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官窑 > 导航 >

明官窑瓷的六大特征

明官窑瓷的六大特征

古代瓷器官窑 宋钧官窑瓷器鉴别特征 全瓷的瓷砖

2020-02-24

古代瓷器官窑。

明代先后有16个皇帝在位执政,共经历276年。到目前为止,除洪武、建文、洪熙、正统、景泰、天顺、泰昌未发现写有皇帝年号款的官窑瓷器外,其他各期均有遗存实物为证。明代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中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烧造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提高。“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明代景德镇瓷业无论官窑、民窑都极兴旺。当时朝廷在景德镇设“御厂”,专烧供宫廷使用的瓷器。在生产御用瓷的过程中,造就了一批制作仿古瓷的名家。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明嘉靖、隆庆间,以仿宣德、成化瓷器而成名的崔国懋,号称崔公窑,为当时民窑之冠。又有周丹泉“尤精仿古瓷,每一名品出,四方竞重购之”。万历时昊十九,仿制白釉脱胎瓷,所制“流霞盏”、“卵幕杯”最为著名。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到了明代,五彩、斗彩逐渐流行起来。明代各个时期的瓷器,其品种之间,既有称为“大明器”的相同风格,又有各个时期不同的特征。

1、釉面

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品种除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少数器物釉面洁白外,其余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这种白中闪青的釉面,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除“亮白釉”这种特点以外,釉面大多匀净,少有桔皮纹现象(宣德另论)。器口及足边微有重釉痕迹,又因釉质凝肥,偶见缩釉裂斑。

2、造型

一般都显得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3、胎体

琢器都较厚重,圆器的胎体也较清代的厚重。永乐、宣德器里规矩,俗称“净里”;其他时期的盘碗类,内壁欠平整,有凹凸不平感。琢器的腹部有多至两层的衔接痕迹。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嘉靖、隆庆、万历及明末各朝,胎体接痕特别显露,民窑器物尤甚。明代所有瓷器露胎处(底足,器口等)多有火石红痕迹,俗称"黄衣",其胎质虽不及清代康熙时细腻、坚硬,但还是具备坚致缜密的特征。

4、纹饰

深受当时的画风影响,多为写意。既无工笔画之板滞,又无图案画之拘谨。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酣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所画龙纹状多凶猛,晚期龙纹有苍老之态。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因明代崇尚火德,故在龙、狮及兽身上多带有火焰纹。并且,带宗教色彩的纹饰较为流行。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头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凸出。

5、款识

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吉祥款等。款字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宋书等。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朝有篆书款以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一般格式为“大明XX年制”;成化、正德时亦有少数写“造"字款识;隆庆官窑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民窑款识,多随意书写,草率不而规则。

6、器足

大件器物多为砂底。有名的永乐、宣德大盘,均为质地圆腻,光滑温润的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了末期更为严重。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高足等。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宋代六大窑系之定窑


定窑原为民窑,宋代六大窑系之一,是由刑窑而来,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在北宋中后期开始烧制宫廷用瓷,终于元代。

定窑以白瓷为主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和黑色釉的称为酱定。另有高窑温烧制的金黄偏红的釉色的,称之为金定,极为稀有。

定窑装饰技法有白釉印花、白釉刻花、白釉划花、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等。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装饰图案常用印花、划花和堆花手法,秀丽典雅。印花图案,自然形态经巧妙变形,构成严谨;刻划花,较印花更活泼生动。到了北宋晚期定窑开始大量采用覆烧的方法,还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钵。这种烧制方法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间,既可节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但因芒口覆烧法易留下粗糙的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

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统治中华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到了元朝,定窑终于逐渐没落。

到20世纪70年代,定瓷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进入了复苏期。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历尽艰辛,通过上百次研究实验,在仿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制成功了仿古、美术、日常三大系列工艺产品200多种,产品在国内展出屡屡获奖,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荷兰、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古陶瓷投资收藏谨防六大误区


古瓷器的一路看涨,也带动高古瓷器受到关注。据介绍,“高古瓷”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元代以前的瓷器,习惯上,高古瓷不包括元代青花瓷。在上世纪90年代,高古瓷并未受到太多关注,但2001年以来,行情却年年看涨,由于升值空间巨大,受到不少藏家热捧。古陶瓷投资收藏谨防走进以下六大误区:

一、越贵越好

不要说收藏古董,就算是到商场上去购买任何东西,也不能单凭价格去衡量这件商品的收藏价值。这是因为一方面,不诚信的卖家有可能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高价转手一些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高的商品;另一方面,卖家本身对这件商品价值的认知能力也可能影响到其定价的标准,尤其是面对陶瓷古董这种非常特殊的商品,需要经过非常专业的鉴定才能认识其价值所在。遇到不懂装懂的卖家,他们常常会把一些赝品当成真品来卖。此外,在缺少参照系或者足够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交易价格也容易冒虚火。可见,遇到标价过高的陶瓷,我们反而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二、无款不好

没有落款,即是无名作品。有些人认为只要是没有落款的瓷品,都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实际上,这也是不对的。在中国陶瓷史上的许多重要时期,即使是官窑生产出来的精品瓷品,也是没有落款的。

三、越古越好

陶瓷是民间最广为熟知的古董,不少人认为,烧制年代越久远的陶瓷一定越值钱。不过,在专业收藏家的心里,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姑且不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古瓷里边有多少赝品,哪怕我们假定这件古瓷是真品,其价格也未必就一定很高。譬如,在陶瓷文化里边属于比较早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虽然老,但其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均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相差很远,因为来自这段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造型和装饰实在过于粗糙和简单,难以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更不会有多少升值空间。

四、以文物等级论价

前面说过,不是所有老东西都具有投资价值。因此,把文物等同于可以用来投资的收藏品也是不对的。一件陶瓷,能够成为文物,不是因为其市场价值所决定的,而是其具有某种科学价值和历史研究的价值。我国现存文物,是按其年份长短、艺术水平高低、学术价值、科学价值等不同情况,来划分标准的。有些陶瓷,譬如仰韶文化阶段的一些粗陶,在文物评定上达到了等级标准,但流通到市场上的价值却不见得很高。加上珍贵文物是法律禁止买卖的,我们更加不建议个人收藏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陶瓷。

五、凡稀则贵

认为“凡是存世稀少的陶瓷,市场价值必然很大”,与“越古越好”的认定标准犯的是同样的错误。影响一件陶瓷市场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收藏古瓷器,其来自哪些重要的窑口?造型是否独特?纹饰是否精美?当这些不特定的条件均具备的前提下,这类作品的存世数量有多少,才会成为市场对其进行定价的重要参考。反之,如果其它必要条件均不具备,或者大部分不具备,那么这类陶瓷就算存世只有一件孤品,也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六、必须完好无损

这实际讨论的是一件陶瓷上的瑕疵对其市场价格的影响。对于许多民间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他们的观念都非常传统,认为一件陶瓷只要有地方破损了,其价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收藏价值。实际上,这是一种吹毛求疵的标准。陶瓷作为一种易碎品,虽然其保藏比书画要容易得多,但是在运输、展示和交易等各种移动活动中,都有可能因为不确定的意外而受损。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着几百上千年的古陶瓷来说,其经历的天灾人祸、时代变迁就更多,能够流传至今已非常稀少,而能够保管得完好无损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哪怕在一些国家级的博物馆里边,我们看到的也多是一些带有各种瑕疵的残品。对于名窑精品陶瓷来说,即使是残片仍然价值不菲。

根据考古研究,真正有官窑款瓷器始于明朝永乐年间,但因为当时是专为皇帝定烧的,产量不多,存世量更是极少,市场上也难得一见。在整个明清两代,也存在大量无官窑款的瓷器,譬如空白期(正统、天顺、景泰)、泰昌、崇祯,尤其在康熙前期,根本不允许使用本朝皇帝年号作为款识,这才出现了那时特有的“官搭民烧”的行业现象。这些无款瓷,同样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六大卖场首度联手打造陶瓷节


“2009首届中国(佛山)陶瓷节”(以下简称“首届陶瓷节”)将于本月18日正式开幕,主题为“艺术与生活”,是佛山首个大型“城市节日”。据禅城区经贸局局长胡安泉介绍,届时南风古灶将上演一系列别具特色的陶艺表演,市民和游客可近距离与国家大师和中外艺术家零距离接触,欣赏名家陶塑精品,赏陶玩陶购陶。同时,举办了十三届的陶交会也将大变身,六大卖场在政府的引导下合力上演陶都盛宴,有望实现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以吸引更多的中外客商、设计师、艺术家及市民。

据了解,由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共同主办的佛山首届陶瓷节,旨在成为具有佛山特色的“城市节日”和“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将佛山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国际陶都”。

“艺术与生活”凸显陶都魅力

“首届陶瓷节”的主题是“艺术与生活”,胡安泉认为这很契合佛山陶瓷的现状。无论是南风古灶还是六大卖场,在活动期间都将围绕这一主题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主办方将对佛山六大陶瓷卖场进行统一包装和形象设计,结束以往各自为战的局面,务求“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客商和市民参与”。

佛山被称为陶都,制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南风古灶更是石湾公仔的发源地,见证着佛山陶瓷的发展和壮大,首届陶瓷节的开幕典礼也因此选址在此。改革开放后,作为珠三角的产业聚集的城市,佛山的建筑卫生陶瓷迅速崛起,至今仍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陶瓷生产地之一。

“其实在佛山,建筑卫生陶瓷、日用美术陶瓷、工业陶瓷的发展都很领先,但从没有‘集体亮相’,让人们真正感受佛山陶瓷的优势和精髓。”胡安泉表示,与以往的陶交会不同,陶瓷节不再只是卖砖,不再是低价的竞争,而是卖艺术品、卖时尚、卖生活、卖装备。每个卖场每天都有特色节目和拳头产品,无论是客商或者市民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心水”。

据介绍,自2002年10月首届陶交会在佛山举办,至2009年上半年共举办了13届,其间曾出现华夏陶瓷城与中国陶瓷城并列的“双雄”格局,又有德国展会公司的加入,其后随着瓷海国际、中国马赛克城、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的兴起,官方公布的陶交会主会场虽只有华夏陶瓷城、中国陶瓷城和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三城,但实际上却是“群雄混战”的局面,“形象未得到统一,影响佛山陶都的形象。此次把卖场全部纳入进来,也取消每年11月举行的佛山陶瓷工业展,将其直接纳入陶瓷节,既节约人力财力,也更利于积攒人气。”胡安泉还透露,工业展上将集中展示佛山陶瓷强大的研发水平,一些从未公布的建筑卫生陶瓷以及工业陶瓷的新品和新工艺,如陶瓷刀、陶瓷手表等,必将令大家耳目一新。

六卖场错位同台显特色

从陶交会到陶瓷节,名字变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不少业内人士对这一转变表示“十分期望”。对此胡安泉认为,“政府出面很有必要,我们要扮演统筹和协调的角色。避免同质化竞争。”

此次陶瓷节在政府的引导下首次牵手六大陶瓷卖场,实现错位竞争。“归纳而言有四大亮点:看新品、看鬼佬、看时尚、买陶瓷”。其中,中国陶瓷城和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主要扮演出口平台的角色,陶交会期间还将举办美洲采购节,让中美贸易无间对话;中国马赛克城则主要以展示马赛克为主,推出中国(佛山)国际马赛克展览会;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以展示卫浴及零配件为主,举办中国(佛山)世界卫浴及卫浴配件展暨2009金秋缤纷乐购节;瓷海国际则扮演陶瓷配送中心及设计中心的角色,除开启陶艺展览馆“颂雅堂”和陶瓷行业首个专业配饰中心———饰博汇体验馆外,还将举办中国陶瓷时尚周。

而华夏陶瓷博览城则是综合型大展览中心以及研发基地,陶瓷节期间将成为陶交会和工业展的场馆。六大卖场在集中展示新品的同时,还将结合特色举办特色节目,如摄影大赛、新品新工艺研讨会、高端论坛、设计师联盟、艺术家峰会等,以提升卖场影响力,吸引更多市民参与。此外,各卖场将派出免费巴士,穿梭在广佛两地各知名酒店和旅馆间,以方便客商和市民前往参展。

佛山陶瓷产业集群形成六大特点


佛山陶瓷源远流长,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从意大利引进了第一条国外建筑陶瓷生产线,佛山陶瓷产业开始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的阶段,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陶瓷已发展成为佛山主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基础雄厚,辐射力广,就业者众,在佛山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佛山陶瓷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六大特点。

品牌优势明显,具有一大批竞争力强的企业,涌现了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蒙娜丽莎、钻石、金舵、箭牌等八个中国名牌,新中源、东鹏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殊荣,此外还有一大批行业知名企业。

生产技术装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佛山市共拥有近千条陶瓷生产线,大部分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先进设备,如5000吨、7200吨的大型压机;高效、节能、自动化程度高,还有窑宽3.5米、长超过200米、日烧釉面砖超万平方米的辊道窑等。

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在产品研制和工艺创新上处于全国先进地位,如墙地砖一次、二次烧成技术,低温快烧技术、辊筒印花技术、微粉砖生产技术等都被广泛地应用。瓷质耐磨抛光砖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新产品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

出口快速增长,成为佛山市外贸的一大特点。到了2000年以后,建筑陶瓷出口逐年快速增长,目前,佛山陶瓷出口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佛山市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已形成庞大的专业市场体系。目前佛山陶瓷专业市场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其中华夏陶瓷博览城60万平方米,中国陶瓷城6万平方米,还有国际陶瓷博览中心、城南市场、置业市场、华艺装饰市场、沙岗市场等陶瓷批发市场和江湾路陶瓷一条街、南庄大道陶瓷一条街等,年销售额逾100亿元。

形成了强大的技术装备、釉料、配件、人才信息等配套体系。佛山陶瓷行业由于相对集中,配套服务的企业也很多,原材料及设备配套企业多达300多家,营销机构过千家。同时,相关配套产业如陶机、原料、配件,甚至专业媒体也相应发展壮大。佛山市以力泰、科达等为主的陶瓷机械设备制造业,陶瓷压机占全国的80%,抛光砖压机占85%。亚洲最大的制釉企业——大鸿制釉公司也落户佛山,还有辊棒、耐火材料、模具、配件、筛网等几百家产品配套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服务网络配套体系。由于产业的集群效应,研发人才、销售人才、策划人才、生产技术人才的市场比较发达,已形成陶瓷产业人才集散地。

古陶瓷大师介绍古瓷辨伪六大要诀


黄云鹏介绍,中国历史上从商代便出现了原始瓷,汉代在浙江上虞地区出现了青瓷,至唐代,瓷器成为了人们普遍使用的日常用品。唐宋开始有人收藏瓷器,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收藏之风日盛,仿古瓷应运而生。于是,陶瓷的鉴定便成为了一门深奥的学问。

黄云鹏详细介绍了古瓷辨伪的六大要诀:

1、造型:各时代的一些独特器形,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只有熟记了真品的器形特征,才易于识破赝品。

2、装饰:包括装饰方法(彩绘、颜色釉、刻、划、雕、镂、堆、捏、印、贴等)、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风和彩料等方面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窑口特征等。装饰的更新换代和所产生的种种变化,要比其他鉴定因素的变化显得平凡、活跃,鉴定时分析这一因素就更为重要。

3、胎、釉:由于不同窑口、不同时代对胎、釉的原料选择、配方、精制不尽相同,成型和施釉方法上存在着差异,烧成温度和气氛不可能完全一致,使产品的胎釉各具特征。鉴定时细察产品胎度的色泽、粗细、松紧、坚脆、厚薄、透光与敲打声亦很重要。

4、制作工艺和装烧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瓷工艺和装烧方法也不断改进和提高,伴随新工艺的出现和新窑具、新式装烧方法的运用,产品面貌也随之产生变化。这些因工艺、装烧所导致的细微特征,也是鉴定时不可忽视的因素。

5、款式:款式的形式和内容很丰富,常见的有帝王年号本款,帝王年号寄托款、伪款,干支年款,斋、堂、轩、居名款,人名款,吉言款,题画款等。但落款常有严格的规范,后仿者很难“尽得风流”。所以,款式特征也是鉴定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6、看瓷器总的时代风格:瓷器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地方风格、个人风格融会于时代风格之中,但又是时代风格的构成因素。因此把握好我国各时代瓷器的总体艺术风格,对鉴定也是十分有利的。

当今国内陶瓷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陶瓷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产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国务院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方针,为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纵观当今陶瓷发展,低碳环保、资源保护、品牌建设、自主创新、高新技术、市场需求将是当今陶瓷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一、低碳环保是必经之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低碳、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充分说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注定行不通,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而要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子,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佛山陶瓷由“工厂经济”向“总部经济”的转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012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高消耗、高污染的监管力度。对陶瓷业来说,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陶瓷企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具体落实。直面挑战,奋起直追,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打造低碳经济、低碳产品、低碳企业,全面提速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

二、资源保护是生存之道

经济发展要以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前提。陶瓷原料,尤其是高档原料,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终有枯竭、耗尽的一天,而依靠增加资源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将加速陶瓷资源的消耗进程。尤其是在目前国内包括景德镇高岭土在内的优质陶瓷原料已日益枯竭的形势下,资源消耗少的集约型陶瓷发展模式将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和重视,而使其在未来大有可为。因此,加强资源保护,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走新型现代工业化道路已成为陶瓷发展趋势,这既是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十分符合陶瓷行业的实际,更是陶瓷业的生存之道。

三、品牌建设是立企之本

当今的世界巳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我国陶瓷产业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品牌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增强品牌意识,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制订出品牌发展战略,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及可行性的实施步骤,抓好品牌的培育,争创陶瓷品牌。企业要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品牌发展的根基和企业的生命,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立企之本来抓,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自主创新是发展动力

自古以来,中国陶瓷就有自主创新的传统,历代的名窑名瓷就是实证。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陶瓷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着力抓好企业的自主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加快技术改造,吸收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尤其是重点抓好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的研究及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众所周知,陶瓷的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其设计、制作过程以及品牌的附加值上。简单的重复加工、粗糙模仿注定只能站在产业发展的底端,而融合了精心设计、精细制作的产品则能摆脱传统陶瓷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提高利润率,抢占陶瓷产业的制高点,自主创新将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五、高新技术是竞争优势

技术含量高的陶瓷又称为高新技术陶瓷。在科学迅猛发展,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技术陶瓷亦取得了快速发展,在结构、功能、外观上实现了新突破,尤其是纳米陶瓷、高温结构陶瓷、精细陶瓷的问世,给传统陶瓷产业带来了发展契机,推动了陶瓷产业新一轮的大发展。可以说,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产品结构改变、依靠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陶瓷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谁掌握了高科技含量的核心技术,谁就站在了陶瓷产业发展的最前沿,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展望未来,高新技术陶瓷必将成为推动陶瓷产业革新和发展的引擎。

六、市场需求是发展源泉

陶瓷作为一种产品,最终要面向的是市场,接受消费者的评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陶瓷产业在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陶瓷企业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大营销力度,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市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由原来的单一稳定,向多样化、高档次化、健康化、动态化的转变,呈现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盛世收藏的大背景下,更多的人选择收藏陶瓷作为一种投资理财手段。这些需求的转变,给陶瓷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陶瓷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广阔的市场。

陶瓷收藏常见的六大误区 你中招了吗?


陶瓷收藏最常见的六大误区你中招了吗?接下来就为大家普及一下要谨防走进六大误区:

2014年,一件小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拍出2.8亿港元的天价后,陶瓷收藏更加变得炙手可热。一些以前从来没有碰过古陶瓷、也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的投资人,也纷纷从股市、房市中转战过来,幻想着从古董市场里边淘回一件价值连城的作品。

然而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和交易经验就贸然一头扎进古董市场,很容易就会在巧舌如簧的古董店老板面前上当受骗。

一、越古越好?

陶瓷是民间最广为熟知的古董,不少人认为,烧制年代越久远的陶瓷一定越值钱。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因为不是所有老东西都具有投资价值。

姑且不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古瓷里边有多少赝品,哪怕这件古瓷是真品,其价格也未必就一定很高。

譬如,在陶瓷文化里边属于比较早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虽然老,但其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均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相差很远,因为来自这段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造型和装饰实在过于粗糙和简单,难以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更不会有多少升值空间。

二、越贵越好?

都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但是这句话并不适用于收藏古董,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不诚信的卖家有可能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高价转手一些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高的商品;

二,卖家本身对这件商品价值的认知能力也可能影响到其定价的标准,尤其是面对陶瓷古董这种非常特殊的商品,需要经过非常专业的鉴定才能认识其价值所在。遇到不懂装懂的卖家,他们常常会把一些赝品当成真品来卖。

三,在缺少参照系或者足够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交易价格也容易冒虚火。

可见,遇到标价过高的陶瓷,我们反而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三、凡稀则贵?

认为“凡是存世稀少的陶瓷,市场价值必然很大”,也是最常走入的误区。“物以稀为贵”只是影响其价值的一个因素,并不起主导作用。

影响一件陶瓷市场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收藏古瓷器,其来自哪些重要的窑口?造型是否独特?纹饰是否精美?当这些不特定的条件均具备的前提下,这类作品的存世数量有多少,才会成为市场对其进行定价的重要参考。反之,如果其它必要条件均不具备,或者大部分不具备,那么这类陶瓷就算存世只有一件孤品,也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四、以文物等级论价?

一件陶瓷,能够成为文物,不是因为其市场价值所决定的,而是其具有某种科学价值和历史研究的价值。我国现存文物,是按其年份长短、艺术水平高低、学术价值、科学价值等不同情况,来划分标准的。

有些陶瓷,譬如仰韶文化阶段的一些粗陶,在文物评定上达到了等级标准,但流通到市场上的价值却不见得很高。加上珍贵文物是法律禁止买卖的,我们更加不建议个人收藏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陶瓷。

五、必须完好无损?

这实际讨论的是一件陶瓷上的瑕疵对其市场价格的影响。对于许多民间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他们的观念都非常传统,认为一件陶瓷只要有地方破损了,其价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收藏价值。实际上,这是一种吹毛求疵的标准。

陶瓷作为一种易碎品,虽然其保藏比书画要容易得多,但是在运输、展示和交易等各种移动活动中,都有可能因为不确定的意外而受损。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着几百上千年的古陶瓷来说,其经历的天灾人祸、时代变迁就更多,能够流传至今已非常稀少,而能够保管得完好无损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哪怕在一些国家级的博物馆里边,我们看到的也多是一些带有各种瑕疵的残品。对于名窑精品陶瓷来说,即使是残片仍然价值不菲。

六、无款不好?

没有落款,即是无名作品。有些人认为只要是没有落款的瓷品,都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实际上,这也是不对的。在中国陶瓷史上的许多重要时期,即使是官窑生产出来的精品瓷品,也是没有落款的。

根据考古研究,真正有官窑款瓷器始于明朝永乐年间,但因为当时是专为皇帝定烧的,产量不多,存世量更是极少,市场上也难得一见。在整个明清两代,也存在大量无官窑款的瓷器,譬如空白期(正统、天顺、景泰)、泰昌、崇祯,尤其在康熙前期,根本不允许使用本朝皇帝年号作为款识,这才出现了那时特有的“官搭民烧”的行业现象。这些无款瓷,同样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初涉者应先提高文化素养

目前,高古瓷的价值已被逐步挖掘出来,行情稳步升温,业内对其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但对新入门的藏家而言,赝品、无价值的次品残品对新手收藏投资而言无疑造成了不小干扰。

对此,提醒广大藏家,在收藏投资高古瓷时仍需十分谨慎,涉足这一板块之前可适当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陶瓷知识:陶器与瓷器的六大不同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不在于有釉没釉,陶器可以有釉,如汉代琉璃釉器、唐代五彩琉璃器等等。瓷器也可以无釉,如白瓷素胎器,由于质地洁白细腻,所以没有人会把它看成陶器。其实商周至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地区采用瓷石生产的所谓硬质陶器,其胎质已经达到瓷化程度,敲击之声清脆悦耳,也应当属原始瓷范畴。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于,一、使用材料;二、烧成温度,二者缺一不可。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基本烧结,不再遇水分解,但气孔率和吸水率较高。在显微镜下观察胎体,极少存在玻璃相莫来石结晶体,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瓷化,敲击之声较沉闷。而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瓷土即高龄土烧制。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质基本瓷化,显微观察有大量莫来石结晶体存在,气孔率和吸水率较低,敲击之声清脆。有关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一、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二、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三、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四、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五、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六、概念不同陶器: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瓷器: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经混炼,成形,煅烧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和陶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所以,广义地讲: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没有陶器的发明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瓷器。瓷器出现以后陶器还是在继续生产,陶器和瓷器是各自独立发展,并且从生活用品逐渐转变为收藏艺术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官窑瓷的六大特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官窑瓷的六大特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官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