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杭州瓷砖 > 导航 >

一个陶罐能改写杭州湾古海岸线地图

一个陶罐能改写杭州湾古海岸线地图

杭州瓷砖 能强瓷砖 简一瓷砖

2020-08-18

杭州瓷砖。

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历史变迁图

文物发现地,观海卫城北,卫山南麓。这些文物的出土证实至少在秦汉以前,甚至夏商时代,这里已是陆地,并有古人活动。这让原本断断续续的杭州湾南侧古海岸线连贯了。

2月23日,本报刊登了慈溪观海卫的卫山脚下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纹硬陶罐的消息后,引起了读者极大关注。昨天,当地居民来电称,又发现了一些石刀、石斧等原始工具。卫山脚下究竟有何秘密,我市文保专家进行了现场探查。

陶罐让古海岸线现出新轮廓

慈溪观海卫镇的陈老伯,上周将自己在卫山脚下捡到的陶罐展示了出来,慈溪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厉祖浩闻讯赶来。

厉祖浩一番细看后认为:这个小小陶罐,至少能说明一个很有价值的考古问题,即在春秋战国时代,卫山脚下已经不是海洋了。而此前,史学家们一直有争论,不少人认为,观海卫成陆历史较晚,有“秦海,唐涂,宋陆”的说法。

在一些关于杭州湾演变的地图中,以及许多中国古代地图中,观海卫地区因为缺乏充分证据而很难确定当时海岸线的具体轮廓。陶罐的出现,让杭州湾古海岸线这个断断续续的轮廓连接了起。

陶罐牵出更早的古物

“陈老伯发现陶罐的地方,我也发现了许多可能时代更久远的石刀石斧。”昨天,慈溪市观海卫镇的莫师傅也来电报料。

莫师傅说,自己老家距离陈老伯发现陶罐的位置大约千米。二三十年前,自己在老房子附近,也陆续挖到过和陈老伯发现的陶罐类似的器物,但没有保存好,不过,当时一起挖到的一些石刀、石斧却保留了下来。

在莫师傅家中,记者看到了两块石刀,10厘米左右,灰色,质地坚硬,形如匕首。

同在观海卫镇,另一位村民孟师傅闻讯赶来说,陈老伯发现陶罐的位置,正是自家的老宅旁,自己还有许多在附近挖到的石刀、石斧、墓砖、陶片、木器等。TaocI52.COM

在孟师傅家中,他打开自己的“藏宝盒”,一堆陶片、石器、木器就出现了,大约有十余件。孟师傅如数家珍一一介绍说:一个扁平如烟盒大小的石块,是石斧;一块灰色带着简单线条砖头的一角,是墓砖;一个海螺形的木头,是木器……陶片也各有特色,有印纹的,那是印纹硬陶;有上过釉的,那是陶器向瓷器过渡期的物品;有中间夹杂着“炭”的,那是夹炭陶,时代在春秋之前……

这把石刀或是夏商时期的

陈老伯发现陶罐的消息见报后,就有文保人员赶到现场,做了认真查看。遗憾的是,出土地点的原始地貌已被夷平,现状已难以证实此处是一处遗址了,但从村民们提供的器物看,可以肯定,在石器时代,此处就已有人类活动了。

昨天,宁波市文保所专家江怀海、徐炯明对莫师傅、孟师傅提供的这些物品进行了鉴别。两位专家都认为,莫师傅收藏的石刀确是文物,孟师傅的石斧暂不能断定,不过其墓砖、木器、陶片也是文物,且时间跨度较大。

江怀海说,莫师傅收藏的石刀,大约出现在夏商时期。此时,中原地区虽有青铜器,但青铜器的冶炼技术尚未传播到这一地区,所以依旧用石器工具。孟师傅收藏的夹炭陶的陶片,则是在春秋之前。墓砖应为六朝(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物品。

此外,一个海螺形的木器引起了专家们的较大兴趣。专家徐炯明说,木器上的线条不是刻意雕刻上去的,是绳索摩擦留下的,这一器物应为古人的纺织工具或制作绳索的工具。

小编推荐

宋代:一个瓷器的青春岁月


也许是因为宋朝是文人治国的时代,也许是因为统治者偏居一隅,因此宋人的心思多是敏感细腻,追求精致的。他们将更多的心力倾注到对文化思想的追求,对生活美学的坚持上,因而才造就了灵秀脱俗的龙泉青瓷和那个时代含蓄灵性的美。

16世纪时,巴黎市长的女儿结婚时收到一件优雅温婉、翠绿剔透的瓷器,惊艳了所有人。然而大家却不知其名。刚好舞台上正在演唱《牧羊女亚司泰来》,市长发现男主角雪拉同(译:Celadon)穿的碧绿衣裳与青翠的瓷器相似,大喊,“雪拉同!这是中国的雪拉同!”于是,这种青瓷在欧洲有个独特的名字:Celadon。其实它的中文名更美:龙泉青瓷。

哥窑与弟窑,各占江山

传说宋朝时,在浙江龙泉有两个烧瓷器的兄弟,哥哥叫章生一,弟弟叫章生二。不过,哥哥的技术要比弟弟好,于是弟弟嫉妒了,就偷偷往哥哥的釉料里加了很多草木灰,结果哥哥烧出来的瓷器带着各式各样的裂痕,像冰裂,像鱼仔纹,却另有一番天然情趣,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也被推到一个极高的地位,这就是哥窑。但其实弟弟烧的瓷器也不差,是历史上著名的龙泉窑。两者各有千秋,是陶瓷史上的两座高峰。

瓷器之所以会显青色,是因为釉里含有铁元素。龙泉青瓷因地制宜,采用了当地独有的紫金土原料,里面含有石英、长石、含铁云母和其他含铁杂质矿物,所以龙泉窑的颜色特别青翠润泽。南宋时烧制出晶莹如玉的粉青、梅子青釉色,更是将青瓷推向顶峰。青釉和梅子青釉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

梅子青,釉层厚而透明,釉色莹润如玉,温润泽和,远看如树枝上挂着的梅子,“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故得此名。青色的梅子很快就会变软发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情谊可能被岁月冲淡,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青春易逝,龙泉青瓷却将这份青翠剔透定格下来,想来也是件极浪漫的事。

不过按马未都的说法,梅子青与青梅并不同,“它重嫩不重青”,它在青色调里渐渐揉进蓝色调,可是,“让蓝欲言又止,一副羞羞答答的模样”。有人评价“景德镇瓷器是穿着华丽的美女,龙泉青瓷是裸体美女”。因为景德镇瓷器偏于绘画,而龙泉青瓷偏于器形。先要品造型,其次看釉色,最后看做工。

用生命烧瓷器,对完美的强迫症

宋朝时期,陶瓷工艺已炉火纯青,官窑鼎立,民窑峰起。龙泉地区有三百多处窑址,可见曾经的鼎盛。虽然龙泉窑属于民窑,但据考证,南宋龙泉青瓷的器形多是传承古代青铜器,带有官窑的影子,所以很可能当年龙泉窑不仅是当时政府收入来源,还可能为皇帝做贡品。

当地还有一个故事,讲一个窑工师傅叫叶老大,正烧制一批宫廷用品。如果再不烧制成功全家和所有窑工都要被问斩。叶老大有个美丽善良的女儿叫叶青姬,为了拯救父亲和大家,她纵身祭窑。最后,叶老大终于烧出了温润如玉、晶莹剔透的青瓷。大家都说这是叶青姬的化身。“青瓷”在龙泉方言里也谐音“青姬”,也是对她的纪念。

那时候为皇帝烧制贡品,如果一批里面有一个不合格,所有窑工都要被问斩。或许正是这种严苛至极的制度,逼着工匠们对瓷器追求极致的完美,在技艺上不断精益求精,才有了陶瓷青春而巅峰的时代。

自古陶重青品

青瓷能够仅凭颜色而脱颖而出成为一种艺术,离不开皇帝的喜好、文人的推崇。清朝蓝浦曾在《景德镇陶录》一书中总结道,“自古陶重青品”。宋朝是陶瓷美学的划时代时期,美学追求是“意境”。龙泉青瓷的美,是“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是“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它契合了中国文人对美的追求:含蓄、内敛、优雅、深沉。它静默成景,却又意境深远。

一个韩国考古博士的中国青瓷情结


七月骄阳,浙江龙泉窑大窑枫洞岩窑址,五十多吨碎瓷片正在接受考古队的分析、研究。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龙泉市博物馆抽调专家组成考古队于去年九月开始对枫洞岩窑址主动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表明:在明王朝时期,著名青瓷产地、浙江龙泉窑不仅没有衰落,相反还成了中国青瓷发展历史中的最后亮点。

在这支考古队中,有一名特殊的成员,他就是来自韩国首尔、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陶瓷考古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申浚。作为唯一一名参与此次考古研究的外国人,他吸引了众多目光。而他却埋首在成千上万的龙泉青瓷碎片里,浑然忘却了外面的世界……

学瓷器考古还是中国好

“我父亲很喜欢瓷器,家里曾经有过一些朝鲜王朝时期的高丽青瓷非常漂亮,让我记忆深刻。”申浚说话的时候,白白净净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一如瓷器的莹澈剔透,柔和明净。

今年三十五岁的申浚,看上去就像一个刚进大学的学生,纯朴腼腆。来中国快七年了,他的普通话已经很流利。

在韩国读历史系的时候,申浚深感陶瓷课上学到的知识不够,便主动到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去找瓷器看。“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里有很多瓷器,为了更容易、更方便地欣赏到瓷器,读大学的时候,我会在寒暑假里去那里打工,学习更多关于瓷器的知识。”申浚说。

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申浚就决定要到中国来学习陶瓷考古专业。他告诉记者,因为痴迷瓷器,大学时期攻读历史专业的他希望读研究生时能够学习陶瓷考古专业。

到国外留学,申浚当时考虑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中国。“中国是瓷器之国,‘中国’的英文就是瓷器的意思,学习瓷器考古当然还是到中国来最好,而且目前在韩国研究中国瓷器的人不多。”申浚说。

大学毕业后,申浚到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在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现在他已经很习惯中国的生活方式,多年来,他的足迹也遍布陕西、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参观学习中国瓷器文化。

“在中国学习的时间越长,越感受到中国历史的悠久,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想,中国文化我一辈子都学不完。”申浚动情地说。

让世界都知道龙泉青瓷

从去年九月开始,申浚跟随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的专家来到龙泉,参与了对龙泉窑大窑枫洞岩窑址的主动性考古发掘。

“一层一层往下挖,无数精美的瓷器呈现出来,实在是太神奇了!”对于第一次参与如此大规模的青瓷考古研究,申浚感到非常兴奋。考古是一项寂寞的工作,但对他来说,这个探索美的历程是最奇妙的。

“龙泉青瓷非常了不起,不仅行销全国各地及供宫廷御用,而且自宋代起通过陆路和海路远销亚、非、欧三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熟知龙泉青瓷历史的申浚说道。他告诉记者,对韩国的研究者来说,龙泉青瓷并不陌生。

早在一九七六年,韩国新安地区道德岛海域发现了一艘中国元代沉船,打捞出元代瓷器一万七千余件,其中龙泉窑瓷器达九千余件。从这些瓷器可以看出,龙泉青瓷在当时中国瓷器的对外输出中占首要地位。

申浚说,目前韩国在瓷器方面和日本交流比较多,和中国接触不多。我以后要让让更多韩国的青瓷爱好者到龙泉来参观青瓷,促进双方交流合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