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古代瓷器鉴赏 > 导航 >

宋瓷鉴赏-品味岁月的质感

宋瓷鉴赏-品味岁月的质感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足部鉴赏 中国古代瓷器鉴赏

2020-08-13

古代瓷器鉴赏。

端详着它们身上淡淡的光辉,我们的目光和无声的岁月忽然有了交汇……

大概是因为对那些逝去的岁月有着无穷无尽的遐想和好奇,所以人们爱上古玩。将它们捧在手中,看着那岁月留下的痕迹,仿佛在阅读一段沧桑的历史。每一种古玩都有着独特的意境和性格,宋代高古瓷就有一种温润而亲切的力量,仿佛可以将沉睡千年的梦轻轻唤醒。

雍正、乾隆等朝代的瓷器,由于年代相对比较近,市面上出现得较多,再加上漂亮的形状和颜色,因而受到了最多的追捧,占据了收藏投资市场中相当重要的位置。而宋元等年代的高古瓷,大多数为出土的文物,市面上流通很少。然而对于真正的收藏家来说,宋代瓷器中那一份精工细作的沉静和淡定,却是不可多得的珍宝。宋代汝窑青釉盘口瓶目前已知仅存三只。2005年,由红太阳国际拍卖公司拍卖的一只高8.8厘米、口径13厘米的汝窑花口渣斗估价超过500万元人民币。而同年由香港一家拍卖行拍卖的元代鬼谷子青花罐更是拍出了2.3亿人民币的价格。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宋代瓷器以五大名窑所产为最佳。各窑因烧制工艺、取材、气候等条件不同,所产的瓷器也各有特色。如定窑在宋代主要烧制白瓷,也兼烧绿釉、黑釉、紫釉等,工整素雅的暗刻花纹定瓷,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汝窑主要烧造宫廷用瓷,是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窑。钧窑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和黄色双线,俗称“金丝铁线”。

原本宋朝皇宫的生活用瓷一直由定州提供,到了宋徽宗时期,由于定州的瓷器内印有模糊不清的絮状图案,遭到了皇帝的拒绝。于是,在宋徽宗的指导下,建造了汴京官窑和汝窑,它们把中国陶瓷推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巅峰,也开创了中国皇宫御窑烧造的先河。据说,汝窑和汴京官窑的产品仅供皇帝使用,而挑选出来不合格的次品则就地销毁,严禁买卖。“玛瑙为釉”是汝窑瓷器的一大特点。宋徽宗十分崇尚道教,而汝州玛瑙宁静淡雅的色泽正符合道教“静为依归”的审美观。宋徽宗创造性地将玛瑙加入汝瓷的釉料。由于玛瑙选料十分讲究,因此汝窑的产量十分有限,其制作工艺也受到严格的保护。直到1987年,考古专家才确定,汝官窑的窑址位于今济南省保封清凉寺。但其工艺早已失传。汝窑就这样消失于茫茫的史海,只有那遗留下来的一件件瓷器中,还深藏着古老的谜底。

鉴赏古瓷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收藏者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对于鉴赏行家来说,评价一个物件好不好,靠的是多年收藏古董的丰富经验和大量的古董知识储备。当然对于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来说,这其中仍然有一些可供遵循的规则。要辨别古瓷的真伪,要从形、胎、釉、用料、画工、雕工等几个方面来观察。以宋代汝窑青釉盘口瓶为例,它的形状是大肚、长颈、盘口,这就是典型的宋代汝窑瓷器的器形。它的圆肩曲线度柔和自然,刚好可以成为一个球体的一段弧,而仿品的曲线则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弧度大了便成了溜肩,弧度小了则显得过于生硬。它的胎质也十分细腻。

宋代汝窑选料十分精细,瓷土需经过很多道工序的处理,用多种方法将粗土筛选出,留下最细的瓷土来制作瓷器。宋代瓷器多采用支烧法,将器物支起来烧制,因此会在器物底部留下没有上釉的支钉痕迹。通过高倍放大镜的观察,便可看出胎质。釉色也是分辨古瓷的一大重点。古瓷上一般都会有裂纹和开片。这是由于胎和釉之间的膨胀系数不同,瓷器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多次热胀冷缩后产生的。自然形成的开片不规则,小而凌乱,裂纹不张开,在高倍放大镜下,开片缝隙中的污垢呈放射状。而现代人为仿制而造成的开片则有很强的规律性,开片呈张开状,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假的污垢呈线状。taocI52.coM

釉面上气泡的破损及氧化程度,受到多种外界条件的影响。烧制的年份不同、季节不同、空气湿度不同,都会影响气泡破损和氧化的情况。而在色泽 上,由于不同朝代所采用的材质不同,气温气候等条件不一样,仿品也难以达到同样的颜色和层次感。如元代早期着色用的是进口料,而元后期逐渐采用了进口料和国内料相配的混合料,烧出的瓷器,色彩当然不可能相同。

由于官窑是专门供给朝廷使用的,因此通常选料更精、工艺更复杂,做得更加精致。宋代汝窑三羊尊就是典型的官窑制品。宋代普遍采取匣烧,将瓷器放在匣内烧制以免掉落的烟灰弄脏瓷器,另一方面还能使瓷器受热均匀,官窑的匣工更精细,掉落在瓷器上的烟灰很少,因而和民窑制品相比,釉面更洁净清爽。用手触摸,感觉温润细滑。虽然现在有的仿制品已经达到了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然而几百年的历史是无法仿造的,在行家的眼中,真实的质感虽然沉默不语,却胜过世上无数谎言的喧嚣。

扩展阅读

宋瓷中的官窑系统


宋瓷有两大系统,一个是官窑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宋代五大名窑;还有一个民窑系统,分为八大窑系。我们先从宋代的官窑系统,也就是宋代五大名窑讲起。

我们都清楚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汝窑作为老大,有“汝窑为魁”之称。

宋代的五大名窑和民窑的八大系统,只有官窑和哥窑的命名方式是特例,其他都是以窑口地址作为命名的依据。“官窑”是一个特定的称谓,专指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所设的官窑所造瓷器;至于哥窑的名称来历,相传宋代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为宋代各窑之一。汝窑不用说了,就是宋代汝州所烧的窑;过去汝窑的窑址不明,直到20世纪80年代,汝窑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被发现,我们才确切知道这个窑口的位置。定窑,就是定州所烧的窑。

名窑之魁--汝窑

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的魁首,是老大。汝窑名气很大,自古以来流传甚广。南宋人叶(音置)在《坦斋笔衡》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他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古人的这些记载,对后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收藏宋瓷的人,言必称汝窑。

汝窑非常稀少,原因是汝窑的烧造时间非常短,只有二十来年。今天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有67件。汝窑业非常珍贵,史书上也有记载,《清波杂志》里这样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这段记载非常重要,提出汝窑的釉色是靠玛瑙呈现的。宋代在烧造汝窑的时候,釉里加了玛瑙末,所以汝窑釉面的光泽跟其他瓷器不一样。

汝窑是宋徽宗在位期间烧造的瓷器,烧制这种青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徽宗的追求。当时*臣蔡京和各种道士都在撺掇宋徽宗信奉道教,导致宋徽宗后来笃信道教,他大力推行道教,称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而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

大同小异--官窑、哥窑

官窑颜色比汝窑透亮一些,显得更青绿一些。今天官窑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指的是明清官窑,带有明确朝代纪年的瓷器。实际历史上的官窑,从宋代宫廷就有烧造。官窑是北宋定的主调。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才开始烧造,窑址不明。

公元1127年,南宋接替北宋。当时为了区分,北宋官窑就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宋代的官窑,到了元代就戛然而止,一下停住了。因为它跟社会背景发生了冲突,元代人不欣赏这种青色的宋瓷。直到清代,皇宫才开始主动地去临摹。了解这些社会背景,对瓷器鉴定会有好处。

哥窑是与官窑类同的一个窑口,非常接近。它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也有开片。哥窑和官窑的接近程度,有时候连专家都分辨不清。哥窑是中国古代陶瓷,尤其五大名窑中疑团最多的窑口。因为史书上的记载都不太详细,哥窑的窑址至今不明。

特立独行--钧窑、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仅从颜色就可以辨识。从科学上讲,钧窑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有玫瑰紫、钧红、天蓝、月白,非常多。

钧窑主要的烧造时期是宋金元时期,它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它是从北宋的徽宗时期开始烧造的,有人认为是“汝停钧代”,即汝窑停止烧造以后,钧窑就出现了。汝窑和钧窑有些外部特征很接近,工艺也比较接近。钧窑的工艺中有一点不同,它是乳浊釉,一种不透明的釉。官窑、哥窑都属于透明的玻璃釉,釉是透亮的;钧窑、汝窑不是玻璃釉,是乳浊釉。

钧窑对中国陶瓷史有个巨大的贡献。它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一次呈现红色。这不仅是对中国陶瓷史的贡献,也是对世界陶瓷史的贡献,这个贡献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都是辉煌的。

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与其他四窑不同,它是白瓷,那四个都是青瓷。那四大名窑里,除了极个别的以外,都不动雕工。只有定窑是以纹饰作为表现形式。直接原因是因为定窑的釉面非常薄,而其他四窑的釉面非常厚,所以定窑可以用刀来雕刻,体现它的纹饰之美。

宋代的审美观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宋代的宫廷审美,它代表着官方和贵族的利益。青瓷的收敛、温厚、宁静、含蓄,以颜色作为表现形式,强调的是内心的一种感受。青瓷受到宋徽宗个人的喜好而提倡,这是宋代官方陶瓷美学的一个写照,注重精神至上。

世人敬仰 巅峰宋瓷


宋代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宋代无疑是我国陶瓷史上的巅峰时代。一说宋瓷,让人立刻联想到名震“江湖”的“汝、官、哥、钧、定”宋代五大名窑。在我国古代陶瓷中,宋瓷以器形典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独树一帜,无论是质量还是品种,都堪称我国古代陶瓷的代表和典范。它的美学追求高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千年来,一直无法企及和逾越。它代表了我国陶瓷的最高水平。

宋代瓷器窑系:通常我们将宋代瓷器分为两大系统,一个是广义的官窑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大名窑;另一个是民窑系统,分为八大窑系,即北方有钧窑、定窑、磁州窑和耀州窑四个窑系;南方有饶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和吉州窑四个窑系。 宋瓷审美趋向:宋瓷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官窑系统的五大名窑全为单色釉,民窑八大窑系中除磁州窑和吉州窑外,其余六个窑系基本以烧造单色釉瓷器为主。所以,追求色泽莹润,清素淡雅,纯净细腻成了宋瓷审美的主要趋向。 一、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其中除定窑以外,其它四个窑均为青瓷。这代表了宋代宫廷的审美:修敛、温厚、宁静、含蓄,以器型和釉色作为表现形式,强调哲学性的内在的美,注重精神至上。 [注: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很少有大器,除烧造碗盘壶杯等生活用具外,还大量烧造炉、尊、觚等仿青铜器的礼器。而且,除定窑外,很少有纹饰。] 二、民窑系统的八大窑系中,除钧窑和建窑主要以釉色表现外,无论是耀州窑和龙泉窑的青瓷,还是白瓷和青白瓷,大多注重纹饰。这代表了宋代民间的审美:世俗、实际、繁复、奔放,除部分以器型和釉色取胜外,基本注重纹饰装饰,强调直接的、外在的美,以取悦大众和市场。 [注:民窑系统虽然世俗,注重纹饰装饰,但它的总体器型一定符合宋代瓷器秀美、端巧、典雅的特征!] 三、广义的南宋官样青瓷,有别以上传统两大系统的广义划分,近年考古出土的众多最新研究表明,在作为中国具有1700年历史的“瓷都”浙江龙泉一带,存在一个烧制官样青瓷的窑群,其器型、厚釉、开片、天青釉色和黑胎均与南宋杭州官窑面貌特征一致,而且和两岸故宫博物馆旧藏中部分归类为南宋官窑的青瓷基本相同。更有甚至,在极崇唐宋文化的日本,有部分被列为重要文化财(相当于中国的一级文物)的南宋修内司官窑藏品,近年也逐步被众多权威学者证实来自龙泉官样青瓷体系,并趋向共识。这符合历史文献记载中北宋晚期的“禁庭制样须索”(即宫廷定制,南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宋宗室赵彦卫《云麓漫钞》),其审美藏鉴价值等同官窑藏品,两者极难区分,因而近年愈发为一些有远见的资深藏家所垂青。 任志录《南宋龙泉官样青瓷论稿》,叶英挺《龙泉青瓷新论》 宋瓷烧制工艺:宋瓷的烧造工艺非常讲究,尤其是广义官窑系统的五大名窑,广泛采用匣钵满釉支钉支烧、垫烧工艺,有的支钉痕细如芝麻。有的为保证釉面肥厚莹润,采取多次上釉。民窑产品也是精益求精,不少也采用匣钵满釉支钉支烧、垫烧和多次上釉工艺,以达到瓷器施釉到底或满釉,保证瓷器品质。 宋瓷造型纹饰:从造型上看,宋瓷器型比先前更为丰富多彩,碗、盘、瓶、壶、罐、盒、炉、枕、砚与水注等等,几乎无所不有。总的来说,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官、哥、钧、汝与定窑口烧制的宫廷用瓷。民间用瓷的造型基本大方朴实,经济耐用。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窑和耀州窑烧制的民间瓷品。 从纹饰上讲,宋瓷的纹饰表现手法极为丰富独特,有印、划、刻、剔、贴、镂,绘等技法,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把纹饰的神情意态与具体器型巧妙结合,形成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令人爱不释手。 宋瓷存世不多:宋代是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目前已在全国170个县发现了古代陶瓷遗址,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宋代的瓷器窑口虽然最多,但是宋瓷的存世量反而非常少。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从隋唐到宋代经济、文化十分繁荣,与国外交流也非常密切,大量的瓷器作为商品出口外销,尤其到了宋代,瓷器出口更加迅猛,遍及亚洲和非洲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造成国内存留的瓷器数量有限。二是宋代不象汉唐那样从上到下流行厚葬之风,瓷器随葬很少,考古人员一提起宋墓,就说“穷墓”,现今出土文物中,宋瓷并不多见。三是战乱,北宋与辽、南宋与金一直对峙,导致易碎的瓷器大量损毁。 所以,宋瓷在整个瓷器藏界所占的比例少得可怜。有专家指出,高古瓷在整个瓷器藏界中,所占的比例仅10%左右,而宋瓷在高古瓷中的份额不到20%。宋瓷的地位与数量使它成了可遇不可求的收藏绝品。 陶瓷收藏有一个基本规律,即入门往往是从容易看的青花瓷开始,到色彩斑斓颜色亮丽的彩瓷,再到比较耐看的明清单色釉,最后才是玩颇具内涵的宋代老瓷。 “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家财万贯,不及汝瓷一片”。这些民间传言表明宋瓷之珍贵和高不可及的历史地位。宋瓷以其古朴典雅、素静简洁,含蓄高贵,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矗立起了一座让世人敬仰的丰碑!

古代瓷器:品味宋官窑瓷器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的赞美诗。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对艺术十分爱好的帝王,他在位几十年曾写下了无数的对各种艺术品的赞美诗词,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从这首诗中,人们亦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器的推崇之情。

传世甚少

官窑,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汝窑后为满足宋朝皇室特别是宋徽宗个人的艺术爱好,而在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设窑烧瓷的窑口,史称汴京官窑,学术界又称为旧官。宋代顾文荐的《负暄杂录》中曰: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甚少,这是因为黄河古道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改道,窑址均被淹没无存,实物也难以寻找之故,所以考古界无法考证,这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研究是一件憾事。

而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朝皇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也就是南宋初年,当时的南宋皇帝宋高宗便在京都又设官窑于修内司(即杭州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即杭州郊坛下官窑),这个时期烧造的瓷器则称为南宋官,学术界又称之新官。

南宋叶寘的《坦斋笔衡》中说道: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古朴精致

官窑既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而且又是继汝窑后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其器物形制和烧造工艺等与汝窑有不少共同之处。

南宋官窑瓷器造型古朴而精致,胎体同北宋官窑一样较薄,呈紫褐铁色,但釉层肥润,具有玉质感,其釉色多见淡雅的粉青色和米黄色,釉下见气泡,釉面见大开片,底足亦露胎,紫口铁足。但无论是北宋官窑也好,还是南宋官窑也好,学术界均统称其为官窑,而且价值不菲。

器型多样

宋代官窑的器型丰富多样,除了上述所说的仿古礼器外,主要还有各式洗、瓶、壶、炉、盘、碗以及盏托、花盘、单柄杯和供器等,且多以釉色见长,特别是南宋官窑中修内司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所烧造的瓷器,系采用澄泥,制作极其规整,并以釉质晶莹透澈而备受人们珍视。

《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遵生八笺》也说:官窑品格大抵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釉色、片纹、金线纹三者的有机结合,使之浑然一体,是官窑瓷器千百年来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根本,后人绝难仿造。难怪诸多文史资料中历代文人多有赞叹之词,就是清代乾隆皇帝对之也赞不绝口,赋诗以抒胸臆。

正因为官窑瓷器具有如此的精妙之处,因而其文物价值与经济价值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佳士得在一次春拍中推出的一件南宋粉青色琮式瓶,最后以25.3万港元成交;而北京翰海秋拍会上推出的一件宋代官窑琮式瓶,更以902万元人民币成交,令人惊叹。

古代瓷器:宋瓷中的官窑系统


宋瓷有两大系统,一个是官窑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宋代五大名窑;还有一个民窑系统,分为八大窑系。我们先从宋代的官窑系统,也就是宋代五大名窑讲起。

我们都清楚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汝窑作为老大,有汝窑为魁之称。

宋代的五大名窑和民窑的八大系统,只有官窑和哥窑的命名方式是特例,其他都是以窑口地址作为命名的依据。官窑是一个特定的称谓,专指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所设的官窑所造瓷器;至于哥窑的名称来历,相传宋代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为宋代各窑之一。汝窑不用说了,就是宋代汝州所烧的窑;过去汝窑的窑址不明,直到20世纪80年代,汝窑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被发现,我们才确切知道这个窑口的位置。定窑,就是定州所烧的窑。

名窑之魁--汝窑

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的魁首,是老大。汝窑名气很大,自古以来流传甚广。南宋人叶(音置)在《坦斋笔衡》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他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古人的这些记载,对后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收藏宋瓷的人,言必称汝窑。

汝窑非常稀少,原因是汝窑的烧造时间非常短,只有二十来年。今天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有67件。汝窑业非常珍贵,史书上也有记载,《清波杂志》里这样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这段记载非常重要,提出汝窑的釉色是靠玛瑙呈现的。宋代在烧造汝窑的时候,釉里加了玛瑙末,所以汝窑釉面的光泽跟其他瓷器不一样。

汝窑是宋徽宗在位期间烧造的瓷器,烧制这种青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徽宗的追求。当时*臣蔡京和各种道士都在撺掇宋徽宗信奉道教,导致宋徽宗后来笃信道教,他大力推行道教,称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而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

大同小异--官窑、哥窑

官窑颜色比汝窑透亮一些,显得更青绿一些。今天官窑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指的是明清官窑,带有明确朝代纪年的瓷器。实际历史上的官窑,从宋代宫廷就有烧造。官窑是北宋定的主调。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才开始烧造,窑址不明。

公元1127年,南宋接替北宋。当时为了区分,北宋官窑就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宋代的官窑,到了元代就戛然而止,一下停住了。因为它跟社会背景发生了冲突,元代人不欣赏这种青色的宋瓷。直到清代,皇宫才开始主动地去临摹。了解这些社会背景,对瓷器鉴定会有好处。

哥窑是与官窑类同的一个窑口,非常接近。它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也有开片。哥窑和官窑的接近程度,有时候连专家都分辨不清。哥窑是中国古代陶瓷,尤其五大名窑中疑团最多的窑口。因为史书上的记载都不太详细,哥窑的窑址至今不明。

特立独行--钧窑、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仅从颜色就可以辨识。从科学上讲,钧窑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有玫瑰紫、钧红、天蓝、月白,非常多。

钧窑主要的烧造时期是宋金元时期,它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它是从北宋的徽宗时期开始烧造的,有人认为是汝停钧代,即汝窑停止烧造以后,钧窑就出现了。汝窑和钧窑有些外部特征很接近,工艺也比较接近。钧窑的工艺中有一点不同,它是乳浊釉,一种不透明的釉。官窑、哥窑都属于透明的玻璃釉,釉是透亮的;钧窑、汝窑不是玻璃釉,是乳浊釉。

钧窑对中国陶瓷史有个巨大的贡献。它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一次呈现红色。这不仅是对中国陶瓷史的贡献,也是对世界陶瓷史的贡献,这个贡献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都是辉煌的。

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与其他四窑不同,它是白瓷,那四个都是青瓷。那四大名窑里,除了极个别的以外,都不动雕工。只有定窑是以纹饰作为表现形式。直接原因是因为定窑的釉面非常薄,而其他四窑的釉面非常厚,所以定窑可以用刀来雕刻,体现它的纹饰之美。

宋代的审美观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宋代的宫廷审美,它代表着官方和贵族的利益。青瓷的收敛、温厚、宁静、含蓄,以颜色作为表现形式,强调的是内心的一种感受。青瓷受到宋徽宗个人的喜好而提倡,这是宋代官方陶瓷美学的一个写照,注重精神至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