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五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五彩瓷器之青花 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

五彩瓷器之青花 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

五彩瓷器鉴别 古代五彩瓷器 宣德五彩瓷器鉴别

2020-09-07

五彩瓷器鉴别。

·青花五彩

五彩瓷器,产生于北宋晚期,产地,只留下汉语拼音hong,jiang.的实据线索。在对汝窑进行改进时,成功地在卵白色汝窑上创烧了五彩。五彩瓷器基本色调以红 、黄、绿、蓝、紫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以釉上彩的装饰方法。它的存世器物珍稀。

·青花五彩

青花

青花五彩的称谓,应该从其彩绘工艺的方法进行判定。“五彩”是针对以红、黄、绿、紫和青花等五种主要色彩而言,如果以这五种颜色分别在瓷坯和瓷胎上画彩,就是我们前章所述的釉上五彩。而青花五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其工艺与斗彩异曲同工。那么何为“青花五彩”,何为“斗彩”,区别主要是在青花的使用方面。斗彩是采用青花料勾勒纹样的轮廓线,烧成后再在轮廓线内填釉上彩,青花在斗彩中所占位置很重要。青花五彩不用青花勾线,青花只作一种颜料来点缀图案,如有勾线也是极少的。五彩只是将青花料作一种颜色来用,青花起辅助作用。因此青花使用的量就是判断两种不同工艺的标准。

中国陶瓷工艺制作涉及范围很广,技法各异,明代彩瓷品种很多,长久以来,文献只以“五彩”统称,到乾隆年间《南窑笔记》才提出“五彩”、“斗彩”、“填彩”等新说。因此,鉴赏时要注意器物以哪种工艺为主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Www.tAOCI52.cOM

·青花五彩

青花五彩瓷是宣德窑所开创的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彩瓷,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陶瓷。明代文献记载:“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贵。”青花五彩的特征是以白中泛青的瓷胎,配以一定的青花,再以丰富的釉上彩来装饰图案,具有玉质般感觉的瓷器显得非常精美。景德镇考古研究所收藏的明宣德款青花五彩鸳鸯莲池纹盘,充分展示了青花五彩的工艺特点,装饰纹样采用了青花色彩平涂、青花勾线填彩几种手法,是典型的早期青花五彩器。青花五彩器 自明宣德创烧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历经了二百多年,烧造了许多精美佳作。明嘉靖、万历是青花五彩发展最盛的时期,开创了彩瓷制作的新局面。嘉靖青花五彩多为官窑生产,由于青花色料改用回青料或加石青,所以色调表现为蓝中泛紫,十分浓艳,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矾红彩料的大量制作和使用,也使五彩更加显得色彩亮丽,带有枣皮红色的矾红与蓝中泛紫的青花料,搭配起来很协调,具有新颖的风格。这种色调,持续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

万历青花五彩的制作数量很大,质量很高,在明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有其明显的特征。一是器物形制大,追求造型高大奇巧的特点。二是装饰华丽,绘瓷所使用的青花不仅作局部色彩点缀,而且还和红彩、绿彩共同当作主色调用。同时还将镂空工艺和彩绘结合。装饰内容广泛,常用的装饰纹样达几十种之多,最常见的是龙凤纹,还有蟠螭纹、花鸟纹等。

·青花五彩

明代天启年的青花五彩也有其特征。在造型和装饰方面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具有传统风格的,一类是具有日本风格的。这类具有日本风格的青花五彩瓷器是在何种背景下生产的,尚无定论,通常说法有二:一是中国工匠按照日本订货要求生产的,二是日本的陶瓷艺术家在中国学习时所制。清康熙时青花五彩,显著的成就是对青花的运用。由于康熙中晚期青花成就显著,对青花五彩亦产生影响。

康熙青花五彩,早期作品胎体较为厚重,瓷质坚硬;中晚期则变得胎体轻薄,装饰纹样绘制精细,色彩明快艳丽;所用青料青翠明亮,彩绘工艺上运用了“分水皴”的技法,使得画面效果更加鲜亮。尽管康熙朝釉上五彩发展极快,并发明了釉上蓝彩,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并没有影响青花五彩的继续发展。清代青花五彩保持着独有的特色,一直烧造至晚清。

延伸阅读

陶瓷:釉下五彩瓷的独特魅力


釉下五彩是湖南省醴陵市首创于清末的传统名瓷。醴陵为湖南省县级市,醴陵地处湖南省东部。那里有著名的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又称“中国瓷谷”。由醴陵市人民政府与华泽集团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27亿元,2014年全面竣工。艺术城以陶瓷器皿作为建筑外观,由意大利阿克雅事务所设计,集中展示醴陵陶瓷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产业时代新成就,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品质陶瓷产业园。项目结合展览、住宿、绿化和生产等功能,建成陶瓷艺术创作中心、陶瓷艺术体验中心、陶瓷博物馆、五彩广场、李铎艺术馆、图兰朵酒店和大型雕塑广场等主体工程。

首创于清代的釉下五彩瓷如同流星,一闪而逝,但其窑火釉光的瑰丽奇迹,则照亮了中国制瓷历史的天空。好比春日的樱花,花期短促,而灿烂炽烈,让人惊叹生命最炫最美的迸放。对釉下五彩影响大的就是文俊铎了,光绪三十年冬,文俊铎同科举人熊希龄赴日考察教育与实业。次年4月来醴,遂陪同赴东乡沩山、王仙等粗瓷产区和县城考察瓷业。他看到了醴陵进一步发展瓷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消费市场广阔,瓷土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随即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当年,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正式开办,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龄任公司总经理,文俊铎任学堂监督。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釉下五彩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湖南瓷业制造公司的绘画名师和瓷业学堂陶画班的毕业生,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釉下五彩瓷在经历了短短的一、二十年发展期后,二十年代末,受多次战争影响,生产开始下滑,醴陵百余家瓷厂停产,最早生产釉下五彩瓷的湖南瓷业制造公司也于1930年倒闭,釉下五彩瓷生产中断。改革开放的早期1979至1986年间,醴陵瓷业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醴陵瓷器产品共有45种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釉下五彩的毛瓷碗,是毛泽东专用瓷碗,是在毛泽东81岁生日时订制,一共有十套。1974年湖南省委特别委托湖南醴陵群力瓷厂为毛泽东81岁生日特别定制的一批生活用瓷,其中包括春夏秋冬及蓝菊边五个碗,其瓷质晶莹如玉,壁厚不足毫米,品相精美,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追捧。毛瓷碗以720万底价起拍,最终以800万人民币成交,成为2013年湘绣湘瓷艺术精品拍卖会价格最高的拍品。

那么,釉下五彩瓷又是怎么制作的呢?我来简单和大家说说。

1、选泥。选的是高岭土,高岭土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其矿物成分主要由高岭石、埃洛石、水云母、伊利石、蒙脱石以及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用其烧制出的瓷器,强度高,色泽明亮,且无有害物质。

2、做坯。把泥放在做坯的模具里,通过机器自动成型,当然啦,也可以自己手工拉坯。

3、修坯。把其边角料修整好,使其精制、工整。

4、风干。让湿润的泥坯通过自然风吹干,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釉吸进去。

5、精洗。精洗是把风干后的泥坯表面的灰尘洗掉,避免烧制之后瓷器上出现“小气泡”。

6、素烧。通过近900℃的温度进行素烧,把泥土里面的水分彻底烘干。

7、上底釉。这一步的作用是保证泥土里面的矿物质不流失。

8、进行第二次素烧。第二次素烧后的泥坯还没成瓷,但是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在上面进行绘画。

9、画坯。先用铅笔在素烧后的泥坯上画好模型,再用毛笔以墨勾线。

10、分水。分水是釉下五彩的精华之处,通过毛笔把不同的颜色填在开始画好的泥坯模型上面,让泥坯把颜色吸入其中,这样烧制好的瓷器,其图案仿佛天然生长在瓷器之中,与瓷器融为一体。让人感觉看得见,摸不着。

11、再次风干。第二次风干,让颜色和泥胎更加完美地融合。

12、喷釉。在画好的泥坯上再喷上一层薄薄的釉,这样不仅可以隔离颜色里含有的化学物质,还可以保证瓷器永不退色、无铅毒、环保。喷釉工艺还可以让烧制好的瓷器表面色泽明亮、光滑,像镜子一样。

13、煅烧。最后一次煅烧是在1380℃的高温下烧制,这样烧制出来的瓷器耐酸碱、耐腐蚀、耐高温。

釉下五彩有釉下手绘和釉下贴花,那么怎么分辨他们呢?最简单的办法是,二个同样的瓷器放在一起,看是不是完全一样,如果完全一样,没有任何细微的区别那可能是贴花的,因为那是电脑制版。只是要手绘的,画得再怎么相同也会有不同的。还可以看看是否有网纹,电脑制作的贴花纸都会有网纹的,手绘的没网纹。釉下贴花的色彩也没那么丰富,目前釉下贴花主要是能表现黑色、褐色,主要表现的形式是图案形的,很难表现人物的画面。还有专业的办法是,用您的艺术细胞去看,釉下手绘的花纹看上去流畅、细腻、色彩生动、水份饱满、立体感强;釉下贴花的看上去死板些、平面些,简单的办法是您可以去找手绘花纹的暇疵,釉下五彩手绘分水的工艺都有收水点,如果分水时阴阳掌握不好,收水时间和方位掌握不好,就会出现有收水点落在花面上,感觉没画好一样。无暇不成瓷,有个收水点暇疪也正好可以分辨醴陵釉下五彩瓷是否手绘。

景德镇把釉下五彩和釉中彩统称为窑彩,意思是颜色是在窑内发色出来的,也就是说是经过高温烧之后,颜色才出来。从制作工艺和烧成过程中彩釉层次变化来看,釉中彩并不是单一方法制作烧成的,而是由两种方式形成的,因此也应分为两个小类。一种釉中彩可以称之为“制作性釉中彩”。这种釉中彩是在彩瓷烧制前的制作中就按照由外到内“釉——彩——釉——胎”的釉、彩层次关系进行施釉和绘彩,器物烧成后仍然保持由外到内“釉——彩——釉——胎”的釉彩层次关系。这是传统工艺釉中彩技术,清代康熙“豇豆红”的施釉方法即是先上底釉,再施色料,再施面釉然后烧制,这一品种当为“制作性釉中彩”的杰作。

另一种釉中彩可称之为“烧成性釉中彩”。这种釉中彩就是釉上彩绘,烧制中彩料沉入釉中所形成的釉中彩。这种釉中彩的晕散效果更加显著,制作“瓷上国画”十分理想,多为现代陶艺家创作艺术陈设品所应用。可是现在叫法也区分开来了,不然不知道会有多少当代人会搞乱。这与我在上文提到的釉下五彩的制作方法还是很像的。还有人会把釉上五彩和釉下五彩弄混,其实很简单,釉上五彩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表面略有凸出的。釉下五彩属于釉下瓷,表面平整光滑,是高温烧成,安全无毒。

我画釉下五彩,喜欢运用乡情的主题,因为乡土是一个人一生的情结。年岁愈久,情至深处愈浓。如果说人的生命是一条河流,关于乡土的记忆则是散布于河畔的熟悉风景,我们可能从每一处似曾相识的场景里,都会生出一种深深的归属感,我讲述的不仅是一种生命体验,传达的更是一种普及于人内心的淳朴情感。

浅谈釉下五彩的历史发展


陶瓷釉下彩的发展史也是源远流长的,早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黄釉下彩盘口壶。此壶是在坯胎上用毛笔通体绘褐黑色纹饰,之后罩上青黄面釉一次烧成。它证明了当时已有烧制釉下彩绘画的工艺,开创了釉下彩绘画之先河,到了唐代,在四川的邛崃和湖南的长沙窑中,釉下彩绘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用彩以多色为主,以含有铜、铁、钴、猛等元素的矿物质为着色剂,绘出所需纹样,罩上透明釉一次烧成,呈现出褐红、褐黑、兰、绿、黄、紫等色彩。装饰纹样有人物、动物、植物、花卉、云气山水和图案画等。另外从杨州唐城遗址和浙江龙泉金沙塔基、绍兴翠环塔基中出土的青花瓷片中,证明我国在唐、五代、宋已烧制出釉下青花瓷。

所谓釉下五彩瓷,按古代陶瓷辞典解释为色彩繁多、色泽浓艳、五彩缤纷者。其主要特征:

第一。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褪色。它的这一特点是烧造工艺和颜料性能两个因素所决定的。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各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掺合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所制成。这种颜料不像釉上颜料那样需要采用含铅的熔剂来帮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也不需要用低温熔剂为结合剂而使彩料固着在制品上。釉下彩料之所以能牢固地附着在瓷器釉层的下面,是因为在高温烧成的过程中,彩料中的熔融物与已熔融的坯釉互相粘合着,同时也是釉层覆盖的作用。这样不仅不存在铅毒和其它毒性物对人体的危害,而且由于釉层的保护作用,还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同时在使用中又能耐磨损。只要瓷器听釉层不受到强力破坏,花色就能永保清晰、鲜艳和明亮。故釉下彩瓷是一种理想的日用瓷器。

第二。画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水份感;亮晶晶、水灵灵,能给人一种美感享受。这种富于韵味的装饰效果,除彩饰技巧外,也是釉层的作用。覆盖在纹饰上的这层釉,通过高温烧成后,变成了一种玻璃质薄层。由于这个薄层具有莹润、光洁、透明的特点,色彩缤纷的画面就能通过它而显现出来。所以纹样平坦光滑,有玉一般的润泽和光彩。

第三。纹样五彩缤纷,艳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变化丰富。这个特点是釉下五彩瓷器在色彩效果上的独特性,也是这种瓷器适应性最为广泛的主要因素。广大人民群众对装饰的色彩各有所好,随着不同的客观要求和造型、纹饰的需要、它既可以清雅明快、也可以古朴深沉;它可绘制色彩斑斓的纹样,又能表现各种效果;既瑰丽,又淡雅;淡妆浓抹,无不相宜。作为家庭选用,它能适用人们的不同爱好;进入高级餐厅、宾馆,又能适用各种气氛所需要的色彩要求。构成这一特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色料品种繁多,构图不拘一格,装饰方法各不相同,装饰效果就必然多彩多姿;而各种颜料的组成和釉层的覆盖,则是“艳而不俗,淡而有神”的主要因素。正如上述,釉下五彩颜料(尤其是复合色料)的组成,除着色金属化合物外,还掺有大量的无色氧化物(如石英、长石等),这就提高了彩料的明亮度,降低了它的饱和艳度,经釉层覆盖和高温烧成,其色彩就显得格外柔和、雅致、温柔。因此即使用红与绿等量相配,也不会产生强烈的刺激;运用淡彩或多色的装饰,以容易获得清雅、富丽、和谐的艺术效果。

以上是釉下五彩瓷器三个最突出的特点,正由于有这些特点,这种瓷器才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另外,瓷质的美也是人们喜爱釉下彩瓷的原因之一。传统的釉下彩瓷,采用石灰釉和“三烧制”的制作工艺,因此釉面莹润光洁,显得质朴古艳。建国以后一些较高级的釉下彩瓷,用精选的高岭土、石英、长石作为原料,因而胎质坚细,透明洁白,釉面光润,衬托着各种彩料更加艳丽鲜明。两种不同的质地,虽白度不同,但在色调上各有千秋,这对于提高釉下五彩瓷的欣赏价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