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四方瓶瓷器的鉴别方法 > 导航 >

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官窑冬青釉带盖葫芦瓶

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官窑冬青釉带盖葫芦瓶

四方瓶瓷器的鉴别方法 古代瓷器葫芦 古代瓷器瓶

2020-09-07

四方瓶瓷器的鉴别方法。

·葫芦瓶

我国瓷器发展到清乾隆时期,可以说是集历代名窑之大成,制作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制瓷中心景德镇,荟萃了一代能工巧匠,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说。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瓷器都在数十万件左右。烧出的瓷器无论是精美奇巧的造型,还是五彩缤纷的釉色和丰富多彩的纹饰,都堪称为一代之奇。从瓶的造型而论,有单体瓶、双联瓶、三联瓶、四联瓶以及七联瓶、八联瓶等,有陈设于桌面、有壁瓶、有吊瓶等。除此之外,还有象生瓷瓶。

·带盖葫芦瓶tAocI52.CoM

此器造型逼真,弯弯的盖钮,青中泛绿的釉色,就像刚刚采摘下来的葫芦。葫芦谐音“福禄”,是吉祥福禄的象征,又由于葫芦多子,被视为多子多孙、繁衍后代的吉祥物。葫芦形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汉至六朝时期,出现一种随葬品——五联罐,其在葫芦瓶的基础上加以堆饰,后来逐渐演变成堆塑瓶,瓶上的装饰为天上、人间、地下的场景,充分体现了对天境的追求。隋、唐、五代,儒、释、道教比前代有较大的发展,由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得道升仙、炼丹服丹,所以唐代帝王对此十分推崇,葫芦作为道教的圣物,里面装有灵药。宋代,道教进入鼎盛时期,道观均采用葫芦形塔刹。

·葫芦瓶

南宋龙泉窑制作一种瓶体似葫芦、又似“吉”字,故又称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元代统治者崇尚佛教,特别崇尚藏传佛教,这时的佛塔有很多是葫芦形,称“西番佛塔”,“其形若壶”,如镇江的元代过街塔就是这种形制。此时瓷葫芦瓶的造型有八方葫芦瓶、上圆下方葫芦瓶以及扁葫芦瓶。到明代葫芦瓶已成为一种常见器型,由于嘉靖皇帝痴迷于道教,瓷器葫芦瓶生产规模空前,造型多样,有四棱、六棱形葫芦瓶,直口、撇口、带盖葫芦瓶以及上圆下方葫芦瓶等。清代瓷葫芦瓶产量较大,尤其是康、雍、乾三朝瓷葫芦瓶具有时代特征。此时的葫芦瓶融入了当时最高的审美观念,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乾隆官窑冬青釉带盖葫芦瓶,是制瓷工匠们凭着对自然界植物葫芦的细微观察以及严谨的构思,加上娴熟的成型工艺烧造而成,其形制、色泽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精选阅读

中国陶瓷传统器形——玉壶春瓶


金榆次窑玉壶春瓶 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 天津博物馆

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定窑、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均有烧造。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品种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

中国陶瓷传统器形——象腿瓶


清顺治青花三友一统瓶 故宫博物院

又名一统瓶,清代创烧的一种瓷器造型。瓶形为广口外撇,短颈,肩部宽与口相若,身如直筒状,平底,造型如粗壮的象腿,所以又名“象腿瓶”。因“筒”与“统”谐音,有“大清天下一统”的寓意。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五彩。

雅瓷百器赏瓶 中国陶瓷艺术的珍品


赏瓶,中国陶瓷艺术的珍品。为雍正一朝最新出现的一种造型,作赏赐之用。其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传世品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细长颈,肩部装饰凸弦纹,圆腹,圈足。

家居装饰·赏瓶

据《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记载,“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将赏用瓷品烧造些来”,“赏瓶”一名即来源于此。赏瓶还有一名称叫“玉堂春瓶”,其出处见于清晚期所署的名签。

清嘉庆时期的赏瓶纹饰也多以二方连续缠枝莲纹为主,此纹饰也多延续乾隆时期的纹饰,构图较为繁缛,缠枝也走向清晰,但花的画法则具有本朝的特点。嘉庆一朝的缠枝莲纹赏瓶的市场虽较乾隆一朝低一些,但在清中晚期是最好的,嘉庆一朝的赏瓶数量瓶不是很多,因此嘉庆赏瓶的市场地位很高。

赏瓶

宣统时期的缠枝莲纹赏瓶并不多,此时的典型时代特征是用重笔点染的手法表现纹饰的正面和侧面,其余的则多因袭前朝。宣统一朝的缠枝莲纹赏瓶纹饰是最为呆板的,而且器型也大多较为纤瘦。

所用彩釉以釉下青花为主,主题纹饰为缠枝莲花,青者,清也。莲者,廉也。清朝皇帝取其清廉的谐音,以此瓶赏赐百官,大有告诫臣下为官须清正廉明之意,可谓用心良苦。自雍正至宣统,历朝都有赏瓶的制作。雍正赏瓶流传于世甚少,乾隆以后各朝赏瓶比比皆是。其造型特征有二:一是肩部凸出两道弦纹,一是肩部弦纹不外凸。其间,同治至宣统还出现了粉彩和祭蓝描金的赏瓶。

青花瓷赏瓶

创烧以后,很快就成为了清代瓷器生产中的一个传统器型。其中,尤以乾隆时期赏瓶的生产与使用最为盛行。有专家认为,赏瓶是清中期以后,陶瓷造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赏瓶的器型优美,适合于在器上绘制纹饰,赏瓶赐于功臣之后,此器将被放置于较为明显的地方,便于臣子观赏,感受皇恩。

赏瓶更适合于观赏者用手握持欣赏。而赏瓶腹部凸起的两道弦纹,则更加加强了赏瓶的曲线美。赏瓶的纹饰不仅只局限于青花缠枝莲瓶,在乾隆时期赏瓶上的纹饰出现了粉彩赏瓶。早期粉彩赏瓶的纹饰种类很多,清晚期时粉彩赏瓶的纹饰常见的有粉彩百蝠赏瓶、粉彩百蝶赏瓶和粉彩皮球花纹赏瓶。

精美陶瓷·赏瓶

赏瓶受到自清以来及至今日的人们包括清代历代帝王的喜爱,成为人们最爱收藏的器形之一。有人认为,赏瓶是清代中期以后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器形,可见其在陶瓷史上的特殊地位。

大国工匠陶瓷文化系列之——看历史


一个荷兰的古董家族和中国瓷器

荷兰的港口城市阿姆斯特丹是17世纪欧洲各国宫廷瞩目的焦点,大量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瓷器、家具和其他艺术品在这里卸货、拍卖,最终流向各宫廷与贵族府邸。荷兰人会收藏本地画家的油画、古董家具等,也必须摆上几件中国瓷器,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传统和习惯。

景德镇瓷器皇室玫瑰英式描金骨瓷咖啡具

"你希望用中国方式还是荷兰方式来还价呢?"佛洛里斯·范德·维恩(Floris J.Van DerVen)微扬着下巴,表情略显夸张地问一位中国客人。"既然在荷兰,不妨试试你们的方式吧!"客人入乡随俗。"荷兰方式就是我说一个价格,你告诉我Yes或No,只有一次的机会。"佛洛里斯解释规则的时候,有小小的得意。20多年前,佛洛里斯便常常往返于香港地区与荷兰两地,经营古董生意。对中国人能耗上大半天时间没完没了地讨价还价过程,他难以理解。

这会儿工夫,佛洛里斯的"一口价"没能成交,"买卖不成情意在",他用了中国人最常用的一句话缓解气氛。其实在中国人看来,买卖之间是有人情世故的,是智力、心力的博弈,乐趣自在其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于细节之中尽现。

一个荷兰家族

佛洛里斯和叔叔克莱门斯(Clemens VanDer Ven)的手上都戴有一枚刻有家族徽章的戒指。这是一个来自荷兰南部的大家族,世代居住于此。几代人都以贸易为生,到佛洛里斯这一代也不例外。这与荷兰的地理环境以及几个世纪以来的重商政策不无关系。

荷兰濒临三大水系,瓦登海、须得海和北海,又是莱茵河、马斯河与斯凯尔特河汇聚成的三角洲,而荷兰的内河航道则是完备的循环网络。在天然水道和运河上,靠无数互连的支流可以在东西南北纵横的国土上扬帆航行。这种水文地理结构让荷兰成为水手、渔夫和贸易商的国土。

而另一例或许更加具象。165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的一个外交使团到达北京。入主中原刚刚8年的清廷,以一种兴奋的态度接待了他们。但荷兰人遇到了与所有到中国的外交使团相同的一个麻烦,就是在觐见皇帝时必须行三拜九叩的大礼。事实上,一直到18世纪末,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的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顺治皇帝接见了荷兰使团,并高兴地赏赐给这个使团大量礼物。回到住处,一个叫约翰·尼·霍夫的成员写下了他们答应跪拜条件的原因:"我们只是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的利益。"荷兰人的重大利益就是商业和赚钱。

佛洛里斯和叔叔克莱门斯算是家族中的例外,他们经营着一家中国艺术品画廊有44年了。80年代,佛洛里斯服完兵役之后,在叔叔的古董店里兼职工作。叔叔告诉他,如果喜欢这份工作,想继续做下去,必须先出去闯荡一番。"我个人的兴趣是历史,当然也和其他荷兰人一样喜好经商,与人打交道,所以叔叔那儿的工作对我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佛洛里斯决定先去英国看看。父母对他的决意不以为然,只是象征性地给了一些钱,作为精神上的支持,便任他去打拼。佛洛里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当时全球最大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斯宾克(Spink)的东方艺术部做临时杂役工,端茶送水、开门扫地、搬运包装,凡是同事们不愿做的事情都由他来干。只要你是有心人,机会永远都在你的身边。佛洛里斯称自己的身份是最好的掩护,没人会防备他,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已然清楚什么样的古董是可以短期赚钱的,什么样的是可以赚取高额利润的。

一年后,当斯宾克准备将佛洛里斯转为正式职员时,他提出离开公司。"毕竟最后我是要回到荷兰的。我希望能多去几个国家看看,这样能为以后的生意建立起联系。"在之后的三年半时间里,佛洛里斯去了西班牙、德国、法国,在不同的古董店里打工,直到1992年回到荷兰帮助叔叔克莱门斯打理画廊。

克莱门斯先生是位优雅的绅士。1968年他成立了以家族名字命名的画廊——VanDer Ven东方艺术。那时在荷兰几乎没有完全经营中国艺术品的画廊,必须兼顾着卖一些欧洲银器、家具等。而纯粹的中国艺术品更是无人问津,所以只能做一些欧洲人能看明白的中国古董,外销瓷是最好的选择。"

外销瓷是荷兰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种东西。"克莱门斯说,"荷兰人会收藏本地画家的油画、古董家具等,也必须摆上几件中国瓷器,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传统和习惯。

黄金时代

西方人对中国瓷器的认知一般是从外销瓷开始的。明清之际,中国外销到欧洲市场的瓷器有两类,第一类虽然是为欧洲市场制作,但基本上采用中国传统样式,虽然器物造型有欧洲特点,但装饰题材仍然为中国的花卉、风景与人物风俗等,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情调。第二类是欧洲客户在中国订制的个性化产品,如以家族的纹章作为装饰,或以欧洲的宗教人物、花卉纹样为主题,一般称为订制产品。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为荷兰提供了成就商业帝国的历史性机遇。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历史上第一间跨国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亚洲贸易长达200年,成为17世纪最大的商业企业。荷兰虽然是欧洲小国,却是各国中最早发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国家。17世纪初,荷兰就开始介入东方贸易,继西班牙之后成为海上霸主。荷兰的港口城市阿姆斯特丹是17世纪欧洲各国宫廷瞩目的焦点,大量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瓷器、家具和其他艺术品在这里卸货、拍卖,最终流向各宫廷与贵族府邸。

17世纪中期以前,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大多为青花瓷器,荷兰人尤其喜爱这种蓝白两色的瓷器,称之为"克拉克瓷"(Kraak Ware),这个词可能来自西班牙语"Carrack",指从事东方贸易的货船。荷兰的代尔夫特釉陶最早采用蓝白两色的青花纹样,在造型上大多模仿中国的青花瓷,主要是明万历时期的外销青花样式,以至于有些产品分不出产地。在佛洛里斯和叔叔克莱门斯的画廊里,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占了绝大部分,其中有纹样罕见的外销瓷,也有民窑精品。

克莱门斯告诉我,在70至90年代末期,外销瓷在荷兰非常容易找,它们数量庞大,但是收藏家们却分得很细。瓷器产地虽然都是中国,瓷器的主体设计制作也基本一样,比如形状、用料、画法,区别就在瓷器上的图案和文字,荷兰人不会去收英国风格的,法国人不会买葡萄牙风格的。毕竟文字上的东西一旦看不懂时,就没了兴趣,而民窑类的瓷器,大家会偏爱带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画片的,这能勾起欧洲人对东方文化的想象。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万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当时,全世界共有2万艘船,荷兰占有1.5万艘,比英、法、德诸国船只的总数还多。17世纪成为荷兰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17至18世纪中国外销瓷器的主要生产地在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广东石湾。明清之际,每年运到巴达维亚的中国瓷器就达15万件,仅在1753年,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的商船运回欧洲的中国瓷器大约有100万件。

17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海尔德马尔森号"(Geldermalsen)在驶离中国返回欧洲途中沉没,船上有价值80万荷兰盾的货物,包括203箱共23.9万件瓷器,68.7万磅茶叶,147件金条及一些纺织品、漆器、苏木、沉香木,全部沉入海底。1984年,英国潜水员哈彻尔(M.Hatcher)从沉船中捞起15万件青花瓷器和125块金锭,并在阿姆斯特丹拍卖,3000件瓷器以3700万荷兰盾成交。

当然,18世纪中叶亦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博览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英国人跑到荷兰买外销瓷,特别是美国人买得很多,到90年代的时候,几乎是给掏空了。"佛洛里斯说,"喜欢外销瓷的收藏家多分布在南美、北美地区,从地图上看从东欧开始向西都有这种客人。"1992年佛洛里斯回到荷兰没多久,先去了香港地区。"当时我向叔叔提议做高古陶器,80年代末欧洲收藏高古陶器成为一个潮流。当时的香港是一个集散地,我在这里主要买陶俑、天王俑一类的。"佛洛里斯回忆,当时香港古董行里大约有50多人做这个,现在不到10个人在做了。香港的采购结束后,佛洛里斯拉着另外一位叔叔跑去西安。"就是想去看看兵马俑,可能跟我买的东西有关系,当时很单纯。"

其实,佛洛里斯有其他的想法。25年前外销瓷及民窑瓷器数量虽然很大,但精品毕竟是少数,而且价格已经很高。如果希望画廊能长久经营下去,就必须做一些新的尝试。而克莱门斯叔叔则和朋友在这时一起开创了马斯特里赫特古董展,其目的和佛洛里斯是一致的。"当时欧洲有一个问题就是自我保护,排外意识很强。虽然30年前,已经有一些博览会了,但都是小型地区性的,法国的瞧不起荷兰的,也不让荷兰的进来,荷兰的也看不上法国的。而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大拍卖行又公开说,以后只有拍卖跟举牌人的关系,行家没有生存的空间。因为他们很优雅,有酒会、派对与晚宴。"

早在70年代时是买家和行家的模式,很多顾客受良好的教育,自己也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他们敢去买东西。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模式的改变,新一代成长起来,他们获得财富的方式已不再是传统的制造业,而是金融、IT,依靠的是信息。他们没有时间去了解艺术品,去学习。拍卖行的壮大,符合了这一群人的需求,提供的不单是买卖,是一定的保证。佛洛里斯说,如果行家之间再不凝聚起来,可能最后真的会被拍卖行吞噬。于是互不来往的两家博览会提出强强联合,品质被放在了首位。

博览会在成立几年后,其效果开始凸显。荷兰的古董市场本身在萎缩,本土的古董店不愿向外闯,原来的客人越来越少,导致的后果便是拍卖萎缩,古董店里没有货。恶性循环,到最后没办法做下去。博览会则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带来一些机会。佛洛里斯说:"在博览会上,别人可能听到了关于我们的一些评论,可能会特意带着照片资料来找我们,有时真能碰到非常好的东西。当然,这种概率不是太大。更多的是,让一些对我们不太了解的收藏家,可以通过我们的展位、我们带来的艺术品,了解我们的品位,建立起沟通的机会。"

佛洛里斯现在每年还会参加伦敦的亚洲艺术博览会,也会去香港参加香港国际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他说,我们公司经营了45年,刚好是一个周期,当年的买家现在年纪已经很大了,他开始陆续出售早年的收藏。中国瓷器带给他一生的乐趣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下一个周期又将开始。

方福太 景德镇人,被中国书画艺术教育研究院评为“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从事陶瓷工作二十余年,毕业于江西省工艺美术技术学院,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擅于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上粉彩。青花釉里红以雅俗共赏为标,所作物象既注重内在结构的合理性,又有适度的夸张变形; 既重视写形, 又突出神似。用精细入微的绘画功底将粉彩颜料和陶瓷的天然变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画面有一种天然自成的情趣同时又非常注意通过色调使整个画面有机地统一起来,具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内蕴,同时又大大地丰富画面的内容,作品富有浓郁的东方古典艺术的和谐美。其作品被收入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瓷韵艺苑》《陶瓷研究》等杂志,曾多次参加省、市展览并获得奖项和被博物馆收藏。

我创作时追求的是婴儿出生时本真的自由世界。想以此折射出万物生长的本象,展开与时空宇宙的对话,给观者带来自由快乐的感受。我的画就像一面镜子、每位观赏者会通过它看到不同的图景,都可以把过往的经历和愿景投射到这面镜子上。所以我总是弱化作品中具体事物,就象人们用面具来隐匿自己姓名和身份一样、而以抽象是唯一表达的媒介、因为抽象是通用的象征符号,是每个人具有的元素、让人感觉如此熟悉。面对作品时,观者同自身的交流以及从中得到的个人体验,比起我的意图更为重要!

在朱振洪的眼里,万物自然生化的过程是最根源的美。诱然系列与其之前的作品相比,淡化了作者本人的意图,突出体现了釉料天然的变化。作者以三原色作为基础,展现了混沌初开的原始状态,色彩激烈的碰撞与交融给人予特殊的视觉冲击。

王步彩绘“釉里四色”荷塘瓶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品中有一件珍贵的瓷器———“釉里四色”荷塘瓶,人们俗称它为“万件瓶”,为大名鼎鼎的“青花大王”王步彩绘。

瓷瓶的瓶颈、腹体分体烧制,子母口相接,接口不上釉,组装、拆卸自如,另附硬木座,一套三件。瓶颈高51厘米,口径51.5厘米;腹体高151厘米,颈腹组装后通高202厘米;如果置于木座(高40.5厘米)上陈列,套件高度达242.5厘米。瓶颈喇叭撇口,单体上、下外撇维度及口径尺寸如一。腹体坯胎为六节坯叠垒而成,用手触摸可以明显感觉到其接痕。瓶足单为一节,外撇,二层台式圆涩底。

瓶颈和腹体装饰都是分三个主要层次:上层是复式如意云首,每一云首内绘一朵莲花,为明洪武、清康熙云首风格,瓶颈、腹体如一;中层为主画面,瓶颈简约地绘画一周连枝葡萄,瓶腹体绘荷塘景物通景一周,为整个瓶体装饰的主画面;下层为复式变形蕉叶纹饰,每一蕉叶尖饰一云头,云头内绘一朵莲花。腹体主画面所绘莲荷的蓬、花、苞、叶含放舒卷自如,莲荷之间绘有四只款款飞舞的蜻蜓,三只立于荷梗之上的精灵黄莺,三只偃仰反侧的鹭鸶,三只姿态各异(蹲、跳、浮游)的青蛙。整个荷塘极具纵深感、立体感,景物工写兼备,潇洒飘逸,栩栩如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瓶颈的上、下口沿另外绘有云气纹和回纹一周,使瓶颈愈发显得富丽堂皇;腹体胫下另有一组波纹曲线和一圈连枝纹环绕。整个瓶体画面庄严大方,气象清新。

这件硕大无朋的瓷瓶属于琢器行的大件,俗名“万件瓶”。

历史上,“件”是景德镇瓷业中琢器(主要是瓶、缸、壶)大小规格的计量单位。品种繁多的琢器大小规格由高、口径、腹径、底径、内深、重量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综合起来,简化称为多少“件”。不同器型各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又各不同,瓶以高度为主要要素,“件”的大小主要由高度决定,如1.48米—1.50米高的瓶叫“千件瓶”,2米高的叫“万件瓶”;缸则以口径为主要要素。一般而言,“件”数越大,原料配方、制坯、装饰、装烧的技艺难度愈高,成品率愈低。自然而然,在瓷器生产和销售的历史发展中,“件”的大小又成了制瓷难易程度的标准和瓷业界制定生产定额、工人工资和瓷器销售价格约定俗成的依据,甚至成了政府收税的依据。

历史上传世的“千件”高瓶极其罕见。一般高瓶的坯胎制作多是分底、肚、颈三节或四节制成,而这个“万件瓶”则多至八节。像这样的“庞然大物”装烧也需大费周折,不仅需要一个特别改装的大窑门,还需要特别的装匣程序。一般先将釉坯运入窑中,再将一个个空心匣套装、连体,然后用黄泥塞好缝,而后才能封窑升火。

以前人们一直把这件“万件瓶”的学名定为“青花釉里红莲荷瓶”。经笔者仔细观察发现,其实它的装饰工艺是“釉里四色”。

清代康熙时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新创“釉下三彩”工艺(冯先铭先生如是称,历史上景德镇本地称“釉里三色”),即在青花釉里红的工艺基础上,再加豆青釉在生坯上彩绘(烧成以后为青绿闪黄)。康熙时代的“釉里三色”瓷极其珍贵,后代曾出现过仿制品,但质量相差甚远。

官窑与官窑瓷


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京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当时的京师即汴京(今开封),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因此,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支持第三种说法的人较多,本人且从第三种说法。

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其器物主要有碗、瓶、洗等。胎体显厚,且呈黑色,釉为淡青色,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着称,不同于南宋官窑和汝窑及龙泉窑瓷器,它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大国工匠陶瓷文化系列之——景德镇瓷录


陈海澄先生(1934-2014) 原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江西都昌县籍。

其父陈茂虎先生清末民初之人,文盲。15岁时都昌连年水灾,无法生活,靠讨饭来到景德镇谋生,靠打杂,拼搏几十年,于解放前夕,终于置产百万。陈海澄先生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读过私塾,当过学徒,协助过父亲,管理过坯房,正是这一点,改变了自己的前途以及整个家族后来的走向。

八十年代末调到市政协工作,主管文史。以其丰富的阅历和严谨的治学,在政协文史工作这个位置上成绩斐然。随着采访陶瓷界老艺人,工人和陶瓷工商界人士达一定数量之后,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着手撰写景德镇瓷录。于2003年完成,历史十余年。

景德镇富贵吉祥青花瓷器餐具

陶瓷的历史是中国的历史,明末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景德镇明朝以前制瓷有详细的记载。到了清晚期景德镇老秀才蓝浦编写的《陶录》对景德镇明到清制瓷和民俗进行全面的记载。陈海澄先生所作《瓷录》则是清末到解放初期这段时间的景德镇制瓷工艺和其民俗文化史,填补了该时间段的研究空白。有人说该书是景德镇陶瓷史的易经,足见该书历史的分量。1955年后,景德镇和全国一样,其私有制全面公有化,其制瓷民俗文化基本结束了。

陈海澄·著

第一章 白 土

(上接前文)

(三)鼓儿碓

鼓儿碓是最小的一种,因车网形似鼓而得名,以三宝蓬和银坑坞最多。

坝 在大沟中用石料砌坝拦水,使提高了水位的水沿小沟流到水碓边。

水沟 建鼓儿碓多是三个碓共用一条沟,其长度随碓的所在地而定。

塝 鼓儿碓的车网是受从上而下的水的冲击力而转动的,故要用石料砌塝。一个鼓儿碓砌塝长3.5米,高2.4米,塝下装碓,塝上装水槽。

水槽 装在进水沟的侧面,长约2米,宽约75厘米,高约15厘米,飘出塝外1.2米。进水口处安闸门,高约30厘米,出水口高出鼓儿6厘米。水从上对着鼓儿冲下。

鼓儿 也就是车网,结构与下脚龙碓相仿,只是要小得多,但有些名称与下脚龙不同。规格有三种:第一种的直径只有1.16米,车叶子也有1.16米;第二种的直径有1.5米,车叶子也是1.5米;第三种鼓儿更大。

前两种都是舂4根碓栅,后一种舂6根碓栅。

因直径小,用4根与直径长度相同的木料,宽约6厘米,厚约8厘米,分两边一纵一横组成“十字坊”,穿过车心轴,外弯紧贴十字坊,内弯又紧贴外弯,合成大弯。在外周围,每隔13厘米,就有一块“口板”穿过内弯和外弯。口板内又围一圈“筒板”,组成车叶子。口板共28块,长约1.1米,宽约16厘米。为了挡住鼓儿旋转带来的撒开的水,在碓棚一侧,安一块宽约1.3米,高约1.5米的板壁,叫“水仓”。

车心轴 长约3.2米,直径约30厘米,削成8面形,鼓儿在车心正中段,两头各钉铁轴头,搁在车凳上。车凳是两根木料,直径约20厘米,长约2.5米,横跨水槽塝下的下水道。水槽两边,各安水枧滴水到车心转轴处。

碓拨 共4根,分别安在鼓儿两侧,穿过车心。

碓栅 和缭车碓一样,用腰闩、眠牛、马叉(又叫木耳朵)。有的也和下脚龙碓一样,用葫芦搁在马叉上旋转。

碓脑 共4根,长度只有80到90厘米。

碓嘴 生铁铸成,只有10公斤。

碓臼 有4个的,也有6个的,长约90厘米,宽约45厘米,安在鼓儿前方,分两边排列,多是石板为料。

建造水碓的木工为专门技术工,不要求刀刨光滑,但计算要特别精确,尤其是缭车碓的两个关键:一是水槽与车网的距离,二是车心轴16面打的眼的位置,均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会造成停碓不转。木工对这两个关键技术从不公开,只传一个儿子,每次安装水槽,都是带这一个儿子下水,即使在四九寒天也是如此。哪个水碓为某一木工所建,这位木工就成了这个水碓的包修工,可得长年包修费。

(四)淘洗制造

摊棚是矿石粉碎后进行制不的场所。

主要设备如下:

淘塘 面积2平方米左右,以青砖垫底,四周用砖砌成矮墙,高约1米。底部为坡形,靠淀塘一侧深约1米,另一侧约50厘米。

淀塘 面积约9平方米,深约80厘米,与淘塘一墙相隔,半腰处有一小洞,泥浆从淘塘经小洞注入此塘。泥浆澄清后,水又经小洞回流到淘塘。祁门矿区则用直径2米,深1米的大木桶淘洗泥浆。

干塘 只有鼓儿碓设干塘,面积3至4平方米不等,深约1米。缭车碓和下脚龙碓不设干塘,满棚摊开半干湿的泥浆堆,让其自然干燥。摊棚也因此得名。

桌子 制不专用桌,长约2米,宽约40厘米,高约70厘米,也有80厘米的,桌面厚约7厘米。

盒子 制不专用木盒,呈“井”字形,后面一根木料是活动的,可以脱落。内空20×14×5厘米,下面的木板另配,面积稍大于盒子,后面安一柄。瑶里釉果的盒子大于此。

吸水砖 加速干燥的青砖。

货架 晾干不子的架子,以横木作档,四面不用板。长约2.5米,高约1.4米,分5层,每层高约27厘米。数量根据厂的大小而定。

其他 八磅、四磅、一磅铁锤各一只,铁淘耙一把,铁板耙一把,另有土箕、木勺、钢丝弓等。

碓户向矿主购买矿石后,用独轮车运到河边,再用船运到水碓边。下脚龙碓和鼓儿碓多设在水沟旁,那还要用独轮车将矿石又从河边运到碓旁边。

东河和南河在春夏期间水满,秋冬水浅,所以船运也必须在前两个季节进行。里村有一叫方昶的碓户,秋季要矿石使用,因水浅,他雇来好几个竹排装矿石。竹排吃水浅,便于航行,可却引发了船帮的讼诉。浮梁县法院裁定:碓户雇请船只或竹排任其自由,不受限制。此后,装运矿石四季皆有。

装来的矿石倒在河边或沟边,让水冲涮余泥,之后,用八磅铁锤打碎,再用一磅铁锤敲成鸡蛋般大小的石块,然后倒进碓臼。碎石舂成细末后,双手抱住碓脑,挂在预先吊好的绳索或篾环上,用铁勺将粉末舀起,过筛倒进淘塘。

当取了五臼细末,淘塘就加水,用铁耙来回搅动,搅成浆糊状后,用木勺舀到淀塘里。淀塘里的泥浆约淀六小时后,放开隔墙半腰的洞孔,淀塘里上面的清水回流到淘塘,再用木勺将泥浆舀到干塘,或者舀到清扫后四周用泥巴作拦坝的地下,让其自然干燥。泥干燥到可以成堆而不下沉时,便可制不。

制不时,先将湿泥搬到桌上,堆成小堆,另把托板托着木盒放在桌上,抓一把干粉末,撒在盒子内空和四角,再抓一团泥,揉成圆状,用力搭在盒子里,再用手拍紧,然后用钢丝弓锯掉余泥,盖上碓户牌号印,退开盒子后面的活档子,取下盒子,托板托上湿泥坯,侧着放在货架的吸水砖上,一块不子便制成了。

缭车碓车身大,动力足,碓臼多,在雨水均匀时,每车年产量可达14万块。但对水源要求特别高,故建造得比较少。下脚龙碓对自然条件的要求适中,建造最多,每车年产量约5万块。鼓儿碓虽然造价不高,但动力有限,每车年产量只有2万块。这三种碓的建造,使大小河流和大小水沟的水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既降低了加工成本,又保证了景德镇产瓷原料的供给。但也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雨水好的年份,可生产九个月,遇到干旱,则不到半年。

碓户雇工的不多,资本大的每碓也只有2到4人。受雇者又多为半工半农,即又在碓棚生产,又在自己家里种田。他们的工资按件核算,每一小万块(即1万斤,计2500块,每块4市斤),可挣干谷5石(每石130市斤),包括伙食以及过节、过年的酒菜在内,一年可挣干谷40石,可舂成大米4500余斤。

碓户与白土行(即牙行)一般都有固定的买卖关系,称“宾主”,成品由白土行经销,并送货上门。有的碓户则直接售给窑户。

三 高岭土矿床的开采与加工

高岭土为土质土,主要由颗粒细小的高岭石和埃洛石所组成。南宋以前,制瓷只用经风化了的石质土,史称“一元配方”。

后来,地表面经风化的石质土采掘殆尽,而地下开采的石质土性软,在高温下成不了瓷,于是,人们发现并应用高岭土掺和石质土方可成瓷。史称这种配方为“二元配方”,并一直沿用至今。

最早发现并应用于制瓷的高岭土产于浮梁瑶里麻仓村,时称“麻仓土”,由于这种土非常珍贵,被列为官土,只限于“御用制瓷”。后来又在东埠高岭村发现了高岭土。清同治八年(1869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高岭村考察之后,著文向全世界介绍高岭矿石,此后,欧美各国都将此类矿石称作“高岭”,高岭土由此成为国际通用名词。

由于高岭土是由细小颗粒状矿石所组成的土质土,所以矿床的开采比石质矿要简便得多,只要找到矿源以后,用铁锄挖掘即可。故矿主将开采和加工连成一体,省去了中间环节。但在开矿前,也要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扶塘师傅”,负责勘察矿床、取样试烧以及开矿井、搭工棚、淘洗加工等工作。

矿床经勘察选定之后,取原矿土数斤用水分几次淘洗,洗净杂质晒干后,取一二小块送到窑里“试照”,如果质量符合要求,含土率又在50%以上,就立即开采。有的矿床含土率仅30%,如迫切需要,也着手开采。

开采的方法也是分明矿和暗矿,即露天开采和坑道开采,采取哪种方法,视其离地面深浅而定。

露天开采较为简单,只要铲除地面杂草灌木,刨开淤泥积石后,从上往下挖掘即可。这种方法成本低、效率高。有的矿床较深,便采取坑道式采矿,尽管连连支撑“厢树”和“扛眠牛”(支架),由于矿体酥松,因坍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常有发生。后来,不是矿源非常丰富之地,均采用露天开采法。

矿坑确定之后,选一块地势平坦且又向阳的地方为摊棚。摊棚为大草棚,结构简单,面积随矿床多寡而定。棚内顺地势挖坑,用石料砌成上中下三个阶梯式的连体大窖,每只窖长约6米,宽约5米,深约0.8米。每只窖之间的墙壁中,各开闸门一方,为关放水浆用。有的矿主,将窖开在露天之下,但也要搭一个较小的草棚,为将矿土制成砖块状之处。还有一道重要设施为水沟,沟很长,顺地势而挖,直到连接水源。所经过的地段,有的用石料砌结;若山脚是岩石,则必须开凿;有的地段地势低洼,便用竹枧为渡槽。水沟的宽与深视情而定,有的长达一二里之遥。

人们挖出矿土后,倾倒在沟里,利用水的冲击力,将溶化了的泥浆冲入窖中。有的矿坑离作坊很近,就直接倾倒在第一层窖中。泥浆或矿土达到一定的积量时,关闭水源,用铁耙反复搅动,数分钟后,渣滓沉淀于窖底,再放开闸门,泥浆经过筛滤流入第二层窖中。又反复搅动,沉淀后放入第三层窖中。经过两次过滤,已是纯泥浆了,这时,用2斤石膏溶于水,倒入窖中,约20分钟后,开闸门放出清水,尔后用木棒在沉淀了的稀泥上挨次拍打,使内含的水份挤出于面,用勺舀出,下面便是带有粘性的湿土,再用铁丝为弦的木弓,将湿土锯成块状,取出后放在桌上稍事晾干,然后印制成砖块状。

打砖的长桌用厚木料制成,砖匣用四块可拆开的木料制成,底下另有托板。砖匣的内空根据砖块体积而定。明砂高岭印成的砖块很小,长约8厘米,宽约6厘米,厚约3厘米,重量约16两为1斤的4两(合今秤2.5两),故不称作“不子”。星子高岭印成的砖块大,长约14厘米,宽约10厘米,厚约8厘米,重量约3斤2两,袭沿称“高岭”,也不称“不子”。打砖槌亦为木制,捶打时,取一团泥,填满匣的四角,捶打要结实,再用弓锯锯掉上面余泥,盖上货主牌号印。制成的泥坯或放在货架上晾干,或码放在露天下晒干,至此,全部工序完毕。

劳动组合一般为七八人,除扶塘师这个工头之外,没有工种之分,从采矿、淘洗、打砖、晒干全部完成。一窖泥的制作称“一伕泥”,星子高岭一伕泥制泥坯500块,一天可制二伕泥。这种工人多数为当地农民,有的矿亦雇佣闲散劳动力,没有行帮组织,工资为计件结算。

四 品种及其矿区

白土品种繁多,质量亦各有异,各矿区开发的历史亦各有长短,现按不子、高岭土、釉果三类的顺序逐一介绍。

(一)不子类

祁门不子

祁门不子简称“祁门”,产于安徽省祁门县,其境内的东乡、南乡、西乡都有这种土的矿藏,其中南乡的为优质土,曾是御窑厂钦定的“御用瓷土”。

据《祁门文史资料》第一辑有关史料介绍,自明代起,就有不少祁门人到山水相连的浮梁业陶,有陈公某某根据多年业陶的经验,认定祁门也有瓷土矿,于是他回到原籍,在大北埠开采瓷土,这是祁门最早的瓷土厂。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中也说:“土出婺源(应是浮梁)、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应是高岭山),出粳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软。两土和合,瓷器方成”。这里说明了祁门不子呈色洁白,性质粢软,是制作高档细瓷的上乘原料。

清顺治年间,在南乡亦发现了瓷土,并在坪里背后开采。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南乡贵溪村的胡钦选在郭口桥发现并开采瓷土。乾隆年间,又在双凤坑、栅木坑、丁村墈、方年老等地发现了瓷土,水碓发展到几十家。咸丰年间,胡钦选六世孙胡春馨与双河口瓷商陈培德,在西乡伊坑吴村发现瓷土,并合资开采,从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为牌号──“培春”。同治四年(1865年),胡春馨之子胡元龙,根据白岳地脉趋向,由楠木岭经东坞坑,过杉木岭,转狮子岭,直到东乡庄岭村,发现了太和坑蕴藏着优质瓷土,即独资开采,取牌号为“胡春培”。御窑厂用这里的瓷土为坯料,烧出的瓷器洁白细腻,得到皇帝的赏识。此后,御窑厂的瓷器,均以太和坑瓷土为主要原料,并钦定太和坑为御用专矿,一般民窑不得采用。御窑厂还颁给胡培春号小黄龙旗一面,将旗插在船头上,任何关卡免检放行。

同治八年(1869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考察浮梁高岭土之后,到这里作了重点考察,他回国后,将高岭土、祁门不子的土质及开采情况,写入了其著作《中国》,向全世界传播。宣统三年(1911年),胡培春瓷土在南洋劝业会举行的各国土特产展赛会上获最优奖。民国4年(1915年),胡培春的太和坑、林家坞的瓷石矿和制成的不子,参加巴拿马的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由此,祁门找瓷石矿之风再度兴起,在庄岭一带,先后发现了永德坑、四美坑、洪太坑、日顺坑、葫芦坑、胡家坑、公司坑等十多处,最盛时期采矿制不多达50多家。胡培春号和其他厂家,还在景德镇开设白土行,销售自己的产品。由于质量好,常常供不应求。

祁门不子经李希霍芬的介绍和在国际博览会获奖后,使某些制瓷国家垂涎三尺。民国8年(1919年),上海某瓷商与日本人勾结,以40石大米1万斤(2500块)的高价,先购得40万斤,准备转运到日本,经江西瓷业公司经理康达请示安徽省主席许世英下令禁运,才使得景德镇制造细瓷的原料得到正常的供给。

民国24年(1935年),江西陶业管理局对景德镇瓷业原料进行了一次普查。普查报告发表于《民众月刊》第七期。摘录于下:

祁门瓷土产于祁门县东之30里横路头附近之吴坑等处,现在开采土坑有老鼠仓、义顺坑、葫芦坑等处,停工未开者有四美坑(因土硬未开)、洪太坑(无资开采)、许家坑、(在许姓祠后,因迷信未开)、果子坞(成本过重)等处.此地因地系万山重叠,树木荫浓,道路多起伏曲折,居民多持种山场为业,无大村落,均是零星散布,土坑为私有合股经营者居多.如向人租赁开采者,每年约纳租金70元左右,所采土量不受限制,大约每条坑每年最少可出土50万斤,每万斤在山售价计洋10元。

原料采取方法 该地矿石是用明坑法,采取时只须尖锄劈挖,不用炸药。

矿厂状况 自祁门县五六十里外直达庄岭脚下,沿溪河两岸如大河滩、七里亭、石壁下、吴埭等处均有碓厂,小车居多,现在开碓者有大车3乘,每车12支碓,小车40乘。荒废未舂者,大车1乘,小车40余乘。

粉碎与制造 粉碎与制造与瑶里釉果同。不过淘洗池、沉淀池多有用松木板制成,高出地面二三寸,比乱石砌成者清洁。

运输方法 吴坑一带碓厂所制之货,概由肩运至横路头下5里之石壁下,再由竹排装至祁门县城(每排载重800斤),如祁门县城附近之碓厂,亦用竹排运至县城交卸。上年水满时,由祁门县城上船,直达抵镇,如至下年水少时,仍由竹排运至宝石(此处距城90里),再交船运,但石壁下及县城均设有堆栈,县城并有代运行家。再赣皖公路线经过石壁下、横路头等处。

交易方法 由牙行代为买卖。

产额 全部开舂,全年可出300余万小块,民国24年约出200余万小块。现存山未售者亦有200余万小块。

价格 民国24年,1万小块最低时100元,最高时150元。以1万块小块计算,即2500大块,每大块计重4斤。

从上述材料看,只是将东乡产土情况作了介绍,字里行间,显示出衰落的景象。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由于瓷器滞销,使祁门整个瓷土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胜利后,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机。

1951年,祁门县成立国营祁门瓷土厂,所有产品供应景德镇。1952年,景德镇原料公司因故停止收购祁门不子,造成祁门瓷土厂积货如山,经济紧张,不得已改为砖瓦厂。1953年冬,景德镇因制国家用瓷的需要,经江西省政府与安徽省政府协商,祁门恢复瓷土生产。1955年,祁门瓷土厂扩建为祁门瓷厂,生产的瓷土除自用以外,还供应各产瓷区。

冯群星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民协手工艺发展促进会艺术委员

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得主江西景德镇高温色釉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冯群星,字惟吾,紫砂之源——古阳羡黄龙山人,出道二十余载,几多艰辛而知甘苦。1990年后习陶,喜古法成型,追朴、拙之气,求传统之韵,好原创,善全手工且手法独到,享受随心所欲、快乐制陶之境,其风格凸显,自成一派。创制之余好探索,首创高温颜色釉窑变结合紫砂装饰法,令同行瞩目。

搜集各类顶级紫砂原矿百余吨,弃化学采原始法炼泥,求紫砂之原汁原味,创“群星藏砂”品牌享誉业内,同行求者不绝,并成功开创紫砂壶“壶随泥贵”之先河。

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沈阳故宫博物院、中国紫砂博物馆等陈设收藏。参加专业评比多次获全国最高奖。

1995年创办“江南紫星艺苑”,2006年创办“惟吾陶居”,2009年在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创办“星工坊”至今,致力于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扬而乐此不疲!

2014年2月参加清华美院紫砂高研班,受教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先生。

中国瓷器最常见的器型之琢器


琢器,瓷器在造型上的一种分类。

明代,制瓷行业开始分化为圆器和琢器两大系列。诗人郑廷椿在《陶阳竹枝词》中说: “鸡缸花草九秋描,侍古时将圆琢烧.” 其原注并曰: “圆琢,总名”它们之间,各有自己的产品范围,互不侵扰,就连作坊市局,制瓷工艺,生产术语、行规习俗等亦各不相同。

琢器琢器与圆器的区别仅在于成型,它是指不能完全依靠陶轮一次性拉坯成型的器物。这种器物一般都带有柄、把、嘴和棱角,如瓶、缸、罐、壶等。其中的方形器、棱角器均需用刀裁好泥块,然后用原泥调糊粘合而成。

琢器出自“玉不琢不成器”,是旧时制瓷业两大系列之一,旧时生产圆器所不能制造的大件器物和异型器物。产品具有日用瓷,也有陈设瓷,它的产品不仅与圆器有别,就连坯房布局、工种称谓、生产工艺、行规习俗等也与圆器迥然不同,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有淀粉、大件、官盖、描坛、淡描、滑石、调削等七个行业。

琢器琢器也有粗瓷和细瓷之分,细瓷指器形精致,做工繁琐的精品瓷,一般供应给朝廷及富商,因此它的工艺水平要求很高。例如青花茶花纹双耳扁壶,粉彩桃蝠橄榄瓶,甚至小到鼻烟壶。

而老百姓日常所用的瓷器,则归为粗瓷,工艺水平要求不高,具有实用性即可。比如做工粗糙的喜字坛,喝茶的壶,汤勺。它们也都属于琢器。

什么是生料釉、熔块釉、盐釉、土釉、长石釉、石灰釉、铅釉?


1、什么是生料釉?

釉用的全部原料都不经过预选熔制,直接加水调制而成浆。

2、什么是熔块釉?

釉料制浆前,先将部分原料熔制成玻璃状物质并用水淬成小块(熔块),再与其余原料混合球磨成釉浆。

3、什么是盐釉?

此釉不须事先制备,而是在产品煅烧至高温时,向窑内投入食盐,盐的挥发物使坯体表面形成薄层玻璃物质。

4、什么是土釉?

此釉是天然有色粘土经淘洗后直接作为釉料使用。

5、什么是长石釉?

此釉主要由石英、长石、石灰、和粘土配成,它的特点是硬度大,光泽较强,透明,有柔和感,烧成范围宽。

6、什么是石灰釉?

此釉主要由氧化钙作熔剂,且氧化钙的分子数应占半数以上,石灰釉弹性好,光泽强,也可以烧成无光釉和乳浊釉,其缺点是烧成范围较狭,制品易烟薰。

7、什么是铅釉?

此釉部分引用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常和硼的氧化物一起使用,强烈地降低釉的熔融温度,铅及铅硼釉的最大优点是光泽度强,弹性好,能适用于多种坯体,并能加强色釉的呈色,但考虑到铅毒的危害,目前应尽量少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