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导航 >

浅析陶瓷与书法

浅析陶瓷与书法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0-02-18

陶瓷艺术。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书法是笔含墨的艺术。艺术都是相通的,陶瓷与书法原本属于独立艺术,然而艺术间不乏契合。陶瓷同书法艺术的契合给欣赏者感觉无疑是锦上添花。对两者成功的驾驭,在于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而后达到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

一、陶瓷与书法的历史渊源

中国制陶起源很早。自古相传“神农氏作瓦器”,“昆吾氏作陶”。而汉字起源同样是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陶器上面常见有作为记事的符号,似可视为汉字的滥觞。可见古代陶瓷和文字的起源,从一开始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上面多带有篆书雕印文字,陶器上的文字也成为后人研究战国文字和制陶业的宝贵资料。秦兵马俑身上多刻印有工匠的姓名,如“咸阳午”等,字体有的是篆书,有的则近似草隶。三国、两晋时期是青瓷器普及和发展阶段,同时也是陶瓷书法艺术进一步提高与形成典范的过程。唐代楷书、章草、大草、行书等书写体系逐渐完善,这一时期由于饮茶之风盛行。书法装饰便出现在茶壶、酒坛上,有楷、有草,均有大书法家张旭、怀素、颜、柳之风韵。多写名人诗句或“酒”、“茶”文字,酣畅淋漓,圆润遒劲,纯真自然,配以不同的器物造型之上,极具古朴、简约之美感。宋代书法是我国书法发展的一次高峰,书法艺术方面趋于完善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反映在陶瓷造型中已有“大巧若愚”的自然之韵。陶瓷上的书法装饰在这一时期自然也就成为其明显的特征,且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耀州窑用书法装饰的酒具、茶具,其书法亦颇有“苏、黄、米、蔡”之韵。以至元、明、清各代书法装饰陶瓷也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装饰形式和艺术美感,这有其精神上的必然和谐。

二、陶瓷与书法的艺术特征

陶瓷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从其实质来讲,有相通之处,两者有着许多共同的文化内涵,有着和谐的审美情趣。

首先,两者都是造型艺术。书法是以线条的流动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心绪和品格修养。陶瓷造型通过各种线型和体面结合变化,空间的虚实、体量大小关系、轮廓的起伏等,构成陶瓷的造型美。其次,从审美特征来看,两者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书法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书写者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汉代的杨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看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道明:“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中国作陶的祖先似乎一开始就赋予了陶瓷以艺术和精神文化的涵义。“陶者,淘也,依山取土,以水滤土,和水成型”,一个“陶”字竟是思想的象征,于是有了“陶冶”、“陶铸”等由“陶”字而生的人文意味,也有了陶瓷作品作为精神与文化象征的本质。在窑炉面前,每一个陶瓷艺术家都充满了希冀和期待。他们在用泥加火的特殊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灵魂。陶瓷艺术家在陶瓷创造过程中把精神与语言统一起来,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求语言的自然表现,创造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的作品。他们追求的不再是表面的形式趣味,而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他们关注的不再是空洞的作品主题,而是自己的思想寄托。再次,从表现特征来看,陶瓷与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共同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表现一动作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另一方面,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两者都讲究和强调变化。清人陈介祺在其《习字诀》中主张“练字不如练气”,正是受到陶文与金文布局结构的启发。因为有些陶文、铭刻的书法多是随同器型装饰上的需要而自然变化,并不拘泥于行列的整齐;字体大小也不规矩一致,如此反而使人感到跌宕多姿、妙趣横生。我们知道“秦砖汉瓦”这一脍炙人口的成语,其所表达的含义,不仅表明当时的制陶工艺已臻上乘,更主要的是说明了“秦砖汉瓦”的创造性和富于变化性。陶上的图案、文字既表现了淳朴的时代风格,又富有天然的艺术情趣。刻的无论篆书或隶书,多在一圆形或方形、云形轮廓内变化其形体,介乎文字与图案之间,别有一种圆浑典雅的神韵,令人百观不厌。

三、书法装饰陶瓷的文化内涵

尽管自古以来不少陶瓷作品中都不乏有书法题诗铭款,但书法的布局位置往往放在主体画面的背面或留白的地方,显然是处于一种从属的辅助地位上。这一方面是受社会审美标准的影响,一味强调工艺而忽略艺术性,另一方面,受陶瓷工艺和材质局限,所以书法的附属性就表现得很突出。

此外,陶瓷器皿上书法所写的内容,大多结合器物的使用功能,借用诗词佳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酒具上题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茶具题写“一片冰心在玉壶”;或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和普遍的审美情趣,题写“福寿康宁”、“福如东海”、“延年益寿”等勉励的词句;或为提高陶瓷的高雅格调在陶瓷上书写历代文人才子的佳作名篇,如《赤壁赋》、《出师表》等。

总之,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如果我们把书法的形、神、意更好地融合到现代陶瓷艺术当中去,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定会形成更为鲜明的,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意味的优秀陶瓷艺术作品,值得从事陶瓷艺术的人们更加关注和应用。

延伸阅读

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相似之处


书法艺术,同样讲究和强调线的表现力。它在艺术特征方面,与陶瓷艺术的联系,初看似乎不相关。实际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从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来看,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再现与表现、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它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起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中国古代美学家对书法的这种特性早有精辟的论述。汉代的扬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蔡邕在《笔论》中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见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怪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破的:“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另外,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表现一动作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黑格尔曾经指出:绘画“只能抓住某一顷刻”,把“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莱辛说得更加具体和明确,他说:“绘画在它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刻记得上,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清楚的理解。”这虽然说的是绘画,但适用于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而且,这正是这两种艺术的特征之一,书法艺术表现得更甚,尽管书法要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要“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站,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尽管要求书法艺术要有如“悬针垂露之异,奔雷附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岩身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但它毕竟是一种抽象性、表现性、虚拟性的艺术。

陶瓷书法的基本素质


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陶瓷艺术殿堂和百花园,她已向世界展现出异彩纷呈,百花齐放的新局面,而作为从事书法艺术的人来说,能够在这肥沃的土壌吸取艺术营养,感到莫大的幸福。我作为从事陶瓷书法艺术的个体经营者,从事书法艺术创作活动已经有十几年了,通过磨砺探索,我的陶瓷书法艺术不断的提高,长期的书法创作,我得出了一些体会,那就是创作出最佳的书法作品,必须具有良好书法特有属性的敏锐的艺术感受性。

这种感受性在书法活动中表现为书法家良好的黑白视觉、敏锐的线条感觉,尤其是对书法节奏的领会力。它保证书法家在欣赏书法时印象深刻,从事书法学习和创作时运用自如。它具体体现在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自然的爱好与追求,以及较高的学习进度与较强的领会上。但它仅仅只是书法能力的先天自然基础,只有经过后天的刻苦学习和严格训练,才能将其逐步地、充分地“开掘”出来,并有不同程度的增益。书感作为一种以先天素质为基础的东西,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它的强弱决定一个人学习书法的快慢,并决定其书法能力发展的“最高极限”。书感缺乏或书感不强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事实上的书法家的。的心理品质,和艺术道德,只有具备这些品质才能构成书法人的素质。

陶瓷书法的基本素质的解析

一个人的能力是由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构成,我把书法和陶瓷书法分解成以下五种成分:暨书感、书技、书功、书意、书识,并作以下的阐述。

1、书感

所谓书感,就是书法家以先天素质为基础的对

2、书技

所谓书技,就是运笔、用墨和布局的技术。它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并以动作方式被书法家所掌握。它的动作,不是身体某些部分的简单、机械运动的组合,而是其有目的(艺术追求)、有组织(法度)的运动。它同其他因素有机结合而构成书法能力。

书技训练的基本途径是临摹碑帖。练习者在碑帖的临摹与习作中,指、腕、臂、身按照“法度”而运作,在大量的反复后,由不巩固到巩固,由不熟练到熟练,逐渐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起巩固的“动力定型”,这时再进行创作,在潜意识的把握下,虽不斤斤于法,但却能做到笔笔入法。所以,书技表面看来只是一些身体的动作,实质乃是一种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心理特征。

3、书功

书技保证了书迹的准确性。但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决不能满足于书技的施展和对他人书迹的再现,而在于表现书法家交融着主客观因素的个性和胸臆。因此,所谓书功,可以体现为书法创作的轻松感。但要获得这种轻松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必须建立在人的下丘脑功能某种改变的基础上,这就涉及了生理与心理的种种因素。从生理上看,书法家在大量的碑帖临摹与书法创作中,意念高度集中,符合规律的行动不断反复,全身肌肉骨骼亦随着意念不断地松紧驰放,许多零碎的小动作逐渐形成完整的行动系统,多余的动作逐渐消失,对行动的视觉控制逐步为动觉控制所代替,久而久之就促进了呼吸、血液循环、中枢神经的某种变化,从而促成下丘脑功能的改变;从心理上看,书法家必须具有较强的“悟性”与自信心,而这些则依赖于书感与书意、书识的某些因素的发展。

4、书意

书法主要是表现书法家的个性与胸臆,具体说来就是表现他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意趣。但这些心理因素是从哪儿来的呢?

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已经证明:引起人们心理活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刺激。毫无疑问,书法家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意趣来自他所存在的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是它们的刺激在书法家心理上形成的“投影”。

因此,所谓书意就是书法家的思想情感、审美意识书法化而形成的书法形式美意识。

但,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无论怎样丰富,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与自然的理趣仍是有限的。因此,阅读和欣赏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这里主要是指书法以外的艺术),学习各类知识,也是丰富书意,发展书法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些文学(包括古文诗词以及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作品)、绘画、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或揭示各种各样的生活;那些哲学、史学、文字学、美学、文艺学、社会学等知识也是社会与自然规律的总结,可以帮助书法家体验和认识社会与自然,同时可以帮助书法家提高书识,增强悟性。

5、书识

所谓书识,就是书法家所把握到的书法美的表象及其创造规律。它包括“识形”和“识理”两个方面。

识形,就是指书法欣赏。应该说书法家在书技的习得于书功的“修炼”中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刻的书法欣赏,但仅此是不够的。书法家应该尽可能对古今各种优秀书法作品反复观赏,不断摄取其书法表象,感觉其书法美,以取得兴奋,愉快的感情。同时逐步在心理上贮存自己感情所肯定了的东西,并进而从理性上肯定而加以接受,使之成为书法形式美“思维元素”,促使书法家的书法形式美意识不断得以丰富和升华。可以说,书法欣赏在相当重要的意识上影响着书法家的创造能力。

识理,就是指对各种艺术理论尤其是书法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因为这些理论揭示了艺术的本质及规律,有助于书法家加强对书法的认识并提高悟性、推动书功的“修练”与书意的升华。书法家不但要学习我国传统的书学,还应研究现代新学科的成果,以期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创造出超越前人也无愧于后人的书法作品。

书法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


书法艺术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从初始的应用工具渐渐的演变成了让人欣赏的艺术品,记得有一个很有名的书法家在写一个和平的“和”字时,当众大笔一挥,这个和字的神来之笔就在于和字的第一原文出处是华夏陶瓷网笔,把一个活生生的和平鸽外形表现出来了,和字的意义更加形象化了。一副好的书法艺术品,它不仅仅是表达文字中的含义,书法家通过文字的表现,能把内心思想情感以及人生态度表现出来。

钧瓷聚宝盆

作为陶瓷艺术品,书法艺术在它身上的应用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品应当利用书法艺术开拓出新型的陶瓷艺术品,目前书法艺术都是作为画面提名、落款以及诗句的形式存在,我觉得在现有的基础上,应当开创出更高层次的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品相结合的表现行式。

我国工艺品上应用书法艺术题款盖印的传统装饰方法,自仰韶文化的象形文字至近代的五体兼备,源远流长。殷代青铜工艺和其它文物的不断发掘,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料。西周后期及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上的铭纹也大量增加,著名的“毛公鼎”铭文长达源怨苑字,其它如“散氏盘”、“大克鼎”等铭文也相当长,在不同角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瓷器上运用书法装饰,早期以唐代长沙窑用行楷体书写诗或底款的较为多见,如春字壶等。宋瓷中以书法作装饰的也有大量遗物,如“雪月风花”瓶就是以行划体均衡地按四个方向书写在器物的肩部,既别致又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题诗作画到了清代的陶瓷制品上就更多,还有用工整的隶书或楷书把短文或诗词,用艳黑或西赤书写文章出处是华夏陶瓷网在整个器面上,用得非常大方美观。

我认为书法在陶瓷装饰上,无论采用哪些形式,必须注意不同的造型风格,不同的装饰内容,来选取不同的书体。不论写哪种书体,第一是讲究用笔,第二是讲求笔势,第三要体会 字的意趣。李可染先生认为书法有构图、线条、意态三个方面,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概括地说明了各种书体的审美要求。所谓构图,无非是要求书法结体在形式上感到力的平衡、安定,达到多样而统一的艺术效果,在陶瓷装饰中还要求适合器型。所谓线条,指的是运笔过程中笔划的粗细、长短、干湿、快慢等所表现出来的节奏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书写的人在当时情况下的一定情绪。所谓意态,指书法的整章、整行或个别字,看上去给人们的一种感觉,使欣赏者因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而引起不同角度的共鸣情感。

随着瓷都景德镇进一步对外开放,脚步的加大,陶瓷文化对外交流的面也更宽广了,我们应该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让世界更深入的了解中国了解瓷都景德镇,通过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这载体,把祖国优秀的书法艺术传遍世界各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