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新旧乌金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乌金釉描金山水纹笔筒

乌金釉描金山水纹笔筒

新旧乌金釉瓷器鉴别 乌金釉瓷器鉴别方法 古代瓷器笔筒

2020-08-22

新旧乌金釉瓷器鉴别。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15.8cm,口径18.5cm,足径18cm

生产时代: 康熙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颜色釉

陶瓷造型: 笔筒

说 明: 清康熙

笔筒口底相若,直壁,平底。里施白釉,外壁通体施乌金釉,釉面漆黑明亮。釉上以金彩描绘纹饰,金彩虽全部脱落,但迎光侧视,仍可见图案痕迹:一面有委角方形开光,开光内绘山水人物纹。另一面书苏轼《后赤壁赋》全文,文末书“己丑岁仲冬月右录赤壁赋”及两枚圆、方闲章款。外底施白釉,中间有一周玉璧形涩圈。无款识。

使用整篇的著名辞赋来装饰笔筒在清代康熙朝达到了极盛,内容可见《四景读书乐》、《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出师表》、《滕王阁序》等。大多是在笔筒上书写通篇文字,没有纹饰。此件笔筒不仅以金彩书写《后赤壁赋》全文,而且配有相应的山水树石小景,图文并茂,精美难得。落款所署“己丑”干支纪年,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此时恰逢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在景德镇御窑厂督造,这对判断康熙时期乌金釉瓷器制作的具体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taoci52.com延伸阅读

胭脂红彩山水纹小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9.6cm,口2.2cm,足2.2cm

生产时代: 乾隆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胭脂红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清乾隆

瓶撇口,细颈,折肩,筒形腹,圈足。外壁以胭脂彩描绘田园山水,图中山林尽染,屋舍、小桥旁携琴访友的隐士漫步于山林。瓶颈、肩空白处题“晚峰晴露巅”五言诗句,上首“旭映”,下首“山”、“高”等三印章。外底署蓝料彩楷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

胭脂彩料是一种低温釉彩,不透明,彩面有油亮的光泽,是珐琅彩料中的一种。清中期《南窑笔记》中记载:“今之洋色则有胭脂红、羌水红,皆用赤金与水晶料配成,价甚贵。”因用金作主要呈色剂,所以又称“金红”。唐英撰《陶成纪事》中的“新仿西洋紫色器皿”、“西洋红色器皿”即指胭脂彩器。乾隆以后根据实用的要求,对配方加以调整,胭脂彩又成了粉彩中的一种色彩,也可作为一种低温釉彩使用。

此件珐琅彩瓷器色彩油亮凝厚,纹饰微微突起,用彩时注意画中景致的远近、深浅、浓淡的变化,笔触精细,立体感很强,应为宫廷名画家所绘。

乾隆粉彩开光描金山川诗文壶


清帝喜欢饮茶,尤以乾隆、嘉庆二帝为甚,而乾隆帝所作御制诗甚多。有清一代,于官窑瓷器上誊写御制诗文为饰以乾隆为最甚。其所作御制诗文装饰于多种器形之上,且入饰的诗文数量广多,颇为精妙。

粉彩开光描金山川诗文壶造型端庄别致,极具儒雅书卷气质。整器除瓶腹开光处外,满绘卷草纹宝相花,绘以轧道纹铺满满身。画工、工艺、瓷胎均为上品,实乃乾隆中期顶峰时珍品。

正面开光绘“乾隆品茶图”,此图画工精深,构图深图远虑,用笔及线条极为老道其画工毕现。近景的奇石、远处的苍山、竹林。庭院水榭透视关系清晰,布局公道。而人物则描画的惟妙惟肖,出现出江南水乡之韵味。

反面开光楷书诗一首。据传,乾隆帝下江南到杭州观看龙井茶采制时,被那微微的茶香所感染,即提笔作诗《冷泉亭观采茶作歌》,诗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而骑火指“明朗”,节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品格最好,过早采制太嫩,过迟采制太老。

观此书法感叹用笔遒劲有力,笔划的顿挫、轻重、强弱也极尽精美,章法皆虚实联合。给人感觉字由心田而抒发,依附诗意而表达表露,把此壶的诗情画意体现的极尽描摹,使人在品茗时感悟思采之意境。

霁红釉笔筒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16.7cm,口径18.5cm,足径16.3cm

生产时代: 康熙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其它红釉

陶瓷造型: 笔筒

说 明: 清康熙

笔筒撇口,斜壁,足微外撇,台阶底,浅圈足。通体施霁红釉,口沿处釉薄透出白色胎骨。近足处凸起两道弦纹,微透白色胎骨。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件笔筒胎体坚硬细密,浓重的红釉与口、足部白色的胎骨相互衬托,避免了色彩的单一,别有一番情趣。笔筒形体上下均外撇,不同于一般的直筒形笔筒,反映出康熙时器物造型的多样性。

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瓷器主要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霁红釉三种,其中霁红釉系仿明代宣德红釉的品种,但红釉色泽多泛黑红,个别的较为浅淡鲜亮,色调都很均匀。此时的霁红器胎体坚硬细密,有的釉面有细小橘皮皱纹,有的因釉层较厚而呈垂流状,足边往往因垂流积釉而呈黑褐色。常见器形有僧帽壶、梅瓶、钵、盘、碗、高足碗等。或署官窑款,或无款。除用作祭器以外,也用作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黄釉描金双耳罐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31.6cm,口径18.8cm,底径17cm

生产时代: 弘治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黄釉

陶瓷造型: 罐

说 明: 明弘治

罐直口,溜肩,肩以下渐敛,平底,口、肩之间置对称曲带形双耳,口、底大小相若。罐内施白釉,外施黄釉。罐身上下共有描金弦纹7道,双耳上各有青花线2条,下腹部相对的两面以金彩绘二牛。底素胎无釉。

此罐以舒缓的曲线构成丰满匀称的形体,体虽硕大,却无笨拙之感,古朴中透出俊秀之美。罐上所施黄釉色泽淡雅,浑然一色,描金弦纹熠熠生辉,装饰效果高贵典雅。

我国传统低温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时产品最负盛誉。由于弘治黄釉瓷器一般用“浇釉”的方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又因其黄色浅淡娇嫩,故亦称“娇黄”。明代黄釉瓷器以盘、碗居多,黄釉描金罐唯弘治朝有。此类黄釉描金罐除置曲带式耳者外,尚有置兽耳者,也有不置耳的,均属宫廷祭祀用器。其传世品多属清宫旧藏。

粉彩加珐琅彩开光山水纹转颈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24.6cm,口径12.6cm,足径11.9cm

生产时代: 乾隆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粉彩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清乾隆

瓶撇口,束颈,鼓腹,圈足微撇。颈部两侧各置一垂带形耳。瓶内施松石绿釉,外部通体以粉彩及蓝料彩装饰。腹部四面圆形白地开光内绘四季山水图。春夏二图内各题七言诗两句,春曰:“春到心间饶富丽,柳烟苍雨总宜人。”夏曰:“风邹谷纹圆远濑,霞堆峰势映明川。”秋冬二图内各题五言诗两句,秋曰:“淡月梧桐影,轻风罗解香。”冬曰:“梅帐春融雪,松窗月舞龙。”诗后皆有阳文“乾隆宸翰”及阴文“惟妙精进”两枚方形印章。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因为瓶颈部设计成双层,外层可转动,所以称为“转颈瓶”。

乾隆时流行在瓷器上使用圆形开光进行装饰,使纹样主次分明,并增强立体感。此瓶在欣赏四季不同的开光画面时,可通过转动瓶颈使双耳始终处于正面两侧位置,用心巧妙,别具情趣。

南宋吉州窑金边乌金釉叶纹碗


南宋吉州窑乌金釉叶纹碗这种黑釉叶纹碗是江西吉州窑独创的装饰技法,乌金叶纹碗口沿宽敞,底部面积小,碗壁深而斜,像斗笠一样,口缘处镶有一圈金属边。内外都涂了黑色釉,碗裡可以看见一片黄色的叶子浮现于黑釉之间,叶脉依稀可见,而边缘呈现不规则的残卷,颇有自然的美感。

宋代人在喝茶的时候,习惯先将茶饼辗成细小的茶末,放在茶碗中并注入热水,经过搅拌后就可以饮用;茶汤表面因此经常会浮起一层白色泡沫,与茶碗本身的黑釉相互辉映。宋人因此发展出「斗茶」的习俗,比试过程中,茶汤经搅拌后的呈色和泡沫,都成为评比的重点。茶碗的黑色釉能明显的衬托出白色茶汤,因此成为宋代盛行的的茶器。

我们可以想像古人在使用这个黑碗饮茶的时候,碗中的叶片彷彿缓缓从茶水中浮起的情景,应当更能增添品茶的情趣。

黄釉描金双耳罐鉴识


中国传统的低温黄釉,从汉代开始历代就都有烧制,但明代以前的低温黄釉的色调不是真正的黄色,多数为黄褐色或深黄色。黄釉瓷到清代达到顶峰。清代黄釉瓷在沿袭明代黄釉瓷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并在器型、纹饰上有所创新,黄釉釉色的种类也随之增多。

陶瓷:陶瓷知识 陶瓷新闻

黄釉描金双耳罐--弘治(明)

此罐罐内施白釉,外施黄釉。罐身上下共有描金弦纹7道,双耳上各有青花线2条,下腹部相对的两面以金彩绘二牛。底素胎无釉。明代黄釉瓷器以盘、碗居多,黄釉描金罐唯弘治朝有。此类黄釉描金罐除置曲带式耳者外,尚有置兽耳者,也有不置耳的,均属宫廷祭祀用器。其传世品多属清宫旧藏。

黄釉瓷分等级决定价值

黄釉在明清两代皇室中的使用是有规定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据史料考证,在明代皇宫中,器里外都施黄釉的瓷器为皇太后、皇后的用具;皇贵妃则用器物内壁为黄釉,外壁为普通透明釉的器物,贵妃用黄釉绿龙器或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地黄龙器;贵人则不可以用黄釉器。因此,在投资黄釉瓷的过程中,对认知黄釉瓷的种类很重要。不同的黄釉瓷代表不同的等级,但藏品的稀有性也很重要。比如一些黄釉彩瓷:在黄釉彩瓷中,绿彩瓷价格略低外,而其他黄釉彩瓷级别虽低,但因存世量有限,在艺术品市场中并不多见,且工艺繁琐反而价高一些。

在黄釉瓷市场中,比较常见的明代黄釉瓷品种主要有单色釉黄釉盘、黄釉青花器、黄釉绿彩瓷。

单色黄釉瓷首推弘治朝;黄釉青花器则以明中期的黄釉青花花果纹盘最有代表性,1996年翰海秋拍中以286万元成交的明弘治黄釉青花花盘据行家估计,目前的市场价值至少在千万元以上;嘉靖时期的黄釉彩瓷的艺术价值也较高,也很值得投资。此时期最为出名的是嘉靖黄釉绿彩龙纹器和黄釉多彩云龙纹器,这些器物全身带着“皇气”,为藏家所欣赏。

时代特征

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于明永乐年间,呈色淡、釉面薄。以后各朝均有烧制,为宫廷专用瓷。明代黄釉瓷可以分为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三个时期。其中,宣德黄釉釉面肥厚滋润。嘉靖以后则成为皇室宗庙祭器的重要颜色,色较深。

从明代黄釉瓷开始烧制以来,黄釉瓷的品种就在匠人的创新中不断增加。明代黄釉瓷虽然已烧制得近乎完美,但其品种还不是很多,黄釉瓷到了清代才有了更大的发展。清代黄釉瓷在沿袭明代黄釉的基础上逐步地发展,并在器形、纹饰上有所创新,黄釉釉色的种类也随之增多,有鹅黄、蜜蜡黄、鸡油黄、娇黄、柠檬黄、麦芽黄、蛋黄、粉黄等不同色泽。其中,蛋黄釉创烧于康熙时期,色如鸡蛋,色淡而薄,滋润且无细小开片。雍正时,蛋黄釉为浅淡且含有粉质的乳浊色。乾隆时釉中掺有玻璃白,使釉呈色鲜嫩。

清雍正釉里红喜鹊登梅纹笔筒


釉里红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罩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这种高温釉下彩瓷烧造难度极大,初创于元代,历明清长盛不衰,但各个时期的表现良莠不齐。

有清一代,雍正、乾隆时期釉里红烧制最为成功。釉里红从康熙朝恢复烧造后,至雍正朝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是雍正釉下彩中烧制的特别成功的品种。釉里红在雍正朝又称为“宝烧红”,制作工艺比康熙时更为精细,器物呈色稳定,色调红艳。由于釉里红的呈色技术运用娴熟,从而使这一时期的釉里红瓷器的纹饰内容较康熙时表现的题材更为广泛,所绘纹饰均清楚明晰,造型优美,同呈色鲜亮艳丽。此一时期釉里红器型有碗、盘、高足杯、石榴尊、水盂、花盆、玉壶春瓶、天球瓶、锥把瓶、象耳瓶、方瓶、观音瓶、梅瓶、葫芦瓶、宝月瓶、鹿头尊、盖罐、笔筒、盒等。雍正釉里红纹饰有龙、云龙、云鹤、云蝠、蟠螭、桃实、树木、石榴、三鱼、三果、莲池图、缠枝莲、缠枝花、串枝花、朵花、莲托八宝、灵芝、松竹梅、八宝、团鹤、葡萄、凤穿花、八仙、山水人物、五蝠捧寿等。器底多署“大清雍正年制”楷款,另有仿宣德釉里红器底有署“大明宣德年制”仿款。

本文要介绍的这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雍正釉里红喜鹊登梅纹笔筒(图1),原为清宫旧藏之物。该笔筒高15.6、口径18.3、足径18.3厘米;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图2),外围青花双圈。内外施白釉,外壁釉里红装饰。主题图案绘洞石、菊花、牡丹以及在花间飞舞的3只蝴蝶,另有一只喜鹊站在梅花枝梢,似在啼鸣,又欲展翅鹏飞。自古以来,无论是文人诗词,还是匠人瓷画中,他们对于喜鹊的喜爱溢于言表。清代陶瓷上的画面常有吉祥寓意,这件笔筒上画喜鹊登梅即寓意“喜上眉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