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枢府瓷器鉴别 > 导航 >

什么是枢府瓷?

什么是枢府瓷?

枢府瓷器鉴别 什么是瓷砖 什么是好瓷砖

2020-02-20

枢府瓷器鉴别。

什么是枢府瓷?到元代瓷器,人们自然会想到元代青花,实际上,元代创烧的卵白釉瓷也是朝廷定烧的一种高档瓷器,在当时极富盛名。卵白釉是在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状,颇似鸭蛋壳色,故称之为“卵白釉”,卵白釉深受元代朝廷的喜爱,常命景德镇窑烧制供官府使用,“有命则供,否则止”,传世品以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烧的卵白釉瓷为多见,枢密院定烧瓷在盘、碗器的纹饰中印有“枢”、“府”二字,故卵白釉又称之为“枢府”釉。

元代“枢府”瓷制作规整,品质优良,多有印花装饰,纹饰题材以云龙和缠枝花卉纹为常见,因“枢府”釉属乳浊釉,故纹饰不太清晰。“枢府”瓷与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显得尤为精致,修足规整,足底无釉,底心有乳钉状凸起,胎体厚薄适中,是至今所知元代官用之器的名品。

长期以来,因“枢府”瓷传世品极少,元代“枢府”瓷仅为文博界所了解认识,1982年在安徽省歙县曾出土一批窑藏元代“枢府”瓷,其中有折腰碗、盘,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元代“枢府”瓷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引起了国内外陶瓷界的极大关注,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看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着名古陶瓷鉴定家李辉柄说:“元瓷珍品的不断发现,逐渐纠正了因长期缺乏考古资料而形成的元瓷量少质粗的偏见,改变了陶瓷研究中重宋、明而轻元的倾向。”

笔者喜爱古陶瓷收藏与研究,对元代“枢府”瓷从古陶瓷专着中有所了解,可是让笔者与元代“枢 府”不期而遇却是意外的惊喜,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笔者先后收藏到了两件精美的元代“枢府”瓷碗,一件收藏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人们只注重清代青花瓷和宋代青白瓷的收藏,当这件元代“枢府”碗在市场出现时,并不被人们所认识,而其圆浑古朴的造型、蛋壳般的釉色和碗内纹饰深深吸引了我,仔细观察纹饰后发现在纹饰中分别印有元代“枢”、“府”二字,确实令人大吃一惊,再看它的制作工艺确实具有元代的风格,于是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使笔者捡了个“漏”。后来又在城建工地上陆续捡到一些元代卵白釉瓷残片,这些出土的残器与前所得“枢府”碗比较均具有共同的特征,笔者深为没有失之交臂而庆幸。时隔6年之后,笔者又一次与一件元代“枢府”折腰碗相遇,于是它又成了我藏品中一件“宝物”。两件“枢府”碗又一次验证了古玩收藏真可谓是可遇不可求也。今将这两件元代“枢府”碗和笔者捡拾到的卵白釉瓷片介绍给同好共赏。

“枢府”瓷折腰碗高7.7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6.3厘米,敞口,斜腹,折腰,圈足。此器采用印花工艺在内腹壁为一周回纹,在回纹对应处印有“枢”、“府”二字,回纹下为一周连体花瓣纹,折腰处与内底形成一个斜圆地,内印云龙纹,龙纹小头,鹿角,无发,细颈,躯体瘦长有力,三爪。龙体身披火焰纹,昂首曲身腾飞于祥云之中,气势恢宏。此云龙纹与元青花的云龙纹造型基本相同。器外壁腹部显露一道弦纹,将腹部分为上下两层。腹壁见拉坯旋纹。体施卵白釉,釉色呈鸭蛋青色,釉层失透,釉面莹润。圈足厚实,无釉,足端平切,外削一刀,内壁微外斜,底心有旋纹及乳钉状。

折腰碗,是元代—个常见的品种,以“枢府”瓷折腰碗制作最为精美,此器可谓是一件典型之器,此器口部至折腰处,胎体厚薄适中,折腰下部稍厚重,造型庄重大方。腹壁纹饰较底部纹饰清晰,纹饰图案构图布局讲究,图案精美,气度不凡。胎质洁白坚致,制作精良,充分体现出“枢府”瓷的官用之品质和其蕴藏的艺术魅力。

“枢府”瓷口碗,器高7.3厘米,口径17.8厘米,足径6.2厘米。口微外撇,深弧腹,圈足,足底无釉。在器内壁印回纹和花凤纹,在回纹中对应两侧,印有“枢”、“府”二字,回纹下印双凤花卉纹,图案为花与凤相配,形成花与花、凤与凤对应状,器内底心微凹,内印一只飞凤。纹饰不太清晰,“枢”、“府”二字相对清晰,釉色以白乳浊色为基调,白中微泛青,釉色匀净,釉呈乳浊感,光泽温润。器外壁隐约可见粗犷有力的拉坯旋纹,圈足规整,足端平切,外足端小削一周,足心有小乳钉状,见铁褐斑和火石纹。此器造型端庄浑圆,胎体厚薄适中,制作精良,亦是一件典型的元代“枢府”瓷。

卵白釉瓷除供官府外,也流通于民间市场,笔者在桂林城建工地上也发现和捡拾到一些元代卵白釉瓷,图七是一件卵白釉残瓷盘,残器还保存小部分盘壁,估计盘径在16厘米左右,采用印花装饰,内壁印缠枝花卉纹,底心为折枝团花,纹饰构图美丽生动,纹饰不太清晰,釉色如鸭蛋青色,呈乳浊感,釉面温润。从残器断面观察,可见洁白坚致的胎质,胎体厚薄适中,圈足无釉,足端平切,内足壁外斜,底心微凸,中间有小乳钉状。虽为残器,仍可见其制作规整,造型和纹饰颇为雅致,若为完整器不失为一件精美之作。TaOCi52.Com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元代卵白釉的出现,为青花、釉里红奠定了基础,虽然它让位给了青花瓷,但它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依然为人们所赞美。元代“枢府”的陶瓷工艺品因传世品极少,故在国内外艺术拍卖会上极少露脸,它的市场价位仅能以宋元青白瓷和明甜白釉瓷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参考,2003年7月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只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凤纹盘以77.6万港币成交,由此估测,制作精美的元代“枢府”瓷器其市场价格也是不菲的。物以稀为贵,作为元代“官”瓷,“枢府”瓷将会进一步得到收藏界的认同。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什么是枢府瓷?”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简析元代官窑枢府瓷


今年春,笔者从景德镇一藏家处,购得一卵白釉枢府盘。此盘惜略有残缺,盘 直径30厘米,高5厘米,底足直径22厘米,砂底无釉,满盘施卵白釉,釉面莹润呈失透状,釉色白中闪青,胎质坚白,盘内底刻一折枝牡丹花,刻工刀法流畅生动,叶面辅以篦纹。与习见的元枢府器不同的是,此盘外沿以青花书写铭文一圈,内容如下;“饶州路总管府公置口吏不许借用”,其中第九字缺失, 按内容推测应为一“官”字。无论从该器物规整的造型,还是盘内精美的刻花,都表明这是一件较为罕见珍稀的元代枢府瓷。

元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建国称大元国,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饶州为饶州路,至元十五年在饶州路属县浮梁县设“浮梁瓷局”,这是元朝在地区设置的唯一掌管烧造瓷器及军队用品的官方机构,表明朝廷对制瓷业的重视与需要,各地的工匠及艺人均往这里集中,元史载:饶州路设饶州路总管府,辖三县三州,户六十八万二百三十五,人口四百三万六千五百七十、饶州路在元代成了管理人口最多的路,正是在朝廷的重视和支持下,集中了国家的人才,技术,原材料等多种优势,元代才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相继创烧出了如卵白釉(枢俯)瓷,青花瓷,釉里红瓷,红釉,兰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以及孔雀绿等低温颜色釉瓷诸多新品种,使景德镇制瓷业在元代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瓷胎的“二元配方”烧制成功,使制瓷业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明、清瓷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卵白釉(枢俯)瓷为元代创烧,因其釉呈失透状,色白微青,颇似鹅蛋色泽,故名。但在元代文献中却不见有关记载,明初,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提到“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俯字者高”、元代军事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卵白釉瓷器,在从印花为主的饰纹中间,往往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因此卵白釉瓷习惯性又称为枢府瓷,这类带铭文的卵白釉器目前已发现除“枢府”铭外尚有“福禄,太禧,昌江,东府,福寿,和寿,福,良,玉”等单个字样铭,这一类器人们普遍认为属元代官窑器。

元瓷中的政府机构铭更为重要,这是印证当时国家管理机构的实物见证,迄今所见的元瓷机构铭仅见龙泉青瓷与卵白釉枢府瓷,龙泉青瓷中发现印有“使司帅府”铭,“使司帅府”是元代“使司都元帅府”的简称,是元代的一个地方军事机构,而元瓷中最多见的是以刻、印铭“枢府”等款,而极少以青花书写款类。已面世的在枢府釉上用青花料写款的政府机构铭仅见“宪台公用”铭纹碗盘目前仅见报道二件,一件出土于江苏省扬州市一建设工地,一件出土于安徽省宣城梅文鼎纪念馆工地,为历代官衙所在地, 而笔者所藏的这件以青花铭有 “饶州路总管府公置口吏不许借用”字样的,为仅见品。饶州古称番邑,又鄱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称作番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鄱阳为饶州,大业三年(607年)复改饶州为鄱阳郡,唐武德四年(622年)复置饶州,鄱阳隶属依旧,南唐开元初改饶州为永平军,宋开宝八年(975年)废永平军复饶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饶州为饶州路,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饶州路为鄱阳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鄱阳府为饶州府,属江南行省.由此可知,饶州路为元代至元十四年到至正二十一年(1277~1361年)之间的地方政府机构,其他朝代均无此称谓,元代的路为行政区域名,每路设总管府,为本路的最高管理机构,景德镇东晋时设镇,由于位于昌江之南,始名昌南镇,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县,唐开元四年(716年)改新昌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更名浮梁县,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宋真宗赵恒专门命人在此烧制御器,质地精良,闻名于世,由于瓷器上书有建年景德字样,遂改称为景德镇,并沿用至今,元代升为浮梁州,属饶州路。

笔者所藏的这件器物,至少向人们透出几点重要信息:一是传世卵白釉器小件为多,少见大器,此盘应属大件之一,不仅至为难得,而且为元代枢府大件器皿提供了实证;其 二,此盘足径22厘米,与传统小足器不同,而与元代青花盘相同,可作为元青花器的佐证之物,三是元代卵白釉器均为印花工艺,此盘用的是刻划工艺,工艺精湛,说明元代枢府器工艺更为多样;第四,此盘最重要的一点即青花写款的内容,元代在瓷器上写款本就不多,而书政府机构铭的更是少见,而直接书“饶州路总管府公置”的官用器仅此一件,故其史料价值极为重要,因而此盘至为珍稀。

也谈枢府釉瓷


枢府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个新的釉色品种,它介于影青瓷与白瓷之间,釉呈乳浊状,微显青灰色,由于同鹅蛋壳一样的色泽,故称“卵白釉”。这种温润典雅古朴端庄的名瓷,被元代上层社会看中,于是乎,景德镇窑“有命则陶”,为官府订烧专用的器物。因此,枢府釉瓷带有一定的官窑性质或官办瓷的意味。由于官府瓷“千中选十,百中选一”,所以在实际上,景德镇窑烧造的大部分卵白釉瓷,都属民用瓷。我们知道,枢府釉瓷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短,又没有象元青花那样在今天受到世人的百般宠爱,但是,它在元代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必将在中国陶瓷发展史的史册中留下辉煌的一页。

今天,当人们谈及元代瓷器的收藏时,无不把景德镇窑烧造的青花瓷器说得天花乱坠、令人心往,而很少提起元代枢府釉瓷,甚至在一些专业的出版刊物上,关于枢府釉瓷的文章也是凤毛麟角。可见,目前人们对枢府釉瓷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这种异常现象,似乎与今日的时代发展背道而驰,为此,笔者认为:应该重新审视和评价枢府釉瓷,还原其历史的本来面貌。

当然,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由于枢府釉瓷在历史的文献中,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文字记载,从而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历史信息。如果现在要想全面地弄清楚枢府釉瓷的真实面貌,光靠我国的文物考古部门以及专家学者,恐怕要花很长时间甚至于几倍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文物考古部门便组织全国的瓷片收藏爱好者来共同参与此事,搜集和整理国内出土的有关重要信息,并对其出土的地点及其相关的历史背景,做真实详细地追踪调查、研究,或许可以从中找到解开枢府釉瓷之谜的一把钥匙吧。

笔者也是一位古代陶瓷碎片收藏爱好者,从目前国内枢府釉瓷出土情况的总体来看,大多数分布在我国一些南方古城镇以上的历史文化城市(野外墓葬. 窖藏的例外),广大的农村尚未发现有真正的枢府釉瓷出土。当然,烧造粗燥的卵白釉民用瓷时有发现。瓷片收藏爱好者不知道注意了没有,在城镇出土的枢府釉瓷片,大部分又是在历史的建筑群遗址废虚周围被发现,这恐怕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笔者对此作过认真分析后认为:地方上出现的元代枢府釉瓷精品,很大可能不是一般普通百姓所用之物。那它到底是什么阶层的人所能享用的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通过自己多年采集瓷片标本的经过,希望能给读者有所启迪。

笔者是1989年9月开始搞瓷片收藏的,至今,历经16年,共收集枢府釉瓷片标本237件,其中有三次主要发现就占169件,这几次较集中的发现,都是在我县古城镇的改造建设过程中,从遗址废虚的挖掘现场采集到的。

例如:1990年9月,在我县原县政府大院东北角的施工挖掘现场,首次发现92块枢府釉瓷大碗和高足杯的瓷片标本,其中一件较大的瓷片格外令人触目,该瓷片长19.5厘米,宽10厘米,是一件约为半个碗身的大碗残片,该瓷片胎体洁白细腻,釉质乳浊温润,呈卵白色泽、外壁用篦刀刻划出精细肥大的莲瓣纹,内壁模印一只展翅的飞凤、碗的中部,还残留“枢”字,字体规整隐于釉中,此碗无论从胎釉特征、造型纹饰及做工都十分精美典雅,一看便知,这是一件元代官用瓷大碗的残片。我们知道,龙凤纹为历代皇帝和皇后的象征,在封建制度最为严格的元朝,任何人都不得僭越,否则就会被砍头的。那么,这件带有“枢”字的飞凤纹大碗的残片,怎么会出现在离京城千里之遥的县城呢?笔者通过分析认为:这件瓷器可能是元朝官府在限制龙凤纹样使用法颁布以前,专门为各地的驻军头领订烧的器物。该处出土的位置,据《庐江县志》记载,明朝以前,此处是军队驻守城池的“重关”城堡,历代有重兵驻防。遗憾的是,八十年代初,我们还能看到、摸到的唯一的一段城墙遗址,今天却成了高楼大厦,历史非常无情,再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记载了。

2003年4月,是在一个具有100年历史校龄的“庐江中学”学生高级公寓的建筑施工现场,又采集到23块枢府釉瓷大碗和高足杯的瓷片标本。据县志记载,这里是县城通往对岸河西走廊的大西门城楼关卡遗址,历代有士兵看守。

2004年7月,在我县城西桥头南岸的建筑施工现场,第三次采集到有44块枢府釉瓷大碗和高足杯的瓷片标本。据县志记载,这里为县城的小西门城楼,设有“吊桥”(该桥文革初重建,改名为“文革桥),历史上它是县城与外界往来、通商贸易最重要的水陆交通关卡,历代有重兵看守。

此外,自1990年至2005年这15年时间里,在城中大面积的改造建设中,只能偶尔发现几片瓷片标本,集中采集的现象可以说没有。显而易见,枢府釉瓷出现最多最集中的位置,都是在古代军队驻地和城楼关卡的附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假设:枢府釉瓷很可能是元代军队官兵使用的专用瓷。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的推断,则没有更多的考古实际依据可以论证。

笔者上述的简要介绍,恐怕还是给读者有许多不解之谜,地方上出现的枢府釉瓷到底是“官”还是“民”?目前尚难澄清史实。但不管怎么说,历史文献中记载的两点可以确信:1、枢府釉瓷是元代官府在景德镇订烧的专用瓷;2、景德镇窑烧造的大部分“卵白釉”瓷均为民用瓷。但面对众多出土的瓷片,如何去区分“官”与“民”,一时半会是难以弄清的。

为了真正解开枢府釉瓷这个神秘的面纱,我认为全国的瓷片收藏爱好者和收藏界的朋友们,共同来参与枢府釉瓷的业余探讨和研究,搞调查、搜集信息,为我国的文物考古专家和学者,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线索。通过各方不懈的努力与协助,我相信有一天,枢府釉瓷这一国之瑰宝会象元青花一样,受到世人的真正宠爱。

元青花与枢府瓷的瑜亮情结


古人曾用“既生瑜何生亮”来形容两个才能相当的人之间的暗中较量。然而,在古玩世界中,瑜亮情结也时有发生。元青花和枢府瓷就是一例。

说起元代的瓷器,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数是元青花。可是在元朝,青花瓷并未受到国内的重视,它只是作为一种外销瓷远销海外,仅仅受到中亚及欧洲宫廷贵族的青睐,成为他们竞相收藏的对象。相反,元代创烧的枢府瓷却受到国内当权者的重捧,成为朝廷定烧的一种高档瓷器。为何两种瓷器的待遇会有着如此的天壤之别呢?不仅因为枢府瓷釉色可人,也与元代“国俗尚白,以白为吉”的风俗习惯有关。

可是,当年风光无限的枢府瓷如今却像个失宠的孩子,不似元青花那般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在国外拍卖行的炒作下,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些“外嫁女儿”。如今,元青花在当今古玩界的地位可谓如日中天。2005年7月在英国佳士得拍卖行更是以2.3亿的天价拍出一只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成为亚洲艺术品中的天字第一号。专家与收藏家的重视,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元青花得以重归故里。一时之间,收藏界刮起一股收藏品相好、发色正、工艺精的元青花之风。

从艺术境界与学术研究价值方面来看,元青花与枢府瓷的地位应当说是不分伯仲的。但是,由于受到诸如当权者喜好、市场经济价值与稀有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瑜亮关系。

虽然目前枢府瓷将古玩地位的第一把交椅让位给了元青花,但在中国陶瓷史上,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元代枢府瓷器拍卖价格


元代的词曲很有名,使得当时的文人常常在不同的场合留下非常多的作品,你可知道其他元代的瓷器也是非常的有名的,对于我们瓷器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讲讲元枢府釉瓷器。

什么是元枢府釉瓷器

据历史记载,元枢府釉瓷器的种类比较多,而当时的元枢府白釉就是比较盛行的一种,受到许多人士的关注。这种元枢府白釉最早的时候是在北朝的时候创烧的,而到了隋代却开始的成熟起来,当时有“南青北白”的说法,因此当时的元枢府白釉在两宋时期达到高峰,成为一代名瓷。

元枢府釉瓷器真假鉴定方法

1、大的制作工艺

真正的元枢府釉瓷器,可以说它的制作工艺是非常细致的。元枢府釉瓷器又根据其色彩的不同分为精、细两种。当时的民间制作元枢府釉瓷器可以说是制作艺比较粗糙,而且当时的印花也比较粗,可以说是非常的不精细,流程的过程中更是出现各种不同的、难以想象的情况,让人无法辨别。而当时的一些官府也在烧制元枢府釉瓷器,他们烧出来的元枢府釉瓷器可以说是非常的精细了,尤其是当时的军事机构枢密院对于元枢府釉瓷器的烧制,更是非常的精细,在烧制前加上”枢府“、”东卫“等不同的字样,加上区分,而有的还会加上”福禄“。因此,对于元枢府釉瓷器的鉴定,一定要从大的方面入手。

2、观察它的外面

对于元枢府釉瓷器的鉴定,一定要注意观察它的外在。比如真正的好的元枢府釉瓷器胎质非常的小,不但颜色白,气孔也非常的小,可以说是它的外表就像是鹅卵一样。除此之外,元枢府釉瓷器还有双线的特点,这是其他的瓷器所不能比的。而元枢府釉瓷器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足底的沾沙。

对于元枢府釉瓷器的鉴定,相信大家看完都有新的了解了。虽然元枢府釉瓷器的鉴定看起来非常的难,但是如果是真正的专业人士,对于元枢府釉瓷器的鉴定还是非常的简单的。而对于当前的人们来说,无论是何种的元枢府釉瓷器,都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鉴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明白元枢府釉瓷器为我们所带来的历史、文化价值。

枢府瓷器如何辨识真伪 技巧分享


枢府瓷器本身就是元代白釉瓷器的另一个称呼。它是指在景德镇青白釉的基础上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白色略带微青,且呈现失透状的釉。这种白釉的烧制成功很是受到当时朝廷人员的喜爱,而且“有命则供否则止”。由于这种精品瓷器多为“枢密院”定制烧制,且在烧制的盘,碗瓷器的纹饰中都会印有“枢”“府”二字,故此,元代白釉瓷器又被人们称之为“枢府瓷器”。

枢府瓷器的特点

目前传世的枢府瓷器多为官府所用之物,它们的制作可谓精良,纹饰多以云龙和缠枝花卉为主,足底修复工整,无釉,底心处有钉状凸起,胎体适中。故宫博物院的陶瓷专家研究了安徽歙县出土的元代枢府瓷器之后,对枢府瓷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元代瓷器珍品的出土纠正了因缺乏资料而形成的元瓷少质粗的偏见,让人们研究瓷器重宋明轻元的观念得以改变。”

造成人们轻元瓷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存世的元瓷大多是民窑所烧制,瓷器用品多为大路货,其胎质疏松,制作工艺粗糙,印花雕刻厨房,器物圈足修削随意性较强。而在安徽歙县所挖掘出来的元代白釉瓷器则是官府定烧器。这些官府包括枢密院,太僖宗禋院以及京畿卫戍部队等,定烧器瓷器的烧制需要在器物内壁印花中加入“枢府”“太僖”“东卫”等代表官府的字样以及“福禄”“昌江”等订单完成后,窑厂自销时另外生产的同质量瓷器的标志。

枢府瓷器真伪如何辨识

1、胎体。枢府瓷器的胎体所用的材料为高岭麻仓土和瓷石二元混合而成,烧制而成的瓷器的胎质白皙细腻,但不可避免的存在细小的气孔。

2、釉色。珍品枢府瓷器的釉色呈现白中泛青,颜色如同鹅卵色,呈现失透状。而假冒或者仿制瓷器的釉色大多为透明的青白釉状态。

3、内壁纹饰。枢府瓷器的内壁纹饰大多为缠枝莲纹,双线,而且弦纹的高低凸凹非常的恰当,而赝品的缠枝莲纹不对称,弦纹凹凸高低比较杂乱。

4、瓷器圈足虽小,但修削整齐,外沿处倒棱设计,足底沾沙。而赝品或者仿品则无特征。此外,因年代关系,元代枢府瓷器的碗,盘的外沿会有积釉现象,其颜色呈现淡湖蓝色。

虽然在后来的发展历史上,元代枢府瓷器的地位被元青花所代替,但它在陶瓷界所发挥的作用依然是不可磨灭的。

枢府瓷器精品鉴赏及拍卖成交价格:

1:元枢府釉刻花绘龙纹梅瓶,尺寸:高42厘米,估价:RMB 6,500,000 ~ 8,500,000,成交价: RMB 10,925,000 ,成交时间:2016.12.02,拍卖公司:北京宣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2:元枢府釉六角香炉及台座,尺寸:通高30厘米;炉高10.7厘米;座高19.3厘米;宽24.9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1,150,000 ,成交时间:2017.07.15,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3:元枢府釉云龙纹碗,尺寸:高7.2厘米;直径17厘米,估价:RMB 680,000 ~ 780,000,成交价: RMB 920,000 ,成交时间:2010.12.25,拍卖公司:红太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年秋季拍卖会。

质地:瓷说明:此碗,规整大气,广口,深腹,器身施枢府釉,釉面光滑,碗心刻以龙纹,生动形象,工艺精妙,并书“枢府”二字,十分珍贵。

4:元白釉“枢府”款印龙纹碗,尺寸:直径17.6厘米,估价:HKD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HKD 862,500 ,成交时间:2012.11.25,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2首届拍卖会。

钤印款识:“枢府”款。

撇口,深弧腹,圈足短而微外撇,胎骨坚细洁白,通体及足内施白釉,微泛青,恰似鹅卵色泽,釉汁均匀,釉面透明度弱,甚至呈失透状,恰似鹅蛋壳,故又称“卵白釉”。釉下隐现阳文印花图案,碗内壁为两条游龙纹,其间对称印楷书“枢”、“府”二字款,碗心为莲花一朵。此元朝白釉瓷折射出元朝“国俗尚白,以白为吉”的审美心理,定属元朝的宫廷用瓷。元代景德镇在青白瓷生产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卵白釉的新品种,由于这种卵白瓷中发现有“枢府”字样,因此人们称为“枢府”器。“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元时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非常重视军事,“枢府”的权位极高,具有“枢府”铭的卵白釉瓷器,为 “枢密院”的定烧器。因此,常命景德镇窑烧制供官府使用,“有命则供,否则止”,枢密院定烧瓷在盘、碗器的纹饰中印有“枢”、“府”二字,故卵白釉又称之为“枢府”釉。《景德镇陶录》之作者,清乾隆、嘉庆年间景德镇人蓝浦说:“元之进御器,民所供造者,有命则陶,土必细白腻,质尚薄。式多小足印花,亦有戗金五花者;其大足器则莹素。又有高足碗,蒲唇弄弦等碟、马蹄盘、耍盂各名式。器内皆作‘枢府’字号,当时亦仿造,然所贡者俱千中选十,百中选一,非民窑可逮。”

5:元枢府印花金刚杵莲纹碗,尺寸:直径19.5厘米,估价:RMB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RMB 713,000 ,成交时间:2015.04.2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第30期精品拍卖会。

6:元枢府卵白釉莲纹盘,尺寸:直径13.3厘米,估价:HKD 100,000 ~ 200,000,成交价: HKD 475,000 ,成交时间:2015.06.03,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春季拍卖会。

7:元枢府釉模印云龙纹碗,尺寸:直径18.9厘米,估价:RMB 350,000 ~ 400,000,成交价: RMB 402,500 ,成交时间:2016.11.15,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秋季拍卖会。

本品胎骨坚细厚重,小底足,通体施白釉,微泛青,恰似鹅卵色泽,釉汁均匀,碗心釉下隐现龙纹图案,为典型的枢府釉作品。元代沿袭宋代旧制,设枢密院作为最高军事机关,它和管理文官的中书省并称“二府”。枢府瓷是元代景德镇的著名产品,因其釉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色泽,故又称“卵白釉”,又因器壁常印有“枢府”二字而得名“枢府釉”。

8:元枢府釉模印云龙纹碗,尺寸:直径18.9厘米,估价:RMB 350,000 ~ 400,000,成交价: RMB 402,500 ,成交时间:2016.11.15,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秋季拍卖会。

本品胎骨坚细厚重,小底足,通体施白釉,微泛青,恰似鹅卵色泽,釉汁均匀,碗心釉下隐现龙纹图案,为典型的枢府釉作品。元代沿袭宋代旧制,设枢密院作为最高军事机关,它和管理文官的中书省并称“二府”。枢府瓷是元代景德镇的著名产品,因其釉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色泽,故又称“卵白釉”,又因器壁常印有“枢府”二字而得名“枢府釉”。

枢府釉瓷器现在还有市场吗


白釉瓷器端丽明净,属于瓷器收藏中颇具本真之美的一类,枢府釉瓷器便是其中翘楚。细分起来,枢府釉瓷器属于卵白釉,与最纯粹的白釉还略有不同,它是由青白瓷发展而来的,所以隐隐有超脱之气。那么,枢府釉瓷器到底怎么样?它现在在收藏界还有市场吗?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传统白釉瓷器的拍卖价格虽可称稳定,但并无特别亮眼的表现。而枢府釉瓷器并未专设窑口,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枢府釉瓷器的收藏价值也是较为平稳的,不太可能出现价格上的大起大落。

但任何瓷器的鉴赏都不能脱离其发展的轨迹,枢府釉瓷器也不例外。因为其器上必书:“枢府”,所以得名“枢府釉”,而从这个“枢府”中可考据其所呈贡的机关,也就是元代的军事机构——枢密院。定烧器的出身使得枢府釉瓷器拥有难得的稳定品控与极高的烧造水准。因此而论,枢府釉瓷器的收藏价值较之普通的白釉瓷器胜出一筹。

论及瓷器价值,也就必须论其窑口。枢府釉瓷器并未设置专门的窑口,而是与湖田窑一起,并同属于景德镇,从技艺上来说,是相当有保障的。而湖田窑早期所烧制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青白瓷,随着技艺的成熟与时代审美的趋向变化,后期的湖田窑,开始烧造枢府釉瓷器与后来风靡数代的青花瓷,所以也可以说,枢府釉瓷器的成熟为其后明代白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枢府釉瓷器的造型与其余二者又有不同,首先就是从器型上来说,枢府釉瓷器的器型大都偏小,玲珑古雅,盘碗杯罐均有,少了一些大气磅礴,重精巧秀逸;而从质地上来说,枢府釉瓷器较之青白瓷,整体更为厚重,不仅瓷胎稳重深沉,釉面也更厚更润,略泛素青,常被形容为:“鹅蛋壳”;而瓷器上的装饰也偏向素雅高洁,即使有彩色装饰,也是较为少量的,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风格。

总的来说,枢府釉瓷器作为枢密院的定烧器,因其难得的稳定品控与极高的烧造水准,所蕴含的收藏价值在今日之市场并非极高,但胜在稳定。玲珑古雅的器型、素雅高洁的瓷器装饰、极具特色的泛青釉面,这一切都是枢府釉瓷器在白釉瓷器中独树一帜的重要特点。

元青花与元枢府瓷的瑜亮情结


古人曾用“既生瑜何生亮”来形容两个才能相当的人之间的暗中较量。然而,在古玩世界中,瑜亮情结也时有发生。元青花和枢府瓷就是一例。

说起元代的瓷器,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数是元青花。可是在元朝,青花瓷并未受到国内的重视,它只是作为一种外销瓷远销海外,仅仅受到中亚及欧洲宫廷贵族的青睐,成为他们竞相收藏的对象。相反,元代创烧的枢府瓷却受到国内当权者的重捧,成为朝廷定烧的一种高档瓷器。为何两种瓷器的待遇会有着如此的天壤之别呢?不仅因为枢府瓷釉色可人,也与元代“国俗尚白,以白为吉”的风俗习惯有关。

可是,当年风光无限的枢府瓷如今却像个失宠的孩子,不似元青花那般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在国外拍卖行的炒作下,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些“外嫁女儿”。如今,元青花在当今古玩界的地位可谓如日中天。2005年7月在英国佳士得拍卖行更是以2.3亿的天价拍出一只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成为亚洲艺术品中的天字第一号。专家与收藏家的重视,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元青花得以重归故里。一时之间,收藏界刮起一股收藏品相好、发色正、工艺精的元青花之风。

从艺术境界与学术研究价值方面来看,元青花与枢府瓷的地位应当说是不分伯仲的。但是,由于受到诸如当权者喜好、市场经济价值与稀有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瑜亮关系。

虽然目前枢府瓷将古玩地位的第一把交椅让位给了元青花,但在中国陶瓷史上,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元青花与元创枢府瓷的瑜亮情结


古人曾用“既生瑜何生亮”来形容两个才能相当的人之间的暗中较量。然而,在古玩世界中,瑜亮情结也时有发生。元青花和枢府瓷就是一例。

说起元代的瓷器,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数是元青花。可是在元朝,青花瓷并未受到国内的重视,它只是作为一种外销瓷远销海外,仅仅受到中亚及欧洲宫廷贵族的青睐,成为他们竞相收藏的对象。相反,元代创烧的枢府瓷却受到国内当权者的重捧,成为朝廷定烧的一种高档瓷器。为何两种瓷器的待遇会有着如此的天壤之别呢?不仅因为枢府瓷釉色可人,也与元代“国俗尚白,以白为吉”的风俗习惯有关。

可是,当年风光无限的枢府瓷如今却像个失宠的孩子,不似元青花那般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在国外拍卖行的炒作下,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些“外嫁女儿”。如今,元青花在当今古玩界的地位可谓如日中天。2005年7月在英国佳士得拍卖行更是以2.3亿的天价拍出一只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成为亚洲艺术品中的天字第一号。专家与收藏家的重视,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元青花得以重归故里。一时之间,收藏界刮起一股收藏品相好、发色正、工艺精的元青花之风。

从艺术境界与学术研究价值方面来看,元青花与枢府瓷的地位应当说是不分伯仲的。但是,由于受到诸如当权者喜好、市场经济价值与稀有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瑜亮关系。

虽然目前枢府瓷将古玩地位的第一把交椅让位给了元青花,但在中国陶瓷史上,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什么是枢府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什么是枢府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枢府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