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8岁孩子成景德镇传统手工瓷艺传人

8岁孩子成景德镇传统手工瓷艺传人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9-19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传统手工瓷艺处境尴尬

作为千年瓷都,景德镇的传统制瓷技艺曾长期代表着世界制瓷技艺的最高科技水平。日前,作为景德镇市市政府评审产生的首批10位传统制瓷技艺代表性老艺人之一的王炎生,因担心祖传的拉坯手艺到自己这一代就失传,将8岁的外孙梁渊晟正式列入了传承人谱系,由此在坊间引起关注。记者18日介入采访后却发现,在这一现象的背后,其实潜藏的是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传承青黄不接,保护工作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

王炎生教外孙梁渊晟

现状:绝活面临失传 8岁孩子成传人

因有一手祖传的拉坯绝活,一次成型可以拉出多达13节而且中空的葫芦,现年76岁的王炎生,于2008年被景德镇市市政府评定为手工制瓷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每月享受着政府给予的400元津贴。由于5个子女当中,没有一个对陶瓷传统手工技艺感兴趣,日前,担心祖传的拉坯手艺到自己这一代就失传的王炎生,在几经思量后,将对陶瓷技艺颇感兴趣的外孙梁渊晟正式列为自己的传承人,希望外孙能将代代相传下来的拉坯手艺发扬光大。

8岁的梁渊晟由此成了这个拉坯世家的第六代传人,景德镇市目前最小的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人。对此,只有8岁的梁渊晟只说了几个字:“我喜欢。”

调查:年轻人不愿学 机械化挤压空间

尽管儿子因“喜欢”而高高兴兴地成为传承人,但曾经在景德镇市建国瓷厂工作的梁渊晟的父亲梁国华却明确地告诉记者,这“活”太麻烦,我从一参加工作开始就不喜欢,所以参加工作没多久就转成了行政工作。这“活”又苦又累、经济效益不大,现在的年轻人确实很多都不太喜欢学这门手工技艺,王炎生说,现在有不少已被确定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国家级、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大多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传承人。机械化生产挤占空间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景德镇传统瓷艺欲“集中发力”


有着千年历史的景德镇在艺术陶瓷的材质和工艺方面有着深厚功底,但对当代陶瓷创作的影响力却在逐渐降低。“这与瓷艺家各自为政的状态相关,我们将和一大型民营企业合作,对景德镇市级以上工艺美术师的作品进行全面调查和整体包装,力图重新形成品牌效应。”隶属于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的景德镇市艺术家交流协会会长蓝国华昨天向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透露了这一消息。

传统瓷艺“根”在景德镇

在中国艺术品拍卖中,瓷器一直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目前的最高纪录便是“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瓷艺在当代有了更多的面貌,从一些瓷艺工作室走出的是造型夸张、现代气息浓厚的陶艺作品。景德镇的艺术瓷往往因为形式、材质少有突破、设计缺少创意而被指责。

“上海申窑、泠窑等的瓷器虽然很漂亮,总找不到传统陶瓷的感觉,景德镇的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无论是拉坯、上色,还是画面都保留着传统风格,可以说是古陶瓷在当代的唯一血脉。”一位陶瓷“发烧友”孙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一般是在友谊商店,或直接到景德镇当地去挑选,从正在上海工人文化宫举行的景德镇市瓷艺大师杰作展上,也选了几件。

据一位瓷器收藏者介绍,目前景德镇的一些优秀陶瓷艺术家尽管功底深厚,但大多默默无闻。

各自为政吃“老本”

虽然打着景德镇牌子的展览活动屡见不鲜,景德镇也有着自己丰富的专业资源,但“古代瓷都”在当代的威望却一直在“吃老本”,而一些市场认可的瓷器品牌与景德镇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一贯都是各自经营市场,艺术家们在各地都有营销点,但不正规的很多,有时甚至作品就不见了。”一位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感慨地说,这样的情况几乎每位景德镇的艺术家都碰到过。

“我们太分散,不像汉光瓷等一些品牌集中于一点发力,影响力大,效果好。”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周红说。

景德镇市艺术家交流协会表示,通过和大型企业合作,他们将对市级以上工艺美术师作品进行总的规划和推广,并建立大规模展厅,常年展出优秀作品。“我们考虑的是陶瓷艺术的长远计划,”蓝国华说,“和正规的企业合作,利用他们的营销和管理经验扩大品牌效应,艺术家们更可以专心创作。”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亟待保护和发展


景德镇是传统的手工制瓷名都,博大精深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历经千年,已成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非物质文化。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有陶瓷企业的改制,在鼓励全民创业政策的推动下,一批身怀陶瓷技艺和绝活的能工巧匠办起了传统的手工陶瓷作坊,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得到了空前的传承与光大。但传统的手工陶瓷作坊主要是在居民家中或租赁的简陋旧厂房,生产效率低,自身做大做强的内外部条件存在较大问题。

为支持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政协委员熊皓、于集华、刘伟、龚循明、范敏祺联名建议,要研究制定支持和鼓励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发展政策措施;设立江西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景德镇手工制瓷名坊园及类似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发展项目;将景德镇手工制瓷名坊园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发展重点项目,省发改委、省文化厅等部门向国家相关部委争取相关政策及资金,予以重点支持。

“景德镇瓷艺珍品”再度走进上海


继一个多月前开幕的“千年泥火粹丹青———首届景德镇美协陶瓷大师珍品汇展”后,又一个由景德镇团体组织的“景德镇瓷艺大师珍品展”昨天在上海图书馆开幕。

此次展览由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主办,景德镇市艺术家交流协会承办,带来的400多件展品均出自民国时期到当代知名瓷艺家之手。除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和学院教授胡强等当代瓷艺的展示外,已故瓷艺大师作品和民国时期瓷器的露面是此次展览的一大特色。已故瓷器大家王步因精于青花瓷的绘制,享有“青花大王”之称,他的一件作品《芦雁笔冼》也在展览中出现。

这些展品或为景德镇市艺术家交流协会的收藏,或由一些藏家和艺术家后人提供。而由该协会举办的类似展览,这已经是第三次。“虽然在台湾也举办展览和讲座等活动,但在上海的瓷器艺术展却成为我们的常规工作之一。”承办方景德镇市艺术家交流协会会长蓝国华表示,“从展品的挑选到展览的安排等,均源于上海一些陶瓷艺术爱好者或收藏家的要求。”展览同时还推出了两场陶瓷艺术讲座。

景德镇古代手工制瓷的工序


陶瓷是景德镇风光的内核,始自汉代,这里有二干多年陶瓷生产的悠久历史,其所产瓷器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美称。尤以陶瓷“三古”风光甲于天下,组成陶瓷三古的古矿、古窑、古作坊风光为当今世界所独有,使人踏足瓷都有如入制瓷历史长河的意境。

景德镇古窑陶瓷坊位于瓷都的“风水宝地”——枫树山蟠龙岗风景区。四周青山环绕,树木葱郁,环境雅静。是景德镇市集古陶瓷、古建筑、古工艺为一体的国家级文博旅游景点。

坊内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古制瓷作坊、古镇窑、陶人画坊。在作坊里可见到“手随泥走,泥随手变”,巧夺天工的拉坯成型;在镇窑里,可看到神奇的松柴烧瓷技艺,从中领略到景德镇古代手工制瓷的魅力。 在古窑,我们看到了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绘、釉色变化等,这里的陶瓷工匠给我们一一作了介绍。

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经水碓春细,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

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

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施釉:普通圆器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

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彩绘: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温度约700—800度。此外,烧窑前即在坯体素胎上绘画,如青花、釉里红等,则称为釉下彩,其特点是彩在高温釉下,永不退色。

釉色变化:瓷器的彩绘与一般绘画不同。因为画工在坯体素胎上施釉和作画时所见的颜料色,在经过高温烧制和烘烤后会发生很大变化。看到一件件颜色暗淡、貌不惊人的半成品,经过炉火的烧炼竟会呈现出如此绚丽夺目的色彩,这本身是奇妙的;而与此同时也便可以得知,为瓷器作画是需要怎样的特殊经验和想象力了。

古窑里的老工匠还告诉我们,现在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已经电气化了,考虑到环境保护、降低制作成本和提高成功率等多方面因素,不论是仿古瓷类、艺术瓷类,还是日用瓷类的瓷器都在电脑的控制之下,用汽窑烧制,原先的用柴窑制作陶瓷时的工序远不止这些,有72道之多呢……

留住景德镇——读白明《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许多传统工艺正在急速地流失或面临着流失,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窘境。传统正在当代中远去,现代景德镇的制瓷艺人,晓以传统工艺制瓷者能有几人?

景德镇的瓷器名扬天下,除当地“天赐”的优质黏土之外,最重要的是传统艺人们“鬼斧神工”的技艺将这些普通的“东西”变成了人类的“宠物”。景德镇的瓷器能成为全世界陶瓷文化中的审美经典,成为全世界共同接受的珍贵遗产和标准,与景德镇独特的传统制瓷工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由于教学的原因,清华美院教师白明每年3月份均带学生赴景德镇实习,在与老艺人的接触中,他体悟到传统制瓷工艺的魅力,也感受到传统工艺正在日益流逝的危机,萌生了将其真实地记录、整理出来的想法。

白明的记录、整理工作近似于田野考古的方式。田野考古追求的是资料的实效性,资料实效性如何,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能否反映这一工艺的全貌,这与资料的数量有关;二是能否代表所调查工艺的真实情况,这与资料的质量有关;三是能否尽快应用于研究工作并形成研究成果,这与资料的利用有关。

在第一个方面,白明用了七年的时间,往返景德镇无数次,寻师父、进山区、入作坊,走访他能找到的传统制瓷艺人,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将传统制瓷不同的工艺和环节拍照、绘图2000余张,又从这2000余张艰辛收集、实地拍摄的图片中精选出600余张,编写成了这本几十万字图文并茂的著作《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将景德镇传统制瓷艺术完整地介绍给世人。

在第二个方面,为再现传统制瓷工艺的真实环节,他全部选用艺人在现场操作过程中自己拍摄的反转片及照片,在图片的美感与真实性产生矛盾的情况下,他断然地舍弃美感而追求真实,虽然由此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部分片子的明暗及背景环境的某些不足,但有如田野考察,注重的是文献的史料意义,因此,图像绝对的真实性成为本书成功的“生命”支撑。

在第三个方面,白明对如何运用已有资料做了精心的安排,所选择的工艺环节都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代表性,能切入和显示制瓷过程中的关键角度和部位,使图片拥有更强的针对性、学术性。比如淘泥、拉坯、修坯、彩绘等过程,白明认为这些都是景德镇制瓷技艺中的精华所在。这些不同的工艺步骤看似简单和普通,但其中却蕴含着相当多的合理性和惟一性,可谓博大精深。对这些工艺过程,白明用了大量照片,对环境、器具、工艺过程、泥料变化等等方面作了细致的、客观真实的再现。同时,他又用了简明扼要的文字对每张图片进行了注解,对一些特别需要说明的地方加以分析,使简单的图解具有不简单的内容。

值得玩味的是,白明此书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真实的时间过程。作者历时近7年拍摄图片,所拍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细心的读者可以从一些图片中看出环境的变化,比如同一个工艺操作过程,场地可能并不一样,同一个场地,背景也许会有所不同;不同的作坊条件却是使用同一种技术,甚至连手法都是一样。作者并没有为了统一而重拍或补拍,而是保留了这种“缺陷”,就是想让读者从这些细节中切实地体味出一些属于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的“味道”和“气息”,在阅读中能真切地回到传统制瓷工艺的情境中去。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是中国第一本系统、全面、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地介绍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的书籍。由于作者本人就是以景德镇材质制作作品而具有国际性影响的中国著名陶艺家,长期的教学、创作、研究、实践,不仅确保书中所介绍的工艺环节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代表性,而且更能切入和显示传统制瓷过程中的关键角度和部位,使图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术性。600余张历时7年艰辛收集、实地拍摄的图片,不仅对一些传统艺人不轻易示人的技艺做了完整的记录,也将这个千年古镇的神奇制瓷技术详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使这些图片资料本身具有了田野考古般珍贵的文献史料价值。

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青花瓷青花瓷是应用 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清代龚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新中国成立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成以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 粉彩瓷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瓷在工艺上是在陶瓷颜料中调入“玻璃白”因此使画面具有粉质感,立体感也很强,所绘图象表现力强,融汇中国工笔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画面浓淡相间,阴阳衬托,形象生动,线条工细流畅,色彩清丽粉润,而且色彩柔和,细腻,雅致,不论山水景物,人物故事,花卉鸟兽、草木虫鱼以及静物图案均可入画,极富诗情画意。早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商的艺术水平。  颜色釉瓷如果用“万紫千红”来形容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的颜色釉,那是非常恰当的。不仅红紫,不论什颜色都可烧制,红为火焰,绿为春水,蓝似青天,黑为墨炭,是瓷器中最富神秘色彩的艺术品。颜色釉瓷突起色釉瓷。有许多种类别:通体一色者称单色釉,多色相间者称花釉,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的叫高温颜色釉,1000度以下的叫低温颜色釉。釉料中含粘土、石英和助熔剂。着色剂主要有含铜、铁、钴、锰等化合物。低温颜色釉大多以自然界中的景物、动植物命名,为象牙窑红等。明、清两代的颜色釉瓷色彩就十分丰富,再经新中国成立后50余年的发展,更是无色不备,除恢复传统色釉56种外,又创新各种色釉60多种。为凤凰衣釉、彩虹釉等等。色彩非常丰富,产品畅销全世界。 玲珑瓷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 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朴、又显清新。解放后的玲珑瓷得到迅速发展,产品除中西餐具、茶具、具、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又精制成各种花瓶、各式灯具等陈设瓷。近几年来,更发展为彩色玲珑、薄胎玲珑皮灯等非常精美的工艺美术瓷。 雕塑瓷 雕塑瓷预名思义就是通过雕塑而烧制成立体陶瓷的艺术品,简称瓷雕。它的制作需经模印、锒嵌和镂、堆、塑、雕刻等多道手工工艺操作自经高温烧炼才能完成。由于操作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圆雕、堆雕、镂雕、浮雕、雕镶、雕刻等种类。每类雕塑都有自己的特色,从陈列美术品到日用生活器皿以及玩具等都可通过使之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景德镇的陶瓷雕塑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隋代就有狮、象大兽进献皇宫。两宋时期吸收陶 、陶马、石刻、泥塑等雕塑艺术提高技艺。明代出现许多精雕细刻的瓷佛像,颇负盛名。清代的镂空转心瓶,公道杯等都是著名的瓷雕产品。 薄胎瓷 薄胎瓷又叫“蛋壳瓷”,也叫“脱胎器”,因为它薄为蛋壳,轻若调纱,厚度只有0.5毫米,是驰名中外的又一传统名瓷。由于其薄,制作难度很大,技术要求很高,修坯时刀力安平稳均匀,轻重适宜,操作时甚至要凭耳听手模来测走厚薄,稍有不慎就坯胎粉碎,前功尽毁。景德镇的薄胎瓷也是源远流长,始于北宋的影青瓷,那时就“滋润透影,薄轻巧”。到了明代吴昊十九的“卵 杯”、器质就非常高超,确实是充分体现景瓷“薄为纸”的特点,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觅销”,确实有这种强烈的感觉。解放以后,薄胎瓷有新的发展,产品大而且有粉彩薄胎瓷,还有青花薄胎、玲珑薄胎、色釉薄胎、不论薄度、白度、透明度都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影青瓷 影青瓷也叫映青瓷,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南宋时大量生产,而且“著行海内”,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当时的影青瓷绝大部分花,为薄剔而成的透明飞凤等花纹。这些花纹由技艺高超的陶瓷艺人在坯体上刻制之后,以透明青釉,以高温烧制而成。1983所创青花影青瓷青花影青瓷集传统的青花、影青、刻花于一体,使幽倩致的青花,晶莹剔透的暗刻花纹以及自中泛青的影青色釉互相衬托,交映生辉。釉里红瓷 釉里红瓷与青花瓷同时期,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可以说与青花瓷是一树绽开的两支并蒂花。釉里红瓷是以铜红釉(氧化铜)在瓷胎上绘制蕴含纹,然后自 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后,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柔和美观。釉里红的制作是均窑紫红斑釉变而来的。钧窑的紫红斑纹原为自然形态,其形有的象蝙蝠,有的象鱼,其后渐次为人工所控制。釉里红常常与青花配合装饰,称青花釉里红瓷,或叫青花火紫,形成一种别致的装饰纹样。由于烧制难度较大,元代的产量不多,留传器物也很少。现存的一件标有“至元戊寅”铭款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是元代釉里流传至今的珍品。    综合装饰瓷 采自艺之所长,集技法于一身,是人们对综合装饰的赞誉。确实,所谓综合装饰,就是陶瓷工艺上根据作品的需求,采取多种技法,运用不同原料,以及不同的烧成温度给瓷器作装饰。这种把多种技法集中到一件作品的做法,其优点是能更好地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增加作品的艺术美。综合装饰方法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发展起来的。从传统的角度上看,景德镇过去只有釉上釉下的加彩、斗彩等装饰方法,而综合装饰需要多项技术熟练的专业人员相互配合,采用釉上釉下不同色料,运用绘画,雕刻等多种手法,采取高温、低温不同的烧成温度,经过窑炉和红炉的两次焙烧才能完成。由于综合装饰表现天地宽润,可以充分表达设计者的意图,尽量发挥各种装饰方法的优点和工艺新彩和窑彩 以色调丰富明快,富有表现力见称的“新彩”(旧称洋彩),是清末引进国外陶瓷颜料调成由质或胶状,然后画于瓷器上。景德镇新彩有多种装饰方法,如手印、丝印、刷花、新花、喷彩等。其中的手印和丝印贴花装饰和金彩,电光彩等都已广泛装饰于配套的中西餐具、茶具等日用瓷上。窑彩也叫釉下五彩。其制法是将纹样绘于釉下或层中间,经高温一次烧成。其色彩比青花丰富,适宜装饰体薄质精的“高白釉”产品,色彩透明雅丽,釉面光洁滋润,纹样活泼隽秀。由于颜色在釉下,所以经久耐用,永不褪色,也无铅毒。

景德镇现代传统瓷艺展轰动香港


由香港大学美术馆和景德镇市文化局共同举办、“江窑”创始人江训清承办的“巧故知新——景德镇现代传统瓷艺展”自4月份在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开展以来,参观的香港人和外国人络绎不绝,令参观者耳目一新,为之振奋。正在香港出席2009年江西(香港)活动周的市人大副主任陈长庚、副市长于秀明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展览。

共有135件套现代传统陶艺作品参展。这些作品既继承传统又有创新,既像仿古瓷,又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仿古瓷,通过传统的宫廷绘画和立体器物的结合,融入现代审美趣味的元素,升华为“巧故知新”的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充分展现了景德镇博大精深、巧夺天工、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陶瓷文化。展览同时还展出了绘画工具及绘画颜料40多种。这些展品曾经赴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巴林国家博物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大连现传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展出,每到一地,均引起木同寻常的反响。在香港本次展览一直展出到今年7月份。

景德镇市手工制瓷发展有新突破


讯: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陶瓷文化底蕴深厚,至今还保存着完整的手工制瓷工艺,整个工序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等多项工艺,分工精细。近年来,景德镇手工制瓷产业出现飞跃式发展,它的发展轨迹如何?3月6日,记者走进玉柏陶瓷、喻晨啸和吕艺陶瓷,了解景德镇市目前手工制瓷的现状和发展。

产量增加的同时更注重质量和创新

吕艺陶瓷是景德镇市重点扶持的一家民营企业,“我们主要生产高、中档陶瓷酒瓶和青花玲珑日用瓷等品种,2012年,总销售收入实现4300万元,产量4700万元。而手工制瓷属于玲珑日用瓷的一种,青花玲珑日用瓷受到了不少市民的青睐,主要集中在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等产品,手工制瓷的品种齐全、花色新颖、做工考究、质量精致。”吕艺陶瓷的工作人员表示。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际,我们跨入了2013年,在充满希望和梦想,面临危机和挑战的2013年里,我们公司将围绕“强化管理上质量,以销促产增效益”这个工作中心,以健全完善企业基础工作和现场管理入手,积极推进各项管理,力争公司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有一个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吕艺陶瓷的工作人员表示,预计2013年,生产玲珑日用瓷60万件,将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生产和创新。

振兴手工制瓷培养专业人才

当天,记者来到喻晨啸陶瓷,看到几位市民正在选购茶具。一旁的销售员说:“目前,手工制作的茶具很多,餐具大多属于贴花。从销售量来看,近几年来,手工制瓷的销售量很可观。”她表示,近几年,景德镇市教育部门本着“特色瓷都”的宗旨,大力兴办特色教育,在大中专院校以及职业高中开设了许多与陶瓷相关的专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才。

在她看来,振兴手工制瓷,就是要肯定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走百花齐放的道路,把传统手工艺精华推向更高的高度和更广的市场,只有这样,手工制瓷的未来才能更加辉煌。

“如今,手工制瓷技艺体系基本完善,每道工序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炼泥的只管炼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如此明细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各方面都有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景德镇手工制瓷业至此达到了历史高峰。”玉柏陶瓷工作人员表示,一直以来,玉柏陶瓷是一家以茶杯、茶具为主导产品的专业生产厂家,手工制瓷方面的技术人员有很多,而且另有多名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为其创作设计画面。

“手工制瓷艺者们的劳动是伟大的。因为这是创造性劳动,要动脑筋去钻研,我们一定要保护传统手工艺,珍惜它。”一位市民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8岁孩子成景德镇传统手工瓷艺传人》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8岁孩子成景德镇传统手工瓷艺传人》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