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古代盛酒的瓷器 > 导航 >

公道杯盛酒为公道 古代御瓷佳品

公道杯盛酒为公道 古代御瓷佳品

古代盛酒的瓷器 古代瓷器酒 热酒瓷器古代

2020-08-26

古代盛酒的瓷器。

“公道杯,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杯中央立一老头或龙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当于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龙颔)。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公道杯

公道杯是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这种漏水杯,汉族民间称:公道杯,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明代洪武间,官府在景德镇开设“御器厂”,亦名“御窑厂”,专门为皇宫制造御瓷。当时的景德镇隶属于江西浮梁县,临近的都昌、抚州、丰城、乐平、鄱阳等县的瓷工听到景德镇开办“御窑厂”的消息后,纷纷聚集到景德镇,其中以都昌、抚州的瓷工人数为最多。御瓷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凡是选到“御窑厂”的瓷工都是一些制瓷手艺高超的能工巧匠,经他们之手造出的御瓷皆是精巧之至的佳品,“公道杯”便是其中一种。

御瓷佳品

公道杯的传说:据说,当时的浮梁县令为了讨好皇帝,博得皇上的赏识,指令“御窑厂”的瓷工半年内制出一种“九龙杯”用来进贡皇上,好则赏,不好则罚。指令发出后,县老爷亲自监制。由于“九龙杯”的制造难度大,时间又短,瓷工们个个急得寝食不安。他们日夜研制,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经过三个多月,几十次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看到精制的“九龙杯”,县太爷喜笑颜开,亲自快马加鞭将“九龙杯”送至京城,进贡皇上。洪武皇帝朱元璋看着浮梁县令进贡的艺术珍品“九龙杯”,爱不释手,连声夸赞景德镇瓷工制瓷技艺高超,夸赞景德镇不愧为瓷都之称。浮梁县令由于进贡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赏识,不久便加官晋级,由县令升迁为府台。

圆润如玉

朱元璋得到“九龙杯”后,便经常使用这种珍品盛酒宴请文武大臣。在一次宴会上,洪武皇帝有意奖赏几位心腹大臣多喝一点酒,便特意为他们把御酒添得满满的,而对其他一些平时喜欢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大臣则将酒筛得浅浅的。结果事与愿违,那几位被皇上有意照顾的大臣点酒未喝,御酒全部从“九龙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兴兴地喝上了皇帝恩赐的御酒。皇帝对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因为“九龙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公道杯”的典故告诉了人们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

公道杯工艺

公道杯的原理:运用虹吸原理制造而成的。为了进一步发掘陶瓷传统工艺技术,景德镇陶瓷艺人对“公道杯”实行了大胆的改进,原来的杯子龙头角度朝下,装饰单一,且盛水不足杯子容量的70%时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经他们反复试验改进的“公道杯”龙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装饰得五彩缤纷,美观之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来的70%上升为90%。现在的“公道杯”驰名中外,可称得上是一种陶瓷高级艺术珍品。1982年,工人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公道杯’轰动日本”的报道,指出此杯深受外商青睐。现在,凡是来瓷都观光的游客,见到这种珍品都是赞不绝口,皆为“公道杯”所倾倒。

延伸阅读

公道杯 一杯茶里见公道


公道杯,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闻其名,便可知其意,主要是为了均匀茶汤的浓度、平衡茶水的多寡。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古代公道杯

明代洪武间,官府在景德镇开设“御器厂”,亦名“御窑厂”,专门为皇宫制造御瓷。当时的景德镇隶属于江西浮梁县,临近的都昌、抚州、丰城、乐平、鄱阳等县的瓷工听到景德镇开办“御窑厂”的消息后,纷纷聚集到景德镇,其中以都昌、抚州的瓷工人数为最多。御瓷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凡是选到“御窑厂”的瓷工都是一些制瓷手艺高超的能工巧匠,经他们之手造出的御瓷皆是精巧之至的佳品,“公道杯”便是其中一种。

公道,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天下是大家的,公平、客观、合理,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是最基本的法则。这样的思想不仅在文学、戏剧当中,还体现在生活日常的器物里,正如:公道杯。

公道杯

据说古时人们就用公道杯对付贪酒者,因为用公道杯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相传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定都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有一天特宴请他的开国功臣们。席间,朱元璋拿出瓷质酒杯为众臣斟酒赐饮,徐达第一个上前领赏,他一来好贪杯,一来日恃功高,竟让朱元璋把杯中酒斟得满溢,谁知他刚端起酒杯,这酒竟泄漏光了。而其他人喝这杯中酒,只要不斟满酒尽得甘醇。众人百思不得其解。朱元璋笑说:“此乃景德镇御器厂奉朕之命所造的九龙公道杯。圣人曰:谦受益,满招损。众爱卿今日一试其公道,以为如何?”

现代的公道杯,又称之为“匀杯”、“公杯”、“茶海”。目前已经是茶席、茶会上的重要器具了。如果用壶泡茶,再倒到每人的杯子中,就会出现前面的茶水淡,后面的茶水浓的现象,而有了公道杯,就可以先将壶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再分给每个饮茶人,以保持每个饮茶人茶杯中的茶汤口味相同,所以谓之公道杯。

饮酒瓷制品·公道杯

为了进一步发掘陶瓷传统工艺技术,景德镇陶瓷艺人对“公道杯”实行了大胆的改进,原来的杯子龙头角度朝下,装饰单一,且盛水超过杯子容量的70%时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经他们反复试验改进的“公道杯”龙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装饰得五彩缤纷,美观之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来的70%上升为90%。现在的“公道杯”驰名中外,可称得上是一种陶瓷高级艺术珍品。现在,凡是来瓷都观光的游客,见到这种珍品都是赞不绝口,皆为“公道杯”所倾倒。

家居公道杯

公道杯里的茶汤,浓淡均匀,抚慰的是不平的人心。那茶汤含在口舌之间,浸润肺腑的心田,冷和暖却因人而异。不是茶不同,是人心异。

公道杯|知足者水存 贪心者水尽


公道杯,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闻其名,便可知其意,主要是为了均匀茶汤的浓度、平衡茶水的多寡。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公道杯

明代洪武间,官府在景德镇开设“御器厂”,亦名“御窑厂”,专门为皇宫制造御瓷。当时的景德镇隶属于江西浮梁县,临近的都昌、抚州、丰城、乐平、鄱阳等县的瓷工听到景德镇开办“御窑厂”的消息后,纷纷聚集到景德镇,其中以都昌、抚州的瓷工人数为最多。御瓷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凡是选到“御窑厂”的瓷工都是一些制瓷手艺高超的能工巧匠,经他们之手造出的御瓷皆是精巧之至的佳品,“公道杯”便是其中一种。

公道,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天下是大家的,公平、客观、合理,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是最基本的法则。这样的思想不仅在文学、戏剧当中,还体现在生活日常的器物里,正如:公道杯。

公道杯外观

据说古时人们就用公道杯对付贪酒者,因为用公道杯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相传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定都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有一天特宴请他的开国功臣们。席间,朱元璋拿出瓷质酒杯为众臣斟酒赐饮,徐达第一个上前领赏,他一来好贪杯,一来日恃功高,竟让朱元璋把杯中酒斟得满溢,谁知他刚端起酒杯,这酒竟泄漏光了。而其他人喝这杯中酒,只要不斟满酒尽得甘醇。众人百思不得其解。朱元璋笑说:“此乃景德镇御器厂奉朕之命所造的九龙公道杯。圣人曰:谦受益,满招损。众爱卿今日一试其公道,以为如何?”

现代的公道杯,又称之为“匀杯”、“公杯”、“茶海”。目前已经是茶席、茶会上的重要器具了。如果用壶泡茶,再倒到每人的杯子中,就会出现前面的茶水淡,后面的茶水浓的现象,而有了公道杯,就可以先将壶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再分给每个饮茶人,以保持每个饮茶人茶杯中的茶汤口味相同,所以谓之公道杯。

饮酒瓷制品·公道杯

为了进一步发掘陶瓷传统工艺技术,景德镇陶瓷艺人对“公道杯”实行了大胆的改进,原来的杯子龙头角度朝下,装饰单一,且盛水超过杯子容量的70%时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经他们反复试验改进的“公道杯”龙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装饰得五彩缤纷,美观之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来的70%上升为90%。现在的“公道杯”驰名中外,可称得上是一种陶瓷高级艺术珍品。现在,凡是来瓷都观光的游客,见到这种珍品都是赞不绝口,皆为“公道杯”所倾倒。

家居公道杯

公道杯里的茶汤,浓淡均匀,抚慰的是不平的人心。那茶汤含在口舌之间,浸润肺腑的心田,冷和暖却因人而异。不是茶不同,是人心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