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汝瓷大事记

汝瓷大事记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瓷砖造型

2020-08-25

瓷砖墙面。

公元1086年既北宋哲宗元祐年,为汝窑初始生产时期。

(公元1107年—1109年)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因定窑瓷器有“芒”(未上釉的地方)不便在宫中使用,遂在汝州设立官窑,专门烧制宫廷御用瓷器。汝瓷名声大振,成为五大名窑中的唯一官窑,被誉为“汝窑为魁”。

1938至1941年(民国27年到30年),资本家李绍初在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窑 ,亦未成功。

1952年,私人经营的严和店瓷厂经过改造成为集体经营,后又转为地方国营县办汝瓷厂(即汝州市汝瓷一厂),产品以粗瓷碗、盆为主,也兼烧瓷缸耐火砖等。

1953年6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1957年汝瓷厂郭遂师傅在孟祥泰、裴金榜、杨桂荣、马永杰、和厂领导的支持下,终于试制成功了汝瓷“豆绿釉”,产品质量达到了古代豆绿釉的标准。

1958年汝瓷厂郭遂等研制出汝瓷豆绿釉大型透花盆、洗字盘等产品,被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

1958年汝瓷研究第一人郭遂师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1964年5月中旬,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来临汝参观汝瓷。先后查看了严和店汝窑遗址 及文化馆汝瓷珍藏。

1969年汝瓷产品首次参加广州商品交易会,所带200多件产品被外商购买一空,汝瓷声誉从此扬名海外。

1971年汝瓷产品在广州交易会上吸引了日本、新加坡、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十七个国家客商的青睐。

1973年,广交会上参展的四箱160件豆绿釉产品,被外商抢购一空,当年开始批量生产出口。

1973年10月,临汝县汝瓷二厂开始兴建即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1975年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职工扩充到300多名,增添了设备,主要生产碗、壶、酒瓶、工艺品等日用品。

1980年著名作家李准到临汝县调查研究,并参观了美术汝瓷厂。

1983年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全厂职工达到近千人,汝瓷生产初具规模。

1983年,汝瓷“天蓝釉”由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副厂长郭连成同志负责,试验组组长郭遂同志具体抓,经郭遂、孟玉松、张全、王中玉、王天中、宋海、张大庆、范立的共同努力,调整配方40多号历经数百次试验试制成功。在8月召开的鉴定会上,汝瓷之精美博得了全国24位著名陶瓷专家的一致称赞。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8家全国性报纸及中央广播电台、河南电台都报导了这一消息。1983、1984年汝瓷豆绿釉和天兰釉分别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

1983年2月6日,河南省省长何竹康到临汝视察工作,参观工艺美术汝瓷厂。

1985年3月20日,以菽下薰为团长的日本播州访华团一行35人,拜会临汝县政府,参观风穴寺、工艺美术汝瓷厂。

1985年4月13日,以麦克博士为首的美国“中国古陶瓷考察团”一行19人,考察工艺美术汝瓷厂,并参观千年古刹风穴寺。

1985年10月21日,以伊藤光治为团长的日本全友会友好访中团一行19人,参观风穴寺、工艺美术汝瓷厂。

1985年12月,中国唯一的专业“汝瓷博物馆”,在临汝县建成开放。

1986年1月,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起草制定了《河南省汝瓷地方标准》。

1986年,临汝县委、县政府号召,利用汝州得天独厚的陶瓷原料和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发展汝瓷生产,建立了临汝县中国汝瓷开发公司和中国汝瓷研究所。相继又建立尚庄、马窑、陵头、骑岭、803第三瓷厂、汝州镇等17家瓷厂,从业人员2680人,年产汝瓷1620万件,产值1963万元。

1986年3月20日,以菽下薰为团长的日本播州访华二团21人第二次来访,拜会县政府、访问临汝镇、参观工艺美术汝瓷厂,并赠送200株樱花树。

1986年汝瓷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审会上,荣获国家金杯奖。

1986年7月10日汝州牌“汝瓷”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注册成功获准使用。

1986年9月17日,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系列产品双龙瓶、内花碗、鸡心碗、玉壶春等9种产品在第六届全国“百花奖”评比会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金杯奖”。

1987年6月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高级美术师马永杰设计制作的“豆绿双龙瓶”由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办公室收藏。

1987年8月6日河南省代理省长程维高,视察汝州市美术汝瓷厂。

1987年9月4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来临汝视察工作,参观工艺美术汝瓷厂。

1987年10月5日,日本味精株式会社代任顾问赖户寿太郎,应全国友协邀请,与常驻北京代理利根川来县参观汝窑遗址和汝瓷一厂。

1988年3月30日,以二木义雄为团长的日本白鹭访华团一团一行20人,拜会县政府、访问临汝镇、参观美术汝瓷厂。

1988年4月历经四年360个配方和上千次的试烧,举世瞩目的一代瑰宝“汝官瓷”天青釉烧制成功。8月28日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和河南省科委共同主持鉴定,一致认为试验成功。《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全国16家报刊作了报导。

1988年4月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副厂长高级美术师马永杰,在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大会上,被评为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受到国家领导人李鹏、姚依林、田纪云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1988年9月鲁山县段店古汝窑址,发掘出残破天蓝釉汝瓷缸,经鉴定属唐代早期产品。

1988年 原河南省委书记侯宗宾视察汝州市美术汝瓷厂。

1988年5月4日,日本陶器考古专家顿所隆一和荒井幸雄,考察汝窑遗址。

1988年6月5日,日本三菱电视株式会社伊丹制作所主事中山正一和主干重浦淳一,日本川山奇重工业株式会社车辆工厂工作后袋科一行22人,来临汝参观 美术汝瓷厂,风穴寺和汝瓷博物馆。

1988年6月24日,日本古陶瓷考察团以出川直行为团长 一行6人,参观美术汝瓷厂。

1988年6月24日,以日本出川直行为团长,岛田幸一为副团长的日本汝瓷考察团一行6人,来临汝参观美术汝瓷厂。

1988年7月21日,日本陶器考古专家顿所隆一第二次来访,考察严和店、清凉寺、汝窑遗址,参观汝瓷博物馆。

1988年8月29日,日本荒井幸雄,考察严和店、大峪、清凉寺汝窑遗址。

1988年9月鲁山县段店古汝窑址,发掘出残破天蓝釉汝瓷缸,经鉴定属唐代早期产品。

1988年10月1日,英国安星小姐姆,参观美术汝瓷厂。

1988年孟玉松出席全国第六届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南海受到邓颖超的接见。

1988年国家公安部将汝瓷产品作为国礼赠送给朝鲜。

1988年汝瓷洗被国家文化部选赠英国皇家博物馆。

1989年1月,汝州市美术汝瓷厂厂长李聚万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计经委、河南省体改委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厂长(经理)称号”。

1989年8月汝州市美术汝瓷厂厂长李聚万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1989年12月12月汝州市美术汝瓷厂技术厂长马永杰在河南省第三杰艺人代表会上被评为工艺美术大师,受到河南省委书记杨析宗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1989年4月7日,日本 荒井幸雄和松田章嗣,考察严和店、寺沟、东沟、陈沟、罗圈汝窑遗址。

1989年4月24日,日本泛亚西亚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森信和弘应全国友协邀请,参观工艺美术汝瓷厂、汝瓷博物馆、并高度评价汝瓷博物馆,计划在日本展览古汝瓷。

1989年4月29日,日本驻平顶山帘子布厂5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观风穴寺和工艺美术汝瓷厂。

1989年10月,上海国际研讨会与会国际专家给予汝瓷天青釉高度赞扬,日本、美国派代表团来汝州参观。

1989年11月6日中央电视台对汝瓷天青釉的研制成功进行专题报导。

198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原河南省委书记)视察汝州市美术汝瓷厂。

1989年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郝宝庆(中将)视察汝州市美术汝瓷厂。

1989年汝瓷天青釉被选为全国书法大赛指定奖品。

1990年8月16日由台湾文物艺术品收藏家协会组织的中华电视公司《陶瓷故乡》专家访谈,赴汝州专访了汝瓷专家朱文立。

1990年孟玉松出席河南省第五次党的代表大会。

1990年孟玉松的作品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1991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于耀中教授,在汝州市美术汝瓷厂创作陶瓷工艺品。

1991年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张天宝、莅临朱氏汝瓷公司,汝州一高等地视察。

1992年全国画报记者采访团赴汝州市美术汝瓷厂采访参观。

1992年美术汝瓷厂高级工艺美术师马永杰被编入“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

1993年孟玉松因贡献突出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台湾《中时晚报》既(民国81年8月25日星期二第四版刊登:“汝窑三犧尊”以5000万港币割爱成交。据收藏家王兴祖表示,此件“汝窑三犧尊”是他的外曾高祖陶澍于道光十九年间担任两江总督时所留。

1993年孟玉松因贡献突出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著名艺术家兰天野参观朱氏汝瓷公司 。

1995年朱文立因贡献突出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8月4日,日本国立电视台赴汝州朱氏汝瓷公司拍摄专题片《中华五千年》之陶瓷卷。

1997年10月29日,奥运冠军邓亚平将朱氏汝瓷八卦鼎赠送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1997年7月1日,新嘉诚汝瓷八卦鼎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1998年8月15日,汝瓷专家朱文立和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在一起探讨汝瓷产品。

1998年中央电视台4套播出专题片《汝瓷传人——朱文立》。

1999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将汝州朱氏汝瓷赠送前日本首相小渊惠三。

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玉松古瓷厂选送的汝窑“国泰民安”大花瓶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厂长孟玉松受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国务委员铁木尔·达瓦买提的亲切接见。

1999年孟玉松作品获全国民间藏品展交会一等奖。

2000年汝瓷专家朱文立应邀赴美国进行陶瓷文化交流,轰动洛杉矶 ,并接受了洛杉矶电视台记者专访。

2000年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发掘出475平方米的中心烧造区,发掘出窑炉16座,初步定位如官窑。

2000年奥运会冠军邓亚萍将汝瓷八卦鼎赠送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2000年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参观汝州市汝瓷开发中心。

2000年中央电视台1套拍摄播出了《瓷中魁》朱文立专题片。

2000年9月马永杰被国家人事部编写的《中国专家大辞典》。

2001年由河南省文物局组织对汝州张公巷北宋官窑遗址进行初步发掘,发掘出大量官瓷新窑器残器、碎片,为进一步发掘研究汝州官窑的历史提供了大量证据。

2001年原中宣部副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莅临汝州市在市委书记张遂兴的陪同下,参观了汝瓷博物馆、汝州温泉、汝州一高、风穴寺和朱氏汝瓷公司,并题词留念。

2001年5月朱文立、孟玉松研制的汝官瓷被故宫博物院分别选入13件收藏。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远的亲切接见。

2001年4月29日,《中国文物报》刊登《陶瓷香港创天价》一文,编者按:1992年在美国纽约一只汝窑小碟以1.4亿元成交(未说明是何币种)。创造了世界古陶瓷之最(此说虽有争议但足以说明汝窑瓷器之珍贵)。

2001年8月1日,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编发了作者饶治华撰写的文章《真假汝官瓷》,文中描述了收藏汝瓷中的鉴别知识。

2001年中央电视台1套拍摄播出了新闻调查《千年寻找》汝瓷专题片。

2001年中央电视台9套播出《瓷痴朱文立》专题片。

2001年10月20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2001年年会暨汝州市首届汝瓷国际研讨会在我市召开。来自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内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陶瓷届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前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叶文程、现任会长汪庆正,故宫博物院高级研究员耿宝昌、李知宴,古陶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莉英等出席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实地参观了汝州张公巷汝窑遗址,汝瓷博物馆,市美术汝瓷厂,清凉寺汝窑遗址,汝州风穴寺等。会议对汝州汝瓷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对张公巷汝窑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进行了研讨。并选举产生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新任会长,上海博物馆著名研究员汪庆正当选会长,常务副会长王莉英兼任秘书长。

2001年朱氏汝瓷由原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曾送以色列总统魏茨曼。

2001年朱氏汝瓷由河南省政府赠送韩国总统金泳三。

2001年12月5日,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寻瓷访古漫记栏目,刊发了著名古陶瓷专家叶喆民撰写的《考察河南窑址见略》釉色天青珍同拱壁的青瓷器——汝窑。文中对汝窑址的发现和所寻到的汝窑碎片的分析研究,作了细致的论述。

2002年3月6日,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第五版,编发了汝瓷专家朱文立撰写的文章,《鉴赏汝瓷、首推釉色》一文。

2002年11月中央电视台10套赴汝州拍摄汝瓷专题节目《探寻汝窑》。对汝州市区张公巷遗址进行了实地拍摄。

2002年12月河南电视台来汝州拍摄了专题片《汝瓷》。

2002年9月河南大学九十华诞,物理系85届毕业生时任汝州市市长吴孟铎将汝瓷开发中心特制汝瓷《双龙瓶》赠送母校。

2002年3月30号经国家邮政局批准,河南省邮政局发行“中国陶瓷·汝窑瓷器”特种邮票一套6枚,并同时发行了首日封、纪念封各一套6枚,邮票首发式由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和汝州市人民政府、宝丰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在鹰城平顶山市体育村举行了首发式。

2002年中央电视台10套拍摄播出了《汝瓷探源》采访了朱文立。

2002年汝瓷产品被河南省旅游局批准为定点旅游用品。

2002年5月24日,朱文立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优秀专家。

2002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了以“雨过天晴云破处”为主标题,副标题(记中国汝瓷女传人孟玉松)详细报道了孟玉松的传奇人生。

2002年中央电视台4套、7套、9套分别拨出汝瓷专题片《瓷痴朱文立》。

2002年10月30日由汝州市美术汝瓷厂、玉松古瓷厂、汝瓷开发中心、汝瓷产销中心等19家单位52名个人会员发起成立了汝州市汝瓷协会。

2002年12月19日《河南日报》以“汝瓷期盼辉煌”为题,刊发了申甲由采写的长篇报道,就汝瓷的发展现状,分析探讨了汝瓷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2003年1月30日《大河报》探访我省宋代名瓷系列之“汝瓷篇”《寻找雨过天晴的美丽》,编发了记者李红军、王纪元采写的汝瓷系列报道。

2003年4月6日由汝瓷协会主办的《汝瓷研究》刊物创刊发行。

2003年4月16日域名为(http://www.ruci.net) 汝瓷国际网站《中华汝瓷网》经过3个多月的资料收集和设计制作正式建成开通。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河南网、河南日报、大河报、新闻出版报、青年导报·经济观察分别转发或刊发了开通的消息。从而使汝瓷实现了网上浏览,迈入全球网际快车。

2003年4月16日,河南日报第三版,刊发了王会平、胡忠成采写的稿件《中国汝瓷、网上欣赏》一文。

2003年4月17日,中国河南网,以《汝瓷国际网站中华汝瓷网建成开通》为主标题,转(平顶山广电网)发了中华汝瓷网站开通的消息。编辑:王天林

2003年4月18日,大河报A6版,以《鼠标轻轻一点、汝瓷尽现眼前》为题,刊发了记者王纪元采写的消息。

2003年4月20日,人民网郑州4月20日电 记者王明浩报道《鼠标轻轻点,汝瓷网上揽》为题,刊发了中华汝瓷网站开通的消息。

2003年4月23日,新华网,刊登《河南汝瓷国际网站中华汝瓷网建成开通 》的消息。记者:王耕

2003年5月1日中华汝瓷网被国际知名网站搜狐网站和上海热线收录入搜索引擎,实现了网上互联互通。

2003年5月13日,光明日报·生活时报,刊发了由桂焱炜、胡忠成采写的《中华汝瓷网站开通》开通的消息。

2003年5月15日,中国技术市场报一版显要位置,以《汝州开通汝瓷国际网站》为题,刊发了张万强、桂焱炜、胡忠成采写的稿件。

2003年11月16日—18日,由市汝州市汝瓷协会牵头组织策划,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频道《艺术品投资》栏目孙锦铭、张洋编导在汝州市汝瓷协会的协助下。赴汝州市拍摄《甲申国宝探寻纪行——千年汝瓷》上下两集20分钟汝瓷专题电视节目。并于2004年元月26日春节(即正月初五)特别节目中播出。

2003年12月6日,由市汝瓷协会筹资规划建设的宋汝窑烧造场,在大峪乡大红寨风景区建成。大河报、平顶山日报、河南报业网、中国旅游网分别作了报道。

2003年12月9日—11日,世界三大著名电视台之一,韩国KBS电视台《陶瓷之路》摄制组申在国、金冠洙二编导,在北京有关部门金星泉翻译和汝州市汝瓷协会的配合下,赴汝州拍摄了汝窑专题片。

2004年2月4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考古队,进驻汝州张公巷窑址进行试掘。

2004年5月20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汝州市人民政府协办,在汝州召开由国内外48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汝州张公巷古窑址考古新发现研讨会,经与会48名中外专家对张公巷古窑址实地考察和出土瓷器的认真鉴别等考证,发言的17名专家中有10名一直认为张公巷古窑址就是北宋官窑遗址,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莉英总结发言,初步认定张公巷就是北宋官窑。

2004年6月18号,河南新闻出版报3版刊登《将心于瓷、为美而存》作者:韵石 古月

2004年6月20日,《法人·维权》杂志创刊号《业界精英》,刊发《匠心于瓷、为美而存》作者:韵石 古月。

2004年6月25号,汝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专家的审查,获得成功。7月16日发布了正式公告。从而使汝瓷取得了知识产权保护和通向世界的绿卡。

2004年10月《中国经济新闻》刊发《中国汝瓷女传人——孟玉松》作者:胡忠成 曹成 董新芳

2004年11月《法人·维权》刊发《寻觅绝代之光——记汝州荣华汝瓷研究所所长韩琴》作者:韵石 古月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汝瓷起源


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其产品称之为“汝窑”。“汝窑”出现的时期在越窑衰败之后,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汝窑胎质细润,多数象点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汝瓷釉汁莹润,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通体有细片,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是支烧的痕迹。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汝窑弦纹尊(奁)、洗”,是古陶瓷中罕见的珍品。

瓷中极品——汝瓷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北宋时产于河南省西南部宝丰县(原汝州所辖)境内的御用汝瓷,工艺精细,色泽美丽,传世品稀少,数百年来,一直为收藏家们所青睐。

北宋是我国瓷器制造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窑遍布大江南北,“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的产品达到中国瓷器制造工艺的顶峰,而在这五大名窑中,专为皇宫生产御用瓷器的汝窑,被后人列为五窑之首。汝瓷胎质细腻,造型工整,以名贵玛瑙入釉,釉色呈纯正的天青色,如雨过天晴;釉面平滑细腻,犹如美玉;器表有极小的开片,纹同蝉翼,细碎繁密;釉下有稀疏的气泡,光照之下忽隐忽现,似晨星闪烁;满釉裹足支烧,支钉痕细小似芝麻,整个器形呈“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征。

在汝瓷所有的特征中,最为独到的是其“雨过天晴”般纯正天青的釉色。相传,北宋时,皇帝宋徽宗做了一个梦,梦到雨过天晴,梦中见到的雨过天晴后天空呈现的颜色,令微宗甚是喜欢,于是给烧瓷工匠传下圣旨:“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宋徽宗的这道圣旨难倒了一批又一批的工匠,最后是汝窑的工匠取得了成功。虽然这只是传说,不足为信,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汝窑在釉色方面的匠心独运。

北宋灭亡后,金人占领中原,窑工南迁。仅仅盛烧二十余年的汝瓷,不但工艺神秘失传,就连窑址也不见踪影。北宋之后,历朝历代都曾尝试恢复汝瓷工艺,明清皇帝在江西景德镇组织了御窑,将全国的优秀工匠集中到景德镇,仿烧各大名窑产品,其他四大名窑均仿烧成功,唯独汝窑难以仿成。建国后,汝州市也有几家仿制汝瓷的工厂,但一直没有生产出真正的汝瓷。汝瓷难仿,主要在其釉色,这种纯正天青的釉色在史料中记载甚少,按照化验的成份,调配烧制后呈现出来的釉色却不是天青色。

由于汝窑是官窑,直接由皇宫控制和经营,其产品专门为皇宫服务,而非商品生产,所以传世汝瓷非常稀少。据统计,全世界现存汝瓷传世品仅70余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以及美国、日本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私人收藏家手中。一直以来,一个汝窑瓷片,就比黄金还贵。

令人惊喜的是,经有关专家和考古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汝窑窑址之谜已经得以破解。1950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古陶瓷研究工作的陈万里先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和实地的考察,最早发现了宝丰清凉寺瓷窑遗址。1987年——2000年,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数次的勘察与发掘,终于在宝丰清凉寺四户村民的房屋之下,找到了汝官窑中心烧造区,发现了烧制御用汝瓷的窑炉、作坊、澄泥池、釉料坑、灰坑和水井等,出土了匣钵、垫饼、垫圈、支烧、火照及插饼等窑具,以及相当数量的汝官窑瓷器。在这些瓷器中,有一些是传世品中不见的新器形,如薰炉、套盒、梅瓶、方壶、小碗、大盆、板沿盘、莲纹碗和莲纹盏托等。

汝窑遗址的发现为世人恢复汝窑工艺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朝一日,汝窑烧制之谜也会破解,重新恢复生产的汝窑制品,将会给更多的人“雨过天晴”般爽心悦目的美感。

现代德化瓷收藏记


“德化瓷”素以“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著称于世,古今皆然。2000年11月福建来南京举办了德化瓷精品展,尤令人耳目一新。参观中,青年高级工艺美术师柯宏荣、陈桂玉夫妇的各种精美的瓷雕艺术品让我爱不释手。他们的作品曾连续三届在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中荣获一、二等奖,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到新加坡举办个展,展品被争购一空,在香港,作品《大山鬼》以18万港元的成交价格,创下当年(1995)德化瓷单件价的最高纪录。他们作品的艺术魅力,激起了我的收藏欲望,于是倾囊购买了《天问》(屈原)等三件瓷雕像,并由柯宏荣先生在瓷作底部亲自签名留念。

《天问》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著名诗篇,以它的精神内涵来塑造屈原令人神往。这尊《天问》屈原瓷像高47厘米,基座宽15厘米,用优质瓷土制作,素胎装饰,纯净洁白,烧结良好。造型采用挺拔向上的姿势,瘦骨清像,腰佩宝剑,高举双手,仰天长问。面部表情忧愤刚毅,目光深邃而无奈,作品准确地刻画了屈原忠愤一生的可贵性格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这一思想与艺术精美合一的瓷雕已成为我不多的现代瓷珍藏之一。南京古陶瓷研究会会长李绍斌先生等多位会友,也都满意地购藏了柯、陈二人的瓷作。

汝瓷茶具泡什么茶好 2020汝瓷茶具怎么选


茶具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对茶具有点了解的都应该知道汝瓷茶具。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汝瓷茶具泡什么茶好和汝瓷茶具怎么选。

汝瓷茶具泡什么茶好

最常用的茶叶自然是铁观音,跟紫砂壶一样适用。汝瓷茶具也算是比较高档的一款茶具了,而且它的密度可以吸味,一泡上档次的茶具会越泡越有香味哦,不过前期可能要用茶叶先拿去泡一泡、冲一冲,不然刚开始的话,它会把茶叶的味道吸走,那茶水就没味道了,到了后期就很可人了。

其实,汝瓷茶具属于陶瓷茶具的一种,表面含有釉面,不会吸收茶香,因此什么茶都可以泡,只要注意泡茶的方式。紫砂茶具,通常建议一壶泡一种茶瓷器则没这样的建议,汝瓷是瓷器的一种,所以都可以泡。

看了以上相关的文字介绍,相信您对汝瓷茶具泡什么茶有一定的了解了吧。汝瓷茶具属于陶瓷茶具的一种,因此您在选择茶叶冲泡的时候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不必考虑太多,也可以更换茶叶来冲泡,这点比紫砂壶有优势。

汝瓷茶具怎么选

1、首先应该从材质上进行选择,因为市场上的有些劣质仿品,只为追求外观上的相似,而不计后果的使用各种化工原料,而生产出铅、汞等重金属超标的产品。这些产品就算色泽外观再精品,造型再别致,也不建议购买。真正好的仿品一般用汝州当地的土做胎,在釉中加入玛瑙等原料,才烧出了汝瓷的那种玉质感的。

2 、造型低劣的仿品是随意臆造的,造型呆板,由于胎土的配方原因,可能造成胎体过厚。这种产品还是不要碰的好。真正的好产品造型上要有咱神韵美,有灵动的气质,胎体很薄,有种古香古色的气质。

3、制作工艺上,劣质仿品可能是随意的花纹装饰,真正的汝瓷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是有金丝铁线般的自然开片,极少的有刻花。瓷器表面有珍珠状的结晶体分布于气泡周围,寥若晨星。这是汝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观特征。

小知识:汝瓷茶具怎么养

1、天青釉汝瓷器皿,在使用过程中,千万不能用水煮,90%以上的概率会暴裂,汝瓷的坯体或釉面都具有很强的“热胀冷缩”性能。汝瓷的开片是靠无数次的“温度升降”带动坯体的“热胀冷缩”来实现釉面开片,并非用水煮就能实现开片,急不出来的。

2、汝瓷器皿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温杯”,特别是冬季的北方地区,若未进行“温杯”,汝瓷器皿极容易暴裂。

3、每天喝茶之后,别急于马上清洗汝瓷器皿,先让它凉一会儿,水份凉干了,再用凉水清洗干净,并凉干或擦干即可。这样有助于把渗入到开片缝隙中的茶汁,进行有效的固定作用,长久积累后,片纹的线条就更加优美。

4、每天喝茶之前,认真清洗汝瓷器皿,一方面是为了卫生,另一方面是把不能固定住的茶汁洗掉,以提高本次茶汁的有效固定。一直不洗,不是养汝瓷的最佳捷径。

5、汝瓷器皿在清洗过程中,请不要使用洗洁精或化学清洁剂,因为汝瓷的开片缝隙会把有害物质留在器皿内,影响健康。

6、为了追求汝瓷开片纹路的美观程度,建议一个汝瓷杯喝一类茶,这样能保证汝瓷纹路线条的颜色的一致性。如:金线纹路、红线纹路和黑线文路等都比较完美。

关于汝瓷茶具泡什么茶好及汝瓷茶具怎么选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识,请继续关注。

马未都说汝瓷


我国古代有五大名瓷,分别是:钧瓷、汝瓷、官瓷、定瓷、哥瓷,热爱收藏的人对这五大名瓷都是非常熟悉的。

马未都是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和现任馆长,是著名的收藏大家,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收藏,私人收藏品颇多,对各种藏品的见解也非常独到。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就是马未都对国宝汝瓷的品评。

汝窑的特征古书上记载得比较含糊,说有"蟹爪纹"。蟹爪纹说得非常抽象,书上的记载也不是很清楚,大致就是说那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的,我们看大闸蟹的蟹爪尖上都是小毛刺,就是那个感觉。

汝窑釉面的开片跟所有瓷器的开片都不一样,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不是直着的。斜着就会有折光率,看着很漂亮。

我们能看见的汝窑,胎是浅浅的灰色,像烧了香以后落下来的香灰。胎非常薄,一般情况下,胎和底同厚,有别于一般瓷器的底厚,壁薄。

汝窑是裹足烧、芝麻钉。所谓"裹足烧",非常专业,是指瓷器的足部有釉,釉要裹过来。"芝麻钉",是指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来,把瓷器支在空中烧,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是非常讲究的工艺。其实,从科学的角度上讲,汝窑是个夹生胎,没烧熟,有点儿像夹生馒头。为什么要夹生呢?就是汝窑不能烧熟,如果烧熟了,它的釉色就达不到那么漂亮了。烧汝窑的温度不能达到1300度,到1200多度就行了。有时在艺术的追求上,就不能严格遵循科学的规律了。

汝窑的釉色呈天青色。与当时其他窑口相比,它的颜色是天青色,我们可以看到标准的颜色。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这样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这是曹昭对汝窑精确的描写,说它的颜色是淡青色,釉色很滋润,如果薄就更难得。明代人讲得非常有道理,但我们掌握起来要灵活。比如他说"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有蟹爪纹是真的,没有的更好,这话比较绕。今天说起来,有和没有都不是标准。现存的汝窑器,确实大部分都有蟹爪纹,但也有少量的不开片,就是所谓的"无纹者尤好"。

一般的情况下,汝窑都是素器,不带纹饰。因为它釉厚,胎上面不好刻划。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带纹饰的汝窑呢?英国大维德基金会里有一个汝窑洗,椭圆形,洗中间刻着两条相对的鱼。因为它釉厚,刻的鱼模模糊糊,非常不容易看清楚。以致乾隆时期宫廷画谱的记载,说它是"如意暗花"纹。那些太监们看了半天,把两个鱼头看成两个如意头了,所以记载成"如意暗花"了。这种汝窑洗,现在全世界有两件,一件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一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国宝汝瓷经典欣赏


汝瓷因其工艺复杂,烧造历史短,故而传世品极为稀少,素有国宝之称。全世界现仅存65件。今天小编为您带来的是国宝汝瓷经典欣赏,带您领略下千年瑰宝的风采。

这套千年国宝汝瓷高仿品包括:高仿北宋汝窑莲花碗,高10.5cm,口径16.2cm,足径8.1cm;高仿北宋弦纹三足樽,高12.9cm,口径18cm,足径17.8cm;高仿北宋汝窑碗,高7.6cm,口径17.1cm,足径7.7cm;高仿北宋汝窑三足洗,高3.6cm,口径18.6cm,足径16.7cm;高仿北宋汝窑大盘,高3.4cm,口径19.6cm,足径13cm。

汝窑五大国宝瓷都是失传千年、全球仅存一件的国宝文物孤品,深藏故宫博物院,其技术之难、釉料之珍、价值之高、艺术之精,代表了中华5000年瓷艺的最高水平,更是千年国宝汝窑瓷的巅峰之作,即使残片都价值数千万。中国汝瓷协会、中国汝瓷博物馆携手故宫博物院,特别启动声势浩大的“献礼2011中华盛世—千年国宝汝窑五件套复原工程”,国宝汝瓷全球唯一仅存的百位传承大师联袂担纲造宝,耗时十年,进行几千次反复试验,终于突破失传千年的国宝汝窑密码,使千年汝窑五大国宝瓷得以重生!此举轰动全球,堪称全世界复原人类艺术瑰宝的最大新闻!此次“千年国宝汝窑瓷复原工程”,将故宫博物院珍藏多年、从未面世的镇馆之宝—“国宝汝窑五件套”进行原品复原,再现了国宝汝瓷的艺术风采,向中华盛世献上一份国宝厚礼!

绝代汝瓷价未成


中国向有复古、追古之风,而且后朝仿前朝的仿古瓷都表现出极高超的制瓷水平。有的朝代甚至在仿古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仿汝窑始于明代宣德官窑,与宋汝相比的特点是釉色透亮,纹片浓密整齐,釉面具有宣德窑特有的桔皮纹,而且署有宣德官窑款。

清雍正朝的仿品十分精细,大多为天青色,纹片多为鱼子纹,几乎没有大纹片或无纹片,釉面透亮且隐现一圈蓝色,而且御窑产品大多有四字或六字本朝青花款。

清乾隆朝仿汝窑有所创新,釉面肥厚呈乳状,釉色蓝灰亮泽,密布细小开片,常有“大清乾隆年制”款。

清代的仿汝窑器物并未单纯摹古,而是在仿制的基础上创新求变,器物异常精美,价值极高。根据雅昌艺术网的统计,清仿汝窑目前的最高拍卖纪录为237.94万元。

最为成功的汝窑仿品出自当代河南地区的窑厂,几可乱真,但是造型和支烧工艺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如在罐的内底角处的曲线变化上,仔细观察会发现现代工艺制成品器底的支烧痕迹略大。

汝瓷鉴定要领

釉色真品青中泛蓝,纯净、温润,釉表隐现柔和含蓄的光泽,釉较薄且平滑均匀地紧贴于胎骨,呈半透明状;釉中气泡大而稀疏。新仿品青中闪黄绿色,施釉厚而不匀,乳浊而不透明,光泽很润但不够清爽,有一种油腻感。

胎骨真品是深香灰色,比柱香燃后灰烬的颜色稍深,从器底的支钉痕破釉处可看到胎骨本色,若敲击则声发闷。新仿品的胎骨是白色的,器体沉重,口部通常修成一个流圆的唇口,与真品口部棱角分明、薄而爽利不同,胎体和釉层都很厚,腹壁凸起的三组弦纹模糊而粗软。

纹片真品多是蟹爪纹,在开裂程度较深的碎纹中交错掺杂着许多无色透明的短线纹,较深的纹片为浅赭、暗红色,较浅的短线无色,迎光观察时能发现所有的纹片都是斜茬,像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新仿品纹片大小不一,很淡、很浅,基本上是无色透明的,毫无规律可循。

支钉痕真品痕迹很浅,大小如芝麻且釉胎结合处可见硅化的白色细线,一般为单数,6个支钉痕的器物较少,现已知只有椭圆水仙盆一种。新仿品痕迹较大,四周的釉被掀起,形成圆形的小槽坑。

汝窑瓷器是宋代五大官窑之魁吗?至少在拍卖市场上我们还没看出这一点。

根据拍卖数据库雅昌艺术网的统计,汝窑瓷器的拍卖最高纪录是由一件粉青釉洗在今年8月13日创造的,仅为577.5万元人民币(约合69.83万美元),而早在2002年,定窑瓷器就写下了1239.4万港元(约合158.9万美元)的拍卖纪录,那是一只黑釉鹧鸪斑碗。

这样的市场表现对于被认为制作工艺无以伦比的汝窑瓷器来说显然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还没有人能够解释得清。

明年1月14日江苏的一场拍卖会将有两件宋代汝窑瓷器走上拍场,分别是三脚带耳盅和莲花形碗,但是估价均在200万元人民币以内,看来汝器想要在近期改写拍卖纪录,只能期待奇迹的诞生。

据考证,汝窑创烧于10世纪的北宋初年,经过五代,至元代后一度停烧。但是在北宋中后期的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至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的20余年里,汝窑成为专门烧造宫廷用瓷的窑场,烧制了许多精品,只是可惜,传世品少之又少。

学界对于宋代汝窑瓷器存世数量究竟几何一直存在争论,通行的说法是不超过百件,其中已知经过考证的汝官窑为65件,北京故宫存有17件、台北故宫存有23件、上海博物馆存有8件、天津博物馆存有1件,其余的流失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地。

但是也有人说,宋代汝窑瓷器的存世量远不止此。比如,台湾收藏家蔡文雄就撰文称,国内的一个收藏家拥有的汝窑瓷器就已超过学界普遍所说的存世总量,他并展示了72件藏品的图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汝窑的窑址是一个让人们努力破解的谜团,直到1987年10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宝丰县清凉寺遗址的挖掘和考证才使这一谜团得以破解。在此之前,人们一度认为临汝是汝窑窑址,因为临汝在宋代属汝州。

尽管汝窑的存在历史相对较为短暂,但是器型种类非常丰富,有碗、盘、碟、洗、瓶、酒壶、酒杯、香炉等日常生活瓷及宫中陈设瓷,甚至还有巧夺天工的工艺美术瓷。有专家根据清末鉴赏家饮流斋“官窑重楷模,精华四海萃”的说法推测认为这些器型不是工匠随意构思的,而是先由宫中画师绘制图案后由工匠照图烧制而成的。

也许,如果没有宋徽宗赵佶就没有汝窑的辉煌。赵佶不仅书画技艺精湛,还十分喜欢瓷器。他首先发现了汝瓷的精美。南宋史料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所指正是赵佶下诏书“弃定用汝”的决定。

赵佶在位的那段时间恰恰是汝窑缔造辉煌的20余年。作为艺术家,赵佶对汝瓷的材质、色彩、造型、纹饰、肌理的要求都有着极为苛刻的审美要求,这使得当时汝官窑的产品必须符合“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的标准。

“青如天”是指釉色清新有如雨过天青;“面如玉”要求器表质感有如玉石而釉光莹润如玉;“蟹爪纹”是指器表开片尤如蟹爪,不规则交错而裂纹很细;“晨星媳指的是釉中的气泡稀疏,有如晨星寥寥无几;“芝麻挣钉釉满足”为满釉裹足、足底支钉细如芝麻。

这样的标准造就了汝官窑产品的美轮美奂、巧夺天工。汝官窑瓷器通常胎质坚细,胎骨较薄呈香灰色,制作考究,器物通体施釉且釉层薄而莹润,釉泡明朗如珠、大且稀疏,釉质较硬,釉面开片精致细微。

实际上汝窑这种釉面开片是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但是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千变万化的毛病转换为了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在恰到好处的程度上,还能利用釉中所含少量铁把釉烧成纯正的天青色。

不少人认为汝瓷贡器均以玛瑙为釉,其色多变,沙眼显露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纹,器表密布细小的鱼鳞状开片,在阳光下观察,釉中多布红斑,釉内气泡周边之玛瑙结晶体似星光闪现。

在烧制工艺上,汝窑采用支钉工具支烧,即满釉支烧,所以器物底部都有几个支烧痕,支痕最少3个,多的为7个,支钉痕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

汝窑瓷器的工艺超过了它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开创了香灰色胎的先河。香灰色胎是汝窑瓷器一大特色。

除烧青瓷外,汝窑还烧白瓷、黑釉、三彩、珍珠地划花、白黑花以及白花青瓷、天蓝釉钧瓷等多种产品。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装饰,但汝窑未烧贡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产品,并且创造了印花这种独特风格。特别是宝丰窑的刻花工艺别具一格———先用刻花手法刻出轮廊、花叶筋脉用蓖划纹加以映衬,这种工艺效果显得纹饰富有立体感,从而使主题突出。此类产品是宝丰窑的最佳制品。

汝瓷与汝窑系


汝瓷始于宋初,终于元末。它继承了唐、五代时的越窑青瓷釉色,并又掺入玛瑙末为釉,使釉质细腻,光泽晶莹,其卵白、天青、豆青、虾青诸色中往往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更有“天晴云破处”之美称。

在装饰上,汝瓷发挥了隋唐釉下刻、划、堆、贴等传统工艺,并吸收了定窑的印花技术,独创印花青瓷的特殊风韵,器物采用支钉托烧的叠烧技法,因而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窑口之一。至北宋晚期官方在此设立御窑,专为宫廷烧制贡瓷。由于汝官瓷烧造时间短,民间禁用,因此流传至今的传世品据统计只有65件。

汝官窑烧造时间短,地区的划分历代大都不一样。解放后在河南临汝县(汝州)发掘了几十座宋代窑址,但都不是当年的汝官窑窑址。1987年秋天,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开始进行考古试掘,出土了大量的汝瓷标本和窑具。这一发现,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长期末能解开的一谜。

1985年春,距清凉寺北约5公里处的大营镇蛮子营村农民又发现一汝瓷窑藏,共出土汝窑瓷器47件。

汝窑瓷器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要釉下装饰纹饰。汝瓷的器型常与纹饰结合在一起,如碗内一般分成六等份的框线,每框印一组折枝花卉。也有少数布局十等份的,但碗壁浅,碗心多为团菊,另有少量海水波浪纹。瓶类刻花多是满身刻花纹,刻花与篦划并施,生动有力。印花在宋中晚期成为汝窑的主要装饰方法。

由于汝窑青瓷烧造时间长,技术又高,又在宋晚期为宫廷烧造贡瓷,所以名扬四海。解放后,在临汝县发现40多处民用汝窑址,还有宜阳、新安、禹州、宝丰、内乡等多处,都有烧制汝青瓷的民窑。在禹州城关,有宋钧官窑址,也烧汝青瓷。

从出土的实物看,汝窑系中也烧钧瓷,钧窑系中也烧汝窑瓷器,因此过去有种说法叫做“钧汝不分”。如有的造型为汝瓷造型,却出现窑变红紫釉色;也有的造型是钧瓷器型,却出现汝青瓷釉色,这在宋、金、元时期,特别是后期,瓷窑中既烧钧又烧汝的较多,说明当时艺人之间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风气。

解放后,考古界为了找汝官窑,在汝州界内进行普遍调查,把刻花、印花青瓷视作临汝瓷,而把光素无纹的青瓷称为汝瓷。清凉寺的发掘证明,汝官瓷不光是光素无纹者,也有刻花、印花和堆花者,民窑汝瓷和官窑汝瓷在制瓷用料、造型和质量上有明显的区别。

近年来,汝官瓷的仿制获得成功,基本上达到了宋代汝官瓷的质量。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汝瓷大事记》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汝瓷大事记》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