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窑——千年薪火相传

景德镇窑——千年薪火相传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9-10

景德镇古代瓷器。

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陶瓷,那素胚勾勒的青花至今仍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那釉色渲染的河水也依然在静静地流淌。曾经的中国,是那样地令人遐想,我总在想,是什么让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如此的神奇?而又是什么,让他们生生不息地膜拜这种神奇?

其实,是执着地追寻让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神奇,他们创造了绚烂的中华文明,也创造了属于龙之子的壮志豪情。他们从简单的陶器生产摸索出制造瓷器,从原料的改变到温度的提升,从简单的实用器皿到豪华的装饰用品,祖先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追寻。手工制瓷有如下的工艺:从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到最后的取瓷,每一道工序都是复杂的、精细的,不能有任何的疏忽。而古人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总会带上虔诚的心灵去耕耘,而正是这样的虔诚创造,瓷器才会更加地美轮美奂,流芳百世。

我们都知道丝绸与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两件宝物,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丝绸与陶瓷作为物质产品出现,其意义不仅只此作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宗教的虔诚,那么“陶瓷之路”则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

曾经的辉煌令我们自豪与向往,当我们为着融入全球文化的目标不断前进的时候,我们是否还会想起那些传统的灵魂,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再也无法超越的精神……

编辑推荐

走进景德镇陶瓷馆 感受自汉代开始的陶瓷薪火相传


集古今名瓷,述千年陶瓷!1月23日,“认识china 从景德镇开始”系列活动媒体探访团走进江西省景德镇陶瓷馆,近距离自汉代开始的陶瓷薪火相传。

景德镇陶瓷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于1954年1月1日对外开放,馆址临时设在市区中华北路301号的天主堂内。景德镇陶瓷馆的新馆舍于1955年9月正式落成。位于莲社北路21号,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528平方米,馆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2013年6月,新落成景德镇陶瓷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84平方米,库房面积376平方米,展厅面积3194平方米。馆内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景德镇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3万余件,其中文物藏品50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百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馆内收藏有明清及当代书画600余幅,其中有“金陵八家”、“珠山八友”等名贵字画。馆内收藏有玉器、金银器、砚台、石碑、石刻等杂项80余件。

“了解景德镇陶瓷发展脉络,就不得不去景德镇陶瓷馆看看。”在景德镇打出租车,司机都会很自豪地推荐外地客人一定要参观景德镇陶瓷馆。馆内陈列比较系统的诠释景德镇1800余年瓷业薪火相传,发展脉络完整的历程,让观众从中品味景德镇由瓷器而形成陶瓷产业进而独步陶瓷制造业高峰,成为“瓷都”的发展历史,可谓“集古今名瓷于一室,述千年陶瓷历史于一时”。

景德镇:窑烧千年的秘密


要经过复杂的工序细致的工作马虎不得令人赞叹之精妙

华彩

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陶瓷,那素胚勾勒的青花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那釉色渲染的雪月也依然还在静静地流淌。曾经的中国,是那样地令人遐想,我总在想,是什么让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如此的神奇,而又是什么,让他们生生不息地膜拜这种神奇。

其实,是执着地追寻让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神奇,他们创造了绚烂的中华文明,创造了属于龙之子的壮志豪情。他们从简单的陶器生产摸索出制造瓷器,从原料的改变到温度的提升,从简单的实用器皿到豪华的装饰用品,祖先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追寻。手工制瓷有如下的工艺:从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到最后的取瓷,每一道工序都是复杂的、精细的,不能有任何的疏忽。而古人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总会带上虔诚的心灵去耕耘,而正是这样的虔诚创造,瓷器才会更加地美轮美奂,流芳万世。

我们都知道丝绸与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两件宝物,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丝绸与陶瓷作为物质产品出现,其意义不仅只此作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宗教的虔诚,那么“陶瓷之路”则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

曾经的辉煌令我们自豪与向往,当我们为着融入全球文化的目标不断前进的时候,我们是否还会想起那些传统的灵魂,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再也无法超越的精神……

记录下清代镇窑复烧活动的全过程,发上来,以供观赏。最后说一句,瓷器烧造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古窑里熊熊燃烧的火光,照耀过祖先们的汗水,也照耀着我们会遗忘的眼睛。

景德镇:千年不熄的窑火


景德镇陶瓷收藏家孔发龙,数十年收藏了各个时期的陶瓷珍品近万件,创办了一家民间陶瓷博物馆,再现了瓷都千年历史。

大约在一千多年前

,中国有一个小镇叫昌南。昌南出产的瓷器,远销国外,渐渐地,昌南就念成了英文的“CHINA”。昌南,就是后来的江西省景德镇市。

瓷都感受瓷文化

18日,当我们的雪佛兰新景程车队进入景德镇后,这个城市立即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瓷都的风采:在这里,满目所见,都是瓷器,就连路灯杆都是用青花瓷做成花瓶形状。

当晚,我们去一个私人瓷器收藏博物馆参观,3层的小楼,摆放着无数的瓷器工艺品,恬静的白瓷、复古的青花、明艳的粉彩……虽然不懂瓷器,但仅看这些精美工艺品的外观,我已被深深陶醉。博物馆的主人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告诉我们,景德镇瓷器有4大特点:声如磬,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而对于艺术瓷器来说,还要看它的色泽和工艺。在这里,我被一块色彩艳丽、制作精细的屏风所吸引,这样一块屏风,价格为98000元。主人告诉我,一件瓷器在制作过程中,处处充满着不确定因素,淘土成泥的时间掌握不好,就会影响胎质,火候掌握不好,则影响釉色。而这块屏风,是制作者花了1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的。

景德镇烧制陶瓷的历史,至今已有1700多年。有史料证明,大约在南宋,景德镇就有了专门烧制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到明代中期,景德镇已成为中国手工业制瓷中心。千百年来,景德镇的窑火代代相传,从来没有熄灭过。如今,这里还有一些专门制作仿古工艺品的窑厂。一个私营主告诉我,他厂子里生产的仿古陶瓷,销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在古代,一件瓷器烧制完成,要经过72道工序,但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改变。过去,用人工淘土成泥,现在用机械;过去,是人工凭经验掌握釉的厚薄,现在上釉已经自动化;过去,看窑火的人叫火头,火候到不到,全凭火头的一双眼睛,现在,不用人眼用电脑,火候掌握的一样精准。

在景德镇,蓬莱博展召开了一场旅游产品交流会,近百名当地业户前来参加。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在蓬莱看到景德镇的陶瓷世界……

难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慕名前来,并留下脍炙人口的篇章。苏东坡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还有毛主席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仙人洞……这些景点,拿出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人仔细品味琢磨,但我却只能用大半天的时间匆匆而过。庐山,于我来说,真的是不识其真面目了。

开车上山,一层层盘绕而上,我看到了那漫山的云雾缭绕,与险峻的山峰在一起,给人一种刚柔并济的感觉。去黄龙潭,导游小姐说,这段路石阶比较多,你们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导游说的没错,一个来回走下来,我的衣服几乎被汗水湿透,双腿如灌铅般沉重,体力严重透支。可是导游说,庐山还有一个更好的地方叫三叠泉,路遥景美,那是当初李白都没有到达的地方,现在需要4个小时的路程到达那里。闻言,我们全体放弃……

接下来参观的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曾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花径,一首诗,造就一个景点。

景德镇流传着千年故事


瓷传说故事---风火仙师

景德镇古窑瓷厂内有座庙,叫“风火仙师”庙。庙里供奉的是一位烧窑瓷工的塑象。庙内常年烟火缭绕,供品满案,祭祀的人络绎不绝。一个烧窑瓷工的塑象,为何被镇上的人立庙供奉,祭祀朝拜呢?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原来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被奉为“风火仙师”的窑里佬,名叫童宾,又名广利,本镇里村童街人,生前是技术高超的烧窑瓷工,他家世代以制瓷为业。童宾自幼聪明好学,从十二、三岁起,就能独自烧窑看火。父亲去世早,童宾过早地支撑起门户,继承父业烧窑。由于他技术熟练,为人正直,肯帮助人,即使自己勒紧裤带,也要尽力帮助穷苦的瓷工们。故他深得镇里做瓷器人的爱戴。明朝万历年间,皇帝派太监潘相到景德镇来征税。他一到镇上,就四处搜括民脂民膏,巧取豪夺民间的古瓷珍品,强逼陶工们为他制作大批稀奇古怪精巧的瓷器,想发一笔横财回京。陶工们日夜不停地赶制。由于这些造型奇特的瓷坯,一反传统的制作方法,烧窑的火候极难掌握,每次开窑出来的瓷器,不是扁的,就是开裂的,要不就是烧老了或者没烧熟,始终烧不成一件正品瓷。专横的潘相眼看一窑窑的瓷器烧不成器,自己发财梦实现不了,气得暴跳如雷,手拿皮鞭,在窑场亲自监工。在这残暴凶狠的淫威下,瓷工们拖着疲沓不堪的身子,支撑在炕人的窑门口,有的实在支持不了,就倒在地下,再也爬不起来了。潘相乃不管窑工们的死活,工期限制得更紧。童宾眼看到同伴一个一个的倒下,心里十分气愤和难过,决心以身祭窑,来拯救大家。他对潘相说:“我用生命担保把瓷器烧好,你必须立即改善对窑工的待遇,不准虐待大家,每人每个月还要发给半斤猪肉。”潘相听童宾说能把瓷器烧成,便答应了他提出的要求。随后,童宾便跳进了烧得通红的窑里,在场的窑工们看到这悲壮的情景,都流下了悲愤的热泪。数日后开窑,瓷器果然都烧成了,件件洁白如玉,个个端端正正。为了纪念这位献身的烧窑师傅,陶工们把他的骨灰安葬在镇里的凤凰山上,为他建了一个庙,塑了雕像,奉为“风火仙师”。

瓷传说故事---神雕

民国年间,在景德镇只要一提曾生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是瓷雕能手。一坨泥巴他放在袖同里,一会儿功夫,就可以拿出来一件雕塑作品。要他雕一只蟋蟀,雕出的蟋蟀就象真的:透过翅膀可以看见脊背上的纹路;要他雕一个天女散花,不谈他雕的天女何等美丽动人,光是这天女散出的花就有一千多朵,这一千多朵花,姿态各异,找不到两朵相同的,而且花朵就象真的一样,仿佛还能闻到香味呢。大家都十会尊敬地把曾生称为当代神雕。曾生有这么高的手艺,按理日子应该过得很好吧!然而,却偏偏相反。曾生所雕塑的作品,被人们称为珍品,能卖很高的价钱。可是在旧社会里,反动官吏和资本家恶霸,象刮地皮一样,层层压榨,这个捐,那个税,最后剩下的就寥寥无几了。加上曾生为人慷慨,经常接济四周的穷苦窑工,因此,他家中经常揭不开锅,拣烂菜叶当餐,成了家常便饭。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冷,鹅毛大雪一连下了三天三夜,把个古老的瓷城遮盖得白茫茫的一片。曾生的老毛病气管炎又发作了,他躺卧在床上,从夜里一直咳到天亮,把全身的气力都咳光了。这天傍晚,曾生正昏昏迷迷的睡着,突然听见有人喊他。曾生睁眼一看,原来是县长带着两个马弁站在床前。县长姓屠,是个出名凶残的贪官。不等曾生开口,屠县长就皮笑肉不笑地说:“省长大人今天驾临本县,他早听说你是雕塑能手,特地要我请你上府,雕个雪罗汉,让他欣赏欣赏。”曾生一听,连忙摆手,用咳哑了的嗓门,回答说:自己病了很久,无气力起床雕东西。

屠县长听了,胡子翅得老高,连声大骂曾生不识抬举,命令马弁,连拖带拉把曾生带走了。雪光把屠县长公馆的后厅映得通亮,厅中央已摆起一桌酒席,曾生被推推搡搡地拖到后院当中,他怀着满腔的仇恨,用手堆起了雪罗汉。曾生伫立在冰天雪地里,屠县长一伙喝酒作乐的狂笑声不时传到耳边,怒火在他心头燃烧……。冬去春来,随着天气转暖,曾生的气管炎病也渐渐好了。为了生活,他又开始上坯房,捧起泥巴,一件件地精雕细刻起来。这时候,屠县长又找到曾生的头上来了。他要曾生给自己雕一尊座像,准备放在厅堂中央,摆摆自己的威风。同坯房的工人们一听,都为曾生焦虑,因为大家都知道曾生最痛恨屠县长了,这尊座像,他无论如何也不肯雕的,可是如果曾生不雕,屠县长怎么肯放过他呢?出乎意料的是,曾生竟然一口答应了。只是他跟屠县长讲明:在雕像期间,任何人都不准进入他的坯房。曾生的这一举动大家都感到奇怪,猜不出他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时间象流水。按照屠县长规定的期限,三六一十八天,曾生把像雕好了。这一天,屠县长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得意的想着:凭着曾生一手神奇的手艺,他的这尊瓷像肯定是不同凡人了。于是,他头戴大礼帽,身穿长衫马褂,手拄文明棍,神气十足地率领一帮人,来到曾生的坯房,要把雕像取走。镇上的窑工们一听说,都纷纷赶来,想看看究竟。雕像捧出来,屠县长一看就气昏了!这尊座像,脑袋象个猪头,脸上尽是横肉,龀牙咧嘴的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和屠县长完完全全是一个模样。“哈……”工人们一看轰然大笑起来。屠县长气急败坏,羞恼万分,连忙命令马弁将这座雕像打碎。几个马弁围住瓷像,棍如雨下。说也奇怪,这座瓷像竟铁铸一般结实,任凭棍敲棒打,就是不碎。屠县长急了,气呼呼地自己上前,抡起文明棍,劈头劈脑地打去。这一打不要紧,只见雕像纹丝不动,屠县长却“啊呀”抱头痛叫,倒在地下直滚。一个马弁从地上拾起文明棍,朝着瓷雕像连连打去,屠县长又在地上连连打滚。只见他连哭带喊:“别打呀!别打呀!”原来文明棍打在雕像头上,却痛在屠县长的身上。啊!这真是奇事了!难道这雕像和屠县长的灵气相通?屠县长疼过一阵,再也不敢停留,他一面挟起文明棍仓惶逃跑,一边哭丧着脸大喊:“神雕!神雕!”、“神雕!”工人们一下明白了,神雕嘛!当然是雕得入骨三分。曾生把对屠县长的恨,全部倾注进这尊雕像里去了。这时,曾生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瓷传说故事---美人祭

从前,有一个皇帝,一天,不小心把一只玉石酒杯摔碎了。这只酒杯可是一件稀世珍品啊!它小巧玲珑、鲜红透亮,在太阳或灯光的映照下,它放射出耀眼的红光,就象一团火焰在燃烧。皇帝把这只酒杯看成最心爱的宝物,每天用来斟酒,第一杯敬天,第二杯敬地,第三杯敬祖宗。这样的酒杯打碎了,皇帝还能不心疼吗?他心急火燎,立时召来文武大臣,下令要他们再搞到一只。大臣们听了,你看我,我看你,不敢作声。因为他们知道,这只酒杯,是一位石匠在十万大山中偶尔发现了一块红宝石,采出来做成的珍品,要再搞到一只,真比登天还难哩!皇帝见大臣们不回话,气得跺脚又挥拳。大臣们见皇帝发了火,吓得浑身打颤,一齐趴在地上,连气也不敢透啦!这时,有一位姓潘的大臣,自告奋勇地向皇帝提出,他可以搞到一只同样的酒杯。潘臣为什么敢在皇帝面前打保票,说他可以搞到同样的酒杯呢?原来,两年前他南下巡视,来到江西景德镇,看到这里的瓷工用泥巴烧做出来的瓷器,洁白晶莹,跟玉器一样的精美,心想:既然景德镇的瓷工能烧出白莹莹的瓷器,就不能烧出红艳艳的瓷器吗?他当即领了圣旨,耀武扬威地来到镇上要瓷工为皇帝烧造这种颜色的酒杯。景德镇的瓷工听到这个消息可慌了神,因为他们还从来没有烧过这种红颜色的瓷器哩!然而,皇帝的圣旨是不能违抗的。

瓷工们百般无奈,开始点火试烧起来。大伙儿烧了一窑又一窑,可一件红颜色的瓷器也没有烧出来。潘臣心里也急了,他想,要真是烧不出来,自己丢了官事小,犯上个欺君之罪,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他越想越害怕,就对瓷工下了最狠毒的命令:假若在限期内烧不出,就将瓷工们处死。瓷工中有个姓梅的看火老师傅,他有一个女儿,名叫梅英。梅英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爹爹整日在窑里操劳,熬红了眼,累弯了腰,而红颜色的瓷器依然烧不出,就找了个机会,对父亲说:“爹爹,我们还是趁早逃跑吧!”、“逃跑?”梅师傅一听,摇了摇头,说:“我们逃跑容易,可镇上还有许多瓷工呢!”、“这——”梅英把话咽下去,不作声了。梅师傅接着说:“我们瓷工应该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只有设法烧出红瓷器来,才能保住大家的性命,使景德镇的窑火一代代旺下去。”梅英听了爹爹的一席话,羞愧得脸红了,双颊上象搽了层胭脂。是呀!自己都已经十六岁了,怎么一点也不懂事,竟想到逃跑!可怎么才能烧出红颜色的瓷器呢?梅英急得吃不香,睡不安。这天晚上,梅英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老想着爹爹和瓷工们在窑前苦苦烧瓷的情景。不知过了多久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梦中,她只见一位白了苍苍的老爷爷来到她的床前,对她说:“姑娘,你不是想烧出红颜色的瓷器来吗?景德镇郊外的东南乡有一座高岭山,山顶上有一种红釉石,找到到它,就有办法了,你怕不怕困难?”、“不怕!不怕!”梅英大声地喊着。这一喊,把自己喊醒了。梅英很惊奇。她连忙爬起床,跑到窑上,把梦里的事说给爹爹听。梅师傅根本不相信,说:“梦里的事不能当真,高岭山我去过多次,从没见到有那种红釉石。”可梅英想到潘臣规定的限期已近,与其看着爹爹与瓷工惨遭杀害,不如去找找看,万一找到了,岂不是救了大伙的命吗?于是,她一个人悄悄地奔向高岭山,高岭山,高万丈,光秃秃的,寸草不长,到处是狼牙怪石。望着悬崖陡壁,梅英倒吸了一口冷气,有些胆怯。可是一想到瓷工们正在窑前受熬煎,一想到景德镇的窑火应该一代一代旺下去,梅英就有了勇气。她一步步地在悬崖陡壁上攀登,爬呀爬呀,当她用出吃奶的力气,好不容易攀上一个悬崖时,不料,穿在脚上的那双鞋子却掉下了万丈深渊。没有鞋子怎么行呢!梅英只好脱下身上的罩裙,撕开来包在脚上,一步一步地向山顶爬。一会儿工夫,脚上的布又被锋利的岩石撕破了,皮肉也磨破了,鲜血一滴滴地流了出来,伤口痛极了,梅英简直不敢再走了。这时梦中那位老爷爷的话在她耳边响起:要想找到红釉石,就不能怕困难。梅英顾不上双脚在流血,倏地站起来,继续向山顶爬去。梅英爬起又跌倒,跌倒又爬起,每爬一步,脚下便印出一朵血花,一朵又一朵,弯弯曲曲地伸向山顶。当梅英爬到山顶,由于流血过多,便一头栽倒在岩石上,昏迷过去。再说梅师傅回到家里,不见了女儿,估计她一定到高岭山去了,就顾不得疲劳,连忙奔向高岭山。当他顺着血迹,找到了女儿,女儿已经双目紧闭,离开了人间。梅师傅抱着女儿哭得死去活来,那悲切的呼唤,一声声撼天动地。当他把女儿埋葬后,发现女儿躺过的地方,被鲜血浸透了,变成红艳艳的石头。梅师傅知道这就是要找的红釉石,就挖了出来,带回窑上,研磨成釉浆,涂在瓷坯上,经窑火一烧,果然,那釉面殷红光彩夺目的瓷器烧出来了。望着用女儿鲜血凝成的红色瓷器,梅师傅的眼泪就象泉水一般涌了出来。潘臣拿到比原先还要艳丽的红颜色酒杯,高兴得手舞足蹈,立即赶回京城,呈献给皇上。皇帝见了,连声赞叹,更加格外珍爱,还为潘臣加封,连升三级。谁能想到潘臣的高官厚禄,却是用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的生命换来的!瓷工们为了纪念梅英,就把这种红颜色的瓷器,取名为“美人祭”。今天,在高岭山的山岩上,还可以寻见斑斑点点红的石头,据说,那是当年梅英的一腔热血浇灌出来的血花!

瓷传说故事---釉里红

瓷器中的釉里红,是釉下的珍贵颜色。这种颜色亮堂润泽,看上去就象宝石镶嵌在瓷器里一样。这样珍贵的釉里红颜色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传说是这样的:元朝,景德镇有个叫赵子聪的陶瓷工人,三十五、六岁的年纪,对烧瓷有一手独到的本事,加上肯用心思搞发明创造,全坯房的窑工都称他叫“赵全能”。那时候瓷器上的花纹都是用手工刻上去的,又慢又费功夫。赵全能立志要在瓷器上象绘画一样,用毛笔描花纹。可是,他费尽心血,也没找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赵全能对此并不灰心,他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这个愿望的。可是,象赵全能这样一个穷苦的窑工,要想搞一件发明创造谈何容易。开始时,赵全能帮工的那家窑户老板,以为赵全能会很快搞成,所以还愿意出钱资助。因为搞成了,他就可以一本万利,大发横财。后来,窑户老板见赵全能一次一次的试验失败了,便立即拒绝提供给赵全能试验的条件。这一来,就给赵全能作难了。平日,赵全能连吃饭的钱也难挣上,有时还得让女儿小梅到河滩边上拣破烂帮助度日。尽管困难重重,可赵全能搞试验的决心却丝毫也没有动摇。于是,他就向窑户老板借钱试验画瓷的颜料。老板的手段真辣,每借他的窑位烧一次瓷器,就要收一贯铜钱。这样,天复一天,月复一月,转眼一年了。赵全能欠下窑户老板三百贯铜钱。这一天,正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准备着过年,赵全能却蹲在屋里,摆弄他从山里找来的石料,他的独生女儿小梅在旁边帮着研磨料石。父女俩干得正专心,突然,一阵“砰砰”的打门声,赵全能开门一看,门外正站着窑户老板和他的管帐先生。还未等赵全能开口,窑户老板就板起脸来发话了:“年三十啦!欠帐该还了吧!”赵全能忙央求说:“老板,如今我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实在拿不出钱来还,请老板宽容,等我做成了颜料,一定如数还清。”窑户老板听了,嘿嘿一声冷笑:“不行,今天一定得把帐还清。”说着,他眼珠骨碌一转,定睛瞧着小梅,又开口说:“我已替你想好了,王大户要买个童养媳,出价三百贯,你女儿小梅去,不就可以把债还清了吗?”赵全能一听老板逼他卖女儿还债,心中火冒三丈。这小梅,从小死了娘,硬是赵全能一口粥,一口水地好不容易才把她喂养大。这是他身边唯一的亲骨肉,要他卖小梅,不就是挖他的命根子吗?赵全能强忍住怒火,连连摇头:“老板,女儿我是决不卖的。”老板立即拉下阴沉的脸说:“哼!不卖,那就马上把帐还清。另外,从此不准你再我窑里烧什么鬼东西了。”赵全能这时真是心如刀割。他想:不卖吧,眼前老板逼债催命,还不准他再搞试验了。卖吧,又怎舍得让相依为命的女儿去受苦,受人欺侮……。最后,他还是摇着头,连声说“不……不行呀……。”“嗨!这是老板给你的一条活路,卖了小梅还清了债,减少你的负担。再说,等你有了钱,还可以将小梅赎回来嘛。”管帐先生在一旁替窑户老板帮腔。在老板连声威逼下,赵全能感到实在走投无路,一横心,把小梅拉在怀里,哽咽地说:“小梅,不是爹爹心狠要卖你,实在是没路走了……”说着,赵全能大滴大滴的眼泪落了下来。小梅紧紧攥住爹爹的衣袖,千呼万唤,苦苦地央告着不要卖她……。“唉!苦命的孩子呀!爹爹怎么忍心卖你呢。可实在没法子,你不去,大家都活不成,你去了,等爹试成了颜料,再把你赎回来。”听爹这么一说,小梅立即松开了手,用袖子擦着眼泪,向赵全能跪拜说:“爹爹保重……”便起身要走。这一下,赵全能又舍不得了,一把拉住小梅,父女俩抱头痛哭起来。窑户老板不耐烦了,一把抓住小梅,恶狠狠地喝道:“别噜嗦了,快跟我走吧。”眼看着小梅给拉走了,赵全能悲愤欲狂。突然,又见小梅奔了回来,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钢板,往赵全能手板心一放,说:“给!这是你平日给我零用的,我没花掉,留着你做事用吧!”这一夜,外面爆竹响声连天,家家都在辞旧岁迎新春,赵全能却手捏着两枚铜钱,呆呆地一直坐到天亮。

过了年,赵全能又在窑里忙碌着。这时,窑户老板派人来说,这是最后一次让赵全能在他窑里试烧了。赵全能听着,仿佛跌进了万丈深渊。他知道,这次试验,难保成功,若再不成,那以后怎么办呢……赵全能想到这里,泪珠禁不住夺眶而也,他奔到窑炉前,对着刚刚摆放进去的瓷坯,口里默默地念着:“老天保佑吧!老天保佑!”说着,他弯腰把手伸进匣钵,把瓷坯放好。但听得“叮当”一声,赵全能上衣口袋里那两枚铜钱掉进了匣钵,正巧落在瓷坯上。赵全能本想将铜钱拾起,但又怕碰坏了瓷坯,误了这一窑的的试验,所以,也只好让铜钱落在里头了。烧窑时,赵全能提心吊担地在窑边守了三天三夜。第四天头上一开窑,窑工们首先将赵全能烧试的那叠匣钵捧出来,打开匣钵盖,一件瓷器拿出来……又拿一件。上面都是精光光的,一点儿图案颜色都没有。赵全能知道又是一次失败……。突然,一个窑工惊叫了一声:“看!这瓷碗上有两个圆圆的红颜色呢!”赵全能急忙夺过瓷碗,啊!那是两枚铜钱留下的印子。赵全能下心里明白了:铜可以做画瓷的颜料……真是喜从天降,赵全能二话没说,转身就往害里奔。回到家中,他到处翻寻,把尽剩的一把铜锁磨成了粉末,又掺入一些药料,调成浆糊糊,用毛笔沾着,一笔一笔在瓷坯上细心地绘画起来。赵全能拿着已经画好的瓷坯,找到了窑户老板,苦苦要求再借用一次窑位做试验。可是心肠毒辣的老板要赵全能先拿钱来,没有钱,说什么也不答应。赵全能心中又急又气,他放胆说:“老板,再给我试烧一次,如若不成,我宁愿终身帮你做工,不要工钱。”。“真的?”窑户老板贪婪地望着赵全能。“真的!”赵全能肯定地回答道。“哈哈!”窑户老板顿时眉开眼笑起来,“好吧,再给你一次机会,可别忘了,不成功,你就得给我做一辈子的工罗!”“要是成功了呢?”赵全能反问。“我就输给你三百贯,让你将女儿赎回来。”在窑户老板的心眼里,赵全能是永远试不成的,这只是一句信口开河的话。“好!一言为定。”赵全能心中充满了希望。窑户老板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赵全能这次试烧居然成功了。只见那透明的釉下,那红光闪闪的图案花纹,竟是那样绚丽迷人!釉里红的成功,一下子轰动了整个瓷城。赵全能创造的釉里红,从此结束了靠刻花来装饰瓷器的历史,它与这时期发明的青花釉料,相互衬托,相互比美,难怪当时人们称赞说:“青花瓷能入瓷骨,釉里红更入釉骨。”小梅终于回到了赵全能的身边,父女团聚,快活之中,不免又流下滴滴辛酸泪。

景德镇千年陶瓷传说美丽故事


景德镇古窑瓷厂内有座庙,叫“风火仙师”庙。庙里供奉的是一位烧窑瓷工的塑象。庙内常年烟火缭绕,供品满案,祭祀的人络绎不绝。一个烧窑瓷工的塑象,为何被镇上的人立庙供奉,祭祀朝拜呢?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原来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被奉为“风火仙师”的窑里佬,名叫童宾,又名广利,本镇里村童街人,生前是技术高超的烧窑瓷工,他家世代以制瓷为业。童宾自幼聪明好学,从十二、三岁起,就能独自烧窑看火。父亲去世早,童宾过早地支撑起门户,继承父业烧窑。由于他技术熟练,为人正直,肯帮助人,即使自己勒紧裤带,也要尽力帮助穷苦的瓷工们。故他深得镇里做瓷器人的爱戴。明朝万历年间,皇帝派太监潘相到景德镇来征税。他一到镇上,就四处搜括民脂民膏,巧取豪夺民间的古瓷珍品,强逼陶工们为他制作大批稀奇古怪精巧的瓷器,想发一笔横财回京。陶工们日夜不停地赶制。由于这些造型奇特的瓷坯,一反传统的制作方法,烧窑的火候极难掌握,每次开窑出来的瓷器,不是扁的,就是开裂的,要不就是烧老了或者没烧熟,始终烧不成一件正品瓷。专横的潘相眼看一窑窑的瓷器烧不成器,自己发财梦实现不了,气得暴跳如雷,手拿皮鞭,在窑场亲自监工。在这残暴凶狠的淫威下,瓷工们拖着疲沓不堪的身子,支撑在炕人的窑门口,有的实在支持不了,就倒在地下,再也爬不起来了。潘相乃不管窑工们的死活,工期限制得更紧。童宾眼看到同伴一个一个的倒下,心里十分气愤和难过,决心以身祭窑,来拯救大家。他对潘相说:“我用生命担保把瓷器烧好,你必须立即改善对窑工的待遇,不准虐待大家,每人每个月还要发给半斤猪肉。”潘相听童宾说能把瓷器烧成,便答应了他提出的要求。随后,童宾便跳进了烧得通红的窑里,在场的窑工们看到这悲壮的情景,都流下了悲愤的热泪。数日后开窑,瓷器果然都烧成了,件件洁白如玉,个个端端正正。为了纪念这位献身的烧窑师傅,陶工们把他的骨灰安葬在镇里的凤凰山上,为他建了一个庙,塑了雕像,奉为“风火仙师”。

瓷传说故事---神雕

民国年间,在景德镇只要一提曾生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是瓷雕能手。一坨泥巴他放在袖同里,一会儿功夫,就可以拿出来一件雕塑作品。要他雕一只蟋蟀,雕出的蟋蟀就象真的:透过翅膀可以看见脊背上的纹路;要他雕一个天女散花,不谈他雕的天女何等美丽动人,光是这天女散出的花就有一千多朵,这一千多朵花,姿态各异,找不到两朵相同的,而且花朵就象真的一样,仿佛还能闻到香味呢。大家都十会尊敬地把曾生称为当代神雕。曾生有这么高的手艺,按理日子应该过得很好吧!然而,却偏偏相反。曾生所雕塑的作品,被人们称为珍品,能卖很高的价钱。可是在旧社会里,反动官吏和资本家恶霸,象刮地皮一样,层层压榨,这个捐,那个税,最后剩下的就寥寥无几了。加上曾生为人慷慨,经常接济四周的穷苦窑工,因此,他家中经常揭不开锅,拣烂菜叶当餐,成了家常便饭。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冷,鹅毛大雪一连下了三天三夜,把个古老的瓷城遮盖得白茫茫的一片。曾生的老毛病气管炎又发作了,他躺卧在床上,从夜里一直咳到天亮,把全身的气力都咳光了。这天傍晚,曾生正昏昏迷迷的睡着,突然听见有人喊他。曾生睁眼一看,原来是县长带着两个马弁站在床前。县长姓屠,是个出名凶残的贪官。不等曾生开口,屠县长就皮笑肉不笑地说:“省长大人今天驾临本县,他早听说你是雕塑能手,特地要我请你上府,雕个雪罗汉,让他欣赏欣赏。”曾生一听,连忙摆手,用咳哑了的嗓门,回答说:自己病了很久,无气力起床雕东西。

屠县长听了,胡子翅得老高,连声大骂曾生不识抬举,命令马弁,连拖带拉把曾生带走了。雪光把屠县长公馆的后厅映得通亮,厅中央已摆起一桌酒席,曾生被推推搡搡地拖到后院当中,他怀着满腔的仇恨,用手堆起了雪罗汉。曾生伫立在冰天雪地里,屠县长一伙喝酒作乐的狂笑声不时传到耳边,怒火在他心头燃烧……。冬去春来,随着天气转暖,曾生的气管炎病也渐渐好了。为了生活,他又开始上坯房,捧起泥巴,一件件地精雕细刻起来。这时候,屠县长又找到曾生的头上来了。他要曾生给自己雕一尊座像,准备放在厅堂中央,摆摆自己的威风。同坯房的工人们一听,都为曾生焦虑,因为大家都知道曾生最痛恨屠县长了,这尊座像,他无论如何也不肯雕的,可是如果曾生不雕,屠县长怎么肯放过他呢?出乎意料的是,曾生竟然一口答应了。只是他跟屠县长讲明:在雕像期间,任何人都不准进入他的坯房。曾生的这一举动大家都感到奇怪,猜不出他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时间象流水。按照屠县长规定的期限,三六一十八天,曾生把像雕好了。这一天,屠县长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得意的想着:凭着曾生一手神奇的手艺,他的这尊瓷像肯定是不同凡人了。于是,他头戴大礼帽,身穿长衫马褂,手拄文明棍,神气十足地率领一帮人,来到曾生的坯房,要把雕像取走。镇上的窑工们一听说,都纷纷赶来,想看看究竟。雕像捧出来,屠县长一看就气昏了!这尊座像,脑袋象个猪头,脸上尽是横肉,龀牙咧嘴的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和屠县长完完全全是一个模样。“哈……”工人们一看轰然大笑起来。屠县长气急败坏,羞恼万分,连忙命令马弁将这座雕像打碎。几个马弁围住瓷像,棍如雨下。说也奇怪,这座瓷像竟铁铸一般结实,任凭棍敲棒打,就是不碎。屠县长急了,气呼呼地自己上前,抡起文明棍,劈头劈脑地打去。这一打不要紧,只见雕像纹丝不动,屠县长却“啊呀”抱头痛叫,倒在地下直滚。一个马弁从地上拾起文明棍,朝着瓷雕像连连打去,屠县长又在地上连连打滚。只见他连哭带喊:“别打呀!别打呀!”原来文明棍打在雕像头上,却痛在屠县长的身上。啊!这真是奇事了!难道这雕像和屠县长的灵气相通?屠县长疼过一阵,再也不敢停留,他一面挟起文明棍仓惶逃跑,一边哭丧着脸大喊:“神雕!神雕!”、“神雕!”工人们一下明白了,神雕嘛!当然是雕得入骨三分。曾生把对屠县长的恨,全部倾注进这尊雕像里去了。这时,曾生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