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怎样看古代瓷器 > 导航 >

辨明清瓷器看特征

辨明清瓷器看特征

怎样看古代瓷器 怎样鉴别明清花瓷器 明清瓷器款识鉴别诀

2020-02-25

怎样看古代瓷器。

目前,我市的古玩市场上,出售瓷器的商户不算少数,打着明清瓷器名号的更多。如何辨别明清瓷器,笔者从明清瓷器的造型和纹饰特征为你支几招。

明清两代瓷器的造型更加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所以,瓶、罐、壶、盘、碗等器物都有多种形式。青花瓷器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历经四百年盛烧不衰。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青料并由此产生不同的色调效果与风格,这已成为判断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据。

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在造型、纹饰上受到了西亚银器、铜器的影响,执壶、花浇、折沿盆、烛台、钵等都具有西亚风格。梅瓶、扁瓶、天球瓶以及各式罐、盘、碗、瓶等是这一时期常见的器形。纹饰中以龙凤纹占主要比重,并贯穿于整个明、清时代。

正德瓷器因明武宗的妃子信奉回教,故瓷器装饰上的显著特点是阿拉伯文较多。

嘉靖瓷器造型的特点是葫芦瓶较多,方的、圆的、上圆下方的、高的、矮的、大的、小的,应有尽有。此外,方形器物较多。由于世宗信奉道教,故纹饰上道教色彩浓厚,典型的纹饰有八仙人、云鹤八卦。缨络纹也是这时期常见的纹饰。

康熙时期民窑瓷器有很大的发展,外销数量很大,欧洲收藏有大量康熙民窑的瓷器。双耳盖瓶等具有欧洲瓷的造型特点。人物纹、山水纹凤尾樽、棒棰瓶比较多见。康熙青花由于使用云南珠明料,蓝色明亮,层次较多,具有水墨画的效果。

五彩瓷器始于明代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而到康熙时期,釉上蓝彩取代了釉下青花、黑彩、紫彩、金彩大量使用,另外红、绿、紫彩还可分化出深浅不同的色调。纹饰题材几乎无所不包,人物、鸟兽、花草、虫蝶生动而艳丽,达到了历史上五彩瓷器的发展高峰。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瓷器藏品怎样辨明真伪


瓷器一直是收藏品市场上的热点,也是众多收藏品类中,增值较快的一种。日前,记者在武汉市博物馆雅清艺术空间举办的精品展中看到,展出的一些精品瓷器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青睐。一只标价10万元的青花瓷瓶更是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随着收藏品市场的升温,人们对瓷器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不少藏家认为,瓷器品类繁多,不同财力的人群都可投资;而且,眼下瓷器市场正处于上升期,国内的瓷器价格远未达到顶峰,现在正是入市的好时机。

瓷器藏品价格猛涨

近年来,瓷器收藏市场逐年看好。不少业内人士称,近四五年来,整个瓷器市场的投资收益正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上涨。而对于个别精品瓷器,一两年内身价翻几番者更是比比皆是。

上周,藏友王先生告诉记者,3年前他以千元购得一个清中期的小瓷瓶,几易其手后,前些时他获悉这只瓷瓶以2万元的价格被一外地买主买走。“我脱手太早了。”王先生不无遗憾地说。

展出当天,据雅清艺术空间的负责人胡吕宏介绍,此次展出的这些瓷器中,既有明代的老货,也有民国时期的精品,已经有人达成了几个购买意向。他说,以前的瓷器收藏市场上,人们的收藏重点一直是官窑瓷器,尤其是明清的官窑作品,非常受追捧;但近期来看,随着瓷器市场的火热,收藏者的队伍日渐壮大,以前不为市场看好的民窑瓷器,近期行情也开始抬头,价格稳步攀升。

作为中国的国粹,与其他收藏品相比,瓷器集多种艺术、工艺为一体,蕴涵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也使其溢价的空间被放大。胡吕宏说,眼下,国内的瓷器市场持续走高,尤其是中档的青花瓷器市场走势很好,其中的一些精品往往都能以较高的价格成交。而从年代来讲,只要是到了年代的古瓷器,无论做工精细与否,一般都能拍出好价钱;至于近现代的瓷器作品,只要工艺好,或出自名家之手,也能卖出好价钱,而且极具增值潜力。

选择多,投资门槛不高

武汉收藏商会执行会长黄国强告诉记者,相对于书画等其他收藏品来说,瓷器的选择性较宽。从明清官窑作品,到民窑精品,从价格较高的古瓷,到工艺精美的现代作品,都能从中挑选出值得投资的精品。而且,不同瓷器的投资额也相差很大,无论是财大气粗的大藏家,还是资金有限的中小投资者,都可以进入。

一位常在古玩市场看行情的藏友告诉记者,他在市场上淘得的瓷器,价格最高的都不超过千元,其中很多都在三五百元上下。但只要是看准了“下手”,即便是两三百元买进的货品,也有不小的利润空间。他认为,一般的民窑瓷器在市场上往往百余元就能买到,门槛并不高,投资风险相对较低,而且目前正处于上升期,非常适合中小投资者进入。

另外,黄国强说,现代瓷器的市场价格还存在一些地域差异,把握好这一差异,将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比如,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市场购买力不同,一样的货品就会形成差价;另外,南方和北方的艺术品存量不同,也会带来价格差异,笼统来讲,瓷器窑口产地的瓷器价格相对较低。

最好中长期持有

投资收藏品市场的人们,都知道东西到手后,要“捂一捂”会更热的道理。一来是等市场行情,二来是等真正识货的而且愿意出价的买家。经营瓷器多年的古玩店老板毛伟国告诉记者,瓷器收藏也同此理,较适合中长期投资。

据统计,改革开放20余年来,瓷器的价格已疯长了几百倍。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收藏品市场日渐受到关注,今后这种涨势将很难再有。但同其他收藏品一样,瓷器市场,尤其是古瓷市场同样也存在冷暖期。一般来说,古瓷的价值最少要通过5年至10年以上,才能形成比较可观的回报。

因此,对于做中长期投资的收藏者来说,就会形成一定的资金压力。对此,毛伟国认为,投资者不妨灵活一些,比如一次性购回了10件货品后,可以先拿出三五件藏品参与市场流通,然后借卖出品的差价保持资金流通,缓解长期持有藏品带来的资金压力。

另外,目前,瓷香炉、瓷枕、瓷佛等民窑作品正处于涨势,而且此类作品历朝历代都生产,数量较多,眼下的价格也不贵。有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如果能及早涉足,选购一些精品做长期收藏,应该会有较好的行情可以期待。

辨明真伪再“下手”

在收藏品市场,瓷器类的仿品和赝品是最多的。对此,胡吕宏认为,投资者在提高自身辨别能力的同时,也应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胡吕宏说,瓷器的仿品和赝品历朝历代都有,很多时候仿品是对真品的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因此,仿品中也不乏精品。尤其是有了年代的仿品,市场价格和升值潜力并不低。因此,对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辨别能力,对近现代的仿品要有一定的了解,看准了再“下手”,避免以真品的价格买了赝品。

业内人士认为,对新手来说,投资瓷器之前,最好先补一下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每个朝代瓷器作品的特征,学会通过观察瓷器的器形、胎质、重量、纹饰、颜色等方面,判断瓷器的大致年代。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到博物馆或一些精品展中参观真品,以形成直观的认识。

瓷器藏品辨明真伪再“下手”


瓷器一直是收藏品市场上的热点,也是众多收藏品类中,增值较快的一种。日前,记者在武汉市博物馆雅清艺术空间举办的精品展中看到,展出的一些精品瓷器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青睐。一只标价10万元的青花瓷瓶更是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随着收藏品市场的升温,人们对瓷器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不少藏家认为,瓷器品类繁多,不同财力的人群都可投资;而且,眼下瓷器市场正处于上升期,国内的瓷器价格远未达到顶峰,现在正是入市的好时机。

瓷器藏品价格猛涨

近年来,瓷器收藏市场逐年看好。不少业内人士称,近四五年来,整个瓷器市场的投资收益正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上涨。而对于个别精品瓷器,一两年内身价翻几番者更是比比皆是。

上周,藏友王先生告诉记者,3年前他以千元购得一个清中期的小瓷瓶,几易其手后,前些时他获悉这只瓷瓶以2万元的价格被一外地买主买走。“我脱手太早了。”王先生不无遗憾地说。

展出当天,据雅清艺术空间的负责人胡吕宏介绍,此次展出的这些瓷器中,既有明代的老货,也有民国时期的精品,已经有人达成了几个购买意向。他说,以前的瓷器收藏市场上,人们的收藏重点一直是官窑瓷器,尤其是明清的官窑作品,非常受追捧;但近期来看,随着瓷器市场的火热,收藏者的队伍日渐壮大,以前不为市场看好的民窑瓷器,近期行情也开始抬头,价格稳步攀升。

作为中国的国粹,与其他收藏品相比,瓷器集多种艺术、工艺为一体,蕴涵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也使其溢价的空间被放大。胡吕宏说,眼下,国内的瓷器市场持续走高,尤其是中档的青花瓷器市场走势很好,其中的一些精品往往都能以较高的价格成交。而从年代来讲,只要是到了年代的古瓷器,无论做工精细与否,一般都能拍出好价钱;至于近现代的瓷器作品,只要工艺好,或出自名家之手,也能卖出好价钱,而且极具增值潜力。

选择多,投资门槛不高

武汉收藏商会执行会长黄国强告诉记者,相对于书画等其他收藏品来说,瓷器的选择性较宽。从明清官窑作品,到民窑精品,从价格较高的古瓷,到工艺精美的现代作品,都能从中挑选出值得投资的精品。而且,不同瓷器的投资额也相差很大,无论是财大气粗的大藏家,还是资金有限的中小投资者,都可以进入。

一位常在古玩市场看行情的藏友告诉记者,他在市场上淘得的瓷器,价格最高的都不超过千元,其中很多都在三五百元上下。但只要是看准了“下手”,即便是两三百元买进的货品,也有不小的利润空间。他认为,一般的民窑瓷器在市场上往往百余元就能买到,门槛并不高,投资风险相对较低,而且目前正处于上升期,非常适合中小投资者进入。

另外,黄国强说,现代瓷器的市场价格还存在一些地域差异,把握好这一差异,将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比如,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市场购买力不同,一样的货品就会形成差价;另外,南方和北方的艺术品存量不同,也会带来价格差异,笼统来讲,瓷器窑口产地的瓷器价格相对较低。

最好中长期持有

投资收藏品市场的人们,都知道东西到手后,要“捂一捂”会更热的道理。一来是等市场行情,二来是等真正识货的而且愿意出价的买家。经营瓷器多年的古玩店老板毛伟国告诉记者,瓷器收藏也同此理,较适合中长期投资。

据统计,改革开放20余年来,瓷器的价格已疯长了几百倍。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收藏品市场日渐受到关注,今后这种涨势将很难再有。但同其他收藏品一样,瓷器市场,尤其是古瓷市场同样也存在冷暖期。一般来说,古瓷的价值最少要通过5年至10年以上,才能形成比较可观的回报。

因此,对于做中长期投资的收藏者来说,就会形成一定的资金压力。对此,毛伟国认为,投资者不妨灵活一些,比如一次性购回了10件货品后,可以先拿出三五件藏品参与市场流通,然后借卖出品的差价保持资金流通,缓解长期持有藏品带来的资金压力。

另外,目前,瓷香炉、瓷枕、瓷佛等民窑作品正处于涨势,而且此类作品历朝历代都生产,数量较多,眼下的价格也不贵。有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如果能及早涉足,选购一些精品做长期收藏,应该会有较好的行情可以期待。

辨明真伪再“下手”

在收藏品市场,瓷器类的仿品和赝品是最多的。对此,胡吕宏认为,投资者在提高自身辨别能力的同时,也应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胡吕宏说,瓷器的仿品和赝品历朝历代都有,很多时候仿品是对真品的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因此,仿品中也不乏精品。尤其是有了年代的仿品,市场价格和升值潜力并不低。因此,对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辨别能力,对近现代的仿品要有一定的了解,看准了再“下手”,避免以真品的价格买了赝品。

业内人士认为,对新手来说,投资瓷器之前,最好先补一下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每个朝代瓷器作品的特征,学会通过观察瓷器的器形、胎质、重量、纹饰、颜色等方面,判断瓷器的大致年代。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到博物馆或一些精品展中参观真品,以形成直观的认识。

瓷器藏品价格猛涨 辨明真伪再“下手”


瓷器一直是收藏品市场上的热点,也是众多收藏品类中,增值较快的一种。日前,记者在武汉市博物馆雅清艺术空间举办的精品展中看到,展出的一些精品瓷器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青睐。一只标价10万元的青花瓷瓶更是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随着收藏品市场的升温,人们对瓷器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不少藏家认为,瓷器品类繁多,不同财力的人群都可投资;而且,眼下瓷器市场正处于上升期,国内的瓷器价格远未达到顶峰,现在正是入市的好时机。

瓷器藏品价格猛涨

近年来,瓷器收藏市场逐年看好。不少业内人士称,近四五年来,整个瓷器市场的投资收益正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上涨。而对于个别精品瓷器,一两年内身价翻几番者更是比比皆是。

上周,藏友王先生告诉记者,3年前他以千元购得一个清中期的小瓷瓶,几易其手后,前些时他获悉这只瓷瓶以2万元的价格被一外地买主买走。“我脱手太早了。”王先生不无遗憾地说。

展出当天,据雅清艺术空间的负责人胡吕宏介绍,此次展出的这些瓷器中,既有明代的老货,也有民国时期的精品,已经有人达成了几个购买意向。他说,以前的瓷器收藏市场上,人们的收藏重点一直是官窑瓷器,尤其是明清的官窑作品,非常受追捧;但近期来看,随着瓷器市场的火热,收藏者的队伍日渐壮大,以前不为市场看好的民窑瓷器,近期行情也开始抬头,价格稳步攀升。

作为中国的国粹,与其他收藏品相比,瓷器集多种艺术、工艺为一体,蕴涵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也使其溢价的空间被放大。胡吕宏说,眼下,国内的瓷器市场持续走高,尤其是中档的青花瓷器市场走势很好,其中的一些精品往往都能以较高的价格成交。而从年代来讲,只要是到了年代的古瓷器,无论做工精细与否,一般都能拍出好价钱;至于近现代的瓷器作品,只要工艺好,或出自名家之手,也能卖出好价钱,而且极具增值潜力。

选择多,投资门槛不高

武汉收藏商会执行会长黄国强告诉记者,相对于书画等其他收藏品来说,瓷器的选择性较宽。从明清官窑作品,到民窑精品,从价格较高的古瓷,到工艺精美的现代作品,都能从中挑选出值得投资的精品。而且,不同瓷器的投资额也相差很大,无论是财大气粗的大藏家,还是资金有限的中小投资者,都可以进入。

一位常在古玩市场看行情的藏友告诉记者,他在市场上淘得的瓷器,价格最高的都不超过千元,其中很多都在三五百元上下。但只要是看准了“下手”,即便是两三百元买进的货品,也有不小的利润空间。他认为,一般的民窑瓷器在市场上往往百余元就能买到,门槛并不高,投资风险相对较低,而且目前正处于上升期,非常适合中小投资者进入。

另外,黄国强说,现代瓷器的市场价格还存在一些地域差异,把握好这一差异,将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比如,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市场购买力不同,一样的货品就会形成差价;另外,南方和北方的艺术品存量不同,也会带来价格差异,笼统来讲,瓷器窑口产地的瓷器价格相对较低。

最好中长期持有

投资收藏品市场的人们,都知道东西到手后,要“捂一捂”会更热的道理。一来是等市场行情,二来是等真正识货的而且愿意出价的买家。经营瓷器多年的古玩店老板毛伟国告诉记者,瓷器收藏也同此理,较适合中长期投资。

据统计,改革开放20余年来,瓷器的价格已疯长了几百倍。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收藏品市场日渐受到关注,今后这种涨势将很难再有。但同其他收藏品一样,瓷器市场,尤其是古瓷市场同样也存在冷暖期。一般来说,古瓷的价值最少要通过5年至10年以上,才能形成比较可观的回报。

因此,对于做中长期投资的收藏者来说,就会形成一定的资金压力。对此,毛伟国认为,投资者不妨灵活一些,比如一次性购回了10件货品后,可以先拿出三五件藏品参与市场流通,然后借卖出品的差价保持资金流通,缓解长期持有藏品带来的资金压力。

另外,目前,瓷香炉、瓷枕、瓷佛等民窑作品正处于涨势,而且此类作品历朝历代都生产,数量较多,眼下的价格也不贵。有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如果能及早涉足,选购一些精品做长期收藏,应该会有较好的行情可以期待。

辨明真伪再“下手”

在收藏品市场,瓷器类的仿品和赝品是最多的。对此,胡吕宏认为,投资者在提高自身辨别能力的同时,也应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胡吕宏说,瓷器的仿品和赝品历朝历代都有,很多时候仿品是对真品的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因此,仿品中也不乏精品。尤其是有了年代的仿品,市场价格和升值潜力并不低。因此,对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辨别能力,对近现代的仿品要有一定的了解,看准了再“下手”,避免以真品的价格买了赝品。

业内人士认为,对新手来说,投资瓷器之前,最好先补一下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每个朝代瓷器作品的特征,学会通过观察瓷器的器形、胎质、重量、纹饰、颜色等方面,判断瓷器的大致年代。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到博物馆或一些精品展中参观真品,以形成直观的认识。

宋明清瓷器上的婴儿是什么样子,看发髻,看头、看身材


清乾隆粉彩婴戏瓶

“婴戏图”是陶瓷装饰中常见的传统纹样,具有一千多年的发展汗青,中国传统向来有祈求人寿年丰,多子多福,家业旺盛,富贵满堂的情结,又因婴儿最单纯朴素,无私天真,通过对孩童嬉戏场景的生动刻画,不但表达了人们祈求富贵满堂、喜庆祥瑞的美美意愿,又蕴含了瞻仰“童心”返璞归真,天性单纯优美的愿望。将婴戏画面展示在陶瓷上,就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婴戏题材瓷器!

从汉墓壁画场景中偶尔出现儿童形象,到宋代惟妙惟肖、主题光显的婴戏图,再到明清瓷器、玉雕、竹木牙雕等各类艺术品上的婴戏图形象,都生动地反映了其时社会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民 俗文化内在。

玉螭虎食人佩

儿童形象在艺术作品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国家博物馆战国“猛虎食人玉佩”即有儿童形象穿插此中。汉代及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此中不乏儿童形象,而画工雕工技法还稍显古拙淳厚。据《宣和画谱》纪录,唐代著名流物画家张萱“善画人物……又能写婴儿,此尤为难。盖婴儿形貌、态度自是一家,要于巨细年龄间,定其面貌髻稚。世之画者, 不失之于身小而貌壮,则失之于似妇人。又贵贱气调与骨法。尤须各别”。《历代名画记》则纪录:“(张萱) 好画妇女、婴儿”。

《捣练图》局部

可见,唐代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创作,固然还未形成独立的儿童绘画体系,但在体态体态、面部心情、装扮举动等方面都从稚嫩走向成熟,这在张萱的作品中得到了会合表现,我们在宋摹本的张萱《捣练图》中窥见一斑。宋代,擅画儿 童题材的画家增多,他们多来自民间,将民俗民风带入儿童绘画,在此期间形成了完全以体现儿童生存为主题的“婴戏图”样式。

宋 苏汉臣 婴戏图

苏汉臣的《秋亭婴戏图》就以极写 实的伎俩,刻画了一对玩传统玩具“推枣磨”的姐弟,他们模样形状专注沉醉、衣着刻画精致,庭院花草巨石相映成趣,形成了宛在目前又典雅风雅的童趣绘画。无疑, 宋代的儿童绘画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主题,而且在体现技法上到达了艺术的高峰。婴戏图,作为民间喜闻乐见的独立装饰图案,也在这一时期走向了实用性的工艺品。

磁州窑白釉黑花婴戏图瓷罐

宋金时期磁州窑、定窑、耀州窑和景德镇等瓷窑都在罐、瓶及瓷枕等物上创作 出大量婴戏作品。宋金时期磁州窑在装饰上以白釉黑彩最富特色,刻、画、剔、填彩兼用,其婴戏装饰题材布满了浓浓的乡土气味。除了平面创作,宋代还创烧了造 型别致生动的孩儿枕。

明万历青花婴戏图圆盒

元、明、清时期,婴 戏绘画开始出现祥瑞的体现主题。祈福纳祥、祈祷安全、升官发财等,儿童形象渐渐成为画面主体而配景渐弱,纵然在刻画群童一样平常生存中的游戏,也会参加一些寓意祥瑞的符号。受到陈洪绶等画家的影响,明代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多出现大头,憨态可掬的形象,这也为日后年画娃娃的形象奠基了原型。婴戏图案在工艺品 装饰上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明成化斗彩婴戏图杯

在瓷器上,无论是官窑照旧民窑,婴戏图都成为洋溢着童真的意见意义和祥瑞的意蕴。特殊是清代盛行的“百子图”,以珐琅彩、粉彩装饰于 瓷器上,做工精良,色彩雅致。

清雍正 黄地绿彩婴戏图碗一对

此类黄地绿彩婴戏图碗,乃为明嘉靖御瓷一代名品,晚明以来对嘉靖官窑推许的审美风尚深深影响着康熙官窑的制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康熙款黄地绿彩婴戏图碗”正是此时摹古情怀的反映,雍正时期对此连续烧制,胎质釉彩画工更远胜前朝,令后代瞠乎其后。

清康熙 黄地绿彩婴戏图碗

清乾隆 粉彩婴戏图笔筒

乾隆天子文治武功,对瓷器更是情有所钟,加之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谋划,一大批身怀特技的名工巧匠搜集于景德镇,致使御窑厂的瓷器生产无论在数目照旧质量上都到达亘古未有的地步。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就有说:“至乾隆以后喜作团彩,稍久风致矣,然于富丽之中别饶葱茜之致,足为清供雅品,弥可名贵也。”

清乾隆 斗彩婴戏图瓶

这件清乾隆粉彩婴戏图笔筒即为一例乾隆时期绘婴戏图的御窑佳作。笔筒呈圆筒状,尺寸小巧。腹部以粉彩通景绘婴戏图,所绘婴孩三两成群,诸童脸庞圆润,体形丰腴,身着各式花衣,各类游戏嬉闹玩耍于山石、松柏间,喻意喜庆祥瑞,整个画面热闹非凡,布满了祥和的喜庆氛围。团体纹饰刻画精致,施彩清新雅丽,设色隽秀柔和。圈足一圈描金,更加突出猛烈浓厚的宫廷富丽色彩。婴戏图的纹样不但纯熟地运用于各类官窑瓶、碗、文房类器物上,还运用在方寸之间的鼻烟壶中。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处于清王朝的壮盛时期,制瓷业尤为突出,到达了汗青顶峰。鼻烟壶作为一种专为贮存鼻烟而制的小瓶,明晚期开始出现,入清后不停受到皇室的青睐。《清档》纪录,乾隆八年御窑厂“奉命烧造洋彩各类形制纹样的烟壶四十件”;“以后每年只烧五十件进呈”。

清嘉庆 粉彩婴戏图撇口大瓶

这件清嘉庆粉彩婴戏图撇口大瓶刻画孩童热闹喜庆的婴戏图,大瓶器形壮硕,蔚为大观。自颈部至肩部,及胫部皆以绿彩为地,颈肩部满绘缠枝莲花图案,间以赤色蝙蝠倒悬,口衔变形卍字纹饰,及绵延快意头纹饰,取“福寿万代”之吉意。腹部环以白地粉彩绘通景婴戏图,构图连贯,景致开阔。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松石花草,小桥流水作衬,主题纹饰为婴戏社火场景,孩童千姿百态游戏其间,九子舞龙,一派高兴热闹,亦有孩童燃放爆竹、捂耳蒙眼,相貌灵活,寓“节节高升”的祥瑞寓意,尚有孩童吹笛打鼓,手举蝙蝠,鲤鱼等各类花灯,形形色色,热闹非凡,更有敲锣打鼓、或扛旗举牌模拟状元及第场景,姿态各异,春风得意,不一而足,团体局面壮观,绘画犬牙交错。诸童头梳发髻,脸庞圆润,体形丰腴,绘画精致入微,神形俱佳。各人衣饰富丽,丰富多变,令人叹绝。

瓷器上看雪


□黑王辉文图

近来,一场瑞雪如期而至,我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处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冬天里看雪,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其实在前人留下来的瓷器上,也有许多美丽的雪景,大家可以跟我一起,看看瓷器之上的那些“雪”。

江边看“寒江晚渡”。图一是一只民国时期的雪景壶,和现在用的烧水壶有些类似,有壶把和壶嘴,壶高10厘米,口径6.5厘米,身长14.3厘米。这种壶有壶把可以手执,因此在古代也叫“执壶”。壶身施以粉彩,展示的正是冬天的傍晚,降雪之后,寒江晚渡的情形。如果身临其境,站在江边,只见江天连成一片,迷迷蒙蒙,雪白茫茫,飞雪仍在缓缓飘落,四周一片凄迷。一只孤舟由江心缓缓驶向江岸。江边的老树上,枯草上,房顶上都落了雪,小径被雪覆盖,没了道路,只有行人深深浅浅的脚印,走向远方。壶的另一边有题款:“寒江晚渡照塔影”,“时在乙酉冬月,凌云作”。凌云字美材,斋名凌云轩,江西新建人,是清末民初很有名望的粉彩画家,与“珠山八友”之首的王琦是同乡而且私交甚好,颇受其影响。

桥边看“红梅映雪”。图二是一对民国时期的粉彩棒槌瓶,敞口,细颈,丰肩,圈足,因呈棒槌状而得名。瓶高58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8厘米,瓶上的图景是著名的“踏雪寻梅”图。“踏雪寻梅”源自唐代诗人孟浩然,元代的剧作家费唐臣在《贬黄州》中有“为生扭做踏雪寻梅孟浩然”之句,正是说

他。只见桥边寒雪,有红梅绽放,雪白梅红,相映成趣,孟浩然骑驴而来,拾桥而上,风尘仆仆,意兴盎然,只为看一看梅间雪白,雪中梅香。孟浩然的旁边有扛着几枝梅花的仆人,他们闭着眼睛,似

乎也被这梅香陶醉。有雪有梅有心情,冬天当如是。

山间看“江山瑞雪”。图三是一只民国时期的粉彩冬瓜罐,敞口,短颈,丰肩,束腹,圈足,因形似冬瓜而得名。罐高32.5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8.7厘米,罐上展现的正是“江山瑞雪”图,只见莽莽苍苍的山间,有红色亭台,七层高塔,有连在江上的回廊,山上青松苍翠,纷纷瑞雪,飘落山间,一片洁白。一位头戴斗笠的隐士,正在山间路上,仰首远眺,江山如画,大地苍茫。他身后的小童扛着一株红梅,正随他向前走。边上有题款“江山瑞雪”,“辛巳年宜民作于景德镇”。

明清瓷器落款方式


瓷器的款识在明清之前是没有或者很少,更没有官窑和民窑瓷器之分,只有简单的一个“官”字或者烧造的工匠名字或者堂款。在明清瓷器出现了皇帝年号的落款,比如纪年款、堂名款、人名款、言语款等其它瓷器款识。

瓷器年代款识

洪武 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造此 福、寿

永乐 永乐年制 福、禄、寿、辰 内府

宣德 大明宣德年制 宣德年制 福、寿 敬权、坛、大德吉详场

正统 正统元年 正统捌年

天顺 天顺年造 天顺年 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

成化 大明成化年造 大明年造 大明成化年制 天、图案、银锭、盘肠等

弘治 弘治年制 大明弘治年制 金玉满堂、玉堂金马 长命富贵 金 、上用、正

正德 正德年制、正德年造 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年造 何玉清造 长命富贵、福、天下大平、寿

嘉靖 嘉靖年制、嘉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嘉靖年制 松柏草堂、晋府造用郝府佳器、潘府佳器滋树堂、东书堂、朱

府、青箩馆 敦仁堂、黔府、长府制造、长府造用、 晋府、秦府、 黔府、腆善所、桐溪冯宅、大茶房、外膳房、内

膳房 署丞沈良佑造、陈守贵造、陈文显造、吴文自造、邓奎自造、程式自造、陈守钊造、陈舍自造、王泉德记、唐

地制造、陈造佳器 长命富贵、万福攸长、富贵长春、永保长春、长春寿喜 国泰民安、长春佳器、上品佳器、台阁佳

器、天禄佳器 福寿康宁、长春同庆天下太平 金篆大蘸、坛用、茶、汤、酒、姜

隆庆 大明隆庆年造 隆庆年制 万古长春

万历 万历年制、大明年制、大明万历年制 德府造用、于府造用、黔府应用、太和王府、徐享庆堂 沈府佳用、玄阴

堂 纯思堂、灌园督造 博物斋、秦府典膳所、芝兰斋、京兆郡寿房记、靳宅仙品 程廷梓造、沈氏、仙关吴震、荆桂

、园贵隆制 少溪、李衙置用、茹城家藏、永兴卞玉奇明、紫芝主人监制 风调雨顺、清风明月、天下太平、长命富贵

、永享佳器 天禄佳器、玉堂佳器、仁波佳器、万悬佳器、长春佳器 食禄万钟、富贵长春、福寿康宁、金玉满堂、万

福攸同 德化长春、上品佳器、九五之尊、永葆长春、国泰民安 堂阁佳器、寿、天福佳器、玉、敬与佳器、雅、福

金明汝平、城南隐耕、永兴九峰、上

天启 天启年制 于斯堂、其好园 白玉堂、竹石居 天启元年米石隐造 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天理存心、状元及第、

三元及第 金榜题名、万古长青、积善之家、同乐佳器、仁波佳器 玉堂佳器、尧舜年制、福 图案、兔、灵芝、方胜

崇祯 崇祯丁丑、大明年制、大明年造、大明崇祯年制 翔风堂、丛菊斋。、雨香斋、白玉斋、仿古斋、博古斋、绿阴

堂、聚贤堂、吾斋、玉兰斋、松石居、可竹斋 王远监造、王远监制 甲戌春孟、赵府造用 崇祯年冬日置茂卿用 永葆

长春、福有攸归、万福攸同、富贵长春、玉堂佳器 富贵佳器、永昌佳器、长命富贵、旷府佳器、长春佳器、上品、

福 正、香茶

顺治 大清顺治年制 百花斋、望仙楼、梓桑轩、继善堂 西畴书?/FONT> 许世文元公制 玉堂佳器、皇帝万岁万万岁、

康熙 康熙年制、康熙御制、大清年制、大清康熙年制 益友堂、如玉堂 同顺堂、尚志堂、绍闻堂、三元堂、美玉堂

、中和堂、景濂堂、松年堂、朗润堂、慎德堂、世锦堂、晖吉、颖川堂、秋辉堂、永和堂、聚玉堂、御赐纯一堂、天

宝堂、绿荫堂、仙鹤堂、彩玉堂、心逸堂、嗣德堂、吉庆堂、桂育堂、敦仁堂、天琛堂、德馨堂、益友鼎玉堂、听松

堂、堂、宁俭堂、琳玉堂、淡宁堂、书锦堂、北庆堂、昭玉堂、惟善堂、白云堂、碧玉堂、安素堂、居敬堂、金兰斋

、聚顺美玉堂、问心斋、还石斋、拙存斋、芝兰斋、松石斋、乾惕斋、宿云斋、寿古斋、怡玉堂、笔花斋、天禄书斋

、调鹤闲轩、冶园、玉石居、常丰轩、复香轩、庆云馆、杏林轩、竹石居、水石居、青云居、水云居、逸居 春育主

人珍藏、渭水翁程子受、松石制、中山人、宋药州、吴仲兴、商山仿古、善霞山人 晓山主人、庵、西园、萃文苑制

、信友玉珍制、两来正记、 世代联芳、世德留芳 有美于斯、琴鹤相随 在川之乐、万寿长春 周元佐助、洪福齐天

福寿无疆、美玉千斯 万寿无疆、荆川美玉 永庆其珍、如玉珍玩 杏林春宴、兰芝珍玩 怀瑾、奇石鼎玉之玩 球琳琅

于之珍、奇石美玉之珍、卞和三献之珍友昆连碧之珍、奇石宝鼎之珍、昆山美玉、文章山斗、长生永庆、润比琅于、

禄在其中、世代文章、球琳珍玩、天、握瑜之珍、温润今古珍赏 博古雅玩、熙朝奇玩清雅古玩、若深珍藏爱乐长春

、沦浪绿水宴乐长春、清赏、庆溪若深珍藏、康熙博古、清赏、慎、东壁西院、美玉雅制、友鼎玉珍玩、风流宰相家

、玉殿传胪首唱、今陶玉治之图、留香雅玩、美玉、和益古玩、玩玉、宛玉、片玉、水石、雅玩、益友、石、集锦、

琅琊天、丹臣、图案:如意、鼎、花、双鱼、花押等

雍正、雍正年制、大清雍正年制 燕喜堂、庆宜堂、守易堂、希范堂、致和堂、养和堂、东园堂、堂、谦牧堂、世思

堂、精雅堂、裕慎堂、欣赏阁、安吉居、青云居、百露堂、立本堂、园明堂、敬思堂、世经堂、朗吟阁、敦变堂、致

远堂、椒声馆、古香书屋、浴砚书屋、亦庵、云在草堂、遣安书屋 孙睦宗、桧年、瑞锡琼制、冯宅、江鸣皋制、玉

清雅制、耀华、藏器、歧博古制 千秋如意、华章珍日、寿山福海 清玩、天、茶具、图案:灵芝、笔、绽如意、花押

、鼎等 。

乾隆、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乾隆仿古 明远堂、敬慎堂、致远堂、曙光堂、彩润堂、养和堂、宝和堂、述古堂

、旭华堂、惜阴堂、凝和堂、敬畏堂、嘉阴堂、彩秀堂、彩华堂、雅雨堂、乐静堂、宝恩堂、述德堂、陶成堂、珠树

、 享叙堂、静镜堂、敦睦堂、椿荫堂、诚信堂、忠信堂、乐善堂、师古堂、致和堂、述德堂、宁晋斋、宝晋斋、百

一山房、百一斋、啸园、红荔房、对屏山馆、东园、妙香馆、觉是轩、经畲斋、玉怀书屋、宁静斋、宁远斋、九畹山

房、市隐楼、正谊书屋、文石山房 壶隐老人、瑶华老人、泉制、瞿宝珍、玉峰、陶成居士、唐英、陶铸、陶榷、石

林、陶人、蜗寄老人、沐斋居士 山高水长、友昆连碧之珍、 雅玩、赏、玩玉、天

嘉庆 嘉庆年制 大清嘉庆年制 彩华堂、庆宜堂、志勤堂、诚信堂、一善堂、植本堂、懋勤堂、润碧轩、嘉荫堂、寿

颐堂、春江花月楼、 永源成记、斋谷山人造、完颜氏 喜、福海藏珍

道光 大清道光年制 履信堂、聚庆堂、慎德堂、嘉荫堂、十花斋、百福楼、墨缘堂、约已堂、眉寿堂、古月轩、挂月

山庄、行有恒堂、九思堂、静镜堂、精进堂、求谦堂、浩然堂、宁静堂、双连阁、绛月楼、臣德堂、敦厚堂、种芝堂

、庆宜堂、珠林堂、公勤堂、经笥堂、乐古堂、惜阴堂、养和堂、退思堂、嘉乐堂、湛静堂、十砚斋、思补过斋、宝

善斋、养性轩、竹韵山房、天云溪精舍、知不足斋、多福多寿堂 王炳荣、马衡积、陈国治、晓岗雅制、李裕元、懈

竹主人、正斋主人、查小山制、敦朴冥制、醴渠自制 珠峰、沈恰如制、瞿之室制、香书屋、冶春吟馆、春江花月楼

、睿邸清赏 爱莲珍赏 福英供奉福 分山小筑 天甫雅玩 句轩清玩 天

咸丰 大清咸丰年制 退思堂、履和堂、行有恒堂 陈祭器 太平太国千岁 国安、山高水长

同治 大清同治年制 同治年制 慎思堂、乐寿堂、耕读山房、竹雪轩、务本堂、诒谷堂 敬顺斋、慎静斋、体和殿制

李裕成 吉祥如意 燕喜同和

光绪 光绪年制 大清光绪年制 退思堂、大雅斋、嘉泰松轩、一善堂、长春宫制、春恰堂、甘泽堂、储秀宫制、玉海

堂、慎德堂、世速堂、储秀宫制、原闻吾过之斋 熊氏壁臣仿古、乐道堂主人制、一百二十畦芍药园主制 永庆长春、

清华珍品、长春同庆 燕赵悲歌之士、兴邑复古窑造、景德镇官窑造 、龙纹图记、秋季大操纪念

宣统 大清宣统 宣统年制 宜春堂都是瓷器的款识。

元明清瓷器鉴定要点之四:细致观察胎釉的特征


由于时代和地区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烧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因此在鉴别一件陶瓷器时决不能离开这方面的细致观察。

观察古瓷的釉质,一般要注意其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如旧瓷器多有所谓“酥光”或“莹光”一类的光泽,这种深厚温润的釉光是由于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新瓷则多具有炯炯刺目的“火光”,但是有些仿品经过茶煮、浆沱、药浸、土埋的方法加工处理后,也可以将此种“火光”去净(如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即能找见破绽和不自然的光泽)。相反地,一向被妥善保藏的旧瓷,有些从未启封而保存至今,一旦开箱其光泽依然灿烂如新(如遇到此种崭新的旧瓷,须从器形、釉质、色彩、纹饰、款识等几方面详如考虑)。所以,如果只凭暗然无光即所谓“失亮”一点作为历年久远之证也是不可靠的,又如一般旧瓷常有所谓柳叶纹、牛毛纹、蟹爪纹、鱼子纹、鳝血纹、冰裂纹等大小不同的片纹,这些虽成为宋官窑、哥窑、汝窑等等瓷器上自然出现的特征,然而后世仿品同样能凭人力作出相似的片纹。尤其是雍、乾时期景德镇仿官、仿哥的制品最能乱真,稍不经心极易混淆。因此仍需进一步观察釉中所含气泡的大小疏密,方不致眩于假象。如官、哥窑釉泡之密似攒珠,汝窑釉之疏若晨星,以及宣德釉面有所谓的“棕眼”等,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

此外,在观察釉质时对于釉层的厚薄程度及缩釉、淌流状态也需要加以注意。如宋钧窑瓷釉多如堆脂,定窑瓷釉多有泪痕,明、清脱胎瓷釉竟薄如卵幕或莹似玉石,这些固然都是难能可贵的特点,可是后世仿品也能大体近似。若不参照其他方面的特色,并注意器里和口边、底足等处,则往往失于片面。例如元代琢器表里釉多不一致,而且常有窑裂、漏釉、缩釉、夹扁的缺陷;永乐白釉器皿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闪白和闪黄色,釉厚聚处则闪浅淡的豆青色,并且琢器的表里釉多均匀一致;康熙郎窑红釉则有所谓“脱口垂足郎不流”以及“米汤底”“苹果青底”等特征。这些都是后世仿品难于仿效之处。

至于明代景德镇官窑的釉质多有肥厚之趣,清代初期官窑釉质则有紧密之感,不过是就一般而论,当然也有例外,而且后世的仿品在这方面更不乏乱真之作。所以说只凭釉质而断瓷器的新旧真伪仍嫌不足,必须进一步研究其胎质。

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大致说来,元代器皿底足多露胎而质粗,明、清瓷器有款者底多挂釉(但也有极少数底款有釉而周围无釉的),清中叶以后则露胎者渐少。但无论任何时代的器皿,在圈足的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之处,大都可以看出胎质火化的特色。例如元瓷胎多粗涩而泛火石红色,明、清瓷胎多较洁白细腻而且很少含有杂质,火石红色也减少甚至不见。这些一方面标志着胎土淘炼方法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不断进步,同时也自然形成了早晚、真伪之间的一条分水岭。试以明代永、宣的砂底器皿而论,因为选料和淘炼技术较元代粗细,虽亦不免含有微量杂质,形成黑褐色的星点,但已少有凹凸不平的缺点,用手抚摸多有温润细腻之感。而明末清初的砂底器皿及后世仿品的胎质则比较粗糙,又如成化的瓷质一向以纯洁细润著称于世,迎光透视多呈牙白或粉白色,并且具有一种如脂如乳的莹润光泽。而雍正官窑仿成化的瓷器尽管在造型、纹饰和色调方面都有相当成就,同时其釉质、胎质在表面上看来也十分逼真,但若迎光透高则呈纯白色或微闪青色。

上述这一点当然也关系到原料本身质量的改变,例如对于嘉靖瓷质不及前朝,一般多归咎于“麻仓土”渐次告竭。《博物要览》中曾有“夸饶土渐恶,较之往日大不相侔”的说法。然而也不宜过分执着于胎土的颜色和粗细之论,因为即使是景德镇同一时代所产的瓷土,也决不止采自一两处产坑,从而有的细腻滑润,有的细而不润,有的甚至相当粗糙,何况胎土配合的成分也是决定胎质的关键,而且由于制作方法和火候不同,胎色又有纯白、微黄、微灰或微青等若干区别,因此如果凭胎体本身的质量作为断代的标准,还是不够全面的。

有些胎体过薄的器皿如脱胎瓷和永乐、成化瓷一类,因露胎处极为细小,较难辨别胎土的颜色。有些即使不是薄胎,但因裹足支烧而足不露胎,或受窑火影响而使露胎颜色发生变化,如所谓“紫口铁足”的器皿在宋、明、清瓷中均不乏其例。这些似已成为鉴别上的重要条件,然若剖视其断面,便可发现未直接受窑火煅烧的内部胎色并不如此。同时,一般传世品经过多年的污染,也很难辨清胎体的本来颜色。所以为了有助于胎质方面的鉴别,有时还需要兼用比重量、听声音的方法(如所谓瓷胎声音清脆,缸胎体重而坚硬,浆胎体轻而松软等)。至于带有支钉痕的器物,如能细审其钉痕的大小、形状及数目、颜色,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般说来,永、宣、成瓷胎均较元瓷为轻,而宣德器皿又比永乐为重,若由断面剖视元、明器皿,在口边处的厚薄区别并不很大,主要全在器身和器底相差悬殊。其他如后世新仿的宋吉州窑黑釉圆琢器皿,无论其外貌如何神似,总觉声音清脆(古瓷研究者术语中所谓声音发“冷”),而真者声音反觉沙哑,也是一个明显的实例。

由此可见,辨别胎釉的方法是,既要用眼光辨其色泽,度其厚薄,审其片纹,观其气泡,也要用手摩挲以别粗细,用指扣敲以察音响。可以说耳、目、手三者并用,方不致限于表面或拘于一格,而对于旧坯新彩、补釉提彩、旧彩失色重画,以及旧白釉器新作暗花、款识等各式种样的仿品。尤其应当慎重研究。如果满足于局部的特征相符而失于整体的条件不合,或只看外表而忽略器里,或但观釉色而不问胎质,都是片面的。所以说造型、纹饰、款识、釉质、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元明清瓷器鉴定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例如传世的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58厘米左右。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过去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其实这是不够全面的。元瓷纹饰之丰富多采,固不侍言,即以大盘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为十二瓣花形),足见当时制作认真,虽底足之微也不轻易放过。此种作法到明代永、宣以后便不复见(永、宣只见有花口花足的把碗和中型碗、洗,而无花足盘)。

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特别是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永乐时期另有一种纯白脱胎带暗花的器皿,胎体非常轻薄,清代人形容它曾有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这种“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盘、碗之类,后世虽有仿作,但在暗花纹饰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宣德瓷器的造型种类更加繁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时曾经仿制外,后世很少有此种仿品。目前传世品中常见的永、宣时期造型有:鸡心碗、花浇、僧帽壶、长圆腹执壶(流口为葫芦形)、天球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季委角兽耳瓶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至成化时期在瓷质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纤巧,而且也无大器。弘治传世瓷器虽不多,但以黄釉双耳罐、碗著称于世。正德时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笔架、插屏、墩式碗、磨盘式香盒、七孔出戟圆腹高足瓶等。嘉、万以后造型渐趋复杂,在器形上有很多创新之作,文献上有所谓“制作益考,无物不有”的记载。只以文具一项来说,就有笔架、笔盒、笔洗、水丞、砚台、颜色碟、颜色仓(俗称温盂)、印盒等多种多样。更有大鱼缸、大罐、大瓶、大盘(嘉靖黄地青花大盘口径有达80厘米的)等,器形之巨尤胜过元代;其他如镂空瓶、壁瓶、捧盒、方斗杯、灯台、绣墩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在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成时期的作品来未免粗制滥造。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例如玉壶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区别并不显著,以后渐渐变得笨拙,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竟变成短颈丰腹的矮粗形式,造型远不及以前那样精美秀丽了。

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点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类的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明代中期瓶、壶、罐一类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细致,此种接痕多不明显。如此所谓一线之差,往往在断代辨伪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又如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则极为少见。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文物工作者在鉴别新旧真伪时每以这些作为一部分依据。

有些时代接近或后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于纹饰画法和胎釉原料前后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区分。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里绘三层纹饰,碗外绘四层纹饰,而且乍看胎釉也大致相象,都是撇口圈足。然而如仔细加以对比,便会发现他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碗腹下部收敛程度有所不同,即永乐碗腹较丰满,宣德碗腹微削。雍正时期所仿的成化青花撇口碗,也是在造型上存在着碗腹微削的缺点。这些细微的差别,是根据实物仿制时,因成型、烧窑等技术条件所限,或偶然忽略而造成的破绽(仿品的器形往往与真品器形或多或少都有所区别,因仿制时虽按真品原器制造,在未烧前与真器原形尽同,但经过高温烧成后,其形与真器原形在某些地方就有差别。这可能是由于原料的配制和提炼的精粗不一致,而经高温后纵横收缩膨胀的结果,为鉴别器形的关键)。至于有些仅凭传闻或只靠臆测而制成的仿品,如后世所仿的各式各样的所谓“永乐压手杯”之类,在造型上更是愈变愈奇(自嘉、万间开始越仿越大,甚至后来的已不成杯而变为大碗),只要见过真的实物,自然就不致妄断臆测。

(二)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纹饰与色彩

陶瓷器上的纹饰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由于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方面都有其不同时期的水平和特点,因而也成为划分时代、鉴别真伪的一条有力线索。

大体说来,瓷器纹饰的发展过程不外是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纯一色到绚丽多彩。例如元瓷上惯用的变形荷花瓣(俗称“八大码”)图案,就是在晋瓷纹饰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尤其元代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的出现,开辟了瓷器装饰的新纪元,打破了过去一色釉的单调局面。明、清以后各种色彩的发明更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而每一种装饰方法的出现都有其产生、成长、发展过程,因此也可据以推断器物年代的远近。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红因为尚未充分掌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在元代制品中颜色美丽的较少,而且釉里红中常有色调灰暗或变为绛褐或灰黑色甚至流散的缺点。但大部分成熟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纹饰布局都非常美观,图案不仅重视主次协调,而且惯用多层连续的花边纹饰,无论山石、花卉多在外留有一圈空白边线不填满色,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至明代中期以后此种画法渐绝,虽间或采用,但为数不多。此外由于原料成分的限制,在画法上也各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如元末明初有些使进口青料的瓷器,虽以颜色浓艳渲赫一时,但色调极不稳定,很不适于画人物,因而在元代纹饰中画人物的较少,也有所谓“元代人少,永乐无人,宣德女多男少”的说法。至于成化斗彩,虽然色泽鲜明,晶莹可爱,却也受原料和技术的限制而有所谓“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的缺点,而且画人物不论男女老少,四季均着一单衣,并无渲染的衣纹与异色的表里之分。类似这些就表现为纹饰上的时代特征,往往为后世仿品所忽略,倘能加以注意,自然对于鉴别真伪会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在施用的彩色方面也可以找到一些时代上的区别,如根据现在掌握的实物资料看,成化彩绘中没有黑彩,当时除用釉下钴画蓝线外,还用红、赭色描绘轮廓线。假如我们遇到一件釉上黑轮廓的成化彩瓷器,就应该怀疑它是不是真实可靠,因为黑轮廓线的应用最早不超过正德初期。其他如粉彩的出现,现知不会早于康熙晚期,当然也很难令人相信施有粉彩的仿明瓷器不是赝品了。

至于乾隆时期由于大量使用洋彩,并且吸取了西方纹饰图案的装饰方法,有些作品但求笔法线条精细与纹饰奇异,从而有部分花样失掉了固有的民族风格。这种瓷以乾隆中期以后的制品较多。其他如明代正德时期的官窑瓷器中多有用阿拉伯文字作装饰的。清代外销瓷器中也有画着西洋纹饰图案的,都是比较别致的一种装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用文字作为瓷器装饰的特点上,明、清两代制品仍有所不同。如明代瓷器有写梵文、经语、百福、百寿字的,而用大篇诗、词、歌、赋以及表、颂等作装饰文字的则是康熙时期的创作。例如“赤壁赋”、“腾王阁叙”、“前后出师表”、“圣主得贤臣颂”等,此种只有文字而无图画的器皿历朝很少仿制。明确这一点,对判断时代和辨别真伪的具体工作,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根据纹饰的笔法同样也可看出时代特征。例如康熙瓷器由于当时对绘瓷方法十分重视,因而官、民窑瓷器在这方面的成就都非常可观,而且瓷器上的图案纹饰多是模仿名画家的笔法。只以画树方法而论,康熙枝干喜用披麻皴,显得老笔粉披、奔放有力,而雍正彩所绘枝干只是描绘皴点,工力虽细,但笔力纤弱,索然乏味。若能仔细从它的起落转折等处看清笔法,自然会有助于我们的鉴定工作。至于明、清官窑纹饰多较为工整而板滞无力,民窑纹饰则气韵生动而粗放不羁,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特点。不过,在官窑中又有所谓“钦限、部限”之分,民窑瓷器中往往也有近似官窑的作品,这种以清代带私家堂款者居多。

提到官、民窑瓷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所谓“官窑龙五爪,民窑龙三爪或四爪”的问题。这种封建社会的典型纹饰,一般说来固然也提供给我们一条判断真伪和区分窑口的线索,然而并非是绝对的。相反,在民窑瓷器中既有五爪龙的纹饰,而官窑瓷器画三爪、四爪龙的作品也不是没有的。例如“宣德官窑青花海水龙纹天球瓶”及大量的“康熙官窑青花鱼龙变化折沿洗”等均画三爪龙,“康熙官窑绿地素三彩云龙纹文具盒”画四爪龙。而元代民窑青花纹器皿则三爪、四爪、五爪者均有,并且明、清民窑瓷器中也不乏此种例证。

官窑瓷器上的纹饰往往还与当时最高统治者的爱好和意愿分不开。如明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于是多喜用八卦、仙、云鹤一类的图案作装饰。清道光皇帝嗜爱鸟、犬、草虫,因而这一类的画面也出现得较多。又如清代有赏赐瓷器之风,举凡雍、乾、嘉、道、咸五朝皇帝所赐群臣的瓷器,照例是以白地青花莲为主要纹饰,并以海水纹饰绘瓶口者为多(此种赏瓶通身共有九层花纹)。使用这种纹饰的含义,据说是表示为官以清(青、清同音)白为重,莲是廉(莲、廉同音)洁,海水是象征四海升平之意。其他如一桶(统)万年(万年青)、二蟹(甲)传芦(胪)、三羊(阳)开泰、四十六子、五伦图、六国封相、七珍、八宝、九莲登、百福、百寿、红蝠(洪福)齐天等,类似这些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纹饰,在明、清瓷器上出现的很多,如能进一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掌握其发展规律大有裨益。

此外,如某些常用的瓷器纹饰在同时代的银器、漆器、铜器乃至织绣等方面得到有力旁证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若能举一反三,互相印证,往往能发现时代特征,找出共同的规律,而对于历代瓷器纹饰中较为突出的时代特征尤其需要了如指掌。例如元瓷的变形荷花瓣和山石花朵不填满色的画法,永、宣瓷的牵牛花与海水江芽,正德瓷的回文的行龙穿花,嘉、万瓷的花卉捧字和道教画,康熙瓷的双犄牡丹和月影梅花,雍正瓷的过枝花与皮球花,以及乾隆瓷的万花堆和锦上添花等纹饰,在决疑辨伪中有重要作用。

总之,观察瓷器纹饰既要考虑到它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色到多彩的发展过程,也要留意其题材内容、笔法结构以及时代风格和所用材料,并且多参考其他旁证,方可得出初步认识,当然还不能执此一端即轻下结论,因为后世利用所谓复窑提彩、旧胎刻填加彩、加暗花等种种手法制成的仿品,往往足以乱真。必须进而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作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