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唐宋瓷器鉴别方法 > 导航 >

唐英生卒及其业绩再释

唐英生卒及其业绩再释

唐宋瓷器鉴别方法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2020-08-19

唐宋瓷器鉴别方法。

唐英,宇隽公,又字叔子,晚号蜗寄老人。沈阳人,出自包衣阿哈满族家奴之家,隶汉军正白旗。16岁,即供役于宫中养心殿,扈从圣祖康熙帝20余年。雍正元年,授内务府员外郎,每月稽查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房各作当差匠役,画押办事 ,承造活计,领取钱粮。六年秋,奉命驻景德镇御窑厂署,为协理官,佐理陶务。督理淮安板闸关年希尧,遥领陶事,唐英偕董之。历监粤海关,淮安关。乾隆元年,协理陶务已8年,出使淮安关复兼领陶务。三年榷淮关,总理陶务。四年,专司烧造瓷器,旋兼九江钞关。十五年,更调粤海关,又二年,重临御窑厂。21年8月,既老且病告退,不久卒。

唐英生卒年月,说者不一。吾友杨殿珣博学多识,治学谨严,1980年编《中国历代年谱总录》,谓唐英生于康熙十六年,卒于乾隆十九年,考之未确。按《陶人心语》卷三《书怀诗》云:“陶山兼榷水,花甲已逢壬”。自注说:“马齿六十又一,前壬戌迄今乃本生年也。”可见他乾隆七年壬戌年六十一,是生于康熙壬戌岁。生日是五月初五,亦见《陶人心语》卷三《九月二十八日和老崔初度自寿原韵》自注。至唐英卒年似在乾隆21年下半年,亦见《陶人心语》卷后语。

按江西陶政,肇自季汉,成于隋唐,盛于宋元,至明清而景德镇蔚为瓷都,蜚声世界。在明代御器厂瓷业基础上,发展到雍正年窑而美备,至乾隆始造成唐窑鼎盛的局面者,而以唐英之功为独多。唐英自雍正六年到景德镇驻御窑厂协理陶政,至乾隆21年摆脱陶政,28年间都全力以赴地钻研瓷业制造瓷器,成就之大,实属空前。TaOCI52.COM

乾隆8年唐英撰《陶成纪事碑》载:“厂器陶成,每岁秋冬2季雇船只夫役,解送圆琢器皿六百余桶。岁例:盘碗,盅,碟等上色圆器,由一二寸口面,以至二三尺口面者,一万六七千件,其落选之次色,尚有六七千,一并装桶解京,以备赏用。其瓶、 尊、彝等上色琢器,由三四寸高,以至三四尺高大者,亦岁例二千余件。尚有落选次色二三千件不等,一并装桶解京,以备赏用。”烧造数目,虽不及明朝万历御器九万六千余件之多,但一般地讲来,为数实在不少。其所烧造的器皿,见于《陶成纪事》者有五十七种,多至八十一品。凡宋朝定、东、钧、汝、官、龙泉、哥、弟、湘湖等窑,及明朝永、宣、成、弘、正、嘉、万等官窑及欧器,广窑都能仿造。其品类有日常饮食器皿,有婚丧寿延的用具,有供器、祭器、明器,又有文具玩好,陈设、装饰等物品,这许多的器皿中有壶、尊、碗、碟、盘、饭匙、箸、蜡斗、醋滴、茶药罐、澡盘、灯锭、灯笼罩、盆、缸、罐、钵、枕、帽架、盒子、摺扇、鼻烟壶、香炉、挂壁、花熏、花瓶、花插、花盆、觚、筒、砚、屏、墨床、书滴、画轴、镇纸、笔管、笔洗、笔床、笔格、笔筒、印盒、印章、又有仿古尊、 彝、鼎、卤、爵等礼器者。五花八门,品种极多。其形式:或方、或圆、或扁、或有棱、又有如瓜瓠、花果、象生、戗金、镂银、琢石、 漆、螺细、竹木、匏蠡等器者。其形状和颜色,都很逼真。堆花、锥拱、脱胎等制作,也超过前过。有镂空套瓶及转颈瓶、转心瓶(造办处乾隆十八年五月十二日档名“转旋瓶”),其腹部玲珑透雕,两面可以洞见瓶之内部。这类瓶子还有能以转动者,好似美术透雕的象牙球。利用物理学上轴心转动的原理,通过瓶的转动,内部的瓷器画片就可以从镂空部分连续地透视出来。这都是巧夺天工的作品。他按“内发”古器仿制之外,又特派厂署幕友吴尧圃亲自到钧州了解钧窑传统造法,钻研湘湖釉配方。特别在釉彩上,他推陈出新制造了多种釉下、釉上彩,如白、粉青、大绿、米色、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梅子青、骡肝马肺、天蓝、霁红、霁青、鳝鱼黄、蛇皮绿、油绿、欧红、欧蓝、月白、翡翠、乌金、紫金诸种。又有浇黄、浇紫、浇绿、填白、描金、青花、水墨五彩、抹金、抹银诸名。不仅载在《清史稿》,故宫博物院且多有实物收藏。当唐英雍正六年初到景德镇御窑厂之时。他对陶政知之极少,然而他“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基心竭力,与工匠同食息者共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冠变化之妙理。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陶人心语》语),从外行变成了里手。他烧成大型龙缸,发展了洋彩,珐琅彩,更是辉煌成就。乾隆八年五月,他编次的《陶冶图》和乾隆十一年七月奏呈的《则例章程》。至今仍是陶业上的珍贵文献和财富。在榷陶时,他“恤工慎帑,尤为可贵”。

唐英不仅是位陶业大师,他还博学多能,撰有《问奇典注增释》。能诗文,工书画,篆刻的木艺之士,虽不是三绝,也不愧为全能的美术家。观于《陶人心语》、《陶人心语续集选》和故宫藏品,可以窥见一斑。

唐英又是一位戏剧家。他生在“乾隆盛世”,目睹封建社会的腐朽,衰颓,旧伦理道德的浇漓,即是对人君王(如明武宗调戏民女李凤姐),对于骑在人民头上的大官小吏(如《天缘债》、《面缸笑》,一名《打面缸》),都敢于冷嘲热讽,淋漓揭发责斥。因此他改编了流行较广的地方戏曲,小调,说唱等有益教化的《古柏堂传奇杂剧》,一名《灯月闲情》17种:《转天心》2卷,《清忠正案》1卷,《双钉案》(原名《钧金龟》)2卷,《巧换缘》1卷,《三元报》1卷,《芦花絮》1卷,《梅龙镇》(又名《龙戏凤》)1卷,《面缸笑》(又名)《打面缸》)1卷,《虞兮梦》1卷,《无缘债》(原名《张骨董》)2卷,《英雄报》1卷,《女弹词》1卷,《长生殿补缺》1卷,《十字坡》1卷,《笳骚》1卷,还有《佣中人》、《梁上眼》等。唐英在这里充满了愤世嫉俗之情和优良的传统道德。他在御窑厂署时,与工匠共食息三年之久,且赏勤警怠,矜老恤孤,拯灾济难,周给医药棺木慧,真是一位深得民心、公正廉明的饮差大员。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唐英文库揭牌与纪念唐英学术座谈会举行


日前,唐英文库揭牌与纪念榷陶使者唐英诞辰337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唐英学社举行。乾隆六年初刻五卷本《陶人心语》《陶人心语续选》入藏“唐英文库”,成为该文库第一号藏书。

唐英文库是唐英学社自身收藏古今中外古陶瓷文献图书的资料中心,秉承“公益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对外免费开放查阅,供海内外学者和爱好者、在校学生使用,在尊重版权法律前提下,充分照顾学术需要,以期促进学术发展,力求克服因个人学术资料不全而带来的查询困难。文库以购买方式为基本入藏模式,同时接受社会各界、机构、个人捐赠,以期成为景德镇地区最完备、最丰富的古陶瓷类国际图书文献资料库。

揭幕仪式后,大学艺术文博学院副院长陈宁博士作了“文人匠心,陶人情怀——评谈督陶官唐英及其《陶人心语》”专题讲座,并将所著新书《督陶官唐英〈陶人心语〉五卷本的整理与研究》与大家分享,该书不仅对《陶人心语》五卷本进行了点校整理,还对原书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随后举行的纪念榷陶使者唐英诞辰337周年学术座谈会上,与会嘉宾以充分的史料,共同缅怀了唐英在发展史上所做出的特殊页献。

督陶官:唐英卒年新证


在中国陶瓷,特别是清代陶瓷发展史上,唐英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作为清代雍正、乾隆两朝的督陶官,他从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一直负责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的窑务。在将近三十年的任职期间,由于他实行了比较进步的窑务政策,本人又掌握了陶冶技术,再加上他的尽心竭力,使这一时期的制瓷业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他所督造的瓷器,被称为“唐窑”。督陶之余,唐英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书画、篆刻、诗文、戏曲均有涉猎,但最为后人称道的还是他为中国制瓷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也正是鉴于此,长期以来,有关他任职期间的瓷务活动及生平事迹等,一直都是陶瓷研究者关注、探讨的课题,这其中他的卒年至今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唐英,字俊公,晚号蜗寄老人,隶汉军正白旗,辽宁沈阳人。他的生年很明确: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初五。至于他的卒年,曾有过乾隆十九年、二十一年两种说法,从现在已知的资料来看,后一种说法更为可信。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文献档案可以证实,其究竟卒于这一年的什么时间,说法不一。耿宝昌先生著《明清瓷器鉴定》据唐英《陶人心语》之卷后语,定其卒于乾隆二十一年的下半年。《唐英集》的整理者则称其卒于这一年的冬天,但没有说明出处。

有关唐英在乾隆二十一年的活动情况,傅振伦、甄励先生所编《唐英瓷务年谱一览表》记录最详:

正月十九日唐英于圆明园拜谒乾隆帝,赏给奉宸苑卿衔。二月初一日出京。三月十三日抵九江。四月二十四唐英为次色瓷器事具摺呈奏。七月初七日唐英将次色黄器一万一千零七十九件,次色祭器一百六十四件呈进。二十七日唐英奏请退职。八月二十一日唐英卸任。九月十二日新任九江关监督办理窑务尤拔世自京启程赴任。闰九月初一日尤拔世抵九江任。

以上所列均出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唐英档案》,可谓详备。唯一的遗憾就是唐英病殁的时间付之阙如。另一方面,如果唐英真的卒于乾隆二十一年,那么在这一年的档案中应该会有些相关的线索。由此,笔者在检读台北故宫博物院印行的《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十五辑)中果然发现了一件时任江西巡抚胡保 的奏折,其内容即是胡保 代唐英之子寅保报奏九江关监督唐英病故及事后处理相关事宜等。奏折全文如下:

乾隆二十一年八月初二日江西巡抚臣胡保瑔谨奏,为据情代奏事,臣接准翰林院编修寅保呈称:职父唐英荷蒙皇上天恩,简畀九江关监督历任多年,復命寅保随任帮助。不料职父于本年五月中染患痰火病症,两月医药罔效,今于七月二十九日在署病故。伏查乾隆十三年职父进京谒见,所有九江关印务送交九江府知府就近代管。现在关库钱粮及日征料税关系重大,未便旷误,谨循例将九江关印务送交九江府知府董榕就近暂管,恭候皇上另差接管。除景德镇御器厂烧造事务,现行令在厂协造老格加意小心办理,统俟新任监督到日照例另行交代外,合将职父病故、送交关印缘由呈请代奏等情到臣,臣随即檄行九江府暂行代管,严密稽查,毋许关书人等乘机透漏舞弊。谨据情恭摺代奏,伏候皇上睿鉴施行,为此谨奏。(乾隆批:阅)

奏折中说唐英于七月二十九日病故,据他二十七日奏请退职的奏折仅仅隔了两天。而乾隆皇帝在八月二十一日只接到了七月二十七日唐英的奏折,并不知道唐英已经病故,因此才有这日批准他卸任的上谕。乾隆见到胡保 奏折的时间是在八月二十八日,此记载见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军机处随手登记档》第九辑:

八月二十八日,批胡保瑔摺:九江关监督唐英于七月二十九日病故,印务送交九江府知(府)董榕就近暂管。其景德镇御器厂烧造事务,现行令在厂协造老格加意小心办理,统候新任交代。(乾隆批:览)

九月初二日,乾隆发布上谕,任命尤拔世为新任九江关监督(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二册),九月十二日尤拔世自京启程赴任。关于尤拔世上任的情况,在其到达九江后给乾隆皇帝的奏折中也有记述,此奏折见于同一辑《宫中档乾隆朝奏折》中,录文如下:

乾隆二十一年闰九月初一日九江关监督办理窑务奴才尤拔世谨奏,为恭报奴才到任接管关务日期事。窃奴才钦蒙恩命管理九江关务,復奉谕旨着奴才速赴新任,奴才遵即于九月十二日自京启程,业经具摺,恭谢天恩,奏闻在案。今奴才于闰九月初一日到九江新任,据暂管关务九江府知府董榕将前监督唐英任内征存税项交代奴才接受管理。奴才现在查明有无未清之项,另摺奏闻,并将关务情形悉心稽查,所有平余养廉等项均照凤阳关一体办理,据实报销。谨先将奴才到任接管日期恭摺奏报,伏乞皇上睿鉴。再查本年窑工将次告竣,其烧造钱粮业经唐英照例支发,应归唐英任内报销。奴才应办磁务俟来年春季开工另行查办,合并陈明,谨奏。

唐英病故奏折的发现,为其卒于乾隆二十一年之说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也使长期以来有关其卒殁时间的讨论画上了句号。至此,唐英有了详细、准确的生卒年,即: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五月初五日,卒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二十九日,活了75岁。其生卒年的确定,对于我们鉴别有纪年的唐英款瓷器提供了新依据。唐氏晚年很喜欢将自己的书画描绘在陶坯上制成瓷器,这些特殊的作品,由于艺术性和工艺性的完美结合,备受世人青睐,也引来了不少赝鼎之作。时至今日,带有唐英书画、款识的瓷器还有一定数量的留存,这些作品绝不可能全部出自唐氏之手。而真品与仿品之间,由于制作时代相近,工艺相同,给鉴别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件唐英款的笔筒,署年款为乾隆二十二年,在唐氏明确卒年发现之前,对它的认识一直处于可否之间的模糊状态,现在看来,它是一件仿冒品是无可置疑了。

唐英书“佑陶灵祠”青花瓷匾


“佑陶灵祠”青花瓷匾,是雍正九年仲冬督陶使唐英为“风火仙庙”所书,它镶嵌在庙的西院墙门楣的上方。匾长135、宽43.5、厚6厘米;四周的缠枝番莲纹和中间的字为青花,印为釉里红,字、印都阳文凸出;字正楷,规整精工、清秀健俊;右上角腰园形引首印“古柏堂”和下款两枚方栏篆书“唐英之印”、“俊公”章,字古拙,分朱饰白有致,从中可见唐英的书法功力非一般,为研究唐英窑务史及其书法艺术和“风火仙庙”等提供了可贵资料(见图版)。

“风火仙庙”在御厂内的东边,即今市政府礼堂对面(见插图)。雍正五年重修此庙时,内务府总管、督理淮安板闸关兼景德镇御窑厂经理年希尧写了《风火神庙碑记》;雍正六年,内务府员外郎唐英奉命驻厂协助年希尧督陶,一到任就撰写了《火神传》(详见《浮梁县志》卷四·典礼);后又写有《龙缸记》(见《景德镇陶录》卷八),乾隆八年唐英恭编《图次纪略》(又叫《陶冶图说》)之二十“祀神酧愿”中,对“凤火仙”亦有所记。可见唐英对风火神的崇拜。据史料,风火神姓童,名宾,字定新,景德镇里村人,祖匠籍(《景德镇制瓷业

历史调查资料选辑》)·(《童子宗谱》卷首,《定新公神腹记》)。明万历二十七年,江西矿税使太监潘相兼理景德镇窑务,派役于民。童族被派役去“报火”(烧窑的工程之一),族人恐惧不敢前往,而童宾毅然去服役。这时,御窑厂要烧造龙缸,因器大难成,累不完工,工匠们“或受鞭箠,或苦饥赢”,童宾为了“悯同役之苦”,愿以骨作薪,舍身跳窑殉火,乞求龙缸烧成。童宾这种浩然之气,使人无比崇敬;潘相的残暴行径,使人非常痛恨,“景德之民,欲食其肉”,因此引起了陶工和景德镇市民激烈的反抗,至“万历三十年二月……江西税监潘相、舍人王四等于饶州于横姿激变,致毁器厂”(明《神宗实录》卷三六八),“万历三十年六月……将潘相撤回”(《明实录》卷三十三),轰跑了潘相。镇人为了纪念童宾,在御窑厂内建祠,叫“风火仙庙”。从此,凡窑火得失,在窑民烧窑之前都去祷祀,祠内香火不断,祀神者无虚日。后毁废。匾为景德镇陶瓷馆收藏。

336年过去了,景德镇没有忘记唐英!


古窑民俗博览区这一举动走在了全国前列

明清御窑风火窑点火、龙缸窑开窑活动现场

10月19日,古窑民俗博览区童宾广场热闹非凡,“纪念督陶官唐英诞辰336周年唐英纪念馆建设开工暨明清御窑复烧点火开窑仪式”在此举行。仪式由国家文博研究员、景德镇唐英研究会秘书长、景德镇古窑文化研究院院长周荣林主持。著名历史学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央视《百家讲坛》主讲阎崇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耿东升出席并致辞。副市长熊皓宣布唐英纪念馆建设开工暨明清御窑复烧点火开窑。

现场的领导嘉宾们一起启动仪式

出席仪式的还有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能宪;北京荣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宁颉;市宣传部副部长、文广新局局长艾春龙;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胡平华;文博研究员、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唐英研究会会长江建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唐自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把桩师傅胡家旺;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高峰;大学教授张景辉;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范敏祺和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博专家、学者、陶瓷大师、以及中央、省、市各级新闻界和旅游界的朋友。

熊皓宣布活动开幕

周荣林主持会议

阎崇年致辞

耿东升致辞

周荣林首先代表景区全体向到场嘉宾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周荣林说:“唐英于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奉旨到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历经二十多年,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集大成者’,他的贡献和成就是我们陶瓷文化的历史根脉,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历史资源,是我们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历史营养。今年是著名督陶官唐英诞辰336周年,纪念唐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耿东升在致辞中说:“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作为国家5A旅游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不但成为景德镇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旗舰,更是千年瓷都的一张瑰丽名片。集中保护了历史文化与当地古代建筑文化遗产,并以传统陶瓷、古典建筑之与陶瓷业者现场表演制瓷技艺之结合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加强陶瓷文化传承保护,挖掘和保护文化资源,可谓创举。”耿东升说:“此次举办纪念唐英研讨会以及筹建唐英博物馆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不断发掘优秀的制瓷文化的又一大举措。收集整理唐英的史料,展示公众,以一代督陶的情怀教育后人,增强创造力。可谓功在当代,育在千秋。作为新时代的陶瓷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要将其发扬光大,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阎崇年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上儒雅博学的形象和精彩的表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仪式当天,他也在景区内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古窑版的“百家讲坛”。

“唐英为什么时至今日还如此有吸引力,依然受到国内外人民的尊敬。我想是因为他清廉,作为内务府员外郎他可以富有,但他却如白雪一样清白,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尊敬;第二,唐英有制瓷的理论,他的一系列著作集中记录在《唐英全集》里,在古代能像唐英一样整理了制瓷理论的,应当说前无古人;第三,唐英能操作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作为一个官员,他闭门不出、谢绝访客,殚精竭力与工匠同吃同住同劳动,难能可贵。此外,他还能管理,有文化,可谓御窑千年史,唐英第一人......”精彩的发言让现场听众意犹未尽。阎崇年表示,唐英值得我们纪念,但是我们的历史灿若星河,不缺英雄也不缺先贤,缺的是对他们的敬畏。唐英纪念馆建在景德镇,建在古窑民俗博览区,这就证明景德镇和古窑敬畏英雄,敬畏先贤,走在了全国前列。

随后,副市长熊皓宣布唐英纪念馆建设开工暨明清御窑复烧点火开窑,当嘉宾们用熊熊火把点燃明清御风火窑,早已在现场等候的游客此刻终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爆发出阵阵欢呼,一旁的龙缸窑开窑更是让大家纷纷踮起脚尖,手举相机,记录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据了解,2018年,古窑民俗博览区迎来了改革合作10周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中国发展观察》杂志选定古窑景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案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发表了《文旅相融,古窑新生——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文化体制改革实践》的调研报告。周荣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此建立唐英纪念馆是景德镇乃至江西和全国陶瓷行业的一件大事。我们相信,唐英纪念馆的建设和开办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古窑景区也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市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努力总结经验,继续与时俱进,为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作出有水平、有特色的新贡献。

景德镇举办首届 “唐英奖” 陶瓷艺术创意大奖赛


为进一步弘扬陶瓷文化,发展陶瓷产业,激励工艺技术创新,繁荣陶瓷艺术创作,培养造就技艺人才,促进全国各陶瓷产区的陶瓷文化交流和技艺交流,推动我国陶瓷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决定:在2009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推出“景德镇首届‘唐英奖’陶瓷艺术创意大奖赛”,以鼓励表彰各产瓷区取得突出成就的艺术家和创作人员。

据悉,“唐英奖”为常设奖项,定期举行评比活动。活动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主办,景德镇市文化局承办。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凡近年来全国各陶瓷企业或个体推出的艺术陶瓷新品新作和日用陶瓷新器型新花面(新材质、新工艺)、均可报名参评。每件(套)交参评费100元,为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在校学生凭学校推介信和本人学生证可按每件(套)50元收取。

报名及作品收集时间:2009年10月8日至10月12日。评选及展出时间:2009年10月16日至10月20日。退展时间:2009年10月21日至10月22日。届时将设立艺术陶瓷类和日用陶瓷类金、银、铜奖及提名奖。艺术陶瓷类金奖10名,奖金:2000元;银奖20名,奖金:1000元;铜奖30名,奖金:600元;提名奖若干。日用陶瓷类奖金奖3名,奖金:1000元;银奖6名,奖金:800元;铜奖9名,奖金:500元;提名奖若干。

此次参评作品(产品)均可在2009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进行展出。获奖作品(产品)由组委会召开颁奖大会颁发获奖证书、奖牌及奖金,并在各有关新闻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获得金、银、铜奖的陶瓷作品(产品)经作者同意,可由民俗博物馆永久收藏,并由收藏部门向作者颁发收藏证书。凡获奖作品(产品)及作者在民俗博物馆立碑记载。凡获奖作品(产品)及被博物馆机构收藏的作品(产品)将作为业绩载入作者个人职称评定档案。

瓷画掇英


清末民国初期的浅绛彩瓷是文人画家的瓷绘作品。民国年间的景德镇瓷画艺人致力于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因此瓷板画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了重要的商品瓷。加之民国时期市场的旺盛需要,促使瓷板画的创作一派繁荣,产生了一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瓷绘艺术家。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是此间瓷画的杰出代表。除珠山八友外,还有一大批造诣深厚的瓷画艺人,有的水平并不在珠山八友之下。另外瓷板的烧造、颜料的配制、色彩的填绘等,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有一幅由民国时期多位名家合作烧造的瓷板画精品,由吴霭生烧造瓷板,汪大沧绘画、余灶昌来填色、汪野亭题跋,珍贵异常。

画面山峦延绵,层层叠叠,树木葱茏,天高云淡。远眺山间江面,水天一色,几叶小舟,漂游其间。近看一座高山耸峙,曲径蟠延,塔立峰顶。山坳屋宇一座,周围桃花盛开,溪水潺潺,小道蜿蜒。小道上两人缓行,前为老翁,手持拄杖,后有书童,携琴而随。整个画面以青绿彩料敷染,勾皴并用,树干淡赭,桃花洋红缀点,一派春光,溢出画面。

左下角,题款“大沧画”。两方印章:汪一粟、大沧。

右上汪野亭题跋:

高山流水天然韵,报得琴来不用弹。

戊辰暮春,灶翁以大沧画索题,嘱曰:此非卖品,是吾一生工作之成绩,留为子孙永远之纪念。美哉!美哉!我以吴霭生胎,汪大沧画,余灶昌色,诚瓷品中三杰也。赞之曰:惟精惟一又如我。灶翁先生之炼性三宝而归一者欤。民国十七年岁次戊辰为灶昌余大朦子奇哂正。

翥山传芳居士野亭汪平书并题。

后有一圆形印章“汪平”,一方形朱文印章“野亭”。

从这幅画的题跋中可以知道,余灶昌是一位在景德镇长期专门从事彩瓷填绘的艺人,1928年暮春之时,精选吴霭生烧制的白釉瓷板,请汪大沧绘画,自己亲自填色,恭请汪野亭题跋,欲将该瓷板画传与子孙作为永久的纪念,非一般的普通商品瓷画。

汪大沧(1901-1953年),号一粟,别号桃园老农,安徽黟县人。毕业于浮梁乙种工业窑业学校,曾经名师潘匋宇指点,又从毕伯涛学习诗词。他成名时间稍晚,虽未列入珠山八友之中,但风格与之相似,绘画技艺不在珠山八友之下。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景德镇享有盛誉,以秃笔画粉彩山水,用笔简练沉着。这幅画描绘精细,体现出汪大沧意境开阔、山水苍茫的风格。

汪野亭(1884-1942年),珠山八友之一,名平,号元鉴,又号传芳居士,江西乐平县人。1906年就读于江西省立窑业学校,先从张晓耕、潘匋宇学绘花鸟,后改山水。他身体力行改革瓷板画的画法,移植国画技法于瓷板画中,还以油彩一改瓷绘山水呆板单调的缺陷,使粉彩山水更具表现力。

吴霭生(1886-1926年),名毓麟,广东南海人。少时经商香港,1909年来景德镇创办合兴瓷庄,曾任1912年成立的瓷业美术研究社社长。在景德镇17年,从事改良制胎色釉的研究工作,创造的新白釉“为古所无,人见之诧异钦羡,公之名洋溢中外矣”。其釉色洁白如玉如丝,被称为“五绫窑”。民国初年的许多瓷画名家专门选用吴霭生的白胎瓷。时至今日,能够肯定为吴霭生的白胎瓷已经很难见到了。这块瓷板平整无瑕,釉质莹润,白色纯正,为吴霭生烧制的正品。

清代官窑的粉彩瓷由朝廷颁发的画样,工匠照描于器物之上,再交由填色工匠填色。瓷板画的工序相类似,瓷绘艺人在瓷上绘出大致图案后,交由填色艺人精细填色。填色技术亦有高下,地位却不同,往往为后人所忽视,瓷板画上一般只有画者留字题名,而填色艺人大都默默无闻,留有填色者姓名的作品几乎没有。

余灶昌,我们知之甚少,只晓其为安徽人,1928年汪野亭称余灶昌为翁,那么余灶昌当生活在清代晚期和民国前期。余灶昌擅长粉彩颜色,填彩用色准确,浓淡适宜,层次丰富,准确描绘了画者所要表达的意境。这幅瓷画彰显了景德镇一代填色名师的风采。

汪野亭在题跋中将吴霭生的白釉瓷板、汪大沧的绘画和余灶昌的填色称为三杰。实际上,由于汪野亭的参与,该瓷板已是瓷中四杰之结晶。汪野亭借古语“惟精惟一”来称赞三位制瓷者,同时也抒发个人对制瓷的态度。

陶瓷美术学院教授为御窑遗址博物馆“唐英广场”创作群雕


陶瓷美术学院教授为御窑遗址博物馆“唐英广场”创作群雕

今年1月份以来,我校陶瓷美术学院曹春生、黄胜、陈丽萍等教师为景德镇御窑遗址博物馆“唐英广场”精心创作雕塑作品——民俗青铜群雕。此项目将于今年6月份完成。

“唐英广场”民俗青铜群雕分为“唐英督陶”、“重回古镇”、“唐英胸像”三部分。“唐英督陶”青铜群雕,人物均高1.8米,出自唐英当年与制坯工匠同食息三年、潜心研究陶瓷的事迹,由唐英与作坊淘泥、揉泥、拉坯、捧坯、记事等六位人物组成,再现了唐英督陶的真实场景。“重回古镇”青铜群雕,由九位人物组成,人物均高1.8米,反映的是唐英晚年奉旨再抵景德镇巡视窑厂、受到昌江两岸士民工贾欢迎的场面。“唐英胸像”高1.5米,塑造的是唐英晚年时期的形象。

据此项雕塑文化工程的艺术顾问、项目主持人、陶瓷美术学院院长何炳钦教授介绍,建设景德镇御窑遗址博物馆,是景德镇市政府实施御窑遗址保护工程、弘扬陶瓷文化的一项重大决策。“唐英广场”民俗青铜群雕,是我校继2008年建设御窑遗址博物馆“佑陶灵祠”窑神群雕之后主持的又一重大项目。

古瓷器的纹饰图案释


中国古瓷上的花纹图案样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历代文化,也代表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其构成有儒家的、佛教的和道教的,以及一些世俗的东西,都融合在一起了。作为一个鉴定者对图案的一些寓意都看不明白,说不清楚,也是一大遗憾。因此对瓷器上的图案标记作一简释,对鉴定者来说,亦是有所裨益的。

1.龙凤呈样 图案为一龙一凤。

龙的传说很多,记载的文献也多,但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的是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说:“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蚊龙于其上,而已有身,遂产高祖。”凤凰在刘安《淮南子》一书中开始被称为祥瑞之鸟,雄曰凤,雌曰凰。龙凤都是人们心中的祥兽瑞鸟,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凤来仪,象征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2.二龙戏珠 图为两条云龙一颗火珠。

《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和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

3.鱼龙变化 图案为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或一龙首鲤身;或一鲤鱼翻跃于龙门之上。

古代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在额头,都是未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

4.鹤寿龟龄、龟鹤同龄 图案皆为一龟一鹤。

《韵会》:“龟为甲虫之长”。龟寿万年,是长寿的象征;鹤是仙禽,《崔豹古今注》:“鹤千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龟鹤同龄,乃同享高寿之意。

5.松鹤延年 图案为鹤和松树。

《字说》:“松百木之长”;《礼·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松,代表长寿象征之外,还作为有志、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之意。

6.鹤鹿同春 图案为鹤鹿与松树。

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又有“六合”(指天、地、东、西、南、北)同春之意和富贵长寿之说。

7.岁寒三友 图案为松竹梅或梅竹石。

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竹,清高而有节;梅,不惧风雪严寒。苏东坡爱竹成癖,他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题写过:“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梅被人们称之为岁寒三友,乃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节。

8.喜上眉梢 图案为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

古人认为鹊灵能报喜,故称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

图案为一喜鹊一豹者,称之为“报喜图”。

图案为一蜘蛛网上吊着一个蜘蛛者,称之为“喜从天降”。因我国民间习俗称蜘蛛为喜蛛。

图案为一獾一喜鹊者,称之为欢天喜地。两獾相嬉,叫“欢喜图”;两童子笑颜相对者,称为喜相逢。

四个童子手足相连者,叫四喜人。

9.喜报三元 图案为喜鹊三、桂元三或元宝三。

古代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殿式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升腾仕取之阶梯,喜鹊是报喜之吉鸟,以三桂元或三元宝寓以三元,是表示一种希望和向往的图案,此外还有三元及第、状元及第、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图案。

10.相禄寿喜 图案为蝙蝠、鹿、桃和喜字。

以前人们常以蝙蝠之蝠寓以幸福之福;借鹿禄同音;寿桃寓寿意,加之以喜字,用此表示对幸福、富有、长寿和喜庆的向往。

11.五福捧寿 图案为五只蝙蝠一寿字。

《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还有“五福临门”的图案。

12.多福多寿 图案为一枝寿桃数只蝙蝠。

13.福寿无边 图案为蝙蝠、寿桃和盘长。

14.神速齐眉 图案为蝙蝠、寿桃、荸莽和梅花。

15.福寿双全 图案为蝙蝠一、寿桃一、古钱二。

这些图案都表示古代人心底希望幸福、富有和长寿。

16.福寿三多 图案为一蝙蝠、一寿桃、一石榴或莲子。

《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古人因以“三多”(多福多寿多男子)为祝颂之辞。石榴取其子多之意,“莲子”乃连子之意。

17.三多九如 图案为蝙蝠、寿桃、石榴、如意。

《诗·小雅·天保》:“哪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天保》篇中连用九个如字,寓为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图案中以如意表示九如。

18.福在眼前 图案为蝙蝠与一枚古钱。

古钱是孔方外圆,借孔为眼,钱与前同音,亦称“眼前是福”。

19.福至心灵 图案为蝙蝠、寿桃、灵芝。

桃为寿而其形似心,借灵芝之灵字,表示幸福到来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20.寿比南山 图案为山水松树或海水青山。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乃常见的对联。这一图案亦称寿山福海。

21.三星高照 图案为三位老神仙。

古称福禄寿三神为三星,传说福星司祸福,禄星司富贵贫贱,寿星司生死。三星高照象征着幸福、富有和长寿。

图案为一老寿星一只鹿一只飞蝠的,亦称之为福禄寿。

22.流云百福 图案为云纹蝙蝠。

云纹形似如意,表示绵延不断。流云百蝠,即百福不断之意。

23.平安如意 图案为一瓶、鹌鹑、如意。

以瓶寓平,以鹌鹑寓安,加一如意,而称平安如意。

24.一路平安 图案为鹭鸶、瓶、鹌鹑;另有图案为鹭鸶、太平钱的叫一路太平。

以鹭鸶而寓路,瓶寓平,鹌鹑寓安,祝愿旅途安顺之意。

25.事事如意 图案为柿子、如意。

《尔雅·翼》:“柿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蠢,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落叶肥 大可以临书。”事与柿同音,加之如意,寓意事事如意或百事如意、万事如意。

26.诸事遂心 图案为几个柿子和桃。

几个柿子寓为诸事,桃其形似心,表示诸多事情都称心如意。

27.必定如意 图案为毛笔、银锭、如意。

笔必偕音,锭定同音,再加如意,音借意为必定如意。

28.岁岁平安 图案为穗、瓶、鹌鹑。

以岁(穗)岁平(瓶)安(鹌)之偕音惜意表示人们祝愿和平的良好愿望。

29.年年有余 图案为两条鲇鱼。

鲇与年,鱼与余同音,表示年年有节余,生活富裕。

图案为两条鲇鱼首尾相连者,童子持莲抱鲇鱼者,均称年年有余。图案为一磬一鱼,或一磬双鱼、一童子击磬一童了持鱼者,皆称吉庆有余。一妇人手提鱼者,称之为富贵有余。

30.马上封侯 图案为一马上有一蜂一猴。

以马上封侯(蜂猴)寓比立即升腾的愿望。

图案为一大猴背小猴者,称辈辈侯;一枫树一印一猴或一蜂一猴抱印者称封侯挂印、挂印封侯。

31.太狮少狮 图为一大狮子一小狮子。

太师官名,周代设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太师为三公之最尊者;少师官名,周礼春官之属,即乐师也。以狮与师同音,而寓以太师少师之意,表示辈辈高官的愿望。

图案为一大龙一小龙者,称之为教子成龙、望子成龙。

32.八宝联春 图案为八件宝器相连。

八宝分为两类:佛家八宝有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长八件宝器,俗称:“轮螺伞盖,花罐鱼长”。仙家八宝即八仙护身法宝为渔鼓、宝剑、花篮、笊篱、葫芦、扇子、阴阳板、横笛八件宝器。八件宝器相连接的图案称之为“八宝联春”或“八宝吉祥”。

33.八仙过海 图案为八个仙人皆持宝器,下有大海波涛。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有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仙故事多见于唐、宋、元、明文人的记载。“八仙庆寿”、“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八仙在庆贺王母娘娘寿辰归途中路过东洋大海,各用自己的法宝护身为舟,竞相过海,以显神通。

34.麻姑献寿 图案为麻姑仙女手捧寿桃。

麻姑,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仙女。葛洪《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自言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时,或许又将变为平地。后世遂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之急剧。她的手指像鸟爪,蔡经见后想:“背大痒时,以爬背,当佳。”又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她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故旧时祝女寿者多以绘有麻姑献寿图案之器物为礼品。

35.群星祝寿 图案为众多仙人各持礼物。

传说三月三日王母娘姐寿诞之日,各路神仙来祝贺,而以此取其吉祥喜庆之意。

36.万象升平 图案为一象身上有卐字花纹,腰背上负一瓶。卐字在梵文中作“室利靺蹉”,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释迹牟尼胸部所见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制定此字读万。万寿升平,表示人民祝愿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国富民强的升平景象。还有“太平景象”、“景象升平”等图案。

37.平升三级 图案为瓶上插有三戟。

瓶与平同音,戟寓级。平升三级乃表示官运亨通,祝愿连升三级之意。

38.天女散花 图案为一仙女提花篮作散花状。

佛经故事《维摩经·观众生品》记载,维摩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身,即皆坠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坠。天女说:“结习未尽,花著身耳”。谓以天女散花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宋之问《设斋叹佛文》:“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故取其“春满人间”之意。

39.嫦娥奔月 图案为一仙女奔入月宫状。

嫦娥乃神话中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遂奔月宫。

40.四海升平 图案为四个娃娃抬起一瓶。

四个小孩(海)抬起(升)一瓶(平),表示四海升平,以此表达人民厌恶战乱,热爱和平之善良愿望。

41.福从天降 图案为一娃娃伸手状,上有一飞蝠。

以天空中飞舞的蝙蝠即将落到手中,而寓其意为“福从天降”、“福自天来”、“天赐鸿福”等。此外还有“五福临门”、“引福入堂”“天官赐福”等图案。

42.长命富贵 图案为雄鸡引颈长鸣,牡丹花一技。

雄鸡引颈长鸣(命),牡丹乃富贵之花,喻富贵。还有长命百岁的图案,雄鸡引颈长鸣旁有禾穗若干。

43.流传百子 图案为开嘴石榴或葡萄。

旧时传说,文王有百子。“榴开百子”表示子多。还有“子孙葫芦”、“百子图”、“麒麟送子”、“莲生贵子”等图案,表示子孙万代、万代长春等愿望。

44.教子成名 图案为一雄鸡引颈长鸣旁有五只小鸡。

以雄鸡教小鸡(子)鸣(名)叫,寓以“教子成名”。还有“五子登科”、“一品当朝”等图案,表示殷切期望子孙取得成功的业绩。

45.官上加官 图案为雄鸡和鸡冠花。

46.玉堂富贵 图案为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

47.五世同堂 图案为五个柿子和海棠花。

以上图案都以谐音题名,同音寓意,表示古人的升官、富贵、五代团聚的美好愿望。

48.渔翁得利 图案为鹬蚌相争状,旁立渔翁。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

49.英雄斗智 图案为一鹰一熊作争斗状。

《本草》:“虎鹰翼广丈余,能搏虎。”《诗·小雅》:“维熊维罴,男子之样。”鹰与英、熊与雄同音。猛禽凶兽相斗,二勇相争,智者胜。还有一松树上落一鹰,地上有一熊,作相互怒视欲斗之状的图案,以此比喻英雄大智大勇。

50.珠联璧合 图案为珠点连续有白头花蓝点。

《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联珠。”后借以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凑集在一起。

51.八骏图 图案为八匹马姿态各异。

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名称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史记·赵世家》:“造反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骡、绿耳,献之缪王。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其他传说钧由此而派生。

52.博古图 图案为鼎彝钟磬、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各种器物造型,种类繁多。

有各式各样的博古图,给人以古色古香之感。

53.天马图 图案为一飞马、马生两翼。

天马一词,最初见于《楚辞·离骚》、《史记·大宛列传》和《淮南子》等书中。张骞使西域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后得大宛汗血马,比乌孙马强壮,改乌孙马名为西极,大宛马叫天马。史书记载,汉武帝“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歌。”元狩三年(公元前119年)后,天马发展成“龙之友”、“龙之媒”的地位。神话故事似的“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使人想向出“马生两翼”,慢慢被称为龙马。《西游记》中有白龙马,便是一例。天马似马又生翼,空中行走又似龙,这种动物图案在古时瓷器、地毯上常见。

54.麒麟图 图案为一兽,头长一角,狮面,牛身,尾带鳞片,脚下生火,其状如鹿。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古称之为“仁兽”,多作吉祥的象征。“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效橄。”“橄”同“薮”即沼泽。汉代砖上的麒麟图案与马和鹿的样子相似,汉以后,逐渐完善了麒麟的形象。由于麒鳞是瑞兽,常借喻为杰出之人,麒麟送子、麟吐玉书等图案等皆有杰出人士之降生的寓意。

55.四艺图 图案为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玩,用以增进学识,提高雅兴。图案中的四艺,其造型设计,古朴、优雅,富有韵律感。

56.踏雪寻梅 图案为风雪中一老人头戴浩然中,骑驴过桥,手持梅花。

踏雪寻梅是根据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故事,编写而成的图案。孟浩然(689~约740年),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少年好学,酷爱梅花,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还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一首诗。有人传出,孟浩然游长安,王维私邀入内署,适唐玄宗李隆基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告,玄宗大喜,诏浩然出,诵所为诗,玄宗发现无求仕之心,即入还。其实从孟浩然的《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诗中只见“当路谁相假”之句,那有皇帝发现他不愿为官,放他归去之事。孟浩然头戴浩然中,在风雪中骑驴过灞桥,踏雪寻梅,已成为我国古代诗人的佳话。这一图案在古时瓷器、地毯上常有出现。

57.伯牙摔琴 图案为一人举琴面对一墓,旁立一老人。

出自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交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有位俞伯牙善弹琴,一日乘舟游至汉阳江口,命童仆取琴焚香,调弦转轸,一曲未终弦断之。疑有人听琴,命左右搜之,遇一樵夫钟子期,二人登舟促膝相谈,意合知音,结为兄弟。约定来年江边相见。当俞伯牙按期来到江边时,钟子期已病故。伯牙闻知,泪如涌泉,去子期坟前祭拜,并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一摔,摔得玉轸摧残,金徽零乱。老者惊问:“先生为何摔此琴?”伯牙道:“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故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之说。古时瓷器、地毯均有此图案。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唐英生卒及其业绩再释》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唐英生卒及其业绩再释》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唐宋瓷器鉴别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