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朝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朝官窑瓷器增值迅速

清朝官窑瓷器增值迅速

清朝瓷器鉴别 古代官窑瓷器 清朝民窑瓷器鉴别

2020-08-14

清朝瓷器鉴别。

进入2000年,人类进入了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现代化所创造的舒适生活的同时,反而更加眷恋古代艺术珍品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美的享受。自去年下半年起,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古董艺术品,尤其是清朝官窑瓷器的价格急剧攀升。一只品相、造型、设计都差不多的清乾隆年代的粉彩山水百鹿尊,二三年前拍卖会上的价格是10万至15万元,如今已暴涨至30万元。

今年5月7日至8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将在北京举行春际拍卖会,其中瓷器玉器等工艺品拍卖一场,等待拍卖的瓷器的价格也大幅上扬。这次拍卖的清康、雍、乾三代官窑瓷器中,最珍贵的首推乾隆年间的青花双龙穿缠枝莲天球瓶。该瓶高63厘米,为瓷器中少见的大器,瓶颈修长,溜肩圆腹,浑厚圆润,比例匀称。瓶外口沿绘水波纹及如意云头边饰,通体绘缠枝西番莲纹,腹部绘两行龙游跃花间,构图疏密有致,青花发色青翠艳丽,庄重之中不失典雅精致。瓶是精品,价也惊人,估价竟达400至500万元。另一件康熙年间的釉里红夔凤纹瓶,瓶高17.8厘米,细长颈,小唇口,丰肩直腹,至圈处微外撇,造型秀美。腹部以釉里红对称绘夔凤纹,凤首低垂,啄衔玉环,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估价为30至50万元。乾隆粉彩百鹿尊,是此次春拍的又一件重器,器形丰硕浑圆,外壁通体绘粉彩山水松鹿图,风格典雅清幽,较为少见,目前仅知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台北鸿禧美术馆各有一件,估价60至80万元。其它还有道光宝相花纹双耳瓶,青花神福寿纹双耳扁瓶等等,估价也在数万至数十万元不等。

据行家透露,因市场上能征集到的清朝官窑瓷器精品越来越少,其价格还会继续攀升。收藏爱好者不妨予以关注。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清朝瓷器拍出4492万天价


青花六方瓶以4492万港元成交,创下清朝瓷器拍卖价世界纪录

苏富比春季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日前在香港举行,其中一件青花六方套瓶以4492万港元成交,创下清朝瓷器拍卖价的世界纪录。

另一件清朝康熙年间御制的铜胎画琺琅彩黄地牡丹雉鸡图盖盒则以1972万港元成交,创下清朝御制铜胎画琺琅器的拍卖纪录。

该拍卖会成交总额近2.6亿港元,是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的历年最高成交额。

拍出天价的内青花六方套瓶,造于清朝乾隆二年间。其瓶面青釉无瑕疵,更瓶中有瓶,镂空的外瓶之内藏有一个仿明式青花樽。迄今为止,所知存世的类似瓷器仅4件,3件都由苏富比拍卖,另一件与此次拍卖的套瓶一模一样,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在此次拍卖会上,一位英国收藏家经过多轮竞拍,以4000万港元收货入囊,另加492万港元佣金,刷新了拍卖清朝瓷器的世界纪录。此前的纪录是在去年苏富比拍卖会上所创下的4150万港元。

21年前,这件瓷器在纽约一个拍卖会上被一名亚洲私人收藏家投得,当时的成交价约60万港元。苏富比中国艺术部专家仇国士表示,这件青花瓶在20年间身价飙升,与收藏家品味由明瓷转为清瓷有很大关系。新华社

上图:“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5月2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港币4492万元成交,创清朝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新华社发

清朝顺治瓷器有什么特点?


清朝顺治瓷器有什么特点?清朝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未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此间,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制度。“官搭民烧”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清朝顺治时期瓷器的鉴定要领可分为以下六点:

1、顺治瓷器,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形朴拙。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为多,一些琢器釉面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并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酱黄釉的特点。

3、青花色调大致分为黑蓝、淡蓝、正蓝、青翠等四种,其中的翠青色与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渐多。

4、图案纹饰,内容新颖。流行的纹饰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还有画中题句等。

5、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部可见螺旋纹,此时已流行明末出现的宽圈足的双圈底足。

6、款识,分官窑款与干支纪年款,有楷书、隶书和篆书。

值得提起的是,在清朝顺治时期仿明朝款识有“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等,均为楷书。

从清代瓷器的特点鉴定清朝瓷器


每个朝代的瓷器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取决于瓷器的工艺和瓷器的时代背景。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挺丰富的,不同时期有着共同风格,但又各有不同的特点。要从造型胎体釉面纹饰 款识等方面鉴定。我们主要从清三代的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的瓷器鉴赏。

1、瓷器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硬朗挺拔,雍正时的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则显规整,工艺复杂。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例如康熙时期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如双鹿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特点和风格。

2、瓷器胎体,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胎土的淘炼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胎骨结构更紧、更细密、有重量感、可塑性好,为这一时期的瓷器品种呈现多样化提供了保证。清中晚期的胎土则又向粗糙发展,器物的胎质多有颗粒和杂质,也显得疏松,整个瓷器的质量下降明显。例如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瓷器露底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除。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底,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3、釉面,不及明代肥厚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白莹,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清代青花呈色最好的是康熙中晚期,用云南明珠料,呈色是所有青花瓷器中最好的,俗称“五彩青花”。雍正、乾隆青花有呈色浓郁深沉的特点。

4、瓷器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御用官窑瓷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缛。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皴,并加皴点,古装仕女高髻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体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清代常常以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另外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

5、款识,清官窑多署皇帝年号款,多六字、四字的,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例如康熙楷多篆少,前期字体宽大,笔画粗重而挺拔,顿捺明显;后期字体渐趋清秀。雍正时期楷,篆并用,款识己定为专人书写,故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基本一致。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是早期流行的款识,款的书法一般写得柔弱略草,也有少数款写得工整有力。六字两行围有双圈或方框竖写的,时间略晚,字体工整秀丽。乾隆以后篆多楷少,大多书写规整,笔道严谨,根平竖直,书法生动。嘉庆瓷器款识基本承袭乾隆款识特点:以篆书六字三行为主。官窑款字体工整,结构严谨。多用青花书写,也有红彩、金彩及刻款。还有少量楷书款。道光时期多篆书,少有楷书。篆款书体为铁线篆,行笔圆润流畅;楷书款,圆润工整,篆书款,六字三行横排的,无圈栏;六字一行横排的,多数落于器外口沿下或中腰。楷书款,多六字三行横式排列,围以双圈环,有青花、金彩、红彩款及刻款。白釉器青花款与刻款兼有,刻款为六字楷书两行竖式。窑变釉、茶叶末釉及炉钧釉器是刻款,为篆书六字三行横式。

咸丰以后又开始重视楷书,咸丰官窑楷书款,字体工整秀丽,但显板滞,不及康熙、雍正款字秀丽中藏刚劲。晚期同治官款以楷书六字两行为主。楷书字体工整,布局严谨,但运笔拘束,缺少生气。光绪时的款识,官窑款楷篆并用,以楷为主。楷书字体修长,工整中略显清秀。款式多为六字二行。青花写款的色泽有深有浅,深者略多。宣统官窑款仅见楷书,六字双行,以青花书写,字体工整秀丽,青花色泽明快,无圈栏。民窑款识,大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清朝仿前朝瓷器是否有价值


在我国的清朝时期,瓷器的烧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时期,初期大多都仿制宋、元、明三代的瓷器,因为距离时间比较近,而且宋、元、明代的时候瓷器的造型和原料的烧制已经十分的成功,到清代的后期也出现了少量仿制前朝的瓷器,仿制的类别官窑和民窑的都可以烧制,特别是在皇帝庆寿的时候也需要制作一些宋、元、明的精制品,以此来表示对于瓷器艺术烧制的技艺和对于瓷器传统的重视和发展。

清朝时期的仿制瓷器非常的多,数量大,但是因为每个朝代的烧制技艺都是各有千秋,所以说由于烧制瓷器的原材料以及对于工艺的历史性改变的特点,要想完美的仿制出瓷器也是非常的苦难的。仿品和赝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赝品是指对真品而言,而不是对瓷器的艺术产品而言,仿品中也有非常多质量上乘,造型独特,价格较高的瓷器,其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都非常的高。

清朝的雍正时期又恢复了仿高窑的生产,其瓷器制作精良,既有大小纹片错落有致的“金丝、铁线”,也有单纯的大纹片或小纹片,釉色以深浅灰青居多,部分还有“紫口铁足”,其胎质非常的厚,但是这一烧制特点则延续了整个清朝时期。还在仿高窑的基础上又发明了蓝釉哥窑、绿釉哥窑及哥釉青花和堆花铁沙青铜器纹饰的品种,其特点就是在其底部有七个酱色支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俗称的“七星盘”,这一瓷器的成功发明在当时的社会上可以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更是地位、钱财的一种象征,在当时所拥有的大多都是官宦世家和富商世家,由此可见仿哥窑的瓷器地位。

2006年在国际商品拍卖会中,雍正时期仿哥窑釉瓷器也就是传世哥窑瓷器,这些都是官窑,而且这些瓷器都是天价,仿哥釉贯耳瓶是清朝雍正时期的以七百七十五万的价格成交,清朝时期所仿制的瓷器制作精良的、工艺技术较高的大多都在几百万之间徘徊,由此可见其仿制瓷器的收藏价值。虽然是仿制瓷器,但是现在我国的市面上也存在着大量的赝品,但是不同时期的细节特征也是不同的,比如说我国的康熙时期所仿制明朝弘治时期的瓷器,在瓷器底部的足圈就低了很多,治的三点水也低于台字,而赝品的三点水和台是平齐的,由此可见在细节部分的鉴别。

清朝所仿制的瓷器价值甚至都比瓷器价格高了很多,由此可见并不是因为仿制所以就没有价值和价格。现在市场上对于仿制瓷器的数量较多,但是真正的仿制瓷器品相好、造型好、原料好的瓷器并不多见,可以说是非常的稀有,所以拍卖会上一旦有清朝仿制瓷器的出现都会高价拍卖,尤其可见清朝仿制瓷器的价值。

清朝各时期瓷器龙纹的特点


龙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纹饰,也是皇族的象征。从五代开始,工匠们在瓷器上描绘龙纹,至今为止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龙纹的演变经历了岁月风雨、荣辱兴衰,每个时期、每个朝代的龙纹都有它的特点,同时也可以作为鉴定意见龙纹瓷器是否到代的重要因素。今天就来讲一讲清代龙纹的细节特征,希望对大家收藏清代龙纹瓷器有所帮助。

清代顺治瓷器上面的龙纹一改前朝的衰弱气势,整体看起来比较狂野,龙的头毛向上前方竖起,就像是一条活过来的龙,顺势而下,好似有一股风从后面吹来的感觉,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顺势而来。最主要的是龙爪从明末的“蟹爪”变成了“鸡爪”,显得格外凶猛。

清代康熙瓷器的龙纹相对于清代顺治瓷器来说,显得更加凶猛、活泼,龙的身子翻转卷曲,扭动的次数非常多,就像是一个“弓”字。龙爪分三爪、四爪、五爪,龙眼和清代顺治瓷器上面龙眼也不相同,清代顺治龙眼是圆的,而清代康熙瓷器龙眼略显长形,感觉就像瞪着你,一副君临天下的气势,龙的头毛向后上面,体现了一种乘风破浪向前冲的力量。

清代雍正皇帝在位的时间并不长,仅有十三年。清代雍正瓷器的龙纹延续了康熙时期的风格,慢慢从那种野性中脱离出来,区别主要在于龙头于龙身的比例,不像康熙时期的头大、身子小,比例更加协调,绘画更加细致,色彩用料也更加清新典雅。

清代乾隆皇帝在位的时间非常久,长达六十年。清代乾隆龙纹瓷器非常多,多作歌舞升平之相,没有了那一种野性,没有了那一种凶猛。龙的神态由威严变得和善,有一种前人搭台、后人看戏的感觉。这位“十全老人”的政治态度也是相对亲和,不再去追究民间瓷器描绘龙纹这些小事,造成了龙纹的千姿百态。

清代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继位之时,这个庞大的大清帝国已经是千疮百孔。都说嘉道不分家,其龙纹也大致如此。清代嘉庆瓷器龙纹更加世俗化,不再是神圣威严之势。清代道光皇帝是一位崇尚节俭的皇帝,再加上国势日衰,西方列强的枪炮打开了中国大门,他也基本没有闲情雅致去欣赏瓷器之美了。整体感觉龙身变得瘦弱。

自咸丰起已经步入了清代晚期,社会时局动荡,可谓是内忧外患。中国的制瓷业非常低迷,此时的龙纹已经是呈老态状了。

清代同光瓷器尽力模仿康乾,去追求那种盛世之美,但是春天毕竟是短暂的,随着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大清摇摇欲坠,在龙纹的体现上也是奄奄一息。

总的看来,清代龙纹跟国运息息相关,由盛而衰,也是一个慢慢演变的过程。

清朝康熙豇豆红瓷器怎么鉴别?


清朝康熙豇豆红瓷器怎么鉴别?豇豆红是在清朝康熙晚期所烧成的一种铜红釉,它的烧成难度非常大,因此传世的作品极其少,一直以来都深受收藏家们的青睐。今天小编就要来为大家讲一下清朝康熙豇豆红瓷器应如何鉴别以及介绍一下豇豆红釉洗的知识与图片。

首先先来说说如何鉴别清朝康熙豇豆红瓷器:

1、器形。器形与色彩一样一样是一个比较直观的因素,看豇豆红的器形主要记住一点,就是豇豆红是没有大器的。康熙年间,豇豆红瓷器最常被最为文房用具,比如太白尊、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等。

2、颜色。豇豆红是一种高温釉,是在康熙晚期出现的一种铜红釉品种,所谓的铜红釉是一种以含铜的物质作为着色剂,经过还原焰烧过之后形成的红色釉。它的颜色非常特别,整体颜色是不均匀的粉红色,十分像豇豆,故因此得名。豇豆红的色彩是其他瓷器所没有了,就算是普通人看一遍也会对这种颜色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

3、年代。豇豆红主要流行于康熙晚期,康熙时期的文房用具中时有见到,但是到了雍正时期就已经烧制得很少了,雍正之后就更是难以见到了。辨别豇豆红的年代要看它究竟是康熙时期制的,还是光绪时期、民国时期甚至是现代的一些仿制品。如何通过年代来辨别豇豆红瓷器可以从这几点来着手:1、观察底釉的氧化程度。2、观察胎骨的年代特征。3、观察落款,传世小件的豇豆红瓷器底部大多都有“大清康熙年制”的三行六字楷书官窑款。4、感受重量。

接下来再来说说豇豆红釉洗的知识。

豇豆红釉洗的高为3.9cm,口径为8.2cm,足径为7.5cm,洗敛口,圈足。里面施白釉,外面是豇豆红釉,足底是白釉,落款为“大清康熙年制”,共三行六字,为楷书款。豇豆红上面有一些绿色的苔斑,形成了一种别样的美感。

清代青花瓷器价格及清朝瓷器发展


清代青花瓷

清王朝统一后,采取了一些开明措施,如减免一些赋税,对部分手工工匠废弃\匠籍\制等,使制瓷业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除了原有的品种外,清代还创烧了许多新品种。但入清后,秀丽淡雅的青花瓷器仍是瓷器生产中最主要的产品。

顺治青花

顺冶时的瓷器胎子坚硬细密,釉面青白厚亮,有的有尘雾状黑点。立器胎体厚重,底足多细砂平底,有的有细密的旋削痕,器足向内斜削;圆器胎体轻薄、滑润,底足修成滚圆的泥鳅背,比较高深,儿乎没有塌底现象;有的大盘是双圈足或宽圈足。一般器物都有酱口,无论圆器立器,底足都露较高的无釉边。

顺冶时纹饰一般很粗犷,满绘器物。有几种纹饰是顺冶时所独有的,如常见于炉、罐上的非常粗犷的云龙,龙粗大威武,只露出头、身、尾等几截,其余部分被斑片状云遮挡,好似凶猛的恶龙从浓黑滚滚的云中腾跃而出,其身忽隐忽现。这时也会有崇祯朝式的勾勒轮廓,涂青花留白形成的\括号\云,常见于花觚、罐之上的芭蕉瑞兽,独角兽等;绘于盘、碗之上的人物故事,人物多居干庭院或室内,有一定的情节。这几种纹饰一般都画得很满,很粗犷,青花没有层次。除这些本朝特有纹饰以外,常见纹饰还有玉兰怪石、缠枝牡丹、雉鸡牡丹、四季花、山茶花、童子骑麒麟、八仙、布袋和尚、云鹤、博古等。

顺冶朝时带官窑款的瓷器很少,有双圈六字两行\大清顺治年制\款及四字两行\顺冶年制\款,字体工整。民窑供器多署干支款,一般生活用器多无款,有的署\玉堂佳器\款。

康熙青花瓷在清代是最名贵,最精美的,素有\青花五彩\之美誉Jwxzx5。康熙皇帝当政61年,是历代皇帝中当政最长的一个,康熙十九年(1680)和四十四年(1705),先后派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笔贴式车尔德,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官窑生产。\臧窑\为康熙早期代表,\郎窑\则代表康熙晚期水平。康熙青花瓷与明代最大的区别是以民窑青花为主流,这是因\官搭民烧\成为定制,刺激了民窑的发展。

康熙早期青花主要指康熙二十年(1681)以前的产品,造型及画风尚有明末遗风,器口施酱黄釉的也常见,青花呈色深沉、灰暗。康熙二十年(1681)以后青花色泽开始出现浓淡深浅的变化,且呈色稳定,逐步向高峰期那种标准的翠蓝色过渡。早期青花书帝号年款的较少,尤其是前十年,常见者多为干支款或书前朝 \大明年制\款,也有署斋堂款的。釉面多为青白色。

康熙中期青花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1681一1706)之间的产品,其特点是青花

呈色青翠,十分雅洁,且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最多层次变化可达数十层。绘画技法则借鉴中国纸绢水墨画\分水\皴染和西洋画技法,使画面富有立体感,粗犷的纹饰,已达历代青花之冠,并成为后代的楷模。底款书本朝款识在中期成为定制,凡署\大清康熙年制\者,多数均为中期以后产品。但青花呈色青翠明亮的,很少书本朝款,多书成化、嘉靖款识或各种图记及斋堂款。釉面多为粉白色和浆白色。

康熙晚期青花则指康熙四十年(1701)以后的产品。其青花呈色由中期的青翠色向浅淡灰暗过渡,有的似呈色不稳,出现晕散现象,类似雍正初年产品。表面釉色与雍正时完全一样,均为青白釉。

清代雍正青花

雍正朝的官窑青花,早期接近康熙时的瓷器,部分瓷器色调艳丽明快。中期具有本朝特点,青花色调灰暗,一部分仿宣德青花类瓷器有晕散,纹饰上有人工点出的小黑色斑点(永乐、宣德两朝青花上的黑色斑点是自然形成的),没有金属光泽,也不沉入胎体;一部分仿嘉靖、万历的青花瓷深蓝色艳,呈色稳定;还有一部分仿成化时的青花瓷,颜色淡雅闪灰。

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胎子坚致洁白,非常细润,胎体轻薄,修胎非常规整,造型俊秀,在清代瓷器中是很突出的。其釉子光润,仿永乐、成化时的瓷器釉面洁白,仿宣德时的瓷器呈橘皮釉面闪青(但这时的棕眼气泡此宜德时的要小),仿嘉靖、万历瓷的釉面则是亮青釉。此时青花纹饰的总风格是清秀雅致,常用的皮球花、过枝花(从器外壁起画,经过口沿,延续到器内壁,也叫过墙花)、过墙龙、八桃、蝠桃(取福寿意)等纹饰是这一时期开始或流行的。这时的山石用\披麻皴\技法,形成一层层的苔点,所绘人物从康熙时的大人小景变成小人大景,人物只居于景中一角。文字中用梵文装饰,有时用排列整齐的瘦体梵文满饰器面,亦是此时独有。总体看,雍正青花构图疏朗,简洁明快,人物面目洁秀,花卉则细腻。

民国 珐琅粉彩“古月轩珍”锦地开光仕女瓶

胎薄透,形规整,周身以珐琅料彩画万花蔓枝锦地开光仕女典故,细勾繁彩,如织如绣,自上而下多达廿层的图案,腹部四处海棠形开光下方蝇头小楷各写一红字,顺次读来为“古月轩珍”。凤毛麟角之品,希而贵重Jwxzx5。底绘五蝠盘凤花款。

清朝胆瓶值钱吗


中国的陶瓷艺术象征着人类的文明,瓷器在各朝各代更是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从唐代成熟的制作技术、艺术创新,到宋代名窑的层出不穷,再到明清的制坯、装饰、上釉以及烧成,其完整地经历了由单一到丰富的各个阶段,所以现在呈现出的琳琅满目的精品瓷器才会被广泛追捧。

而胆瓶从商代的初创到宋代的辉煌,再到清代的成熟,宛如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给人以青春朝气蓬勃的活力。形如其名,胆瓶在我国瓷器类别中,至今仍经久不衰的魅力之一在于其造型独特,质量上乘。

胆瓶拥有圆腹厚底、长颈小口,其造型简洁、线条流畅、稳固挺拔,非常适合培育长茎花草。在宋代,胆瓶被引进佛堂斋室,作为了存于清净之地,超凡脱俗的灵物;元人以胆瓶孤花抒情畅意,明人以胆瓶显示自我闲情雅致以及高贵身份;到了清代,随着社会的变革,商品经济的发展,胆瓶被加以描金绘彩、附耳加环。渐渐地,胆瓶成为了可供交流、交易的流通品,被赋予了价值。

至此,文人雅士热爱它,甚至僧侣信徒也开始争相追逐。在胆瓶千年不变的鼓腹里面,承载了太多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他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上升到新的高度。像清代的“青花缠枝花卉纹胆瓶”,造型秀美端正,胎体细腻,釉质润泽,存世量少,没有一定资金积累的收藏爱好者,恐怕是很难企及的;再如清代的钧釉胆瓶,其长颈直口,圆腹圈足,蓝、绿、白等色相互交融,自然优美,深得收藏者喜爱,其价值当然非常珍贵。

由于清代大部分的精品瓷器是产自紫禁城官窑造办处,其工艺流程严谨,原料使用昂贵,匠人制瓷技艺高超,所以价格高昂。因为质量、保存的问题,当然流传下来的、具有高价值的胆瓶瓷器往往都是官窑居多,价值上乘的都不是一般民间普通民窑能够达到的高度。

现在,各种精美的胆瓶逐渐被发掘,供有能力和艺术思想的人收藏,如影雕胆瓶、清凤穿花双耳胆瓶等等都是典型代表,它们在目前市场上的价格都保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当然,除了较为大众化的通胆瓶,还有具备更为深厚文化底蕴的罕见上等珍品。但是,它们也只能在博物馆才能饱饱眼福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朝官窑瓷器增值迅速》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朝官窑瓷器增值迅速》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朝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