹爆平安图】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竹爆平安是古代时在节日里或喜庆有日子里,用火烧竹,发出爆裂之声,以驱除山鬼,保佑平安。瓷器上的竹爆平安图,系绘爆竹和瓶来表示此意。

【如意图】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如意,原为僧人用具,讲经时手执之物。后亦作为民间玩赏的吉祥物,形状如灵芝或云形。瓷器上绘两只柿子和如意,称“事事如意”,绘松柏、柿子、灵芝,表示“百事如意”、“万事如意”、“吉祥如意”、“和合如意”、“新韶如意”等图案。

【寿山福海图】瓷器纹饰。常见于明清瓷器。画面绘灵芝和山石,代表“寿山”,绘蝙蝠和海水,代表“福海”。是以象征和谐音来表意的风俗画。

【饮中八仙图】“饮中八仙”指唐代嗜酒的八位文人学士,亦称酒中八仙或醉八仙,他们是:贺知章、汝阳王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唐代诗人杜甫有《饮中八仙歌》,对他们各自的品行、性格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明清瓷器上的饮中八仙图,就是根据杜甫的诗绘制成的。

【伯牙携琴访友图】伯牙,春秋时人,善弹琴。据《乐府解题》载: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岛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与钟子期为友,所奏《高山流水》,曲意皆为钟之期悟出,世称知音。明清瓷品上绘有伯牙携琴访友图。以明成化图案最为精美,伯牙、琴童及所携之琴皆用青花勾勒,伯牙衣纹中填水绿彩,琴僮的衣服着矾红色。松树、野菊亦用青花绘成,枝叶加绿色,花着以黄彩。

【纳福迎祥】清代瓷器纹饰。画面主两个孩童将蝙蝠放入罐中,题为“纳福迎祥”。

【鱼藻纹】瓷器常见装饰纹样。“鱼”与“余”同音,寓“富贵有余”、“连年有余”之意。宋代已具雏形,定窑、景德镇窑、吉州窑、龙泉窑、磁州窑的制品中均有范印或刻划的鱼纹,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等。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上的鱼藻纹十分精美,两尾游鱼之间,布满水藻、浮萍,并以水藻的漂拂示意水的流动。亦见磁州窑白地黑花品种。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彩瓷中的鱼纹更为繁多,常在同一器上画鲭、鲌、鲤、鳜四种鱼,鱼形较肥大,空间衬以水藻、浮萍、莲花等。

【鱼跳龙门图】《辛氏三春记》载:河津县(今山西省河津县)又叫龙门,因交通不便,水险浪高,河里的鱼鳖之类游不上去,凡是能跳过去的就称龙,故有鱼跳龙门的说法。明清瓷器上绘有此图。

中国古代瓷器纹饰(三)


【一路连科图】瓷器装饰题材。一路连科是科举时代对赶考学生的祝颂语,谓此行可以连中三元。科,是指程度、等级,科举制取士的规格和年份称登科。科举考试分乡式、会试、殿试三等,乡试列为首者为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夺魁称状元。清代瓷器上绘一只鹭鸶和莲花,寓“一路连科”之意。此外,绘一只鹭鸶和芙蓉,称“一路荣华”,绘一只鹭鸶和牡丹,称“一路富贵”,绘一只鹭鸶和花瓶,称“一路平安”,这些题材不仅是对赶考学生的祝福,也是对人们美好未来的希翼。

【八仙图】“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汉钟离、韩湘子、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相传他们学道成仙,各有一套本领,故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八仙所持之物:张-鱼鼓、吕-宝剑、汉-扇子、韩-花篮、铁-葫芦、何-笊篱、蓝-横笛、曹-阴阳板,被称为“暗八仙”。明嘉靖后,八仙成为瓷器装饰题材之一,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内容,清初仍较流行。

【八吉祥】瓷器纹饰。始于元,流行于明清时期。八吉祥图案为: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它们(或称八宝)是佛家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北京雍和宫法器说明册》载:法螺,佛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之物。法轮,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之物。宝伞,佛说张驰自如,曲复众生之物。白盖,佛说遍复三千净一切药之物。莲花,佛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物。宝瓶,佛说福智圆满,具完无漏之物。金鱼,佛说坚固活泼,解脱禳劫之物。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物。元代瓷器上八吉祥的排列无一定规则。明永乐开始按轮、螺、盖、伞、花、瓶、鱼、结为序,清乾隆以后亦有不按顺序排列的。有印花和彩绘两类,印花多见于元至明永乐年间,宣德开始以彩绘为主,有青花、斗彩、五彩等,清代出现粉彩、珐琅彩品种。

【八音图】瓷器纹饰。钟、磬、琴、萧、笙、埙、鼓柷、圉八种乐器叫八音。八音也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总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圉等属木类,笙、芋等属匏类,管、萧等属竹类。清代瓷器上绘有八音图。

【三多九如图】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随园笔记·庄子天地篇》载:“华封人祝尧曰:‘使圣人福,使圣人寿,使圣人多男’。尧辞曰:‘多富则多事,多寿多辱,多男多累’”,九如:如山、如阜、如陵、如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荫、如南山之寿,也是祝颂之辞。瓷盘上绘佛手、桃、石榴、,喻多福(佛与福音近)、多寿、多子,绘九个如意指代“九如”,合称“三多九如”。

【三阳开泰图】瓷器纹饰。取材于《易经》。《易经》载:“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故三阳为东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明清瓷器上绘三只羊,题三阳开泰,绘九只羊,题九阳启泰(九阳也是《易经》上说的九个阳数),均为岁首称颂之辞。

【三纲五常图】瓷器纹饰。流行于清代。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伦理观念。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儒家用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瓷器上绘三只缸和五个人尝酒,以寓“三纲五常”之意。

【万花堆】清代景德镇窑粉彩瓷器的装饰图案。流行于乾隆、嘉庆时期。器身满饰各色花朵,如百花堆聚,故又名“百花图”。图案以牡丹为主题,周围绘菊花、茶花、牵牛花、莲花、玫瑰花、百合等。有黑地和白地两种,以黑地为贵。画面繁密细致,五彩缤纷。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国古代古朴厚重的温酒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国古代古朴厚重的温酒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