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 导航 >

宋代---独创青白瓷名天下

宋代---独创青白瓷名天下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瓷砖墙面 鉴别宋代瓷器

2020-09-18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宋景德年间,宋真宗命昌南进御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因瓷器精美,天下

咸称景德镇瓷器。随着宋的南渡,北方许多著名窑场的优秀工匠纷纷来到景德镇, 

把当时北方先进的制瓷工艺带了过来,从而使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力量得以充实,景德

镇也因独创青白瓷而名扬天下。

中国古代造瓷,在釉色方面,素有崇尚青色传统,以青为贵。以前的各朝所追求

的色调,无非是浓淡不一,意境略异的青色瓷,而且,重色釉也不曾有过彩绘。景德

镇窑在北宋时期,仿效了青白玉的色调和湿润的质感,创造性地烧造出了一种“土白

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的青白瓷,使青瓷艺术达到了高峰。这种青白瓷大部分在

坯体上刻暗花纹,薄剔而成为透明飞凤等花纹,内外均可映见,釉而隐现青色,故又

称影青瓷。这种影青瓷当时则著行海内,天下均称为景德镇瓷器,从而使景德镇在南

北各大窑之间,崭露头角,争得一席之地。

青瓷唐草纹瓶

(北宋,高20.8cm,口径

5.9cm,腹径13.2cm,底径6.3cm)

小编推荐

细说名瓷青白瓷的“过往来去”


青白瓷是宋元瓷器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品种,生产的窑口遍及大半个中国,青白瓷系影响面之大,居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以湖田窑为代表的景德镇青白瓷是最典型的青白瓷,其釉色青白淡雅、明澈光润,胎质坚硬细白、体薄透光,造型丰富、挺拔,装饰精巧、秀美,历来有“饶玉”、“假玉器”之称,被公认是中国青白瓷的最高代表。

江西景德镇是青白瓷的烧造中心,北宋时其青白瓷的基本特征是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流动性较大,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北宋偏早的一些器物积釉微泛黄色器型多见盘、碗等日用器皿,还有瓶、壶、盏托、注壶、枕、油盒等,油盒底部多有"吴家盒子记"、"段家盒子记"等标记,均为阳文直书,此外尚有"蓝"、"朱"、"程"等共计14家;装饰的方法主要是刻花和印花,多在碗、盘的内壁,刻花花纹吃刀深浅不同,施釉后,吃刀深处积釉成青绿色,浅处泛白,层次感很强。刻印花图案内容主要是花卉。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传世最多的是盘、碗、碟、盒及魂瓶等,尤其是魂瓶,江南地区宋墓儿乎都有出土。直至现今一个做工完好、堆塑各种龙、虎、龟、蛇、鸡、犬、凤等纹饰的魂瓶真品,在市场上最多只能卖到几千元。

南宋中期以后,景德镇受定窑影响采用复合支圈覆烧法,盘、碗的口沿也形成"芒口"。此时胎质比以前稍粗,釉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偏白,一类偏青。在造型方面,南宋前期与北宋相似,主要有斗签碗、平底碟、弧壁浅盘等南宋中晚期碗演变为撇口弧壁形。在装饰手法方面,南宋早期多为刻花、划花,内容以牡丹、荷花等花卉为主,也有婴戏晚期印花很多,图案层次较多,构图繁缛,除花卉、水波游鱼外,还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

博纳古董拍卖网统计在元代前期,景德镇窑仍以青白瓷为主,但工艺质量有所下降。到元代后期,青白瓷走向衰落。原因有两个,其一是青白瓷工艺有烧成范围狭窄,热稳定性差,变形率大,废品率高等缺陷。其二是枢府瓷和青花瓷的大量出现,又有极好的市场,所以青白瓷迅速地衰落了。

明初,青白瓷还继续生产,但随着明代五彩瓷器创烧,青花瓷和各种颜色釉瓷长足发展,致使青白瓷在风行了数百年后开始退出大宗生产的行列,而只是留作高档艺术瓷或仿古瓷等少量生产,其目的已是供少数人猎奇赏玩。“青白”之名渐不见载录,慢慢被人们所淡忘。到晚清时已改称“影青”、“影青瓷”、“映青瓷”、“隐青瓷”等。

元代青白瓷基本上是延续宋代青白瓷的风格


瓷枕,顾名思义,指的是古人以瓷制用于睡眠的枕头。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寝具,它有着一定的发展过程。它溯源于我国隋唐时期,至宋、元发展到鼎盛,风行全国。

近年来,通过田野考古发掘资料可知,频频出土有青瓷枕、白瓷枕、青白釉瓷枕、釉下彩瓷枕、三彩瓷点彩瓷枕。枕的造型也是多种多样。有元宝形、腰圆形、云头形、卧女形、蛟龙形、孩儿形等,千姿百态,浩如繁星。瓷枕上面的图案装饰,更是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绘有人物、花鸟、动物、诗文等。另有刻制枕人的姓氏,如“李家造”、“张家造”、“赵家造”、“陈家造”、“王氏涛明造”等,不胜枚举。这些瓷枕的艺术装饰,或雕、或塑、或绘、或刻,各显其技,精美绝伦。不仅成为了人们极佳的日常生活实用器,同时又是很美的观赏器,传说清乾隆皇帝很喜爱定窑白瓷枕,曾亲笔写下了有名的诗句:“白定宋犹嫌有芒,干今火气久消亡。故冝人器称珍玩,便以堪吟着勾赏。荷叶不离身作被,椽材新与卧为床。曲肱却复待人枕,乐在其中意难忘。”他把定窑白瓷枕刻画得是何等淋漓尽致,韵味无穷。除此,据说瓷枕因为它有利于人休息和健身,不仅清凉爽适,去乏怡神,还有舒气养心、明目益睛之功效,故一直都受到人们的青睐。

安徽望江县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元代青白釉点褐彩瓷枕,呈元宝形,两头翘、中间平,高14,5厘米、长16厘米、宽12.5,青白釉,但较暗淡,缺乏光泽,胎体较厚,通体绘有点彩金钱纹,造型规整,点彩布局匀称,显得分外端庄精致(如图)。

为何说该瓷枕定为元代器物?据考证:元代青白瓷,基本上是延续宋代青白瓷的风格,但不同的是,那种粗犷的民族风格却是在一些瓷器上逐渐地体现出来了,如一是瓷器的厚度增加了,器型由宋代的轻巧挺拔变得厚重饱满了;二是点褐彩,图案为金钱纹;三是由于它的原材料由宋代的瓷石单一配方改成了瓷石十高岺土的二元配方,正因为配方的改变,使高岺土中的铁质含量提高了,因此烧造的瓷器,在胎的衬托下,略显暗白闪青韵味,却不如宋代的清澈透亮,玉质感也不如过去了,色泽由青白逐渐向鹅蛋青(俗称卵白色)演变,并开始在器物上贴上不少诸如梅花之类的附饰物——褐色点彩。这就是所谓元代青白瓷褐色点彩的特征。

总之,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从这件元代青白瓷枕的身上,无论是从审美还是历史研究的角度上看,都能体会到当时工匠们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水平。

景德镇陶瓷名冠天下的原因


当世界尚未解开中国瓷器之謎,正以「寻求黄金」般的狂热獵取中国瓷器的时候,景德镇瓷早已以「假玉器」之美称名冠天下,并从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瓷器之路」源源输出「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偏处江南一隅的景德镇被世人仰为「瓷都」。

景德镇之所以举世瞩目,为世人仰慕,不仅因为制瓷历史悠久、工艺技术精湛、产品「至精至美」,更因为历代瓷工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具有东方艺术特色和中华民族风格特徵的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并以她「光致茂美」的陶瓷珠宝,架起了东西方经济技术和文化艺术交流的虹桥,一定程度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对世界文化艺术的繁荣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历史渊源

景德镇地处长江南岸,四水匯流,三省交界之要动。境内自北向南贯穿有清碧的昌江和苍翠的黄山、怀玉山馀脈。雨水充沛、气候温和。燃料、水源、矿藏三大资源均十分丰富。尤其是擁有国际公认的优质制瓷原料「高岺上」,不仅储量大,而且品质纯净。因此「自陈以来土人多此业」,历经宋、元、明、清持续不断的发展,匯集了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逐渐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给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字串6

举凡史书所载,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彩陶、粗犷质朴的品格既是原始的木色,又适应现代陶瓷艺术的审美情趣,唐宋陶瓷突飞猛进的发展,五彩缤纷的色釉、釉下彩,白釉的烧造成功,刻画花等多种装饰方法的出现,为后来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元代成功地烧造出划时代意义的青花、釉裡红,成为我国陶瓷装饰的主流。明代开始,景德镇业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瓷业中心。永乐的「甜白瓷」、宣德的「祭红」、「淡黄釉」、成化的「青花斗彩」、嘉靖万历的「五彩瓷」等,都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气势宏伟的大龙缸和精巧无比的薄胎瓷的成功烧造,标志著当时制瓷技术进入了相当高超的水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无论是工艺、品种、质量、产量和技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康熙五彩」、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粉彩」,以及郞窑红、美人醉、珊瑚红、胭脂红、乌金釉、天蓝、霁蓝、洒蓝、茶葉末、三阳开泰、窑变花釉等颜色釉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显示出景德镇瓷工对各种装饰技法及色料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嗣后的「珠山八友」将中国画运用于陶瓷装饰,独创「落地粉彩」、「水点桃花」等瓷绘技法,形成了一代画风,其馀辉至今犹存。

在陶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景德镇不仅「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匯全国技艺之精华」,而且善于利用和驾馭当地的原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艺和优势,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尽管在时代观念的变迁中将不断弯化和发展,然而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地都会留有景德镇历史的烙印。

二、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风格特徵

步入现代社会的景德镇陶瓷艺术,以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老的陶瓷艺术现代意识相交织、融合,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形成了今天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一、

景德镇陶瓷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因社会因素、材质因素、科技因素、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而形成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景德镇陶瓷艺术人才的结构日益趋向年轻化、知识化。目前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卓有成效的骨力量多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陶瓷专科学校和全国各美术院校毕业的中青年艺术家。他们受过良好的、系统的专业教育。现代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广泛的信息和知识、良好的专业基础和素养,使他们更具包容性和开拓性,大大改变了景德镇陶瓷艺术队伍的状况,师带徒、父傅子的承关系正逐步被新型的关系所代替。艺术创作思维已从单向思维封闭型变为多向思维开拓型,因而出现了综合应用多种学科、多种技艺、多种材料、多种手法于一体的新趋向。陶瓷艺术彩类之间的界线逐步变得模糊,而工艺技术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向更高层次和纵深方向发展。

陶瓷艺术家们比过去更注重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新材料,使一些古老的陶瓷品种闪烁出新的光彩。更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材质和装饰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和特性,体现材质美、肌理美,创造和开发出众多新彩类、新品种。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已经成为艺术创造的重要元素和基因,赋予了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新的生命、新的气息、新的风格。

景德镇陶瓷艺术风格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制瓷工艺技术的提高和创新。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工艺的研究、微机控制节能套炉烤花工艺的普及、等静压现代化成型工艺的引进、煤气窑烧成工艺的运用,都为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的创新和提高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风格和特色,首先表现在陶瓷造型上。艺术家们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都刻意追求造型的时代感,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传统造型样式为圭臬、陈陈相因的局面。尽管还有不少造型仍保留有传统样式的痕跡,甚至完全借用传统造型样式,但在各部的比例和节奏、体量和空间的对比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新的审美要求的改进。例如增大高度和腹径比差的高型葫芦瓶,缩短口颈比例的短口悬胆瓶等。不论是传统样式的变体型还是全新样式的创造型,几乎都具有造型饱满、线条简洁、体态修长、转折流畅、对比强烈的新的观感、新的特徵,能够与现代社会时尚、现代生活情趣、现代文化思潮、现代审美心理相适应相协调。

三、

在陶瓷装饰的风格上,有两大十分明显的突破:其一是清代以来泛滥成风的繁縟、满饰、华贵、躁浮的「宫廷」作风,受到大多数艺术家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普遍的厌弃,而代之以简练、空灵、淳朴、明快的风格。昔日那种拘谨沉闷、生硬刻板的时弊,已被轻鬆活泼、生动灵便的特色所取代。

其二是康熙以后那种瓷画与纸画渐趋一致的画风,那种以瓷代纸、以绘画代装饰的一统艺坛的局面,已被风格各异、流派众多、个性强烈、百花竞艳的新风尚所打破。艺术家们的创作观念在更新、装饰意识在升华。更讲究随型赋彩、因材施艺。更注重虚实空间的处理、工艺装饰的出新、立体观赏的效果和陶瓷艺术语言的运用。

在装饰题材上,现代社会给艺术家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现多以自然景物、民俗民情和民族文化的现实题材为主旋律,乡土气、自然趣、人情味、生活情更足更浓了。

在装饰构图上,除了传统的主题独幅式、正反主次式、锦地开光式、图案边脚式外,新颖别致的构图层出不穷,产生了诸如分层平地式、分格条块式、散点满布式、通体连接式、通景压幅式,旋转斜纹式、自由缠技式、图地相衬式、阴阳对应式、书画合壁式、毛地开窗式、综合构成式等许多新颖的形式。

在装饰表现形式上,除传统的写实外,更多的是兼工带写、写意和抽象共生共荣,相辅相成。写实者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将描绘对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惊叹艺术家技艺的精绝;写意者泼辣大度、气势磅礴,袅袅数笔,形神皆出,令人感到艺术家潇洒的笔墨神韵和情怀;抽象者匠心独运、意蕴深邃,将形式与创意融溶化,留给人们更多的联想空间,用心揣摩而又难以揣透艺术家深藏谷底的观念和个性,令人觉得余味无穷。

三、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承继创新

景德镇特有的陶瓷艺术品种,为世人所推崇的主要是:「四大传统名瓷」--典雅素静的「青花瓷」、明净剔透的「玲珑瓷」、五彩缤纷的「色釉瓷」、富丽柔婉的「粉彩瓷」。此外尚有四大名瓷的传统「卫星名瓷」,--青花釉裡红、青花斗彩、五彩、珐琅彩、新彩、影青刻花、薄胎瓷、雕塑瓷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红绿彩、墨彩、素三彩等。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家们既重视这些传统名瓷所蕴含的优秀传统,从纵向综合古今中外陶瓷艺术的设计观念、创造思维、艺术语言、表现技法、工艺技术、亦从横向融匯其它工艺美术、工业美术等多门类、多学科的精华、成果、著力注入现代艺术审美观念的新血液,化而超之,使传统名瓷焕发出新的光彩。并且发明和创造了色釉彩、综合彩、现代陶艺、现代青花、釉中彩、水晶刻花等不少新彩类、新形式、新技法以及新工艺、新材料。德-化-陶-瓷-总-站

什么是青白瓷


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指的是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青白瓷是宋元时期景德镇及受其影响的窑场烧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品种。由宋迄元,青白瓷盛烧不衰,青白瓷系窑场多分布在南方几省,主要有江西浮梁景德镇窑、南丰白舍窑、吉安永和窑,广东潮安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碗窑乡窑、同安窑、南安窑等。

江西景德镇是青白瓷的烧造中心,北宋时其青白瓷的基本特征是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流动性较大,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北宋偏早的一些器物积釉微泛黄色器型多见盘、碗等日用器皿,还有瓶、壶、盏托、注壶、枕、油盒等,油盒底部多有"吴家盒子记"、"段家盒子记"等标记,均为阳文直书,此外尚有"蓝"、"朱"、"程"等共计14家;装饰的方法主要是刻花和印花,多在碗、盘的内壁,刻花花纹吃刀深浅不同,施釉后,吃刀深处积釉成青绿色,浅处泛白,层次感很强。

刻印花图案内容主要是花卉。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传世最多的是盘、碗、碟、盒及魂瓶等,尤其是魂瓶,江南地区宋墓儿乎都有出土。直至现今一个做工完好、堆塑各种龙、虎、龟、蛇、鸡、犬、凤等纹饰的魂瓶真品,在市场上最多只能卖到儿千元。

南宋中期以后,景德镇受定窑影响采用复合支圈覆烧法,盘、碗的口沿也形成"芒口"。此时胎质比以前稍粗,釉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偏白,一类偏青。在造型方面,南宋前期与北宋相似,主要有斗签碗、平底碟、弧壁浅盘等南宋中晚期碗演变为撇口弧壁形。在装饰手法方面,南宋早期多为刻花、划花,内容以牡丹、荷花等花卉为主,也有婴戏晚期印花很多,图案层次较多,构图繁缛,除花卉、水波游鱼外,还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

解读宋代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


钧瓷

清乾隆胭脂红轧道锦地粉彩地缠枝花卉纹套炉钧窑釉双象耳转心瓶

苏富比春拍(2011年4月), 成交价59,024,200元。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等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钧瓷的烧制技术复杂,还原程度难控制;加上古代使用的是松木窑,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色,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钧瓷珍贵可见一斑。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时又成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甚为稀少。目前世界著名的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也寥寥无几。

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曾被做为国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汝 瓷

汝窑粉青釉盖盒

北京中嘉国际,200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成交价:35,200,000元。

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宫廷御用、“淡天青”、“蟹爪纹”为人熟知。其器形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等;“淡天青”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乡汝州汝瓷一厂专家们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仿汝器物。

官 瓷

官窑粉青釉纸搥瓶

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季拍卖会成交价:60,774,750元。

官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传世作品少,令人惊叹的纹裂美著称。传宋徽宗因不满于当时现有贡御瓷器的瑕疵和缺陷,按照自己的设计、亲自指挥烧制和创制的巅峰之瓷,其不仅是我国陶瓷史上第一个由朝廷独资投建的“国有”窑口,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

开片本是由于坯釉结合不好而导致釉面开裂的弊病。但北宋官窑瓷却慧眼识珠,利用这一陶瓷缺陷开创了著名的纹片釉,同时利用其独特的坯釉配方,施釉方法和烧成技术,创造出“金丝铁线”、“紫口铁足”这些不是装饰的装饰。严格地说,这些人们不能完全控制和设计的效果不能称做装饰手法,它是一种材质之美,是一种本质的美。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寻找,2004年5月,哥窑遗址在河南汝州张公巷发现。

定 瓷

北宋定窑孩儿枕

故宫博物院藏。

定瓷为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民窑。五大名窑中,唯定窑以装饰见长,白色最为名贵,《归潜志》有联语:“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定瓷还有个显著的特点是淋釉,俗称泪痕。

定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用单齿或双齿梳篦状工具,刻划出由深、浅不一的主线与辅线相衬构成的物象,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曲阳,古属直隶定州。定瓷烧制始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称为定窑。

哥 瓷

哥窑梅花洗

澳门中信国际2010年秋季拍卖会,成交价:20,203,775元。

哥瓷五大名窑瓷器之一,哥窑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圾碎”。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只有一百余件,而且哥窑窑址至今仍未确认,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悬案之一。

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

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称“百圾碎”或“龟子纹”);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名窑名瓷识别图鉴


内容简介

瓷器,曾是我们这个善于创造,并深赋美感的民族曾经所独有的,经历了千余年的烧制,名窑遍布大江南北,名瓷层出不穷。越窑的秘色瓷、长沙窑的釉下彩绘、定窑的白瓷、吉州窑的黑瓷、龙泉窑的梅子青、景德镇的青花瓷便是其中的代表。在国人喜瓷之风盛行的今天,从众多的窑口和瓷器中,了解其艺术价值,把握发展脉络和时代特征,是十分必要的。本书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以简练的文字、清晰的描述,对历史上越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吉州窑、德化窑、景德镇等名窑的发展演变进行了介绍。精选图片展示了青瓷、釉下褐彩、鹧鸪斑、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等瓷器名品。相信爱好瓷器的读者能够在名窑名瓷的鉴赏中,领略瓷器的独特发展轨迹和艺术魅力。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4-1

版次:1

页数:183

字数:340000

印刷时间:2008-4-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SBN:9787501963706

包装:平装

《名窑名瓷识别图鉴》目录

窑口

一、“窑”的含义

二、瓷窑的类型

龙窑

阶级窑

蛋形窑

三、官窑

浮梁瓷局

明代官窑

清代官窑

四、民窑

色釉瓷

色釉瓷概述

色釉瓷的分类

色釉瓷的分期

青釉瓷

原始瓷

魏晋南北朝南方青瓷

魏晋南北朝北方青瓷

唐代越州窑青瓷

唐代鼎州窑青瓷

唐代婺州窑青瓷

唐代岳州窑青瓷

唐代寿州窑青瓷

唐代洪州窑青瓷

唐代邛窑青瓷

宋代汝窑青瓷

宋代官窑青瓷

宋代耀州窑青瓷

宋代哥窑青瓷

宋元龙泉窑青瓷

明清景德镇窑仿官釉青瓷

明清景德镇窑仿汝釉青瓷

明清景德镇窑仿哥釉青瓷

明清景德镇窑仿龙泉釉青瓷

黑釉瓷

晋代德清窑黑釉瓷

宋代建窑黑釉瓷

宋代吉州窑黑釉瓷

西夏灵武窑黑釉剔刻花瓷

白釉瓷

唐代邢窑白瓷

唐代曲阳窑白瓷

唐代黄堡窑白瓷

唐代密县窑白瓷

宋代定窑白瓷

辽代上京窑白瓷

辽代缸瓦窑白瓷

辽代江官屯窑白瓷

辽代龙泉务窑白瓷

金代定窑白瓷

元代枢府瓷

明清景德镇窑白瓷

明清德化窑白瓷

青白瓷

红釉瓷

明永乐景德镇窑霁红釉瓷

明宣德景德镇窑霁红釉瓷

清康熙景德镇郎窑红釉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豇豆红釉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胭脂红釉瓷

蓝釉瓷

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瓷

明清景德镇窑霁蓝釉瓷

明清景德镇窑洒蓝釉瓷

清代景德镇窑天蓝釉瓷

黄釉瓷

明代景德镇窑黄釉瓷

清代景德镇窑黄釉瓷

绿釉瓷

明清景德镇窑孔雀绿釉瓷

清代景德镇窑苹果绿釉瓷

清代景德镇窑瓜皮绿釉瓷

清代景德镇窑松石绿釉瓷

清代景德镇窑秋葵绿釉瓷

酱色釉瓷

宋代紫定

清代景德镇窑紫金釉瓷

花瓷

唐代鲁山窑花瓷

钧釉瓷

宋代钧窑青瓷

明清景德镇窑仿钧瓷

彩釉瓷

彩釉瓷概述

青釉釉上彩

青釉釉下彩

透明釉釉上彩

透明釉釉下彩

透明釉釉上与釉下相结合的双层彩

釉下加彩瓷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

白地黑花

宋元磁州窑白地黑花瓷

宋代磁州窑系白地黑花瓷

青花瓷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

明洪武景德镇窑青花瓷

明永乐景德镇窑青花瓷

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瓷

明成化景德镇窑青花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瓷

清雍正景德镇窑青花瓷

清乾隆景德镇窑青花瓷

明清景德镇窑色釉釉下青花瓷

釉里红瓷和青花釉里红瓷

明洪武景德镇窑釉里红瓷

明宣德景德镇窑釉里红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釉里红瓷

清雍正景德镇窑釉里红瓷

清乾隆景德镇窑釉里红瓷

青花加彩瓷

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单彩瓷

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双彩瓷

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五彩

明万历景德镇窑青花五彩

明成化景德镇窑青花加彩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加彩瓷

清雍正景德镇窑青花加彩瓷

清乾隆景德镇窑青花加彩瓷

素三彩

明正德景德镇窑素三彩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素三彩瓷

珐华彩

五彩

明嘉靖景德镇窑五彩瓷

明万历景德镇窑五彩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瓷

清雍正景德镇窑五彩瓷

粉彩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粉彩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

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

珐琅彩瓷

清康熙景德镇窑珐琅彩

清雍正景德镇窑珐琅彩

清乾隆景德镇窑珐琅彩

广彩瓷

附录中国古窑分布

珍贵名瓷 藏宝民间


在中国人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逐渐走向小康社会的今天,包括陶瓷在内的珍贵文物收藏已不局限于国家文博单位与少数收藏家。截止目前为止,我国收藏大军已突破4000万人,其中约有一半以上十分钟情于中国名瓷的收藏,推动着我国艺术陶瓷向前发展。为鼓励与正确引导包括陶瓷在内的各种收藏的健康发展,有报道说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法规,鼓励藏宝于民,并使国家文物保护与收藏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目前,在国内大中城市都出现了规模大、档次高、店铺集中的旧货文物市场,凝聚着古代灿烂文明精华的各代名窑瓷器,成为收藏者追逐的目标。如北京的潘家园、报国寺,上海的城隍庙,天津的沈阳道,广州的文昌路,南京的夫子庙等,都已成为国内外闻名、设施齐全、商品琳琅满目、管理完善的文物市场。各类陶瓷艺术品成为收藏界最具代表性的交易品,人气甚旺。这里荟萃有古今各代名窑的瓷器佳品杰作,供人们选购。每逢假日来临,市场人群熙攘、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异常热闹。人们希冀在精芜混杂的旧货或仿古制品中拣漏,买到令自己心仪的藏品。伴随着民间陶瓷收藏业的兴旺,各类公、私立陶瓷博物馆亦如雨后春笋、发芽吐绿。

随着各类陶瓷藏品进入民间,走进平民百姓的柜橱与博古架,国家博物馆收藏亦获得重要的补充与比照。民间收藏家靠藏瓷或珍玩、或保值,在把玩中领略出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文化艺术素养。还有许多收藏者,在藏中学,在学中藏,逐渐形成较厚重的文化品味与考证的功底。他们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甚至弄清了陶瓷发展史中的迷案与疑窦。有的著书立说,为新时期重新构建陶瓷史论而不懈努力。一些新奇且有说服力的观点甚至令国内外专家所瞠目。持续旺盛的民间陶瓷收藏热反映出中国陶瓷文化热的高涨,这对于当前我国陶瓷工业健康与高速发展形势十分有利,同时也使加入WTO的中国陶瓷充满活力。

一盏托起青白瓷


老妖

珍宝档案

窑口:景德镇窑年代:北宋规格:盏高4.6cm托高4cm背/景/解/说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产品,胎质洁白,成品清淡优雅。这套盏托,盏葵口,深弧腹,圈足。托盘呈圆形,中间隆起盏座,盏座高出盘面,下有喇叭状高圈足,足墙上镂空花饰。整件器物胎体致密轻薄,近乎半透明,造型轻巧,满施釉,釉色白中闪青,釉质晶莹温润,积釉处呈水绿色,似玉琢成,显得素雅、洁净,为宋代青白瓷的上乘之作。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与兴盛,直接影响了茶具的发展,出现了种类、式样相当丰富的饮茶器具,其中专为防烫的盏托在设计上别具一格。这种器型早在两晋南北朝时就已出现,有盏与托分开、盏与托相连两种形制。盏与托盘相连接是防止茶盏脱手,称之为托盏。盏与托分离谓之盏托。盏与托配套使用,既大方得体,又可隔热,构思巧妙。

盏托发展至宋代,南北各大瓷窑均有烧制,其中青白瓷茶具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类别。宋代兴起的青白瓷,是以江西景德镇窑产品为代表,具有独特的风格。青白瓷的釉色介于青、白两色之间,釉质透明度和玻化程度高,其硬度、薄度等都与现代瓷器的标准相当接近,古代文献中有“饶玉”之称。

宋代瓷业


景德镇青白瓷注子注碗

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宋初宽减了若干割据政权时期的赋税,使得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国家社会比较安定,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陶瓷史家通常用多种瓷窑体系的形成来概括宋代瓷业发展的面貌。瓷窑体系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各窑产品工艺,釉色,造型与装饰的同异,根据专家和学者的概括分类,宋代形成的瓷窑体系有六: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黑瓷似乎除黑而外品种很少,但宋人烧出了油滴,兔毫,鹧鸪斑,玳瑁那样的结晶釉和乳浊釉。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花器则又是另一种境界。釉下黑花器继承了唐代长沙窑青釉釉下彩的传统,直接为元代白瓷釉下青花的出现提供了榜样。

宋瓷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主要在于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瓷的质地之美。

辽瓷以富有游牧民族特色的皮囊壶(又称鸡冠壶),鸡腿瓶的造型而闻名于世,并且受到收藏者的珍爱。

金人灭辽,侵宋,继承了辽与宋的瓷业根基。但金瓷并无出色创造。

金人南侵,这个事变对于中国瓷业的直接后果是北方熟练窑工逃亡,南迁,造成北方瓷业的衰落。但是在南方,南宋立国水乡海隅,交通发达。南宋朝廷为了扩大税源又以发展海外贸易为国策,景德镇的青白瓷与龙泉窑的青瓷大量输出海外,北方窑工的南迁又带来北方形成的新工艺,南方青瓷白瓷工艺水平继续进步、发展,形成了后来元代瓷业中心南移的新局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