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三角 > 导航 >

瓷器“掌眼”把握三个“基本点”

瓷器“掌眼”把握三个“基本点”

古代瓷器三角 清三代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怎么有个印章

2020-02-19

古代瓷器三角。

大清乾隆年制款青花蒜头瓶。

“瓷器在收藏品市场里最难把握,经常听到有人说买到了赝品。”昨天,义乌修竹轩老板虞晓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古瓷交易的行情越来越好,价格暴涨,仿古瓷的制作也越做越精,真假难辨。

那么如何从真假充斥的古玩市场中淘到好东西呢?虞晓雷说,首先要看瓷器的造型。各时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形,多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本时代的生活风俗、审美标准、社会风貌和技术条件。若能深谙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较为可靠的鉴定方法。对于各时代的一些典型器形,特别是名贵品种,更应牢记于心。因为越是名贵的品种越是有人去仿制。

在掌握各时代瓷器的品种特征和时代风貌的同时,应侧重对器形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的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久而久之,便可充分利用不同器形的特征,熟练地鉴别真伪。

此外,还要学会看瓷器的纹饰。虞晓雷说,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因为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以及表现手法上,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各个时期的纹饰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不外乎人物、景致、花鸟、文字和图案之类,养成细致观察纹饰特点的习惯,于细微处下功夫,才能见微知著,在鉴别真伪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观察比较同时期和相近朝代其他工艺品的图案和画意等特征,也很重要。

最后,还要会看胎釉。就瓷器来说,胎为骨,釉是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鉴别胎质时,可从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制的缜密程度。历代淘炼方法有别,明代胎土中含有金属杂质比清代和民国时候多,所以烧出来的产品表现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另外根据各个时期所具有的典型足形来判断和辨伪,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研究类比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点,找出其继承、发展以及演变的规律,与研究造型和纹饰一样至关重要。

从釉面的新旧光泽上,也可以辨伪。古瓷一般有着那种年深日久自然形成的“酥光”。另外,各个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干涩,釉质的细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等情况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瓷器收藏把握四个尺度


当前,瓷器成为众多藏家的必选品。其实,不是所有瓷器都具有收藏投资价值,需要讲究方法,特别是初入瓷器收藏领域者,除了注意辨别真伪外,还要把握好几个尺度。

第一要“古”。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或称古玩(现代收藏称现玩)、古董。远古的器物是历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

第二要“稀”。物以稀为贵。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更加珍贵,尤其是御用汝瓷。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各国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均以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其次要数元代青花瓷了。

第三要“美”。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烧制白瓷,而汝、官、哥、钧都是以青釉取胜。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贵,倒不仅仅在于其如雪似银的胎釉,而在于它精美的划花、刻花和印花的纹饰。而汝瓷的精美,可谓宋代瓷艺百花苑中一朵奇葩。它既注重古朴典雅,又追求造型美丽,把东方美学特有的艺术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闻名,虽然在民间有一定的藏量,但价格也都不菲。

第四要“俏”。要注重收藏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的古瓷。这种“俏”货价格攀升潜力大。约10年前,清三代官窑瓷器在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才几千元、几万元。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现在的官窑瓷器价格已达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了。

元青花发展的三个时期


元青花是中国青花瓷器巅峰时期,也是创造青花瓷拍卖的记录,是中国历代青花瓷的杰出代表,元代青花瓷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

1,元青花初创期(1278年---1347年至正七年):元代1271年---1368年,1278年忽必烈就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烧造枢府瓷器。有朋友提到,在设立浮梁瓷局之前元军已经占领中亚(伊利汗国1258年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中亚一直烧制釉下蓝彩陶器(冯先铭《中国陶瓷》有详述),用的青料就是苏青,元青花就是把蓝彩陶换成蓝彩瓷,质量远优于陶器。伊利汗国的传统需求导致了元青花的诞生,因此元代早期的枢府釉印花和青花结合的资料就是元青花初创期的实物。

初创期的断代标准器有杭州纪年墓出土的青花塑像(1336年),景德镇出土的带年款青花釉里红器两件(1338年),在三件器物上我们可以发现,青花都不是主题装饰,而且发色不佳,说明此时的青花还未成熟。

2,元青花成熟期(1347至正七年---至正20年1360年):四川雅安至正七年的罐是质量非常高的青白釉,写款青料是上等进口料,说明到这时元青花已经非常成熟,这段时间还有至正11年款的大瓶存世。朱元璋占领景德镇的时间应该是至正20年,那么这13年的优质元青花作品主要用于对外贸易和进贡蒙元贵族使用。包括高安窖藏和土耳其托布卡比宫的多数元青花都应该是这段时间制作的。

3,元青花元明过渡期,即朱元璋控制时期(1360至正20年---1369洪武2年):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质量与明初官窑接近,并且出现大量汉文化及和亲故事题材,主要用途是御用、赏赐宠臣、作为国礼笼络中东汗国,一些大件的人物画元青花在国内基本上都出于明初的王侯大墓。洪武2年御窑厂建立,开始烧造洪武官窑,这9年可称为元明过渡时期,一些器物很明显具有明初官窑的特征。

乾隆挑选掌眼人 高手一眼“望气”


明宣德 青花缠枝莲花纹盘

真正的鉴藏高手可一眼“望气”

在古玩市场,我们经常会见到掮着背包手拿电筒的淘宝人。这些人大多是开店的生意人,话很少,一副深沉自负的神情,似乎好东西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被他们手电筒照上的东西就会让店主拿出来上手,然后,接下来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从背包里掏出高倍放大镜凑到眼前瞄细节……

大凡不谙此道者见了这些人会肃然起敬,认为他们是精于此行的行家里手。其实,这些人并没有真正进门,他们以为掌握了一些辨假的细微之处,就不会吃药了,殊不知制假者正是在这些细节上下足了功夫。于是,结果总是免不掉“警惕、警惕、再警惕,上当、上当、再上当”。

真正的高手是不需要这些道具的,他们甚至在一丈开外瞟一眼器物心里就已经有底了。这就是所谓的“望气”!物品的气色是东西本身内在诸元素的自然外泄,也是仿真高手无法摹仿的精气神的综合韵味。

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在世时,鉴定古玩很少上手,就是靠一眼望气,那到代的气息会不停地向内行人发出特有的声呐和波长,这些特殊的声呐和波长外行人是接收不到的。有人会说我是否在故弄玄虚?其实当你开眼后,自然会明白我说的道理。

就拿古陶瓷来说,岁月的风霜在釉面上打磨出滋润而温柔的玉质包浆,在内行人眼中会产生无法拒绝的透人光泽,将你的魂魄勾引过去,让你怦然心动,加快呼吸!

真东西会散发出“特殊信息”

如果你有幸,能见到大量到代的真东西,又能将这些东西给你留下的特殊信息牢牢地印在脑子里,到一定时候,你就能与真东西产生互动和对接,它们所散发的波长和声呐会被你很快接收,并在心灵深处产生对话。据清宫野史记载,乾隆晚期,宫廷遵亁隆的旨意欲物色一位眼力颇好的古陶瓷掌眼人,御旨一下,各地荐者如云,经过层层筛选,送到京城的尚有百余人,而最后只要一人,怎么办?说是亁隆帝早成竹在胸,已悄悄命督窑官秘密仿制了一件宣德青花指日高升炉,炉身上的龙纹和海水纹仿得和真品几乎一样,青花发色也十分类似。于是,亁隆又命下官在库房里挑选30件宣窑青花真品,将仿的一件混入其中。随后召集那百余名各州府选送上来的鉴瓷“专家”逐一出列,到现场鉴定,预先告知他们其中有赝品,让他们从中找出来。这些“专家”表演各异,有上手逐个抚摸的,有拿放大镜凑近逐个细细辨识的,唯有一姓柴的扬州籍老人,只在那堆瓷器面前站了片刻,目光像秋风扫落叶地在那些瓷器上过了一遍,随后附身从那堆瓷器中拣出仿的指日高升炉递到乾隆面前。乾隆率先鼓起掌来,此人原来就是声震江南的大收藏家,御承堂的创始人柴琼!事后乾隆帝问他“爱卿当时怎么能扫一眼就知真假?”他伏地奏道“比如皇上不穿龙袍,有阅历的人即使没见过皇上,也能猜出八九分来!人有气场,瓷器也各有气场,到代的与仿的气场不一样啊!”乾隆合掌大笑,赞道“真高手也”!外行人觉得类似的游戏有些难度,可能是传说中的故事,但对经常在市场中下手的藏家来说,这故事绝对可信,这是实战中练就的经验。

说白了,还不会“望气”,一旦能“望气”,这游戏也就不那么难了!达不到能“望气”的境界又想避免吃药是不可能的。因不能“望气”,也只好拘泥于某些细节:如唐三彩,当初有些专家认为凡通体布满细碎冰裂纹的必真。造假的人就在这上面下功夫,不久便攻克了这一难关;又有专家说,光看细碎冰裂纹不行,还得看裂纹边縁有否微微上翻?上翻的为真,即所谓的翘楚。好,没多久制假者又将翘楚做出来了,接着又是一大批吃药的人!专家又说了,光看翘楚不行,还得用放大镜细观裂缝间的“渍”,即浸色!那被酸性或碱性土长年累月侵蚀后畄下的深黃色斑迹,但用不了多久,这一被少数专家颇为自傲的发现又被造假者攻克……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鉴定者和制假者永远在不停地较量,当专家认为的唯一标记被攻克后,专家客观上反而成了制假者的“托儿”,这时信了专家等于认了制假者的新仿!

懂得了“望气”也读懂了古陶瓷

古陶瓷透出的气质是任何造假者无法仿制的。它和人的外在气质一样,人的气质是内在修养,学识,文化底蕴等素质的外在的自然流露,没有内在的深厚涵养,想靠外表的人为化妆和名牌衣服是塑造不出气质的。看一个人,只要望一眼他的气质就基本明了他的内在涵养,任何掩饰或做作都不能改变他呈现在眉宇神色间的气息。观人要观人的气质,看古陶瓷同样要望它的气韵,懂得了“望气”也读懂了古陶瓷,懂得了真正的鉴别真伪之术!

古陶瓷的气韵凝聚在肥厚的包浆中,是由玉质般的光泽向外自然散发的,类似不停发送的电磁波长,这特殊的电子波只有能解读它的人才接收得到,其他外行或尚未开眼的人是断断感觉不到的。

我有个朋友,也是媒体人,专做收藏类人物的报道,自己收藏的档次也颇高,还在天南海北地奔波,一边寻找采访对象,一边鉴赏东西,人很耿直,不愿说违心话,由于眼力好又说真话,因此得罪了好多人。他说,也是职业道德的底线。当时谈到看了有很多玩仿品的“国宝帮”,他一针见血地说“古陶瓷的包浆是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它会散发特强的电磁波,玩仿品的‘国宝帮’和那些专玩残破旧瓷器的中层人次都是接收不到类似电磁波的。”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

对能接收古陶瓷特殊电磁波的高端玩瓷人来说,新仿瓷散发的气息和光泽会觉得十分刺眼,他们的眼光会躲避开去,因两个波长是绝对相排斥的!

“望、闻、诊、切”是中国的中医学诊断病情的主要手段,它将“望”放在首位,说明望气在诊断中的重要,一个人患了病,必定会在气色上反映出来,高超的中医师经过千万例的实验总结,掌握了各种外在气色表现与内在病患的联系,故一望气而知著!异曲同工,诊病如此,鉴古玩也如是,如果鉴定家在脑子里储存大量的真假信息,而任何一件古陶瓷的内在质均会自然地反映在它外在的气色上,只要一望气就能识真假。这绝不是哗众取宠的渲染,而是真正高手多次现场的印证!

看走眼的真伪鉴定专家“掌眼”


一位观众端详拍卖会预展的展品 

看走眼的“掌眼”

“什么叫专家?……‘专’是术业有专攻。有一首歌曲叫‘像雨像雾又像风’,现在很多专家是‘鉴玉鉴瓷又鉴画’,十项全能,能不出错?”

吴树告诉记者,他曾接触过的几个富豪藏家,每人都买了几千万到几亿元不等的藏品,埋单前都经过国内知名专家“掌眼” (请人鉴定真伪),认定是真品。可是,后来经别的专家鉴定又全是假的, 拍卖公司也说是假,结果全砸在了手上。

在收藏界,辨别真伪已经成为“死结”。无论是偏主观的“眼学”,还是偏客观的科学鉴定, 都存在很多问题。

先说眼学。所谓眼学,是指鉴宝专家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根据艺术品的外形来分辨真假。以陶瓷而论,有“六看”:看造型; 看胎釉;看工艺; 看纹饰;看彩料;看款识。很多人认为“眼学”的主观性、随意性太强,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景德镇,不少高仿大师对“眼学”鉴定一笑了之。

专家为什么会看走眼? 行内人介绍,一是专家水平有限,二是仿制水平太高。国内有不少专家几乎是“万金油”,古瓷也懂,古画也行,顺便看看青铜器,鉴定证书一开就是几千元进账。结果却老是看不准、看不透。吴树告诉记者, 他认识一位台湾女士,叫徐小虎,是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一生只研究一个人的画———吴镇(元代画家, “元四家”之一),吴镇几十年间换了什么笔、什么纸、什么墨、画风为什么改变,全部了如指掌。“什么叫专家? 这才是专家。‘专’

是术业有专攻;有一首歌曲叫‘像雨像雾又像风’,现在很多专家是‘鉴玉鉴瓷又鉴画’, 十项全能, 能不出错? ”

再 说科学鉴定。对于古玩,主要是采用成分分析法,包括碳14 (误差几百年,不能鉴定明清古玩) 、微量元素、冷光谱、X 射线等分析法。通过分析古玩的元素构成,与真品数据库比照,符合条件的即为真品。

看似完美的科学手段,却有先天不足。真品数据库的匮乏是其致命软肋。黄云鹏拥有一座古瓷片私人博物馆,里面几千片古瓷都是他的“师傅”。相比这种规模的资料贮备, 不少科研机构的数据库就相形见绌了。吴树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据他了解, 即使是样本较多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在元青花瓷片方面, 也仅仅完成了200多片的数据分析,历朝历代瓷片样本才1000多片。

古画的鉴定同样很难。在广州原西关古玩城开了多年店铺邱老板对技术鉴定不屑一顾。“现在的高仿古画,用的都是当时朝代的古纸,科学鉴定的结果必‘真’无疑! ”

随便买的“证书”

随便在网络上找一找,便能看到五花八门的鉴定网站。记者随便点开一家留着北京电话号码和地址的“中×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发现“专家团队”里的好几十人,个个都是收藏鉴定界如雷贯耳的大腕,叶佩兰(故宫博物馆研究员,长于鉴定瓷器)、夏更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也名列其中,总顾问还是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但在网站介绍中,隐去了“原”院长的“原”字。

这家中心声称可以进行各种藏品鉴定,“眼学”和科技鉴定都行,收费标准都是2500元/件。还提供照片鉴定服务:只要把照片发到电子邮箱,同时把鉴定费200 元汇到中心的账户上, 两三天内就有答复。

“这种公司太多了,运作方式都差不多:打着几个名人的旗号, 平时常常参加些所谓的‘公益鉴宝’活动,随便给藏家看看东西,实为推销鉴定服务。你的东西要被认真鉴定,最终还得到公司或者中心去‘放血’。”林士民告诉记者。记者还真在网站上发现,这家中心乐于“公益鉴宝”,前不久还拉着专家们去天津走了一遭,接下来又到著名的“热钱”投资地鄂尔多斯举行大型“公益鉴宝”大会,在鄂尔多斯网上,羊城晚报记者找到了这次免费鉴宝活动的消息:市民可以免费鉴定两件藏品,但现场不提供鉴宝证书,专家不与收藏者合影。

“公益鉴宝”靠不靠谱? 吴树曾拿了两件藏品去体验,结果看到的是典型的“钓鱼游戏”—— —在 北京世纪坛举办的一次鉴宝大会上,吴树带着一只唐三彩粉盒、一件“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 排队等候一位拥有众多国字号头衔专家的鉴定。两个小时后终于见到了专家,对方只看了不到一分钟,就下了结论:“唐三彩粉盒,‘老的’(古物), 没意思, 不值钱!

‘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假的,要是真东西,那是几千万的活儿! ”但专家又不经意地问:“这个烛台花多少钱买的? ”“6 万多! ”吴树佯称。“6 万多? 我劝您呀,想买真正的好东西、值钱的东西,没有一定的门道只会是劳民伤财! ” “您能给我一个联系方法吗,有时间我去向您讨教。” 专家立即递给吴树一张名片。

几天后,吴树来到专家的办公室,这次他又带了两样东西:一件唐三彩贴花小罐;另一件还是“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角烛台”,和前几天鉴定的那只赝品是一对, 但青花料有些晕散,更符合苏麻离青料的特征。来到办公室鉴定, 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了: 每件东西鉴定费300 元, 若要开具鉴定证书, 另外再收3000元。吴树发现, 这位专家鉴定有规律可循,只交300 元鉴定费但不开鉴定证书的, 东西往“紧”里看,一般说成是仿品或高仿品;而对于那些交3000 元开鉴定证书的, 一般都鉴定为真。

3000 元买一张证书,值吗? 吴树解释,这是藏品估价的敲门砖。

一般来说,如果藏家要想把藏品“上拍”,或在送礼时证明其身价,一张“鉴定证书”是绝对不能少的。藏品有专家“掌眼”并签字画押,可信度能提高不少。

由是,专家们甚至还成为藏品拍卖链条上的掮客,挣“二道”钱。

吴树暗访的专家便是这么个角色———交完600 元鉴定费后,专家表态: “这只唐三彩小罐还不错, 这只烛台嘛也还有一眼! (行话,意为初步印象不错) ” “不知道能不能拿去上拍? ”吴树提出要给烛台开一张鉴定证书。专家说: “没问题! 严格说起来您这件东西也不是百分百符合真品的所有特征。当然,由我这里开出鉴定证书,拍卖公司还是会收的……” “那您就给我开两张吧,我想把这两件东西都给‘上拍’……”

交完6000 元钱, 专家让助手把东西搬进另外一间房子,只见里面已经摆了 几十件瓷器和玉器,全部是藏家们拿来鉴定、准备送拍的。在送拍登记簿上,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纸,吴树的两件东西排在200 多号。根据委托拍卖合同,藏家自愿委托将物品送交拍卖, 按照委托拍卖物品的保留价收取1%的保管费和其他手续费。青花烛台专家估价600 万元,吴树给出保留价300 万元,连带那只唐三彩小罐,一共付给这位专家所在的鉴定公司3 万元。

吴树粗略算了一笔账:按登记自己物品那页纸上的交费总数,委托起拍价至少五六百万元,按比例计算,20 位委托人总共交费大约是50 多万元。鉴定专家的助手含糊地告诉吴树,这笔钱他们能拿到1/10 左右。拍卖掮客费加上鉴定证书的费用, 光一页纸上登记的客户,这位专家就能有10 万元左右进账。

瓷器收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龙纹有哪些差异


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龙纹,虽于不同时期受国体盛衰影响略有差异,但各自的时代特征又是分明的。那么,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龙纹有哪些差异呢?

1、发:元,光头无发或脑脖处飘1——3绺长发;明,一蓬清晰可数的长竖发,造型如火炬,有的竖发作垂直状,有的略偏斜似不规则的三角形,清,长披发或多撮短耸发。

2、睫毛:元,眼睫毛现象不明显;明,洪武至正德的眼险上方常常竖起一绺水藻般的长睫毛、有些睫毛似竖立起的长螺蛳,嘉靖朝起,龙的眼睫毛比较写实,眼险的上边缘处一般用数根短竖线表示睫毛;清,睫毛形态多样化,不少被画成竹叶形(有的竹叶呈倒垂状),顺治时睫毛现象习见,康雍时期眼睫毛现象时有时无,乾隆朝起,眼睫毛现象十分普遍。

3、须:元,上颌部少见有双须;明,双须粗,伸展有力,形如鱼叉,部分龙纹的双须在局部处呈螺旋形曲折,但须尖皆前冲,直而不弯;清,八字般长须外撇弯曲,特别是须尖,绝大多数带翻卷。

4、爪:元,以3趾、4趾居多,少量5趾,趾的形态无定制;明,第一第二趾相对成蟹钳状,趾间距离比较相近,形若风车;清,第一第二趾舒展成一直线,爪子犹如踏在平地,有龙身腾舞、爪子却着地受力的韵味。

鉴赏紫砂壶的三个主要因素


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

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盖、钮、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盖的周圆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当代紫砂陶艺大师顾景舟在《简谈紫砂陶艺鉴赏》一文中说:“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可以部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

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辟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则、柔、方、圆的各种姿态。

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若壶艺之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较量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或盎或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於从沏茶茗饮的方便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后才始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态度作出发点,才能中肯地赢得普遍爱好砂艺界的共鸣。”

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适可以愉悦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也就要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地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这些都是必须作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料时,均说其含有氧化铁的成分,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

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反之则质差。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也要看泥的优劣。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笔者个人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

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谈泊平各,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

许多制壶艺人,虽亦明白这个道理,但却是一味模仿古拙,结果反是“东施效颦”,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须知,艺术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养之结果,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所以,模仿是不可能达到古拙境地的。

三是“工”。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与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盛开技法,乃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得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变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

四是“款”。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词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显著特点。

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在商品经济社会尤其显得突出。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之作,伪造的质品屡见不鲜,造购名壶尤其需要小心。

五是“功”。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鲜星璀璨,令人目不暇接。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

黑釉瓷价格开始起步 收藏重点关注三个窑口


宋建窑油滴天目盏,拍卖成交126.5万港元

中国陶瓷自出现以来,就一直按照传统审美的思路发展,追求颜色的清浅、形体的秀雅。而黑釉瓷恰恰走了一条相反的路子:颜色深沉、形体厚重,是反向思维的代表。因此黑釉瓷的收藏市场在过去20年里基本上被忽略,直到最近几年价格才开始起步。

在广州古玩城“集雅观妙文化之旅”近日举办的《中国古陶瓷鉴赏手册》新书签售会上,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楼钢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收藏黑釉瓷重点关注三个窑口:磁州窑类型的黑釉瓷和建窑、吉州窑黑釉瓷。目前黑釉瓷也成了赝品的重灾区,收藏者需要打起精神百倍警惕。

黑釉瓷受关注度低

黑釉瓷目前在国内拍卖成交的最高纪录,是2002年香港佳士得上拍的一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盌,成交价1239.41万港元,与宋官窑、哥窑等名窑瓷器的拍卖成交价相比毫不逊色。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黑釉瓷成交价位多在几十万元左右,上拍数量相对青花瓷、白釉瓷而言也是很少的。

为什么不受重视?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楼钢告诉记者:“中国陶瓷自出现以来,就一直按照传统审美的思路发展,在器物的外观上追求颜色的清浅,颜色由黑变酱、再青、再白、再透明而无色;在器物的形体上追求秀雅轻薄,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强化其装饰性。而黑釉瓷恰恰走了一条相反的路子:颜色深沉、形体厚重,是反向思维的代表。”

收藏重点关注三个窑口

据楼钢介绍,中国的黑釉瓷器是由青釉瓷器演变而来的。在两宋和夏辽金时代,中国的黑釉瓷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各主要黑釉瓷窑场均涌现出大量精美的作品,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窑场是北方的磁州窑及磁州窑系,南方的建窑和吉州窑,而最具有风情特色的是西夏黑釉瓷器。

“黑釉瓷的收藏市场20年里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但近年来却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这其中的龙头就是磁州窑类型的黑釉瓷和建窑、吉州窑黑釉瓷。这与这三个窑口的历史文化地位和价值是相符合的,收藏爱好者应该将目光集中在这三个窑口上。”

以建窑黑釉瓷为例,其主要特点在其独特的釉装饰工艺,包括兔毫丝、大小油滴斑、西瓜皮和鹧鸪斑。其中,兔毫丝和大小油滴斑是以同一种釉面配方和施工工艺制作的。建盏的胎土富含铁,当窑温达到1300℃以上时,胎土中的铁质以及其他金属粒子部分溢出釉面。如果此时骤然降温,则这些金属粒子收缩凝固结晶,在釉面形成大小油滴斑状;如果此时保持窑温,稳定一段时间,则金属粒子受重力作用向下垂流,拉出条条丝毫。这就要求窑工们要严格掌握窑炉内的温度、降温的时机和降温的时间,而当时人们既无精确的计时工具,又无可探测温度的仪器,一切均要凭借窑工们的经验来控制,如此高超的技艺确实令人赞叹。

黑釉瓷也成赝品重灾区

但随着近几年黑釉瓷的关注度日益上升,拍卖价格开始上涨,黑釉瓷也成为了赝品的重灾区,收藏者需要打起精神百倍警惕。

楼钢提醒:“目前市面上有许多高仿建窑油滴盏,主要是仿雨点油滴和鳞片油滴,仿品外观肉眼初看与真品几无二致,但是置于放大镜下细看,则可看到其油滴是二次上釉而形成的,油滴凸出于底釉之上,且如水滴般下垂,因此还是不难辨别。”

“吉州窑由于木叶贴花盏十分珍贵,目前市面上赝品较多。赝品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新烧,二是以木叶贴花瓷片为基础修复而成。真品叶片纤维已烧失,仅余叶脉,叶脉清晰,与釉面呈熔融状,并有正常细碎纹片。新烧的赝品与真品相比较,木叶脉络模糊,凸起于釉面之上。后一种赝品,因修复部分与真品有较大差异,且多为冷黏结,细心观察亦不难辨别。”

清乾隆斗彩圆罐三个月涨幅超七倍


方翔(艺术品投资顾问)

在当今资讯十分发达的时代,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是“天下无漏”。但是在5月底结束的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斗彩莲托八吉祥纹圆罐,估价80万至120万港元,成交价则达到了315万港元(约合250万元人民币),而这件瓷器在2月底英国的一家小型拍卖行的拍卖会上,成交价却只有32000英镑(约合30万元人民币)。

清代乾隆斗彩器以制作工艺精致、色彩鲜丽、纹饰更趋图案化为特征,于淡雅粉润中显亮丽,于纤细娇巧中见挺隽,既柔润蕴藉又光彩照人。像此罐中绘制的八吉祥,又称“八宝”,在藏传佛教中象征佛教威力的八种物象,作为一种吉祥图案使用最早见于元代,明清时成为一种常见的瓷器装饰纹样,乾隆时更为流行。

这件乾隆时期的斗彩瓷器,其造型也非常饱满,圆弧线条展现了当时的精湛工艺。在伦敦拍卖结束的时候,这件瓷器曾经引起过不少的争议,由于乾隆时期的斗彩瓷器本身就非常罕见,加上又是在一家不太知名的拍卖行,当时曾有不少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件新仿的瓷器,随着在香港佳士得拍出天价,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艺术品市场上,眼光和魄力缺一不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