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瓷砖分类 > 导航 >

清朝瓷器分类(一)

清朝瓷器分类(一)

瓷砖分类 清朝瓷器鉴别 瓷砖的分类

2020-09-18

瓷砖分类。

康熙瓷

清朝的瓷器仍以景德镇瓷器为主,康熙时开始把景德镇窑恢复,并派专员监造,专员有藏应选、郎廷济。不论在造型,色彩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仿制历代名器。同时首创了缸豆红、珐琅彩。康熙瓷釉是浆白釉,釉厚有小棕眼。色彩有五彩(无粉),素三彩(绿、黄、淡紫、茄紫),珐琅彩(就是料彩),一道釉祭红、郎窑红、宝石兰、宝石绿、缸豆红、素黄的东西也是有名的。康熙时图案的人物大都是瞎子,款式多为六字款,近似欧阳询、虞世南体,字瘦长。

雍正瓷

雍正虽十几年间,但瓷器业较发达。首创粉彩,(五彩加粉),胭脂水,窑变。在仿制上盛于康熙,而且有些东西仿的精。如前几十年的宣德青花大都误认为雍正的。明成化创的过枝画法,雍正时颇盛行。这时瓷器珐琅彩、斗彩、透釉虽黄、娇黄、蔡绿,葱心绿的也很多,而且著名。雍正的粉彩,温柔雅丽,特别美观。款式有六字款或四字款。

乾隆瓷

乾隆时期,是集过去造瓷之大成,所以造瓷技术得到了发展,可以说乾隆是封建社会瓷业的黄金时代,乾隆时期不论是造型、色彩都是应有尽有,而且创制了古铜彩。对历代名瓷是无一不仿,所以历代的东西在乾隆时期都能看到样本。在画法书写上也力求精致,成立了绘画的“如意馆”书写的“南书房”。画法上不但仿古,而且引造了西洋绘画技术。所以乾隆的瓷器造型优美,图案有一定章法,色彩鲜艳雅致。款式有六字款或四字款,有楷字、篆字。

小编推荐

清朝陶瓷文化


雍正斗彩海水江山团花天球瓶 清朝时期 高52.2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16.5厘米

人们把敛口短颈,上阔下敛,腹大而扁,砂底微凹的瓷器,称之为天球瓶。斗彩又名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一种装饰艺术。明宣德时景德镇始创,成化时非常发达,清雍正时有进一步发展。斗彩先以釉下青花在坯上描绘勾勒,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填涂或点涂成完整的花纹,使用的彩料主要含铁、铜和钴,成品色彩丰富、鲜明,绘画内容亦多种多样。

明朝未年,流寇四起,李自成率农民军杀入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吴三桂引满清之兵入关,至此满清统治开始,长达二百余年。

清代瓷器,仍以景德镇为中心。在明未连年混战当中,景德镇也受到严重损坏,窑场凋零,匠人四散。直到清顺治十一年才恢复生产,景德镇复为御窑厂。这一时期的产品有明显的过渡时期特征。胎体比较厚重,制作略显粗糙,一般底部斜削草率,还粘有砂粒。器物沿口部分施酱黄釉,深浅不一,呈黄褐色,为顺治时期的重要特征。

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比前代还略有进步,所以有人认为清代的陶瓷,应从康熙时期开始计算。这一时期在整个清代瓷器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康熙十七年,派内务府官员至景德镇,驻厂督造,并开创了以督窑官姓氏称呼官窑的先例,比如具有代表当时制瓷水平的“臧窑”、“郎窑”等。

康熙瓷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普遍古拙,胎体比较厚重,同样大小的器物,要比清朝其它时期的器物要重些。较大型作品采用分段成型整体组合的技法,修胎工艺精细,交接处不留痕迹。康熙五彩的主要颜色有红、黄、紫、绿、蓝、黑等,很少用青花,描绘精致;另一特征是在康熙后期的作品中,人物面部只用轮廓勾出而不填彩。

模仿前代名瓷也是这一时期的生产特点。如在造型上模仿古代铜器,在风格特点上模仿各大名窑的釉色纹饰等。这种模仿,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多种颜色釉的出现,如“臧窑”出产的蛇皮绿、鳝鱼黄、吉翠、浇黄等等。康熙四十四年,朗廷极任江西巡抚,兼管窑务,史称“郎窑”。在其任职期间,大力推动瓷器革新,豇豆红、郎窑红、胭脂红、祭红、洒蓝、瓜皮绿、孔雀蓝、豆青、金银釉等等花色品种纷纷出现,争奇斗艳。

珐琅彩、粉彩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发明。珐琅彩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描绘人物服装或植物花朵时,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芸香油调合的彩料渲染。其效果较淡雅柔丽,视觉上比五彩软,所以也称“软彩”。

康熙后期的瓷画风格多受当时著名画家“四王”的影响,装饰内容多为山水松石、古装人物、神仙罗汉、仕女美妇等等。

雍正时期被认为是清季盛世之一,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这一时期的粉彩最为突出,大肆盛行,从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仅白地彩绘,还有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红、淡绿、酱地以及墨地等。

雍正瓷器造型不同于前代,在于它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其胎体选料极精,壁薄体轻,匀称一致,仰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透明状,在纹饰上,釉下彩中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极盛阶段,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种气氛中烧成,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

雍正六年唐英至景德镇御窑厂督导瓷器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青釉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仿官、哥、汝、钧等名窑制品也非常成功。出之于康熙时期的茶叶末、铁锈花等铁结晶釉,在此时达到极盛。稍后,唐英所作的《陶成纪事》中,总结了景德镇御窑厂的主要工艺,列出五十七条之多。许多颜色釉也在这一时期成熟起来,如祭红、祭蓝、粉青等等。

雍正瓷器的款识,官窑早期流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或方框竖写楷书款,珐琅彩器多署“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款。民窑署字较为草率,喜用吉语。

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御窑厂内聚集了大量管理人材和能工巧匠,使乾隆朝的烧瓷水平又有所进步。这一时期的产品从技术上讲虽精工细作,不惜工本,但从艺术格调上讲却显繁琐华缛,堆砌罗列,较前朝有衰退之迹象,成为清季制瓷业的一个转折点。

乾隆瓷器一面保留古代的精华,一面吸收西方艺术。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除常见器型外,出现了一些奇巧怪诞的物件,主要用于赏玩,被称作“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此时盛行在琢器上使用转心、转颈等技艺手段,制作工艺极其精致。象生瓷技术高超,仿木纹、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等等,几可乱真。这与当时制瓷艺人的高超技术密不可分,他们高度准确地掌握了釉料的配制和火候的控制,以至惟妙惟肖地模仿别的物质效果。

乾隆时期,粉彩完代取代了五彩,但产品质量不如前代。在粉彩器皿上讲究用镂空、堆塑的装饰手段,辅以“轧道工艺”和开光、剔刻等等。有署“古月轩”的珍贵瓷器,是以乾隆宫中古月轩命名的,从景德镇挑选制造精良的素胎进京,命内庭供奉绘画高手绘画,于京城设炉烘烤而成。

嘉庆时期,国家太平,各行承袭旧制,不思进取。景德镇御窑厂已无督陶官,改由地方官员兼管,嘉庆后期开始,工艺日趋衰落,产品多显粗糙笨拙之象。除传统器型外,奇巧华丽的观赏品也逐渐减少,缺乏创新。帽筒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器型,鼻烟壶及文具在士大夫阶层广为流行。此时珐琅彩已停烧,粉彩装饰盛行“百化不露地”的手法,也称“万花锦”。单色釉比以前也减少了一些品种,风格上与乾隆朝瓷器相同。

清朝统治,至十八世纪末叶明显开始走下坡路。道光时期的陶瓷业随着国势衰微,其生产规模也大大下降,产品质量亦不如从前。

道光瓷器的造型特点比较明显。一是外型比较笨拙,缺乏灵性;二是线型不够圆润,板滞生硬;三是足脊多不平整。装饰图案中的人物形象有形无神,构图零乱,线条纤弱。但唯一例外的是“慎德堂”款的御用粉彩器皿,极为精美,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产品。“慎德堂”是道光皇帝的堂名,景德镇所产的器皿上以三字直款最为稀少,款多为抹红色,也有描金色,器皿多以折枝花为装饰。

咸丰时期,国力衰败之极,连年兵变,百业俱废。咸丰末年,又遭八国联军入侵,国家受到巨大损失,陶瓷业也难逃厄运,所以咸丰时期的传世精品很少。这一时期的产品更加粗糙轻率,胎体厚重且疏松,表面施釉厚薄不一,还常出现桔皮状坑凹。造型笨拙最典型者数玉壶春瓶,腰腹粗大,颈部粗短,咸丰官窑瓷器款识为“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两行楷书,字体工整,字外无圈栏。

咸丰末年,景德镇官窑厂被损毁,陶瓷业被破坏无余,清代瓷业之败落,莫过于此。

同治瓷器以承袭前朝为主,粉彩器以彩色为地,一般以淡黄、淡蓝、淡绿或淡紫为多见。“体和殿”款瓷器是为朝廷所造的陈设品,器型尚规整但略显呆板。这一时期的装饰图案多采用吉祥纹样以及龙凤云鹤等,格调不高。

所谓“同光中兴”以后,社会局面有所稳定,陶瓷业也随之复兴,虽不及康乾旧貌,相对而言,在晚清时期也算是比较繁荣的时期了。这个时期的产品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同时亦有仿古亦有创新。如荷叶式盖罐,加铜质提梁的茶壶等器型都为新创。青花精品极少见,多数以色调浮浅暗晦为特点,使用一种“洋蓝”,虽鲜艳却不美观,发蓝紫色,用线软弱散乱。青花加紫的装饰手法比较多见。为光绪朝慈禧御用制“大雅斋”款的官窑瓷器,是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精品,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往往有“永庆昇平”、“天地一家春”、“永庆长春”等章,制品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五彩器物也多见,所装饰内容多为牡丹、萱花、绣球之类。

宣统是清代最后一朝。光绪末年至宣统时期,景德镇按西方体制设立了陶瓷公司并设立分厂,研究新法,技术上有所提高,质量样式方面都有改良,但终因时局混乱、经费不足、支撑不了而归失败。所以这一时期所留下的产品数量不多,至今而为稀品。

宣统瓷器量少,但比光绪要规整精细许多。其胎体选料上乘,胎壁轻薄均匀,坯釉结合好,烧结程度较高,叩击声音清脆。从技术角度而言,宣统瓷器的工艺水平较高,具有现代陶瓷工艺的特征。宣统二年,江西瓷业公司筹措资金,成立中国陶业学校,内设本科及艺徒二班,有目的有计划较为系统地培养专业陶瓷人材。此外,山东淄博、江苏宜兴、福建建阳、广东佛山、四川成都、河北彭城等地窑厂也都有产品面市,至民国时期继续烧造。

清朝出现了专门论述陶瓷、研究陶瓷的著作,比较有名的如朱琰《陶说》、蓝浦《景德镇陶录》、程哲《窑器说》、唐英《窑器肆考》、寂园《陶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等等。

陶器与瓷器的分类概述


手工青花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器与瓷器相比出现的较早一些。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瓷器则代表着中国历史文化,我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之国”。陶瓷做为中国文明与历史文化的象征,受到了从古至今众多人们的喜爱,其艺术及欣赏价值极高。今天小编特地搜罗了下陶瓷的一些种类及品种,和大家一起分享下中华民族的陶瓷艺术魅力。

1、青花瓷

青花方形瓶陶瓷

2、毛瓷

毛瓷-2001年限量版

中博毛瓷12件

毛瓷摘要:从1958年起至1974年止,醴陵窑曾多次为毛主席制作生活专用瓷,包括餐具、茶具、文具、烟灰缸、牙盒等。由于种种原因,散落民间的主席用瓷数量非常稀少,而收藏主席用瓷较完整的中南海和韶山纪念馆又非常人所能接近的,这给研究和收藏主席用瓷带来很大的难度。直至1997年广州嘉德拍卖会上主席用瓷才第一次公开露面,当时作为拍品的红月季花碗尚有釉裂,但因收藏价值高,即便如此也颇受藏家追捧,最终以8.8万元成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藏友们的不断寻觅,多件主席用瓷陆续被发现,如四季花卉纹碗、梅花系列餐具、胜利杯、茶壶、红山茶鱼盘、烟灰缸、牙盒等。但这些相对于主席用瓷来说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主席用瓷探究领域尚有许多谜团,这些都需要有心人不断地寻觅、发现、研究、完善。

小编分享:小编刚见到毛瓷的时候并不知道其具体含义,到后来进行有关的查阅,才发现来头不小,竟然是我们毛主席专用瓷。小编实在是惭愧,竟然连这等高贵的瓷器都不识,还好后来小编在网上进行了这方面的“充电”。其实真正意义上遗留下来的毛瓷并不多,而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出售的毛瓷都是根据以往毛瓷工艺重新生产的。为大家选择的这两款产品小编觉得还是挺漂亮的。前者为毛瓷-2001年限量版,名为春夏秋冬四季花瓷碗,从外表我们可以发现其色彩是非常鲜艳的,红色的花瓣与白色的碗搭配的非常到位,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后者为中博毛瓷十二件套,产品数量比较多,跟前者很相似,都是采用花瓣的效果,也许这就是毛瓷的风格吧。两款产品都为醴陵生产的,醴陵也是最早为毛主席生产专用瓷器的地方,相信有毛主席做为代言人的毛瓷一定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而做为遗留下来的毛瓷收藏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3、骨瓷

欧式奶壶

中国结奶杯

骨瓷摘要:

一、骨瓷特点:1、外观美。瓷质细腻通透,器型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2、档次高。产生于英国,长期以来是英国皇家和贵族的专用瓷,是目前唯一世界上公认的高档瓷种,兼有使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号称瓷器之王;3、工艺精。二次烧成,工艺复杂,只有英国,中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泰国有生产。

二、骨瓷的挑选:1、将杯子罩在灯泡上(当然也可以对着光就好),透光性强、色泽柔和为上品;2、通体乳白色、釉面光滑,瓷质轻薄的是优质品;3、用瓷勺敲打或用手指轻弹,清脆响亮、宛如洪钟。

小编分享:骨瓷,1794年由英国人发明的。因在其黏土中加入牛、羊等食草动物骨灰(以牛骨粉为佳)而得名,是环保的绿色消费品。骨瓷历史虽然不是很悠久,但是被世界公认为最高档的瓷种。而现在出现的一种新骨瓷,是通过在瓷坯中添加矿化剂对传统瓷器的烧成温度,变形度,吸水率,透光度等方面的产生影响,形成了一种外观质量上近似于骨瓷,内在质量优于骨瓷的新材质。但是由于小编并非专家,至于这里的产品是哪种意义上的骨瓷小编也是无能为力。小编为大家选的两款骨瓷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风格。前者产品为欧式风格,瓷杯口一圈古典的条状纹加上杯身优雅的花纹,具有很强的欧洲气息。后者为中国式风格,清亮的瓷杯与中国结的结合,很好的体现了中国文化气息。两款产品都为奶杯,有一定的特色,风格可以适合不同人群的需要。

4、红瓷

醴陵明鑫红瓷

醴陵明鑫红瓷

红瓷摘要:“中国红”以精湛的制瓷技艺著称于世,在四大发明出现以前,它就已经传遍世界。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并且也是最受世界各国青睐的颜色。红瓷承载着吉祥、尊贵、自古就成为皇室追求的珍品。今天,中国红瓷将红瓷技艺运用到日常生活器具中,使古代只能皇家享用的红瓷进入到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红瓷的每一件产品,从设计到研发,皆由专业设计师精心选材、构思,并结合不同理念所创造的工艺精品。无论是外观还是内涵,均能见到设计师的巧思妙想,因此产品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小编分享:小编刚接触红瓷的时候就是被它的大红的色彩吸引了。1998年,中国科学家攻克了陶瓷大红色釉不耐高温的世界性难题,烧出了色泽鲜艳、表面纯净的大红色瓷器,失传近百年的中国红瓷在20世纪末得以重生。这一技术实现了中外陶瓷艺人百年的大红梦,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红瓷工艺的复兴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相信中国的红瓷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小编为大家选得两款产品都是为醴陵明鑫红瓷。前者产品采用花与蝴蝶的搭配,还原了大自然状态的某一部分,把这种图画集合到红瓷身上,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后者产品采用黑色的花与大红的红瓷进行搭配,黑色衬托着红色,是红色让人感觉更显亮。两款产品气质高雅,雍容华贵,实现了东方艺术神韵和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是陈设的瑰宝,也是收藏的极品。

陶器篇

1、紫砂陶

紫砂-井栏壶

延壶阁-紫砂杯

紫砂陶摘要:

紫砂陶的特点:1、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2、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3、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4、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5、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小编分享:说完了瓷器,现在开始说陶器了,紫砂应该是属于陶与瓷之间的“炻器”,但人们都习惯称之为紫砂陶,既然这样小编我就暂时把他归纳到陶器这边吧。一提起紫砂,就想到了宜兴,两者显然是不可分割的。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趋完美、丰富。宜兴紫砂壶从古至今受到众多饮茶人的喜爱。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为何独钟宜兴紫砂壶?周高起又说:“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原来宜兴紫砂壶泡茶之佳,在于能尽得茶之色香味。--摘录。小编为大家选的两款产品分别为紫砂壶和紫砂杯。前者为紫砂壶,有着浓厚的宜兴紫砂气息,壶的造型别致优雅,颜色为单一颜色。后者为紫砂杯,体积比较大,与前者产品明显不是配套的,而和我们平常一般人喝茶用的大杯相似,走的是大众化的路线,相信很多朋友也会喜欢的。两款产品均为宜兴紫砂,造型美观,别致优雅,绝对是饮茶人士首选的器具。

2、黑陶

黑陶

黑陶中华龙鼎

日照黑陶摘要:日照的黑陶是中国的传统陶艺,这种陶器通体漆黑,闪闪发亮,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带有原始气息古拙的美,正是这种朴素的美,恰恰符合今天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时尚,而成为人们欣赏和收藏的精美艺术品。日照,这个中国新时期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地区,这个境内两城、丹土等遗址被史学界称为“四、五千年前亚洲最大的城市”的濒海文化圣地,曾一度并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国考古大师和寻宝者接踵而至。日照境内古遗址出土的各类陶器是中国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华夏艺术之魂”,日照的黑陶制作迄今已具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工艺精湛,陶文化源远流长。

小编分享:黑色陶器,间称黑陶,小编刚接触黑陶的时候对它并没有什么好感,相反黑色的表面让小编时不时联想到了煤炭。时间总是能证明一切,小编不得不相信这句话了,逐渐小编对黑陶有了更多的认识与了解。而它那黑不再让小编联想到那煤炭,而更多的变成了让小编赞赏的黑色魅力,黝黑的表面散发出微微的光泽。小编选择的两款产品为日照黑陶,上面图片下的文字是对日照黑陶做了个简单的介绍。前者产品为圆圆的壶,表面雕有一位小孩,似乎在拉扯着什么东西,黑色陶与人物雕刻的结合非常具有艺术效果,且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后者为黑陶鼎,鼎与黑陶一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图中为黑陶中华鼎,鼎身刻有古文字,线条歪曲,具有一定的历史韵味。两款产品代表着日照黑陶的艺术,有着独特的欣赏价值。

3、彩陶

彩陶工艺品

彩陶工艺品

彩陶摘要: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彩陶发现较晚,至今仅有85年,而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8000年的历史。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多年,跨越了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屈家岭、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历史中艺术成就最高。从制作工艺、艺术成就、历史价值、升值空间等诸多因素看,陕、甘、宁、青的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彩陶和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

小编分享:小编也是刚接触彩陶这一类陶器,似乎看上去与其他陶器与瓷器有些很大的差别,当然小编所指得是彩陶工艺品,并非上面介绍中的那种历史发掘品。彩陶工艺品的特色就是色彩鲜艳、多样,塑造出来的产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给小编的感觉就是没有其他陶瓷那样深厚的历史内涵,也许是因为我们发现的比较晚吧,只有85年的时间。小编为大家选的就是两款彩陶。前者产品为彩陶瓶,跟其他陶瓷瓶的外型差别不是很大,而主要差别就是瓶身的图案了,图案为两只猫抓住了两只老鼠,将生活中的动物生活细节融入到了里面,有一定的生活气息。后者产品相比前者,色彩更丰富,图中为森林中的一栋房屋,给人森林之家的感觉,让小编不由地想到森林也去逛一逛,也许这就是彩陶的艺术魅力,让人产生不同的遐想,回味无穷。

4、印纹陶

印纹陶

印纹陶摘要:印纹陶,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干前用印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后进行烧制。依其烧制温度的低高,又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前者又有泥质与细砂质之分,多呈红褐、灰白、灰等色,多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以前;后者因烧制时温度较高,故胎质坚硬,呈灰色,系在前者基础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鱼纹彩陶盆上发展起来,其出现年代约在商代以后。印纹陶的器形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具,主要有瓮、坛、罐、盂、钵、杯、盘、豆、簋、尊、□等器皿。制作方式为手制、模制和轮制。其纹饰是用印模在作好的坯胎上捺印出来,最初只是出于防止器物变形,有加固陶坯的目的,故早期的印纹陶上多留有布纹、席纹和绳纹的痕迹,后随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审美能力的发展,逐渐使纹样趋于丰富、精美。印纹陶的纹样均为几何形,主要有水波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云雷纹。其纹饰多与器形相协调,如曲折纹、云雷纹、回纹等较粗犷的纹样,多用于瓮、坛及较大的罐等。而小件的盂、钵等多饰以米字纹、方格纹等细密、秀美的纹样,其中尤以商、西周、春秋时期的纹饰线划均匀,结构严谨,且富有韵律感。印纹陶的装饰工序,寄寓于器物脱坯后的压印过程中,制作较为简单,且一旦制成模具,即使不会刻画的人,也能从事捺印。因此,简单易行,适合大量生产,故它在一定区域内获得极大发展,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一种制陶工艺。它主要流行于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江西、安徽等省区,盛行于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暗纹陶、彩绘陶器等的兴起和迅速发展,而走向衰落,至汉代以后逐渐消失。

景德镇瓷器的分类


景德镇的制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制造出来了非常多优秀的作品,不仅在国内有名,在果然的知名度也是响当当的,因此景德镇又有“瓷都”的称号。

1、宋代。宋代最为出名的瓷器是影青瓷,所谓影青瓷,是在五代烧制耳朵青瓷以及白瓷的基础之上烧制而成的。影青瓷一直有“素肌玉骨”的美称,是我国的陶瓷史上一种非常珍贵的品种,正是因为有影青瓷的出现,景德镇也顺利地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2、元代。元代的时候,景德镇又烧制出了两种瓷器,一种是青花瓷还有一种是釉里红瓷。不论是青花瓷还是釉里红瓷,都是非常具有特色并且十分名贵的瓷器品种。当然,这两种瓷器不单单可以单独出现,在制作的时候还可以将两者相互结合,制作成青花釉里红,极其美观并且具有特色。另外,元代景德镇在高温颜色釉的方面也有突破,出现了卵白釉、红釉、蓝釉、金釉等等。

3、明代。到了明代,景德镇广泛地吸取外来文化,创造出来很多创新品种、造型以及装饰,这也使得景德镇站在了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在永乐时期,景德镇烧制出了玲珑瓷,到了成化时期,在玲珑瓷的基础上又进行创新,进而成功烧制出了青花玲珑瓷。

4、现代。景德镇在民国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整个低潮期,但是到了现在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陶瓷企业变多,规模也在变大,很多传统的工艺也在逐渐地再次被发扬光大

景德镇瓷器是从汉朝开始烧制的,到了宋朝和元朝已经迅速地发展了,而在明朝和清朝的时候,景德镇已经成为了全国的致瓷中心。直到今天,景德镇瓷器仍然赫赫有名,在工艺和技法上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全国制瓷业的蓬勃发展。那么,景德镇瓷器共有几种分类呢?

1、青花瓷。青花瓷是大家十分熟悉的瓷器之一,它的原料是含氧化钴钴矿。青花瓷的成熟时期是在元代,在学术界,基本上也都承认元代的青花瓷是青花瓷的鼻祖,虽然在之前的唐宋两代也有青花瓷产生,但是它们并不具备青花瓷所必备的元素,因此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青花瓷。

2、粉彩瓷。粉彩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又被称为是软彩瓷,是在康熙晚期出现的一种釉上彩的新品种,流行至今。

3、斗彩瓷。斗彩瓷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彩瓷。“斗彩”以此最早出现于《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

4、颜色釉瓷。颜色釉瓷是在釉中加入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之后就会产生某种颜色,所以称之为是“颜色釉”。颜色釉有很多种类,例如豆青、影青、钛黄、象牙黄、翠绿、孔雀绿、窑变花釉、茶叶末、西洋红、胭脂红、等等……

5、珐琅彩瓷。珐琅彩是从国外传入的,之后被人称之为是“古月轩”,它是专门为清朝宫廷制作的。珐琅彩是宫廷的垄断瓷器,所需要用到的白瓷胎是景德镇御窑场所特制的。

6、变色釉彩。变色釉彩是以非常高级的细瓷的白釉来作为积釉的,用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及铈、镨、镱等混合稀土氧化物来作为它的着色元素,烧制而成之后釉色会随着光源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7、古彩瓷。古彩瓷又叫硬彩,它的色彩晶莹,有着十分强烈的色调对比,形象非常夸张。

8、新彩瓷。新彩瓷旧称是洋彩,是在清朝末期的时候出现的,引自国外,因此画面上极其具有西洋风格。

9、雕塑瓷。雕塑瓷是通过雕塑烧制而成的立体陶瓷,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隋代的时候就已经有狮、象等陶瓷工艺品进贡到皇宫之中了

景德镇的四大名瓷是哪四大?它们分别是粉彩瓷、玲珑瓷、颜色釉瓷以及青花瓷,下面小编就一一来为大家介绍。

第一种:粉彩瓷。粉彩瓷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粉彩瓷是先在白瓷上面勾画出图案轮廓,再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接着把颜料施在上面,根据需要用笔将颜色洗开,这样人物的衣服或者是花瓣就会有浓淡感以及明暗感了。

第二种:玲珑瓷。青花玲珑瓷距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在宣德年间,在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并且发展的。玲珑瓷玲珑剔透,闻名中外。

第三种:颜色釉瓷。颜色釉瓷就是依靠釉水色彩变化来装饰瓷器。在釉料中调整微量元素的含量就可以将釉色进行改变。通常,颜色釉有青釉、酱釉、黑釉、白釉、黄釉、绿釉、青白釉等等。

第四种:青花瓷。青花瓷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青花瓷的名声都是响当当的

陶瓷文化:定窑瓷器的分类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宋代属定州,定窑瓷器(19张)故名。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

定窑是继邢窑而起的白瓷窑场。器型唐以碗为主,宋代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多,亦产净花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胎薄而轻,质坚硬,色洁白,不太透明。由上迭压复烧,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这是定窑产品的特征之一。

定窑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印花以花卉为主,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梅等,也有鸳鸯、龙凤、狮子等动物图案,画面严谨,讲究对称,工整素雅的白釉印花定器历来视为陶瓷艺术品中的珍品而颇受人们的青睐。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用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刻划出由深、浅不一的主线与辅线相衬构成的物象,生动自然,有较强的立体感,装饰题材以花果、莲鸭、禽鸟、浮鸟、云龙等为主。

定窑虽原为民窑,但北宋后期曾一度烧造宫廷用瓷,因此,影响较大,各地纷纷仿制。有"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粉定"等仿器。

清朝文化陶瓷历史 (5)


清时期也算是比较繁荣的时期了。这个时期的产品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同时亦有仿古亦有创新。如荷叶式盖罐,加铜质提梁的茶壶等器型都为新创。青花精品极少见,多数以色调浮浅暗晦为特点,使用一种“洋蓝”,虽鲜艳却不美观,发蓝紫色,用线软弱散乱。青花加紫的装饰手法比较多见。为光绪朝慈禧御用制“大雅斋”款的官窑瓷器,是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精品,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往往有“永庆昇平”、“天地一家春”、“永庆长春”等章,制品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五彩器物也多见,所装饰内容多为牡丹、萱花、绣球之类。

宣统是清代最后一朝。光绪末年至宣统时期,景德镇按西方体制设立了陶瓷公司并设立分厂,研究新法,技术上有所提高,质量样式方面都有改良,但终因时局混乱、经费不足、支撑不了而归失败。所以这一时期所留下的产品数量不多,至今而为稀品。

宣统瓷器量少,但比光绪要规整精细许多。其胎体选料上乘,胎壁轻薄均匀,坯釉结合好,烧结程度较高,叩击声音清脆。从技术角度而言,宣统瓷器的工艺水平较高,具有现代陶瓷工艺的特征。宣统二年,江西瓷业公司筹措资金,成立中国陶业学校,内设本科及艺徒二班,有目的有计划较为系统地培养专业陶瓷人材。此外,山东淄博、江苏宜兴、福建建阳、广东佛山、四川成都、河北彭城等地窑厂也都有产品面市,至民国时期继续烧造。

清朝出现了专门论述陶瓷、研究陶瓷的著作,比较有名的如朱琰《陶说》、蓝浦《景德镇陶录》、程哲《窑器说》、唐英《窑器肆考》、寂园《陶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等等。

明、清官窑瓷器的造型分类


明、清官窑瓷器的造型有各式碗、盘、托、尊、瓶、瓷塑等,其中瓶的器型最多,有八棱、六棱等异体造型。

葫芦瓶

酒瓶,亦作陈设器。葫芦瓶因式样象葫芦而名,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其因其吉祥的谐音"福"、"禄"、历代皆受欢迎,且演变为其它造型,一侧支长流,另一安执手,既成葫芦式执壶,明嘉靖年间多见。

玉壶春瓶

始见于宋,宋、元时期多作酒器,明、清时期作陈设器。一说以"玉壶在春"而名。在玉壶春瓶的两侧分别装上把手和长流(壶嘴),就是执壶,多用来置酒。

琮式瓶

官窑特有的祭祀器。因圆口方身,形似玉琮而名。玉琮上下相通,但琮式瓶有底。

梅瓶

一说因插一剪梅而名,另一说是酒瓶,因可装一斤酒,故有些古书上又称之为经(斤)瓶。宋代用作酒器。明代皇家有用梅瓶随葬的现象。清代一般用作陈设。

天球瓶、赏瓶

陈设器。天球瓶因其腹部造型似球而名。

赏瓶,其与天球瓶造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口部外撇,因最初用于宫廷赏赐,故名。

壁瓶

作半器造型,因挂于墙壁而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时期。清乾隆官窑有轿瓶,专用于乾隆皇帝出行时挂于轿子的内壁。乾隆帝特别青睐轿瓶,他有七首咏轿瓶的诗刻于各式官窑粉彩轿瓶上。

转旋器

陈设器,清乾隆朝唐英督窑期间生产的特种工艺品。各式转旋瓶的外观大同小异,但内部结构与制作工艺不同,有转动颈部带动内胆旋转动的转颈(心)瓶,有利用水的动力转动内胆,以通过外套瓶的镂空花纹,观赏内胆上描绘的花纹,形似走马灯的转心瓶。除各式瓶外,还有外套瓶转动而内胆瓶不转的外转葫芦式灯盏、转旋高足碗、转旋笔筒等。画面上的葫芦式灯盏即是外转内不转的结构。转旋器的结构巧夺天工,仅台北、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有藏,且数量不多,大部分为一式一件,无复品。转旋器至今仿制未果。粉彩甲子转颈笔筒,上腹部书十二天干,下腹部绘十地支,转动瓶颈,使两者转换相配,妙哉。

尊的式样与瓶大同小异,差异在于口、颈部的直径与腹径之比。相对而言,前者比例较大的为尊,反之称瓶。

五供

五供是佛前供器,由一只香炉、二只花觚、二只烛台组成。香炉仿青铜鼎、花觚仿青铜觚的造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