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观看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

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观看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

陶瓷艺术 艺术瓷砖 古代传统瓷器

2020-09-14

陶瓷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

纵览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你会发现不管是釉色装饰,还是彩绘、肌理刻划表现,都以追求自然,再现自然为最高艺术境界。特别是宋代瓷器表现得尤为突出。哥窑的开片瓷追求冰裂纹的自然效果;建窑的兔毫纹,吉州窑的鹧鸪斑追求动物毛纹、斑点的自然纹理;龙泉窑的粉青、梅子青追求玉的天然色泽与质感;钧窑的窑变釉追求“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自然景象。这些陶瓷艺术品,虽然都是人工制作,有人工因素在内,但看上去却“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

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始终在追求着与自然的契合,追求天人合一,并形成了中国人的自然观。我们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园林艺术等方面都能感受到这一点。在中国,自然一词最早出现在《老子》中:“‘自然’就是道,就是无为”;到了汉代,王充《论衡》屡次谈及“自然”,并辟有《自然篇》,专论自然。

在文学艺术方面,有《诗品》“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李白诗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轼的“自然富贵出天资,不待金盘荐华屋”等等,都是认为自然美是天成的,是人工雕琢达不到的。可见,中国古代文学提倡“自然”,反对人工“雕琢”。在书画艺术方面也有“艺法自然”。东汉书法家蔡邕《九势》:“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王维《山水决》:“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只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

中国传统园林对自然的表现和追求就更为典型。它和中国绘画艺术一样,也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的造园要素是以展现天然形态为美,没有太多的人工雕饰。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思想的根本特征是“自然”。

今日的仿古砖设计也正符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从仿古砖外观特点与抛光砖、瓷片相对照,它更接近“自然”的状态。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评论:中国传统陶瓷产业的浅白境况


中国陶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真的是欲说还难,用苏东坡一首名诗来意会可能再贴切不过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的陶瓷业,很多事情真的说得清又说不清。

下表是对近一二年的国内生产情况作概略统计的数字。以此为基数,计入不可缺少的配套(如五金件等)和带动的行业(如色釉料、原料、装备等)数字,三大品种的年产量总和不少于300亿件,年耗用的天然矿物原料不少于1亿吨,年耗用的标煤不少于2500万吨,年总产值不会少于2500亿元人民币。此外,这个产业的发展还牵涉、影响到百万人以上的城乡就业岗位,自然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与物流,公共建筑和家居装饰材料供应等等,也就成为现代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产业了。由此,也可从中体现产业的政策方向。

首先,在解决这个产业的节能降能、环保、资源合理利用等一系列事项中,重点是陶瓷砖行业。从实际上看,目前陶瓷砖产区的问题,不论是正面的、负面的,都是问题最多。

其次,即使按表中的设计数计算,每消耗1公斤的原料所创造的产值分别为1.6元、10元、1.66元。砖所创造的价值是最低的;每消耗1公斤标煤所创造的产值分别为10元、25元、8元。卫生瓷最高,砖最低。如果不改变砖的生产现状,特别是资源消耗和大大提高其附加值的话,砖产品生产是不值得大力提倡、发展,而应加以约束。

艺术家跨界做瓷,冲击传统审美


几位来自不同门类的艺术家跑到景德镇,在瓷器上跨界玩玩,结果,他们做出来的陶瓷与传统陶瓷气质全然不同,去年在沪上展出轰动一时。近日上海璟通艺坊再次举办“惜之如土”当代陶瓷展,这些跨界艺术家的陶瓷作品纷纷被收藏者收入囊中,一位收藏家表示,这些跨界作品刷新了中国陶瓷,对传统审美是一次极大的冲击。

参展的艺术家大泽人、陈向东、张岚军、唐承华长期从事油画、水彩画、版画和雕塑创作,跟陶瓷完全没有交集,但是艺术不能止步,强烈的好奇心和对传统审美的不满足,驱使他们到瓷都景德镇尝试跨界创作,这一尝试不要紧,却给习惯于传统审美的陶瓷界带来了全新的审美冲击。

这些年,在一大批各地“景漂”甚至国际“景漂”加入后,以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当代陶瓷创作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当地传统的陶瓷艺术家仍坚持认为,各地艺术家跨界来搞陶瓷创作,只能是玩票而已,因为陶瓷独特的语汇和技法,没有十几年功夫学不下来。而跨界艺术家却对传统技法并不盲目崇拜,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尝试用现代的艺术语言帮助中国传统陶瓷走出落后的审美泥淖。

其实,从历史上说,中国传统陶瓷一向是跨界、杂交的产物。北宋陶瓷工匠南迁,才为景德镇奠基了瓷都美名;青花瓷是中东的苏麻离青颜料传进中国,才在陶瓷上绽放出的绝世大美;明清官窑是宫廷艺术趣味与瓷都工艺水平相结合的产物;近代景德镇瓷板画,也是借鉴了早期海派绘画风格。如今,把国际的、当代的艺术趋势,与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等现代艺术元素相结合,将为传统陶瓷带来一个脑洞大开的广阔未来。

中国传统陶瓷产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


当代中国陶瓷产业发展,实践远远跑在理论的前头。然而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产业实践,又常常会使发展陷于迷茫、迷途和不明方向。一个好端端的佛山陶瓷产区(当然不是没有问题),自新一届政府以来对陶瓷业的所作所为引发国内建陶业的“震动”,谁都可以说一通道理。但依我看来,就是长官意志多,拿不出有说服力的道理,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此也可算作国内陶瓷产业变动的典型范例。

一、传统产业产业族群(集族)发展问题,是好是坏?是对是错?自万年至4000年前的石器时代有陶器算起,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陶瓷产区。就在二十年前,中国陶瓷还是主要集中在七大产区。即在那些年代,中国陶瓷是集群化、游牧式发展的。到了近几年只要有钱有人,全国都能办陶瓷了,产业集族化发展的模式打破了。不搞陶瓷集群化发展是不是就可以算新的、好的发展模式?

二、陶瓷总部经济能不能走?总部经济是不是佛山陶瓷的阳关道?在许多论坛、报刊文章中多有议论,但未见有系统的深层次的研究文章发表。但观点还是鲜明的:一方说是死路一条,另一方说是佛山陶瓷发展的新模式,是赶走污染的好办法。

三、中国陶瓷这个传统产业的去、留、发展模式问题,以及曾看到媒体有关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有一个表示,“宁舍一点GDP,也要挽回青山绿水”,“佛山工业产业有好几千个亿,干掉污染企业,少个几十上百亿有什么问题?”听说此话令许多人噤若寒蝉,我的反应是这位书记面对着一个当代世界级的建陶生产基地提出了两个问题:①传统产业的去留是不是一个纯经济问题?②一个政府是采取什么态度对待传统产业?最近又看到广东省委、省政府有个广东产业发展决定,明确提及广东陶瓷这个传统产业要用新技术进行改造提升,没有提干掉的问题。

概言之,中国传统陶瓷产业走到今天这一步,很需要加强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课题很多,仅举三例。

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还看佛山


看捏面人观陶瓷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在正月初三开幕的2013首届玉佛山庙会上,游人可以观看“捏面人”的制作过程,欣赏陶艺作品,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捏面人”,很多大人都有这方面的回忆,栩栩如生的面人色彩柔和,一般都是在逛庙会、观灯展的时候购买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被它的惟妙惟肖所吸引。捏面人其实也称“面塑”,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面人形象,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裙,顷刻之间,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浪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因此为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

陶瓷展览汇集了众多精美的陶瓷作品。据悉,中国民间瓷器主要以盘、碗、杯、罐、瓶为主,还有瓷枕和玩具,其风格清新洒脱,线条生动流利,釉色丰富,装饰主题多为花鸟、山水、人物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小景、动物以及谚语、诗歌等,“福寿康宁”“长命富贵”等吉祥语也可入画。此外还有一种以假借谐音的文字和植物连用的手法,如以鱼寓余(“吉庆有余”),以石榴象征多子,以鸳鸯表示爱情等,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祈求安宁幸福的愿望。

南宋龙泉窑:中国传统的工艺珍品


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中第一个发展的名窑,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其烧造的历史,发展至南宋时期迎来了属于它的兴盛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制瓷历史中时间最长的一个磁窑系。

谈起南宋的龙泉窑,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温润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釉以及古朴端庄的器物造型,因为这类的瓷器集中展现了龙泉窑在长达一千多年的烧造历史中最高的工艺成就,足以可见其收藏价值。以青瓷而闻名,其瓷器具有着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呈现为淡青色、釉层较薄的特点,虽然在制瓷中有着不可弥补的缺憾,但是其瓷器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以及收藏价值,其价格是无法估量的。

南宋时期的龙泉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龙泉青瓷也进入了其鼎盛的时期,享誉中外的粉青和梅子青釉瓷色就是在南宋时期烧制出来的,将其青瓷的釉色之美发展到了其鼎峰时期。从其烧造的器型上看,主要是以碗、盘、盆、盏等生活用具为主,而青瓷的烧造占少部分,其烧造时间长、工艺难度较大,在进行雕刻工艺之时会出现许多无法预估的情况,如同“物以稀为贵”的特点,在收藏价值上是非常之高的。

从其烧制的胎体以及色泽上看,以黑胎青瓷的质量尤为上乘,但是数量较少,胎釉较薄釉色较厚,有着紫口铁足的特征,而白胎青瓷的烧制也是非常稀有的,具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

纵观整个南宋龙泉窑的发展,可分为前期和中晚期两个时期,前期的发展是动乱的时期,对于瓷器的烧造也没有注重,这一时期的瓷器胎质较粗、瓷器的精美程度较低、绘制的图案对于细节的展现较差,所以流传至今的瓷器也较少,收藏价值不高。而中后期的发展,则是对于瓷器品种的类型以及图案、意象的描绘更加的注重,这一时期的收藏价值以及艺术欣赏价值都是非常高的。现今的收藏市场中,南宋龙泉窑瓷器以青瓷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但是真正的龙泉窑瓷器却是非常少的,只有在博物馆以及一些高端的拍卖会上才可能见到,其价值是非常高昂的。

南宋龙泉窑莲瓣碗呈现为敞口状、小圈足,外壁刻画上莲瓣纹,中脊部分呈现为挺拔状态,瓣面呈现为中间部分向坡的两侧下垂,瓷器的里外都施满了梅子青的厚釉,莹润光泽度是非常高的。诸如此类的瓷器有很多,但是像这样胎质以及色泽是非常少的,收藏价值较高。

南宋龙泉窑瓷器精品赏析及拍卖成交价格:

1: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双魔羯耳瓶,尺寸:高19.3厘米,估价:HKD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3,304,000 ,成交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此瓶盘口、长颈、折肩、筒形腹、底浅挖为圈足。颈两侧各贴饰半环耳,形象为龙首鱼身,亦称鱼龙或摩羯,模印而成,再与器颈相接;鱼首朝外,冠羽贴器飘动,长颈外伸,前后两片短翅略平举,鱼身柔卷,鱼尾与器颈相接,使鱼耳形成优雅的S形曲度。全器施粉青釉,釉色莹亮无瑕,敦厚凝练,将每一折曲修饰圆润。胎质细腻,盘口棱处釉流缩而呈浅青色,足缘无釉,为黄褐色,露灰色胎。此器形端正大方,简约端庄,釉色匀凈,是南宋时期龙泉窑的代表作品之一。长颈盘口瓶由北宋汝窑首度烧造,南宋官窑的作品中也多所继承,为官方所垂青。龙泉窑位于浙江南部,瓷场分布广泛,产品种类多样,南宋之后,成为供应海内外器用的重要窑场。龙泉窑多在长颈两侧加鱼形耳或凤形耳,此造型不仅在宋、元时期的许多墓葬及窖藏中频繁出现,在海外贸易瓷遗址也经常见及。这件鱼耳青瓷瓶的双鱼耳表面饰有印纹,纹路细致,釉色粉青,莹润光亮,匀净无瑕。

2:宋龙泉青釉笔洗,尺寸:11厘米,估价:HKD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HKD 3,250,000 ,成交时间:2019.04.02,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3:南宋龙泉窑琮式瓶,尺寸:高26.3厘米,估价:RMB 2,500,000 ~ 3,000,000,成交价: RMB 2,750,000 ,成交时间:2006.06.26,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春季拍卖会。

4: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尺寸:24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2,437,500 ,成交时间:2019.04.02,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5:南宋龙泉青釉盌,尺寸:11.3厘米,估价:HKD 1,800,000 ~ 2,200,000,成交价: HKD 2,375,000 ,成交时间:2018.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此盌器形雅致,釉色润若凝脂,为南宋盛时文人所追求素雅不艳,含蓄实华之典范。自十二世纪末,龙泉釉色由粉青渐趋碧绿,更见其醇厚莹润。本盌施釉,循南宋官窑之迭层罩釉,故釉质温润如玉。此盌釉色青绿丰厚,日人尤其钟爱,曰之为「占青」,此类器物获奉为龙泉瓷匠之杰作。

6:南宋龙泉窑长颈瓶,尺寸:高25.6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2,500,000,成交价: HKD 2,320,000 ,成交时间:2015.12.02,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秋季拍卖会。

此器造型简洁,线条秀丽,充分体现了宋代极简主义的审美情趣。在将线条和装饰精简后,南宋龙泉青瓷充分诠释了青釉在色彩和质感上的表现力。凭借多次施釉的特殊工艺和先进的龙窑所营造的还原烧造气氛,南宋龙泉青釉得以创造出层次丰富,厚如堆脂的粉青釉。这种理想的龙泉青釉在日本被称为「砧青瓷」。「砧青瓷」的名称据信来自于龙泉青瓷纸槌瓶的器形,盖因是种器形形似造纸打浆用的砧杵。另一种说法将「砧青瓷」的命名与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1522-1591﹞关联,指出千利休曾将一件铭为「千声」的业已开裂的龙泉青瓷花瓶嵌以铜钉修补,由于砧杵的捣练声与陶瓷器开裂声相通,因此将同类的青瓷命名为「砧青瓷」。

7:南宋龙泉窑双鱼纹折沿盘,尺寸:直径21.3厘米,估价:HKD 900,000 ~ 1,200,000,成交价: HKD 2,260,000 ,成交时间:2015.12.02,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秋季拍卖会。

本盘釉质润泽,发色青翠,温润如玉,是龙泉青瓷中难得的佳品。盘底的模印双鱼在青釉的映衬下宛如两条游鱼追逐于碧波之间,栩栩如生。双鱼纹饰亦有「年年有余」及「鱼水和谐」等诸多吉祥寓意,象征家庭富足、夫妻和美。双鱼纹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在一些东汉的青铜洗中即可见到双鱼纹的例子。这一装饰主题最早被越窑引入瓷器当中,相关例子可见大维德爵士旧藏的一件西晋越窑青釉双鱼洗,著录于1998年大阪出版《Masterpieces of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Percival David Collection》,30页,图录编号1。在这些早期的例子中,双鱼往往呈左右对称排布,缺乏生气。至南宋龙泉窑,双鱼的排布被改成首尾相接,凭添了不少动感。

8:南宋龙泉窑粉青釉琮式瓶,尺寸:高26.8厘米;长10.3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1,800,000,成交价: RMB 2,185,000 ,成交时间:2019.12.15,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卖会。

瓶圆唇,斜直口,短颈。瓶体为长方形,四壁模印四组相同的凸条纹,每组均由八节长短线条相间的条纹组成。圈足规整。白胎,除圈足底部以外通体内外施粉青釉,釉面均匀,釉色粉嫩。条纹凸起处釉色稍淡,足部积釉最厚,釉色莹润。整体造型、工艺、釉色与日本山口立萩美术馆展出的一件龙泉琮式瓶如出一辙。这件龙泉窑琮式瓶把玉琮的端庄古朴的造型与龙泉瓷温润含蓄的釉色完美结合,表现出冰清玉洁、典雅高贵的气质,浓淡相宜,古韵迭起。琮瓶被称为瓶中之王。自良渚文化以玉琮为代表开创玉器文明,经宋代官窑的礼器琮瓶,到雍正、乾隆清朝历代皇帝都以琮瓶作礼器。从玉琮到瓷器的琮式瓶的使用者都为帝王尊者,平素百姓少用,现其规格之高,真正代表着帝王思想的延续。

9:南宋龙泉窑三足小琴炉,尺寸:高4.6厘米;直径9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1,322,500 ,成交时间:2019.07.06,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琴炉是专门为抚琴弹筝用的小型香炉,文房用具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对象。中国社会自古重视音乐,孔夫子制六艺其中就有“乐”。古代宴乐场上、文人学士的书斋中,都离不开琴、瑟、筝、箫。为了营造高雅清香的环境,同时也为了便于计时,在弹、吹乐器时都要燃香助兴,于是专门为抚琴弹筝用的小型香炉也就应运而生,并且起了一个极雅的名字“琴炉”。琴炉燃香一次一支,故炉体要小巧玲珑,置于琴桌前更显雅致。此炉,焚香用具,也可作陈设之用,器形小巧,亦可掌中把玩。敛口,扁圆形筒腹,三柱足,胎质细白缜密,炉器通体施粉青釉,釉水均匀亮丽,釉色粉嫩。炉造型饱满端正,釉色莹润光鲜。三足设计精心巧妙,为炉中佳品。

全国传统陶瓷艺术创新大赛颁奖


陶醉禅城--中央电视台走进佛山,刘欢、韩红、费玉清、容祖儿等歌坛明星与大家共度美好时光。大会颁发了全国陶艺创新大赛“市长奖”,陈云贤市长为获奖者刘泽棉颁发了三十万的奖金。

为了促进石湾陶艺的健康发展,在行业内鼓励树立个人风格,倡导独创精神,以促进传统陶艺的创新,包括传统题材的开发、传统艺术程式的开拓、传统技术(煅烧、色釉等)的创新等等,同时推动产业发展,本届陶艺节举办了全国传统陶瓷艺术创新大赛。对于本次大赛,佛山市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特地设立了市长奖,重奖30万元。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本次大赛得到了全国各大陶瓷产区艺术家们的积极响应,共有来自福建德化、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湖南醴陵、山东、河北、广西、潮州、广州及佛山等全国各大陶艺产区的近200件作品参赛,参赛作品层次高、规模大,代表了中国陶艺界的较高水平。

近日,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会同佛山市经贸局、佛山市监察局及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全国传统陶瓷艺术创新大赛的评选工作。在由清华大学张守智教授(国务院陶瓷顾问)、中山大学李炳荣教授、广州美术学院曹国昌教授、张海文教授、国际石湾陶艺会理事长梁义(香港)等5位国内陶瓷界的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认真评审下,大赛的市长奖及其它各奖项均已评出,刘泽棉的《兵圣孙子》荣获市长奖,梅文鼎的《喜得大利》、吴植华的《盆满钵满》、刘火兴的《达摩东渡》分别获得金、银、铜奖。

为了实现大赛的持续性,在佛山市政府的倡导下,全国传统陶瓷艺术创新大赛将每两年举办一届。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大赛成为全国陶艺行业的“奥斯卡”,以此促进中国传统陶艺以更新的面貌和活力立足于世界的陶艺之林。

评委评价摘要:

张守智:在近两年的全国人大会议、科学院院士会议、全国科技大会等会议上,都提出了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是发展自主创新的经济。佛山是传统的陶瓷产区,也是国内领先的产区,由佛山来举办这样的大赛,可以起到由龙头带动发展的作用。

李炳荣: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必须有强力的后盾,本次大赛得到了佛山市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是中国和石湾陶艺未来发展的重要保证。

曹国昌:参评的作者多了,艺术风格更多样化了,内涵更丰富了,作者更加注重新题材和个性化的创作。但在吸收其它艺术形式优点的同时,切记不能变成既不像东方又不像西方,两头不到位。

张海文: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吸收其它文化的优点,但同时也必须保持住本土文化的DNA,本次大赛的一些优秀作品在这方面就表现得很好。

梁义:我从事收藏30多年,平时很难见到这么多的优秀作品。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的比赛,让收藏家们有更多欣赏的机会,也有利于传统陶瓷艺术的推广。

传统古陶瓷艺术在艺术生活瓷上绽放


在陶瓷上绘画,给坚硬的材质平添一抹柔美靓丽,是中国传统陶瓷烧造的一大表现方式。不知从何时起,这种艺术表现方式悄悄进入生活实用瓷,尤其是近年来在瓷砖上的丰富体现,把陶瓷上的艺术带进千家万户,进入客厅、卧室、书房、浴室、阳台……极大地美化了居室,提升了家庭装饰的艺术品位。

以打造人居空间为己任的陈设艺术,其内涵颇为广泛,陶瓷便居其一。器物、摆件、挂件、贴饰……不一而足。大河收藏自本期始,推出陈设艺术陶瓷系列报道,为您细细述说陶瓷上的艺术及陈设中的艺术陶瓷。

——编者

古陶瓷的现代呈现

微雕、喷墨打印、薄板……随着现代技术的挺进和运用,个性化的艺术生活瓷加速地贴近着人的日常生活。

在商都路上的商都装饰文化创意产业园,记者欣喜地看到了不少陶瓷装饰瓷砖已经完成这种艺术传承,延续着瓷上艺术的魅力。

“瓷上也有釉色的变化,还有雕刻,很像古代登封窑的深剔刻、浅剔刻的技术,古代文人创作的东西,我们现在也可以享用。”刘女士的家近日在装修,本人是一位收藏业内人士。平日很少逛陶瓷市场,却在商都装饰文化创意产业园发现了宝,很多牌子的装饰背景墙展厅都有艺术砖可以参考,令她惊喜不已。

国内的知名品牌马可波罗,将中国汉代艺术延伸进产品研发理念中,荷花、兰花、点点竹影拼接的背景墙,还有经典的汉砖红为主基调色,打的是手工砖的概念。“我们是一块块手工定制的。这上面的工艺是雕刻的,也有上釉再烧的。出来的仿古色特别正。”马可波罗手工砖区域的一位导购介绍。

不仅如此,芒果、大唐等品牌,都推出了各自的个性装饰砖,如芒果的意大利设计技术,大唐的水雕精雕以及定制砖,均为面向客户定制,在背景墙上使用广泛。在大唐展厅,记者看到一幅山水画的陶瓷装饰艺术背景墙立体非常,极具个性。

把《虢国夫人游春图》做成背景墙

环境艺术陶瓷,是两年前才明确的概念,也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张玉骉极力在倡导的。“这个概念的出处,是国家统计局2012年发布的文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它将园林、陈设艺术及其他陶瓷制品的制造划入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归入了文化产业。”

张玉骉进一步解释道:凡在公共空间及私人空间使用的艺术陶瓷产品,称作环境艺术陶瓷。出现在建材市场上的艺术生活瓷自然也归入此类。使用性、艺术性,是它们的必备特征。作为一项产业,环境艺术陶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商都装饰文化创意产业园总经理周红军介绍说,市场吸纳的全部是国内乃至国际上的一线陶瓷品牌,从高端的微晶石产品到小众个性化的仿古砖,综合反映着目前瓷砖消费及市场的主流趋势。随着瓷砖生产及印刷技术的不断优化,喷墨、薄板等多种新型技术应用到艺术瓷砖的生产中,加上设计的灵活运用,使得艺术瓷砖表现形式有了飞跃。只能做小配角的产品如今登堂入室成为空间主角,而瓷砖彩雕艺术背景墙、马赛克等产品也以照片、彩印、山水画等形式越来越多出现在家居环境中。想把青花瓷贴在书房,用粉彩整面背景墙?完全不是问题,甚至,你还可以更大胆,把《虢国夫人游春图》做成背景墙,让古代贵妇出游的团队徜徉在你家客厅!

个性艺术瓷砖流行的时代

现代陶瓷融入绘画、雕刻,反映传统文化主题,也是有传统的。郑州芒果瓷砖总经理范合明介绍,现代瓷砖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从上世纪80年代始,只有三十多年。最初的产品是小规格的白瓷片,在陶质坯体上一层白釉,装饰功能单一,使用范围受限;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了小规格印花瓷片,在白色瓷片底砖上印刷简单几何图案。虽然那时的瓷砖花色非常单一,但这开启了中国瓷砖花色时代的到来,为后来瓷砖花色的多样化和艺术化带来启蒙;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抛光砖、亚光面仿古砖、大规格瓷片开始出现。瓷砖的花色品种开始变得丰富,瓷砖的使用范围开始变大。人们开始注重瓷砖花色的设计开发,直至2000年初,市场上瓷砖花色已经丰富多彩,但是在整体空间应用后体现的效果仍嫌单一,主要体现在产品配套单一,装饰后立体效果不强,更多注重的是平面的装饰效果;2000年初,进入个性艺术瓷砖流行时代,市场上出现一些进口的艺术瓷砖,新颖的设计给国内瓷砖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风。

“艺术瓷砖在上海、北京等一线销售市场走得特别好,它们动辄总价就是过万。”“目前,河南销售这块还有差距。”不只一位品牌展厅的一线销售员如此反映。

瓷砖业的资深掌门人、郑州芒果瓷砖总经理范合明解释说,一开始,小部分艺术瓷砖只是在一些公共休闲区域使用,后来部分国内企业开始尝试小范围研发、生产此类产品,这类产品的应用也慢慢进入到家装领域。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类产品的主流市场被进口砖占据,总的市场份额也很小,接受这类产品的消费者也很少,市场缺少培育。国内的一些品牌也只是尝试性做这类产品,不成系统,效果也不理想。“从市场前景看,80后、90后消费人群渐成主流,他们更喜爱独特的、小众的东西,在瓷砖上也持同样的消费观,将使得这些小众的点缀产品受到更多关注。”

关于中国传统陶瓷业发展模式的思考(二)


如果要评说过去二三十年中国传统陶瓷业走“传统·资源·市场”发展模式的功过,我就是一句话:付出了很多很大代价,换来一个初级现代化的、全球化的陶瓷业。未来如何发展?仍然是一句话:旧路不再,转向“传统·科技·政策”的发展模式。即要搞传统陶瓷、科技陶瓷、政策陶瓷。

什么是传统?辞海有义释,“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中国陶瓷不论怎么走,绝不能因为现代化而丢失传统的内涵,也不可能放弃。例如,传统陶瓷使用的是地球最丰富的泥、石等矿物作原料,是粉碎、成形、烧成最独特的生产工艺,也许再过千万年仍然如此,仍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所以说陶瓷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传统最源远流长的产业。

对传统陶瓷进行提升、发展,融入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只能靠科技进步、靠现代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引入和普遍使用。陶瓷行业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科技?可以推荐几项。①提升创新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科技。三五年前,我提出中国砖的开发方向:不做太大的砖,不做太厚的砖,不做太多抛光砖,不做太多的同质砖。实质上就是实现物尽其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②功能产品开发所需的科技。防滑、防静电、防毒、防腐、保温隔热隔音、光热能转换、过滤等等。③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文明生产、清洁生产所需要的科技。④新的装饰、新的加工所需的科技。要将陶瓷做成融实用性、功能性、文化艺术性于一体的产品,要让陶瓷厂是鸟儿愿意去筑巢的地方,一定要靠科技。

一个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进行产业化;一项很好的策划和理念要得到实现;一件值得提倡使用的产品要进入市场,事实说明,一定要有相配套的政策的支撑和引导。概言之,陶瓷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对于当今的中国陶瓷业非常紧迫和需要。

“传统·科技·政策”的发展模式一定会造就一个新型的传统陶瓷产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观看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观看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