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 导航 >

陶艺与小资生活的关系

陶艺与小资生活的关系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陶艺家瓷砖 瓷砖与地板

2020-09-17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陶艺与小资生活的关系

如今这个时代是一个个性十足的时代,已经不是过去那种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越丢进人堆找不到越好的时期了,而是到了鹤立鸡群,或者说是独树一帜的时期了。现在去大街上看看,人们的衣着,都追求不一样,都追求个性化。

而这样的风格也开始渗入一些古老的行业当中,陶艺就是一个最先感受到这种风朝的行业,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很多人提起陶艺来想到的可能就是陶瓷艺术品,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古董收藏,而陶艺和现代流行有些不沾边。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以为你作为现代陶艺来说,他是分为两个支流的,一个是我们说的艺术类,就是和百姓生活不是太接近的,这些产品出来完全是观赏性的,而且还不是流水线上生产的那种,很多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价格上要比普通的陶艺贵很多。

而另外一种就是非常贴近大众化的陶艺,这些陶艺是完全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的,而购买这些陶艺的人一般都是生活有一定的品位,追求一点儿特立独行,而且有些小资情结的人,但是在经济上呢,又不准许他去购买哪些独一无二的东西。

所以他们就会选择这种小批量生产出来的有独特造型,产量不高的陶艺,而这些陶艺除了玩赏意外,很多还可以拿来作为生活用品进行使用,例如一套造型独特的陶瓷茶具,或者是陶瓷摆件,这些都属于陶艺的范畴。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陶艺资讯丰富生活服务生活


关注陶艺资讯的原因

提高艺术品味,就要在生活里多关注一些相关的信息,特别是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实际的效果,以丰富生活为目的的相关艺术类资讯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内含,也在实际的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陶艺资讯可以有很好的丰富生活的作用。提到陶艺资讯服务生活,增加了人的艺术欣赏水平,会对整体家居装饰与设计,甚至一些陶瓷艺术品的选择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它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很好的丰富生活,这是现实人们都非常关注陶艺资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陶艺资讯的形式很多样,艺术品的版块内容也十分丰富,其中陶艺的相关资讯信息,国际国内的艺术品创作信息,藏品展示信息,品种多内容全。当然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看,陶艺资讯形式里总有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关于艺术品的品鉴知识更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提高专业的技术水平,会在实践的经验中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提升专业的品质保证,促进产业进步发展,同时达到更好的丰富生活和服务生活的目的,这也是现实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陶艺资讯信息不一样的生活内容,在生活中学习更多的这些信息,也会有较大的收获,所以学习更多艺术信息内容,会对生活是很好的丰富,也是人精神生活层面的一个满足,当然服务生活,更有品质,也同样非常的重要。

原始瓷与汉绿釉的关系


绿釉瓷器的鉴别

汉代绿釉与原始青瓷都是泥与火的艺术,但有有质的区别,主要区分是烧制的窑温和成型器物(胎土优劣)的吸水性。 原始青瓷是高温烧制的早期高温釉瓷器(据考;烧制窑温在1000℃以上);汉代绿釉是低温烧制的低温陶器。 从釉面上区别:原始青瓷开“鱼籽片”附着力较强;汉代绿釉不开片,易脱落。轻轻敲击两种艺术品,原始青瓷犹如“女高音”;汉代绿釉陶器犹如“男低音”。

汉代绿釉有人认为不属于原始青瓷,在广义上来说属于原始瓷。它起源于“马家窑”彩陶文博。原始青瓷起源于商代,是不成熟的瓷器(釉色偏差太大,窑温控制凭个人经验)。原始青瓷起源于陶而优于陶。都是古人使用泥于火留给后人的艺术杰作。

绿釉瓷

绿釉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我国传统的绿釉和绿彩都是以铜作着色剂,属于铜绿釉。我国在汉代就已用铜作着色剂烧铅绿釉,宋时瓷器上的绿釉已较普遍。但是,在明代孔雀绿烧成熟以前,所有的绿釉都呈深暗青绿色,没有达到亮翠的程度。所以,成功的绿釉都是明清时期的产品。如高温绿釉中的苹果绿、郎窑绿、低温绿釉中的孔雀绿、瓜皮绿和秋葵绿等等。孔雀绿亦称“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釉色有深浅二种;深者色葱翠,釉内有细碎片纹,而且衬有酱白釉底,釉色鲜明艳丽;前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绿。若将孔雀绿敷盖于青花上,则青花色调变黑,颇有宋代磁州窑孔雀绿黑花的效果。

原始瓷

目前学术界基本一致的观点认为,距今3500年左右商代的高温青釉器物应该是瓷器。它们胎体坚硬,火侯高,不吸水或基本不吸水,物理性能更接近于瓷器,只是原料处理欠精,烧结程度稍差,故可称为原始瓷。

原始瓷制坯的原料多数不做处理,胎质较粗,制作时通常采用泥条盘筑的方法,辅助手工捏或者轮制,器形不规整,胎体厚薄不匀,器物内外施有薄釉,釉色有青、青黄、青绿、黄绿、绿褐、茶黄等;常见的纹饰有篮纹、方格纹、锯齿纹、叶脉纹、圆圈纹、弦纹、席纹以及绳纹,与同期印纹硬陶的装饰风格极为类似。原始瓷的胎骨比陶器细腻坚硬,叩之有金石之声,釉色比陶光亮,施在器表和口沿部分。到了东汉时期,原始瓷逐渐被成熟的青瓷取代,由此我国开始出现了现在人们所说的瓷器,这时的瓷器采用瓷石或高岭土作胎体坯料,用1180℃以上的温度烧成,胎体施釉,釉胎结合紧密。

陶艺人物创新与现代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陶瓷创新与发展

时代在进步,而艺术也在进步,可以说艺术的进步更快一些。陶艺人物的设计专业性非常强,在生产实践中传统的陶艺人物生产一直会延续下去,但是适应市场,它的需求量是有限的,而艺术的创作者们,就会在创新上多下功夫,创作出更有新意的陶瓷人物,满足现代人们生活的一个需要,艺术欣赏需要,家居装饰需要,欣赏把玩需要,这是生产企业的设计师们每天都在积极做的事情。

创新的陶艺人物设计,有很多的特色,其中与现代流得与时尚联系的也非常的紧密,比如我们大家都喜欢的动画片,比如新时期的英雄人物,新时代的名人,还有一些是人们想象中的卡通形象,适合现代人的欣赏水平与生活品味,各类作品都很有潜力。一些纯创新的之作,象来西方的维纳斯就是一个加入了西洋元素的设计,而一些概念性的人物,在设计上就更有风格一些。

在家居摆件的设计使用上,陶艺人特的创作空间就更多,成双成对的瓷娃娃,加上现代技术的应用,传统的中国服装配是传统的礼貌,各有特色,相互拥吻的对人,相互依偎的母子,有些设计师还推出了亲子的造型设计,可以进行计制的陶瓷人物作品。丰富现代人的生活,多一分时尚,多一分品味,陶瓷产品与生活密切相关,陶艺人物设计也从艺术和生活化两个角度结合的更加完美。

浅析陶瓷行业厂商关系的发展与变革


从石湾往瓷海国际总部,在季华大桥桥头有一块非常醒目的广告‘诚招领主’,这是佛山澳翔陶瓷有限公司设计的一招商广告。粗略一看不甚理解,仔细一琢磨却意境深远。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是最高统治者,享有高度自治权。而领主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国家财富与荣耀的共同体。将经销商看成区域领主,是一种全新的厂商同盟关系,是厂商关系从战略伙伴关系升级到同盟关系的一场营销革命。

陶瓷行业厂商之间的关系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交易合作阶段

简单的说厂商之间就是买卖交易关系。这个阶段,厂家和经销商之间是独立的经营实体,他们各行其是,除了业务上的往来,他们之间再没有其他关系。此时处于厂家主导时期,基本上是厂家生产什么,经销商卖什么,厂商之间很少信息交流。厂家对经销商的工作重点在推销,厂家为了完成销售目标,只关注向经销商推销产品,而不管经销商商的实际销售情况。在这个过程中,经销商商是厂家的销售工作的终点。交易合作阶段的特点,如厂商之间因为产品供小于求、市场竞争无序、投资盲目性、渠道不稳定、营销的手段和方法落后、产品种类少等。这个阶段特点是,厂家主导,厂商均处于起步阶段,属于同行不同路。

2、渠道发展阶段

厂商之间是以渠道建立为主的合作关系。与上一阶段相比,厂商之间的关系不仅停留在一次性交易阶段,更注重长远规划和长远利益。厂家的工作重点不单在生产环节上,对销售工作也不局限于产品的推销,而是把目光放在渠道的开发和维护上。厂商之间能够建立较稳固的依靠关系,但这种关系随着相互之间的利益变化和发展有可能随时破裂。厂商之间明争暗斗和互相埋怨、互相扯皮、互相推脱的事也时有发生。在此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销商的售后服务不到位,影响到营销整体效果;厂家对市场了解不够,无法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厂商之间互相利益争夺,利润分配不同一;厂商之间的利益不同,造成信息传达变质;厂商之间虽然有合作,但只是一些简单的合作;厂商之间是简单的利益关系,随时可能破裂。这个阶段特点是,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厂商高速成长,竞争逐渐激烈,属于同行不同梦。

3、战略伙伴阶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产品、服务、价格、促销等手段致使硝烟四起、烽火连天。厂商双方均意识到互相更换的成本,于是厂家需要选择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经销商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的,才能及时发现市场变化,抓住市场机会,制定市场策略,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反之,经销商也需要与厂家建立长期稳固关系,保证产品销售的连贯性、政策执行的延续性和工作合作的协调性。厂商之间是一种长期战略合作,追求系统利益最大化,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战略过程的协同性,信息沟通的双响性以及营销活动的互利性。在此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双方之间的互信不容易形成,需要有长期合作的基础;双方的利益诉求点不同,要达到平衡比较难;由于区域市场的原因,导致厂家的产品并不能满足所有的经销商;由于厂商之间的不平衡,容易产生经销商赶不上厂家发展思路,厂家不能很好的引导经销商等。这个阶段特点是,市场供大于求,厂商均希望能寻找良好的合作伙伴,形成战略同盟,属于同梦难同路。

4、财智联盟阶段

厂商一体化阶段。厂商相互忠诚,着眼未来,相互为对方考虑,为对方的利益着想,以实现双赢为联盟目标。厂商之间建立联盟,有两个方向:一是经销商向制造行业发展。二是大型厂家向商业流通行业发展。不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在这个过程中都实现了产业链的一体化进程。厂商之间建立联盟,有常见的三种合作模式:一是厂商纵向一体化合作模式,二是厂商资本一体化合作模式,三是厂商横向一体化合作模式。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相互渗透,营销渠道价值链长期战略与长远利益,使厂商联盟达到更高的境界。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以及跨国集团的兴起,厂商之间的“纵向一体化”,“资本一体化”合作模式,逐渐被“横向一体化”合作模式所代替,也就是围绕一个核心厂家的一种或多种产品,形成上游与下游厂商的充分战略联盟。在这些厂商之间,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个层面的一体化运作。

在所谓的陶瓷行业的严冬之季,厂商不仅仅是抱团取暖,更需要转变营销思路,大胆创新变革。也许厂商之间的一体化同盟才是更好的出路。

瓷砖的吸水率与瓷砖厚度的关系?


2015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陶瓷新标准首次对干压陶瓷砖厚度作出限定。有不少消费者便质问,新标准大大降低了陶瓷砖厚度,虽然有利于促进陶瓷砖的薄型化发展,但是瓷砖变薄了,质量和硬度会不会下降?有关专家说道消费者完全不用担心,新标准是在保证陶瓷砖强度、吸水率等方面技术指标不变的前提下,降低了陶瓷砖厚度的。难道,瓷砖的吸水率真不受瓷砖厚度影响吗?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什么是瓷砖的吸水率?瓷砖的吸水率就是指砖本身重量与吸足水后重量的比值,是瓷砖对水必须的吸附渗透能力,吸水率愈低的瓷砖,胚体密度越大,相对抗污性越强硬度越高。

然后我们在来说说瓷砖厚度与吸水率的关系,通常来讲,瓷砖厚度越厚,其吸足的水分越多,相反,瓷砖厚度越薄,其吸足的水分变少,依据瓷砖的吸水率的定义解释,是本身重量与吸足水后重量的比值形成的吸水率,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瓷砖的吸水率似乎真不受瓷砖厚度影响。

当然,也有网友质问,在我们的现实装修中,为什么薄一点的瓷片贴在墙上容易脱落?而厚一点的瓷片贴在墙上不容易脱落呢?是不是因为厚瓷砖吸水率低,强度大、不易膨胀,具有较高的内在稳定性;而薄瓷砖吸水率过高,容易引起坯体膨胀而开裂,进而导致墙砖脱落呢?小编告诉各位,这其实与瓷砖的薄厚是没有关系的,而是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说该瓷砖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吸水率值,铺贴环境是否过于潮湿或者干燥等等。

小编在此还想啰嗦几句,告诉各位,传统观念认为,瓷砖吸水率越低砖就越好,其实这是错误的,而是要根据使用的位置来确定,地面应铺设吸水率低的地面砖,因为地面会经常用大量的清水洗刷,这样瓷砖才能不受水汽的影响、不吸纳污渍,墙砖吸水率要高相对高些,它的背面一般比较粗糙,这也有利于黏合剂把墙面砖贴上墙。

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这一时期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制作工艺发展,东汉时期北方人民南迁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的基础上,以中国东部浙江的上虞为中心的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这件浙江上虞县面官镇出土的东汉时期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为我们展示了瓷器烧造工艺发展的初期情况。 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我国的陶瓷业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其中比较著名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石湾和枫溪、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

清时期彩瓷的种类很多,从烧造工艺上来区分,除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之外,可以分为釉上彩和釉上釉下混合彩两大类。釉上彩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 (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 ,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都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度达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而烧成的一种瓷器,由于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故名“斗彩”。

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珐琅彩又称“料彩”。

“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

丝绸与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两件宝物,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伊斯兰民族用中国的大青花瓷盘盛饭装菜,然后很多人围着一圈共同席地享用;菲律宾等民族将中国陶瓷作为神物顶礼膜拜;非洲人将中国瓷器装饰于清真寺、宫殿等建筑上。古罗马人将中国的丝绸奉为上流社会和贵妇的奢侈品,并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引发了一场丝绸与道德之间的争论。丝绸与陶瓷作为物质产品出现,其意义不仅只此作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肇始于西汉,从当时的首府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沿楼兰古城,过阿拉山口,出中亚、西亚抵安息、大秦等地,当然这是“丝绸之路”最主要的一条通道;此外在中国的西南、东南沿南也存在。故“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域风貌有:沙漠、草原、高原、高山、平原、海洋等,蕴含着说不尽的艰辛和酸楚。“丝绸之路”因丝绸而发,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文化之路,现代将其命名为“亚欧大陆桥”,使之成为世界上诸多文化的母胎。在这条路上,传播得最为成功的是宗教。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这公元前60年的历史时刻注定要在中国历史上闪烁光辉。其后的岁月,“春风度过玉门关”,也有了“劝君少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有故人”的新型外交关系。是这条路,让中国人认识了波斯人、阿拉伯人、希腊人、罗马人、日本人、朝鲜人、印度人和地道的欧洲人……

“丝绸之路”一词是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来的,他曾七次沿着这条商路来到中国,著有三卷本的《中国》一书,其后的“文化使者”——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瑞典的斯文赫定等也曾踩着同行者的足迹,窥视中国文化的神秘。为此,许多无价之宝至今散落在世界各地。一个世纪以前,一个无知的看守佛教寺窟的中国道士——王圆箓 ,区区几个铜板,拱手奉送了敦煌几乎一半的文化财富,所幸这些文物现已都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传播,我想现世的中国人是否应该好好看看西方人如何对待文化、对待传统,在这些文物面前难道真的若无所思吗?可喜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8年开始实施了“丝绸之路考察”的十年规划,其主题是“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的综合考察”,进一步奠定了这条商路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陶瓷之路”(The China Road )发端于唐代中后期,是中世纪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因瓷器的性质不同于丝绸,不宜在陆上运输,故择海路,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在这条商路上还有许多商品在传播,如茶叶、香料、金银器……。之所以命名为“陶瓷之路”,主要是因为以瓷器贸易为主的性质,也有人将这条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唐代中后期,由于土耳其帝国的崛起等原因,“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开始削弱。“陶瓷之路”的起点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沿东海、南海经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非洲的东海岸或经红海、地中海到埃及等地;或从东南沿海直通日本和朝鲜。在这条商路沿岸洒落的中国瓷片象闪闪明珠,照亮着整个东南亚、非洲大地和阿拉伯世界。唐代史书记载,唐代与外国的交通有七条路,主要是两条:安西入西域道、广州通海夷道,即“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唐代商业的繁荣不仅从长安体现出来,在东南的扬州也更是如此,扬州时有“雄富甲天下”之美名,否则就不会有李白之“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宗教的虔诚,那么“陶瓷之路”则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同时也为殖民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16、17世纪以后的“陶瓷之路”,在某种意义上讲,成了殖民掠夺之路。

“陶瓷之路”是日本古陶瓷学者三上次男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作为日本中东文化调查团的重要成员,在埃及福斯塔特(今开罗)的考古发掘,彻底启开了这位对中国陶瓷有迷恋情结的人的心扉。于是他将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对中国陶瓷的考古成果,著就了《陶瓷之道》这本影响世界的陶瓷著作,其意义深远。他在日本和世界陶瓷学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陶瓷之路》同时也让世人再一次了解和认识了这个与中国同名的“china”。

陶瓷与丝绸作为中国两大物宝,也为中国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然而这两条路的命名都为西方学者所为,的确值得国人好好思索一番。

日本:

日本与我国东不沿海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交往频繁。早在战国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倭人就已与位于今中国东北部、朝鲜北部的古燕国有往来。(《山海经·海内北经》记:“倭属燕”。)秦灭燕时,有一些汉人逃亡朝鲜,进一步去日本;随后,日本与中国的交流更加密切。中国的汉字、儒学,中国的书画、佛教,中国的学制、典章制度等,都对日本产生了全面的影响。越窑瓷器原产地的浙江与日本的关系也很密切:余姚河姆渡的水稻、宁波的佛教、天台的茶艺、浙东的绘画等都与日本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史实证明中国与日本的海上通道公元前2世纪就已开通。越窑青瓷输往日本,是在唐代中后期,这时输入日本的瓷器品种很多,有唐三彩、青瓷、白瓷和釉下彩瓷等。越窑青瓷在日本的发现地主要有:鸿胪馆遗址共发现近2500多个点片,数量非常巨大;西部沿海地区共发现近50处有越窑青瓷的遗址;奈良法隆寺,保存着一个高26.4cm、口径13.6cm、底径10.1cm的越窑青瓷四系壶;京都仁和寺出土有唐代的瓷盒;立明寺发现唐代三足等;平城京遗址出土有敞口斜直壁、窄边平底足碗;于治市发现双耳执壶;此外在福冈、久米留市的山本、西谷等地也有出土。

朝鲜:

中国与朝鲜交往历史悠久。《尚书大传》、《史记》、《三国逸事》等中朝两国文献中记有箕子“走之朝鲜”的传说。考古也证实:中国与朝鲜的交往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参照《朝鲜古艺术与中国的关系》载《文物参考资料》1950年第12期)由汉到唐,中国文化对朝鲜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一时期,朝鲜相继经历了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历史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汉字、佛教、建筑以及制瓷技术等都传入朝鲜。朝鲜出土中国陶瓷主要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江原道原城郡法泉里三、四世纪的墓葬里出土了越窑青瓷羊形器。百济第二代首都忠靖南道公州发现的武宁王陵(公元523年卒、525年葬),出土了越窑青瓷灯、碗副研究员、四耳壶、六角壶等器。在新罗首都庆州(庆州位于朝鲜半岛的东南部),古新罗时代的墓葬里出土了越窑青瓷水壶。1940年在开城高丽王宫发现北宋早期越窑青瓷碎片;在忠清南道扶余县扶苏山下发现有早期宋代越窑青瓷碟。

泰国:

泰国,古称暹罗,位于中南半岛中部,是一个由泰族为主体的民族组成的国家;泰族是属于汉藏语系的民族,至迟在公元初已定居于泰国北部。早在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我国的青铜器就已从云南传入泰国。(《东南亚》1984年第四期)汉代开始我国丝绸和陶瓷开始传入泰国。考古发现在泰国出土的瓷器主要是长沙窑器。近年来也出土了一些越窑瓷器,如在马来半岛苏叻他尼州的柴亚及其附近地区发现了大量残片,其中有越窑钵、水注及壶等。

印度:

印度,古称天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就象嵌在印度洋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印度河与恒河流经境内,孕育着这古老的文明;印度与中国一样同是既有优秀古老的文化传统而又始终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早在汉代,印度的佛教、文学、艺术、天文、医药等就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尤其是佛教对中国产生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的造纸、养蚕缫丝、制瓷技术等也相继传入印度。中国瓷器对印度的影响较大,20世纪以后在印度的迈索尔邦、詹德拉维利等地均出土有越窑青瓷。印度科罗德海岸的阿里曼陀古遗址本地不冶里以南三公里,是罗马时代南印度的对外贸易港口,1945年在英国、1947~1948年在法国政府先后在此进行挖掘,出土有唐末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在南方的迈索尔帮也出土过越窑青瓷瓷片。我国瓷器销往印度,在《诸蕃志》、《岛夷志略》中均有著录。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与印度仅一水之隔,古称“锡兰”,是区分印度洋上的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湾的重要区域。斯里兰卡在印度洋上也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转基地和中国陶瓷的出土地,古代中国人也称它为“狮子国”。在印度阿育王时代,它是联系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枢纽,从东西两方驶来的船舶,都在这里停泊。考古证实:在迪迪伽马遗址的佛塔处发现了越窑青瓷残片;在马霍城塞出土有越窑青瓷狮子头;在马纳尔州满泰地区的古港遗址,发现有9~10世纪的越窑青瓷。

菲律宾:

菲律宾(古称吕宋)是太平洋西部的群岛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菲律宾与我国的交往,最早见于宋赵汝适的《诸蕃志》,至迟在公元3世纪已经开始。陈荆和在《16世纪菲律宾的华侨社会》一书中谈到:公元3世纪中国人已到菲律宾进行开采金矿的活动。瓷器是中、菲交往七、八百年的历史见证。在菲律宾群岛出土的中国瓷器数量居东南亚地区之首。据统计,菲律宾在先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共出土大约四万件瓷器。以至菲律宾东方陶瓷学会前任会长庄良有女士在《在菲出土的宋元德化白瓷》一书中说:“菲律宾的每一个省,每一个岛屿都出土过中国古陶瓷。”

从巴武鄢——巴丹尼土岛到北吕宋、伊老多海岸、班丝兰、邦邦牙、中吕宋那福塔示、马尼拉、黎刹及内湖、宿务及苏禄岛等地均有出土,这些越窑青瓷分别是唐越窑青瓷钵、宋刻花青瓷钵、壶、水注及刻有花纹的瓷片;以及有刻花粗细条莲花纹瓣的宋代瓷罐及有浮雕纹小罐。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很多居民具有中国血统。自古以来,马来西亚是中国通往印度的海上要冲。考古学家在柔佛河流域发掘的古文物中,有中国秦、汉陶器的残片;史实证明:这条商路在公元1世纪前后就已开通。刘前度在《马来西亚的中国古瓷器》一文中说:“甚至今天,在柔佛河岸还可见到荒芜的村庄跟营幕的遗地,在黑色的泥土上四散着中国碗碟碎片……”

越窑青瓷在马来西亚的发现主要是沙捞越河口的各遗址,出土过9~10世纪的越窑器:此外在马来西亚西部的彭亨也发现过唐代的青瓷尊。这些瓷器大多收藏在沙捞越博物馆。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群岛国家,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及亚洲大陆和澳洲大陆之间,自古以来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十字路口:中国和印尼群岛之间的联系早在史前时代就已开始。古印度尼西亚人沿着两条路线从亚洲大陆南部南下:一是中国云南经缅甸、马来半岛到印尼列岛:一是中国东南部经台湾、菲律宾、爪哇到印尼各列岛,出土的青铜器等可以为证。印尼人对中国的瓷器十分重视,将其视之为“珍贵的文物和传家宝”。1963年据苏来曼的《东南亚出土的中国外销瓷》一文中说:“印尼全境都发现了青白瓷,它仅次于青瓷。”可见青瓷在印尼也有大量发现。考古证实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苏拉威西、加里曼丹及其他岛屿均出土过越窑青瓷,品种有青瓷钵、壶、水注等。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位于阿拉伯海北部,是我国唐宋以来商舶到西亚地区的必经之地。早在19世纪这里就出土过中国唐宋时期的瓷器标本。

巴基斯坦的布拉明那巴德(Brahminabad),是7~11世纪印度河畔的商业中心,宋真宗天(1020年)毁于地震。出土有唐越窑青瓷残碗,也有五代、北宋时期的瓷器。卡拉奇东南的巴博,是13世纪衰落的古港,1958年巴基斯坦考古部在这里发现了9世纪的越窑水注和北宋初期的越窑刻花瓷片等。

阿拉伯:

阿拉伯(中国史书上称为大食)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联合处,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世界交通史上的特殊地位。阿拉伯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中国与阿拉伯民族的交往在公元前后就开始了公元前2世纪末,汉朝因张骞出使西域而得知条支,并谴使该地。到8~9世纪时达到高潮。中国的丝绸与瓷器一直是阿拉伯世界所喜爱的奢侈品,在中国与阿拉伯世界这条商路上,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上的驼队,还是“海上陶之路”上的舟舶,精明强悍的阿拉伯商人无不显示这个伊斯兰民族顽强的生命力,阿拉伯商人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邻近阿曼湾,是印度和中国商船进入波斯湾的通道。阿曼的苏哈尔是阿拉伯商人和印度、中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著名港口,古有“通往中国之门户”之称。80年代在此地出土过越窑青瓷片。此外,在阿拉伯的巴林,50、60年代也出土过唐越窑青瓷残片。

伊朗:

伊朗,古称“波斯”,位于中亚腹地,南靠波斯湾,是古代东西方海路交通的要道;中国与伊朗是世界上两个拥有悠远历史的文明古国,据史记载:两国的交往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就已开始,西汉的张骞奉命向西方“凿空”以后,汉朝使臣已到达安息(安息即是伊朗的古称)。唐代与外国的交通共有七条线路,其中一条便是“安息道”。中国的造纸,蚕丝、制瓷、指南针等对伊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伊朗的宗教、农作物、金银器等也传到中国。伊朗人民特别珍视中国瓷器,把中国瓷器称为“秦尼”,并且伊朗历代帝王都大量地订购中国瓷器。伊朗出土的越窑瓷器主要有:伊朗东部的内沙布尔遗址,出土有越窑青瓷罐;在中部的雷伊遗址出土过越窑内侧划花钵残片;最著名的要数古代港口席拉夫,是近年来出土中国陶瓷的重要遗址。1956~1966年英国伊朗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唐代越窑系青瓷等。此外,在达卡奴斯、斯萨、拉线斯、内的沙里等遗址也发现有越窑瓷器残片。

伊拉克:

伊拉克位于古代文明发祥地的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腹地,土地肥沃,生活富庶。这片土地曾被东方学家普拉丝塔命名为“肥沃的新月行地带”,这一地区在古代既是东方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的枢纽。自1910年以来法国人贝奥雷就在此地进行发掘,巴格达以北120公里处的萨马拉遗址因出土中国陶瓷而闻名。萨马拉位于低格里斯河畔, 公元836~892年,这里曾作为首都,先后经过三次发掘。出土有唐越窑青瓷等器;裾专家分析,与浙江余姚上林湖出土的标本完全相同。此外在阿比达(有译为阿尔比塔)等地也发现过9~10世纪褐色瓷,晚唐、五代越窑青瓷。

埃及:

埃及是“陶瓷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位于地中海东南部、非洲的东北部和亚洲的西部,扼红海和地中海咽喉。尼罗河自南向北流贯全境,著名的古城遗址福斯塔特(今埃及首都开罗)位于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建于公元641年,当时是埃及工商业中心,9世纪时相当繁荣。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孕育了埃及悠久而古老的文明,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中国与非洲的文化交流始于中国的秦汉时期。早在战国七雄之一的商鞅正在进行雄心勃勃的变法之时,远在埃及的亚历山大也已经建立了辉煌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在《地志》中是这样描述这座名闻遐迩的城市:“它有优良的海港,所以是埃及唯一的贸易地,而它之所以也是埃及的唯一的陆上贸易地,则因为一切货物都方便地从河上运来,聚集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随后埃及的命运无论是文化、艺术、商业还是精神都被写进了世界历史。埃及从9世纪前后就源源不断地进口中国陶瓷。自1912年日本中东文化调查团的三上次男、小山富士等古陶瓷学者对这座遗址进行发掘以来,福斯塔特共有六、七十万片瓷片出土,其中有一万二千片中国陶瓷,时间跨度从中国唐代~明清时期。

在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越窑瓷器主要有:9~13世纪初期的越窑青瓷,有些刻有莲花、凤凰等纹样;还有比较典型的属于唐代平底小圆凹式的玉璧底碗。20世纪60年代在库赛尔和阿伊扎布等遗址也出土过唐末到宋初青瓷器。

除埃及以外,非洲的其它地方也出土有越窑瓷器。如20世纪60年代在苏丹的埃哈布、哈拉伊卜等地出土有唐末五代青瓷;50年代中期在基尔瓦岛也出土唐末到宋初青瓷,据统计,该国出土中国瓷器的遗址有46处之多。40年代末在肯尼亚的曼达岛出土有9~10世纪的青瓷。

陶瓷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烧造陶器和瓷器的工业通称陶瓷工业。

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发明并广泛使用陶器。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发掘的陶器,经科学测定,约为8800年前的遗物,是当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陶器。瓷器则发明于商周时代,到现在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龙泉瓷与辨伪

要说龙泉瓷,就要先说说龙泉窑。

说起我国老窑瓷器,人们往往首推宋时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定哥。起始于北宋的龙泉青瓷,似乎品级要低一等。其实,优质的龙泉古瓷,从古至今,历来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龙泉窑位于浙江南部龙泉地区,与福建毗邻。汉代开始,已经有瓷窑,但真正让世人认可的是北宋时的青瓷。龙泉瓷是以地域而命名,以后便相沿袭。

龙泉窑自宋至清800余年的烧造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的龙泉窑更以其莹润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称绝一时,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此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商家纷纷对龙泉窑的产品进行仿烧。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

清末民初之时,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集青瓷,其后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与此同时,龙泉当地研制仿古青瓷之风大盛,一批民间制瓷艺人纷纷加入此行。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民国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

1956年,龙泉瓷厂恢复生产。浙江博物馆收藏了一批解放后烧制仿龙泉窑的产品,主要是根据南宋龙泉窑器物形制,如:双鱼洗、鬲式炉、牡丹纹大瓶等器物,但仿制得不刻意。

20世纪80年代始,一些龙泉大型瓷厂以仿古工艺品的形式大批量生产龙泉窑青瓷。近年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兴起,为获取高额利润,各种文物作假应运而生。龙泉窑青瓷的作伪,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器型

仿烧往往选每个时代龙泉窑的典型产品,如北宋的执壶、五管瓶,南宋的莲瓣碗、凤耳瓶、鬲式炉、元代的牡丹纹大瓶、刻花大盘、各式香炉等器物。仿品很少是对照真品的实物进行仿烧,因此造型上线条呆板,缺乏神韵,颈肩部的转折十分生硬,足端部过于整齐,器型比例失调,器物形制的规格和尺寸也不够规范。

2.胎釉

龙泉窑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应的烧造工艺。龙泉窑不同时代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不尽相同。

对粉青、梅子青釉的仿烧,一般釉料不用化学配方,而沿用传统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选择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尽管釉的质感非常像,但缺乏内敛的厚实感,往往浮光隐现。

明代龙泉窑豆青和深绿釉色的瓷器,胎壁厚重,器底粗糙,是现代仿制较容易掌握的,这类产品需仔细辨别。作伪器物一个重要工序,就是对器物釉表面进行去光处理,主要采用强酸溶液腐蚀、土埋及一些工业技术上的打磨。近年来,专家学者对经过作旧处理的器表损伤,在高倍显微镜下表现出的不同显像,作了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对古陶瓷辨伪的科学水平。

3.纹饰

龙泉窑产品的伪品的刻划纹样,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贴花工艺的纹饰,不像真品的生动自然。露胎是元代龙泉窑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元代龙泉窑特有的葱绿釉色和露胎赭红色的相衬,伪品对这类产品的仿烧,提供了识别点。

4.装烧方法

装烧技术在龙泉窑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是不相同的。在垫烧的工具上,归结起来不外乎垫圈和垫饼两类,但不同时代在圈足上所垫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时代不同的烧造痕迹。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产品的“铁足”、“朱砂足”往往是不规则的。元代垫圈痕迹、明代器物的圈足露胎部,显露出“火石红”。龙泉窑早期的产品,十分完整的少见,多少留有些残疵,主要在圈足部分。因此作伪者往往采用“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或沾粘窑渣的手法来蒙人。

陶艺资讯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现代陶艺资讯的多样化

现代陶艺资讯的形式丰富多样,而且在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表现力,特别是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而多媒体的资讯形式与内容,共同为人们的文化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丰富人们的内心对于艺术与美的追求,同时还可以根据人们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发应用更多的形式与内容来达到丰富人们生活的目的。

陶瓷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现代的陶瓷生产活动与艺术类型的经营促销活动,都有丰富的内容与意义,特别是各地的的陶瓷产业信息与发展进步的实际种形式,都是陶艺资讯的内容来源,广泛的进行陶瓷艺术的交流,陶艺资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内容,也是现代陶艺资讯最富表现力的一个地方。

陶艺资讯的设计与发布,体现着全面性的特点,网罗国内外的相关资讯进行整理也发布,让陶瓷的爱好者通过广泛的了解,更加熟悉陶瓷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还可以为陶瓷艺术的进步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作用,当然,丰富多彩的陶艺资讯内容,还是现代人文化生活里一个陶冶人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发布平台同布进行信息的发布,是现代人们文化生活丰富的重要形式,也是现代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需要,比如网络平台的应用,比如杂志的宣传,比如一些广告营销形式的公布,比如对于藏品分享的一些全程转播,各种不同的陶艺资讯,共同组成了陶艺资讯交流的平台,陶瓷专业人士和爱好共同的一种文化生活大餐。

关注陶艺资讯,享受幸福生活


关注陶艺资讯,享受幸福生活

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告诉发展,很多人的经济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有一些人觉得自己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吃穿住行也变得更加方便了,但是自己的精神生活总是会觉得缺少点什么。有些朋友会介绍到多关注一些陶艺资讯,能够享受到幸福的生活。

关注陶艺资讯,能让自己欣赏到更多美的东西。我们在生活中,总是需要去欣赏一些美的东西,让自己觉得这个世界总是美好的。陶艺资讯,总是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优秀的作品,让我们感叹道工艺的精湛之处。另外,也会让我们感受到一些很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我们相信只要用心去关注,总会发现世界上美的存在。

关注陶艺资讯,能够让自己去收藏一些美的作品。我们欣赏各种美的作品,我们的内心就会为之动了心,就会想着努力去拥有他。当我们关注了陶艺资讯之后,就会欣赏到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作品,我们就会想着拥有他们。当我们通过一定的渠道拥有了精湛的作品时,我们就会像取得成功一样兴奋。

关注陶艺资讯,能够让自己与他人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在与朋友的相处中,共同话题是非常重要的。关注陶艺资讯,让我们能够与其他朋友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在与他们的相处过程中能够沟通地更加畅快。关注这些资讯,也能够让我们的知识面更加地宽阔,不再那么狭隘,总会帮助我们结交更多的朋友。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艺与小资生活的关系》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艺与小资生活的关系》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