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 导航 >

元青花高仿大师

元青花高仿大师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2020-09-11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高仿大师彭某专仿元青花,数十年钻研元代青花瓷的特点,以现代工艺做出元青花的火石红、铁锈斑、气泡、开片等,几可乱真。其作品多供展出和国礼赠送。近年国际市场元青花身价大增,一只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拍得2.3亿,彭某心动手痒,想以自己的仿品冒充出土文物,又恐丢了面子和地位。

偶翻报纸得知北江赵某向媒体报料:祖传一批窖藏元青花,彭某细看图片发觉皆为自己作品,顿觉财运来也。立即向报社传去信息,说是对北江赵某的藏品很感兴趣,让赵某带几件过来看看。有知名专家邀约,赵某受宠若惊,随即挑了几件“精品”,过江去见彭大师。彭某一见大呼:“稀世珍宝!稀世珍宝!”又故做激动地来到赵某家看完全部藏品,鉴定全为真品元青花。

骗子赵某没想到骗局刚开始就有“贵人相助”,彭大师的一句话就使这批高仿元青花增值一千倍!赵某立即向大师奉上10万元,算作“鉴定费”。并主动向大师表示,售出后每件按10%给大师提成,彭大师连连摆手:算了算了。你要真给就给个5%意思意思吧!赵某对彭大师感激涕零,在各种场合盛赞彭大师“德艺双馨”。彭大师又在以后赵某举办的“鉴赏会”、“展览会”上频频亮相,为骗子出手假文物鼓与呼。

三言堂主人曰:专家与骗子的关系应该是“猫”与“老鼠”的关系。以前老鼠怕猫,现在某些猫与鼠同流合污,乃至有的猫竟变成了鼠!这一切都是钱闹的。当你今后再听说某家有大量古物面世,你先看看老鼠背后有没有“猫”,这“猫”是在抓“老鼠”还是被“老鼠”利用?如果是后者,那古物绝对是假货!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元青花与仿品绘制技法的比较


元青花的艺术魅力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其绘制技法,同时这也是其鉴定最主要的依据之一和难点所在。元青花绘制的具体过程我们并不能从任何文献中获得确切的证据,但我们可以根据其笔触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复原,现代仿元青花的绘制工作就是基于这种推测而进行的,由于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了当时使用的从中东输入的“苏麻离”青料,主要使用国产云南珠明料,从而使得在发色上和铁锈斑痕迹有较明显的不同。从绘制技法本身来讲,现代仿品仍然不能达到和元青花相一致的效果,缘何出现此种状况呢?笔者认为由于以下几种原因使得现代陶瓷画匠达不到与元青花一致的笔墨效果。

首先,所处的社会时代环境不同。元代民族压迫在中国古代几乎是空前绝后的,整个汉人群体因身处底层,酝酿着极浓重的反叛情绪,这种愤懑又与蒙古统治者的悍勇精神相融合,从而使得元青花的笔法极其洒脱奔放,虽被多层装饰线所羁绊,但有力跳跃、极具活力的线条似乎时时想冲破自身的范围,这是工匠们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很自然的表达。当代人无论如何都难以体会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即便知道也不大可能酝酿好一种激愤情绪进行创作,因此现代仿品缺少激情,显得矫揉造作,无力达到恢宏大气、令人窒息的艺术气氛。即使进行拍图处理,一毫不差地临绘,现代画匠的笔力和气氛仍无法达到古人境界,貌合神离,缺少生命力。

第二、文化审美的隔阂。元青花的纹样装饰是当时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工匠们对所绘主题有完全的理解能力,因此能使笔法和主题达到协调一致,使整个基调和谐素雅。而现代工匠对大部分元青花主题没有什么文化感知和认同感。比如,元青花人物图均取材于元代版画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各种故事,因此,激越情绪中又充满了一种快乐祥和,有一种暂时摆脱黑暗现实的沉醉感。而现代画匠对诸如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昭君出塞等故事基本上达不到感同身受,其刻划上也就照葫芦画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有意无意地走样也就毫不足奇了。

第三、受现代绘制技法羁绊。青花绘制技法至清康熙时期达到顶峰,形成一整套勾线、分水等成熟技法。当代传统技法基本沿用此技法进行仿古瓷的创作,但实际上元代青花没有分水技法,也即没有使用特制的分水笔进行色调处理,分水笔处理色调的好处是色调丰富均匀且不留笔触。元青花是直接用大笔拓涂,因而其色阶只分浓淡两种且有极明显的笔触,并且常常省掉了勾线这一步骤,类似于没骨写意技法。由于技法上的差异使得在仿清代青花瓷方面得心应手的仿古瓷画匠们在转向日趋升温的元青花仿制时常常力不从心,不知如何下手,一些人仍然照样使用勾线分水程式来绘制,有的则担心大笔绘制容易走样而改用小笔拓涂,而小笔拓涂是明永乐、宣德青花最显著技法特征,因此使用不准确技法绘制的元青花其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高仿瓷器收藏购买


高仿瓷亮出身份也能升值,仿古瓷是正道,但赝品是可耻的。

作为中国的瓷都,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受到了历代瓷器收藏家的喜爱和追捧。而近年来,景德镇也成了高仿品的发源地,许多瓷窑加入了“仿古”大军。

黄云鹏早在1993年就开始仿古瓷,并被称为“中华仿古瓷第一人”。他认为仿古瓷是个历史现象,早在明朝永乐、宣德年间,官窑就开始仿造宋代的瓷品。仿古瓷器的存在,对于制瓷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再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陶瓷收藏品爱好者也不失为增加了一种收藏乐趣。但是对于市面上盛行将仿古瓷当作古玩来卖的现象,黄云鹏表示深恶痛绝:“仿古瓷是正道,但是赝品却是对买家的欺骗,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他表示自己都要在所做的高仿瓷器上做上标识,以免误导买家。

积累收藏知识,选择可传世作品

如今用瓷玩瓷藏瓷的人越来越多,如何选购瓷器是一门学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精通瓷器的发烧友自然以古董为最爱,动辄上百万甚至千万的传世之宝历来是拍卖会上的亮点。而对于那些了解制瓷技艺,热衷历史典故的藏家来说,“亮明身份”的高精仿品,同样颇具收藏价值。

不过,黄云鹏认为,仿古瓷市场中,高精仿品数量不多,一些初涉收藏的爱好者要多积累相关收藏知识,最好选择收藏大师作品中可以传世的佳作,因为这样的作品具备升值的空间。购买其他瓷器,则要注意仔细分辨其工艺如何,比如要区分贴花瓷与手绘瓷,前者是将陶瓷颜料绘于纸上,然后将其贴在坯或白瓷上烧制而成,犹如机械复制,技术含量与成本都较低;而后者则为人工一笔一画勾勒,具有艺术价值。

高仿瓷的空间有多大


高仿瓷的投资空间有多大

收藏品爱好者都知道高仿瓷器,有很多收藏者还会选择性收藏这类瓷器。它虽然只是古董瓷器的仿制品,但是,由于其制作成本高昂且数量有限,所以价格相对也比较高。但对于高仿瓷器的价值和升值前景,收藏者与专家们的看法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高仿瓷器的投资空间。

微信平台ID:z13122238105←长按可复制(免费提供古玩咨询鉴定评估)

小编ID:z13122238105←长按可复制(免费提供古玩咨询鉴定评估)

100件锦堂富贵瓶

古玩收藏历来讲究“求古”“求真”,但高仿瓷器让只可耳闻不可眼见的古董瓷器成为收藏品爱好者的私人珍藏,伴随着古玩走俏收藏品市场的同时,高仿瓷器精品也逐渐成为收藏热点。高仿瓷器价格不菲,却依然销售火爆,这让人们禁不住要质疑其保值性。

单色釉豆青釉各式瓶

有一部分人选择收藏高仿瓷器是单存的收藏爱好,并没有考虑其升值前景,为了满足收藏古瓷的愿望会选择高仿品。还有大部分人认为,仿制品虽然是高仿,但毕竟是假的,投资高仿瓷器没有很大的升值前景。

珐琅彩开光花鸟仿木纹瓶

但是,现在我们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看,高仿瓷器的升值前景就显现出来了。我们先来看下收藏者收藏一件瓷器的初衷:一是单存的收藏爱好,即使升值也不会考虑出售;二是为了投资;三是二者皆有,是爱好,但会在适当的时间转手。市场的产生是源于需求,而当需求量增大,资源却是固定的时候,升值空间就会增大。

仿明宣德青花牡丹纹食盒

中国文物学会相关人士介绍说,高仿品的定价取决于三个因素,一个是原品的价格,如果原品不是孤品就是稀件,那仿品价格也会居高;其次,看制作的难易程度、花形繁简,工艺复杂、精致,代表了某一时期瓷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再次,权威、限量发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仿品的收藏空间。当人们真正区分了高档复制品和赝品,并能够认识到其文化和艺术的延续价值后,相信用不了几年,高等复制品,尤其是故宫、国家博物馆等国家机构高仿品的价格就会一路攀升。

粉彩手绘碧桃花鸟瓶

近年来艺术品投资市场看好,高仿品投资也日趋火爆。但在赝品充斥的今天,收藏者们要想买到好而值钱的东西,还是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

粉彩松鹤延年珊瑚红描金瓶,此件松鹤延年粉彩瓶画工极其精细,鹤与松的神与态都在作者的笔下展现的淋漓精致,珊瑚红是价格比较昂贵的一种颜色,它展现的是一种低调的奢华,所以自古以来受文人雅士及皇宫贵族的推崇,今人对他的喜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喜欢书法绘画的朋友都知道“小中见大”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在瓷器这个载体上体现,他不同于一般的纸质绘画,下笔成品,瓷器则需要更细的笔触,需要掌握料性与瓷胎的磨合,所以我们看这件仿官窑器,小巧精美,构图,多种工艺结合于一身,实属难得。

粉青釉荷叶纹金文神龟图香插

霁红梅瓶

重工粉彩花鸟四方笔筒,四面开光花鸟各有传神精妙之处,此笔筒体积极小,越小的画面越不好打开手笔。笔筒旁边的八宝缠枝花卉边角绘制的极其细致,所耗工时极长,是件小中见大的精品力作。

微信平台ID:z13122238105←长按可复制(免费提供古玩咨询鉴定评估)

小编ID:z13122238105←长按可复制(免费提供古玩咨询鉴定评估)

元青花和元青花瓷器鉴别


元青花无疑是中国瓷器的发展史巅峰艺术品瓷器之一,元青花的出现成为我国制瓷工艺划时代的事件,不仅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青花是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青花瓷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元青花是元朝政治思想、宗教信仰、治国方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在元代以前,中国瓷器还没有形成书写纪年款识的惯例,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正定青花瓷第一次向世人宣称,中国元代景德镇烧造过青花瓷器。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描绘纹饰。另一种是以青花为地,衬托白色花纹。这种装饰形式始于元代。留白纹饰都有凸起。

元青花瓷器注重绘画笔法,绘画技术高,挥洒自如,有时锋芒太露、不究细节,一笔点化往往越出边线。尤其是人物,运笔急速,但求神似。但其沉着痛快、爽利劲健却为后世青花远远不及。元青花瓷器“纹饰繁密”,却繁而有序、层次清晰。

元青花发展的三个时期

元代青花瓷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

1,元青花初创期(1278年---1347年至正七年):元代1271年---1368年,1278年忽必烈就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烧造枢府瓷器。有朋友提到,在设立浮梁瓷局之前元军已经占领中亚(伊利汗国1258年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中亚一直烧制釉下蓝彩陶器(冯先铭《中国陶瓷》有详述),用的青料就是苏青,元青花就是把蓝彩陶换成蓝彩瓷,质量远优于陶器。伊利汗国的传统需求导致了元青花的诞生,因此元代早期的枢府釉印花和青花结合的资料就是元青花初创期的实物。

初创期的断代标准器有杭州纪年墓出土的青花塑像(1336年),景德镇出土的带年款青花釉里红器两件(1338年),在三件器物上我们可以发现,青花都不是主题装饰,而且发色不佳,说明此时的青花还未成熟。

2,元青花成熟期(1347至正七年---至正20年1360年):四川雅安至正七年的罐是质量非常高的青白釉,写款青料是上等进口料,说明到这时元青花已经非常成熟,这段时间还有至正11年款的大瓶存世。朱元璋占领景德镇的时间应该是至正20年,那么这13年的优质元青花作品主要用于对外贸易和进贡蒙元贵族使用。包括高安窖藏和土耳其托布卡比宫的多数元青花都应该是这段时间制作的。

3,元青花元明过渡期,即朱元璋控制时期(1360至正20年---1369洪武2年):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质量与明初官窑接近,并且出现大量汉文化及和亲故事题材,主要用途是御用、赏赐宠臣、作为国礼笼络中东汗国,一些大件的人物画元青花在国内基本上都出于明初的王侯大墓。洪武2年御窑厂建立,开始烧造洪武官窑,这9年可称为元明过渡时期,一些器物很明显具有明初官窑的特征。反映了景德镇窑瓷器从元至明永乐朝一脉相承之关系。

元代青花瓷器的鉴别

1.元代青花瓷存世量非常少,元青花鉴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数量,元代青花遗址只有两处,北京元大都后英房遗址和江苏扬州宋大城遗址,出土4件元青花瓷器,传世的元青花主要收藏的在国外,一共存世的就15件,所以收藏元青花要知道目前世界上和中国元青花存世量就不会盲目收藏,不要被古玩市场上的价格所迷惑,这是收藏大忌。

2.从元青花瓷器烧造工艺档次鉴别

元青花瓷器跟明清元青花官窑瓷器不一样,在景德镇御窑没形成之前,元青花烧造活动是根据精美多少烧制的,所以形成了不同档次的瓷器,分为三个档次:

第一类:至正型青花是元青花的标准器(最高档次,相当于明清官窑瓷器),以外销为主的大型青花瓷器,采用进口的波斯钴料。

第二类:元青花是中档青花瓷器,主要是国内窖藏以及墓葬出土的元青花文物,这些青花瓷一般青花颜料是国产的,造型中等,泛灰的居多。也有深黑的颜色,显得不干净。5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发现元青花一百多件,器形有玉壶春、花觚、梅瓶、纹盘等。

第三类:这类青花瓷是抵挡青花瓷器,这类元青花主要是出口菲律宾、印尼等东南海国家。元青花用灰黑色土青料,过火发黑、欠火发灰。

从元青花瓷器烧造工艺档次鉴别元青花的发色以及散晕和工艺,虽然元青花没有款识,但是这些工艺是鉴别元青花的依据之一。

3.从元青花造型上鉴别

鉴别和辨别元青花年代,跟其它种类的瓷器鉴别方法一样,从器形上鉴别,器形有大中小,胎体厚重的大件瓷器有梅瓶、葫芦瓶、兽耳瓶、大盘、大碗等,还有中小瓷器玉壶春瓶、蒜头瓶、花觚、戟耳瓶、执壶、凤流壶等,这些造型也就20多种,完全可以记住的,对后仿造的需要仔细鉴别细微变化,有无手工力坯或拉坯的痕迹。

4.从元青花胎质瓷器圈足鉴别

瓷器胎质粗细要与元代同时期的其它品种瓷器相同,不能太细。太细腻多是经过现在机械球磨所致。自然粗胎和加工的粗胎还是有区别的,真品元青花胎色灰白,颗粒较粗,器物底部不施釉涩圈沙底,圈足内常有沾沙现象,火石红的胎偶有发生,但是已经不能作为主要鉴别依据了,以为你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可以做得很像的火红石了。

大罐底部的涩胎上沾有滴状釉泪,也是元青花较为普遍的现象。玉壶春瓶圈足的圆圈多位不规则,留有手工制坯的痕迹。瓶罐内分烧接坯痕明显。

5.从青料上鉴别元青花

元青花的用料比较负责,既有进口的波斯青料,也有国产的青料,用料不同直接导致烧出的花纹色泽的千差万别。

6.从元青花瓷器纹饰鉴别

元青花受到蒙古族和西亚的影响,多是西方元素图案,所以中原地区的人物故事纹饰图案不多,所以收藏元青花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

青花云龙纹梅瓶,元,高41.6cm,口径6cm,足径14cm。

梅瓶折沿,细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足底无釉,泛火石红色。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双弦线把纹样分成5层。肩部绘卷草纹和下垂云肩纹,云肩内绘缠枝菊纹,云肩纹间饰卷草纹。腹部绘云龙纹。胫(jìng音径)部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元代青花的装饰借鉴了一些元代丝织品图案,大量使用的垂云纹和如意云头纹便是由披肩演变而成。

元青花凤首扁壶:“变废为宝”元青花


10年前,我曾在河北保定的一个县城工作,闲暇时喜欢逛古玩市场。有一次,当我临走之际,当地一位好友赠与我一堆瓷器碎片,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的父亲不小心摔碎了,他留着也没多大用处,既然我喜欢收藏,就送给我作个纪念。

回城之后,我随手把碎片放到箱子里,渐渐淡忘了此事。去年初,我去北京游玩,慕名去了首都博物馆参观。在陶瓷馆里,我突然发现一件青花瓷器与朋友送我的瓷器碎片上的花纹很像,旁边注明“元青花凤首扁壶”。于是,我顾不得游览,马上去火车站买了当晚的车票。第二天早上回到家里,拎上箱子找到一位古陶瓷修复专家帮我修复。

3个月后,专家告诉我,根据该瓷器的胎质、釉质、青花纹饰及成型工艺等综合判断,应属元代青花珍品———青花凤首扁壶,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而且这件青花扁壶与首都博物馆所收藏的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非常相似。

细细端详,该器是元代特色器型,高17.2厘米,底座长8厘米,宽4厘米,壶身为扁圆形。此物为盛水器具,直口圆唇,短颈,扁圆腹,浅圈足,壶左以昂起的凤首作流,分两侧出水,经过一段距离后归为一股水流,凤鼻前顶着一颗宝珠,壶右有卷起的凤尾作曲柄,壶身上部两侧绘有凤翅,下部绘有一丛茂盛的缠枝牡丹。青花图案粗中有细,笔意恣肆汪洋,给人一种雄浑大气的美感,这也是元青花的时代特征。它的制作过程采用了多种工艺,壶流为模制成型,壶柄为捏塑成型,装饰和造型融为一体,其构思可谓独具匠心。

虽然修复后仍有多处破损之处,但它在我的心里却是完美的。夜阑灯下,爱抚、把玩着一件精美的元青花,用心去实践它的工艺,用爱去复原它的完整,你就一定会豁然开朗,原来是“风流不用千金买,月移花影玉人来。”

辨别高仿唐三彩


自上世纪初唐三彩被发现以来,便受到中国以及世界艺术界的关注,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唐三彩的研究更是火热,不少专家纷纷把研究成果公诸于众。随着唐三彩仿品的出现,辨别真假唐三彩的文章也一篇篇见诸报端,这些文章繁荣了文化园地的同时,其研究成果也被仿造者所利用,并仿造出一批批真假难辨的三彩器。经过作旧之后便在城乡不断露面,道行不深的收藏者屡屡上当中诏。究其原因,一方面它们在胎、釉、色彩、造型乃至内在的精神风格等方面,都几乎达到了完美境界,另一方面它们又具备了常见论及唐三彩文章中所列举的真品三彩的全部特征。可见高仿三彩确实仿到了相当的水平,没有火眼金睛则难辨真假。

唐三彩烧成温度最高约1100度左右,其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制作原料随处可见,胎釉配方早已公开,仿造高手人才辈出,有的还是唐三彩研究的专家。试想,行家运用现代技术“克隆”出来的仿品与真品还会有什么差别呢?回答是肯定的,真品三彩的基本特征,高仿三彩都具备了。可以说,相同点已经达到了99%以上,余下还不到1%的较为特殊的特征,目前是无法仿造的,因为这特殊之处惟有千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人力暂无力为之。

胎的区别

胎釉造型、色彩风格等基本常识,是所有论述唐三彩辨伪文章都重点涉及的问题。但从目前见到的高仿三彩来看,这几个方面是没有根本差别的,就连胎釉的各种化学元素和物理特征的百分比都基本一致,什么“光龄”、“釉的老化程度”等等,仿造高手照样信手拈来。所以,在高仿三彩器面前,再谈什么基本的胎釉特征、造型风格、“光龄釉龄”已毫无意义。故本文把重点放在说明目前高仿者还无法仿出或无法仿得逼真的几个特殊点上面。

1.苍老的千年陈旧感。真品出土前或置于潮湿的墓室,或埋于泥土中,受千年地气、水分、泥土的侵蚀,有的出土后长期置于室内,受空气和冷暖变化的影响,其胎表已毫无新意,陈旧自然。真品的旧感极其自然,富有层次并深入肌里,用硬物轻划,可见旧感渗入胎里,如有可能可在不显眼处轻轻敲击一两处胎表就可发现旧感是由胎表向里渗透的。高仿三彩的胎,经作旧处理虽有陈旧感,但绝无真品胎经岁月侵蚀而显露出来累累沧桑的自然感,旧仅在胎表不入肌里,新的感觉依稀可辨,不会出现旧感渗入胎里的现象。轻击胎表就见“旧”仅是胎表的一层,是胎的“衣服”,不像真品旧感与胎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2.遇空气即变颜色的胎土新断面。真品三彩由于时间久远,部分胎土新断面遇空气后,胎土颜色会由白渐变到黑,这一过程一般约100天左右,有一部分真品三彩洗净后的胎表也会出现这一现象。笔者曾多次敲开几个真品罐的盖子进行观察,其结果都一致。高仿三彩胎的新断面或胎表就是三五年,其白色的胎土也不会有什么明显变化。这一现象还有待于专家的进一步研究。关于真假唐三彩胎的微妙之处,程进奎老师在《唐三彩辨伪新知》(见《中国收藏》总第13期)一文中还有这样的陈述:“把真品露胎部分放进水中,取出后会出现中度粉红状,仿品的露胎处放进水中则呈现土白色”,笔者曾多次试之,结果亦然。不过,这种中度粉红状是和仿品胎那种死灰白相比较而言,微微呈现的粉红色,而且似乎单就河南胎而言更为合适,陕西古胎和现胎有一种胎色微呈粉红,入水则更明显。如洛阳等地复制的仿品胎色是略呈粉红色的,放入水中呈现较醒目的粉红色。

3.部分真品三彩露胎处会生出极细小的如针尖大的暗红、浅褐、黑等色的土锈。或密或疏,或多或少地出现于露胎处的表面,有的出现在口沿,有的出现在踏板上,有的出现在器物内。土锈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生成的,千百年时光的孕育使得胎体内的某些元素分子由胎内溢于胎表,成为胎表的一个组成部分。高仿三彩的胎表绝不会出现土绣,仿造的土锈极不自然,仿品出窑之后再往露胎处“种”上的土锈和自然生长出来的真土锈颜色差别很大,生长出来的和强加上去的,一个自然,一个僵硬不自然。

土锈看似简单,却极难仿造,故大多数高仿三彩为了尽量减少人为的破绽,干脆就不做土锈。说到土锈,不少人把土锈理解成胎土表面用水可冲洗掉的脏土层。其实所谓锈,是物质化学变化的产物,如铁锈、铜锈等,它和原物不可分割,真品三彩的土锈不但洗不掉而且越洗越清楚。

釉光的区别

唐三彩的釉本质上是一种亮釉,刚烧成时光亮刺目,光泽灿烂,百年之后光泽渐退,温润晶莹,釉光逐渐变得柔和自然,精光内蕴,宝光四溢。唐三彩的釉光根据目前所见墓室出土的器物看,其釉光总是柔和温润的,除了釉面腐蚀严重,否则三彩真品不会失去柔润的光泽。

大多数唐三彩釉面由于时代久远都会出现只哈利光,它是千年风月留在唐三彩器表的影子,任何仿造者都无法让自己的仿品穿越千年时光。哈利光不管在什么颜色的釉面上都呈现出五颜六色,也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光线下其颜色也都如此。真品三彩器物通体的宝光,恍惚不定,如梦幻漂浮在绚丽多彩的釉面上,所有的高仿者对这梦幻之光都会感到无奈。

高仿三彩釉面的光泽虽也柔和温润,但柔和之中露出灿烂,温润之中隐含贼光,其通体一致的釉光毫无内涵,绝不会出现哈利光。唐三彩的釉虽属低温釉,但仍经800度左右的温度烧成,釉面仍有相当硬度,没有百年以上的时间,釉质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哈利光是釉质老化后釉面分子发生质变,经光折射之后产生的特异之光。高仿三彩釉表在光的照射下,虽偶尔也可以见到淡红、浅绿等色,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仿品中的颜色是固定在釉里的,而真正的哈利光是漂浮于釉表的,并且是五颜色六色的,而仿品的颜色通常是一两种。真品的哈利光用一般的照相机可拍摄到,而仿品的光则拍摄不到。所以,有无哈利光是鉴别真假唐三彩的一个过硬的标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唐三彩都有哈利光,所以不排除没有哈利光的三彩器也属真品。

上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曾有大量的三彩仿制品,它们到现在也已近百年,釉面火光已褪,柔和温润,不排除个别器物会有微弱的哈利光,但绝不会有真品三彩那种从釉里面涌溢而出的宝光。只要你认真观察民国早期的低温釉就会发现,此时期绝大部分的低温釉是没有哈利光的,上观至乾隆时期的低温釉,迎光侧视仔细观察才会隐约发现哈利光。所以,有无明显的哈利光仍可作为区别民国三彩的硬件之一。

釉面的区别

岁月无情,唐三彩釉面经受千年时光的洗礼会留下一些不容易发现却很特别的痕迹。它们分别是:

1.泥土的腐蚀痕迹。目前还未见唐三彩传世品的报道,几乎都是出土物,其釉面一般均见泥土腐蚀的痕迹,不同的只是腐蚀的程度和方式。一般情况下是见土咬的细孔随意自然地出现于釉表,或通体或局部出现,细孔大小、深浅不一,有的密密麻麻,有的寥若晨星。腐蚀的程度不一,有的要仔细观察才可发现。在放大镜下观察部分土咬细孔,其边缘的釉面有轻微的腐蚀过渡。经药水处理土埋之后釉表会出现酸咬的小孔,但很有规律,僵硬不自然,腐蚀程度较一致,没有腐蚀的过渡现象。实际上高仿者目前在釉表的处理上很矛盾,如果用药水处理,釉表的光泽又不自然,很容易被识破;不用药水处理釉面又太光洁新颖,加入其他元素降低釉光的亮度,一经检测马脚又露。在观察腐蚀细孔时要注意把它与釉面在窑中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棕眼区别开来,棕眼仅出现在釉表,深度约为釉厚的三分之一,腐蚀细孔则深入釉里,有的腐蚀至胎表。

2.过渡自然的腐蚀斑块。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面还有一种特殊的腐蚀形式也是高仿唐三彩目前无法仿造的。那就是光润的釉表极薄的一层釉水被腐蚀了,留下粗糙的釉面,形成大小不一的腐蚀斑块。它们出现在釉面上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唐三彩出土后腐蚀不再发展,过程停在了釉面上,给了我们辨别的依据。

先说由浅到深:腐蚀出现时,开始是釉面上出现隐约可见的微孔。微孔刚出现时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几十个、上百上千个,刚出现时太渺小还不足以改变其釉面的光泽和颜色,乍看上去釉面正常,不用放大镜观察也可看清;随着微孔的增多增大,其釉面的颜色慢慢变成浅褐色;随着腐蚀的日趋严重,腐蚀面积逐渐增大,就出现了粗糙的斑块,用手摸之有刺手感,用指甲轻轻一划可划出痕迹。

再说由深到浅:腐蚀较严重的釉面向未腐蚀的釉面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由深至浅的渐进侵蚀过程。首先是最严重之处釉表釉光全无,只见粗糙的面目全非的釉,用手指可抹出痕迹,再接着是稍微严重的地方釉表极薄的一层尚存,但却有极细的孔隙且釉光暗淡,有的釉光几乎不存在了,用指甲可掐进去,再过渡下去,受轻微腐蚀的釉表乍看上去釉面尚好,釉光也还自然,但仔细观察釉面就隐约可见腐蚀细孔,用小刀轻划可划出痕迹。这种由浅至深又从深至浅的交替腐蚀过程,在釉表的表现是以毫米为单位的,但在时间上要形成这一过程却是要以百年为单位的。整个器物易仿,细微之处难仿。所以,吃透了真品唐三彩的釉面,再回过头来看仿品的釉面,其浅薄之处也就一清二楚了。

3.返铅现象——百年时间浓缩而成的精灵。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面的返铅现象,即人们常说的“银斑”,是唐三彩后天生成的典型物质。返铅现象的出现除了需要一定的环境,还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是时间留在唐三彩器物上的特殊的印记。从笔者珍藏的几件有返铅现象的唐三彩来看,返铅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整件唐三彩器物的釉面通体有一层薄薄的银光,如秋月之色浮于物面,如薄霜依稀可见。

(2)一件器物釉面的局部有银白色的返铅现象,而大部分釉面则没有。值得一提的是返铅现象出现于任何颜色的釉面,蓝色的釉面的返铅现象往往更为突出,颜色更加自然。并不像有的文章所说的蓝釉不会出现返铅现象,要知道唐三彩的釉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其中铅的成分达25%左右。既然釉有那么高的铅含量,只要条件合适,什么颜色的釉面铅分子还不是照样跑出来,蓝釉亦釉,没有例外。

(3)以细小的银白色斑点出现在釉面上。“银斑”是真品唐三彩器返铅现象的重要表现方式,其表现形式仍为不同时间先后出现的动态过程。首先是酝酿阶段,表现形式为釉面出现隐约可见的浅黑色斑点,有的略呈爆裂状,再发展是在浅黑色的斑点中间出现针尖大的白点,再往下发展便是白点逐渐长大成为白色的斑点。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发展,釉面上的银白色斑点也就越来越多,大小不一呈色自然。“银斑”从酝酿到发展成为银片,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唐三彩器出土后,离开了出现“银斑”的环境,动态的生长过程便凝固在唐三彩器物上,给我们观察它提供了一个动态的过程,几百年的光阴便凝固在我们眼前。

真品“银斑”,由分子构成,薄如纸张的1%。高仿唐三彩的“银斑”,有的是在窑中烧成与生俱来的,似故意加铅使之和釉一起熔化,“银斑”深入釉里,和真品“银斑”浮于釉表刚好相反;有的“银斑”是仿品出窑后“种”上去的,厚重笨拙,毫无自然感,与自然的铅金属的光泽差别甚远。尽管“种”上去的“银斑”仿造者也用一定的温度使之熔于釉表,可人为痕迹很浓,糊弄门外汉尚可,在行家面前绝难过关。用第一种方法造“银斑”,又无法用药水处理埋于地下,因为这样“银斑”就发黑无光了;用第二种方法造“银斑”不仅造不出极薄的真“银斑”,还留下迹痕。就算挖空心思用尽手段仿出稍微像样的“银斑”,可真品“银斑”那种先后出现,大小不一的生长过程,仿者又没辙了。所以说,“银斑”是目前高仿者还无法解开的死结。关于“银斑”的形成,程庸老师在《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一书的前言中是这样评说的:“前些年,唐三彩鱼子纹开片难以仿出,现在这个问题也已解决。眼下就剩下最后一个重要特征难以仿造,那就是‘开银片’。‘开银片’的形成,是因为铅的原因,它是化学元素中较活跃的一种,时间长了会自然跑出来,就形成了‘开银片’现象。”可见,“银斑”是时间的沉淀物。

釉里的区别

目前高仿唐三彩的釉里开片虽也浅淡细密,状若鱼子,甚至少量高仿品的开片亦似乎有一种微微上翘的感觉,但比起真品唐三彩,仿品的开片仍没有真品的紧凑细密。真品唐三彩的开片密密麻麻,极为细小,细碎爆裂,而且不同的釉色开片也有差异:黄色釉开片最为细小;深黄色釉开片最为细密,更像民间所说的“芝麻釉”、“翘皮纹”;褐色釉类似烧焦状的釉面开片则多呈爆裂状,与胎体分离似乎更明显;绿色釉开片则没有黄色釉开片细;白色釉开片与红色釉开片大致相同;蓝色釉和墨绿釉则多数开冰裂纹,走纹虽也细密,但纹片很少有上翘现象;真品唐三彩器的开片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就是同一器物釉面的开片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地方开片均匀极细碎,而釉薄之处开片细而不碎纹路稍长。总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真品唐三彩与高仿唐三彩釉里的不同,那就是高仿品开片细小,真品开片极为细小,差别就在一个“极”字,其中奥妙不是比较着看很难说明谁细、谁更细。

时光历经百年可以渗透釉面,把一些褐、黑等色的杂质带入釉里,凝结在釉下胎表,部分真品的釉下会出现这一情况。釉的开片虽不是很细,但纹路是非常紧密的,绝无向两边分开的现象,可杂质竟穿透纹路渗入釉里慢慢积累形成黑褐色的沉积物,沉积在釉下的杂质越多,釉下的胎表就越黑,反之就越淡,在透明的釉下清晰可见。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只要有足够长久的时间就可。高仿品釉下胎表之所以没有这一现象,就是因为它没有百年以上的时间,短时间的“速成”是毫无结果的,即使有杂质侵入,也不会透入肌理。

以上列举了真品唐三彩的几点特殊之处,它们很难同时出现在同一件器物上,同时这些特征在博物馆里隔着玻璃也是看不清的,一般读者由于难有真品唐三彩上手揣摸,这些特征更难一见。所以,当你遇到唐三彩器物时,这些经验如能对你有一点点启发,好就是我们的快乐。

大师陶瓷作品收藏价值高


陶瓷是人类利用的最古老的材质,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陶瓷的工艺流程、原料配方、窑炉窑具也不断改进,大大提高了陶瓷的生产水平。而与瓷最有缘的地方当属景德镇,这里不仅拥有悠久的陶艺文化、优质的原料,最重要的是这里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陶瓷艺术大师,他们不断研究和创造,为陶瓷文化的传播和新的陶瓷制品的欣赏和收藏添砖增瓦。昨日,在长春民博会的舞台上,精美的陶瓷工艺品尽展妖娆——

昨日是民博会开展的第三天,前来观展的市民络绎不绝,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精品让参观者目不暇接。而本届展会2号馆可谓是陶瓷工艺品的乐园,在这里,来自景德镇的陶瓷制品尽展妖娆,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陶瓷工艺品在民博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精美陶瓷作品受追捧

走进2号馆,陶瓷工艺品占据了半壁江山,现代青花、青红瓷、仿古瓷等种类繁多,其中有人物、花鸟、山水等不同图案的花瓶作品,还有瓷板画、茶具等精美的陶瓷工艺品,细腻、亮泽的陶瓷工艺品纷纷得到市民的青睐,引起了一阵陶瓷工艺品购买热。

昨日在民博会选购了一幅人物图案瓷板画的宋先生说:“我是一个爱瓷之人,家里收藏了不少瓷器,但瓷板画还是第一次入手,现代瓷器在做工上真是无可挑剔。以前陶瓷工艺品多以茶具和花瓶为主,但现在经过大师的加工,这样的瓷板画不仅可以收藏,摆在家里还可以提高家装档次。”

创新陶瓷收藏价值高

陶瓷器皿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中的实用品,古往今来也随着它独特的审美内涵、价值、工艺设计和艺术形象等被人们欣赏和收藏。而有收藏价值的可以是采用现代工艺,在传统基础上改革创新的新陶瓷,也可以是那些出自大师之手的作品。记者走进2号馆发现,青红瓷作品《秋水共长天一色》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该作品外表晶莹剔透,流光溢彩,在光线的折射下,花纹时隐时现,并且还拥有着西方印象派的绘画特点,这件作品叫价60万元,极具收藏价值。

现代工艺青红瓷原创者章建强告诉记者,“早在1998年,我就开始研究青红瓷,2000年才初具成果,它改良了青花釉里红的配方,在原有青花釉里红的釉料里加入适量的新元素,并控制温度,经过百次实验才掌握它的制作规律。这种瓷是在窑里经1280°-1380°的高温下窑变出来的,每件作品只有一件,是不可重复的,升值空间很大,可以传承,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在2号馆钟氏瓷业展位,不少市民被一幅名为《欢天喜地》的瓷板画吸引。该作品上画着几个活灵活现的小孩正在闹新春,画面生动、可爱。该展位负责人熊金梅介绍说:“这件作品价值3.2万元,目前已经有十多个人提出了购买意向。这件作品是我们景德镇著名的陶艺大师钟辉所做,他是中国收藏家最喜欢的大师之一。钟辉很擅长画童趣题材的作品,这幅瓷板画全部都是用陶瓷工艺中最为复杂,也是十分难配的粉彩制作的,画出的色彩艳丽,很传神。来这里的人基本都是冲着大师作品去的,这样的作品收藏价值很高。”

陶瓷工艺要继承传统也要创新

谈到如何继承和发扬陶瓷文化时,参展民博会的洪窑创始人洪军表示,“瓷器是陶瓷文化的载体,工艺则是陶瓷文化的价值体现,工艺反映了每个时代的民俗、习惯和审美观,具有时代性,而我们想要做的就是通过陶瓷展现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当代陶艺首先要满足人们的欣赏价值,随后才有收藏价值,二者是不同的。”

对于参展民博会,洪军称,工艺要继承传统,但也要创新,一个新的陶瓷制品的发展,首先要得到圈内专业人士的认可,其次要通过各种展会、媒体做好推广和宣传的工作,“本次参展长春民博会,就是希望把我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呈现给大家,让广大群众去品鉴。同时,通过民博会这一平台,我还能与来自全国的陶瓷大师沟通交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实现陶瓷艺术收藏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陶瓷工艺品惹人爱。

“变废为宝”元青花


10年前,我曾在河北保定的一个县城工作,闲暇时喜欢逛古玩市场。有一次,当我临走之际,当地一位好友赠与我一堆瓷器碎片,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的父亲不小心摔碎了,他留着也没多大用处,既然我喜欢收藏,就送给我作个纪念。

回城之后,我随手把碎片放到箱子里,渐渐淡忘了此事。去年初,我去北京游玩,慕名去了首都博物馆参观。在陶瓷馆里,我突然发现一件青花瓷器与朋友送我的瓷器碎片上的花纹很像,旁边注明“元青花凤首扁壶”。于是,我顾不得游览,马上去火车站买了当晚的车票。第二天早上回到家里,拎上箱子找到一位古陶瓷修复专家帮我修复。

3个月后,专家告诉我,根据该瓷器的胎质、釉质、青花纹饰及成型工艺等综合判断,应属元代青花珍品青花凤首扁壶,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而且这件青花扁壶与首都博物馆所收藏的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非常相似。

细细端详,该器是元代特色器型,高17.2厘米,底座长8厘米,宽4厘米,壶身为扁圆形。此物为盛水器具,直口圆唇,短颈,扁圆腹,浅圈足,壶左以昂起的凤首作流,分两侧出水,经过一段距离后归为一股水流,凤鼻前顶着一颗宝珠,壶右有卷起的凤尾作曲柄,壶身上部两侧绘有凤翅,下部绘有一丛茂盛的缠枝牡丹。青花图案粗中有细,笔意恣肆汪洋,给人一种雄浑大气的美感,这也是元青花的时代特征。它的制作过程采用了多种工艺,壶流为模制成型,壶柄为捏塑成型,装饰和造型融为一体,其构思可谓独具匠心。

虽然修复后仍有多处破损之处,但它在我的心里却是完美的。夜阑灯下,爱抚、把玩着一件精美的元青花,用心去实践它的工艺,用爱去复原它的完整,你就一定会豁然开朗,原来是“风流不用千金买,月移花影玉人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