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玩瓷器鉴别年代 > 导航 >

不同朝代的瓷器古玩特征

不同朝代的瓷器古玩特征

古玩瓷器鉴别年代 古代瓷器玛瑙釉的特征 古代瓷器动物特征

2020-02-20

古玩瓷器鉴别年代。

随着烧瓷工艺的不断发展,不同朝代的瓷器古玩特征也明显不同:

中国最早出现的瓷器是青瓷,因器表均施有一层薄薄的青釉而得名。商代青瓷已具备了胎质灰白、火候达1100℃以上、胎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等瓷的基本特征,但它在原料加工、器物成型以及烧窑技术上还比较原始,故称它为原始青瓷。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城邑规模扩大,瓷器的烧制更加集中和专业化。此时烧制的瓷器,在胎质烧结性能和器表施釉技术等方面已不同于原始青瓷。在造型上有精致的加工,如提梁三足、鼎整套编钟等。

秦汉两代,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瓷器生产也出现了新的局面。在长期制陶烧瓷的实践中,对原料的选择,坯泥的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烧窑等技术,都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形成完整的工艺体系。

到东汉晚期,终于烧成了成熟的青瓷。中国瓷器的出现,是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三国时期的青瓷仍保留着前代的许多特点,它的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施釉均匀。器物上的装饰常见的有弦纹、水波纹、铺首、方格网纹和耳面印叶脉纹等,并在谷仓上堆塑各种人物、飞禽、走兽等,极为生动。

西晋的制瓷技术益加精巧,既实用又美观,青瓷的用途也扩大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酒器、餐具和卫生用具等各个方面。这时南方青瓷造型趋向简朴,装饰减少,有些器物只作简单的褐色斑点。北方青瓷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与南方不同,一般器型较大,以尊、瓶、罐、钵之类居多。胎体厚重,胎色灰白,釉较厚,玻璃质强,流动性大,器表往往有玻璃质流珠现象。器物多以莲花瓣纹、忍冬纹作装饰,装饰方法有堆贴、模印、刻划多种。北方青瓷的莲花纹饰与佛教的盛行关系密切。

白瓷的烧制,始于6世纪的北齐,当时尚属初创。隋统一全国,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瓷器生产除了继承北朝的青瓷外,还成功地完成了白瓷的烧制。这样,中国瓷器便由青瓷发展到了白瓷的阶段,为以后彩瓷的出现创造了物质和技术条件。

唐代建立了更加繁荣昌盛的大帝国。瓷器的生产不仅满足国内各大都市市场上的需要,还远销到国外。当时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南北两大瓷窑系统。邢窑白瓷质地坚硬,制作精致,胎釉洁白如雪。在它的影响下,北方又出现了另一个著名的白瓷窑──定窑。此外,河南巩县、密县、登封、郏县、荥阳、安阳,以及山西浑源、平定,陕西耀州,安徽萧县等,都兴起了烧白瓷的瓷窑。唐代南方的越窑青瓷,以新的面貌出现。许多瓷窑受其影响而烧制青瓷,形成了越窑青瓷系统。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商品经济相应地发展起来。各方面对瓷器的需要量增加,制作技术又有较大发展:①宫廷皇室需用的高级瓷器,由官办瓷窑烧制。官办瓷窑严格按照宫廷设计的式样进行生产,造型多仿古,以青瓷为主,注重釉色美。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在经济上不惜工本,烧制的瓷器严禁民间使用。②广大城乡民众所需要的日用瓷器,由南北各地民间瓷窑进行生产。由于它是商品生产,销路好的瓷器各窑争相烧制,一窑创新,各窑模仿,结果就形成了各种窑系。③对外贸易用瓷,瓷窑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烧制有仿龙泉窑的青瓷和仿景德镇窑的青白瓷两大类,它们分别属于龙泉窑系与青白瓷系。各类瓷窑在经营性质上是不同的,官窑与民窑具有严格的界限。官窑生产出类拔萃的精品,民间不得使用,而宫廷需求有限,时烧时废,得不到发展。民窑则相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向前发展。民间瓷窑的大量兴起,是宋代瓷器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元代瓷器继承了宋代南北各个主要瓷窑的生产,南方的龙泉窑与景德镇窑则超过宋代,得到了较大发展。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瓷器的进步。它的青花与釉里红瓷器的烧成,是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青花是用钴料在胎上绘画,然后上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因它的蓝色彩绘是在釉下,故又称“釉下蓝”。青花瓷器具有呈色淡雅、永不退色、题材丰富与实用美观等优点,一出现,便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釉里红瓷器的作法与青花相同,只是呈色原料为氧化铜,因其不易烧成而未能与青花瓷器一样得到发展。元代青花瓷器的烧造,给景德镇带来了繁荣。

明代在景德镇设置专为生产御器的官窑,又对民窑采取“官搭民烧”即“有命则供,无命则止”等手段,来为宫廷烧制瓷器,民窑得到普遍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瓷器的烧造中心。明代永乐、宣德时的青花瓷器,色调浓艳,具有元代青花的许多特征。明成化时,在釉下青花的瓷器上,再加上红、绿、黄、紫等彩,这就是著名的成化“斗彩”。明嘉靖、万历时,又兴起了“五彩”。

清代也在景德镇设御瓷厂,但烧瓷主要都在民窑。清康熙时继承与发展了五彩,并创烧了“珐琅彩”。清雍正时期又烧制出“粉彩”。清乾隆时的突出成就是转心瓶的烧制,以及成功地仿烧漆、木、铜器物和各种果品等。清代瓷器,集历代烧瓷之大成并创造性地加以发展,达到了中国瓷器烧造的历史高峰。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不同朝代的越窑瓷器有什么特征?


不同朝代的越窑瓷器有什么特征?(1)东汉时期。

东汉越窑时期的青瓷,主要器形有碗、盘、钵、盏、瓿等,还有少量的砚、唾壶及五联罐等。盆的造型为直口折唇上腹较直,下腹向内斜收,中腹有明显的折线(俗称“折腰”)。碗的造型有两种形式:一种口缘微微内敛,上腹微微鼓起,下腹内收,平底,就像一个半球形;另一种口缘细薄,深腹平底,碗壁圆。罐的种类则相当丰富,有直口球腹双系罐、双唇罐和四系罐,其中尤以四系罐最为常见,其形制为直口圆唇,鼓腹平底,肩部凸起,肩腹之间贴塑四个等距离的横系,肩部有的还刻有弦纹和水波纹,腹部常见麻布纹。最具代表性的是上虞县百官镇出土的水波纹四系罐。东汉时期的青瓷装饰比较简单,多为釉下刻花、印花和贴塑。常见的题材有水波纹、弦纹和贴塑铺首,也有将麻布纹、方格纹、窗棂纹等拍印在器物的外壁作为装饰的。

(2)三国、西晋时期。

三国、西晋时期越窑的主要器形,除东汉时常见的碗、碟、水盂、耳环、香炉等日用器皿外,还出现了狗圈、猪栏、鸡笼等大量殉葬用的明器。三国、两晋时期越窑青瓷的主要装饰,除刻印弦纹、水波纹、斜方格网纹外,还创造了贴塑铺首、朱雀、人骑兽和捏塑各类人物、飞禽、走兽等。三国时期的越窑还发明了釉下彩装饰。(3)东晋时期。东晋越窑时期的瓷器造型特征是开体扁圆,矮胖,圆形器的口、肩、底部逐渐增大,而高度降低,最大直径在器物的中部。常见器形有罐、碗、壶、盘、青瓷羊和虎子等。东晋越窑青瓷的纹饰以弦纹为主,少数器物上仍可见到水波纹,东晋晚期开始出现莲瓣纹。到东晋中期以后,由于瓷器产量的增加,瓷器的造型、装饰方法和题材趋向简朴。器形方面,用于殉葬的明器逐渐减少,直至停烧。西晋后期琥窑瓷器出现了褐色点彩,这在东晋时期得到了普遍使用。

(4)南朝时期。

到了这个时期越窑青瓷的器形逐渐减少,制造的主要产品有碗、盘、罐、唾壶和虎子等日常用品器皿。瓷器的造型也从东晋时的圆扁、圆形、矮胖转变为挺拔颀长。由于当时盛行佛教,各式各样的蓬花纹成为瓷器的主要纹饰,在碗、盏、钵的内心或外壁常常刻有双重形的莲瓣纹,在鸡首壶和莲花樽的外壁还出现凸起的莲瓣纹。

(5)唐代。

到了唐代,越窑造型又逐渐丰富起来,有墓志罐、执壶、瓷墓志、瓷罂、多角瓶等;在造型风格上,也突破了以往以圆形为主的单一形状,出现了多棱形、仿生形,如蓬花形托碗、青釉八棱瓶等造型。其装饰特点仍以釉色的精美取胜,釉层厚薄均匀、晶莹润泽、如冰似玉。唐代中晚期受同时期银器、漆器和纺织品的影响,出现了少量的划花、印花、刻花和镂雕装饰。釉下褐彩也是唐代越窑时期的装饰之一。釉下褐彩起源于东吴越窑,唐代越窑彩绘技术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尤其是一种被称为“瓯”的小碗,在那一时期备受青睐。

(6)宋代。

越窑青瓷的主要器形有刻花盏托、盖碗、盖盒、三联瓜形盒、八棱瓶、执壶、瓷罂等。宋代越窑的装饰继承了唐代晚期的风格,刻花、印花和镂空装饰越来越多。如划花粉盒,线条简练,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和一柄风吹叶卷后嫩绿的荷叶只需廖廖数笔就会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具有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则一反宋代造型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的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如何鉴别不同朝代的仿古瓷器?


仿古瓷器的鉴别:

仿三国、两晋、南北朝青瓷

①仿青资,冷看起来很象真品,但细看其施釉和胎质结合不够紧密。②仿品不采用支烧法。③仿品器物,拿起来手感轻,不如真品手头重。④胎质密度差,不够坚硬。

仿隋唐五代白瓷

①隋瓷特点是胎土细腻、洁白,胎土坚硬,釉润白色、带一点乳白色。仿品胎骨过于洁白。②仿品釉光较亮。③仿品多数仿邢窑和赵窑瓷器。

仿宋元时期名窑瓷器

①仿品粗糙,颜色不正,釉泡较多,轴质粗,如仿钧窑的彩斑不像,施釉较薄。②汝窑釉料多凝于器物上部,其形状类似蜡泪痕的堆脂。仿品胎质较细,不够坚硬。③哥资釉面有网状开片,俗称“金丝铁线”。仿品虽能仿制开片,但仿制不出“金丝铁线”的效果。

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弘治瓷器

①仿永乐时期的甜白和青花。②仿宣德时期的青花和祭红。③仿成化时期的黄釉器。明代瓷器特征是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庄重,胎体也较民国时期厚重。永乐、宣德隆器的里子很规矩,俗称“净里”仿品则无此种效果。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口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到嘉靖、隆庆、万历及明未各朝,胎体接痕显露,民窑器物尤甚。仿品器物一般无接痕。明代瓷器底足露胎处,多有火石红斑。到清代已逐渐消失,到民国时期瓷器底足大多数挂釉,砂底的很少,仿火石红斑不像真品那样明显。细致观察即可看出破绽。

明代瓷器釉质肥厚、滋润,大件器物底部多为不挂釉砂底。仿品多为挂釉底。仿青花瓷器,因为用料不同,出现不了凝重、古雅、绚丽鲜艳的效果。圆器中的口沿,有锋利感,而仿品口沿多圆润,不见棱角。明代绘画题材,写意的多,画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头部较大,不合比例,头部约占正体二分之一。画龙比较窄瘦,龙咀较长,一般都称为猪咂龙。仿品往往不注意上述特点。

仿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

由于时代不同,用的青花料也不同,因此,民国时期的仿制品,表现青花层次不像,显得死板、呆滞,没有青翠、艳丽之感。

康熙青花资器,绘画层次较多。仿品层次少。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瓷器,口沿有“灯草口”仿品在釉色上不如真品柔和协调。康熙五彩中里彩上面有一层亮釉。仿品黑彩不黑有些发乌不亮。图案装饰也不如康熙制品。

仿雍正粉彩、珐琅彩瓷器雍正时期,瓷器造型,隽秀尔雅,小巧玲珑,器型比例适度协调,有“曲线美”的特点。仿品则达不到上述效果。

雍正粉彩柔和而不艳,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雍正以后各朝代都有仿制,但民国时期的仿品,施铅粉较多,彩料浓厚,就象涂上一层油漆一样,表现非常死板,分不出层次,立体感不强。雍正时法琅彩(俗称古月轩),胎质细腻、洁白,彩色艳丽华美,层次清晰,类似西方油画的立体效果,表现极为生动形象。清末民初,竟相仿制,有的仿品,甚至比真品还要精细。署“古月轩”款的器物和鼻烟壶等,多系仿口 雍正时开始出现窑变红釉,是由红和兰交织在一起,多数是兰多于红。仿品则红与黑交织在一起。

仿乾隆青花、古铜彩瓷器

乾隆时期,瓷器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不及雍正时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以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尚能恪守乾隆旧制外,余者各朝皆为依次递减,到民国时期就是每况愈下了。

乾隆时青花瓷器,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兰居多,色调沉着,纹饰清晰。仿品由于用料不同,青花的颜色不够纯正。古铜彩是用粉彩及全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来模仿古代青铜上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创新的,也是它成就之一。

以后也有所仿制,民国时期所仿制的古铜彩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色泽等方面,都有相像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

乾隆时,制器工艺水平极高,一般仿品都达不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乾隆时瓷器装饰图案,时代感较强,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风严谨、细腻。仿品一般都表现不出它的风格。

民国时期,对乾隆以后各朝瓷器也有仿制,但数量不算太多,当时以仿制清前三代瓷器为主。

综上所述,各个朝代生产的瓷器,从其造型、颜色、花纹装饰及工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凡是一朝所烧制的瓷器的样式皆如一人所创,颜色皆同一窑所烧,款识皆如一人所书正图案装饰皆如同一风格。如拿出两个朝代的实物样品进行比较,即可看出各朝的风格和特点。

不同朝代的官窑瓷器有哪些特点?


不同朝代的官窑瓷器有哪些特点?。

瓷器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各类瓷器精妙绝,令人叹而观止。官窑瓷器是瓷器的一类,相对于民窑在制瓷工艺上要求更严格,因此官窑瓷器也更加精美。根据时代的不同,官窑瓷器被划分为唐代官窑、宋代官窑等等,那么不同朝代的官窑瓷器具有哪些特点呢?

官窑瓷器的历史由来

其实最开始制作瓷器,应该是从民间开始的。我想起初他们可能是闲来无事,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瓷器,有花瓶、碗、碟等等。越到后来,人们对他们的造型装扮越来越熟稔,所以瓷器开始广为流传。而这等新奇玩意,官家要是不参与,岂不是落后了。而随着瓷器的身价越提越高,那么一些臣子就会觐见,挑选或者是自己制作一些比较珍贵的瓷器进贡给更高更有权势的统治者。所以,在唐朝时,开始兴起了公家的制瓷窑,官兵监督民间一些手艺比较好的技术工制作大量瓷器,再从这些瓷器中百中选一甚至千中选一,拿去进贡,而其他留下自己用或者拿出去售卖。所以,那时就出现了官窑瓷器。而官窑瓷器的底部一般都会有公家印记。

唐朝、宋代官窑瓷器的特点介绍

唐朝官窑瓷器特点

在唐朝以前,瓷器一般都是单色调的青色,而到了唐代这个以色彩为美的朝代,瓷器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唐朝烧制出的官窑瓷器的品种非常多,并且它们的外观美丽精致。并且,它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单调,而是上面开始加了一些颜色比较鲜艳的美丽彩色花纹。它也不仅仅只是摆在室内只能供我们欣赏,它们的实用性也是非常强的,并不比唐朝以前的瓷器差。

宋代官窑瓷器特点

到了宋朝,人们对于官窑瓷器的推崇更是到了一个高峰。并且那时候更是出了五大名窑:定窑、官窑、钧窑、哥窑、汝窑。定窑出产的瓷器主要是白瓷、黄釉瓷,少数有酱色、红色、黑色等比较名贵的瓷器。一般都是比较薄和轻,也比较坚硬,颜色虽然是白色,但是并不透明。官窑主要生产的是颜色晶莹剔透的青瓷,外表有开裂或者冰片的形状。钧窑出产的瓷器中碗盘最多,但是最为出名的还是数花盆。汝窑出产的瓷器是比较有特点的,它的里面会加入一些名贵的玛瑙,让它看起来与众不同。

明代五彩瓷不同朝代特征一样吗


五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器,其基础是宋元时期的低温釉上加彩瓷。五彩瓷的制作要先将素光瓷胎烧好,然后用各色彩釉在瓷器表面绘制纹样,最后再入窑经600~900摄氏度低温二次焙烧而成。虽然名为五彩瓷,但是实际上瓷器上的颜色并不限制必须或者只有五种,往往三种及以上的瓷器都可以称为五彩瓷。五彩瓷的颜色丰富,一般多见黑、白、黄、红和绿色,发展到后期则又增加蓝、紫二色,另有其他色调点缀。

五彩瓷的起源早在宋元时期,目前研究发现金代磁州窑系的釉上加彩当为釉上彩的原始阶段。只是在宋元时期的瓷业发展中,五彩瓷处于萌芽阶段,尚不成熟,直到明代,五彩瓷才真正拉开了辉煌的篇章。我们说到明代五彩瓷,一般是指两大类,一种是单纯的釉上五彩,另一种是以釉下青花为地的釉上五彩,即青花五彩。这两类五彩瓷都是明代的出色作品,其中尤以明代青花五彩最为杰出。

明代由于制瓷重心转向景德镇,各种瓷器技法高度汇集,五彩瓷也因此有了发展空间。明代五彩瓷的发展基本可以类比为五彩瓷的幼年至青壮年时期,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均有不同特征。

明代五彩瓷的初始期是洪武至永乐年间。这个时期单纯釉上五彩瓷很少见,从为数不多的传世品来看,洪武五彩瓷胎壁匀称,较为轻薄,但是造型、纹饰偏粗狂,尺度比例上不够严谨,以红彩为主的五彩居多。永乐年间五彩瓷变化主要体现在釉上红彩以外,出现青花红彩、白釉地孔雀绿彩甚至、黄地绿彩等。

明代五彩瓷进入发展期则是在宣德到正德年间,有种少年勤读书的意味,产量非常大。宣德红彩的色调更为浓烈,纹样线条粗犷。其后的正统、景泰、天顺出现官窑瓷空白期,一直到成化年间明代五彩瓷才有实物传世。成化五彩瓷基本以青花五彩为主,构图精巧活泼,彩绘技巧精纯,黄彩的大面积使用使得图案更加浓艳厚实。其后的弘治、正德两朝,前者的主要品种是白地绿彩及黄地绿彩,后者则多用红、绿、黄三彩,其中绿彩以翠绿和孔雀绿居多。

嘉靖至万历时期是明代五彩瓷最成熟的阶段,像青壮年学有所成一般,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赶超前朝。嘉靖五彩瓷造型圆浑饱满,纹饰粗犷豪放,釉料以黄、红、绿、紫、孔雀蓝、黑等为主,彩绘图案上红、绿、黄为主色,亦出现金彩。万历年间五彩瓷构图清新疏朗,图案纹样满密,还采用了镂空工艺或雕塑手法。在风格上,万历年五彩瓷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不如嘉靖五彩上用孔雀绿釉多,这也是两者主要差异之一。

陶瓷文化:如何鉴别不同朝代的仿古瓷器?


仿古瓷器的鉴别:

仿三国、两晋、南北朝青瓷①仿青资,冷看起来很象真品,但细看其施釉和胎质结合不够紧密。②仿品不采用支烧法。③仿品器物,拿起来手感轻,不如真品手头重。④胎质密度差,不够坚硬。

仿隋唐五代白瓷①隋瓷特点是胎土细腻、洁白,胎土坚硬,釉润白色、带一点乳白色。仿品胎骨过于洁白。②仿品釉光较亮。③仿品多数仿邢窑和赵窑瓷器。

仿宋元时期名窑瓷器①仿品粗糙,颜色不正,釉泡较多,轴质粗,如仿钧窑的彩斑不像,施釉较薄。②汝窑釉料多凝于器物上部,其形状类似蜡泪痕的堆脂。仿品胎质较细,不够坚硬。③哥资釉面有网状开片,俗称“金丝铁线”。仿品虽能仿制开片,但仿制不出“金丝铁线”的效果。

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弘治瓷器①仿永乐时期的甜白和青花。②仿宣德时期的青花和祭红。③仿成化时期的黄釉器。明代瓷器特征是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庄重,胎体也较民国时期厚重。永乐、宣德隆器的里子很规矩,俗称“净里”仿品则无此种效果。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口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到嘉靖、隆庆、万历及明未各朝,胎体接痕显露,民窑器物尤甚。仿品器物一般无接痕。明代瓷器底足露胎处,多有火石红斑。到清代已逐渐消失,到民国时期瓷器底足大多数挂釉,砂底的很少,仿火石红斑不像真品那样明显。细致观察即可看出破绽。

明代瓷器釉质肥厚、滋润,大件器物底部多为不挂釉砂底。仿品多为挂釉底。仿青花瓷器,因为用料不同,出现不了凝重、古雅、绚丽鲜艳的效果。圆器中的口沿,有锋利感,而仿品口沿多圆润,不见棱角。明代绘画题材,写意的多,画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头部较大,不合比例,头部约占正体二分之一。画龙比较窄瘦,龙咀较长,一般都称为猪咂龙。仿品往往不注意上述特点。

仿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由于时代不同,用的青花料也不同,因此,民国时期的仿制品,表现青花层次不像,显得死板、呆滞,没有青翠、艳丽之感。

康熙青花资器,绘画层次较多。仿品层次少。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瓷器,口沿有“灯草口”仿品在釉色上不如真品柔和协调。康熙五彩中里彩上面有一层亮釉。仿品黑彩不黑有些发乌不亮。图案装饰也不如康熙制品。

仿雍正粉彩、珐琅彩瓷器雍正时期,瓷器造型,隽秀尔雅,小巧玲珑,器型比例适度协调,有“曲线美”的特点。仿品则达不到上述效果。

雍正粉彩柔和而不艳,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雍正以后各朝代都有仿制,但民国时期的仿品,施铅粉较多,彩料浓厚,就象涂上一层油漆一样,表现非常死板,分不出层次,立体感不强。雍正时法琅彩(俗称古月轩),胎质细腻、洁白,彩色艳丽华美,层次清晰,类似西方油画的立体效果,表现极为生动形象。清末民初,竟相仿制,有的仿品,甚至比真品还要精细。署“古月轩”款的器物和鼻烟壶等,多系仿口雍正时开始出现窑变红釉,是由红和兰交织在一起,多数是兰多于红。仿品则红与黑交织在一起。

仿乾隆青花、古铜彩瓷器乾隆时期,瓷器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不及雍正时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以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尚能恪守乾隆旧制外,余者各朝皆为依次递减,到民国时期就是每况愈下了。

乾隆时青花瓷器,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兰居多,色调沉着,纹饰清晰。仿品由于用料不同,青花的颜色不够纯正。古铜彩是用粉彩及全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来模仿古代青铜上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创新的,也是它成就之一。

以后也有所仿制,民国时期所仿制的古铜彩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色泽等方面,都有相像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

乾隆时,制器工艺水平极高,一般仿品都达不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乾隆时瓷器装饰图案,时代感较强,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风严谨、细腻。仿品一般都表现不出它的风格。

民国时期,对乾隆以后各朝瓷器也有仿制,但数量不算太多,当时以仿制清前三代瓷器为主。

综上所述,各个朝代生产的瓷器,从其造型、颜色、花纹装饰及工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凡是一朝所烧制的瓷器的样式皆如一人所创,颜色皆同一窑所烧,款识皆如一人所书正图案装饰皆如同一风格。如拿出两个朝代的实物样品进行比较,即可看出各朝的风格和特点。

不同朝代的越窑瓷器有什么区别?


不同朝代的越窑瓷器有什么区别?(1)东汉时期。

东汉越窑时期的青瓷,主要器形有碗、盘、钵、盏、瓿等,还有少量的砚、唾壶及五联罐等。盆的造型为直口折唇上腹较直,下腹向内斜收,中腹有明显的折线(俗称“折腰”)。碗的造型有两种形式:一种口缘微微内敛,上腹微微鼓起,下腹内收,平底,就像一个半球形;另一种口缘细薄,深腹平底,碗壁圆。罐的种类则相当丰富,有直口球腹双系罐、双唇罐和四系罐,其中尤以四系罐最为常见,其形制为直口圆唇,鼓腹平底,肩部凸起,肩腹之间贴塑四个等距离的横系,肩部有的还刻有弦纹和水波纹,腹部常见麻布纹。最具代表性的是上虞县百官镇出土的水波纹四系罐。东汉时期的青瓷装饰比较简单,多为釉下刻花、印花和贴塑。常见的题材有水波纹、弦纹和贴塑铺首,也有将麻布纹、方格纹、窗棂纹等拍印在器物的外壁作为装饰的。

(2)三国、西晋时期。

三国、西晋时期越窑的主要器形,除东汉时常见的碗、碟、水盂、耳环、香炉等日用器皿外,还出现了狗圈、猪栏、鸡笼等大量殉葬用的明器。三国、两晋时期越窑青瓷的主要装饰,除刻印弦纹、水波纹、斜方格网纹外,还创造了贴塑铺首、朱雀、人骑兽和捏塑各类人物、飞禽、走兽等。三国时期的越窑还发明了釉下彩装饰。(3)东晋时期。东晋越窑时期的瓷器造型特征是开体扁圆,矮胖,圆形器的口、肩、底部逐渐增大,而高度降低,最大直径在器物的中部。常见器形有罐、碗、壶、盘、青瓷羊和虎子等。东晋越窑青瓷的纹饰以弦纹为主,少数器物上仍可见到水波纹,东晋晚期开始出现莲瓣纹。到东晋中期以后,由于瓷器产量的增加,瓷器的造型、装饰方法和题材趋向简朴。器形方面,用于殉葬的明器逐渐减少,直至停烧。西晋后期琥窑瓷器出现了褐色点彩,这在东晋时期得到了普遍使用。

(4)南朝时期。

到了这个时期越窑青瓷的器形逐渐减少,制造的主要产品有碗、盘、罐、唾壶和虎子等日常用品器皿。瓷器的造型也从东晋时的圆扁、圆形、矮胖转变为挺拔颀长。由于当时盛行佛教,各式各样的蓬花纹成为瓷器的主要纹饰,在碗、盏、钵的内心或外壁常常刻有双重形的莲瓣纹,在鸡首壶和莲花樽的外壁还出现凸起的莲瓣纹。

(5)唐代。

到了唐代,越窑造型又逐渐丰富起来,有墓志罐、执壶、瓷墓志、瓷罂、多角瓶等;在造型风格上,也突破了以往以圆形为主的单一形状,出现了多棱形、仿生形,如蓬花形托碗、青釉八棱瓶等造型。其装饰特点仍以釉色的精美取胜,釉层厚薄均匀、晶莹润泽、如冰似玉。唐代中晚期受同时期银器、漆器和纺织品的影响,出现了少量的划花、印花、刻花和镂雕装饰。釉下褐彩也是唐代越窑时期的装饰之一。釉下褐彩起源于东吴越窑,唐代越窑彩绘技术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尤其是一种被称为“瓯”的小碗,在那一时期备受青睐。

(6)宋代。

越窑青瓷的主要器形有刻花盏托、盖碗、盖盒、三联瓜形盒、八棱瓶、执壶、瓷罂等。宋代越窑的装饰继承了唐代晚期的风格,刻花、印花和镂空装饰越来越多。如划花粉盒,线条简练,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和一柄风吹叶卷后嫩绿的荷叶只需廖廖数笔就会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具有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则一反宋代造型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的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荸荠瓶各朝代特征


在国内拍卖市场上,与传统字画相比,各类古董瓷器的拍卖价格几乎可以用天价来形容。其中荸荠瓶可谓称得上是瓷器拍卖价格之最,深受市场追捧。到底荸荠瓶有哪些过人之处能使它在一众藏品中傲视群雄呢?众所周知,荸荠瓶的制作难度大,瓷器精美绝伦,艺术价值极高,且传世稀少。综上所述的种种原因使其成为了不可多得的珍宝。但万物的发展皆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荸荠瓶的发展也不例外,那么究竟各个朝代的荸荠瓶都有哪些特征呢?接下来将讲为大家一一讲述。

清朝中期,康乾盛世。我国经济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其中烧瓷技艺更是达到了一个无人企及的水准。荸荠瓶的制作工艺在清朝时期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因此现市面上众多高价的荸荠瓶皆出自于清朝。荸荠瓶最早起源于康熙年间,当时的荸荠瓶多为民窑烧制而成。瓷器直颈较为粗壮,腹部呈现椭圆形,形状因于荸荠形似故而得名。

乾隆时期,荸荠瓶多出自于官窑。众所周知,乾隆帝酷爱瓷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瓷器的发展。相比于康熙雍正年间的荸荠瓶,乾隆时期瓷器的烧制技艺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此时荸荠瓶的花纹更加的丰富多彩,因多为官窑烧制,瓷器也显得更加典雅大气,具有皇家风范。其精美绝伦的制造工艺巧夺天工,具有鬼斧神差之妙。

到了晚清时期,特别是光绪年间,荸荠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瓷器的一个种类荸荠瓶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清朝晚期,粉彩瓷烧制技艺的问世使荸荠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粉彩瓷,作为景德镇窑的四大名瓷之一,主要是以粉彩为主要的装饰手法。彩色的绘画手法使荸荠瓶由原本单一的颜色变得丰富多彩,更具艺术鉴赏价值,让人赏心悦目。

什么朝代的瓷器值钱


近年来,国内外拍卖会上屡次传出宋元明清瓷器拍卖天价的消息,这让很多藏家,尤其是外行者都非常好奇,到底什么朝代的瓷器最值钱,是宋代时期的官窑瓷器还是清朝时期的官窑瓷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宋代官窑瓷器

宋朝时期,中国瓷器发展非常快,甚至一度达到第一峰值期。在这个时期,瓷器的类型比较简单,但釉色纯正,因而吸引了不少瓷器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宋朝时期,已经很少有人拿瓷器当陪葬品了,因而宋朝时期的古墓,出土的多以铜钱为主,极少见到瓷器。由于时间比较久远,宋朝时期的瓷器远比明清时期传承更为困难。

所以,虽然在宋朝,瓷器产业发展迅猛且规模非常大,但因为生产成本较低,其价值反而不如明清时期的瓷器。当然,也有个例存在,比如宋朝时期的官瓷。

在宋朝时期,官瓷都是作为皇家瓷器存在的,其做工非常细腻,质量上乘,任何一件瓷器都以精致出名,所以,宋朝官窑瓷器一直是收藏市场中的热门宝贝。不过,这种瓷器数量和种类都非常少,再加上后期战乱、损毁等原因,导致我们能看到的宋朝官窑瓷器极少,因而市场价值极高。

据悉,现在市场上流传的宋朝瓷器,大多是国内博物馆展出的,收藏在个人收藏家手中,而真正进入拍卖市场的凤毛麟角,寥寥可数。我们都说物以稀为贵,宋朝官窑瓷器如此稀少,市场价格肯定不低,再加上这几年众人对宋官窑瓷器的追捧,更是使其出现了天价的拍卖情况,所以,宋朝官窑瓷器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和保值功能。

清朝官窑瓷器

清三代瓷器也是瓷器收藏中的热门,什么是清三代?所谓清三代其实就是指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朝代生产的瓷器。在清朝时期,中国瓷器生产达到第二高峰期,这个时期的瓷器制作水平代表了清代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准,因而备受关注,最惹人瞩目的当属洋彩瓷、青花瓷、粉彩瓷以及珐琅彩,这些都是瓷器收藏者的最爱。

清三代之所以备受大家喜爱,与其制作工艺高超有很大的关系,再加上这三个朝代的皇帝都非常喜欢瓷器,因而投入极大人力、财力,生产出来的瓷器美轮美奂,享誉世界。可以肯定的说,清三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黄金时期,也是最具有收藏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的藏品。

总的来说,宋官瓷是价值最高的,但数量极少,且鉴定难度大,清三代瓷器年份比较近,符合大众审美,具有商业价值,所以,清三代瓷器拍卖出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数十亿的并不少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不同朝代的瓷器古玩特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不同朝代的瓷器古玩特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玩瓷器鉴别年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