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德化瓷器鉴别 > 导航 >

福建德化日用陶瓷的出口量持续增长

福建德化日用陶瓷的出口量持续增长

德化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出口包装 陶瓷艺术

2020-09-19

德化瓷器鉴别。

福建德化日用陶瓷的出口量持续增长

福建德化是中国的三大瓷都之一,其陶瓷产品以质地细腻、工艺精巧而闻名遐迩,早在海上丝绸之路时期,便有大量外国商船到福建港口购买瓷器,远销世界各地。

福建日用陶瓷产业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经济不振、市场不景气,加强质量体系管理和调整产品结构,做大做强。去年,福建出口日用陶瓷产品比上年增长46.02%。

据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09年辖区日用陶瓷出口大幅逆势增长,全年共出口日用陶瓷产品4.48万吨、6972.8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02%和49.44%,产品单价也比上年增长2.41%。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采取强力帮扶措施,加强陶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跟踪指导,提供优质的实验室检测服务,帮扶利润较低的工艺陶瓷企业积极转产日用陶瓷,使福建获得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认证的企业增至74家。

2009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福建日用陶瓷企业,强化产品的开发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差异性,迎合市场需求,部分企业开拓了日本、非洲等新市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广东潮州、东莞的部分台资陶瓷企业倒闭,福建出口陶瓷企业积极收购其设备,引进其业务骨干,加大产品开发及投资力度,并逐步接手其订单,管理水平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国际市场所青睐。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福建日用陶瓷出口量价齐增 竞争力增强


福建日用陶瓷日益向“健康化、绿色化、环保化、自然化、功能化、材料化”迈进,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4日称,2010年该局共检验检疫出口日用陶瓷6834批、12282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2.88%和76.44%,创历史新高。同时,福建出口日用陶瓷质量稳定,今年首月和去年出口的七千多批次产品未出现被进口国通报召回、退货和索赔的情况。

福建日用陶瓷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欧洲、非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据统计,去年出口美国2493批、货值3935万美元;出口欧盟国家1891批,货值3372万美元;出口日本792批、货值1377万美元,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值占总出口货值的70.71%。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近年削减的主要是摆饰作用的陶瓷工艺品,日用陶瓷市场需求却稳步增长。福建出口陶瓷企业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引进业务骨干及先进设备,成功实现从工艺陶瓷向日用陶瓷转型,促进了日用陶瓷生产的大幅增长。

另一方面,福建日用陶瓷生产企业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检验检疫部门积极引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帮助解决技术难题,不断帮助企业取得“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日用陶瓷产能大幅提高的同时,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能力提高,有效保证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不超标。

目前,福建检区获得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的企业有78家,获得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的企业有78家。有关人士预测,随着日用陶瓷质量稳定向好和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减弱,今年福建日用陶瓷出口仍将持续增长。

欧盟反倾销 福建泉州日用陶瓷出口逆势增长


尽管面对国际市场低迷、欧盟反倾销调查等不利因素影响,福建泉州日用陶瓷今年前两个月出口依然逆势增长,实现开门红。

福建泉州检验检疫局15日透露,今年1-2月,泉州检验检疫局共检验监管出口日用陶瓷698批,货值1224万美元,分别比增11.32%、9.48%,出口量占福建省的97%。其中,“中国瓷都”德化县日用陶瓷出口货值占泉州的88%。

面对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泉州日用陶瓷企业抱团应诉。针对美国、欧盟等提出的铅、镉溶出量限量标准和认证要求,泉州检验检疫部门也积极帮扶出口陶瓷企业通过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认证,现泉州获“双证”企业达83家,占福建省的97%,为全国日用陶瓷主产区第二位。

同时,泉州日用陶瓷还通过展销会、到国外设立办事处、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泉州检验检疫局也积极引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档次,强化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水平,有效适应欧美等发达国家苛刻的安全、环保技术标准,大大促进日用陶瓷出口。

泉州日用陶瓷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实现日用陶瓷工艺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把日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在一起,已经形成特有的竞争力较强的日用陶瓷产品,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目前,泉州日用陶瓷已经形成了杯、盘、碗、罐、碟、瓶等多品种热销世界各地的格局,产品出口美国、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福建德化建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


福建泉州检验检疫局26日透露,泉州德化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已通过福建检验检疫局组织的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标志着全国首个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在“中国瓷都”德化县建成。

据了解,该示范区也是福建省继莆田出口鞋类质量安全示范区、福安出口电机质量安全示范区后的第三个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泉州检验检疫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经检验检疫出口的德化陶瓷有6186批,货值达1.0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0.62%和2.00%,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出口份额占福建省九成以上。

目前,德化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内共有获出口质量许可证和输美认证的日用瓷生产企业82家,居全国日用瓷主产区第二位,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通过IOS9000体系认证的企业33家,企业管理体系及品牌培育已日趋成熟。近三年来,区内未发生严重质量安全事故,也未遭国外通报。

泉州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为新起点,进一步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完善地方政府、出口企业、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齐抓共管的质量安全工作新格局,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陶瓷竞争新优势,形成产品质量最好,企业诚信度最好,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最好的出口工业品示范区,并力争通过国家级出口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

福建德化:没有烟囱的陶瓷基地


走在德化城关的工业园区,竟然看不到一根烟囱,如果不是4.2公里陶瓷文化景观长廊和满街的陶瓷企业广告,很难让人想到这里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

记者在福建省德化县采访发现,该县陶瓷业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生态环境非但未遭受破坏,森林覆盖率还从30年前的56.9%提高到现在的77.7%,人居环境质量跃居福建省首位。

推行“能源革命” 化解“林”“瓷”矛盾

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我国三大古瓷都,是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目前也是我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县委书记吴深生说,上世纪80至90年代,德化迎来陶瓷业的大发展,随之带来林木资源难以为继、烟煤型污染严重等问题。当时,德化烟囱林立,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最低降到只有50%左右。

据德化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陈章武介绍,从那时起,德化县力推陶瓷窑炉技术改造,实现了以柴烧瓷到以电代柴的第一次能源革命。此后,德化县又研发了以电、油、液化气、天然气为能源的窑炉技术,2004年实现了从以电代柴到天然气烧瓷的第二次能源革命。福建省第一个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就落户在德化县。

“全县陶瓷企业的煤气炉全部都销毁了,共损失10多亿元。正是县里这种改革的魄力,让德化陶瓷走上了绿色发展的路子。”泉州顺美集团董事长郑泽洽说。

目前,德化县98%以上的陶瓷企业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成为全国第一个无黑烟污染的陶瓷产区,2012年获得了“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

当前德化县正在全力攻关,进行微波烧瓷中试,掀起第三次能源革命。郑泽洽说,微波烧瓷是用微波辐照来代替传统的热源,能够使得陶瓷坯体快速脱水,既降低能耗成本,又提高生产效率。

打造循环经济模式 提升陶瓷业竞争力

能源革命解决了“林”“瓷”矛盾,保住了森林资源,而德化县全力打造的循环经济模式更是节约资源并提升陶瓷业竞争力,使得德化陶瓷市场状况不断好转。

德化县经贸局局长温明源说,循环模式主要是围绕陶瓷、矿业等主要产业实行废物再生利用、循环利用。德化在全国率先研制出“废瓷再生陶瓷”生产工艺并投入批量生产,重新加工利用陶瓷企业产生的废瓷土、废石膏、废陶瓷,年回收废石膏模约22万吨。此外,德化矿业尾矿被充分利用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瓷色釉和尾矿陶瓷等产品,每年回收利用尾矿10万吨。

记者在德化协发光洋陶瓷有限公司看到,污水进入沉淀塔后进行分层,其中的泥料被压成一块块泥饼,重新用于生产陶瓷。处理后的污水已清澈如初,重新回收用于工业生产。

循环化改造使德化走上了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被列为全国12个区域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之一,是福建省唯一列入国家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示范的县份。德化陶瓷产业竞争力也不断提升。据统计,德化再生陶瓷比普通陶瓷原料成本下降30%,烧成成本下降50%。2013年,德化实现陶瓷产值150.1亿元,比增20.7%。

福建德化陶瓷制造历史源远流长


福建德化陶瓷制造历史源远流长

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瓷都”。然而一个十分有趣的事实是:外界更多地把“德化”这个符号与“中国”、与“瓷器”联系起来。

我曾于1987年到过泉州市德化县采访,那时是采访报道德化曾氏与台湾渊源关系,非为德化瓷而来。然而,原德化县陶瓷博物馆馆长徐本章先生却自豪地带着我参观宋代古窑址“屈斗宫”。徐先生如数家珍地向我讲述他心目中的德化瓷,第一次让我大开眼界。有意思的是,时隔十几年的今天,我带着采访任务又一次来到德化,这次的目的就是向外界报道德化瓷。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德化,内心油然而生近乡情怯之情。我又一次来到屈斗宫。

古窑址位于德化县城东南隅的宝美村覆船山西南坡,因附近有座屈斗宫小庙而得名。遗址东西宽300公尺,南北长约150米。1976年,福建省、晋江地区、德化县和厦门大学历史系联合对它进行发掘,今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依山而起的宋元窑基,它坡长57公尺、宽1.4~2.95公尺,泥土间显露着不少残缺的瓷器文物,两侧芳草萋萋。屈斗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对它十分重视,在古窑址上建造具有闽南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及附属设施,成立文物管理机构,派专人加以保护。

研究德化瓷的专家陈建中先生今天是德化县文化体育局的副局长、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他对德化古瓷器的鉴定、德化外销瓷的研究成果令海内外同行刮目相看。我跟他联系时,他正在屈斗宫文物管理办公室。我们的交谈就在这德化瓷文明的发源地进行。他向我谈起今年八月应台湾一家水下打捞公司的邀请到印尼海滨鉴定清代沉船“泰兴号”出水德化瓷器的经历。

1822年1月(道光二年)的一天,一艘名为“泰兴”的商船满载着2000多名旅客和德化生产的青花盘、碗、杯、碟、罐、盖碗等日用瓷器从厦门港启航,这艘船长50公尺、宽10公尺、重100多吨,乘风破浪朝南中国海出发,目的地是中西瓷器交易重镇印尼爪哇。为了避开海盗的劫掠,“泰兴号”绕道西沙群岛,不幸触礁沉没。船上旅客除198人获救外,其余的1800多人连同德化瓷葬身海底,成为世界航海史上悲惨的一页。

多年来,为了揭开“泰兴号”沉船的神秘面纱,海内外考古专家多次对它进行水下发掘。1995年5月,澳大利亚一家海洋公司在南中国海附近将“泰兴号”打捞出水,他们欣喜地获得了35万件珍贵的中国清代瓷器。为了鉴定这批古瓷器的产地,参与打捞的台湾水下考古公司程子朋先生特地邀请陈建中先生前往印尼爪哇海滨实地鉴定。

爪哇海滨风光秀丽,海阔天空。金色的沙滩上随处可见散落的古瓷碎片。附近小镇商店出售的也是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来自中国的古陶瓷。陈建中先生说,在异国他乡,在程子朋先生的陪同下,他看到了德化青花瓷:有灵芝纹青花盘碗碟、“晨光半名香”青花盘、梅雀图青花盖碗、兰竹菊青花盘、青花小汤匙、寿字纹印青花碗时,眼泪夺眶而出。

更让陈建中先生感动的是,台胞程先生提出要将一部份出水的“泰兴号”瓷器送回德化。程子朋先生说:“台湾渔民至今流传着源自福建的习俗,在海上打渔时,如果捞到遇难者的遗体,都会主动救捞并运回山上掩埋,以慰藉死者英灵。今天,我确切知道这些瓷器来自德化,我有一个心愿,要将其中的一部份送回故乡。”2002年8月19日,程子朋先生带着36件“泰兴号”古瓷器来到德化,虔诚地捐献给德化县博物馆。

德化陶瓷制造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开始烧制印纹陶。到了唐代,德化的陶瓷制作已初具规模。宋元时期,泉州剌桐港对外贸易兴盛,德化陶瓷遂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面对琳琅满目的德化瓷器,由衷地发出“既多且美”的赞叹。

在德化城郊宝美村,一座“祖龙宫”终日香火绕境,宫里供奉的主神原是德化草埔尾的瓷工,名叫林炳。祖龙宫宫务管理董事会理事长林睦柱先生告诉我,“祖先林炳在宋朝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发明出拱圆穹顶的窑室,并革新许多制瓷技术,从而大量生产优质瓷器。林炳逝世后,被当地人尊称为‘窑坊公’,建庙奉祀。”

林炳的制瓷技术影响至今,数百年来,祖龙宫的奉祀方式十分独特。每逢庆典,参与祭拜的不是一般的善男信女,而是从事陶瓷业的技工、老板;奉祀的供品不是三牲水果,而是德化瓷新产品、瓷雕获奖作品。

位于德化县城关醒龙桥南侧的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是福建省第一家资料齐全、陈列考究的陶瓷专业馆。博物馆以近三千件古今瓷器向人们展示数千年来德化陶瓷业发展的一幕幕情景。

我最喜欢德化高白瓷,它白如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瓷雕、建白瓷和高白瓷被誉为德化瓷坛的三朵金花。在瓷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观音。在众多民间艺术家的作品中,明代何朝宗的渡海观音瓷雕令人叹为观止:这尊观音身着宽袖大衣,长裙曳地,赤足立于波涛汹涌的海浪莲花座上,飘然渡海。既表达了观音的温柔性格,又颇具男性特征给人以超凡绝尘,充满智慧,文静慈祥,极富人情味和亲切感。

何朝宗的瓷雕名闻名遐迩,但是他的传世作品数量几何却众说纷纭。

张圣福、朱光亚编写的《中华国宝》记载,“据说何朝宗一生仅仅制作了四十多件瓷雕”。而唐纳利著《中国白——福建德化白瓷》一书则说,何的作品“单西方就有二百件,总数可能达到一千件。”

何氏作品表现的题材主要为达摩、观音、文昌帝君、释加眸尼、罗汉、关公双耳炉、小花瓶等。大部分为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著名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在国内并不多见。

民国时期,德化民间艺术家许友义名声显赫,他的瓷雕作品先后在日本、英国和我国台湾、南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奖。他的传世作品五百罗汉现珍藏在仙游县龙纪寺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瓷雕系列巨作。在德化县湖前许厝12号,我拜访了许友义的后代许兴泰和他的儿了许瑞峰。

许兴泰先生是福建陶瓷界唯一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听说记者要录音采访,他一再推辞。但听说我们从福州远道而来,立即感到十分亲切。他说,自幼受父亲许文君的启蒙,吸收了德化传统瓷雕的精华,长大后到福建师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到福建轻工研究所工作,从事陶瓷雕塑。在福州市生活了很长时间。许先生室内展室摆满瓷雕作品,有“坐岩观音”、“训鹏观音”、“坐莲十八手观音”,观音作品特别强调垂目、直鼻、小口、丰颐,雍容大度,凝重朴实,具有深厚的传统瓷雕功底。许先生的作品独具一格,曾有三十多件获得国家、省、部级嘉奖,深受海内外同行推崇。

在许先生客厅,有几件瓷瓶作品引起我的兴趣,瓶颈、瓶身晶莹的花儿重重叠叠,颜色由浅黄到浅紫,由浅紫到青,由青到蓝,一朵朵竟相开放,象雨伞、象蘑菇、象云彩、象海浪。许先生的儿子许瑞峰说,这是他们父子近年来研究的产品,叫结晶釉,还有一种叫辣椒红。属窑变系列。结晶釉的特点是结晶花色均匀,色泽丰富,亮度好。它是经过高温窑变天然形成的,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目前,景德镇、佛山等地也有同行研制,但成功率相当低,且结晶花控制得不够理想。

说起德化当代瓷雕艺术,柯宏荣、陈桂玉夫妇的作品真令人大开眼界。他们夫妇开办的宏益陶瓷雕塑研究所坐落在德化县大洋科技开发区。年轻的陶瓷雕塑家陈桂玉热情地接待我们。在二楼展厅,陈列着他们90年代以来创作的数以百计的瓷雕作品。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将相和、卖炭翁、三顾茅庐到天鹅舞,题材涉及古今中外,相当广泛。每件瓷雕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作品《三个小和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把仰天长啸、左顾右盼、昏昏欲睡的三个和尚的表情塑造得惟妙惟肖;《司马迁》则几乎全裸,一层瘦皮包掩不住铮铮铁骨,手捋长须,傲视远方;《龙女牧羊》生动地塑造了龙女在野外孤苦伶仃牧羊时思念家乡亲人而仰天长叹的细节,使人一见顿生恻隐之心;还有《孔雀东南飞》、《锄禾日当午》、《将相和》、《钟馗醉酒》等都是妙不可言的瓷雕艺术精品。

2000年8月,他们夫妇的瓷雕作品“三月三”、“山鬼”入选参加“中国文化美国行”活动,到美国巡回展览,深受海外人士赞赏。

陈桂玉原来是德化陶瓷二厂的一名工人,受著名雕塑家王则坚的影响,走上雕塑艺术的道路。1980年,她考取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经过四年的雕塑专业学习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懈追求传统技法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德化陶瓷艺术的兴盛与对外贸易息息相关。早在宋朝,德化瓷器就通过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剌桐港远销海外。这一时期是德化陶瓷业十分成熟、发达的时期之一。1932年冯和法在《中国陶瓷业之现状及其况》中写道:“宋末荷兰人将福建(主要应指泉州)贩运瓷器到欧洲,价值每与黄金相等,且有供不应求之势。”

著名诗人舒婷在《我与瓷的远行》一文中讲述了她在欧洲与德化瓷心灵碰撞的难忘经历:“1988年6月份,我参观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受了一次瓷文化的洗礼。中国的古瓷以含蓄久远的魅力使参观者起了顶礼膜拜的敬意,我这才明白一块残瓷片有时价值超过同体积金子的道理。我无法形容我在包括德化古瓷的这些展品前心灵的震憾,只记得听说伦敦最古老的东方学院有一个瓷器展览室,是私人收藏品,价值超过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展品,我立即放弃了参观格林威治村的计划,随台湾一位著名的古陶瓷鉴赏家前去。在那些或古朴或精美或典雅的展品威慑之下,朋友说我紧张得象猫那样目不转睛。”

今天,德化全县1100多家陶瓷企业每年生产的产品大部分还是外销瓷。在德化南环路,我采访了德化晖德陶瓷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公司,今天已拥有厂房七千多平方米,工人100多人,每年开发700多种海洋系列艺术瓷新产品销往欧洲。总经理王光明高兴地说:“工厂一年四季不停产,产品供不应求。”

德化县人民政府助理调研员黄建发先生接受我采访时认为,德化的陶瓷业从古至今一直是外向型的,德化陶瓷至今还在影响着欧洲人的生活习惯。02年,全县陶瓷产值38亿元人民币,其中80%以上的产品远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03年,全县陶瓷产值51亿多,外销更占据到90%多!内销的比例很小。这就是为什么在外国人眼里,德化与中国,与瓷器的符号紧密相连;而在国内,人们对德化所知甚少的缘故。

福建德化陶瓷谋求“绿色崛起”


德化陶瓷业出口迎来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泉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德化陶瓷业出口日用陶瓷6402批次,货值1.2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92.5%和87.01%,出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

“去年,德化陶瓷出口单价普遍提升了20%,这是我们整个陶瓷业转方式、调结构后呈现的一大亮色。”谈及德化陶瓷业的出口,县陶瓷同业公会秘书长赖耀清显得很乐观。

作为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多年来,陶瓷业份额占据德化县70%以上的工业产值。如何在确保产业平稳增长同时,让其发展更具“绿色”?德化首先是给产品“提档”,努力扭转扎堆于中低端产品的不利局面。加快承接欧洲、日本及台湾陶瓷“绿色”技术转移,成功引进两条日本环保陶瓷生产线。成功研发出纳米抗菌瓷、红壤陶等环保型产品,特别是针对“轻质陶”易碎的特点,重点研发出的“重质陶”,已约占新产品的40%-50%,全县累计年开发个性化低碳型的新产品达2000多种。

去年以来,德化陶瓷业赖以发展的瓷土价格持续走高,当地企业开始在集约化利用瓷土上下工夫。不规整的陶瓷碎片堆积如山,被铲车一车车运往生产车间,倒入特制的粉碎机粉碎后制成瓷粉,重新投入炼炉再制成瓷泥再利用……德化1000多家陶瓷企业全部实现了碎瓷再利用。

在永德信生产车间,记者发现,由于采用一次烧成环保陶瓷开发工艺,整个车间竟然见不到一片碎瓷。“采用低温一次烧成环保陶瓷,可降低能耗25%,同时产品合格率几乎达到100%,还可延长窑炉窑具使用寿命。”公司总经理郭山玉说。如今在德化,超过五成的陶瓷企业开始采用一次烧成环保陶瓷开发工艺。

“‘绿色战略’的推行,保住了我们德化的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确保了晋江中下游的水质安全,更重要的是,整个德化陶瓷业从此踏上了转型之路。”德化县委一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泉州工艺陶瓷出口量约占全国65%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环顾福建泉州,据不完全统计,泉州运动鞋和旅游鞋占世界总产量20%,石材出口量约占全国35%,工艺陶瓷出口量约占全国65%。泉州企业不断转变提升,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今年10月,福建省泉州进出口额突破20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98.9亿美元,比增11.8%,进口额103.1亿美元,比增超150%。

走进顺美集团展示厅,圣诞老爷爷、白雪公主、复活节彩蛋……一系列“洋”元素的陶瓷产品引人注目。“五年前,顺美的出口额每年1亿多元,如今出口额已经达到每年3亿多元。今年以来,我们的出口量同比增长了40%。”公司总经理郑鹏飞介绍,“为了扩大出口,顺美在十年前将分公司开到了德国法兰克福,并通过研究世界各地的流行趋势、品种、文化,迅速占领了欧洲同行业近10%的市场。”

作为一家主要面向欧洲出口童装的公司,格林集团拥有9家国外专卖店。公司不再以单纯的低成本和高产量作为出口优势,而是积极引进技术、人才,打造品牌,在世界市场站住了脚跟。

“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大戏同时在多个行业上演。

今年,菲律宾首都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泉州分行正式开业。不仅揭开首家在地级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银行面纱,亦代表泉州引进与利用外资的方式迈向了更加开放的轨道。

明超石业在菲律宾与当地华人合作开采矿山所得的荒料,不仅可供自身加工,还可以向同行批发;峰华石材有限公司在摩洛哥建立石材采掘、加工企业。服装纺织企业当中,七匹狼引进法国设计师,将欧洲最前端的设计理念融入新产品;匹克集团的国际足迹延伸至迪拜、洛杉矶等地,获得当地百姓的喜爱。

世界商海,泉州鼓风前行。在保持沙特阿拉伯、欧盟、东盟、美国等贸易市场优势的同时,泉州将继续出台、落实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帮助外贸企业提振信心、拓展市场,增强出口竞争力,确保全市进出口贸易增长。

陶瓷出口量增 企业利润难涨


今年以来,我国陶瓷产品的出口量大幅增长,但是企业的利润却没有随之上升。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缺乏自主品牌,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使得整个陶瓷出口行业的利润率偏低。

出口量大幅增长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2月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显示,2月份我国陶瓷产品出口179万吨,总金额为1253890万元人民币。2015年1~2月陶瓷产品累计出口421万吨,金额累计达3005644万元人民币,出口量比去年同期上升23%,金额上升66.3%。

分地区来看,记者了解到,江西省2015年1~2月陶瓷产品出口量累计为86787吨,同比上升19.44%。梧州今年1~2月口岸陶瓷产品出口总量为1.8万吨,总值1938万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别增长49.1%和31%。株洲今年1~2月累计进出口总值23.1亿元,同比增长19.2%;加工贸易进出口额8.2亿元,增长76%;出口陶瓷产品2亿元,增长21.4%。玉林今年1~2月共出口家用陶瓷8159多万元,与之前相比增长了12%。深圳市2015年1~2月累计出口陶瓷产品421万吨,金额达3005644万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上升23.0%;出口值为244105万元,同比上升47.9%。潮州市今年前两个月进出口陶瓷产品共3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其中出口陶瓷产品2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8%。

产品缺乏自主品牌

虽然我国陶瓷产品出口量大幅增长,但是企业的利润却没有随之上升。“由于没有自主品牌,整个陶瓷行业利润率偏低。”湖南华联瓷业的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与宜家、星巴克的合作都是代工,“进驻宜家的门店之后,我们生产的瓷器都会打上宜家的牌子,最大的价值都被他们获取了”。

记者了解到,没有品牌让陶瓷成为一个门槛极低的行业,一些小老板稍微有点资金就可以买几套设备,开一家小工厂营生。“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即是同质化严重,大家都在拼量拼低价,没有能力投入更多的成本研发新产品以及高品质的产品。”湖南陶韵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智勇表示。据介绍,陶韵去年的出口量是1700万美元左右,主要通过代工的渠道出口。“我们只能寻找国外的渠道商,再由他们贴牌销售,我们无法直接与消费者对接获取最大利润。”文智勇表示。

据株洲海关的统计材料表明,目前,该地区出口的陶瓷中,中低端产品占很大比重,绝大部分属于贴牌生产,即使自主品牌做得好的企业,贴牌比例仍然高达70%,利润微薄。

生产成本不断上涨

除了缺少自主品牌产品之外,我国的陶瓷产品由于生产成本上涨,其出口价格也失去了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比拼哪个产品价格最低时,企业无法将利润空间做大。“从2009年开始,湖南的瓷器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华联瓷业的负责人说,除了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之外,运输、原料等相关的成本都在攀升。氧化锆是釉下彩上色的主要原料之一,对于陶瓷制作来说,它的用量并不小。“氧化锆的价格已经从2009年的1万元/吨涨到了现在的2.3万元/吨。”华联瓷业的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目前瓷泥的价格也大幅上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湖南陶瓷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湖南地区生产的瓷泥500元~600元/吨,而外地精制瓷泥要2500元~2600元/吨。尽管外地瓷泥比本地瓷泥贵了2000元/吨,但湖南本地厂商仍然愿意到外地购买,原因就在于本地生产的瓷泥达不到生产高档陶瓷的要求。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福建德化日用陶瓷的出口量持续增长》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福建德化日用陶瓷的出口量持续增长》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德化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