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水月观音

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水月观音

景德镇古代瓷器 明清观音瓶瓷器造型鉴别 古代龙泉窑观音瓷器

2020-08-13

景德镇古代瓷器。

珍稀的水月观音

在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的元代展厅内,有一件观音菩萨像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件瓷塑像高67厘米,1955年出土于西城区定阜大街西口。菩萨像头戴宝冠,宝冠上有小化佛,已残。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优美,这种姿势的观音一般称为水月观音。观音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全身装饰十分繁缛。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细腻。

水月观音之由来,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与中唐画家周昉有关。周昉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的布呾洛迦山中的观自在菩萨,而“妙创水月之体”,并在各地很快流传开来,成为后世三十三观音之一。晚唐、五代时期水月观音像已在各地寺院壁画中能够见到。北宋以后水月观音的影响日渐扩大,成为后世观音造像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水月”意为“水中之月”,在佛经中寓意佛法皆无实体。身后的一轮圆月可以说是水月观音的标志。水月观音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并没有出处,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产生的。五代时期所见的水月观音为男性形象,面部有胡须。宋代人们对水月观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间各个阶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所见水月观音形象已演变为女性形象,面容娇美,体态婀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满了智慧和慈爱。

元代元世祖信仰藏传佛教,将藏传佛教视为国教,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广建寺庙,塑造佛像。同时在景德镇和龙泉窑也烧造了大量的瓷质佛像,如释迦牟尼佛像、观音菩萨像、佛龛等,水月观音菩萨像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创烧的釉色品种,青白釉来源于瓷器的釉色,又称影青,是介于青白之间的一种釉色,青中泛白或白中闪青,故称。釉面莹润如玉,敲之声音如磬,被当时人称为“假玉器”。多见刻花、划花及印花装饰,并有各种各样的瓷塑。元朝在瓷业产区景德镇设浮梁瓷局,专门生产宫廷及皇家用瓷,烧造出了像青白釉观音菩萨像、青白釉多穆壶及一些艺术水平较高的青花瓷,对景德镇制瓷业进行了统一管理,促进了元代瓷业的发展。

瓷塑的烧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面部模印,头部以工具刻划出发丝,身前璎珞纹采用联珠装饰贴塑而成。水月观音菩萨像的制作采用了模印、刻划、贴塑等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手法,充分表现出元代瓷塑的特点。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清代镇窑开窑 12件瓷器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出窑瓷器呈现四大亮点

据悉,镇窑(第2窑)复烧的6种12件复仿制首都博物馆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的古瓷藏品被首都博物馆收藏。“开窑门啰~”6月16日上午,景德镇清代镇窑里的一排排匣钵被窑工搬出,万件瓷坯经过烈火的烧炼蜕变为精美的瓷器,经专家认证,出窑瓷器质量优良,复烧成功。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纯一法师,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王国聘教授,江西日报社副巡视员赵抗援等嘉宾出席仪式。

首都博物馆收藏复烧瓷器

景德镇清代镇窑(第2窑)复烧点火仪式在6月12日举行。经过一昼夜的烧炼,在烧窑把桩师傅的判断下,13日12时15分歇火。经过2天的冷却后,复烧开窑认证仪式在6月16日举行,20多位窑工将装瓷器的匣钵一一搬出。

这次复烧产品中复仿制了首都博物馆的6种12件景德镇古瓷藏品,分别是清康熙豇豆红釉洗、清雍正祭红釉玉壶春瓶、清雍正粉青小口瓶、清雍正青花云龙纹尊、清雍正缠枝葫芦纹橄榄瓶、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仪式上,首都博物馆接受了这12件复仿制瓷器并宣读收藏证书。“在我们博物馆里收藏了很多景德镇的瓷器,我们与景德镇很有渊源。”在接受大江网记者采访时,首都博物馆专家张鹏说,“这次我们见证了复烧的全部流程,对于首都博物馆今后的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复烧古代窑可以更好传播传统文化,而我们也将把向大众传播传统制瓷技艺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

出窑瓷器呈现四大亮点

记者从开窑认证仪式上获悉,这次复烧的瓷器具有四大亮点,除了复仿制首都博物馆的景德镇古瓷收藏品外,还烧制了6518只青花碗,据悉,这些青花碗全部由古窑民俗博览区清代圆器作坊的老艺人手工制作。

而高温颜色釉瓷的釉料由景德镇颜色釉瓷世家传人使用祖传秘方配制,据悉,这一秘方已相传二三百年,令烧制的瓷器再现古代精品水准。此外,这次烧制的作品还包括3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如、刘远长、赖德全的作品和1位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范敏祺设计的传统茶杯。

现场工作人员展示镇窑烧出的瓷器

专家现场认证

6种12件复仿制古瓷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阅读延伸: 世博会景德镇瓷器精品——即将拍卖

景德镇“明三代”官窑古瓷走进世博

景德镇举行清代镇窑第二窑复烧点火仪式

景德镇:“博物馆+”让博物馆活起来


2019年5月18日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市6家国有博物馆、12家民办博物馆和1家行业博物馆,紧紧围绕“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活动主题,一改以往的主场模式,活动百花齐放,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以观众为中心,以社会为导向,广泛服务于社会,提高群众对博物馆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市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博物馆热”正在成为社会文化的新时尚;“博物馆+”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博物馆正在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新空间。

管理层面的重视

5月17日,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占兴华。他告诉记者,从这些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对博物馆的管理来看,从数量到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对此,占兴华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要辩证地看待传统和未来,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发扬,但博物馆要活起来,也要与时俱进,要将科技融入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中,使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占兴华看来,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博物馆热”和“博物馆+”可以使博物馆得到延伸发展,衍生出新的文博产品。

形式多样的展览

5月18日,记者在我市各大博物馆采访时,真实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在国际博物馆日的丰富活动,更感受到博物馆对于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意义。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市举办国有博物馆展览7项,非国有博物馆展览5项,国有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7项,非国有博物馆宣传活动10余项。

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图片展”、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景德镇民窑制瓷宣传展”和浮梁县博物馆的“博物馆进部队——文物保护图片展”。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精选出近170幅反映民国时期制瓷资源、制瓷技艺、瓷业建筑和解放后计划经济时期陶瓷发展、城市风貌的老照片进行集中展示,目的是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彰显瓷都工匠精神,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景德镇力量”,同时配以免费定时讲解,为公众系统梳理了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和景德镇民俗博物馆联合外展“启明气象——景德镇御窑出土洪武官窑瓷器特展”,本次展览从珍贵的文物中挑选出92件洪武官窑瓷器精品,通过此次展览向参观者展示明代洪武官窑的辉煌成就。同时,民俗博物馆提供的系列窑具、古代传统制瓷用具等也在展览中展出,并现场展示了包括传统手工成型工艺、陶瓷绘画工艺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让观众参与体验,通过文物静态陈列与技艺动态展示结合,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传统制瓷工艺,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的创新

景德镇厚森青花瓷博物馆举办了“开拓与探索——文化青年创业展”,旨在通过讲述文化及相关领域青年创业的故事,探求文化及相关领域创业的方法与思路。景德镇十大瓷厂博物馆和景德镇景东艺术陶瓷珍品博物馆于博物馆日,举办以“当代文创产品展览”“景东文化创新产品展览”为主题的展览,将陶瓷历史与现代艺术创新相结合,通过当代创新型文创产品,让观者在特色各异的展品中感受传统与创新。我市各博物馆围绕活动日主题,发挥各馆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布置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搭建博物馆公众展示、普及文化的平台。

通过“5·18国际博物馆日”各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让公众了解和熟知博物馆,增进了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博物馆将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城市窗口、文化地标”为己任,充分讲好瓷都故事、传播好瓷都声音、诠释好瓷都特色,充分发挥文化中枢的作用。

匠人匠心!全国110件陶瓷精品亮相首都博物馆


近日,“器作·匠心”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在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免费展出,来自16个省区市24个窑口的110件优选作品同时与观众见面。

这110件作品来自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浙江、湖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广西、云南、安徽、北京、重庆等16个省区市,景德镇、石湾、潮州、宜兴、龙泉、醴陵、德化、唐山、淄博、越窑、婺州窑、磁州窑、定窑、汝窑、钧窑、洛阳三彩、建窑、耀州窑、长兴紫砂、坭兴陶、荣昌陶、建水紫陶、界首彩陶等24个窑口的代表性人物及代表性作品。

其中,当代陶瓷艺术大师102位,每人1件作品,共102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收藏的50年代、70年代末期著名陶瓷艺术家王步、秦锡麟、王恩怀、侯一波、冯上玉等人的作品8件。

该展览由“意趣”、“空灵”、“惟妙”及“变幻”四部分组成。

富贵福寿图盘·潮彩

陶瓷本为实物,从古至今的艺术家们一直以表现美的意趣为追求。“意趣”部分展出的《雨后图瓶》《鹤映华光翩翩红》等作品无不体现着追求美好生活的诗情画意。

白玉通花瓶·潮州窑

中国古代空灵、简约、寂静的禅宗思想和哲学理念反映到陶瓷创作上,便是对清逸、隽秀、宁静、和谐的极致追求。“空灵”部分展出的《梅开五福瓶》《花开四季》《月下潇湘紫砂壶》等作品,可见生机与意蕴的完美融合。

“惟妙”部分的作品理念源于“始于形似,止于神似”,从作品中可窥见艺术理念更具个性和多元化,也同时能反映出创作者的审美情趣。

“变幻”部分的最大特点就是传统与创新的激情碰撞,既有传统的承袭,又有个性的宣泄和多元素的杂糅,作品的表现力可见一斑。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到8月8日。

上海博物馆修复青龙镇陶瓷


近日,美银美林宣布通过“全球艺术保护项目”赞助上海博物馆修复10件青龙镇陶瓷文物。这是继去年成功修复2000多件历史青铜器“交龙纹鉴”后,双方连续第2年携手保护中国的历史文物。

“美银美林得以在中国成功运营30多年,一直有赖于中国政府及各个机构的支持,”美国银行中国区行政总裁黄晓光表示,美银美林将保护中国文物视为其社会责任,从而为中国文化繁荣和后代教育做出贡献。

据介绍,这批修复的陶瓷出土于唐宋重镇--青龙镇,今位于上海青浦区青龙村。这些出土文物表明早在唐代,上海已经成为重要的港口。不过,在出土的文物当中,不少罕见的珍品受到明显的损害,如唐代长沙窑褐釉瓷拍鼓(腰鼓)、长沙窑褐彩执壶、越窑青瓷碗、宋代青白釉洗、龙泉窑长颈瓶等。

“这批出土的陶瓷具有极高的文化与历史价值。”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表示,“在美银美林支持下,我们能利用更多、更好的资源完成修复,恢复青龙镇陶瓷的原始面貌。我们希望更多企业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为我们的后代留下宝贵的遗产。”

上海博物馆陶瓷修复师卜卫民指出,该10件文物的修复难度较大。首先,器物破损严重甚至伴有缺损;其次,釉面均有开片且不尽相同,而且原器物表面的装饰图案色彩丰富,增加了修复的难度。此外,由于瓷器釉色变化丰富,要使修复部分达到原器物釉层相同的质感、光感和色感都是一大挑战。

“在外国,3D打印技术已经应用到文物修复范畴,但上海博物馆仍未采取该项技术。”卜卫民坦言,上海博物馆缺定充裕的资金来进行研究开发,运用新的技术来修复文物。

据了解,文物修复的工作即将展开,需时一年半。其中,约3至4件的文物将在明年中旬修复完毕,并于上海博物馆公开展览。

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世界博物馆日”活动


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下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了“致敬最美抗疫逆行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副市长熊皓,市文旅局、市卫健委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并为景德镇援鄂援新余抗疫的医护勇士赠送抗疫纪念杯。

熊皓在致辞中首先对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瓷业高峰是此都”展获得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表示祝贺。并表示,在这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特意邀请了援鄂援新余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共同出席“致敬最美抗疫逆行者”活动,可以说,陶瓷文化所彰显的自信、价值和能量,也正是我们医护人员在抗疫斗争中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希望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城市窗口、文化地标”为己任,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和教育功能,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立足景德镇,放眼全世界,向着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目标迈进。

据了解,疫情杯的设计借鉴了中国版图的造型,带着医用手套的手象征着医护人员,柔弱纤细的手寓意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白衣天使的守护;蜂鸟是坚韧、生命力和活力的象征;鲜花喻示温柔呵护,甘泉更代表着爱如泉水,泉水落地生根化为蔓藤,是给予力量与信心的象征;疫情杯的反面是一首诗歌:“白袍雪甲破楼兰,仁心医者平安还”,每个疫情杯都对应着每位医护逆行者的姓名,致敬抗疫逆行者。

赠送仪式结束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邀请景德镇学院客座教授王志刚为抗疫的医护勇士作了一场《大美无言花光永祚——中国陶瓷文化漫谈》专题讲座;全体参会医护人员参观博物馆常设展览。

“奇葩博物馆”收藏的是民营博物馆乱象


河北冀宝斋博物馆被网友称为“奇葩博物馆”,舆论很有一副发现博物馆领域“新大陆”的架势,有网友在评论中说“笑倒在地”,也有网友说“当笑话也看不下去”。但实际上,在国内,这样的“奇葩博物馆”还有很多,如果大家每看到一家“奇葩博物馆”都要笑倒,估计到最后根本就爬不起来了。

新闻中的“奇葩博物馆”收藏的是民营博物馆的普遍乱象。

这第一乱就是民营博物馆的藏品乱。台湾著名收藏家曹兴诚曾直言,各地民营博物馆越建越多,里面不少东西却是假的,“我去中国大陆南方,参观了几家民营博物馆,发现里面很多东西都不对,其中一家博物馆上下两层摆的全是假货。”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纯古代艺术品类的民营博物馆里,特别是书画、陶瓷、玉器等门类,往往是赝品集中的“重灾区”。(2012年11月29日《中国商报》,下文有关资料、数据也来自《中国商报》))

第二乱是发展乱。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自1996年中国批准私人建博物馆开始,中国的民营博物馆在政府部门注册的已达400余家,占到博物馆注册总量的13%。在民营博物馆发展进程中,有些人建馆心态特别急躁,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上举例说:“有人刚参加完一个慈善晚宴买了一幅画,就跟我说,要建一个博物馆,我建议就叫‘一张画博物馆’。”某些民营企业家急于为自己藏品建馆的动机“不纯”。一位媒体人士透露,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些人“瞅准时机”,表面是建设民营博物馆,实则有圈地之嫌。所以,“博物馆藏品的质量如何,并不是他们的关注点,能圈多大的地才是关键。”

第三乱是收藏途径乱。拍卖会、文物商店、收藏市场、藏友转让、社会捐赠等途径是当前民营博物馆入藏的通行方式。其中,个人从古玩艺术品市场“淘宝”最为常见。由于藏品市场鱼龙混在,收藏者们可以信赖的鉴定专家队伍水平又不容乐观,再加上收藏者个人的知识水平、文化艺术修养以及对于收藏文化认识千差万别,不少“淘”来的藏品难免良莠不齐多奇葩。

第四乱是监管乱。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10%左右的民营博物馆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由于政府对设立民营博物馆的审批门槛高,有多达九成的民营博物馆无法登记,无人监管。而依照《博物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展品应以原件为主,复原陈列应当保持历史原貌,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应予明示。因此,民营博物馆的“赝品”应该在博物馆创立之初就被文物行政部门给予验明正身,出现了“假货展览”的现象应属于行政部门的监管不力。而且,目前在我国很多民营博物馆是收取门票以及参观费用的,若是欣赏者饱览的是一件件赝品,甚至是虚构出来的文物,此时的博物馆经营者就已涉嫌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开博物馆不是开杂货铺,不是炫富,而是传承历史文明,展示文化。对于民营博物馆的诸多乱象,我们有必要进行体制性反思和整肃。

湖南醴陵五彩瓷珍品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


4月27日,“历史的釉光——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是由株洲市人民政府和醴陵市人民政府特别推出的近年最大一次釉下五彩瓷珍品展览,目的是为了弘扬传统技艺,推介湖湘文化,展示釉下五彩瓷的独特风采,同时向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

醴陵的陶瓷生产史可追溯到汉代。最早烧制瓷器是在宋元时期。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官员熊希龄会同醴陵籍举人文俊铎,在醴陵“立学堂、办公司”,在总结传统陶瓷技艺的基础上,吸收中外陶瓷科技新成果,采用自制釉下色料,首创釉下五彩瓷,为当时最高水平的细瓷生产工艺。新中国成立后,醴陵釉下五彩瓷又以其精湛技艺和至高品质,被选为毛主席用瓷和国家宴会瓷、陈设瓷,并多次作为国礼馈赠给外国元首。釉下五彩瓷因此获得“国瓷”的美誉,醴陵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红色官窑”。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手工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次“历史的釉光----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将展示清末民初以来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艺术珍品,很多还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集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于一体。展览将于6月20日闭幕。

景德镇博物馆:厚重的历史 鲜活的记忆


“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我国出现得比较晚。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南通博物苑,由清末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建的。最早筹备的第一座公立博物馆,是1912年在北京国子监成立的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中国历史博物馆前身),而1914年在北京开放的古物陈列所,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第一座公立博物馆,至今也只有100来年的时间。

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的平台。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她犹如和煦的春风,干旱时的及时雨,让千年瓷都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了。根据国家文物局2013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截至2013年底,全国博物馆共计4165家,国有博物馆3354家,民办博物馆811家。其中民办博物馆增速尤为显著,比2012年度增加164家,所占比例由2012年的16.7%上升至19.5%。景德镇市民办博物馆的发展速度在江西处于领先,江西省民办博物馆占全国民办博物馆数的2.7%;景德镇市民办博物馆占全省民办博物馆的60%、占全国民办博物馆的1.5%。

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瓷器发展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比“四大发明”更具影响力。认识中国,从瓷器开始;认识China,从景德镇开始。一个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让一座城市延续近2000年,还青春无限、魅力四射,这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而今天,用老祖宗留下弥足珍贵的陶瓷文化遗址遗存,集中地展现给全世界,就是一个最好佐证。

景德镇博物馆的发展走过了六十个春秋。前30年,仅有3家公办博物馆;后30年,公办和民办博物馆就有10多家。实际上我市首家民办博物馆,早在 2006年7月23日,由收藏家孔发龙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注册,也就是如今的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但当时没有纳入文博部门正式管理。2010年1月,国家文物局等七部门下发《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后,才迎来了民办博物馆的春天。2010年11月,江西省文化厅在全省首次批复了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三家民办博物馆,2012年至今又有9家民办博物馆成立。景德镇已形成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补充、各有特色、互相完善的博物馆新格局。

公办为主体,主要是体现在馆藏的全面性和权威性上

1954年1月,作为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的景德镇陶瓷馆,正式建馆开放。该馆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2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从装饰上分有影青、卵白、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从造型上分有碗、盘、杯、碟、壶、瓶、罐、雕塑等,从工艺上分有拉坯、印坯、镶坯、注浆、机压等。此外还收藏不少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近现代和当代景德镇陶瓷精品。所有馆藏年代可靠、品类丰富、科学价值及高,是收藏家、鉴赏家最具权威的断代标尺,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可靠的实物依据。如今文化大繁荣催人奋进,景德镇陶瓷馆易名为景德镇中国陶瓷馆新馆的装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2015年将迁入位于昌南湖畔的现代化新馆。新馆占地近3万平方米,其中仅展厅面积就高达1万多平方米,按照“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高标准进行建设。届时,她将会以新的面貌,揭开神秘的面纱。

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是集明清建筑保护、文物收藏、瓷业习俗研究与展示、旅游接待为一体的园林式国家三级博物馆。该馆不仅保存着极具地方特色的11栋明、清世俗建筑,清代镇窑整体迁建落户,还搬迁保护了1栋较为完好的古窑房,2栋原装的古坯房,4栋用技改中拆除的古坯房料复原的坯房,都是明、清窑业建筑的原始遗物。明清六式窑的复原复烧,并收藏有一批五代至民国时期景德镇民俗用瓷、生产和生活器具、古代碑刻、石造像以及当代名人陶瓷书画作品。同时,该馆举办了瓷业习俗、民俗用瓷、古代制瓷图、古今名人陶瓷书法艺术及瓷乐演奏等展演活动。

这座“博物馆”建成之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1987年来自国内各地20余位专家教授在评审意见书中指出:景德镇“遵循忠实历史、科学复原的指导思想,把散落在市郊濒于毁坏且难以就地保护的作坊和明、清世俗建筑搬迁复建,……突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立个性,具有强烈的东方文化建筑艺术色彩,成功地构成为一座新型的博物馆,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同年12月《中国环境报》以头版头条报道指出: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设计和营造的结果,“在我国首次解决了迁建与集中保护珍贵的明清民俗建筑的问题,……为保护历史名城的珍贵遗产作出了较大贡献。”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朱自煊、副教授楼庆西参观后挥笔写道:“这种形式,在国内当属独创”。

1981年,在湖田窑遗址建立的“湖田窑古瓷窑遗址陈列馆”,2003年改为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湖田窑遗址是我国陶瓷史上生产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产品种类最全,质量最精的宋、元时期窑场,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同期的陶瓷生产水平。湖田窑始烧于五代,鼎盛于宋、元,结束于明代中期,期间延续制瓷历史近七个世纪。它以宋代的影青瓷,元代的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而著称于世,是我国乃至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湖田窑遗址既出土了价值连城的古代陶瓷产品,又保存了足以体现古代制瓷工艺的瓷业遗址,现已成为吸引中外来宾观赏的古文化载体。

2014年6月14日,在全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景德镇主场城市活动当天开园的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明、清两代御用瓷器的专门制造场所,代表了明清时期中国陶瓷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现存遗址及其背景环境是研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城市发展脉络的重要基础。御窑厂地下遗存极为丰富,出土了大量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年间的各类器皿,曾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园内的珠山之巅,有1990年重建的龙珠阁,她被喻为景德镇瓷器的象征,作为官窑遗址和现代官窑器研究成果展示场所,龙珠阁一直是中外陶瓷爱好者关注的地方。

民办为补充,主要体现在馆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上

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以景德镇古瓷藏品与古瓷标本、近现代名家作品、高仿精品以及相关文史资料等为主,系统展示了景德镇辉煌的千年陶瓷艺术历史,并生动再现了景德镇各个历史时期手工制瓷工艺;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收藏展示了景德镇建国瓷厂、东风瓷厂等“十大瓷厂”生产的颜色釉、青花玲珑、粉彩等各种陶瓷艺术珍品,并将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主要收藏了“7501”毛主席用瓷、清代浅绛彩瓷、民国瓷及木雕、名砚等工艺美术品;真如堂生活艺术博物馆,奉行“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让人们身处其中,喝一泡茶、焚一炉香、翻几页书、听几声琴、所有藏品旨可亲近,并无隔阂;三宝国际陶艺村博物馆,充分地利用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资源、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把国际化理念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协会的成员组织、国际著名的陶瓷艺术文化机构、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国际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交流平台,也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特殊贡献;景德镇景东艺术陶瓷珍品博物馆,主要珍藏民国时期珠山八友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徐亚凤等陶瓷世家的作品。为国内外朋友、陶瓷爱好者和参观者提供一个高品位的参观、鉴定、交流平台;厚森青花瓷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与展示景德镇青花瓷”为宗旨,专门就景德镇青花瓷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工艺技术等进行综合展示;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经十多年的艰辛整理,修复官窑精品千余件。该馆的藏品大多为孤品、绝品,为海内外罕见。其中元青花五爪龙纹围棋罐、明洪武釉里红地白缠枝莲纹大碗、明永乐白釉三壶连通器、明宣德青花行龙纹蟋蟀罐、明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纹盘、明成化三彩鸭形香薰均是“镇馆之宝”,为世人所仰慕。现展示的遗迹还有:墙、窑炉、和掩埋落选御用瓷器的小坑。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发挥博物馆的欣赏和教育功能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如何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是一篇大文章、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文化遗产不再是简单地保护,而是要在保护中加以利用、传承和发展。对已经珍藏在博物馆里文化遗产,那只是进行了保护,但要让其“活”起来,就是要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整理、研究、发掘、传播和展览,不断丰富自己的馆藏。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形成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仍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博物馆的新职能、新形态、新方法、新的收藏对象也不断地出现。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的章程,才明确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所以,对博物馆的馆藏,要有组织地安排参观,把它办成青少年的科普基地、办成地方史教育,实现“中国梦”的爱国主义基地;可以有目的地进行研究,把其研究成果运用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之中;也可以有计划地进行复制,把精湛的技艺传承下去。

在文化作为一种创意产业的今天,景德镇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说明景德镇陶瓷文化底蕴的厚重,是景德镇独特的文化景观,是千年瓷都瓷景德镇的一大特色。陶瓷博物馆是株幼苗,需要呵护和扶助,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更需要博物馆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探索办馆的路子,让社会公众从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引起盛世藏瓷的兴趣,把陶瓷博物馆办成陶瓷历史文化的活标本,成为见证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的窗口。(来源:景德镇广播电视周报)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水月观音》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水月观音》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