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宋耀州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不经意间收购的北宋耀州窑瓷枕

不经意间收购的北宋耀州窑瓷枕

宋耀州窑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耀州窑瓷器 耀州窑瓷器真假鉴别

2020-02-19

宋耀州窑瓷器鉴别。

北宋耀州窑牡丹鹦鹉鹿寿纹财童瓷枕

藏友求鉴:12月11日下午,一位叫徐瀚平的先生打电话说他是我的熟人王老师的挚友,酷爱收藏,有自己的古瓷会馆,8年前他收藏了一件北宋耀州窑牡丹鹦鹉鹿寿纹财童瓷枕,十分罕见,问我不忙的话可否去他家里看看,面对他的真诚,我满口答应。

持宝人:徐瀚平

收藏主项:陶瓷

藏品名称:北宋耀州窑牡丹鹦鹉鹿寿纹财童瓷枕

藏家感言:搞收藏能历练一个人的眼界,成就识货识人的能力。能及时抓住瞬间机遇的人,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收藏鉴赏家。

鉴宝专家:王学武(文物鉴藏家)

专家点评:该枕枕面长23厘米,下底面长19厘米,枕上面宽19厘米,下面宽16厘米,枕前面高8.5厘米,后枕面高11厘米,为瓷质,整体呈倒梯形,为十一棱元宝瓷枕、上宽下窄、前底后高型。枕面施橄榄绿色釉,是北宋耀州窑橄榄色釉中的上品。该枕胎质灰色,细致紧密,为典型的北宋耀州窑胎质。平底,底面不施釉,有氧化铁析出的不规则浅褐色,自然老旧,枕面后高前底,中间略凹,高低合适,设计的符合人体科学舒适的原则。在整体制作工艺上,不是常用的拉坯、模印、灌浆工艺,而是采用难度极高的“拼接”成型工艺,尤其这种多棱型的拼接,入炉高温烧制极易变形,刻划花工艺复杂,技术要求极难,故而流传下来的完整器几乎没有。在最后面的柱体上方,有一个8毫米的圆孔,用于通气,防止变形,瓷枕内部施褐色护胎釉。枕的主体图案为一枝茂盛的牡丹,带着五朵花卉,开满整个画面。在枕上方的两边,各刻划一只鹦鹉,一只向前看,一只左右看,眼神传情,遥相呼应。在主体画面的下方,左边刻划一只奔跑而来的小鹿,喻意官运亨通,福禄(鹿)双至。右边刻划一只弓背蹲卧的似鼠大兽,借以比喻智慧勤奋,寿(兽)比南山。该瓷枕在十一个棱柱面上,尤以前面的立柱面图案写意动人:一个光着屁股的孩童,趴在一个大元宝上,双手合拢,稳抱着元宝,元宝上划刻着如意形银锭纹,光芒四射。在两边的侧立面上,是三折立面连在一起刻绘“天圆地方”的钱币纹饰,布满整个瓷面。再后面围包的是四面牡丹纹饰,两两合成一面,刻绘折枝牡丹,有花有叶,流畅传神;生活品质自然就提升到如牡丹般的富贵,符合瓷枕前低后高、日子越过越美好的愿望。底下一周海水波纹装饰,仿佛把人们带入飘渺的梦乡世界。这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北宋耀州窑瓷艺珍品,极具观赏收藏价值。

藏品来历:藏家徐瀚平是甘肃庆阳人,身材魁梧,为人耿直,行武出身,酷爱古籍诗赋。近十年来徐先生喜欢上了古代瓷器的收藏与研究,尤其对耀州窑情有独钟,很快就成为甘肃省耀州窑收藏的知名人士。如今在西安开办了一家古瓷会馆,以瓷会友,不亦乐乎!谈起眼前这件瓷枕的收藏来历,徐先生很激动。TaOCi52.cOm

徐先生坦言,他经常往返于庆阳、天水、耀县之间,一日朋友请他在天水近郊的农家乐吃饭,一位憨厚的老农找到了他,说是家里有爷爷传下来的瓷器枕头,让小孩不小心打碎了,问他要不要?徐先生不在意地说:打碎了的不要。农民就悻悻地走了。徐先生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就跑出去追上农民问是什么枕头?农民说是绿颜色的,徐先生还以为是冥器“汉绿釉”,又问农民是陶的还是瓷的?老农撂了一句“陶瓷的”,就走了。徐先生还是没有弄明白,就又跑了两步追问,老农说,我也不懂说不清楚,要不你跟我到家里看去。徐先生顾不上吃饭,跟着老农去了家里。老农拿出一个袋子一倒,一堆破碎片,徐先生拿起一片擦干净一看:哦,耀州窑的橄榄绿色!再拿起一片仔细一看:哇!一只刻花鹦鹉赫然于上,徐先生抑制住自己的激动说:怎么是烂片子啊?老农说:我说的就是打烂的,要不我家还留着自己用呢,夏天枕着凉快得很。徐先生赶紧说不是这个意思,是问你还有完整的没有,这个怎么能打碎了呢?农民说,解放前家里穷,他爷爷常到山上寻野果子吃,下大雨后常有许多野果落下。一次大雨过后,爷爷赶紧去山上拾野果,不想从半山腰上被冲垮的一座古墓里,咕噜噜滚下一个枕头,爷爷当时还小,也吓坏了,定神一看觉得枕头挺好,就赶紧抱着跑回家了。谁知道家里老人讲迷信,说不准用这样的枕头睡觉,让把它扔掉。爷爷就把枕头藏在家中炕洞里,一封就是60年。直到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富裕了,拆旧屋盖新楼时,爷爷才把它拿出来。并说谁也不许动,自己枕着舒服。爷爷去世后,开始还有人偶然枕枕,以后便扔在家里炕上让小孩子玩耍,这不,前年让小孩玩耍给打碎了,本来要扔了的,只是从小玩着它长大,虽然打碎了,还真有些舍不得,就装个袋子准备以后粘起来,一扔下就没再管它了。听说你们城里有收古董的,碰见了我就问问,人家都说“烂的不要”。你要是有兴趣,看着给点钱就行,咱也省得收拾了。徐先生看着厚道但不富裕的农家,把他们一家人都叫出来,给他们讲这个瓷枕的来龙去脉和意义,然后,掏出三沓人民币,对着学习不错的小孩说,这是你以后上大学的费用,不够再来找我。老农一家人一阵感动,对着徐先生千恩万谢,说真是遇见识货的好人了。徐瀚平把瓷片带回家,经过粘结,成为一个完整的瓷枕。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北宋、金耀州窑青釉收藏品欣赏


耀州窑宋代名窑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碗、盘、瓶、罐、壶、盆、炉、枕、彩合、香薰、注子、盏托、钵等,凡属生活需要的品种应有尽有。

唐和五代时胎质稍松,呈灰色,釉质失透,有乳浊感;宋代青瓷胎体较坚簿,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金、元时胎质稍粗,胎色呈浅灰或灰色,釉面多数姜黄,青色者少。釉质稀簿而不润。装饰手法上以刻花和印花为主,刻花尤为精美,刀法犀利流畅,刚劲有力,立体感较强。装饰艺术上,纹饰丰富多彩。纹样有动物、人物、花卉和图案等。纹样中的动物有龙、凤、狮、犀牛、马、羊、狗、鹤、鹅、鸭、鱼、鸳鸯等。人物有婴戏、佛象、力士等。花卉有莲花、牡丹、菊花、梅花、水草等。图案纹有:八桂纹、三角纹、回纹等。在纹饰上,五代以前古朴大方;宋时丰富多样,且技艺精湛,出类拔萃;金元时日趋简单。耀州窑的烧造工艺和装饰技法,对全国各地的影响较大,除陕西境内的一大批窑仿烧外,它的技艺还传到河南省的临汝、禹县、宝丰、内乡等窑,传到广东的西村窑、广西的永福窑,形成了以黄堡镇窑为首的一个庞大的窑系。下面就两件耀州窑青釉的收藏品,在此做一个简单的鉴赏。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碗(北宋)

鉴赏:高7.5厘米,口径23.3厘米,底径6厘米。

这件北宋刻花牡丹纹碗,高7.5厘米,口径23.3厘米,底径6厘米。敞口,弧腹,圈足,足削修规整,足底露胎,胎呈灰褐色,胎质坚密。碗内刻花,一周弦纹下刻缠枝牡丹花叶纹,一花盛开,二蕾含苞待放,花叶上均划出叶脉。该碗刀锋犀利、潇洒,深浅有致。牡丹花繁而不乱,既追求了形式变化,又能保持整体的和谐统一。花冠丰满,花叶分披,花枝缠绕,奔放流畅,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通体施以青釉,釉色青中闪黄,花纹清晰,浓淡相间,纹样微凸,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牡丹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富贵,器物上饰缠枝牡丹是耀州窑北宋中期最为盛行的题材,该碗当为耀州窑鼎盛时期之作,代表了耀州窑刻花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

此碗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耀州窑青釉狮形灯盏(金)

鉴赏:高9.5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7*5厘米。

这件金代青釉狮形灯盏高9.5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7*5厘米。灯座为卧狮状,狮子张嘴露齿,回首左视,耳、鼻、须、眼等刻印清晰;狮四肢前屈,尾上翘,卧在长方形底座上,形象颇为生动。狮背上置一圆形盏,盏为菊瓣形口,有30余瓣,盏内印花,盏心为折枝牡丹纹,盏壁模印莲瓣纹。灯盏通体施青釉,釉色姜黄,有开片,釉薄处显胎筋,胎色灰白。底足无釉,有一孔。一盏之内以菊、莲、牡丹三种花卉装饰,很是难得。

此盏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耀州窑瓷器和窑址


耀州窑是北宋六大窑系之一,以刻花青瓷为主,其代表瓷器刻花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有“北方刻花青瓷之冠”的美誉,宋代已驰名海内外。耀州窑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和“陕西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耀州窑发展历史

耀州窑始于唐代,北宋末为鼎盛期,宋代六大窑系,终于民国。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

唐代为耀州窑的初创时期,主要烧制黑釉、白釉、青釉、黄釉、茶叶末釉、花釉等高温釉瓷以及三彩、琉璃等低温釉陶。种类之多样,造型之丰富,国内少见。晚唐以后,青瓷数量明显上升,已显露嗣后以青瓷为主流之先声,证明窑工们根据黄堡窑场的实际,并藉其智慧,探索出耀州窑的发展之路。

五代耀州窑以烧制青瓷为主,工艺技术得到很大改进,产品进一步向高档、精品的方向发展。器型多仿金银器,精巧秀丽。釉色温润雅致,质感绝佳。装饰技法以剔、划花为主。此外,遗址区“官”字款标本的出土,证明耀州窑曾为宫廷或官府烧瓷。其首创的足裹釉支钉装烧工艺和天青釉瓷对后世官窑瓷器的烧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耀州窑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由于工艺技术的领先以及窑炉和燃料的改进,耀瓷的烧制水平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地。此时以烧制色调稳定的橄榄绿青瓷为主,同时兼烧少量黑釉、酱釉及兔毫、油滴等结晶釉瓷,器物种类包罗万象,造型优美秀丽,装饰手法以刻花和印花独具风格,其产品“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耀瓷由此闻名遐迩,贡奉皇室,远销域外,且在其影响下形成了一个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

金代耀州窑承袭宋制,仍保持着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依然以烧制青瓷为主。早期青瓷釉色呈青翠色,刻花和印花纹饰趋于简练。此时成功创烧的月白釉瓷,釉层肥厚,质感如玉,乃金代耀州窑的一大特色。后期以姜黄釉瓷为主,出现了可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涩圈叠烧工艺,使其成为金代耀州窑的又一特色。

元代前期耀州窑以烧制刻花、印花姜黄釉青瓷为主,但明显呈衰落之势。后期,黑瓷产量不断扩大,耀州窑又一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局面。与此同时,立地坡、上店、陈炉三大窑场相继崛起,承袭黄堡瓷脉,并博采各地窑场之长,为耀州窑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元末明初之后,陈炉取代黄堡成为耀州窑的中心窑场,但制瓷技术与产品风格发生了转变,民窑之特色愈为浓厚。此时期耀窑传统的青瓷不复多见,转向生产胎体厚重、形体简练的白瓷、黑瓷和白地黑花瓷。其装饰手法也从传统的刻花、印花转变为绘画。从此,色彩对比鲜明,画风质朴豪放的白地黑花瓷取代了青瓷的主导地位,成为陈炉窑的代表产品。

清代,陈炉窑在传承传统制瓷技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其产品除白地黑花、黑瓷和白瓷外,还创烧了香黄釉瓷以及黄白、黑白复色釉瓷等特色品种。清代晚期到民国初期则出现了具有当地特色且广受民众青睐的青花瓷,装饰特征是各类富有民间色彩的文字题款的广泛流行和运用,丰富了陈炉窑的内涵。

耀州窑之最

1.中国发掘规模最大的瓷窑遗址。

2.中国最早建成的大型遗址性陶瓷专题博物馆—— 1989年一号遗址(唐宋窑址)保护厅建成对外开放。1994 年博物馆主馆建成对外开放。2000年二号遗址(唐三彩窑址)保护厅建成对外开放。

3.中国第一座唐三彩保护厅——中国最早烧造天青釉瓷的窑场,起源于唐代晚期,成熟于五代,对宋代以后 的官窑天青釉系瓷的烧造产生了重大影响。

4. 中国最早使用煤炭作燃料烧瓷的窑场,始于北宋早期。

5.中国最早的窑神庙碑——宋元丰七年(1084年)《德应侯碑》,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皇帝敕封的窑神。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宋,高8.5cm,口径20.8cm,足径4.8cm。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碗敞口,宽唇,圈足。里外施青釉。碗内刻婴戏莲花纹饰,一肥胖的婴儿戏于三朵莲花之间,两手腕各戴一手镯,憨态可掬。

此碗刻花精细,画面生动活泼。北宋晚期,耀州窑装饰多取婴戏纹题材,此类构图还有两婴荡秋千、四婴戏把莲等。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婴戏纹

北宋瓷器八大民窑之一耀州窑特点,如何鉴别


耀州窑是北宋瓷器八大民窑之一,也是宋代北方四大瓷窑窑口之一,在宋代民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说也做过贡瓷。北宋耀州窑始烧于唐代,已开始烧黑釉、白釉和青釉瓷,北宋时以青瓷为主,兼烧酱色釉器。北宋中、晚期是耀州窑的鼎盛时代。

耀州窑青釉刻海水鸭纹碗

北宋耀州窑瓷器特点

北宋耀州窑曾使用化妆土,这是宋代耀州窑瓷器一大突破,打破了传统北方瓷窑胎体发黑。

胎质灰白而薄,釉色匀净。由于胎中含铁,在煤窑自然氧化气氛下烧成,使青釉或圈足周围呈现姜黄色,形成了耀州窑青瓷的独有特征。

北宋早期产品。这时期耀州青瓷釉面皆玻璃质感强,施釉均匀,大多开有细碎片纹,胎釉结合紧密,没有剥釉现象。

北宋中期以后,出现印花装饰,装饰以刻花为主。

北宋耀州窑瓷器如何鉴别

鉴别北宋耀州窑瓷器要了解那个时期瓷器烧造工艺、胎土以及釉色纹饰的演变过程,只有了解宋代耀州窑瓷器时代特征才能很好鉴别断代。

耀州窑瓷器多为灰白胎,但多数器物透过青翠的釉层,使人感到的却是洁白、细腻的胎体,仿佛上釉前曾施一层化妆土,这是由于胎土和釉料在烧成过程中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密合层所致。

宋代耀州窑瓷器釉色多为青色中泛黄。

宋代耀州窑瓷器碗的器形居多,鉴定宋代耀州窑碗科看玉璧底。

北宋耀州窑瓷器刻花线条刚劲流畅、精细,画面生动活泼。纹饰以牡丹、菊花等花纹居多,到了北宋晚期,耀州窑装饰多取婴戏纹题材,此类构图还有两婴荡秋千、四婴戏把莲等。极少有动物题材。

耀州窑青釉盘口瓶

耀州窑青釉盘口瓶,宋,高19.5cm,口径9.5cm,足径8cm。瓶盘口,短颈,圆腹,圈足。胎体灰白。里外施青釉,釉色较浅,釉质莹润,釉面开细碎片纹。足边无釉。此瓶造型浑厚,略呈石榴形,俗称“石榴尊”。

耀州窑瓷器中瓶式很多,瓶体或修长秀丽,或丰满端庄,但像此件石榴式样的瓶却较少见,应为宋代日用瓷,造型方面与五代耀州窑瓷器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耀州窑青釉人形执壶

耀州窑青釉人形执壶,宋,高29cm。壶体造型为一男子,束冠,着长襟衣衫,双腿直立,微露双足。人躯体中空,头有孔为壶口,双手于胸前捧方口壶流,后背中央附曲柄。人物面部表情庄重肃穆。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匀净滋润,因衣纹线条折角处釉薄呈现出胎色而具有立体效果。

耀州窑的瓷塑作品很少,此件人形执壶无论是造型构思还是工艺水平均可谓上乘佳作。

宋代耀州窑对各地制瓷业有很大影响,河南临汝、宜阳、宝丰、新安、禹县及广东、广西等地均烧制类似的刻印花青瓷。

金代耀州窑月白釉


月白色釉是耀州窑创烧的一种独特的釉色品种,始于北宋晚期,盛于金代,以乳白色为基调,白中略闪暗青色,恬静温润,有如冰似玉的效果。金代耀州窑月白釉以釉色和造型取胜,釉色浓深润泽,造型独特,展示了耀州窑青瓷的烧造水平。

耀州窑月白釉鋬沿洗

高6.1厘米,口径17.2厘米,底径8厘米。直口,弧腹,卧足,口沿侧附月牙形鋬耳,耳下附环形系。内外施月白色釉,细润光亮。

耀州窑月白釉刻花卧足钵

高6.8厘米,口径17.9厘米,底径6.4厘米。唇沿,弧壁,卧足,底足无釉。内外施淡青色釉,外壁施釉不到底。碗内刻折枝牡丹纹,刀法爽利娴熟,刀锋犀利,外壁光素无纹饰。釉面光亮柔和。胎呈浅灰白色,胎质细腻。

宋代耀州窑瓷器鉴赏


耀州窑位于陕西铜川市,因地属古耀州得名,也叫铜川窑。北宋耀州窑青瓷的胎子是灰白色,较薄,很坚密;釉子细密,光润,青中闪黄或略闪黄,类似北宋时期的龙泉窑。主要装饰方法是刻花、划花、印花、堆塑等。北宋初期开始出现非常草率的刻花,以后日臻成熟。北宋中期,己采用刻划结合的手法,刻主题纹饰,刀法犀利,线条流畅而奔放;划陪衬纹饰时,纤细如丝,排列有序,整体纹饰层次清楚,繁而不乱,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北宋晚期盛行在盘、碗内印花,既规整又洁晰。常见纹饰有:缠枝牡丹、缠枝莲、缠枝菊、把莲(一把、两把、三把的都有,有的还印上 "三把莲 "等文宇)、菊瓣、梅花、松树、鹊竹、水草、忍冬、龙纹、凤纹、狮、虎、鹿、犀牛、蛾、飞鹤、游鸭、鸳鸯戏莲、莲池游鱼、水波游鱼、仙人骑鹤、飞天、弥勒佛、婴戏等。边饰主要是莲瓣纹、回纹,也有堆贴雕塑龙、兽、力士、猴、荷叶、人物等。

耀州窑纹饰以花卉为主,以婴戏纹最有特色,有攀在花枝上的,有卧于花丛中的,有荡于花枝间的,有戏水的、夺球的,活灵活现。耀州窑主要器型有盘、碗、怀、盏、钵、梅瓶、荷叶式高足盘、喇叭口瓶、葫芦形执壶、多子盒、枕、炉、凤头壶、花口尊、玉壶春瓶等。北宋耀州窑的碗身较高,敞口,小圈足,器物一般施满釉,工匠多拿着底足蘸釉。耀州窑虽属民间瓷窑,但制作非常规整,釉色很漂亮。据史书记载,北宋中晚期的耀州窑有大量上乘之作作为贡瓷供宫廷使用。

宋代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以耀州窑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耀州窑系。河南的临汝窑、宝丰窑、宜阳窑、禹县窑、内乡窑、新安城关窑均深受其影响,烧造青釉刻划花、印花瓷器。这一时期广州西村窑、福建同安窑、广西永福窑和容县窑,为了适应外销的需要,也仿造耀州窑产品。

如何鉴别仿耀州窑瓷器?


耀州窑是北方唐宋时期著名的瓷窑之一。耀州青釉为青绿色,该窑烧瓷始于唐而终于元,约有700年的历史。烧瓷品种除具有代表性的青釉刻花、青釉印花以外,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品种。以宋代为例,宋代以烧青瓷为主,形成了该窑的特有风格,并一度为宫廷烧制贡瓷。

宋代早期青瓷器物以碗居多,中期为鼎盛时期,凡日常所用器形应有尽有,如碗、盘、碟、洗、钵、杯、盏托、盆、砚滴、砚、尊等。每种器形又有多种多样,装饰以刻花、印花最具特色。刻花刀法犀利,线条流畅、构图完美。印花纹饰布局严整,纹饰清晰。常见纹饰有缠枝莲花、菊花、牡丹、把莲、海水游鱼、飞鹤、婴戏、龙凤纹等。晚期器物仍以盘碗为主,器形的制作更为规整小巧,胎更薄,装饰以印花占主导地位。

现代仿耀州窑器物以陕西仿器为代表。随着对耀州窑认识的不断提高,仿品不仅仿最能代表耀州窑制瓷水平的刻、印花青瓷,亦能仿月白釉、白地黑花等品种。

仿青釉方面,凡传世的精品现代均有仿制。如宋代的梅瓶、玉壶春瓶,小口瓶、花品瓶、盖罐、钵、洗、各式碗、盖盒、倒流壶等。如仿宋青釉刻花倒流壶,与真品相比较,从造型总体粗略来看,高度上二者相差不多,仿品略高在19厘米以上,真品则在19厘米以下,仿品造型尚可,但仔细观察细部还是有区别的:仿品肩部稍瘦,圈足略矮;在装饰方面:真品刻花刀法犀利,纹饰清晰,立体感强,仿品刻花棱角不清晰,浮雕感不强,肩部的连珠纹、弦纹等亦不够立体感。在壶流与壶柄的处理上更明显地看出二者的区别:真品流上的子母狮子与柄上的凤轮廓清楚,形象传神,而仿品则形象模糊,较真品黯然失色。

定窑白瓷“官”字的款和耀州窑瓷器的亲缘关系


定窑白瓷有“官”字款,而耀州窑瓷器也有“官”字款?这两种地域的瓷器款式有什么区别,还是有某种亲缘关系呢?我们通过瓷器的碎片为您讲解定窑白瓷“官”字的款和耀州窑瓷器“官”字的款识。

耀州窑“官”字写法有出与不出之分,均为釉上刻划,字迹规整较大,有些用修坯刀直接刻划,有些刻划工具稍钝,类骨针。耀州窑总计出土20多片(件)“官”字标本及残器,其中遗址考古挖掘出土14片,无纪年墓葬出土情况。遗址考古判定“官”字器物始于五代中晚期,瓷器生产年代跨度大概是400年左右时间。

耀州窑出土的“官”字标本、残器,釉色纯净,器型规整,均为淘洗干净,瓷化度极高的精良胎骨;修坯、修足略有小的差异,但同属圈足;装烧工艺为满釉三岔支钉烧法,支钉痕多在圈足上,其他耀州窑产品则极少见这种精致的装烧工艺。

耀州窑十几座窑场,出土官字及五代精细白胎产品并不交叉。由于出土量较少,耀州窑“官”字确有待于长时间认识。

耀州窑“官”字写法及器型与晚唐定窑极似,分析认为:与定窑确实存在一种关系。

以定窑来讲:全国出土的“官”字标本、残器、整器数以万计,本人在定州见过的就有两千片之多(字不完整亦计算在内)。 这么多窑口生产大量的“官”字款器物,说明以往人们对“官”字款器物的性质及历史背景的认识产生了错误。 晚唐武宗年间,李氏王朝为振兴、厉行节约,遂出一批精美的“仿金银器”图样“官府公用器”,在全国各大窑场大量生产。此时,具“贡瓷”性质的“盈”字款器物在邢窑生产的同时,定窑也开始生产。从历史背景来看,耀州窑生产的“官字款”器物也应在晚唐,如定在五代,那性质就变了。

五代时期,由于入奉“大盈库”的性质,“盈”字款自然消失了。“官”字款延续使用,由于其动荡的历史背景,已并非“官用器”,民间也可大量使用,但总体瓷器质量较好,器型、纹饰也变得极为复杂。所以,五代及北宋早期“官”字款器物,皆可认为是为迎合市场的当朝“伪款”。

宋早期太宗年间,国家政权稳定、管理规范,“官”字遂消亡。从此也可知,“官”字款与宋晚期“尙食局”等铭文,无任何承启关系。

目前已知越窑、耀州窑、邢窑、井陉窑、定窑、文头岭窑、婺州窑、寿州窑、湖田窑、宣州窑、缸瓦窑(匣钵)及发现实物标本而不能确定窑口的刻划类“官”字器物,至少有十几个窑口生产,且大多在晚唐、五代这个时期。

古代耀州窑遗址在今天陕西哪里


耀州窑是北方青瓷重要的瓷器品种,耀州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终于明代,那么古代耀州窑遗址在今天陕西哪里呢?

古代耀州窑是北方民窑瓷器,所以存世量很大,也深受民间老百姓的喜爱,耀州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终于明代,所以很多人对古代耀州窑遗址在今天陕西哪里都不清楚。耀州窑的窑址是在今天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生产的瓷器基本都是以实用器皿为主,由于南北方文化根基的差异,龙泉和山西两个地区对瓷器色彩的表达也有不同。同为青瓷系,我们能看出北方人对于青色的表达更为粗犷、直接。耀州青瓷所追求的就是这种直抒胸臆的浓绿,这种奔放的橄榄绿虽不细腻,却保有一种深沉的美。而身为南方青瓷代表之一的龙泉青瓷则更为内敛,含蓄的梅子青,翠色欲滴,温润至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南北方的青瓷之美不分高下,这两种美都需静心感受。今天的铜川在446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被置为铜官县。575年(北周建德四年),铜官县改名同官县,隶属宜州(今广西中北部)。隋、唐时期曾隶属雍州、京兆郡。从925年(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宋、金、元、明、清,均隶属耀州,耀州窑也因此而得名

耀州窑瓷器上的装饰方法主要是刻、划、剔、印。耀州窑刻花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有“北方刻花青瓷之冠”的美誉,宋代已驰名海内外。

刻花是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耀州窑的装饰中极为普遍。

划花是用类似针尖状的竹木工具,在坯体表面用力均匀地刻划,划痕较浅,转折灵活,以曲线为主。刻花一般常与划花配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

而五代至北宋早期的耀州窑的装饰手法则以剔花见常。剔花,可分为留地剔花与留花剔地两种,花纹突起,露出胎色,有浅浮雕般效果。

最后,还有一种装饰方法就是印。用刻有花纹的印模压印在半干的坯体上,待花纹呈现后再施釉入窑烧造。模印装饰法的产生,为的是提高产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耀州窑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和“陕西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