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青花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青花瓷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青花瓷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青花瓷器的鉴别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古代瓷器用途

2020-09-03

青花瓷器的鉴别。

青花瓷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青花瓷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它按照朝代可分为唐宋青花,明清青花和元代青花。而每个时期的青花特点是有所不同的。青花绘上的颜料为含钴的原料,上釉之后,经烧制之后,含钴的原料转变成蓝色,色彩艳丽,存放持久。唐宋青花的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明清青花质量优良,收藏价值最高,元代青花也有一定特色。

传统的青花瓷分为青花瓷碗,青花瓷瓶和青花瓷盘等。

青花瓷瓶放在居室里,做为摆设和饰品,有着高雅的品味,也有一定的鉴赏价值,摆放的位置可放在风水兴旺的朝向。

青花瓷瓶按照瓶径的大小,可分为细颈,宽口,按照瓶的高度,可放置在桌子或者地面上。

大型青花瓷瓶绘有山水或者龙凤呈祥等图样,气势磅礴,放在门口或者居室内,有种传统的文化底蕴,增添高雅的风格。

小型青花瓷瓶是放在书桌,餐桌等处,可插些干花,点缀居室的生活氛围。

青花瓷碗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各种形状及大小,轻巧精致,色彩淡雅,无异味,深受人们喜爱。青花瓷盘可做为厨房用品,也可做为家居摆设,是实用性的青花瓷品。

如今生活中,青花瓷的用途极为广泛,不仅仅是瓶瓶罐罐,还可用于青花瓷笔,青花花盆,青花瓷笔筒,而且在一些现代的高科技产品也能见到青花的影子,例如手机移动电源,MP3的播放器外壳。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用途广泛 新型透明陶瓷面世受青睐


通常我们见到的陶瓷产品都是不透明的,著名的景德镇薄胎瓷,也只能称为半透明。有没有象玻璃一样的完全透明的陶瓷呢?有,在现代陶瓷中有一类象玻璃那样晶莹明亮的陶瓷,它就是透明陶瓷,又叫光学陶瓷或者玻璃陶瓷,其品种目前已达几十个。

什么叫做透明陶瓷呢?简单地说,透明陶瓷就是用玻璃的生产方法制造出来的陶瓷。透明陶瓷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原料,诸如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铍、氧化锆、氟化镁、氟化钙、氟化镧、硫化锌、硒化锌、碲化镉等,经过原料处理、成型和高温烧结等工艺而制成的。它对原料以及制造工艺的要求相当严格,例如,原料必须要有很高的纯度和粒度。因此透明陶瓷的价格很昂贵,是现代陶瓷中的高级制品。

透明陶瓷的制造是有意识地在玻璃原料中加入一些微量的金属或者化合物(如金、银、铜、铂、二氧化钛等)作为结晶的核心,在玻璃熔炼、成型之后,再用短波射线(如紫外线、X射线等)进行照射,或者进行热处理,使玻璃中的结晶核心活跃起来,彼此聚结在一起,发育成长,形成许多微小的结晶,这样,就制造出了玻璃陶瓷。用短波射线照射产生结晶的玻璃陶瓷,称为光敏型玻璃陶瓷,用热处理办法产生结晶的玻璃陶瓷,称为热敏型玻璃陶瓷。透明陶瓷的机械强度和硬度都很高,能耐受很高的温度,即使在一千度的高温下也不会软化、变形、析晶。电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都很高。光敏型玻璃陶瓷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性能,就是它能象照相底片一样感光,由于这种透明陶瓷有这样的感光性能,故又称它为感光玻璃。并且它的抗化学腐蚀的性能也很好,可经受放射性物质的强烈辐射。它不但可以象玻璃那样透过光线,而且还可以透过波长10微米以上的红外线,因此,可用来制造立体工业电视的观察镜,防核爆炸闪光危害的眼镜,新型光源高压钠灯的放电管。

透明陶瓷的用途十分广泛,在机械工业上可以用来制造车床上的高速切削刀,汽轮机叶片,水泵,喷气发动机的零件等,在化学工业上可以用作高温耐腐蚀材料以代替不锈钢等,在国防军事上,透明陶瓷又是一种很好的透明防弹材料,还可以做成导弹等飞行器头部的雷达天线罩和红外线整流罩等;在仪表工业上可用作高硬度材料以代替宝石,在电子工业上可以用来制造印刷线路的基板和镂板,在日用生活中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器皿,瓶罐,餐具等等。

总之,透明陶瓷几乎在许多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用武之地,其品种之多,本领之高,用途之广泛,真不愧为陶瓷工业中的一颗透明莹亮的明珠。

青花瓷工艺中独特的吹墨画法


讯,小时候,过年过节或祝贺同学过生日,喜欢自制贺卡。找一把旧牙刷蘸上蓝墨水,拨动牙刷毛,便有雾状的蓝色洒在纸上,不想有蓝雾的地方用卡纸遮起来就好了,然后再画上点什么。这样的贺卡很受小伙伴的欢迎。

后来笔者在研究青花瓷的工艺时,曾经想:青花工艺有没有吹墨画法?5年前,得到一块万历年的青花瓷片,就是吹墨画。图中画了三匹马,马的周围有蓝色雾状墨点,显然是先遮后画的。我学生时代的小技巧,我们的祖先早就用在青花画技上了!不过这块瓷片很特别,形同国画有落款、有闲章。标明年款是“万历壬子年仲夏月吉日”,即万历四十年(1612年)七月某日。闲章不闲,有方圆两枚,方章是“淮府佳器”四字,圆章上也有四个字“黄一鸣造”。很显然,这是淮府定烧的器皿,“黄一鸣”当然不会是工匠的名字,而是淮府的“掌门人”。这淮府是不是淮安府,这黄一鸣是不是知府大人,待查。

吹墨工艺是将青料吹成雾状,形成浓淡渐变的效果。可以直接吹出纹样,也可以利用纸型吹出漏白的图形,然后再画。图1是一只日本回流的明代末年青花松鹿纹棱口盘,就是采用吹墨技法绘制的。此盘造型端正,胎体厚实,器内青花绘松鹿图,吹墨工艺,技法新颖,独树一帜。松鹿图寓意吉庆祥瑞,松是长寿的标志,鹿是禄的谐音。吹墨工艺使得青花色泽斑驳,整个画面好似雪景,别有一番韵味。器口涂以酱釉,为明末清初瓷器的常见装饰,时代特征鲜明。盘底青花书寄托款“大明成化年制”,字体古拙。该盘釉面光亮,保存状态良好。

日本回流的吹墨青花瓷器,就是当年是从中国销售过去的,那么日本有没有吹墨青花?笔者的好友东方晓先生是位日语翻译,近年他正在研究中国陶瓷艺术对日本的影响。他肯定地告诉我:日本是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在伊万里时期(1610——1640年)就出现了吹墨青花瓷器。曾经在早期伊万里窑址的山内町百间窑和有田町天神窑等地出土过使用纸型的吹墨产品。月兔纹是典型的图案(图2)。和月亮一起的兔纹在中国具有长生不老的吉祥寓意,是中国明末常用的青花图案。更妙的是也有类似中国画的闲章,右边吹墨留白的方章内有几个中文字,只看出后两个字“天兔”。早期伊万里青花中使用的月兔纹,被认为是源自中国明代的青花,但有田的陶工还是按照日本人的审美习惯做了些改动,如夸张了兔子的耳朵等。

笔者的标本早于日本回流的松鹿图盘和日本伊万里时期的月兔纹盘,但这些都是明代或明末清初的产品。是不是可以认定吹墨工艺始于明代?查找相关资料,都说吹墨工艺起于明代。但北京元瓷收藏家大漠行者的一块元青花瓷片,改变了我的看法,因为这块瓷片上的纹饰,采用了青花吹墨工艺(图3)。画面云雾蒙蒙,一个苍老的龙头在云中显现出来,这种效果绝对是吹墨工艺,先喷后画。再细看瓷片的胎釉和苏麻离青显现出的铁锈斑,确定是元青花无疑。

关注,收藏动态随时看。

今日收藏热点推荐:新邮上市最值钱的铜钱圣旨怎么写黑檀木鉴别木雕工艺品图片范文豪紫砂壶雨花石价格十二生肖邮票图片清代鼻烟壶铜钱剑乌木价格多少钱一斤

美得让人心醉 青花瓷中的“编钟”


2008年CCTV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以委婉清雅的旋律将人们带到轻烟薄雾的梦境,青花瓷的确美得让人心醉。

青花瓷源于唐代,元明时期已相当成熟,至清朝康、雍、乾三代时更是登峰造极。古玩行里有“一瓶、二罐、三盘、四碗”之说,意为材质、工艺、年代都相同的瓷器因器型、功能的差异而价值也不同,瓶、罐等立器的价值要高于盘、碗等趴器,而在所有的器皿中供器的档次是最高的,因为供器是摆在庙宇或高堂的佛龛前供奉神灵或祖先的圣物。近日,笔者有幸在古玩鉴定家关海森先生的鉴古沙龙里见到了一套清代青花五供。

这套青花五供由一香炉、二花觚、二烛台组成,香炉净高50厘米,烛台高52厘米,花觚高46厘米,器型高大宏伟,五件供器一字排开,气势非常壮观。五件供器均采用分体工艺烧造。花觚敞口长颈,束腰丰臀;烛台胸部围有一承盘,形制敦厚凝重。这套五供整体造型端庄气派,纹饰繁华精美,青花发色艳丽,在器物表面采用清代绘画中典型的写实技法绘有博古杂宝图,内容有百宝箱、暗八仙、棋琴书画、文房四宝、宝瓶鼎炉、松竹梅兰等,仅摆放各式宝物典型明清风格的几案就有数十种之多,荟萃了中国古代道教、佛教中的多种吉祥图案、符号。这些图案布局疏密有致,五件供器上的吉祥图案将近上千幅,可谓工程浩大。

关海森先生说这是一套从海外回流的珍品,明清时期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王室宫廷常常从中国定烧各式精美的陶瓷,从乾隆开始在这些国家盛行一种专门为中国陶瓷镶配金属边口的工艺,既能保护珍贵的瓷器,又增加了美感。这种工艺在中国宋代定窑、湖田窑等一些薄胎瓷器上常用,到明清时瓷器上已不多见。

这套五供中造型最为奇特的当数居中的香炉,香炉分盖、炉、座三节。炉盖有两枚镂空钱眼,一只张着嘴的麒麟昂首挺胸端坐盖顶,麒麟的口与炉身相通,如置一枚点燃的檀香于炉膛内,就会见到袅袅升起的烟雾中一只麒麟口吐祥云,意境非常优美。其实这是一尊熏香炉,炉身的双耳为瑞兽衔环,炉下有三只怒目圆睁的神兽口吐巨舌,三条巨舌恰为香炉的三足,炉膛壁底部用青花绘双蓝圈。底座由倒扣的三只镂空如意头与三只笔架山穿插组成,座盘正中绘“五蝠捧寿”青花图案。这尊香炉造型别致精美,设计极为巧妙,在存世的历代五供香炉中绝无仅有。在中国古代传统五供中,居中的香炉多为高耳无盖的三足鼎式炉,用来插柱式高香。而这套五供的金属镶口工艺与香炉独特的造型与功能恰好说明,这是专门为东南亚国家的王室宫廷或皇家寺庙定烧之物。

这套体积高大、造型奇特、纹饰繁华而且保存的品相如此完好的成套组器在海内外十分罕见,与这套青花五供完全相同的器物从未发现,堪称孤品。

“这是从狼群中抢来的宝贝!”关先生笑着回忆道,这套青花五供是几年前经香港回流的。能拥有如此难得一见的孤品是每个藏家梦寐以求的,当年有多位藏家盯上了这套五供。可有人对典型的中国纹饰搭配异域风格造型的器物感到奇怪;也有人认为如此硕大的器物保存的品相如此完美似乎不可能;还有人疑惑档次如此高的供器为何只见双蓝圈不见款识。对于大价位的古董每位藏家都是十分谨慎的。正当别的藏家犹豫不决、取舍难定时,关先生果断出击。如今这套青花五供成了关海森鉴古沙龙的镇店之宝,被文博界誉为古代青花瓷中的“编钟”。

陶瓷收藏:把它用在生活里


“你可以有一个几百块的东西,也可以有几百万的东西,可以全部放在一起使用。最重要的是你选择了它,然后怎么把它用在生活里面,大家对穿衣服混搭已经习以为常,我觉得这也是玩收藏比较有意思的方向。”

台湾解严的第一年,艺术家郑在东第一次来大陆,第一站去的是杭州。“读过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再游冬日的西湖,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可惜我没在大雪的时候去过杭州,而我喜欢冬天的晚上出去,看枯枝,喝酒。”“你可以有一个几百块的东西,也可以有几百万的东西,可以全部放在一起使用。最重要的是你选择了它,然后怎么把它用在生活里面,大家对穿衣服混搭已经习以为常,我觉得这也是玩收藏比较有意思的方向。

因为向往文人传统,尤其是江南的文人传统,郑在东的游山玩水,其实意在访古,他的趣味,很多是书中的趣味。他会去司空山访禅宗二祖,会为了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专门去济南登华不注山和鹊山,他还很喜欢从南京到敬亭山的一条路,“这是谢朓的路,李白最崇拜的诗人就是谢朓,这条路其实很平,敬亭山也是小山,但这是他们的山水。这条路上有多少诗句,你在这样的旅途中就有多少不一样的感受。”

不过最终定居大陆时,郑在东选择了上海。“上海离苏杭近,我又喜欢城市生活”。而他的家,其实就是一个隐藏在上海闹市中高层建筑里的一个文人居所。他请工匠给立式空调做了个竹罩子,还在金属窗里面加了一层榫卯结构的木窗,总之把所有现代化的、不够美的东西都遮盖起来。我问他,这样好手艺的工人如今是不是很难找,他说只要聪明肯学就可以:“我会给他图,边做边修改,在晚明,都是文人和工匠一起配合做东西的,不计工本,做到好看满意为止。”客厅中摆放的物件虽然混搭,但大多是老东西,辽代的木桌椅、北魏的佛造像、清中期的古琴,最“现代感”的也是一把受早期包豪斯风格影响的皮椅。

其中一个里间还被郑在东改造成了日式草庵式茶室,不仅仅是有日式茶道具,他甚至把墙面都做成了素色土墙,如果不是房间比较大,也被用作水墨画画室,这就是对千利休传统的继承了。然而,不以某一路观念为绝对“正统”和标尺,正是郑在东个人收藏和艺术创作的特点,在他看来,审美才是最重要的标准。

建窑盏。好的兔毫盏,它的兔毫是一根根分明的。这和打抹茶有关,打抹茶打出白色的泡沫,在黑色兔毫盏上,是很美的。

把它用在生活里

郑在东家里有数不清的茶道具,最贵重的他会仔细收起来,一般的就都混在一起,喝茶时随时拿来用。接受采访那天,他用了一个日本的打造壶,圆润可爱,和现在流行的铸模壶是完全不同的工艺。但他喜欢这个壶,主要是出于审美,工艺对他来说不是问题:“现在整个潮流还是看工艺,西方奢侈品牌都说,我是这个材料、手工做的,所以要卖这个钱,这是本末倒置”。

随着茶艺文化的流行,现在购买和使用茶道具的人越来越多,在郑在东看来,茶道具不一定非得是古的,他也喜欢现代的,茶的泡法也不一定只有一种, “关键是你搭配、布置一个空间,不同经济条件下可以有相应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茶”。喝茶喝了那么多年,他已经过了追求形制的阶段,不太仔细泡茶了,一个人的时候都是泡完倒进大杯里,一面画画一面喝,“享受就行”。“日本的茶不好,和中国的不能比,所以他们弄出了礼的形制,但是日本人做东西容易过度,做得很好但是少了风貌,中国又太野了,以前我拿这一套茶道具出来,大家都说‘别装逼了’,现在才慢慢开始喜欢这些。”在工与不工之间,对他来说才是最高的境界。

作为一个80年代就开始收藏古瓷器的资深藏家,郑在东觉得对待器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以价值来判断。“玩古瓷器有一个选择的问题,有些人像集邮一样,一定要是官窑的、有款的,比如鸡缸杯有10个,哪个发色最好,哪个就比较有价值。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玩法。像宋瓷,你可以有一个几百块的东西,也可以有几百万的东西,可以全部放在一起使用。这样才是对审美有自信,才能体现你自己对器物的把握。最重要的是你选择了它,然后怎么把它用在生活里面,大家对穿衣服混搭已经习以为常,我觉得这也是玩收藏比较有意思的方向。”最近他还打算为自己的收藏做一个图录,借机写一点关于瓷器审美的文字。

需要一场审美的“文艺复兴”

年轻的时候,郑在东也曾是个文青,“心灵比较激烈”,所以绘画创作比较接近西方表现主义风格。但是当他从当时台湾最时髦的印象派绘画逐渐研究到当代艺术之后,突然就失去兴趣了:“到 80 年代,整个西方的当代艺术,走到另一条上去了,安迪·沃霍尔的出现是堕落的开始,整体的艺术变成以商业体系为导向的艺术了,没有什么深刻的东西。”于是他慢慢对传统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去了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看了敦煌壁画,又碰上了 80 年代末香港的古董市场的爆发,他的追求也走上了另一条路。

最初迷上陶瓷,是因为朋友在台湾的陶瓷研究所工作,郑在东对陶瓷的认识,可以说是相当学术的。到如今,他觉得最靠谱的古董信息,还是来自出土报告,再就是多去博物馆看经过鉴定的古董。他很少和古董商打交道,因为他们为了生意,会说得很夸张。“比如随便说一个东西是乾隆用过的,其实是很荒唐的,一个看起来像茶杯的东西,除非写明了是茶杯,才敢讲这个是茶杯,不是你觉得怎么用就怎么用。梅瓶本来也不是用来插梅花的,在宋代它是一种酒瓶,在辽代的壁画里,可以看到他们喝酒就是用这种瓶子,后来,才变成梅瓶。”

钟爱宋瓷的郑在东近年在杭州的城市扩建过程中买到了不少宝贝,“这些年买到好东西都是在杭州”。但是直到前几年,他还觉得收宋代的器物尤其是民窑的东西是很孤单的事情,大家不能欣赏朴素的美,都觉得这些是破烂货,不值钱,皇帝用的才值钱。他一方面觉得在这个大时代,可以收到那么多别人不要的好东西是很开心的事情,一方面又觉得这个时代的审美需要改变,需要一场“文艺复兴”。“为什么我说宋瓷那么好,因为它的审美达到一个高峰,不像唐代那么绚丽,但有一种很内敛、深沉的美。它的美看起来很单一,但是又很高贵。清瓷工艺再好,对我来说也只是工艺品。”

青花瓷大热,广泛应用于现代家居设计


瓷的故乡是中国,瓷的美丽让世人了解了中国。乾隆皇帝曾赞美青花瓷:“白玉金边青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青花素眉勾勒,幽色渲染,隐藏在窖里千年的秘密,传说只有在雨过天晴才能烧出真正的天青色瓷器。如今,它却在各个领域里汪洋恣肆地开放,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瓷库记者发现无论是家居饰品,还是电子产品等,青花瓷图案的新品开始多了起来。从青花瓷图案汲取灵感后,设计师将床品、窗帘等日常使用的家纺装点得清雅脱俗。可以说,青花图案随处可寻,在灯饰、餐具、地毯等现代物品上,经设计师之手演绎的青花瓷,别有一种跨越千年而来的古朴和优雅。

赶这波潮流的还有家具,青花图案也是当下的热门新宠。今年,一些衣柜品牌专门推出青花瓷系列,而索菲亚、好莱客等新品中,也能找到类似青花纹样的腰线设计。就纯正美式血统的伊森艾伦和从北欧来的宜家也推出了白底青花图案的布艺沙发,颇得青花瓷的神韵。

而同为窑火烧出的陶瓷,在青花设计上更是掀起了“寻根热”。欧神诺、东鹏、特地等陶瓷品牌纷纷推出青花瓷系列墙砖,东鹏甚至在浴柜和洁具上都无处不青花,与墙砖形成系列配套;而久福纳米卫浴和盛世唐朝卫浴则专门推出多款青花瓷洗面盆,在白色一统天下的洁具市场里很是夺目。

日本的青花瓷


中国的青花瓷在十四世纪中成熟后,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以后,青花技术也渐流入诸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地都烧出了以模仿中国瓷为主的青花瓷。

日本将青花称为染付,所用钴料称为“吴须”或“唐吴须”,一般认为,青花技术由中国传到朝鲜,再由朝鲜传至日本。1592-1598年间,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了两次侵略朝鲜的战争,从朝鲜掠走了大批陶瓷器和陶工,被称为“陶器战争”,从战争中带回的陶工对日本青花瓷的烧制起了重要作用。

与此可以相互印证的是,日本青花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1603-1876)初的1616年,距陶器战争约20年,在时间上是吻合的。

江户时代早期(相当于中国的明末)的产品以日用器为主,纹样多是简约的松、竹、梅、柳、葡萄、卷草等植物纹,青花呈色灰蓝,较暗。纹样采用双勾填色的笔法,和中国明代晚期的民窑青花风格上很接近。

江户时代中期的日本青花已显示出浓烈的本土文化特色。一些十八世纪初(相当于中国乾隆时代)的作品构图严谨,绘画工致,淡雅而端丽。这时生产的青花碗很受民众欢迎。日本的陶都濑户烧制陶胎的“青花器皿”手制成型,胎体厚重,呈扁平的长方形,纹饰有野鸟、野兔、人物、花草等,稚拙古朴。

江户后期(相当于中国的道光、咸丰、同治)青花瓷制作已很普遍,有瓷胎青花也有半陶半瓷的青花。很多青花都配套生产,如茶道用具水指、茶入、茶碗、香盒、香炉等。纹样受中国清代青花影响,色调艳丽,称“青华手”。

日本青花中可称为官窑的是锅岛烧。锅岛烧是江户时代锅岛藩的御用窑,创建于1628年(中国崇祯元年),从作品看,十八世纪的产品(中国的康熙、雍正年间)最为成熟。锅岛烧有青瓷、五彩和青花三大系列,都非常成功。

锅岛烧的青花呈色纯净,有浓淡色阶,和康熙后期青花相似。绘画时一丝不苟,注重写实,植物的筋脉、枯叶、虫洞都真实地反映出来。有些作品采用留白处用青釉渲染的方法,还有些采用加绘五彩的方法,都显得华丽端庄,有一种皇家气息。造型以盘为主,另有碗、瓶、壶、釜等。胎质细腻,扣之声音清脆,具有日本瓷的特征。

古代日本陶瓷生产遍及各岛,有不少窑址烧制青花,伊万里烧是当时的青花名窑。

伊万里烧青花的主要成就是烧制具有异国风格的器物,在伊万里烧中,很有特点的是模仿中国外销瓷的“芙蓉手”。“芙蓉手”指明晚期采用分格开光装饰的青花盘,因盘边的分格很象芙蓉花瓣,因此用之来命名。这些日本生产的青花盘和中国产品非常像,远销到欧洲,西方人很难分清。有些伊万里青花上还题“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年号款和“富贵长春”等吉祥款,这种出于商业利益的亦步亦趋的模仿也反映了日本青花和中国青花的渊源关系。

日本瓷尤其是日本青花瓷在中国流传的数量可观,大多数人或不识或轻视,对于藏家来说,失之交臂是很可惜的。

迷人的青花瓷


我爱收藏各种民间的青花瓷。

青花,又称“蓝花”,“白釉青花”或“釉下蓝”等,属瓷器釉下彩的一种。从最早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青花始于唐,宋时加以继承,成熟于元,而兴盛于明、清两朝。可以说青花瓷在我国瓷器史上沿袭时间最长,产量最大并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的陶瓷史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早在元朝,我国的青花瓷就销往海外。直至中世纪乃至现代,收藏精美的中国古青花瓷是西方社会中皇室成员及贵族富豪们相互夸耀或斗富的一种资本,难怪在国外的大型拍卖场上,人们为了购得一件中国古青花瓷,争相竞价,千金一掷的现象屡见不新。

青花瓷,有民窑(民间瓷),官窑(御瓷)瓷器之分。官窑瓷因为皇家宫庭专作,除制作工艺精湛外,图案一般细致刻板,充满匠气,反不及民窑瓷上的生动流畅,潇洒自如而引人入胜。此外,官窑瓷当时制作量少,随着岁月的流失,传至如今,存品已属凤毛麟角,难得一见。而民窑制品却面广量大,不但传世品较为丰富,花式品种也颇为繁多,流通时价格便宜,赝品也少。注重青花瓷画的欣赏,收藏者在收藏时审美观与见识会不断地提高。两年前我去北京郊外旅游,大伙都为顶着盛夏的烈日爬长城而疲惫不堪,而我却为在途中觅到二片优美的青花碎瓷片而感到高兴。回家后将这两片带有图案的瓷片裁成菱形及椭圆形嵌在红木镇纸上,顿时使桌边摆件古趣盎然。在我的熏陶下,女儿小小年纪也成了一名“考古家”,每逢野外踏青或郊游之际,她总要拾一些青花瓷片认真端详一番,尔后会冲着我欢叫:“爸爸,这是清朝的瓷片!”“爸爸,这是明朝的古董!”于是,我和妻子边游览边向她讲述青花瓷画中人物的历史故事及传说。

青花瓷的传说


提起青花瓷,人们都知道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但问起它的来历,人们不一定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

青花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种颜料。并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开始舅舅不肯,说找矿太辛苦,女孩子吃不消。后来,经青花再三恳求,才勉强答应下来。第二天,天刚拂晓,青花和舅舅便进山找矿去了。

秋去冬来,时间一晃过去了三个月,小宝见青花和舅舅还未归来,放心不下,便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白雪,直奔青石山找青花与舅舅。小宝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来到了山前,发现前面山谷有一缕青烟,顿时心头一热,匆忙朝冒烟的方向奔去。

来到山谷,小宝才看清,青烟是从一座倒塌了的炭窖里冒出来的,便钻进破窖,发现窑的一角堆满各色各样式料石,再一看,窑的另一角还躺着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老人身边堆有几段柴火,柴火上正冒着一缕缕青烟。小宝仔细地朝老人瞧去,这才看清,躺在地上的老人正是青花的舅舅。他急忙抱起舅舅,不停地叫喊:“舅舅!舅舅……”老人渐渐苏醒过来,一看是小宝,急忙对小宝说:“快,快,快上山……去接青花” 。

小宝顺着舅舅指的方向,拚命朝山顶找到了青花冻僵的尸体。在她身旁的雪地上,还堆着一堆堆已选好的石料。小宝见状,哭得死去活来……

掩埋了青花,小宝含着泪水,搀扶舅舅回到镇上。从此,潜心研制画料。他将青花如娘采挖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用笔蘸饱,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便从此诞生。

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之风格。后人为了纪念廖青花,遂把画在瓷器上的这种蓝花称之为“青花”,把描绘这种蓝花的彩料称之为“青花料(廖)”这两种叫法,一直沿至今天。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青花瓷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青花瓷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青花瓷器的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