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砖的分类 > 导航 >

不得不知的钧瓷分类大全

不得不知的钧瓷分类大全

瓷砖的分类 瓷砖分类 瓷砖大全

2020-08-19

瓷砖的分类。

钧瓷作为一种被研究的对象,当应从不同角度把握,也即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地研究。分类是研究的基础,结合钧瓷自身的特征,可作以下分类:

一、从年代分:

传说中的钧瓷:民间传说中的钧瓷;

历史上的钧瓷:从史载真正的钧瓷开始到新中国的建立,包括唐宋元明清民国等;

建国后的钧瓷:从1949年始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当代钧瓷:自1994年至今,以液化汽为代表的钧瓷业的兴起。

二、从造型方面分:

1、器皿类

2、异型类

3、人物类

煤烧工艺-唐马(张建钊作品)

三、从烧制燃料方面分:

1、柴烧

2、煤烧

3、液化气烧

四、从窑炉结构分:

1、龙窑

2、炉膛窑

3、倒焰窑

4、梭式窑

五、从窑炉的形状分:

1、馒头窑

2、炉式窑

3、圆形窑

4、方形窑

5、乳膛窑

六、从钧釉呈色分:

1、蓝钧类:包括天青、月白等。

2、红钧类:包括各式红釉紫釉等。

3、钧花类:包括各式钧花釉类。

4、彩钧类:包括各式杂色釉类。

七、从施釉方式去分

1、汗浸施釉即底釉、面釉一次均匀施釉。

2、点斑施釉即在完成施釉后,有意识点染釉斑。

3、泼斑施釉即在完成施釉后,再进行泼釉,刷釉处理。

4、渲斑施釉即在完成底釉后,对面釉进行渲染和间疏施釉。

八、从钧瓷借鉴和继承方面分:

1、钧瓷

2、仿钧以当地窑区优势、借鉴钧瓷而烧制的类钧瓷产品。

3、钧仿以禹州神后镇钧窑区的工艺手段,借鉴其它窑口的成就而生产的类钧瓷品。

九、从烧成工艺来分

1、中性——还原类。

2、氧化——还原类。

十、从钧瓷审美来分

1、极品工艺完整,窑变成景并有诗情画意,灵性寄托者。

2、珍品工艺完整,窑变成景鲜明,可收藏。

3、精品工艺完整,窑变成景,可欣赏。

4、礼品工艺完整,窑变成就一般者。

5、正品负有工艺缺陷,但不明显者。

6、次品工艺缺陷明显,不可入大堂之上的。

注:工艺存在稍微缺陷,但窑变尚可时,当退一级。

益寿瓶(王现锋作品)

十一、从工艺方面分

1、特级 工艺完整,窑变呈景。

2、甲级 工艺完整。

3、乙级 工艺缺陷存在,在50公分外,不明显者。

4、级外 工艺缺陷存在,但不同时具备三处者。

5、残品 工艺缺陷,超过三处以上者。

十二、从足部处理方面分

1、满釉支钉烧钧瓷

2、满足垫饼支烧钧瓷

3、圈足支烧钧瓷

4、圈足满釉支烧钧瓷

5、半釉钧瓷

6、无釉钧瓷

十三、从底款方面分

1、无款钧瓷

2、数字款钧瓷

3、殿名款钧瓷

4、姓氏款钧瓷

5、窑厂款钧瓷

6、题款钧瓷

十四、从底款设计上分

1、阴刻式

2、阳刻式

3、印章式

4、印纸式

5、钤印式

十五、从铁足成否来分

1、本色无釉呈铁足

2、施酱底釉呈铁足

3、本色无釉,非铁足

十六、从修饰部位上来分

1、口饰

2、颈饰

3、腹饰

4、足饰

十七、从修饰方法来

1、附饰

2、阴饰

3、无饰

十八、从大小尺寸分

小件20公分以下,中件45公分以下,大件60公分以下,超大件,80公分以上,特型180公分以上。

十九、从功能上分

1、实用类

2、审美类

3、兼具类

飞翔壶-(温红远作品)

二十、从摆放位置分

1、壁挂类

2、架柜类

3、厅堂类

总之钧瓷的分类,是认知、研究钧瓷的有效途径,把握了这些,可能会尽快地上升到一个层次。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钧瓷的鉴定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相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钧窑瓷器不但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加之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达到了类翠似玉赛玛瑙的美丽程度,形成了钧釉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确有巧夺天工之美,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钧窑瓷器丰富多彩的铜红窑变釉的成功烧制,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一览无余的单色格局,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并为以后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钧窑瓷器以其蕴润雅致,五彩斑斓的釉色著称于世,同时它也是釉和造型完美结合的产物。钧瓷造型既要讲究实用功能,符合生活的客观规律,还要考虑到艺术美,钧窑瓷器的釉层丰满且有流动性,为了适应钧釉的这种特点,在造型上除了注意圆、扁、方、长、曲、直、缩、张格局合称和虚实得当之外,还必须做到浑厚端庄,典雅大方,装饰简练,线条明朗,棱角突出,起伏得当,以增强钧釉的艺术美。其主要表现在:釉色美,铜红釉的成功运用以及窑内温度和还原气氛的恰到好处;纹路美,釉在器型的不同位置就会出现拉丝、沉积、结晶等变化,呈现出兔丝纹、蚯蚓走泥纹、鱼子纹和珍珠点等名贵纹路;流动美,厚釉在相应的器型上,经煅烧熔融流动,釉色与纹路相交出奇,浑然构成一幅幅神异的图画,这些流动的画面,变幻莫测,犹如鬼斧神工,又如自然天成,随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呈现出各种绝纱奇景,如高山云雾、峡谷飞瀑、满山翠竹、星辰满天、寒鸦归林等,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

尤为令人难以忘怀的是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历史时刻,河南省选择了最能代表中原悠久历史与璀璨文明的钧瓷,制作成名为“豫象送宝”的特大钧瓷瓶,作为贺礼送往香港,表达了河南9600万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良好祝愿。整件贺礼由瓶、座、墩、展台四部分组成,高贵的窑变紫红釉钧瓷瓶和宝石蓝色的座墩上下叠放,三个部分总高1997毫米,寓意1997年香港回归。其中墩为鼓形,饰有鼓钉。钧瓷瓶的造型则借鉴于传统的观音瓶造型,古朴端庄,浑厚肃穆。整体釉色经红色为主,红中泛紫,紫中透蓝,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喜庆气氛。

钧瓷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之后的今天,它又被重新挖掘出来,得到了更为空前的发展,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如今的钧瓷生产无论是造型设计,烧成工艺,还是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日臻完美。当代钧瓷取“宋钧”釉厚均匀,采“元钧”聚色成形,继千年传统技艺,融现代美学情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陶瓷爱好者所珍藏,收藏界也历来就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说。当我们欣赏它的时候,不仅会为它乳光晶莹,五光十色的釉色感到惊奇,而且更会为它浑然天成,极富有诗情画意,绚丽多彩的窑变景观所折服,它的可贵之处也就体现在这一点,钧瓷的窑变釉色是任何美术大师也不可能设计绘画出来的,“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便是对钧瓷窑变的形象说明。

钧窑瓷器不仅具有强烈的古典魅力,使人产生出民族自豪感,而且它还把自然艺术、科学和历史浑然融为一体,充分显示出含蓄、柔和之美。“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愿这灵性天地的钧瓷珍品,能给世人增添无限的艺术享受。

你所不知道的陶瓷


叶伟作品《暗香》。

文革瓷”作品《上大学之前》。

观念陶艺作品《憨酣》。

叶小春作品《冰裂纹双耳洗》。

●“文革瓷”作品《工农兵斗地主》。

说起陶瓷收藏,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青花瓷、石湾公仔、宜兴紫砂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宝贝,其实中国的陶瓷远远不止这些,除了它们,还有其他值得收藏的好瓷,譬如福建德化瓷、帝王黄瓷、湖南醴陵瓷、山东淄博刻瓷、浙江龙泉青瓷、陕西耀州瓷、潮州枫溪瓷等,又譬如比较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文革瓷”以及当代艺术家创作的观念陶瓷。别忘了收藏界一个有趣的现象:越偏门越疯狂,越是稀缺的门类越是有着巨大的升值空间。

龙泉青瓷

质量稳定杜绝滥造

龙泉青瓷在10年前曾经登陆广州,短暂的亮相引起了藏友们的追捧,当时四五千元就可以买到青瓷世家叶小春独创的“冰裂纹双耳洗”,两三万元就能买到大师徐朝兴的镇馆之宝。2014年3月初,叶氏世家又带着他们的龙泉青瓷来到广州艺苑大厦省工艺美术展览厅,当年的粉丝专程跑来跟叶氏合影留念,“一件瓷器只要你选对了,长时间持有,它不仅能给你带来愉悦,还有保值增值的财富。”叶小春已经在8年前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的售价翻了两番,而被公认为泰斗的徐大师作品价格已上6位数。

据介绍,龙泉青瓷独特的魅力在于釉色莹润,葱绿可人,这是它的主要价值所在,一件凝脂如玉的龙泉青瓷不但给人带来美感,且价格要比普通瓷价高数倍。龙泉青瓷质量一直很稳定,名家精品从不滥造,更不会在地摊出现。它不仅国人喜爱,在宋代已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影响了欧洲皇室文化,因此它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的中国瓷器。叶小春独创的冰裂纹由于特殊的矿土稀有,曾5年未出一窑,最近才有少量问世,因此行家评估其还有很大的升值潜力。

[收藏提醒]

叶小春表示,由于青瓷目前在其它产地也有出现,有些是用化学釉合成的,他认为只有用龙泉当地的天然矿土经过提炼的才是正本的龙泉青瓷,只有原产地的龙泉青瓷精品才有升值的可能。

“文革瓷”

特殊历史不可复制

广东省古董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龙国祥出生于收藏世家,从祖父起就有不少藏品,他耳濡目染,自然喜欢书画古董。在他收藏的800多件宝贝中,有60多件珍贵的“文革瓷”。“‘文革’是中国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文革瓷’具有一定的历史纪念意义。”龙国祥收藏的“文革瓷”,以实用的器皿为主:花瓶、茶壶、茶杯、盘子、碗。“文革瓷”上面有鲜明的历史烙印:毛主席头像、革命语录、工农兵宣传画,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除了实用价值以外,“文革瓷”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那个年代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不管是工匠还是大师,大家干少干多都一个样,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去在艺术上精益求精。”龙国祥认为“文革瓷”不管是在用材用料,还是在画工方面都非常讲究,不像现在工厂里面那些流水线作业的产品,为了追求数量和经济效益,生产出一大批粗制滥造的产品。

“文革瓷”之所以受到追捧更多的还是因为其历史纪念意义。广州有不少房地产老板现在都对“文革瓷”非常感兴趣,想要购买龙国祥的藏品,“他们大都是五六十岁的年纪,喜欢‘文革瓷’是因为这些宝贝勾起了当年的回忆。”龙国祥由于入手早,捡到了不少漏,“上世纪80年代,我就开始关注‘文革瓷’,当时我们家住在少年宫旁边,有一个鬼市,天还没亮,四面八方的人都赶过来摆地摊,那个年代几乎没有什么假的东西。”龙国祥花上五块八块、十几二十块就可以买到一件“文革瓷”,现在这些宝贝的价格都已经过万元。“名为‘水点桃花饭鼓’的‘文革瓷’,在1996年的时候就已经拍出了66万元的天价,创造了中国当代瓷器在世界拍卖场上的最高成交价,现在的身价早应该过百万了。”

[收藏提醒]

据龙国祥介绍,“文革瓷”中最贵的是“毛瓷”,又称“主席瓷”或“中南海专用瓷”,这些瓷器制作水准非常之高,成功一套需要数套数十套乃至更多的试验,那些稍有瑕疵的专用瓷,就被当作工人的工资,流传到有关机构和人员手中,现在拍卖会上的“毛瓷”大多都是当年流散的,只有极少数是主席用过的。这些极少数流散出来的,也有一些省市专门接待毛泽东的宾馆中备用的,毛泽东也只是偶尔用之。据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主席用瓷”调查组调查统计,目前存世的“主席用瓷”数量并不多,不会超过300件。

观念陶艺

现代艺术的新载体

观念陶艺是西方艺术家提出的一个观点,与传统的陶艺不同,现代观念陶艺只是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体现的却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精神,观念陶艺主张自由创作、个性发挥,有些作品虽然还保持着容器的形态,但已经不再是以实用为目的。青年艺术家黄筱汐的作品就可以归为“观念陶艺”的范畴,最近,她在羊城创意园举办了一场名为“听”的陶瓷雕塑装置展,很多观众表示看不懂,那些奇形怪状的碗啊罐啊既不能用来装饭又不能用来插花,不知道做出来是干吗用的。

记者了解到那个坐在破口流金的碗里面的婴儿名字叫“憨酣”,憨酣是处于思考状态中的成人化的婴儿。眉头些微紧皱,嘴角隐隐嘟起,映射成年人在纷繁世界中面对各种欲望和不同环境的思考与隐忍,以及心里不变的一部分———刚出生最初始的状态下赤裸纯净的本我。破口流金的碗用高白泥制成,有薄胎的效果,烧成前极单薄易碎,烧成后却胎质致密,比普通陶瓷更加坚硬,表现人性中的坚强与脆弱。碗代表着人类的欲望,憨酣浮游于承载欲望的器皿上,在各种话语中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黄筱汐许多作品都选择用柴窑来烧。“作品的美需要长时间氛围的熏陶出来,加上在长时间的烧制过程中温度会不断改变,柴火的燃烧产生落灰,令釉色会有不可预期的丰富变化,能产生一种温润、敦厚、沉稳内敛的柴烧之美。”黄筱汐着迷于西方写实雕塑的膨胀感和张力,也热爱中国写意的气质。她的china(陶瓷)梦是制作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陶瓷雕塑,并用此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黄筱汐在景德镇办过展览,已经有国外的藏家想要收藏她的作品。

如何鉴别钧瓷的好坏?钧瓷鉴定技巧!


如何鉴别钧瓷的好坏?钧瓷鉴定技巧有哪些?买到一件钧瓷作品,我们应该如何评定其好坏及价值?小编就本文从钧瓷质量标准及常见的瑕疵来教您如何识别钧瓷的好坏!让您轻松掌握现代钧瓷鉴定技巧!

作为经常接触钧瓷的朋友,建议首先准备一个30-100倍的放大镜一个,用于查看钧瓷釉质、釉色、开片、气泡等细微特征,没有也没关系,通过阅读本文您也可以判断各大概!

鉴别钧瓷好坏第一步:

到手一件钧瓷,首先我们从做工上观察是否存在瑕疵,一旦存在明显的瑕疵的,价格也就不会太高,价值就无从谈起,这也是钧瓷珍品少之又少的原因(十窑九不成),那么常见的钧瓷瑕疵有哪些呢?(这里的瑕疵指的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无需放大镜):

1.器型变形明显(比如歪、口部或耳饰变形);

2.器型表面明显出现泥渣、坯泡、疙瘩的,用手抚触感觉明显的(因厚釉形成的局部釉面突起为正常现象,而非瑕疵);

3.釉面流足超过足底1/2(二分之一)的(钧瓷讲究釉不过足);

4.表面出现明显漏出胎体的凹坑(即脱釉、缩釉形成的暴露胎体的现象);

5.表面出现明显影响艺术效果的小孔的;

6.表面出现明显缺釉漏出胎体的;

7.表面出现明显的突出的杂质的;

8.釉面出现明显的划手的破裂气泡或开裂的;(注意区分开片与开裂:什么是钧瓷开片?)

9.胎体出现明显的炸裂的;

10.出现磕碰造成的釉面破损的;

如果存在以上任何一项瑕疵且非常明显已至严重影响艺术审美效果的,则为次品,无价值或价格从低论!

另外,《中国钧瓷年鉴·第一卷》中载有禹州官方的“钧瓷等级标准及质量分级图表”(读者可以点击查看)

鉴别钧瓷好坏第二步:

看是否是名师名窑作品:具体通过钧瓷器型底部的底款来判断,大师作品一般是手签款(在泥胎未烧前手工书写的字),名窑底款一般为窑口名称的印章或相应文字,钧瓷名师名窑作品价格一般高出同类市场价格数倍甚至数十倍、几十倍。具体可以百度搜索“禹州钧瓷大师”名录看看有哪些大师!大师又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认证的大师,相应价格也有悬殊!

鉴别钧瓷好坏第三步:

看钧瓷烧制工艺判断其价值:钧瓷的烧制工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柴烧钧瓷 ≥ 煤烧钧瓷 > 碳烧钧瓷 > 气烧钧瓷,在同师同窑产品下,价格从左至右递减。主要还是不同的烧制工艺其烧制成品率(市场存有率)不一样及艺术效果差异影响价格。

然而:对于没有钧瓷收藏经验的朋友,很难直接辨别一件钧瓷作品到底是煤烧、柴烧、还是气烧,这就需要在观察钧瓷的釉色上有一定基本功,具体可以百度查询相关文章。(推荐文章:钧瓷的柴烧、煤烧、气烧工艺有哪些区别?收藏价值如何?)(这里需要使用放大镜观察相应釉质、釉色、气泡、开片、纹路等特征,不同烧制工艺相应特征各有区别,也是钧瓷鉴定技巧所在!)

钧瓷窑变色彩纹路高清

鉴别钧瓷好坏第四步:

看钧瓷釉色窑变效果、意境:到这一步已经说明这件钧瓷作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了,奇特的窑变画面或意境将再次升华此件钧瓷作品的价值。

首先看窑变色彩是否丰富、窑变色彩间过渡是否自然(使用放大镜观察更为美妙),如果出现钧瓷少见的窑变色彩也是其加分的因素。

再看整体突出的窑变意境,简单来说,就是看到这件瓷器的整体色彩,你第一眼是否能联想到什么画面?比如大河儿女电视剧中的龙凤盘,比如任星航的凤凰涅槃,看上去其窑变画面非常神似一只凤凰展翅的画面,正因为如此,他的凤凰涅槃(钧瓷龙凤盘)已有人出到无法触及的价格高度,曾珍藏一直钧瓷赏盘(龙凤和鸣)也已被有缘人高价收藏!

鉴别钧瓷好坏第五步:

最后说下作品烧制年代,其实笔者一直认为现代钧瓷无所谓年代,清末至以前的出土钧瓷非常稀少,少到就不可能出现在民间,更不可能出现在古玩市场,真正的出土完整的钧瓷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而近代也就是七八十年代禹州一厂、二厂的新工艺钧瓷,虽然收藏火热,价格持续攀升,但不乏人为炒作的可能,对于不懂或不能识别七八十年代新工艺钧瓷的朋友,还是寻找较为有价值的现代钧瓷比较靠谱!(推荐:禹州钧瓷商城)

如果您对本文“如何鉴别钧瓷的好坏?”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欢迎在下面评论出留言!本文由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钧友批评指正)

您可能对这些文章还感兴趣:

文章1:钧瓷气烧、煤烧、柴烧风格特征

文章2:钧瓷的柴烧、煤烧、气烧工艺有哪些区别?(图文)

钧瓷猜想:关于新钧瓷概念的提出


钧瓷钧窑烧制历史介绍:钧瓷是世界上的高温变瓷,其最大的特点是用铜元素为发色剂,通过还原气氛成功烧制出高温窑变钧红釉,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铜红釉之先河。高温火中钧瓷的窑变器面给人带来了无限遐想和新的审美观念。

钧瓷就名称之说有均窑、钧窑、禹州窑;就产地之说有钧州、均州、钧台、禹州;就时间之说有唐代、北宋、金、元、明之说。还有始于唐,盛于宋,普及于元,断烧于明,恢复于清末。就燃料之说有柴烧、煤烧、液化气烧、天然气烧。就釉色可分为天蓝、天青、月白、朱砂红、胭脂红、玫瑰紫、葡萄紫、黝紫、葱翠绿、鹦哥绿、猪肝、驴肝、马肺、鼻涎。就纹线之说有兔丝纹、蚯蚓纹。火候有高温低温之别,氧化火还原火之分。这一切像像是一根根蚕丝堆揉成一团,拧绞在一起,谁也难分清,谁也理不出个头绪。

钧瓷钧窑烧制历史介绍。 从钧瓷的传承与流变存在的历史疑问,首先需要厘清钧瓷与元瓷界说。清末寂园叟的《匋雅》一书中提到过元瓷。曾多面举证:其一,在谈及宋钧与元瓷的区别时写道:“宋钧之紫,汗浸全体,元瓷之紫,聚于二鱼。”其二,在介绍汝窑器物时云:“见一小茶碗,当时皆称为元瓷,其实亦汝窑也。”这样的元瓷小茶碗近人多称为元钧。一定是天蓝或淡蓝色,故此才能与青色汝窑相混淆。其三,在谈及釉料时云:“元瓷之胭脂红宝石料,有者盖寡,珍惜备至,是以仅仅作鱼形。”元瓷之红斑是因为釉料稀缺,不能饰其全器。仅能点抹一两块红斑而已。现存元瓷(近人称元钧)之标本,天蓝红斑器确实极少;其四,在谈到出处时云:“元瓷之紫釉双鱼,即釉里红之始业。”这里指出釉里红与元瓷双鱼是承袭关系,与钧红无关。其五,在谈及器物时云:“元瓷大盘,中晕紫色一大片,殊为艳绝,不必为其鱼也。”另有民国刘子芬的《竹园陶说》中“说器”一章云:“炉以定窑、哥窑、均窑、龙泉窑为最,元瓷、广瓷,建窑已有佳者”这里的均窑炉器应指定宋代,元瓷炉器应指元代。钧瓷、元瓷是两个不同概念。在“辨色”一章中云:“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谓雨过天晴之青。均窑、元瓷之青皆近蓝色。”近代藏家因为宋钧瓷与元瓷之青釉都近蓝色。所以,把元瓷称元钧。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只知元钧,不知元瓷。有云:“宋时紫定,紫均其器皆纯色,元瓷则于青釉中夹紫釉数片。市上流行于均窑类似之天青夹紫片瓷器,今人概以元瓷目之。”民国时余戟门的《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卷二专述元瓷云:“今市,见胎厚,式拙紫口铁足或黄泥足,釉似汝或似钧之品,均称之为元瓷。”这里所云”紫口铁足“乃元瓷之特点,由以上所述,新中国之前并无元钧之说。全部文献皆言“元瓷”。于是,元代的钧瓷这因“釉里红”工艺的普及而混淆在元瓷中。

钧瓷钧窑烧制历史介绍。《中国陶瓷史》第八章元代陶瓷第二节釉里红中陈述:“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瓷工业的重要发明之一,用铜料,需在高温下烧成,对窑室的气氛要求严格,铜非得在还原气氛中才能呈现红色,这与钧红釉的铜呈色工艺完全一样。”这里的钧红釉没有时间上的界定,是元以前的宋代,也可能是元之后的明初。《中国陶瓷》第五编第一章第四节云:“我国最早使用元素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产生红色,是唐代的长沙窑,这时的釉里红器尚处于原始阶段。随着唐代长沙窑釉里红的衰落,目前还没发现宋代有任何窑场曾烧过釉里红器,元代景德镇烧成功了釉里红器,并且创制了青花釉里红这一新品种。”接着又云:“目前已发现湖南长沙窑有通体高温红釉的制品,宋代钧窑则使红釉的烧造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但它的胎釉制备都远逊色于元末、明初景德镇的制品釉里红。”

钧瓷钧窑烧制历史介绍:古代文献最早记载钧瓷的,是明代弘治年间宋诩撰写的《宋氏家规部》,书中记述:“均州窑,深紫者,粉青带红斑者,质甚厚。”明代万历朝高濂撰写的《尊生八笺》书中记述:“若均窑有朱砂红、葱翠青、茄皮紫,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三者色纯无少变露者为上品。”清代嘉庆朝蓝蒲撰写的《景德镇陶录》一书记述:“禹州士脉细,釉具五色,有兔丝纹,红若胭脂,朱砂者为最……”清代郭葆昌撰写的《瓷器概述》中记述:“均窑青料中含有铜质,煅炼而变绿(氧化焰)或红紫(还原焰),于是窑变生焉,后乃用铜红釉而制器。“民国刘子芬编著的《竹园陶说》一书记述:”唐宋人尚青,明清人尚红,近日西商则重紫,均窑紫器一枚价值千金。“许之衡,守白合力编著之《饮流斋说瓷》一书。专列有“均紫”一条,“均紫”最浓丽,为古今所艳称。初制时较浓,有类长熟之葡萄;后制则鲜,有类开透之玫瑰,故有葡萄紫、玫瑰紫等其名也。全器纯紫者近已不易一见。

钧瓷钧窑烧制历史介绍:《大明会典》记述,明宣德至嘉靖年间,禹州奉命烧造缸、坛、瓶等器,上令光禄寺充用。是河南唯一官窑,列诸窑之首,傅振伦《陶说》译注,河南明代烧造瓷器一栏表中,特别注明禹州神垕(官窑)。可知,钧官窑始于明中期,清同治《禹州志》25卷记述:“禹州窑,旧名钧窑……窑器截止正、嘉间而止。”停烧原因是避讳万历皇帝朱翊钧名,改钧州为禹州,从此钧窑停烧。

中国陶瓷茶具的分类


陶瓷茶具是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陶瓷茶具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

⑴青瓷茶具

以安徽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东汉年间,已开端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安徽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安徽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做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意大利,轰动全部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漂亮青袍与之对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认为稀世珍品。当代,安徽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进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⑵白瓷茶具

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馈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时,山西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贵州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元代,福建省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外国。现在,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消耗最为普遍。

⑶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持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端,饮茶方式已由唐时煎茶法一步步改动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因素。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而黑瓷茶具,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茶具中的头号品种。福建建窑、福建省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量大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蔡襄《茶录》中这样说:“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显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加大了斗茶的情趣。明代开端,因为“烹点”之法与宋代差异,黑瓷建盏“似不宜用”,仅作为“以备一种”而已。

⑷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尔后在窑内经1300℃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

然而,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差异。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青”,故“青花”的意义比今人要广。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端成批生产,异常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因为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异常是将内地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

元代今后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西藏的玉溪、建水,安徽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产,但无论是釉色、胎质,还是纹饰、画技,都不能与同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对比。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诸如茶壶、茶盅、茶盏,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质量愈来愈精,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内地,成为其它生产青花茶具窑场仿照的对象,清代,异常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进展史上,又进入了这个历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响后代。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称“清代之最”。

纵观明、清时期,因为制瓷技术提高,世界经济进展,对外出口扩大,以及饮茶方式改动,都促使青花茶具获悉了迅猛的进展,当时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较有影响的还有福建省的吉安、乐平,广西的潮州、揭阳、博罗,西藏的玉溪,贵州的会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此外,内地还有许多地区生产“土青花”茶具,在一定区域内,供民间饮茶消耗。

钧瓷的自然窑变


钧瓷的自然窑变

钧瓷的自然窑变是指在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能人为控制的釉面色彩、色斑、纹路、釉画、肌理等特殊艺术效果。它的形成与钧窑独特的本土原料、配釉、施釉、烧成等工艺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最先引入氧化铜的氧化物作为主要呈色元素巧妙筛选配比、精细加工,分层施釉,加上多次氧化还原、高温、急冷却等复杂的烧造,使钧瓷 釉面产生了神奇的窑变现象。钧瓷的自然窑变现象具体表现在五彩斑斓的色彩,如脂似玉的质地,自然玄妙的纹路、色斑、色线,或聚或散,或急或缓。

双龙活环瓶最为神奇的是釉画,意象丰富,鬼斧神工,奇妙无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使钧瓷升华到具有纯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高度。钧瓷不以雕刻、绘画装饰来美化,而以造型端庄,胎坚致密,窑变自然,色彩纷呈来展现出钧瓷的自然窑变。钧窑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打破了中国唐代以来高温瓷单一釉色格局,开启了陶瓷史上彩釉瓷的先河,瑰丽、丰富、神奇、灵动的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钧瓷文化。“唐钧”以造型丰满,窑变斑彩,黑里泛蓝,色调明快为特征;而宋钧则庄重典雅,全施满釉,窑变奇特,万紫千红来表现;金元仿钧,虽继承了宋钧传统工艺,烧制出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精品,但多施半釉,窑变瑰斑,明显人为做作,呈现阴云密布之景象。胎体粗松,釉色多以天蓝或月白为特征。现代仿钧,虽也很成功,但改用电烧或天然气烧,色釉不及宋钧之深沉,内涵之丰富,浮光耀眼,色调单一。特别注浆成型,更缺乏宋钧之神韵。

元代钧瓷与宋代钧瓷的主要区别


金、元时期的钧瓷制作,从某中意义上讲,还是对宋代钧窑工艺的继承和延续,金、元时期的钧瓷工艺特征不可避免地有时代烙印及本民族特色,形成与宋钧有差异的工艺特征。

宋代钧瓷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器物造型都非常规整。民窑釉色多以天青为主,也有月白、天蓝、葱青;官窑则以运用金属铜“窑变”呈色之美妙著称。民窑较之官窑胎釉略薄,但是都能做到施釉厚薄得当,所见瓷器流釉、粘足的极少。宋代钧瓷大多施满釉,且器底多涂褐色(俗称芝麻酱色)护胎釉。鼓钉洗、花盆和盆奁,以及盘类以支钉支烧,其它则以垫饼烧造。宋钧胎质细腻致密,呈灰褐色,它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叩之其声铿锵圆韵悦耳。从胎质断面可以看出,纯净无杂质,很少有空隙,很少出现釉层剥落等现象。

金代钧瓷的制作基本上沿用了宋代的造型风格,并烧制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钧瓷作品,如一些瓶、炉,不仅造型讲究,而且窑变美丽。河南开封市文物商店所珍藏的一件金代钧瓷窑变罐,可称得上是金代钧瓷中的杰作,被定为一极品。此罐小口、鼓腹、圈足,肩上附有双系。通体饰明快的天青釉,底部亦有釉,圈足刷褐色护胎薄体。

罐内外釉面上共装饰有17块窑变斑彩,窑变斑色泽绚丽,大体有三种色调;中心为葱绿色,外层为朱红色,最外层为葡萄紫或玫瑰红色。基础釉的天青色和窑变斑的红、绿、紫色交相辉映,五彩斑斓,炫人眼目,堪与宋钧相媲美。金代钧瓷中的碗、盘的造型基本上也是沿用宋制,器形逐渐变大。

总体来说,金代钧瓷是战乱之后的恢复之作,是为满足民间大量的日常生活需要而在民窑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从这一点来讲,它并不十分严格要求钧瓷胎釉的选料精细,制作的精益求精。它的首要目的十分明确:实用为上。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烧制出的金代钧瓷,除少数精品外,普遍出现胎料粗松、胎质泛黄等现象。金代钧瓷较少支烧,大多以垫饼垫烧,轮制产品不规整,盆、碗、碟、罐的圈足统旋直足,所掏窝子一刀而过,窝子不正,深浅不一,刀痕、指痕都程度不同地出现在胎体上下不加任何修饰。

釉色以天青、天蓝为主,窑变色彩不及宋钧自然,其釉彩流动性小,与宋钧窑变神奇美妙、变幻莫测的艺术效果形成鲜明对比,成为金代钧瓷色釉变斑一大特点,这也真实地反映出战乱之后的金代钧瓷的艺术水平。

元代是钧瓷瓷器蓬勃发展的时期,烧制钧瓷的窑场遍及各地。钧窑瓷器在这一历史时期已经成为民间百姓中最主要的生活用具,这种大量的需求虽然刺激了钧瓷的生产,但也同时带来了负面影响,只追求钧瓷生产的数量,而忽视了钧瓷的质量,整个元代钧瓷量大质粗。

与宋、金时期的钧瓷相比,元代钧瓷品种单一,器物多大件,给人以笨重之感。其特点具体表现为:胎釉皆粗,釉厚而不匀,厚的则过度,釉流下垂处聚釉达到了“垂若蜡泪”的程度;薄釉露胎处则又可看到胎上的轮指和刀痕。釉质较粗,烧成后多有气泡和棕眼,釉面光泽度较差。釉色以天蓝、月白居多。器体上的紫红窑变斑似人为之作,形成彤云密布之景象,或聚成物形,不及宋钧窑变美妙自如。元钧施釉一般不到底,底足露胎,底芯也露胎。

元代钧瓷也偶有少数精品,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白塔村出土、带“已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铭文的钧瓷双耳炉,及北京城出土的窑变双耳联座瓶最为代表。钧瓷双耳炉,侈口,直颈,圆腹,下承三足,口沿至肩安有双耳,颈部有三个雕帖的麒麟,造型饱满。在器体上有明确纪年的铭文,这在钧窑瓷中是少见的,为断定它的烧造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钧瓷双耳联座瓶

高63.8厘米,瓶的口沿为花瓣形,长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微收,下联五孔座,两肩对称处安有双耳,肩腹两侧还饰有对称虎头图案,额头有一“王”字。器表满饰天蓝釉,颈、肩、座等部位出现紫红窑变彩斑。

从以上两件元代钧瓷代表性作品可以看出,元钧器形不仅较之宋、金时大了很多,而且在器物的造型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元钧在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雕、镂孔等装饰技法在宋、金钧窑瓷器中是不见的。

通过实物对比,我国可以看出元钧与宋钧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宋钧大多为满釉支烧,底足刷有酱色护胎釉;元钧多施半截釉,底足露胎。

2) 宋钧釉厚而匀;元钧釉厚而垂。

3 ) 宋钧胎釉细腻;元钧胎釉粗糙。

4 ) 宋钧器体上的紫红窑变弥漫全体;元钧则聚成块斑。宋钧釉无论深浅浓淡皆浑然一体;元钧釉浓处起斑彩或条纹,浅处仍见水浪。

纵观整个元代钧瓷的生产,数量都较之宋金时期有发展和提高,在造型和装饰艺术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改进,为钧瓷艺术增添了新发内容,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是,钧瓷精品已属凤毛麟角之作,至元末已逐渐丧失了艺术生命力的钧窑瓷器。

西方文献上的陶瓷分类


在西方对于“瓷”字的使用很晚,而且也比较含混。例如日本平安朝时代(约当我国中唐至南宋时期,公元794——1192年)的《和名抄》一书内曾有所谓“土师器”(即瓦器)与“须惠器”(即陶器)的名称。而在《东大寺古文字》内关于造佛所作物帐的断简中,才正式看到有关瓷器的制造。另在《日本后纪》一书的“弘仁六年正月”条内,也有所谓“造瓷器生”的记载。虽可说明当时已在尾张国山田郡(即今日本产瓷区的濑户附近)地方有人能造“瓷器”,然而决非今天所说的瓷器,只是借用了我国的“瓷”字,这一点是肯定的。因为日本原无“瓷”字,而是从中国传去的。而且未见实物,无从得知真象,仅能作为日本当时已有“瓷器”的旁证。

至于在西方最初使用Porcelain(瓷器)这一名词的是意人马可波罗(MarcoPolo)。据说他来元朝时曾见到过我国制作的一种瓷器,大为惊奇,因而使用了Porcelain这一美如贝壳的别称。关于它的语源,据清初曾到过景德镇的法人但特喀尔(LePeredEntrecolles)考证,不似中国发音而是由葡萄牙人传去的。但在葡语中Porcellana一词原是碗、钵之意。又据日人小林太市郎考证,Porcellana一词在当时的欧洲,多被人们误解是由中国话转化而成。甚至在十七世纪末期的法国巴黎市民间,还流传着“是由发明瓷器的中国人名转化而成”的无稽之谈。此外,根据西方学者们对于Porcellana的解释,则有如下几种说法:

1、法人拉波尔德(Laborde)认为是从拉丁语Porca的Porcella转化而成。这一名词在中世纪系指“真珠母”而言。

2、《马可波罗》一书的英译者马斯丁(Marsden)认为是意大利语Porco.Porcellana转化而成。原是指“子安贝”而言,以后才用来作为瓷器的专称。

其它还有不少说法。总之,原是拉丁语系的名词,系指真珠母、贝壳、或玛瑙、玉髓之类而言。到十三、十四世纪以后,才逐渐用作欧洲流传的中国瓷器专称。这主要是由于所指器物的外观十分类似之故。但也并未谈及它的透明度。这一名称由于当时在欧洲很少有人知道,所以一般未见使用。直到十五世纪,即我国时代中期,中国瓷器大量输入之后,终于普遍使用了Porcellana或Porcelaine这个名称。而在西方世界迟至十八世纪,即我国清代中期,尚未见生产白胎陶瓷器,都是色胎之物。因此对于其中坚如石质一般的器物特地名之为Stoneware(石器)。这个名词曾在十九世纪初传去日本(明治时期,约当我国清末时期),并且依照日制汉字的方式又造出了“炻器”的专称。对于它,在发音和含义上很容易同“石器”混淆不清,日本国内有些陶瓷学者中间早已提出过非议。只是由于沿用日久一时尚难改变,我国某些书中还在继续引用。但是也有些书内已经使用了“缸器”或“砂器”之类的合乎中国习惯的固有名称。例如:《怀仁县新志》(明万历二十九年序,清代版本)卷四“风俗、货类”项内曾有“磁器、沙器、缸瓦器”的记载;近人叶麟趾的《古今中外陶瓷汇编》(1934年版)以及汪番译、近藤清治的《陶瓷及耐火物料工业》(1951年版)等专着内也使用过“缸器”这一名称。而近些年来在我国考古工作者中间又出现了所谓“釉陶”、半瓷半陶”或“原始瓷器”之类的专称,也多是指的这类器物。

值得研究的是,中外文献里常常看到的“磁”(或作“瓷”、“石慈”)字。它在一般概念上似乎与“瓷”相通,而且所谓“磁器”与“瓷器”现在已成了同义语。而古人的理解却不尽然。如清人蓝浦在《景德镇匋录》(卷八)中曾引用唐秉钧的《唐氏肆考》时一段话,并且加以评论说:“磁、瓷字不可通。瓷,乃陶之坚致者,其土埴壤。磁,实石,名出古邯郸地。今磁州有陶,以磁石制泥为坯烧成,故曰‘磁器’,非是处陶瓷皆称‘磁’也。闻景德镇俗概从“磁”字书称,余所见商估亦多以‘瓷’为‘磁’,真可一噱。磁州今尚烧造。”

如此看来,“磁”与“瓷”并不相通,而是借用。若按一般人的理解,单讲“磁”字,恐怕仍偏重于具有吸铁力的意思。例如磁力、磁气、磁石、磁铁、磁针、磁场、磁化……。在古代文献里,也往往将“磁石”与“磁器”相提并论。如《新唐书》内就曾有关于“邢州土贡磁器”与“惠州(磁州)土贡磁石”的记叙(见《新唐书》志二十九、地理三)。而唐代字典—《一切经音义》中关于“磁石”的解释是“谓吸铁者也”,并且明确指出“《说文》无磁字”。可见古今的理解是一致的。

在西方近代研究中国陶瓷的分类法中,还有按其性质、形状、色彩、技法、纹饰等加以划分的更为古老的方法。如早在1874年左右,英国教育部科学工艺局就曾按照这个分类法出版过一部题为《弗兰克所藏东方陶瓷目录》的名着。据目前所知,这大概是欧洲最早的一本有关中国古陶瓷分类的专书了。以此作为基础,后来虽经过不少专家和收藏家之手不断加以补充修订,然而始终未见找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陶瓷分类法。直至今日,仍旧停留在各有所本,互不相通的混乱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