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如何鉴别民国瓷器 > 导航 >

如何鉴别民国瓷 收藏应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如何鉴别民国瓷 收藏应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如何鉴别民国瓷器 民国瓷器如何鉴别 瓷砖区别

2020-02-25

如何鉴别民国瓷器。

喜欢收藏民国瓷的藏家都知道,民国瓷器存在着不少赝品,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民国时期的老艺人仿造了不少民国瓷。由于民国瓷器不断升值,新仿赝品也层出不穷,给涉足瓷器收藏的新藏友设下重重障碍。

以前我在地摊花80元收藏了一只民国粉彩龙凤茶壶,这只茶壶民国特征明显。壶高16厘米,壶盖上及壶面分别有题句,文字均为繁体字。壶底上有“江西陶兴出品”抹红款识。茶壶釉面莹润,龙飞凤舞彩绘栩栩如生。

鉴别民国瓷需要从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方面综合鉴别,稍有不慎就会误断。

鉴别民国瓷我建议要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一比器型。民国真品的器型传承有序,都是民国按各朝已有的器型仿制。而赝品器型有些非驴非马,常常是随心臆造。

二比胎质。民国真品胎质较粗松,因此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腻,所以手感都较重。

三比釉质。1916年郭世五在景德镇督烧的民国御用瓷与珠山八友烧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质都精细,其他瓷器的釉质较粗,尤其是生活用瓷,釉面常有不同的棕眼与乔麦地。

四比纹饰。民国真品的纹饰都带有自然舒展的神韵,赝品纹饰生涩之中显出貌合神离。

五比描金工艺。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民国真品描金的金色都纯正,赝品描金不纯正还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黄的败叶色,与真品描金相差甚远。

六比款识。民国的堂名款与人名款都很规整而清晰,款识是从右向左排起,款识自然流畅。赝品仿款十分拘谨不自然,方章仿款松散无力不清晰,且题句常常出现简化字。

两区别。一是民国真品釉面莹润与赝品釉面贼光的区别。二是民国真品底足自然磨痕与赝品底足打磨作旧的区别。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如何鉴别民国瓷


喜欢收藏民国瓷的藏家都知道,民国瓷器存在着不少赝品,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民国时期的老艺人仿造了不少民国瓷。由于民国瓷器不断升值,新仿赝品也层出不穷,给涉足瓷器收藏的新藏友设下重重障碍。

以前我在地摊花80元收藏了一只民国粉彩龙凤茶壶,这只茶壶民国特征明显。壶高16厘米,壶盖上及壶面分别有题句,文字均为繁体字。壶底上有“江西陶兴出品”抹红款识。茶壶釉面莹润,龙飞凤舞彩绘栩栩如生。

鉴别民国瓷需要从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方面综合鉴别,稍有不慎就会误断。

鉴别民国瓷我建议要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一比器型。民国真品的器型传承有序,都是民国按各朝已有的器型仿制。而赝品器型有些非驴非马,常常是随心臆造。二比胎质。民国真品胎质较粗松,因此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腻,所以手感都较重。三比釉质。1916年郭世五在景德镇督烧的民国御用瓷与珠山八友烧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质都精细,其他瓷器的釉质较粗,尤其是生活用瓷,釉面常有不同的棕眼与乔麦地。四比纹饰。民国真品的纹饰都带有自然舒展的神韵,赝品纹饰生涩之中显出貌合神离。五比描金工艺。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民国真品描金的金色都纯正,赝品描金不纯正还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黄的败叶色,与真品描金相差甚远。六比款识。民国的堂名款与人名款都很规整而清晰,款识是从右向左排起,款识自然流畅。赝品仿款十分拘谨不自然,方章仿款松散无力不清晰,且题句常常出现简化字。

两区别。一是民国真品釉面莹润与赝品釉面贼光的区别。二是民国真品底足自然磨痕与赝品底足打磨作旧的区别。

如何鉴别民国瓷器


民国瓷器是1911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内烧制的瓷器的总称。在这38年内,江西景德镇仍然是中国的制瓷中心。民国建立后,专为皇室烧制瓷器的景德镇御窑厂停办,为了生计,一些制作瓷器的名匠高手流落到民间,在百业萧条、唯有古玩行业兴旺的背景下,为中国的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民国虽不足40年,但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器生产几乎遍及全国,烧造了大量不同风格的瓷器,其中比较精致的有洪宪瓷、新粉彩瓷、仿古瓷以及一些书堂款的瓷器。

民国初年景德镇所制瓷器中不乏精品,而洪宪瓷更是光彩夺目,堪称这一时期的官窑瓷。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活动的需要,命郭葆昌为陶务署监督,赴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郭葆昌到景德镇时袁世 凯尚未称帝,最初即按袁世凯在中南海的寓所居仁堂的称谓先烧“居仁堂制”款瓷器。居仁堂即清代慈禧太后修建的海晏堂。“居仁堂制”款瓷器是郭葆昌邀集了清朝御窑厂的各路高手,由著名陶瓷家鄢儒珍负责,以雍正、乾隆朝最优秀的粉彩、珐琅彩为蓝本,制作的一批高质瓷器。同时郭葆昌在景德镇利用职权也为自己烧制了一些同类器,这些瓷器和“居仁堂制”款作品统称为“洪宪瓷”,其胎质白润,绘画细腻,色彩清淡,玲珑轻巧。

目前所能见到的传世洪宪瓷中有书“洪宪年制”和“洪宪御制”款的器物,它们都是民国时期古董市场泛滥,为迎合收藏者猎奇的心理,一些瓷商、高匠烧造出来的,主要是粉彩、珐琅彩碗、盘、瓶一类作品,有的很精美,有的水平很差。因为据郭葆昌本人透露,未曾烧过带“洪宪”款的瓷器。当时袁世凯称帝总共只有83天,全国反袁之势日盛,郭葆昌在遥远的景德镇根本来不及烧制署款为“洪宪”的瓷器,帝制政权就已被声势浩大的革命洪流冲垮了。

新粉彩瓷是民国瓷中的一大亮点。其画师都出身艺匠,以工见长,作品浓艳俏丽,更符合市民的欣赏习惯。新粉彩在传统的基础上,把书、画、诗、文发挥到了极致,与传统粉彩相比,在造型、线条、色彩、光彩、意境等方面,吸收了近代画的技法,实现了“瓷”与“画”的完美结合。新粉彩的全盛时期是在1912年至1940年间,其代表为第一代新粉彩画师潘匋宇和汪晓棠。潘匋宇民国初年曾任江西省立甲种窑业学校图画教员。汪晓棠曾为袁世凯画过洪宪瓷,与潘匋宇同为民国初年的新粉彩大师。第二代新粉彩画师是“珠山八友”。

龙泉青瓷|官窑珍珠扁瓶

珠山系景德镇市中心的一个小丘,是前清御窑厂所在地。1928年瓷板画开始流行,为了便于接受订货,在王琦倡导下8位画师成立月圆会,称为“珠山八友”,前后共10位画师参加,分别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毕伯涛和刘雨岑。第三代新粉彩画师活跃于30年代以后,有的到五六十年代仍在创作,大多师承珠山八友,有方云峰、刘希任、万云岩、汪小亭、张沛轩、王锡良等人。这几代画师以瓷当纸,作品题材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等,笔法、墨韵、色彩极为精妙,加上题款、印章,构成了完整的绘画作品,恰好当时流行绘瓷名家个人用印,因而留下一批艺术个性非常强烈的作品,有些作品甚至在当时就已超过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

各种仿古瓷是这一时期的又一看点。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景德镇的仿古瓷红极一时,所仿古瓷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广,从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隋、唐、五代的白瓷,到宋代汝、官、哥、定、钧窑瓷,以及元、明、清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瓷等等,其中清雍正、乾隆两朝的彩绘瓷器是最为热门的仿制对象。因为没有了官方限制,民国仿古瓷中随意书写明清两代纪年款的瓷器大量出现,而且有的款识仿写得惟妙惟肖,不仔细分辨,一般是看不出来的。世界上很多博物馆都把这些民国仿品看作清代官窑瓷,这在无意中抬高了民国瓷的档次。此外,署“静远堂制”款的瓷器,为徐世昌所定制,专门摹仿清代雍正瓷器釉面精细的特点,其风格大体与“居仁堂”款器物相同。署“延庆楼”款的,为曹锟定烧的瓷器,以北京中南海延庆楼为名,品种较少。

随着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一路走高,民国瓷在近几年的拍卖会上也表现出强势,日益受到国内藏家重视,甚至超过了晚清官窑精品瓷。民国瓷器精品之所以被逐渐看好,是因为无论从烧造技术上,还是图案设计、绘画技法上,它都不亚于晚清官窑瓷器,加之民国距今也不过百年,有不少仿品也完全可以和清三代官窑媲美,这些都为民国瓷的收藏和升值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鉴别汝窑瓷从何入手


汝窑是我国宋代著名瓷窑之一,因为窑址在现今河南临汝县境内,宋时属汝州,故名。

据考证,汝窑是在北宋元礻右初年继定窑之后为烧制宫廷瓷而建立的,当时烧造的产品,胎骨呈灰色,釉色呈卵青,造型很精美,但因烧造时间很短,产品也不太多,故流传后世较少。

汝窑瓷器甚为珍罕,如果今天能收藏到一件真正的汝窑瓷器,当是价值连城。正因为如此,历代一些受利益驱使的古玩贩子,便千方百计仿造汝窑瓷器,致使在市场上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有时以假乱真的程度,令人似乎有一时难以分辨之感。但古语说得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假的就是假的,破绽总是会被明眼人识破的。

笔者在这里披露的是一件清代仿汝窑的莲花瓷碗,以其作为例子,运用真仿对比分析的鉴定方法,略谈各自的特征,仅供初涉瓷器收藏爱好者参考。该碗口径24厘米,高14.5厘米,呈淡青色,口沿呈莲花瓣形,微椭圆腹,胎厚且粗糙,似有注浆模制之痕迹。究竟如何来鉴别汝窑瓷的真仿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真品胎骨呈灰色,也有浅灰或深灰的,胎质坚细而且较薄,叩之有金属铿锵声;仿品则胎质较厚而且粗松,叩之声音发闷;(2)真品釉色呈天青(也有称粉青或淡青),青中闪绿,犹如清澈湖水的湛蓝,釉层较厚而均匀,不透明,有碧玉感,令人感到柔和温润;仿品则釉色青中泛黄,釉层较薄且不太均匀,有刺眼耀目感觉。(3)真品造型规整,古朴典雅,美观大方、自然流畅;仿品则显呆板、凝滞;(4)真品气泡分布均匀而稀疏有致;仿品则气泡杂乱无章,分布多在釉层里。(5)真品多支钉烧造,支钉痕迹多小如芝麻,而且分布不规则;仿品则支钉排列整齐。

除以上几点不同的特征外,真正汝窑为宫廷烧造的御器,其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南宋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记载有“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足见纵是在当时,汝窑瓷器就很难得,更何况是现在,那更是凤毛麟角了。假如要是有人收藏到有底款“奉华”的汝窑瓷器,那就更是稀世之宝。

元青花收藏获青睐鉴定应从学习标本入手


元代青花瓷器的创烧产生,以及收藏鉴赏普及,是全世界的一个文化课题,更是全球范围内,文博界、收藏界最为关注和热衷的焦点议题之一。

元青花收藏获青睐

元朝自忽必烈立国后至元十五年(1278)便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元贞元年(1295),浮梁县升为浮梁州,在元泰定后“由本路总管监陶”。景德镇是创烧元青花的圣地,无论是饶州路总管监陶还是浮梁瓷局管理,元朝政府对景德镇这个地方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是使用元青花最为普遍的国家之一。考古资料表明,凡是元朝统治过的一些重要区域,几乎都能发现有使用元青花器物的痕迹。而来自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考古资料表明,元青花在元朝就被输送至超过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样的“出口”业绩,充分说明了元青花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和巨大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逐渐增多,人们对元青花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国有博物馆不断从民间收购来补充馆藏,有名气的拍卖公司不断拍出元青花真品,这使得元青花的收藏数量逐年攀升。据2011古董《拍卖年鉴》载:仅2010年在佳士得、苏富比、永乐佳士得、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富德这几个拍卖公司中,拍出的元青花瓷器就达11件(假货假鉴假拍不算)。而在国内外市场上,元青花的成交价格也是一再攀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元青花,收藏元青花,研究元青花。元青花已成为古代艺术品中最为热门的焦点话题之一。

元青花显露出的巨大经济价值,也让一些商家看到了商机,纷纷设窑烧制仿造元青花瓷器。如景德镇仿造元青花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由景德镇陶瓷馆和东风陶瓷厂联合研制进行。1983年《景德镇陶瓷研究》上发表的文章认为,开始的仿品是对照着已经发表过的馆藏图片资料仿造。仿造成功后,继而拉开了景德镇民间大量仿造元青花的序幕,各种档次的仿品开始源源不断地分散到各个阶层、各个角落。大批仿品充斥市场,令极少量的真品变得真假难辨,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知假鉴假、知假拍假的丑恶现象,给收藏领域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误区。这给一些初涉元青花收藏的收藏者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收藏者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平和的心态和专业人士的协助引导,很容易上当受骗。

鉴定应从学习标本入手

鉴定元青花的真伪应从学习标本入手的,标本就是古瓷碎片。这些珍贵的古瓷片,正是认识元青花、熟悉元青花、掌握元青花特性的法宝。通过大量的摸索研究总结,才能让收藏研究达到从量变到质变升华,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去鉴别真伪,淘得真品。

人们常说,真正的古董是可以对话的,那就要看你是不是真正地认识它、了解它、熟悉它了。在社会上征集摸底的实践经验告诉笔者:绝大部分的好藏品已经被一些懂行的收藏家收藏起来了。比如有一件元青花花卉出戟瓶,是在南京早年发现的,先后被藏友们转来转去几次易手,大家谁都没有重视这件瓶子的最大意义,最后转到了一位南京当地知名收藏家手里。后来,经元青花俱乐部的一位会员介绍,笔者看到了这件出戟瓶,非常喜欢便提出求购,经过几次做工作,最终如愿购入囊中。经过简单修复后,它便成了笔者收藏品中最珍爱的藏品之一。后来,北京大都会馆在举办展览时还曾把这件出戟瓶当做标志性器物来做宣传,可见这件器物在瓷器藏界还是能够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和认同。

在鉴别时,除了对器物常规的胎土、釉面、画工、纹饰、器足、手头,以及正常磨损和使用痕迹的辨别,还不能忘记对高仿品制作进展的信息重视和研究,尤其是对用特殊手段制作的高仿品欺骗性加以防备,要了解到真实的仿造信息不可忽视。

元青花鉴定应从学习标本入手


元青花

元代青花瓷器的创烧产生,以及收藏鉴赏普及,是全世界的一个文化课题,更是全球范围内,文博界、收藏界最为关注和热衷的焦点议题之一。

元青花收藏获青睐

元朝自忽必烈立国后至元十五年(1278)便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元贞元年(1295),浮梁县升为浮梁州,在元泰定后“由本路总管监陶”。景德镇是创烧元青花的圣地,无论是饶州路总管监陶还是浮梁瓷局管理,元朝政府对景德镇这个地方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是使用元青花最为普遍的国家之一。考古资料表明,凡是元朝统治过的一些重要区域,几乎都能发现有使用元青花器物的痕迹。而来自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考古资料表明,元青花在元朝就被输送至超过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样的“出口”业绩,充分说明了元青花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和巨大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逐渐增多,人们对元青花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国有博物馆不断从民间收购来补充馆藏,有名气的拍卖公司不断拍出元青花真品,这使得元青花的收藏数量逐年攀升。据2011古董《拍卖年鉴》载:仅2010年在佳士得、苏富比、永乐佳士得、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富德这几个拍卖公司中,拍出的元青花瓷器就达11件(假货假鉴假拍不算)。而在国内外市场上,元青花的成交价格也是一再攀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元青花,收藏元青花,研究元青花。元青花已成为古代艺术品中最为热门的焦点话题之一。

元青花显露出的巨大经济价值,也让一些商家看到了商机,纷纷设窑烧制仿造元青花瓷器。如景德镇仿造元青花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由景德镇陶瓷馆和东风陶瓷厂联合研制进行。1983年《景德镇陶瓷研究》上发表的文章认为,开始的仿品是对照着已经发表过的馆藏图片资料仿造。仿造成功后,继而拉开了景德镇民间大量仿造元青花的序幕,各种档次的仿品开始源源不断地分散到各个阶层、各个角落。大批仿品充斥市场,令极少量的真品变得真假难辨,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知假鉴假、知假拍假的丑恶现象,给收藏领域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误区。这给一些初涉元青花收藏的收藏者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收藏者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平和的心态和专业人士的协助引导,很容易上当受骗。

鉴定应从学习标本入手

鉴定元青花的真伪应从学习标本入手的,标本就是古瓷碎片。这些珍贵的古瓷片,正是认识元青花、熟悉元青花、掌握元青花特性的法宝。通过大量的摸索研究总结,才能让收藏研究达到从量变到质变升华,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去鉴别真伪,淘得真品。

人们常说,真正的古董是可以对话的,那就要看你是不是真正地认识它、了解它、熟悉它了。在社会上征集摸底的实践经验告诉笔者:绝大部分的好藏品已经被一些懂行的收藏家收藏起来了。比如有一件元青花花卉出戟瓶,是在南京早年发现的,先后被藏友们转来转去几次易手,大家谁都没有重视这件瓶子的最大意义,最后转到了一位南京当地知名收藏家手里。后来,经元青花俱乐部的一位会员介绍,笔者看到了这件出戟瓶,非常喜欢便提出求购,经过几次做工作,最终如愿购入囊中。经过简单修复后,它便成了笔者收藏品中最珍爱的藏品之一。后来,北京大都会馆在举办展览时还曾把这件出戟瓶当做标志性器物来做宣传,可见这件器物在瓷器藏界还是能够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和认同。

在鉴别时,除了对器物常规的胎土、釉面、画工、纹饰、器足、手头,以及正常磨损和使用痕迹的辨别,还不能忘记对高仿品制作进展的信息重视和研究,尤其是对用特殊手段制作的高仿品欺骗性加以防备,要了解到真实的仿造信息不可忽视。

经过近20年的收藏经历、实践磨练,笔者有一些体会:首先,在收藏交流学习中一定要找对门路和结识良师,包括书籍资料一定要寻找正确,参考图标选用确保正确。其次,认识真品要从标准的标本入手,经常不断地对照标本交流,认识真品,熟悉真品,多看博物馆里的资料核对实物找感觉,从社会实践中不断摸索找灵感。最后,藏品要勇于亮相,多举办藏品展览、展示、讲座、交流,以此机会结识有实际经验的高手、结识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倾听业内人士的评论和意见,不断取得收藏鉴赏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民间有元青花的遗存

我国是元青花的主要产地,也是使用元青花的重要场所。民间有元青花的遗存,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元代器物还待我们去认知和发现。民间会经常发现一些普通的元青花器物,虽然这些元青花可能有的器型小、发色浅淡、绘画简单,市场价值不是很高,但它们的历史文物价值却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把这些零散的藏品串联、整理出来,一定会有很大收藏研究价值。然而大众收藏一般都喜欢把眼光盯在档次较高的漂亮藏品上,总是抱着要发大财的心理去收藏,如果是这种目的,笔者要告诫大家:收藏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收藏元青花器物和标本的来源一般有几个方面:一、海南渔民早年从南沙群岛打捞上来的元青花出水瓷片标本;二、内蒙古地区元上都附近元代皇宫旧址和生活遗址大量出土的标本;三、北京元大都皇宫遗址和附近生活遗址出土的大量元青花标本;四、景德镇元青花窑址发现的大量元青花标本和火照及窑具;五、散落在民间收藏家手里以及被拍卖公司和国外个人收藏机构所收藏的器物和标本。

目前,对于元青花的研究,我们国内的实物资料相比国外要多,应该说已经走在世界的前面,但民间的研究仍不可忽视。因此,普及元青花收藏鉴赏知识、提醒收藏误区和陷阱以及提高民间收藏研究保护意识,是元青花爱好者和收藏者共同的责任。

古瓷鉴定如何入手


古陶瓷的鉴别,传统的方法是指通过眼,耳、手去观察,分析,以对瓷器的烧造年代、窑口、质量、品类年代做出准确的判断。初涉陶瓷收藏的人,要学习和了解陶瓷发展史的基础知识,以便对古陶瓷器进行鉴别。我国有几千年的陶瓷制造历史,历代流传的陶瓷文物浩 如烟海,每个时期的陶瓷在胎土、釉色、器型、装饰、工艺、色彩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只要我们刻苦学习,认真实践,对第一件陶瓷器仔细推敲,认真辨别,就能知真假,少上当。

>陶瓷是火和泥的艺术,陶瓷器的要素是胎骨、器型、釉色、装饰、色彩、工艺等。各种陶瓷器分别都有它的发明创烧时期,胎土、器型 的变化以及釉色、装饰、色彩、工艺的改革创新都有它的成功期和普及期。这个创烧期就是它时代的上限。一件古陶瓷器在釉色、器型 、装饰、色彩、工艺等其中一项上限年代最晚的,就是这件陶瓷断代的上限,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原则 。鉴定的依据为:

1、 胎骨。随着粉碎、淘洗、烧结技术的不断提高,胎骨的质量也不断提高。早期的胎土没有粉碎,淘洗也不干净,烧成温度只有800度左右,所以胎土杂质多,疏松、吸水率高,强度差。商至东汉中期制陶业开始第一次飞跃,原始瓷出现,烧成温度是1000度左右,吸水率和强度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东汉晚期至南北朝瓷器发明,烧成温度是1200度左右。元代景德镇开始普遍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瓷器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减少了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变形。我们在鉴别陶瓷器时要善于根据通顺骨的烧结度来判断年代。同时,也要注意到各个地方就地取土为胎和偏远地区杂窑工艺技术滞后的现象。

2、 器型。自从人类发明陶器至今,各类器型根据各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生产的需要和社会群体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如果我们能对各个朝代的各种器型变化都了如指掌,我们在鉴定的时候就能稳操胜券。例如:瓶从商、周、秦汉比较单一的器型发展到现在梅瓶、盘口瓶、冲瓶、天球瓶、象耳瓶、玉壶春瓶、柳叶瓶、凤尾瓶、转心瓶等。每一种瓶型都有一个首先创烧的朝代,各个时期的瓶身、瓶嘴、肢线等都会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是明显的,有些变化是细微的。谙熟这些演变的规律,就能比较准确鉴别瓶类的真伪和准确断定它的年代。

3、 釉色。自从商周的上釉原始瓷和秦汉的单色釉发明以来,颜色釉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0多种,每种颜色釉都有它的出生日期和年龄。我们应该熟悉每种釉色的发明产生朝代 ,重点掌握划时代的几种釉色,如低温铜釉绿、铜红、钴蓝、高温青釉、绿釉、霁蓝、霁红、黄釉、黑釉、褐釉、茶叶末釉等等,并且要熟悉各种釉的演变发展。如:由霁蓝演化出的雪花蓝、洒蓝等,由霁红演变来的宝石红、郎窑红、豇豆红等。各种颜色釉都会派生新的釉色,各种色釉的叫法由于是口耳相传,民间叫法比较混杂,我们要多查阅资料,再根据其胎骨、器型 、工艺、光泽确定其年代。

4、 色彩。 自从原始陶器出现彩绘,隋、唐 、五代的褐、黑、红、绿的釉下彩绘瓷出现,宋、辽、金的釉上红绿彩绘烧成,元代成熟的青花出现和釉里红的烧制成功,明代的青花五彩、斗彩,清康熙的釉上蓝彩研制成功,陶瓷器的色彩发展到今天已是丰富多彩。鉴别色彩要用发展的眼光,一个色彩的出现,开始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臻于完美。例如:元代的釉里红一出世是红紫中闪黑,颜色并不悦目。到了明代初期釉里红是紫红色的,直到清代釉里红才显得鲜嫩夺目。如此,一件鲜嫰夺目的釉里红瓷器,我们就不应该判定为元代的产品。再如:一件釉上五彩瓷的五彩中有蓝彩,我们断定年代的上限就不能超过康熙朝,因为釉上蓝彩是康熙朝发明的。

5、 装饰。自从陶器的出现,原始人从审美的需要出发就开始了在陶器上进行彩绘装饰,后来又在陶器上进行印花、刻花、画花等装饰。装饰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文化艺术水平。同样每种装饰也有它的发明期,元代以前,陶瓷器的装饰主要是印花、画花、刻花、贴花、镂刻等。纹饰方面主要是花卉、动物、婴戏。釉上、釉下的彩绘只有黑、褐、红、绿等几个颜色。元青花一出现,印花、画花、刻花、贴花、镂刻等退居次要地位,纹饰彩绘才有了长足发展。我们应该熟悉每一种装饰艺术的产生年代。

6、 工艺。工艺是随着人文科学的进步不断发展的,每次工艺的进步和变革都得益于科学的进步和工具的改进。而陶瓷器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变革也有它的发明期和普及期。由于历史上制造陶瓷的工艺技术是由落后到先进,制假者很容易采用落后的工具和工艺,生产出貌似古朴的仿品。我们要认真观察,仔细推敲,寻找出仿古工艺中的蛛丝马迹。

7、 光泽。辨别瓷器的新旧最重要的是光泽,新瓷光泽明亮,火光耀眼。一件陶瓷器胎、釉、装饰、色彩、器型都符合古陶瓷的条件,但只要火光明亮,火气十足,那么一票否决:这件陶瓷一定是新的。年代久远的陶瓷器,形成自然的"酥光",光泽柔和,温润如玉。釉上彩瓷,年代久远的,有一种习惯上叫"蛤蜊光"的彩晕。由于光泽在陶瓷鉴别中占最重要的位置,作假者会用尽心机,将釉面做旧,一般采用酸性溶液浸泡,用茶水煮,用兽皮打磨,甚至埋在土里,隔一段时间再挖出来。但是人为除去"火光"的陶瓷器光泽是不自然的,细心观察是能识别的。凡属陶瓷器光泽不自然的,我们都应该有防伪之心,不可轻信。一件古陶瓷年代不同,兆泽柔和温润的程度也不同。这个程度陶瓷鉴赏者心中有数,每个陶瓷收藏者心中也都有一把各不相同的尺子,其鉴别断代的准确性取决于他本人对陶瓷理论的学习和过手过目的陶瓷器数量。

8、 声音。我们提倡鉴别陶瓷要"眼、手、耳"并用。用耳就是要敲陶瓷听其声。这对检测陶瓷裂痕伤残是有效的。但听其声而知陶瓷器新旧是比较困难的。有关听声,古今书籍有很多记载,如"声如馨"、"声音清越"、"声音悠扬""声如击木"等等。我认为这些描述都是比较抽象和难以把握的,听声是一种感觉。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对每一件过手的陶瓷,都要用手敲击,细辨其声,久而久之就能听出感觉来。

9、 款识。款识能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判断年代。我国瓷器款识最早见于南京出土的东汉越窑青瓷虎子"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谊作",随着商业广告意识的不断增强,后代有款识的陶瓷器越来越多,明代中后期至清代的陶瓷器的款识已经非常普及。单从款识的字体判断年代,不是很科学的方法。历代的窑场何止成千上万,每个窑场负责落款的窑工不止1人。每个人的字体又不尽相同。因此任何年代的落款字体都不能统一。一件陶瓷只有首先根据胎土、釉色、器型 、纹饰 、工艺、光泽等综合判断出相近年代。然后再根据款识缩小判断的时间跨度。例如,一件陶瓷根据胎土、釉色、工艺、纹饰 、光泽等综合判断为明后期的产品,款识是"大明隆庆年制",我们就可以判断为隆庆朝的产品。

10、 类比。类比也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将自己的藏品按朝代和品类分 开,然后把要鉴定的器物放到同一年代的藏品中去做比较。再根据器物的胎骨、釉色、器型 、色彩、工艺 、装饰 、光泽等产的异同,辨别真假,断定年代。

11、 手摸 。古陶瓷存世久远,由于长时间的空气流动摩擦,古陶瓷的手感柔润,没有新品、赝品刺手干涩的感觉。所以我们在鉴别古陶瓷时,要养成摸挲陶瓷器的习惯。

民国文人瓷市场渐暖:入手门槛渐高


瓷器,是收藏里的重头戏。往年收藏热点多集中在高古瓷、明清瓷,民国瓷在市场多充当配角。如今民国瓷渐入藏家视野,近半年来,其成交价格一路攀升,而民国文人瓷,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获得不少藏家青睐。马未都也指出,民国瓷是艺术创造的清末民初最漂亮的一种瓷器。过去珠山八友不受重视,现在价位逐年攀升。就在近期举行的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民国瓷器全场成交率达到了72.73%,“珠山八友”之一王琦绘制的瓷板画《糊涂即是仙》以100.8万元成交,一度成为藏友们热议的话题。

■收藏周刊记者程辛实习生苏碧雁黄秋敏

民国文人瓷唯美诗书画印集于一身

“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瓷器,古往今来深得藏家青睐,晚清民国年间,陶瓷艺人尽情舒展个性,发挥才能创造出许多别具特色的瓷器艺术品,而文人瓷便是其中一种。

明确意义上的“文人瓷”,始于清咸丰年间,以程门为代表的文人,用浅绛彩首次把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传统文人画移植到瓷器上。程门之子,程言于1895年在“浅绛山水人物将军罐”上绘画,诠释了文人瓷的“六如之法”。

民国时期,民间艺人可自由运用宫廷御用洋彩。这种彩,色调稳定、色种繁多、色阶明快、色泽亮丽。新粉彩渐取代浅绛彩,成为民国文人瓷的主流。以“珠山八友”为首的绘瓷艺人,凭借出色的画工,迅速确立了民国“文人瓷”的地位。

在题材与工艺上,传统的文人山水,高仕草庐、庭院楼阁已不再是瓷绘题材的唯一选择。穿西装、喝咖啡、品洋酒、听西洋音乐、跳交谊舞这些新思潮被搬至瓷绘题材上。欣赏民国文人瓷发现,它不仅有改良浅绛色彩,还有刷花、贴花、喷花以及刻瓷填彩等新工艺,引发了现代瓷画装饰的全面革新。因此,赏析民国文人瓷,领悟其承载的历史文化,才会使收藏更具有意义。

元明清瓷器高不可攀,民国瓷开始活跃

从梳理近年来,民国文人瓷作品在拍场上的成交情况来看,曾一度,民国文人瓷一直难以触动藏家的神经。但从近三年多家拍卖行成交价显示,可见民国文人瓷的入手门槛逐渐被抬高。

在安徽艺海201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五幅民国瓷板画以31360元成交,另外,民国金品卿瓷板画以138000元成交,粉彩花鸟笔筒以13440元成交。再看两年前,北京保利2012春拍,“新月雅集——民国文人瓷绘与现当代艺术陶瓷专场”,“珠山八友”之一何许人的作品粉彩四季山水长条瓷板挂屏(四屏),以2242.5万元成交,刷新艺术家个人成交纪录,创八友瓷价格新高。

就在刚刚过去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2014年9月23日,中国嘉德四季第39期拍卖会上,带有罕见“家藏”底款的“民国“王步绘青花花鸟纹小笔筒”,该作品自起拍前,便备受业内关注,最终以92万元成交。为此,瓷器收藏家罗世俊认为,元明清瓷器价格已高不可攀,价格相对较低的民国瓷开始活跃起来。民国文人瓷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收藏价值会越来越高。

景德镇瓷最热门,岭南藏家最爱官窑瓷

立足于全国拍卖行,从收藏界对民国“文人瓷”的收藏热度来看,江西市场是最为火爆,特别是景德镇,当地人对它的追捧度非常高涨;其次江南、北京的藏家对民国文人瓷的青睐度也较高。

落地到广东地区,据华艺拍卖行周健介绍,2009年,华艺拍卖曾举办过民国“文人瓷”专场,并不是广东藏家缺少资金购买民国文人瓷,而是广东藏家,无论认知度还是辨识度均不够。多数瓷器藏家还是喜欢收传统瓷器,如官窑、皇家御用瓷器等。他还透露,从近年的拍卖市场扫货的藏家来看,从大型拍卖机构拍走藏品的藏家,事实上,很多都是来自岭南。

“这几年来,我们没有再举办过专场,只是在旗下相关拍卖专场中穿插少许的民国文人瓷,拍品每次基本可以成交,但成交价并不理想,不像其他拍品那样引起现场激烈竞拍。”周健还分析,但从热门拍品来看,当属珠山八友的作品最具代表性,而早期珠山八友未出现之前,清末民初的瓷器也较受藏家欢迎。

广东收藏观念传统少有拍行介入民国瓷拍卖

近两三年来,民国文人瓷板块市场已经有所火爆,特别是前年和去年,一度呈现出爆发性的走高趋势。但今年开始,从北京嘉德所举办过的专场拍卖来看,无论是成交价,还是成交量,均有所回落。华艺拍卖行周健还分析,“应该说,市场开始回调了,逐步理性起来。”他还以王步的花瓶拍品为例,前两年轻轻松松可以拍到200-300万元,但今年的成交价80万元即可拍得。谈到未来民国文人瓷的走势,周先生还认为,市场回归理性后,也会走向维稳阶段,未来期间,这一板块的升值潜质值得期待。

考虑到广东藏家群体比较稳定,收藏观念相对传统,暂时很少有拍卖行敢于冒险涉足民国文人瓷拍卖。华艺拍卖方还透露,暂时也不会再涉足这一专场。“但我们明年或有考虑再次推出,只不过,不会以单一板块为专场,可能会以民国精品收藏系列为主题,参与进来,进而再次尝试,试探下市场的具体反应。”

此外,广东保利拍卖方面也透露,明年同样也有考虑相关主题的拍卖会。但目前具体的事宜还在推敲当中。“民国文人瓷,之前北京保利有做过专场,但广东这边非常少举办,主要还是书画类,我们也考虑到了瓷器,但还是要看明年的情况再定。因为,收藏民国文人瓷的广东藏家有限。”

市场走访

不少文人瓷从海外回流广州市场趋于平淡

秋日傍晚,收藏记者走访位于广州荔湾区龙津西路,荔枝湾畔的广州古玩城,作为广州规模最大的古玩城,这里拥有369家商铺,以古旧瓷器、字画和玉器为主,其中尤以明清瓷器居多。

是否常有藏家前来这里淘民国文人瓷呢?在广州从事古玩收藏十余年的周先生表示,与前几年相比,近年来民国文人瓷市场十分平淡,如今虽是旺季,但前来观望与购买的藏家仍十分少。而另一位来自江西,从事瓷器收藏有22年经验的熊老板透露,与10年前他在上海经营店面时相比,如今广州民国文人瓷市场淡了许多。他坦言,民国文人瓷价格普遍不高,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但真正上几十万的民国文人瓷,数量不多,估计只有拍卖行能达到这个价格。

熊先生表示,“文人瓷”的藏家来自海内外,主要以私人收藏为主。从收藏渠道而言,周先生透露,“由于民国文人瓷历史并不久远,许多藏家能从艺术家手中直接购买与收藏,但也有不少文人瓷是从海外购得。”熊先生认为,要想吃透、收藏民国文人瓷,首先读懂它背后蕴藏的文化。如初入门槛的藏家,应先用三五年时间入门,而要研究透彻需要十年的时间。

民国文人瓷

知多D

民国文人瓷是1911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烧制的瓷器的总称,它是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艺术结晶。民国建立以后,专为皇家烧制的景德镇御窑厂停办,一批原来制作瓷器的名匠高手流落到民间,在百业萧条,唯有古玩行业兴旺的背景下,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民间陶瓷艺术家异军突起,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艺超群的代表人物。

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当时的名称是“月圆会”,就是御窑厂停烧以后部份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版画的高手。这里的“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除江西籍艺人外,王大凡、何许人和1904年出生八友中最年轻的艺人刘雨岑分别是徽州黟县、徽州歙县、和安徽太平(今黄山市黄山区)人。要再算上徐仲南、田鹤仙,珠山八友实则是十个人。月圆会“珠山八友”也可以是指一个画家群体,在绘画上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

民国瓷器特点多 收藏要多加鉴别


通常藏家都知道,元青花、明永宣以及清三代这几个时期的官窑作品,目前的市场价格非常高,非一般藏家可以接受,尤其对于刚入行的瓷器收藏爱好者更不好把握。但作为新入行的藏者可以关注民国时期的作品,这一时期作品尽管在艺术价值上相对逊色,但目前的市场价格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上手比较容易,升值空间也不小。

中国嘉德3月17日的四季拍卖会第一期“瓷器、佛像、玉器、工艺品”专场中,推出了六十余件民国瓷器。从估价来看,这六十余件作品,低的三千多元,高的可到十多万元,最集中的价格在一万到五万元之间。从近年成交价来看,民国瓷器的市场价格水平都比较低,但是真正大家认为优秀的作品仍然超过一些官窑瓷器。在这次嘉德拍卖中,其中一件民国时期汪野亭的粉彩山水方笔筒,估价3.5万元到5.5万元,最后成交价竟达到25.3万元。

民国瓷器主要是指1911年到1949年烧造的瓷器作品。民国时期,瓷器胎骨较粗,民窑产品较多,如与历代瓷器相比较,差距很大。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经常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青花瓷器颜色昏暗发蓝,俗称洋蓝。洋蓝是光绪末期出现并延续到民国,这时民窑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蓝。绘画精细的渐少,草率的增多。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玻璃质釉的特征。如民窑生产的日用陶瓷,帽筒、壶、碗、杯、罐等。装饰图案也由过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词文字装饰。多数为江西景德镇、天津、唐山等瓷厂烧制。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全彩(双面彩绘的)较好。

新粉彩瓷是民国瓷中的一大亮点,尤其是代表人物的第二代新粉彩画师“珠山八友”。1928年瓷板画开始流行,为了便于接受订货,在王琦倡导下八位画师成立月圆会,称为“珠山八友”,前后共十位画师参加,分别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毕伯涛和刘雨岑。之前还有第一代和第三代,都留下一批艺术个性非常强烈的作品,有些作品甚至在当时就已超过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

在民国精品瓷中,以汪友棠等为代表的浅绛彩瓷以及王琦、汪野亭等为代表的“珠山八友”新粉彩瓷,一直是这一板块的佼佼者。由于民国瓷器相对价格比较低,所以在不少月、季度小拍卖会上,该类拍品较多。

据业内人士介绍,尽管民国时期这部分作品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和之前瓷器鼎盛时期的作品比,但是在民国初期还是有一些值得关注的作品。

例如民国初期,袁世凯称帝,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派郭世五(古代传统瓷器爱好者)监督窑务,因为时间短,烧制数量不多。这个时期的瓷器选料精细,胎骨很薄,主要用于烧制水彩和软彩瓷器,有的落“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蓝料或红料款。

值得注意的是民国时期,除了生产日用陶瓷外,还出现了大量仿古瓷器,这一时期的仿古瓷器范围广、数量多,不仅仿制历代名窑陶瓷,还有民国后期仿前期的瓷器,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仿明、清的瓷器也很多,收藏者应该掌握各个时期瓷器的特点,多加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