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粉彩瓷器 > 导航 >

清粉彩瓷简介

清粉彩瓷简介

古代粉彩瓷器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粉彩瓷器鉴别

2020-08-25

古代粉彩瓷器。

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

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 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粉彩瓷的装饰形式多种多样。有摘枝式、图案式、开光式、通景式、单面彩式、双面彩式等。每种形式都是结合造型特点来确定的。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水彩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粉彩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其中从打图到拍图,是一个用墨线起稿,进行创作构思,如绘瓷决定装饰内容与形象构图的阶段。正式绘制时的定稿叫“升图”,把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来叫“做图”。接着把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要正式绘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图”,这样就可进行绘瓷。

粉彩的描绘,着色技法是比较复杂细致的,一般如画,彩,填,洗,扒,吹,点等技法。其所用工具有画笔,填笔,洗笔,彩笔,笃笔,赤金笔,金水笔,玛瑙笔,扒笔等许多特制笔。

康熙、雍正粉彩瓷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

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风格,粉彩纹饰多绘团花、团蝶、八桃蝙蝠(喻意多福多寿)、过枝花卉、水仙灵芝、仕女、麻姑献寿、婴戏等。纹饰明显疏朗、规整。如粉彩过枝桃蝠盘,从盘外壁开始绘桃枝叶及桃,通过盘口过到盘心接绘桃枝叶及蝙蝠,雍正时期一般绘8个桃,乾隆时多绘9个,有“雍八乾九”之说。雍正朝画的蝙蝠翅膀顶端下弯有钩,钩中有一点,嘴上有毛(但不绝对)。仕女幼童人物较小,面目清秀,或有疏简的山石树木等背景,或留较多的空白。这时和康熙朝一样,较多地使用“金红彩”,精细之作还在纹饰上方用墨彩行书题相应的诗词歌赋,并绘红色迎首或压角章,显露出当时社会文人的儒雅之风。一般民窑多在碗、盘、炉、罐、盘口瓶、小瓶上绘粉彩纹饰。

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图案标记,以器底绘青花笔、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

乾隆粉彩瓷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

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头,颜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这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这一品种流传下来的巳经很少了,大多是光绪朝仿的,层次不清,颜色暗谈。

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

另外,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国。乾隆朝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绿彩附着在白釉上非常紧密,几乎没有爆釉现象。乾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山水、婴戏、九桃、瓜蝶、百鹿、花鸟、仕女、百花(亦称“百花不露地”)、八仙、云蝠、福寿、缠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见的器型以外,新颖造型还有贲巴壶、交泰瓶、转颈瓶。款识有青花、红彩、金彩等种类。

嘉庆、道光粉彩瓷

嘉庆朝彩瓷以粉彩为主流,陈设器、文房用具、日用器皿以及五供(由两件香罐、两件花抓及一件香炉组成)和法器等都属常见。嘉庆早期的粉彩还有乾隆朝的特点,比较精细,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百花不露地”相当精细,个别的甚至是“金地百花”;彩地轧道开光品种的不如乾隆时的精细规整,所绘纹饰有的也显呆滞。嘉庆粉彩瓷常见纹饰有花卉、八宝、云龙、罗汉、婴戏、石榴等。器型有瓶、笔筒、洗、盘、碗、茶壶、戟耳瓶等。粉彩器中有部分器物的内壁和底部施豆瓣绿釉,压凤尾纹粉彩器则仍多见各种色地,如黄、红、绿等。这一时期描金工艺的采用也较为普遍。

总的来说,嘉庆朝粉彩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官窑器中的粉彩开光器为多见;二是继承乾隆制作的压凤尾纹(即轧道工艺)粉彩仍属多见;三

是万花堆、百花图画面的器物十分突出;四是在碗类器上也出现了山川风景画;五是碗、盘之类器物的图案以花卉、花果为多,特别突出的是过枝癞瓜的图案,象征着瓜瓞绵绵的吉祥之意。

道光朝彩瓷,除了白地粉彩器外,所见有各种色地开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艺结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盘等日用器皿,图案以荷花、癞瓜和婴戏图、清装仕女以及各种花蝶虫草为突出。亦常见“吉庆有余”、“麻姑献寿”、“太平有象”等吉祥题材,其中凡属“慎德堂制”、“懈竹主人造”及“种德堂制”款的粉彩器,大多都比较精致。

道光朝粉彩瓷类同于嘉庆朝,只是绘瓜蝶、草虫纹饰的略精。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堂款,相当于官窑器,其工艺精湛,主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盘、碗、灯笼尊、盖碗等。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清粉彩瓷器的特色与收藏价值


清代瓷器中,粉彩瓷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粉彩瓷是一种烧造温度低于普通五彩瓷的釉上彩瓷器,又因为在彩绘时内填一种加入具有乳浊特性的砷元素的玻璃白材料,所以成型器上的彩绘图案颜色柔润、浅雅温和,故又有“软彩”一称。粉彩的烧造实际上是建立在古彩——即原五彩瓷的烧造工艺基础上,同时又受到清代珐琅彩烧造技法的影响,两者相对结合而成的。

清代的粉彩瓷创烧在康熙晚期时候,由景德镇御窑厂承办。最初是以模仿珐琅彩的烧制技法,只是在白瓷釉面不施珐琅,而是掺入了粉质白彩的传统彩釉,以其冲淡各种色彩,得到自然的鲜亮但柔和的成色效果,这个阶段的粉彩瓷造型浑朴敦厚,构图隽秀灵雅,画风简洁大方,施彩相对还是浓艳一些,纹饰图案的花鸟俏丽活泼,山水朴素清逸,但是笔法仍然略显生硬。由于是初创时期,各种技法的运用并不是完全成熟,所以传世官窑粉彩极其稀少。

而后的雍正、乾隆两朝,是清代粉彩瓷的荣盛时期。雍正时期的粉彩瓷,选用上等精细的瓷土,因此胎体轻薄而坚实。

粉彩器造型雅丽端庄,釉面素净无瑕,釉色莹润柔丽,纹饰图案隽逸淡雅,笔法细腻精巧,是粉彩瓷生产最高水准的代表作品。同时,雍正粉彩瓷不仅有白地彩绘,还有珊瑚红、黄、绿等多种色地的彩绘,富于色彩的变化。纹饰上最大的突破是吸纳各种绘画技法的优势,在釉面呈现图案时追求层次分明的色彩,明暗清晰的色调,浓淡合宜的色块搭配,使得整个画面立体感极强但又不失平润。

乾隆年间,五彩瓷已经丧失了宫廷用瓷首脑的地位,被粉彩瓷完全取代。这个阶段,是粉彩瓷制作的整体工艺完全达到成熟的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新的器型,如鹿头尊、石榴瓶等,同时在制作技法上更加细腻,纹饰图案丰富新颖,气韵更加华丽高贵,甚至有不少乾隆亲自题跋的器物。

遗憾的是,自乾隆晚期,粉彩瓷制作技术突转保守,从嘉庆时代开始,粉彩瓷开始走向衰落。尤其是嘉庆中后期,粉彩瓷的胎质已经日趋粗松,纹饰图案也不如以前秀丽活泼。也出现过如“百花器”这种精品,但毕竟光辉不复,粉彩瓷艺术江河日下。这种衰落在道光与咸丰两朝一直没有得到拯救,而是不断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如道光年间粉彩瓷大量减产、成品器型而粉彩呆板、咸丰年间除宫廷御用外几乎一件细器都未出现等情况,直到同治、光绪两朝才逐渐有所复苏。

同治年间对粉彩瓷器的烧制重新有所重视,但是工艺水平毕竟大幅衰减,因此作品普遍胎体厚重,釉色较白而不润,缺乏莹润的光泽感,彩绘画工相对粗放,纹饰题材花鸟、人物、山水、花卉等都有,但是纹饰层次不够清晰,笔法生硬使得画面呆板,灵逸不再。光绪时期出现短暂复苏,数量和质量均在晚清六朝居于首位。

光绪粉彩胎质缜密洁白,胎体相对较轻,釉质松软且施釉较薄故釉面莹润不足,色泽多过于浅淡。但是整体彩绘水准不错,尤其是各种色地彩绘以及在彩绘中加入描金技法,还是产生了一部分精品。宣统朝由于具备一定的社会特殊性,瓷器制作也具有较为多元化的时代特征,总体毁誉参半,这里不再赘述。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粉彩瓷,以雍乾两朝和同治、光绪年间的官窑为主,也不乏其他各个时期的官窑或者民窑作品,只是上述四个朝代的粉彩瓷市场流通率更大一些。关于粉彩瓷的成交价格,2014年,一尊由澳门中信拍卖行拍出的粉彩持莲观音坐像,仅高25.8cm,但却拍出了7475万元的高价。今年1月,一对中正拍卖行拍出的粉彩缠枝纹花盆,最后拍得价2475万元,也是不俗。大部分品相好、保存好的粉彩瓷,拍出价都在数万至数十万,如果是工艺水准高的或者御用品一类,价格都在百万左右。所以粉彩的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收藏门类。

明清彩瓷简介(二)


宣德时期明代社会处于经济发展上升阶段,由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为制瓷手工业带来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和发展条件,使景德镇制瓷技术迅速提高,创制了许多前代所未有的新品种。如果说宣德瓷器品种、器型之丰富多采,胎质之优,釉色之美,纹饰之精,均居明代之冠,绝非溢美之辞。当时由于产量大,不仅供应国内市场,并远销世界各地,遗物甚多。今天,世界各国博物馆及收藏家都藏有相当数量的宣德名瓷。至于五彩瓷,据《蓉槎蠡说》记载,宣德时有五彩桃注、石榴注、双瓜注、双鸳注、鹅注、炉、瓶、杯、碟、敞口花尊、蜜渍桶罐、漏(镂)花填彩坐墩等器形(见《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但流传下来的却极少,到目前为止,还只发现上述两件官窑珍品,故其价值远在其它彩瓷之上。

宣德以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衰落时期。不见官窑瓷器传世。所见民窑产品,时代面目亦不甚清晰。故习惯上称这一时期为瓷器史上的空白时期或“黑暗”期。

到成化年间,景德镇的制瓷业再度复兴,并取得了超越前代的艺术成就。成化一代,瓷器从造型到装饰风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成化器形一般多小巧玲珑,轻盈秀丽,虽有较大的器物,但为数不多。彩瓷色调尚淡雅,画风细腻严谨。这时期的青花器除早期少数作品还保留了永、宣青花风格外,多数产品胎质细薄,釉质白细,青花色泽柔和淡雅,所用原料为国产平等青(即江西乐平所产陂圹青)。平等青发色清淡稳定,由于含铁量低,没有永、宣青花那种带锡光的黑色结晶斑块,也无晕散。器形较大的有大盘、梅瓶、盖罐等。小形器物较多,如玉壶春瓶、胆瓶、莲瓣口瓶、梨壶、罐、扁罐、筒炉、扁炉、圆盒、洗、各类碗、高足碗、杯、盏托等。黄釉青花只见一种盘。

成化青花瓷常见花纹有龙凤、麒麟、狮球、花鸟、折技花果、缠技花卉、莲池水藻、八仙、人物、婴戏图、九秋花蝶、灵芝、八宝、朵云、莲瓣、蕉叶、海水等。

成化釉里红也很成功,色泽鲜艳明亮,可与宣德产品媲美。所见器物有三鱼碗、高足碗、青花釉里红高足碗(见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上册)。

斗彩是成化时期最著名的彩瓷。这时斗彩己发展成为独立的彩瓷品种,所用色彩比宣德时期更为丰富,除青花外,有鲜红、油红、娇黄、鹅黄、杏黄、蜜蜡黄、姜黄、深绿、浅绿、松绿、深紫、浅紫、姹紫、孔雀蓝、孔雀绿等十余种釉上彩。一般斗彩器物上多用三、四种釉上彩,多者五、六种。但也有用青花双勾轮廓线,线内仅填一种彩色的作品。

斗彩施彩方法,以填彩为主,即用青花在胎上双勾各种花纹,然后罩以白釉,入炉用高温烧成,再于釉上沿青花轮廓线内填各种彩料,复入彩炉用低温二次烧成。除填彩外尚有覆彩、点彩、染彩等工艺。成化斗彩器物为高档细瓷、官窑上品,产量有限,即在明代后期已属难得。据明万历《野获篇》记载,万历时“成窑酒杯,每对至博百金”。《神宗实录》更有“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直钱十万”的记载。

成化斗彩多为小型器物,典型作品有撇口把杯、高士杯、三秋杯、婴戏杯、葡萄杯、高足杯、鸡缸杯、天字罐、盖罐、扁罐、胆瓶、碗等。装饰花纹有人物、婴戏、海水龙纹、鸳鸯莲池、花鸟、蜂蝶、子母鸡、缠枝莲、葡萄瓜果、山石树木、蔓草、团花等。著名的鸡缸杯,画雄鸡两只,一引吭而啼,一回首顾盼。两只母鸡正在低头觅食,并呼唤小鸡,六只小鸡闻声展翅奔向其母,神情逼真,如见其态,如闻其声。其旁衬以蓝色山石、红艳的牡丹和幽靓的兰花、兰草。画面细腻生动,色彩柔和明丽,胎釉、纹饰均为成窑之最。

成化青花五彩器流传极少,仅见官窑款青花五彩莲塘鸳鸯盘一件。此盘绘画风格与前述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有许多相似之处,颇能说明两者之间的继承关系。此盘口沿内壁饰青花藏文一周,盘心为五彩莲塘,绘莲花三丛,五彩鸳鸯一对,还有慈菇和芦苇。雌鸟在水面凫游,雄鸟展翅于莲塘之上。外壁亦为莲塘,绘鸳鸯两对。花纹布局、画法与宣德碗基本相似,但无宽阔的青花龙纹边饰,画风也不如宣德时期那样精细。青花原料为平等青,发色淡雅。藏文书法柔弱,不如宣德时期刚劲有力,挺秀美观(见台湾《故宫藏瓷·明彩瓷》)。另一件成化五彩莲池鸳鸯盘,不用青花,只用红、绿、黄、紫和孔雀绿。盘内壁画四条红鱼和莲花,盘心为莲池鸳鸯。两鸟均为雄性,游向一致,画风粗率。与上述宣德青花五彩碗、成化青花五彩盘风格不同,可能为时较晚。故宫还藏有一件成化五彩缠枝莲扁罐,由于无年款,器型又酷似永乐,是否为成化作品,目前尚无统一看法(见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上册)。除上述几种彩瓷外,成化尚有蓝釉白花、白釉酱花、白釉绿彩、红地绿彩、孔雀蓝地绿花等品种。

弘治彩瓷继承了成化时期的风格,无论造型、胎釉、花纹装饰都与成化彩瓷近似。除白釉青花外有青花红彩、黄釉青花、五彩、黄绿紫三彩、白釉绿彩、白釉酱花、蓝釉金彩等。创新品种有黄釉绿彩、白釉火石红、黄釉金彩、茄皮紫金彩等。

弘治青花瓷胎质细薄,造型规整、秀丽。所用绘画原料为与成化时期相同的“平等青”,发色浅淡清雅。纹饰纤巧细腻的程度,若与成化青花相比较,则有过之无不及。典型作品如“弘治青花缠枝莲托八宝葫芦瓶”,花纹共计七层。口部绘回纹,肩部如意头文,上腹缠枝莲纹,束腰部位上为仰莲瓣,下为万字云纹,下腹为主题纹饰缠枝莲托八宝和仰莲瓣。花纹淡雅清秀、疏朗美观(《明清瓷器鉴定》上册)。弘治黄釉为明代黄釉之最,釉色淡雅、娇艳、明快,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故尔这时的黄釉青花盘釉质凝厚、釉面光亮、颜色鲜嫩,青花色调则比较深暗。黄釉绿彩为弘治首创,器型多为盘、碗之类,以黄釉为地,刻暗龙纹,上填浅绿色釉。典型器物如黄釉绿彩双龙戏珠纹高足碗,碗内外壁均施黄釉,釉色娇嫩。碗心暗刻“弘治年制”四字篆书款,上填绿彩(台湾《故宫瓷器选萃》29图)黄釉绿彩瓷出现以后,明、清各朝无不仿制,但其精美程度均不及弘治时期的作品。弘治五彩也以清雅疏朗见长,典型作品为青花官窑款五彩松竹梅盘(《世界陶瓷全集》14册)。

明清彩瓷简介(四)


明代五彩瓷始见于宣德年间,盛行于嘉、万时期,至清康熙又出现了新的高潮。这时除常用的红、绿、黄、褐、紫等彩釉外,还有釉上蓝彩和黑彩。釉上蓝彩的使用代替了青花的作品,其艺术效果不亚于青花,甚至比青花更艳丽。在制作方面比青花五彩简便,省却了釉下彩绘的工序。黑彩多用于人的须发、鞋帽、鸟兽羽毛、树干、山石的效染和轮廓线的勾勒等。到康熙晚期更用黑彩绘主题花纹(称墨彩),或略加五彩做为陪衬,明代金彩多用于色釉地上,如红地描金、绿地描金、酱釉描金等,而康熙金彩却进而成为五彩花纹的组成部份,如五彩加金花鸟纹尊,金色的荷花与红莲碧荷相间,将画面衬映得富丽堂皇,华贵无比。

明代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工艺在康熙时期仍然沿用,但已处于次要地位,主流是单纯的釉上五彩。康熙五彩民窑胜于官窑,民窑五彩器型丰富,有各类瓶、罐、缸、炉、壶、尊、花觚、笔筒、盒、花盆、盘、碗、杯、瓷塑等。绘画题材也颇为广泛,诸如人物、花鸟、山水、神话、宗教、历史、戏曲、小说故事等应有尽有。画面宏大,气魂雄伟。如画左传故事大盘,径逾三尺,人物多至二百余人(见《陶雅》)。其绘画风格多模仿名家笔法,如人物颇类陈老莲,山水取法王石谷,花鸟则似华秋岳。这种刻意追求绘画效果的作品与明代带有浓厚民间色彩和装饰趣味的瓷画完全不同,使五彩瓷的装饰风格大为改观。这种变化不限于五彩瓷,其它的彩绘瓷亦复如是。除白地五彩外,康熙还盛行色地五彩,如豆青地五彩、蓝地五彩、洒蓝地五彩、哥釉五彩、珊瑚红地五彩、墨地五彩等。

康熙时期的创新品种是珐琅彩和粉彩,两者均为釉上彩。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这是因为取法于铜胎画珐琅(即景泰蓝)而得名的。彩绘原料为进口的酉洋珐琅彩料。彩料色调很丰富,多至十几种。珐琅彩瓷的制作方法是先由景德镇官窑选用最好的原料制成素胎,烧好后,送到京师由宫廷画师绘画,在宫中二次人炉烧成。珐琅彩瓷属于皇室珍玩,制作极为考究精细,由于只供宫廷御用,产量低而成本高,故传世品很少,且多为小型器物。如碗、盘、杯、碟、盒、壶、瓶等。康熙珐琅彩用彩料铺地,有黄地、蓝地、红地、绿地、紫地,白地少见。在色地上用各种彩料作画,图案多为各种花卉。彩料较厚,凸出于地面之上,富有立体感。色泽鲜艳明亮,花纹绚丽典雅。器底多书“康熙御制”四字双行青花、蓝料或红料楷书款。

粉彩瓷器出现在康熙中期,绘画原料是于含铅粉的玻璃白中加入呈色金属而成。在工艺上深受珐琅彩影响,用粉彩料于烧好的素胎上作画,画好后二次人炉烘彩而成。由于施彩厚,花纹凸起,有立体感。色彩既柔和淡雅又鲜亮明快。康熙时期粉彩尚处于初创阶段,多与五彩同施于一器之上。故宫博物院藏康熙款粉彩花卉盘,红花用肥脂红、白花用白粉,其它彩料仍为平涂。雍正以后,粉彩工艺始臻精妙。

素三彩也是康熙时期釉上彩瓷中的名贵品种。其特点是不用红色,以黄、绿、紫、蓝等色为主。施彩方法或直接在烧好的素胎上用彩料绘画,再罩一层透明白釉,用低温二次烧成;或在烧好的白釉瓷上铺一层色地,再绘彩画。如黄地紫绿彩、黄地三彩、墨地三彩、虎皮三彩、绿地紫彩等。常见器物有素三彩三多盘、黄地素三彩花鸟凤尾尊、绿地紫彩龙纹盘、黄地绿紫彩龙文盘、虎皮三彩碗等。

明宣德创烧的斗彩工艺,终明一代盛行不衰。康熙时期的斗彩上承明代并有所发展,制作精细。青花浓淡深浅,色阶丰富,是其特点。如斗彩槎上张骞小碗(见香港苏富必公司《太仓仇氏抗希斋曾藏珍品图录》)。仿明作品,如鸡缸杯、天字罐、花蝶杯等,都很精致。这时还出现了釉里红与釉上绿彩相结合的彩瓷,如釉里红加彩牡丹纹罐等,也很精美。

雍正一朝,为时虽然短暂,仅有十三年,但在瓷器制作工艺上却有突出的贡献,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在康熙制瓷业的基础上,皇帝对瓷器的特殊爱好和直接干预都促使景德镇瓷业水平迅速提高。这时的官窑不仅派有督窑官,甚至由皇帝本人亲自规定器物的造型、花纹图案、色彩,先由宫廷制成木样,交督窑官照样烧制。督窑官奉命唯谨,为了解制瓷过程和工艺,不惜亲至窑场,与“工匠同食息者三年”,使自己由外行变成内行,并进而成为制瓷专家。唐英就是雍、乾两朝督窑官中一位成绩斐然,声名卓著的代表人物。

雍正瓷器造型尽改康熙古拙之风,变得异常轻盈秀丽,灵巧俊雅。雍正青花不如康熙青花色阶丰富,色泽鲜艳。官窑器以仿宣德、嘉靖青花最为成功,仿永乐、成化、正德、万历等次之。器形有各式瓶、尊、罐、花觚、花浇、壶、盆、水水、碗、高足碗、盘、缸、绣墩、鼻烟壶等。仿明青花有大盘、鸡心碗、高足碗、梅瓶、玉壶春瓶、抱月瓶等。

雍正时期釉里红呈色稳定,色调红艳。常见器物有釉里红三鱼大碗、釉里红鱼纹高足碗、釉里红双果文盘、青花釉里红缠枝莲双耳尊、青花釉里红玉壶春瓶等。青花和釉里红发色均很鲜艳。此外还有冬青釉地釉里红和蓝釉地釉里红盘、碗等。

康熙早、中期彩瓷画面宏大,花纹往往布满器身,晚期画面逐渐缩小。雍正时,花纹疏朗、纤细、飘逸,往往留出较多的空白地,因而画面上的景物显得悠远寥阔,清新悦目。雍正时期由于粉彩的盛行,五彩已退居次要地位。这时五彩的特点是器型秀丽,画面小,花纹精细,用彩也比较清淡。如上海博物馆藏“五彩草虫图浅盘”,盘心绘玲拢石、草花、天牛;内壁绘三只姿态各异的草虫,形象逼真生动。红彩用得极少。在大片白釉衬托下,愈益显得清雅宜人,与以淡雅著称的粉彩瓷异曲而同工。此外红地五彩、绿地五彩、墨地五彩、酱地五彩等品种也颇为精美。

明清彩瓷简介(一)


明、清两代是中国彩瓷高度发展繁荣的鼎盛时期。彩瓷分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别。釉下彩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长沙窑。长沙窑用褐、绿、蓝彩在瓷胎上绘画,花纹有各色圆点组成的图案、花鸟、人物、走兽、诗词等,技法嫡熟,构图美观,为瓷器的装饰开辟了新的溪径。不过长沙窑所烧制的是青釉釉下彩绘瓷,与后世的白釉薄胎彩瓷风格迥异。到了宋、金时期,彩瓷有了新的发展,磁州窑系的白釉黑彩、白釉酱彩、绿釉黑彩、白釉红绿黄彩,定窑的白釉黑彩、白釉红彩、白釉金彩、黑釉金彩,吉州窑的白釉褐彩等,品类繁多,风格各异,绘画题材也极为丰富,包括各种图案、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和诗词等,构图新颖活泼,画风自然潇洒。除红、绿、黄彩和金彩绘于釉上外,其它均为釉下彩。

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是这一时代最负盛名的釉下彩瓷。釉下青花最早出现于唐代,但唐、宋的青花瓷均不成熟,产量很低,流传不厂,尚属初创阶段。到元代,青花瓷成为景德镇的主要产品。元青花的胎釉是在宋代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比北方磁州窑系的白瓷胎质坚薄,釉质光润明亮。胎面用青花描绘各种繁丽的花纹,再罩一层白中微闪青色的透明釉,用高温一次烧成。青花色泽幽雅明快,青翠披离,快人官感,令人赏心悦目。除青花外,釉里红也是元代著名的釉下彩瓷。与青花瓷所用绘画原料氧化钻不同,釉里红以氧化铜为呈色剂。成功的作品颜色红艳,花纹潇洒。装饰内容和绘画风格与青花基本一致。还有用青花、釉里红同施于一器之上,并加搂空装饰的精美作品,青红相映,尤为美观。此外元代的蓝釉金彩、蓝地白花也是非常名贵的品种。

明代出现了唐、宋以后中国制瓷业的第三个历史高潮。此时的景德镇已发展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性瓷业中心,故有“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之说。特别是彩瓷生产的突飞猛进,揭开了数千年来陶瓷史上崭新的也是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明朝的彩瓷以青花、釉里红、釉上五彩、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斗彩等品种最为著称,其次还有白釉红彩、白釉酱彩、白釉绿彩、青花红彩、黄釉青花、黄釉红彩、黄釉绿彩、黄釉紫彩、红釉绿彩、酱釉绿彩、素三彩等许多名目。

明洪武时期是元瓷向明瓷发展的过渡阶段,洪武时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从造型到花纹装饰都还带有元瓷的风格,而且洪武瓷器多无年款,往往容易与元末瓷器混淆。由于1964年南京明故宫出土了红彩云龙纹盘的残片,学术界认为洪武己有很精细的釉上红彩瓷。

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瓷器,完全摆脱了元瓷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永、宣青花胎质坚细洁白,釉质晶莹肥厚,白中闪青。青花原料是由波斯进口的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发色明艳,色泽深沉浓丽,由于含铁质较多,在瓷胎上作画用料多的地方烧成后往往出现黑蓝色带有锡光的斑点,成为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独具的特点。用苏麻离青在瓷胎上作画,烧成后还会出现晕散现象,犹如用水墨在生宣纸上绘画时所产生的墨晕效果一样,点染自然,意趣倍增,但不甚适于用来描绘人物,故永、宣时期的青花瓷,人物纹样较少,所见永乐青花胡人乐舞图双耳扁壶,由于青花晕散,人物面目五官均不甚清晰。这一时期还有一种青花瓷,画工精细,青花花纹不见黑斑和晕散现象,所用原料可能是国产青料。

永、宣青花最流行的纹饰为植物的花果,如牡丹、莲花、茶花、菊花、牵牛、桃花、竹叶、蕉叶、卷草、岁寒三友(松、竹、梅)、灵芝、石榴、枇芭、蟠桃、荔枝、葡萄、瓜果等。动物纹有龙、凤、麒麟、海兽、鹦鹉、喜鹊、鱼藻等。此外尚有人物楼阁、仙人骑鹤、八宝、如意头、轮花、回纹、莲瓣、菊瓣、龟背、藏文、梵文等。这时期青花瓷的造型也很丰富;常见器形有盘、碗、盖碗、压手杯、高足杯、执壶、僧帽壶、背壶、三系竹节把壶、梅瓶、天球瓶、玉壶春瓶、扁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方委角兽耳瓶、盖罐、轴头罐、水注、花浇、盖豆、八角烛台、无挡尊、大口尊、石榴尊、鱼篓尊、香薰、文具盒、漏斗、鸟食罐等。其中有不少器形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而成的,结构合理,庄重大方。例如永、宣曲柄长流执壶,壶身形似玉壶春瓶,体高、颈长、口小、肩削。从肩以下渐大渐鼓,下腹最大,矮圈足小而微外撇。构成壶身外形的两条曲线,流利而挺秀,由于重心在壶身下部,增加了器形的稳重感。长流按于中腹部,向上斜挑,近口部更向外曲,流口与壶口平齐,为了将长流与壶身连成一体,流与壶颈之间安一云形短纽带,使长流获得了稳定而坚固的感觉,同时与安装于另侧壶颈、中腹之间的扁形长曲柄均衡对称,十分谐调。咯小于壶底的矮圈足则承托了整个壶体。使执壶显得分外端庄沉稳、美观大方。在这样一件造型优雅的器物上,通体用青花绘画各种精美的花纹,再罩以肥润莹洁、白中闪青的袖汁,烧成后青花幽靓雅洁,清新明快,自然豪放,在艺术上可以说达到了青花瓷所能取得的最佳效果。同时它又是非常适合于日常生活实用的器皿,它的容量较大,壶身稳重,便于放置;长柄便于把握、提放;长流便于斟倾。在生活中不仅能满足实用的要求,同时还给人以健美的享受。永、宣时期的新器型如竹节把壶、高顶盖香薰、盖碗、花浇、盖豆、绶带葫芦瓶等都是构思巧妙、外形美观而又切合实用的青花瓷器。宣德时期的洒蓝(雪花蓝)、青地白花器,代表作品如洒蓝盔碗、蓝地白龙尊等都是极为名贵的佳作。永、宣青花瓷的成就,历来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确是非常允当的。

元代创烧的釉里红彩绘瓷,明初继续生产,但器形种类和产量均远不如青花瓷丰富。所见传世品有被认为是洪武时期的带盖梅瓶、盖罐、执壶、军持、玉壶春瓶、龙纹双耳瓶、钵、盏托等、宣德时期的三鱼高足碗、三果高足碗、龙纹碗、云龙纹盖碗等。宣德还有青花釉里红高足碗、青花釉里红盖碗等。釉里红与青花同为釉下彩,制作工艺相同,器形和装饰花纹也基本相似。

宣德彩瓷最突出的成就是发明了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工艺。首先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矾红同施于一器之上,这就是著名的青花红彩器。传世品如青花红彩海兽高足杯、青花红彩海涛龙纹碗都十分精美,前者以青花绘海水,蓝白相间的滚滚波涛,汹涌澎湃,红艳的海兽随跃动翻腾的海浪上下邀游,形成极强的动感,青红相映,情趣盎然。后者反其道而行,以红彩为海涛,青花绘各种姿态的游龙,新颖别致,生动活泼,艳丽无比,与前者异曲而同工。青花和釉上红彩结合的成功为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随之而起的就是宣德时期的釉下青花和多种釉上彩相结合的新工艺——“宣德五彩”。1985年在西藏地区发现了两件极为珍贵罕见的传世品——宣德御窑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这个重要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就目前所知是仅存的两件实物。(注)这项发现解决了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宣窑五彩”并非子虚。这两件青花五彩碗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在局部纹饰上采用了斗彩工艺,这就把斗彩的发明从成化提前到宣德。从而对宣德时期彩瓷的成就也应重新予以评价。

宣德青花五彩碗,造型秀丽,碗口外撇,腹部较瘦,下腹不下垂,接近永乐形制,可能是早期的作品。两碗的造型纹饰基本一致。碗的花纹装饰十分精美,青花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用彩绘原料为苏麻离青,有明显的黑斑和晕散现象。碗口内壁为一周青花藏文吉详语,字体工整挺秀,装饰效果极佳。外壁口沿至上腹部为一周青花云龙纹,上下共有青花弦纹三道,形成一个装饰区间。云龙边饰相当宽阔,约占碗身高度的三分之一。圈足外壁用青花满绘海水纹。碗底双蓝圈内楷书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龙纹边饰以下为主题纹饰——莲池鸳鸯。莲池中绘五彩鸳鸯两对,莲花数丛,间以芦苇、慈菇、浮萍。鸳鸯雌雄相随,画工细腻,形象逼真,意态自然。莲花在开阔的湖面上摇曳飘香。充分显示了夏日莲池的静溢和鸳鸯得所的精神状态。在绘画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斗彩工艺主要用于鸳鸯纹上,雄鸳鸯顶毛用深褐、浅绿彩描绘,颈部用深红点绘羽毛,再覆以红彩,并用红彩勾喙。眼睛和双翅用青花描绘。两枚扇形三级飞羽用青花双勾轮廓线,线内填浅褐彩。雌鸳鸯用青花绘眼睛、顶毛、双翅,其它部位用褐彩点染。前者与(南窑笔记)所记述的“青料双勾花鸟……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日填彩”,后者与“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的工艺正相吻合。雄鸳鸯扇形飞羽用的是“填彩”工艺,雌鸳鸯所用乃是先用“青料画其半体”的斗彩工艺。这两种画法都属于斗彩范畴。在此碗上,斗彩面积虽然不大,只限于局部,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开启了有明一代斗彩工艺的先声,是目前仅见最早的斗彩工艺。而且各种色彩的配置谐调美观,花纹线条流畅自然,画凤细腻工整,说明技艺已很成熟。斗彩工艺正是在其母体“宣窑五彩”中孕育、成长起来的。最后脱离母体而成为独立的名贵品种。此碗的发现,证明明沈德符《敝帚斋余谈》所记“本朝窑器用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以宣窑品最贵……”是信而不诬的。

此外宣德时期创烧的彩绘瓷尚有白釉釉下酱花、白釉釉下青绿花、蓝釉白花、黄釉青花(黄釉为低温釉,施于烧好的青花器上做为地色)、青花金彩等新品种。

素三彩瓷器简介


素三彩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这一品种由来以久,它与成化斗彩一样,不但不见于明清文献记载,早期也不见专门论述。从目前的资料看,景德镇素三彩的烧制当以明代成化制品为早,而并非像李先生所说,自康熙晚期才开始生产。

古人云:“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以黑地为最贵,亦有浅黄、浅绿等地而花则黄绿较深者。亦有间露白地者,茄紫为地殆稍罕见,有则花仅绿黄二色耳,殆合地统计为三色也。

绿套绿、黄套黄,于浅深中分先后,故有实四五彩而亦称素三彩者。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

素三彩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这一品种由来以久,它与成化斗彩一样,不但不见于明清文献记载,早期也不见专门论述。从目前的资料看,景德镇素三彩的烧制当以明代成化制品为早,而并非像李先生所说,自康熙晚期才开始生产。

古人云:“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以黑地为最贵,亦有浅黄、浅绿等地而花则黄绿较深者。亦有间露白地者,茄紫为地殆稍罕见,有则花仅绿黄二色耳,殆合地统计为三色也。绿套绿、黄套黄,于浅深中分先后,故有实四五彩而亦称素三彩者。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

满清康熙一朝之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对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但又发明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黄地紫绿龙纹碗,承继万历所创之官品,延烧至今,以康熙制器最为精致,白地素三彩牡丹暗龙碗与白地素三彩三多纹暗龙大盘皆创自康熙时期,其造型庄重,胎细全洁,外壁刻龙施彩,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工艺甚为讲究,乃康熙素三彩器之精品。墨地素三彩天圆地方瓶当属素三彩之佼佼者,型制中包含古人对天地理论之领悟,且制造时先涂绿釉,再施墨彩,即为墨地,再以深紫之笔白描花卉鸟兽、荷莲等图,填绘黄绿紫白各色,方式一器,工艺繁缛之极,故后世殊不敢仿。民国时期,墨地素三彩器多为欧美诸国所夺,令国人所憾。

素三彩器在康雍之前较多,以后各朝少有烧造,清末民国多有仿制,终无法与真品相媲美。

素三彩乃何年何地何人命名难以考证,但此名称甚为精妙。自元明以来,五彩绘瓷颇为盛行,大绿大红等色相互搭配,颇有富丽华贵之感,与五彩相比,素三彩略少红颜,但工艺讲究,色彩搭配沉静雅素,既不失富丽之态,又更显成熟稳重之气。素三彩之名类同于五彩,带三带五并非实数,故才有“三彩辅蓝红钱上加钱,三彩加红价值连城”之说。

明代成化一朝,瓷都制有一精罕之官品,名曰“素三彩鸭形香薰”,型分三种,有大有中有小,胎薄体轻,造型栩栩如生。一肥鸭伫立于方座之上,昂首张口,颈乃烟道,腹间中分,上下盖合,器座镂孔如壶门。黄绿紫三色所施甚美,色虽浅淡,却与墨彩相配得尤为精妙。正德、万历年间亦有珍品,正德素三彩海水蟾蜍洗,款彩纹样无一不令人拍手称绝。

明清彩瓷简介(三)


正德是明代彩瓷由中期向晚期发展转变的过渡时期。早期作品仍保持成、弘的风格,胎质坚细,胎体轻薄,釉面肥润,画风细腻工整。中晚期逐渐向厚重、粗放的方向发展。正德青花,一般说来有三种类型,一种釉白胎薄,青花清雅;一种胎体厚重,青花蓝中带灰;一种为晚期改用回青料的作品,色泽深艳泛紫,与嘉靖时期青花色调相近。器型有梅瓶、双兽耳瓶、葫芦瓶、长颈瓶、花觚、花插、背壶、执壶、梨壶、军持、罐、烛台、香炉、香筒、花盆、奁盒、砚台、笔架、插屏、碗、高足碗、双层碗(诸葛碗)、盘、渣斗等。常见花纹有龙、凤、翼龙、狮球、缠枝莲、缠枝牡丹、月影梅、锦地梅花、团花、折枝花果、蕉叶、莲瓣、卷草、八仙、仕女、高士、松下老人、婴戏、如意、朵云、钱纹、回纹、龟背纹、阿拉伯文等。青花釉上彩有青花红彩、青花红绿彩、青花黄绿彩、黄釉青花、青花五彩、斗彩。此外还有白地五彩、素三彩、白釉绿彩、黄釉绿彩、矾红地金彩、白釉火石红、白釉酱花等。

彩瓷发展到嘉靖、万历时期,风格又为之一变,总的趋势是器型加大,胎体厚重,造型笨拙,制作较粗,彩色浓烈鲜艳,饰纹密满繁琐。嘉靖、隆庆和万历早期的青花多用回青做画,色泽浓艳,蓝中泛紫。花纹大都繁缛堆砌,缺乏层次,画风也较粗率,艺术水平下降。这时除一般日常生活用具外,还流行大型器物,如缸、瓮、大瓶。万历中期以后改用浙青,蓝中发灰,色泽较淡。

五彩瓷在嘉、万时期有了很大发展,盛极一时,流传下来的遗物数量颇多。官窑彩瓷多为青花五彩。釉上彩以红、绿、黄为主。这时期的五彩一反成化彩瓷疏朗、幽雅、宁静的风格,变为浓艳、暴烈、花纹繁密杂乱,布满器身,华丽俗艳有余,而高雅秀美不足。典型器物如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器形硕大,高近50厘米。全身共绘七层花纹,口部镂空如意纹,上施红、黄、蓝彩;颈部上层为五彩蕉叶蜂蝶、菊花,中层红彩锦地,红绿彩堆贴铺首,圆形开光内用蓝、红彩绘图案。肩部上层镂空如意,红彩钱纹铺地,下层红彩地开光,内绘五彩花鸟。腹部为主题纹饰——五彩镂空云凤。自口及底,层层花纹密布,无纤毫隙地。可称艳丽之至,但看上去却一览无余。五彩器中也有少数色调比较含蓄的作品,如万历五彩花鸟蒜头瓶,少用红彩,花纹比较疏朗,所绘莲池水禽,尚称优雅。民窑五彩主要用红、绿、黄彩,不用青花。其它釉上彩有黄地红彩、红地绿彩、黄地绿彩、黄地紫彩、黄地蓝彩、柿地绿彩、素三彩等。嘉靖时还盛行金彩,如矾红地金彩,绿地金彩、五彩描金等。其艺术效果与五彩相似。斗彩在嘉、万时期不甚流行,遗物不多。有仿成化的作品,比较精致,施彩淡雅,画风细腻,颇类真品。

明朝末年天启、崇帧两代,政治腐败,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明廷陷入内外交困的穷途末路,这一切不能不影响到景德镇的制瓷业。这一时期官窑生产萧条衰歇,产品质量大大下降,流传下来的实物极少。民窑由于生产民间生活日用品,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优秀的作品仍可保持万历时期的烧造水平。如天启三年青花五彩缠枝莲花盖罐,造型规整,花纹工细,彩色鲜艳明快,是这一时期典型彩瓷佳作,这一时期彩瓷绘画趋于简率满洒,多画写意山水、花鸟,颇类明代文人画的风格。

明朝中期景德镇生产一种珐华器,这种器物是仿山西地方民窑陶胎珐华而用瓷胎制作的新产品。作法是在制好的瓷胎表面刻划花纹轮廓线,再用胎泥在刻划的花纹上堆成凸起的线条,然后人窑用高温烧成。再于烧好的瓷胎上按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以蓝、白、黄、紫、孔雀蓝等彩釉。多用一种釉色铺地,其它釉色填绘花纹,二次入窑烧成。器形有瓶、罐、钵等。常见花纹有花鸟、人物、神仙、云龙、莲瓣、璎珞和镂空装饰。色彩浓丽,花纹富有立体感,有类浮雕,风姿独具,是民窑中的著名产品。

清代彩瓷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断创新,工艺上精益求精,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超过了以往各个时代,达到了我国彩瓷艺术的最高峰。

清顺治年间,由于战乱的原因,景德镇官窑瓷器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因而流传下来的官窑产品很少。这一时期民窑青花和釉上彩瓷数量较多,质量好的可以媳美康熙早期的作品。康熙初年发生了三藩之乱,景德镇瓷业生产又一度陷入困境,直到康熙十九年才得到恢复和发展。青花瓷器以康熙民窑烧造最为成功,传世品很多。六十年间,青花色调几度变化,早期为灰蓝色,釉色青白。中期翠蓝,色泽鲜艳,青翠明快。色调深浅浓淡,变化多端,层次丰富,常多至八九层,“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见《景德镇陶瓷史稿》214页)。故素有“青花五彩”的美称,釉面为粉白色。晚期蓝色浅淡,蓝中微闪灰色,釉色青白。康熙早期瓷器造型仍受明瓷影响,比较厚重古朴,中期以后胎体始逐渐变薄、变轻。清代青花瓷以康熙力最佳,《陶雅》说:“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秋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康青器物有各种形式的杯、盘、碗、盆、盒、洗、瓶、炉、尊、花盆、香薰、笔筒、罐、花触、绣墩、瓷砖、瓷板等。装饰花纹官窑青花以龙、凤、松竹梅、花卉为主,亦有山水人物。民窑青花绘画内容丰富,画面宏大,仅人物题材就有多种多样,如耕织图、十美图、采莲图、渔家乐、左传故事、三国故事、水游、西厢、西游记、竹林七贤、饮中八仙、王羲之换鹅、张旭醉写、西园雅集、八仙上寿、四姐十六子、二十四孝、多子图等。其中包括历史人物故事、文学名著、小说、传奇故事、名人逸事、宗教故事、宣扬封建道德的故事等等,不一而足。康熙中期更开始盛行用文、赋等篇幅较长的文字做装饰。如《圣主得贤臣颂》,前后《赤壁赋》,前后《出师表》,《腾王阁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人们在欣赏青花瓷器的同时,又为名篇佳句、秀丽的书法一快心目,这在瓷器的装饰艺术上不能不说成是成功的创举。康熙时期还流行各种色地的青花瓷,如豆青釉青花、黄釉青花、哥釉青花、洒蓝地青花以及青花釉里红、豆青釉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青花矾红等品种。釉里红的特点是呈色稳定,但色泽比较浅淡。

粉彩简介——粉彩独特的艺术魅力


清三代粉彩:

清三代粉彩绘画原料是在含铅粉的玻璃白(含砷元素)中加呈色金属而制成。在工艺上受了珐琅彩的影响,用粉彩绘画原料在素胎上作画,再低温烧成康熙粉彩属初创阶段,工艺不够精致。雍正时技艺精熟,胎薄,瓷质洁白。用纯净的透明釉在烧成的白瓷上彩绘,用没骨法绘出物体的浓淡相间,明暗阴阳,达到了淡雅柔丽的极致美感。乾隆粉彩品种多于雍正时期,风格承袭了雍正时期,又大胆吸收了油画技法和题材,显得更加富丽而又不失雅致。

造型以杯、碟、罐、花觚、笔筒、六角瓶、提梁壶,及文房用具笔洗、印盒等。纹饰以花蝶、蝠鹿、过枝花卉多见。康熙粉彩的产生给彩绘艺术带来了新领域。雍正粉彩代表了清代粉彩的最高水平。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清雍正 粉彩九桃五蝠天球瓶

粉彩的传统性

粉彩的工序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用墨线起稿,然后在图案内填上一层可作熔剂又可作白彩的玻璃白,将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低温烧成。粉彩瓷器充分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运用各种丰富的彩料,使画面风格近于写实。瓷面光泽透亮,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粉润柔和,秀丽雅致。粉彩所用的颜色种类多达数十种,每种彩料根据不同的画面需要又可派生出多种色调。

“粉彩”装饰从清代开始在原“古彩”的基础上逐步演变形成。到了康熙,乾隆年间可说是到了兴旺阶段,装饰手法上绝大部分都是从中国画来装饰的,从大量资料和实物样品中可以看出清代这段时期,粉彩已不是原有“古彩”的那种用线不分浓淡,用色单调,只靠几种颜色的表现形式,而是在造型上吸取了中国画工笔重彩用线有浓淡变化,用色自然写实的表现手法,由原来古彩用线单调,无浓淡用色、无阴暗层次,演变成具有中国画用色丰富,阴暗层次强,用线有浓淡粗细之分。花叶用广翠加以打底色,分出明暗层次,花头也巧妙地用玻璃白打底然后再用洋红、净苦绿、紫色等加以洗染,这种工艺操作方法完全是国画工笔画中的操作方法,其效果简直是中国画在陶瓷上的再现,不同的只是所用材质不同。采用中国画装饰的粉彩瓷,其工艺性更加和中国画表现技法溶为一体了,粉彩在这段时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有些精品在皇宫中才可享用。直到现在仿古瓷中的粉彩精品都要落上清康熙,乾隆年间制的底款,以示是代表当时粉彩的顶峰时期的 象征,而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以中国工笔画为特征的粉彩装饰纹样,其价值连城

国际市场10年间以粉彩瓷为最

在艺术品市场上上,欧洲艺术品拍卖市场与国内市场存在较大差异,在国内瓷器拍卖市场中,青瓷、白瓷、青花瓷品类所占比重较大。欧洲拍场上的中国瓷器以青花和粉彩、五彩瓷最多,其次是颜色釉瓷,亦有少量的斗彩和青、白瓷。对比2005年与2016年的佳士得(伦敦)“中国瓷器工艺”专场可知,其上拍的瓷器品类在10年间变化不大,以粉彩瓷为最多,其次为青花、颜色釉和五彩瓷,青瓷、白瓷等品类数量很少。佳士得(纽约)与佳士得(伦敦)的“中国瓷器工艺”品类相近,在此仅以佳士得(伦敦)为例。

中国陶瓷是我国在世界上的一张耀眼名片,而国内拍卖市场并未给予其相应的重视,这种情况将会导致中国瓷器流失海外的问题愈发严重。拍场上所呈现的一些精品瓷器拥有可以列入博物馆藏的珍贵价值,是研究中国瓷器艺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2000年,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耳尊以3,300万港元成交,

清粉彩瓷器真伪鉴定及成交价格


说到清瓷,大部分人都对珐琅彩更熟知,其实除珐琅彩外,粉瓷也是清瓷中的妙品,有独创意义,好的釉上彩难得面世,属于上乘藏品,那么怎么判定粉瓷的真伪呢?。

1.清 粉彩花卉纹开光万寿无疆花口碗,拍卖成交价格:7,163,200元,尺寸:高7.5cm;口径17cm;底径6.8cm。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清瓷中彩瓷是比较多的,粉瓷之所以能与珐琅彩平分天下就在于其釉料与烧制方法的特殊性。胎釉是现成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上含砷元素的涂层,上颜料时加入玻璃白,在颜料就位之后,含砷涂层会产生乳蚀变化,并呈现一种粉状,这种粉莹、通透、温润的釉色就是“粉彩”之名的缘由,所以鉴别粉彩瓷真伪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层粉状质地,作伪的没有真正的清粉彩瓷那样润。

2.清 粉彩雉鸡牡丹诗文碗,拍卖成交价格:6,325,000元,尺寸:直径14.9cm。“雍正年制”楷书款。

粉彩瓷装饰上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独特的洗染画法,主要分为点染、套色两部分,所以粉彩瓷上的装饰画,不论主题是人是物都形象非常鲜明有质感,图案层次清晰。

3.清 粉彩百福纹天球瓶,拍卖成交价格:4,102,560元,尺寸:直径6.4cm;高33.8cm;底径10.3cm。器型规整,直口,直颈,砂底微凹,圆腹似球。胎质细腻,釉色圆润,通体矾红和粉彩绘画蝙蝠,色泽淡雅,画工精细,形象生动,底部以青花书写大清咸丰年制。

在绘画风格上,多精细入微,乃宫廷特点。偶有写意,生动简洁,还有少量造型夸张大胆的装饰。粉彩装饰的绘制方法复杂,一般墨线起稿,构思,确定主题、构图、配色等等。直到定稿,即“升图”,带墨图样还要从瓷器上拍印下来,此为做图的步骤。

4.清 粉彩福寿纹缸,拍卖成交价格:3,711,840元,尺寸:直径17.2cm;高19.5cm。

最后一步是把图纸转拍于需要画的瓷胎上,即“拍图”,才可继续进行装饰了,工序极为复杂,所以在鉴别真伪时要注意墨线的深浅与釉色的层次感,如果很单一,则很可能非真品。

5.清 粉彩开光花鸟棒槌瓶,拍卖成交价格:3,969,000元,尺寸:高48.2cm;直径(顶)12.8cm;直径(底)11cm。大清康熙年制款。

在粉彩瓷器的图案上,历代有不同。如雍正粉彩装饰图案里就多花鸟植物,且装饰较为简单;人物的较少,多戏剧任务如生旦净末与历史情境手绘,色彩浓而艳,色块偶有凝结,瓷胎厚重,底部有砂底质感。

6.清 粉彩带盖梅瓶两件,拍卖成交价格:3,656,400元,尺寸:高27.3cm。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而慈禧粉彩不仅色泽浓烈、对比较强,非常富贵,此中翘楚便是红鸟牡丹富贵罐。而民国粉彩瓷器,特别是北洋时期的粉彩瓷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只要看到瓷石作为瓷胎,形状统一、材质单薄的多为袁世凯瓷,这种瓷器无生命力可言,价值不高,鉴赏时要多加辨别。

7.清 粉彩八骏图纹碗,拍卖成交价格:4,400,000元,尺寸:径13cm。“乾隆年制”款。粉彩八骏图属于清代主流的纹饰。但由于中国大陆战乱,存世不多,因此此件藏品难能可贵。

总的来说,清粉彩瓷器的收藏价值很高,但要注意去芜存菁,鉴别真伪时必须注意底釉的润泽度、装饰图案的层次感、色块的深浅与釉色的搭配等方面,尤其是发现材质单薄的粉彩瓷时,一定要留心是否是袁世凯瓷。

8.清 粉彩仕女对弈图纹瓶,拍卖成交价格:925,650元,尺寸:高42cm。撇口,束颈,折肩,长形腹渐收,圈足,器形秀美挺拔。腹部绘粉彩侍女对弈图,女子依床而坐,面容秀美,举止娴静淑雅,身披绫罗彩缎,衣裙飘逸用色丰富,色彩搭配柔美典雅,笔触细腻流畅构图疏朗明快,色泽柔和。

9.清 粉彩松竹梅纹罐,拍卖成交价格:3,175,725元,尺寸:高10.6cm;直径6.5cm。大清乾隆年制款。

10.清 粉彩山水人物如意耳瓶,拍卖成交价格:3,062,400元,尺寸:高26.7cm;口径10cm。款识:乾隆。

11.清 粉彩石榴花双耳瓶,拍卖成交价格:2,809,406元,尺寸:高30.5cm。“慎德堂制”款。

12.清 粉彩福山寿海龙纹描金夔耳瓶,拍卖成交价格:3,136,000元,尺寸:高48.5cm;口径8cm。扁瓶器直口,短颈,溜肩,椭圆腹,撇足。底书“大清乾隆年製”款。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粉彩瓷简介》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粉彩瓷简介》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粉彩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