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 导航 >

唐英书“佑陶灵祠”青花瓷匾

唐英书“佑陶灵祠”青花瓷匾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0-08-25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佑陶灵祠”青花瓷匾,是雍正九年仲冬督陶使唐英为“风火仙庙”所书,它镶嵌在庙的西院墙门楣的上方。匾长135、宽43.5、厚6厘米;四周的缠枝番莲纹和中间的字为青花,印为釉里红,字、印都阳文凸出;字正楷,规整精工、清秀健俊;右上角腰园形引首印“古柏堂”和下款两枚方栏篆书“唐英之印”、“俊公”章,字古拙,分朱饰白有致,从中可见唐英的书法功力非一般,为研究唐英窑务史及其书法艺术和“风火仙庙”等提供了可贵资料(见图版)。

“风火仙庙”在御厂内的东边,即今市政府礼堂对面(见插图)。雍正五年重修此庙时,内务府总管、督理淮安板闸关兼景德镇御窑厂经理年希尧写了《风火神庙碑记》;雍正六年,内务府员外郎唐英奉命驻厂协助年希尧督陶,一到任就撰写了《火神传》(详见《浮梁县志》卷四·典礼);后又写有《龙缸记》(见《景德镇陶录》卷八),乾隆八年唐英恭编《图次纪略》(又叫《陶冶图说》)之二十“祀神酧愿”中,对“凤火仙”亦有所记。可见唐英对风火神的崇拜。据史料,风火神姓童,名宾,字定新,景德镇里村人,祖匠籍(《景德镇制瓷业

历史调查资料选辑》)·(《童子宗谱》卷首,《定新公神腹记》)。明万历二十七年,江西矿税使太监潘相兼理景德镇窑务,派役于民。童族被派役去“报火”(烧窑的工程之一),族人恐惧不敢前往,而童宾毅然去服役。这时,御窑厂要烧造龙缸,因器大难成,累不完工,工匠们“或受鞭箠,或苦饥赢”,童宾为了“悯同役之苦”,愿以骨作薪,舍身跳窑殉火,乞求龙缸烧成。童宾这种浩然之气,使人无比崇敬;潘相的残暴行径,使人非常痛恨,“景德之民,欲食其肉”,因此引起了陶工和景德镇市民激烈的反抗,至“万历三十年二月……江西税监潘相、舍人王四等于饶州于横姿激变,致毁器厂”(明《神宗实录》卷三六八),“万历三十年六月……将潘相撤回”(《明实录》卷三十三),轰跑了潘相。镇人为了纪念童宾,在御窑厂内建祠,叫“风火仙庙”。从此,凡窑火得失,在窑民烧窑之前都去祷祀,祠内香火不断,祀神者无虚日。后毁废。匾为景德镇陶瓷馆收藏。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元代延佑款青花瓷器


元代延佑年款八棱青花玉壶春瓶

元代延佑年款八棱青花玉壶春瓶底部

近几年来,元代青花瓷器一直是学术界和收藏界的热点,任何一件青花瓷器的露脸都能引起广泛关注。在本周的鉴赏活动中,读者唐先生带来的一件罕见的元代延佑年款八棱青花玉壶春瓶(如图),令人瞠目。

吴教授认为,这件瓷器从器型、釉色、胎体等方面看均符合元青花的特征,但让人困惑的是,从目前的文献和实物资料上,却很难找到“延佑款青花”的踪影。

因此,有藏家认为,一旦这件元青花被鉴定为真品,将是元代延佑款青花瓷器首度亮相,其价值难以估计。

但这件元青花也不排除是赝品的可能,因此本报希望读者拨打本报热线966966发表看法。

藏品 这件青花符合元代特征

吴教授认为,从造型、胎体、釉色、青料和装饰等五个方面看,这件青花瓷符合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器的基本特征。

该瓶通高34.2厘米,口部直径10.6厘米,腹部直径18.4厘米,底部直径10.7厘米。

从造型上看,八棱玉壶春的八方造型是元代时期瓷器造型受中亚、西亚金属器多角棱边的金器造型影响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该器物圈足不规整,在颈部、腹部与底部有接胎,都遗留着元代工艺的痕迹。

从胎体上看,整件器物胎质较薄,烧结度高,有黑色小颗粒。

从釉色上看,釉面润洁清亮,白中闪青,有亚光感,在釉厚处呈青色,釉薄处呈鹅黄色。

从青料发色上看,青料发色浓丽,呈暗蓝色,着墨重处有铁锈斑,青料下陷深入胎骨。

从纹样装饰上看,口沿内侧饰一周灵芝纹。瓶身遍布纹饰则达8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蕉叶纹、回纹、莲瓣纹、如意纹、狮子纹、钱纹、仰莲瓣纹、如意纹。主题纹饰为狮子绣球,旁边穿插以简单的火焰纹和杂宝纹。图案兼工兼意,细节处,连狮子绒毛也能分辨。构图整体布局密集中见疏朗。

焦点 唯一的延佑青花整器?

这件青花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年款———“延佑丙辰年制”,用楷体书于器物肩部。元青花有款的器物本就罕见,而且大多为至正年款。在少量有款青花瓷中,最为出名的是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它被认为是典型的至正型青花。其器身也描绘有8层纹饰,从上至下依次为:缠枝菊纹、蕉叶纹、云凤纹、缠枝莲纹、海水云龙纹、海水纹、缠枝牡丹纹、莲瓣纹。

而延佑青花只是近期在内蒙古集宁路考古出了几件青花瓷器残片,残片背部落有“延佑三年”的墨书款。至于延佑年间的青花整器,至今还从未公开过一件。如果这件青花瓷器的确来自那个遥远的时代,那么这将是学术界和收藏界的一次巨大发现。

价值 藏家心理底价3000万

近年来,元青花瓷器价格急剧上扬,一件品相普通的元青花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

2003年,一件口、底伤残的元代青花云龙纹扁壶以583万美元的价格拍出。2004年,一件不起眼的元代青花云龙纹罐以462万人民币成交。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代“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瓷罐,以1568.8万英镑(约2.45亿元人民币)天价落槌,创下历史上中国文物乃至整个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

“一旦这件青花被鉴定为真品,应该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藏品,你说值多少钱?”唐先生告诉记者,目前自己最关心的是确定其真实性,然后才是市场价格。

“去年国内拍卖了一件很差的元青花,当时拍了500多万元。我收藏的这件青花瓷器,有极其稀罕的年款,品相完好,我觉得至少应该在3000万元。”唐先生说。

收藏•故事

一不小心就买到一个元青花

唐先生是重庆3家公司的董事长。唐先生告诉记者,这件元青花是他1999年在重庆一位老藏家手中购买的。

当时这位老藏家已经68岁,刚找了新老伴,正准备到全国旅行结婚。“他们缺钱,新夫人劝老先生说,玩了一辈子收藏,也该享福了。”唐先生说:“在新夫人的建议下,老藏家就把他收藏的100多件藏品转让给了我。当时我一共花了180万元。”

唐先生介绍说,这位老先生转让的藏品包括金银器、玉器、石器、瓷器,“当时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件青花,近两年元青花炒热了我才醒豁过来,原来自己还有一件带款的”。

至于这位老藏家是什么身世,他又是如何得到这件元青花的,唐先生透露得并不多。“他是下江人,抗战期间跟父亲从上海来到重庆。他们家过去是土湾棉纺厂的股东,比较有钱。这件青花可能是他自己购买的。”唐先生说。

收藏•人物

专门租个保险柜保护元青花

“过去5年,这件元青花一直放在家中的文物储藏室里,这是第一次亮相”。首度亮相后,唐先生也提高了安全意识。为了这件元青花的安全,唐先生第二天就到银行租了保险柜,“每个保险柜一年的租金大约9500元,这样我心里才踏实”。

督陶官:唐英卒年新证


在中国陶瓷,特别是清代陶瓷发展史上,唐英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作为清代雍正、乾隆两朝的督陶官,他从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一直负责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的窑务。在将近三十年的任职期间,由于他实行了比较进步的窑务政策,本人又掌握了陶冶技术,再加上他的尽心竭力,使这一时期的制瓷业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他所督造的瓷器,被称为“唐窑”。督陶之余,唐英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书画、篆刻、诗文、戏曲均有涉猎,但最为后人称道的还是他为中国制瓷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也正是鉴于此,长期以来,有关他任职期间的瓷务活动及生平事迹等,一直都是陶瓷研究者关注、探讨的课题,这其中他的卒年至今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唐英,字俊公,晚号蜗寄老人,隶汉军正白旗,辽宁沈阳人。他的生年很明确: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初五。至于他的卒年,曾有过乾隆十九年、二十一年两种说法,从现在已知的资料来看,后一种说法更为可信。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文献档案可以证实,其究竟卒于这一年的什么时间,说法不一。耿宝昌先生著《明清瓷器鉴定》据唐英《陶人心语》之卷后语,定其卒于乾隆二十一年的下半年。《唐英集》的整理者则称其卒于这一年的冬天,但没有说明出处。

有关唐英在乾隆二十一年的活动情况,傅振伦、甄励先生所编《唐英瓷务年谱一览表》记录最详:

正月十九日唐英于圆明园拜谒乾隆帝,赏给奉宸苑卿衔。二月初一日出京。三月十三日抵九江。四月二十四唐英为次色瓷器事具摺呈奏。七月初七日唐英将次色黄器一万一千零七十九件,次色祭器一百六十四件呈进。二十七日唐英奏请退职。八月二十一日唐英卸任。九月十二日新任九江关监督办理窑务尤拔世自京启程赴任。闰九月初一日尤拔世抵九江任。

以上所列均出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唐英档案》,可谓详备。唯一的遗憾就是唐英病殁的时间付之阙如。另一方面,如果唐英真的卒于乾隆二十一年,那么在这一年的档案中应该会有些相关的线索。由此,笔者在检读台北故宫博物院印行的《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十五辑)中果然发现了一件时任江西巡抚胡保 的奏折,其内容即是胡保 代唐英之子寅保报奏九江关监督唐英病故及事后处理相关事宜等。奏折全文如下:

乾隆二十一年八月初二日江西巡抚臣胡保瑔谨奏,为据情代奏事,臣接准翰林院编修寅保呈称:职父唐英荷蒙皇上天恩,简畀九江关监督历任多年,復命寅保随任帮助。不料职父于本年五月中染患痰火病症,两月医药罔效,今于七月二十九日在署病故。伏查乾隆十三年职父进京谒见,所有九江关印务送交九江府知府就近代管。现在关库钱粮及日征料税关系重大,未便旷误,谨循例将九江关印务送交九江府知府董榕就近暂管,恭候皇上另差接管。除景德镇御器厂烧造事务,现行令在厂协造老格加意小心办理,统俟新任监督到日照例另行交代外,合将职父病故、送交关印缘由呈请代奏等情到臣,臣随即檄行九江府暂行代管,严密稽查,毋许关书人等乘机透漏舞弊。谨据情恭摺代奏,伏候皇上睿鉴施行,为此谨奏。(乾隆批:阅)

奏折中说唐英于七月二十九日病故,据他二十七日奏请退职的奏折仅仅隔了两天。而乾隆皇帝在八月二十一日只接到了七月二十七日唐英的奏折,并不知道唐英已经病故,因此才有这日批准他卸任的上谕。乾隆见到胡保 奏折的时间是在八月二十八日,此记载见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军机处随手登记档》第九辑:

八月二十八日,批胡保瑔摺:九江关监督唐英于七月二十九日病故,印务送交九江府知(府)董榕就近暂管。其景德镇御器厂烧造事务,现行令在厂协造老格加意小心办理,统候新任交代。(乾隆批:览)

九月初二日,乾隆发布上谕,任命尤拔世为新任九江关监督(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二册),九月十二日尤拔世自京启程赴任。关于尤拔世上任的情况,在其到达九江后给乾隆皇帝的奏折中也有记述,此奏折见于同一辑《宫中档乾隆朝奏折》中,录文如下:

乾隆二十一年闰九月初一日九江关监督办理窑务奴才尤拔世谨奏,为恭报奴才到任接管关务日期事。窃奴才钦蒙恩命管理九江关务,復奉谕旨着奴才速赴新任,奴才遵即于九月十二日自京启程,业经具摺,恭谢天恩,奏闻在案。今奴才于闰九月初一日到九江新任,据暂管关务九江府知府董榕将前监督唐英任内征存税项交代奴才接受管理。奴才现在查明有无未清之项,另摺奏闻,并将关务情形悉心稽查,所有平余养廉等项均照凤阳关一体办理,据实报销。谨先将奴才到任接管日期恭摺奏报,伏乞皇上睿鉴。再查本年窑工将次告竣,其烧造钱粮业经唐英照例支发,应归唐英任内报销。奴才应办磁务俟来年春季开工另行查办,合并陈明,谨奏。

唐英病故奏折的发现,为其卒于乾隆二十一年之说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也使长期以来有关其卒殁时间的讨论画上了句号。至此,唐英有了详细、准确的生卒年,即: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五月初五日,卒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二十九日,活了75岁。其生卒年的确定,对于我们鉴别有纪年的唐英款瓷器提供了新依据。唐氏晚年很喜欢将自己的书画描绘在陶坯上制成瓷器,这些特殊的作品,由于艺术性和工艺性的完美结合,备受世人青睐,也引来了不少赝鼎之作。时至今日,带有唐英书画、款识的瓷器还有一定数量的留存,这些作品绝不可能全部出自唐氏之手。而真品与仿品之间,由于制作时代相近,工艺相同,给鉴别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件唐英款的笔筒,署年款为乾隆二十二年,在唐氏明确卒年发现之前,对它的认识一直处于可否之间的模糊状态,现在看来,它是一件仿冒品是无可置疑了。

陶瓷知识:“唐青花”不是“青花瓷”鼻祖


中国台湾歌星周杰伦一曲《青花瓷》,曾一度引发民间对“青花瓷”的收藏热。日前,据四川省收藏家协会数据披露,成都、重庆两地的“青花瓷”收藏爱好者,从去年几百人陡增到今年的上万人。从北京等收藏重镇看,青花瓷的热度还烧到了目前认为历史“最古老”的唐青花上。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对青花瓷是否源于唐代一说,抱有自己的看法。

民间纷纷冒出“唐青花”

有学者认为,从考古发掘来看,全世界完整的唐青花瓷器只有6件: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打捞上来的一条唐代沉船曾经出水了3件,中国、伊朗等地各有1件。但近期民间收藏者却认为不止这个数。收藏家刘景宏藏有一个唐青花蓝彩飞鸽葫芦瓶。他认为这个葫芦瓶就是河南巩义窑出产的唐青花,也是青花瓷器早期的雏形。另一位收藏人士程方舟拥有一款唐早中期平足点状纹盖罐,他在大量翻阅资料后,认为此盖罐属唐代釉下青花瓷。判断依据有四:该罐胎质为陶胎胎质,粗糙易吸水,与唐三彩胎质一致;表面是类似唐三彩的釉面开片,而这样的特点在唐代之后基本消失;盖罐花纹为点状纹,而宋代及以后的青花瓷基本都是用笔画的宋青花也好,都是没有学术定论的事,在现在青花瓷比较火爆的情形下,好多是商家借助概念造势,试色彩等传承关系。”马未都认为,要说唐青花是青花瓷老祖宗,那就得跟青花瓷原产地景德镇瓷器做下对比,但从他在市场上看到的一些完整的唐青花看,质地上跟真正的青花瓷有很大区别。偶然的相似不能证明什么,孤立的个案也不能成立“源头说”,好多唐青花就是一些类似唐三彩的釉陶,连瓷器都不是。唐三彩里有很多蓝色,一些人认为釉底下呈现蓝色就是青花了,但青花起码得具备若干个要素才能成立。“目前还没见到哪个官方报告确立了唐青花是青花的鼻祖。如果一定要说那是唐青花,那我也只能说,此青花非彼青花。”马未都说,市面上的唐青花跟学术界认定的元代以来的青花瓷还不能扯在一堆说。

马未都:唐青花不是青花瓷鼻祖


市面上的唐青花

中国台湾歌星周杰伦一曲《青花瓷》,曾一度引发民间对“青花瓷”的收藏热。日前,据四川省收藏家协会数据披露,成都、重庆两地的“青花瓷”收藏爱好者,从去年几百人陡增到今年的上万人。从北京等收藏重镇看,青花瓷的热度还烧到了目前认为历史“最古老”的唐青花上。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对青花瓷是否源于唐代一说,抱有自己的看法。

民间纷纷冒出“唐青花”

有学者认为,从考古发掘来看,全世界完整的唐青花瓷器只有6件: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打捞上来的一条唐代沉船曾经出水了3件,中国、伊朗等地各有1件。但近期民间收藏者却认为不止这个数。收藏家刘景宏藏有一个唐青花蓝彩飞鸽葫芦瓶。他认为这个葫芦瓶就是河南巩义窑出产的唐青花,也是青花瓷器早期的雏形。另一位收藏人士程方舟拥有一款唐早中期平足点状纹盖罐,他在大量翻阅资料后,认为此盖罐属唐代釉下青花瓷。判断依据有四:该罐胎质为陶胎胎质,粗糙易吸水,与唐三彩胎质一致;表面是类似唐三彩的釉面开片,而这样的特点在唐代之后基本消失;盖罐花纹为点状纹,而宋代及以后的青花瓷基本都是用笔画的图案。程方舟说,在放大镜下能非常清晰地看到青花在透明的釉下,而不是含混的“釉中彩”。虽然史书记载扬州曾出土过唐青花,但仅仅只是碎片,像这样保存完整的唐青花还是寥寥无几。

唐青花还没认定是“青花”鼻祖

马未都认为,唐青花也好、宋青花也好,都是没有学术定论的事,在现在青花瓷比较火爆的情形下,好多是商家借助概念造势,试图把青花瓷的历史再进行“翻案”。

“我认为他们所说的唐青花跟真正的青花没关系,中间并没有质地、色彩等传承关系。”马未都认为,要说唐青花是青花瓷老祖宗,那就得跟青花瓷原产地景德镇瓷器做下对比,但从他在市场上看到的一些完整的唐青花看,质地上跟真正的青花瓷有很大区别。偶然的相似不能证明什么,孤立的个案也不能成立“源头说”,好多唐青花就是一些类似唐三彩的釉陶,连瓷器都不是。唐三彩里有很多蓝色,一些人认为釉底下呈现蓝色就是青花了,但青花起码得具备若干个要素才能成立。“目前还没见到哪个官方报告确立了唐青花是青花的鼻祖。如果一定要说那是唐青花,那我也只能说,此青花非彼青花。”马未都说,市面上的唐青花跟学术界认定的元代以来的青花瓷还不能扯在一堆说。

鼻祖“元青花”确立青花瓷要素

马未都认为,青花瓷的要素,第一就是必须高岭土烧制,这决定了它的胎细和质地;第二,必须是以金属钴为成色剂,在高温下烧制,一次呈现蓝色,而且最低温度要达到1200度以上;第三,严格一点说,出产区域不该超过景德镇范围。

马未都认为,元青花目前才是学术界广泛认定的青花瓷鼻祖。它的存世量很大,至少有上千件,但大器比较少。从元代以后,到明清的青花瓷,能看到“血缘基因”上的衔接。

青花瓷“起源说”演变

随着对青花瓷器研究的不断深入,截至目前关于青花瓷器的起源共有三种说法。

一、“青花元代说”。这是关于青花的最早说法,这一说法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古代文人墨客多喜欢青瓷或白瓷,而不喜欢花瓷。在他们眼中,青花瓷过于花哨和俗气。所以,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关于青花瓷器的文献记载很少,而最早开始研究中国青花瓷器的却是美国人。

二、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浙江的一支考古队在一个宋代的考古工地现场发掘出一堆青花瓷片和几个青花碗,于是“青花宋代说”便由此产生。但经过国家考古研究鉴定发现,这几件出土的青花瓷器属于明朝。所以,“青花宋代说”基本被否定。

三、上世纪70年代中期和1983年,南京博物院考古队在扬州的唐城遗址发掘出了几件残破的青花瓷器,这次考古发现促成了“青花唐代说”的形成。

陶瓷知识:青花瓷的演变史——唐青花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巩义窑唐代青花小碗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唐英生卒及其业绩再释


唐英,宇隽公,又字叔子,晚号蜗寄老人。沈阳人,出自包衣阿哈满族家奴之家,隶汉军正白旗。16岁,即供役于宫中养心殿,扈从圣祖康熙帝20余年。雍正元年,授内务府员外郎,每月稽查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房各作当差匠役,画押办事 ,承造活计,领取钱粮。六年秋,奉命驻景德镇御窑厂署,为协理官,佐理陶务。督理淮安板闸关年希尧,遥领陶事,唐英偕董之。历监粤海关,淮安关。乾隆元年,协理陶务已8年,出使淮安关复兼领陶务。三年榷淮关,总理陶务。四年,专司烧造瓷器,旋兼九江钞关。十五年,更调粤海关,又二年,重临御窑厂。21年8月,既老且病告退,不久卒。

唐英生卒年月,说者不一。吾友杨殿珣博学多识,治学谨严,1980年编《中国历代年谱总录》,谓唐英生于康熙十六年,卒于乾隆十九年,考之未确。按《陶人心语》卷三《书怀诗》云:“陶山兼榷水,花甲已逢壬”。自注说:“马齿六十又一,前壬戌迄今乃本生年也。”可见他乾隆七年壬戌年六十一,是生于康熙壬戌岁。生日是五月初五,亦见《陶人心语》卷三《九月二十八日和老崔初度自寿原韵》自注。至唐英卒年似在乾隆21年下半年,亦见《陶人心语》卷后语。

按江西陶政,肇自季汉,成于隋唐,盛于宋元,至明清而景德镇蔚为瓷都,蜚声世界。在明代御器厂瓷业基础上,发展到雍正年窑而美备,至乾隆始造成唐窑鼎盛的局面者,而以唐英之功为独多。唐英自雍正六年到景德镇驻御窑厂协理陶政,至乾隆21年摆脱陶政,28年间都全力以赴地钻研瓷业制造瓷器,成就之大,实属空前。

乾隆8年唐英撰《陶成纪事碑》载:“厂器陶成,每岁秋冬2季雇船只夫役,解送圆琢器皿六百余桶。岁例:盘碗,盅,碟等上色圆器,由一二寸口面,以至二三尺口面者,一万六七千件,其落选之次色,尚有六七千,一并装桶解京,以备赏用。其瓶、 尊、彝等上色琢器,由三四寸高,以至三四尺高大者,亦岁例二千余件。尚有落选次色二三千件不等,一并装桶解京,以备赏用。”烧造数目,虽不及明朝万历御器九万六千余件之多,但一般地讲来,为数实在不少。其所烧造的器皿,见于《陶成纪事》者有五十七种,多至八十一品。凡宋朝定、东、钧、汝、官、龙泉、哥、弟、湘湖等窑,及明朝永、宣、成、弘、正、嘉、万等官窑及欧器,广窑都能仿造。其品类有日常饮食器皿,有婚丧寿延的用具,有供器、祭器、明器,又有文具玩好,陈设、装饰等物品,这许多的器皿中有壶、尊、碗、碟、盘、饭匙、箸、蜡斗、醋滴、茶药罐、澡盘、灯锭、灯笼罩、盆、缸、罐、钵、枕、帽架、盒子、摺扇、鼻烟壶、香炉、挂壁、花熏、花瓶、花插、花盆、觚、筒、砚、屏、墨床、书滴、画轴、镇纸、笔管、笔洗、笔床、笔格、笔筒、印盒、印章、又有仿古尊、 彝、鼎、卤、爵等礼器者。五花八门,品种极多。其形式:或方、或圆、或扁、或有棱、又有如瓜瓠、花果、象生、戗金、镂银、琢石、 漆、螺细、竹木、匏蠡等器者。其形状和颜色,都很逼真。堆花、锥拱、脱胎等制作,也超过前过。有镂空套瓶及转颈瓶、转心瓶(造办处乾隆十八年五月十二日档名“转旋瓶”),其腹部玲珑透雕,两面可以洞见瓶之内部。这类瓶子还有能以转动者,好似美术透雕的象牙球。利用物理学上轴心转动的原理,通过瓶的转动,内部的瓷器画片就可以从镂空部分连续地透视出来。这都是巧夺天工的作品。他按“内发”古器仿制之外,又特派厂署幕友吴尧圃亲自到钧州了解钧窑传统造法,钻研湘湖釉配方。特别在釉彩上,他推陈出新制造了多种釉下、釉上彩,如白、粉青、大绿、米色、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梅子青、骡肝马肺、天蓝、霁红、霁青、鳝鱼黄、蛇皮绿、油绿、欧红、欧蓝、月白、翡翠、乌金、紫金诸种。又有浇黄、浇紫、浇绿、填白、描金、青花、水墨五彩、抹金、抹银诸名。不仅载在《清史稿》,故宫博物院且多有实物收藏。当唐英雍正六年初到景德镇御窑厂之时。他对陶政知之极少,然而他“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基心竭力,与工匠同食息者共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冠变化之妙理。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陶人心语》语),从外行变成了里手。他烧成大型龙缸,发展了洋彩,珐琅彩,更是辉煌成就。乾隆八年五月,他编次的《陶冶图》和乾隆十一年七月奏呈的《则例章程》。至今仍是陶业上的珍贵文献和财富。在榷陶时,他“恤工慎帑,尤为可贵”。

唐英不仅是位陶业大师,他还博学多能,撰有《问奇典注增释》。能诗文,工书画,篆刻的木艺之士,虽不是三绝,也不愧为全能的美术家。观于《陶人心语》、《陶人心语续集选》和故宫藏品,可以窥见一斑。

唐英又是一位戏剧家。他生在“乾隆盛世”,目睹封建社会的腐朽,衰颓,旧伦理道德的浇漓,即是对人君王(如明武宗调戏民女李凤姐),对于骑在人民头上的大官小吏(如《天缘债》、《面缸笑》,一名《打面缸》),都敢于冷嘲热讽,淋漓揭发责斥。因此他改编了流行较广的地方戏曲,小调,说唱等有益教化的《古柏堂传奇杂剧》,一名《灯月闲情》17种:《转天心》2卷,《清忠正案》1卷,《双钉案》(原名《钧金龟》)2卷,《巧换缘》1卷,《三元报》1卷,《芦花絮》1卷,《梅龙镇》(又名《龙戏凤》)1卷,《面缸笑》(又名)《打面缸》)1卷,《虞兮梦》1卷,《无缘债》(原名《张骨董》)2卷,《英雄报》1卷,《女弹词》1卷,《长生殿补缺》1卷,《十字坡》1卷,《笳骚》1卷,还有《佣中人》、《梁上眼》等。唐英在这里充满了愤世嫉俗之情和优良的传统道德。他在御窑厂署时,与工匠共食息三年之久,且赏勤警怠,矜老恤孤,拯灾济难,周给医药棺木慧,真是一位深得民心、公正廉明的饮差大员。

河南考古发现唐青花瓷发源地


文物考古部门对河南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近日获得重大发现,数座烧制唐三彩的窑炉露出地面,窑址内发现唐代的青花瓷片和接近于青花的蓝彩白瓷。据专家推测,这里极可能是唐代青花瓷器的发源地。

2005年7月,文物考古部门开始对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唐代窑炉六个,瓷片、三彩、素烧器残片一千五百余袋,完整和可复原器物八百余件。

一大批完整和较完整的白釉、黑釉、黄釉、青釉瓷器标本,尤其是出土的大量精美三彩器皿、半成品和各类窑具,再现了唐三彩制作工艺流程,为研究黄冶窑的分期、手工业作坊的布局及窑炉的整体结构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据介绍,这次发掘的地层堆积丰厚,出土的文物保存都非常完整,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次发掘出土了青花瓷片和彩釉瓷器。20世纪80年代初期,考古专家专门对在扬州出土的唐代青花进行分析,推断扬州城出土的青花很可能是巩义黄冶窑烧制的,但巩义窑没有发现青花瓷,此次发现唐代青花,足可以证实巩义黄冶窑便是唐代青花瓷产地。

据了解,在中国范围内,唐代青花瓷目前仅于扬州出土过,世界保留的唐代青花瓷器也仅有五片,且都流于国外。

唐青花瓷产地锁定巩义北宋官窑窑址初定汝州


记者从5月21日召开的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考古新发现研讨会上获悉,省文物研究所在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的发掘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不仅再现了唐三彩制作、烧造工艺流程,同时在晚唐地层内清理发现了青花瓷,为唐青花瓷器找到了原产地。

黄冶唐三彩窑址从1957年发现以来,已经多次考古发掘,出土过许多精美的唐三彩器物。2002年至2003年,省文物研究所会同中国文物研究所联合组队,对黄冶唐三彩窑址第一、二、三烧造区进行再次发掘,清理了唐代窑炉8座,其中5座保存完好,分为大、中、小三种研制,窑室内都发现了一定数量的瓷器、三彩制品和窑具等,为研究黄冶窑的分期、手工作坊的布局以及窑炉的整体结构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现场发掘时,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第二烧造区晚唐地层中发现的百余件白釉施蓝彩的唐青花瓷标本,这在国内同时期窑址考古发现中尚属首次。这些标本一般比三彩制品火候高,施釉工艺也与三彩不同。其形状与纹与1990年扬州出土的唐青花瓷相类似。经复旦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对两地的瓷器标本采用无损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进行成分测定,证实二者成分完全相同。考古专家们认为,唐朝晚期,扬州是主要的通商口岸,是瓷器的主要外销地。目前全国仅有扬州出土过唐青花瓷。此次的考古发掘和科学测试证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器就是产自于巩义黄冶窑,因此唐青花瓷的产地就在河南巩义。②7

本报讯历经5年,我省文物专家在汝州市张公巷窑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大突破。5月21日,在由中国古陶瓷学会和省文物局共同主持的“汝州张公巷窑考古发现专家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张公巷窑址出土的青釉瓷,造型、釉色、烧造工艺等既继承了汝瓷的风格,又与汝瓷有明显区别,极有可能就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中国五大名瓷“汝、钧、官、哥、定”中的北宋官瓷,而张公巷窑极有可能是考古界寻找已久的北宋官窑。由于北宋末年特定的历史原因,目前传世的官瓷数量极为稀有,仅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少量收藏。而北宋官窑址一直未发现。1999年至2001年,省文物研究所配合汝州市民房改建工程在汝州张公巷三次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陶瓷资料、类汝窑瓷器残片、窑具和素烧坯残片,引起了中国古陶瓷学者的高度重视。今年2月至4月,在汝州市政府的大力配合下,我省文物专家对该遗址进行第四次发掘,清理出了房基、井、灶、灰坑和过滤池等,出土了一大批极具价值的完整或可复原的青釉瓷器和窑具。

此次出土的青釉瓷器形精美,质量上乘,与汝窑瓷风格接近,当属皇室用瓷。其烧造工艺与汝窑也相近,60%左右的窑具外壁均涂抹有耐火泥,而这种工艺仅见于宝丰清凉寺汝窑。但是张公巷窑出土的青釉瓷与汝窑瓷还存在明显区别:色泽有别于宝丰清凉寺汝窑的天青色,呈淡青、灰青、青绿色等;以薄胎薄釉为主,釉面玻璃质感极强;胎质细腻坚实,胎色为粉白、灰白、洁白和少量浅灰,几乎不见汝窑的香灰色;支烧后出现的支钉形状呈滚圆形,而不是汝窑的尖钉形。同时,根据无损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对张公巷窑与汝窑青釉瓷的釉质和胎质进行成分分析,可明显发现主要化学元素含量不同。此外,张公巷窑的青釉瓷开片呈鱼鳞状,这在汝窑当中几乎没有。但这种呈鱼鳞状形在浙江发掘的南宋修内司官窑瓷器中比较常见。

在研讨会上,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为代表的专家认为,根据张公巷窑考古发掘情况可以推断,张公巷窑大致年代为北宋末年。它是在宝丰汝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产品不论从外观还是从原料分析都表明与汝瓷有明显不同。从烧造工艺、器形等方面分析,宝丰清凉寺汝窑、张公巷窑、浙江南宋修内司官窑应当有着内在的传承关系,由此基本可以认定,张公巷窑就是北宋官窑。大家还一致认为,张公巷窑是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应该进一步对原址进行保护发掘,为北宋官窑的认证找到更多的实物依据。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唐英书“佑陶灵祠”青花瓷匾》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唐英书“佑陶灵祠”青花瓷匾》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