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如何鉴别民国瓷器 > 导航 >

如何鉴别民国瓷

如何鉴别民国瓷

如何鉴别民国瓷器 民国瓷器如何鉴别 民国瓷器鉴别

2020-02-25

如何鉴别民国瓷器。

喜欢收藏民国瓷的藏家都知道,民国瓷器存在着不少赝品,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民国时期的老艺人仿造了不少民国瓷。由于民国瓷器不断升值,新仿赝品也层出不穷,给涉足瓷器收藏的新藏友设下重重障碍。

以前我在地摊花80元收藏了一只民国粉彩龙凤茶壶,这只茶壶民国特征明显。壶高16厘米,壶盖上及壶面分别有题句,文字均为繁体字。壶底上有“江西陶兴出品”抹红款识。茶壶釉面莹润,龙飞凤舞彩绘栩栩如生。

鉴别民国瓷需要从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方面综合鉴别,稍有不慎就会误断。

鉴别民国瓷我建议要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一比器型。民国真品的器型传承有序,都是民国按各朝已有的器型仿制。而赝品器型有些非驴非马,常常是随心臆造。二比胎质。民国真品胎质较粗松,因此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腻,所以手感都较重。三比釉质。1916年郭世五在景德镇督烧的民国御用瓷与珠山八友烧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质都精细,其他瓷器的釉质较粗,尤其是生活用瓷,釉面常有不同的棕眼与乔麦地。四比纹饰。民国真品的纹饰都带有自然舒展的神韵,赝品纹饰生涩之中显出貌合神离。五比描金工艺。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民国真品描金的金色都纯正,赝品描金不纯正还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黄的败叶色,与真品描金相差甚远。六比款识。民国的堂名款与人名款都很规整而清晰,款识是从右向左排起,款识自然流畅。赝品仿款十分拘谨不自然,方章仿款松散无力不清晰,且题句常常出现简化字。

两区别。一是民国真品釉面莹润与赝品釉面贼光的区别。二是民国真品底足自然磨痕与赝品底足打磨作旧的区别。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如何鉴别民国瓷 收藏应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喜欢收藏民国瓷的藏家都知道,民国瓷器存在着不少赝品,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民国时期的老艺人仿造了不少民国瓷。由于民国瓷器不断升值,新仿赝品也层出不穷,给涉足瓷器收藏的新藏友设下重重障碍。

以前我在地摊花80元收藏了一只民国粉彩龙凤茶壶,这只茶壶民国特征明显。壶高16厘米,壶盖上及壶面分别有题句,文字均为繁体字。壶底上有“江西陶兴出品”抹红款识。茶壶釉面莹润,龙飞凤舞彩绘栩栩如生。

鉴别民国瓷需要从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方面综合鉴别,稍有不慎就会误断。

鉴别民国瓷我建议要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一比器型。民国真品的器型传承有序,都是民国按各朝已有的器型仿制。而赝品器型有些非驴非马,常常是随心臆造。

二比胎质。民国真品胎质较粗松,因此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腻,所以手感都较重。

三比釉质。1916年郭世五在景德镇督烧的民国御用瓷与珠山八友烧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质都精细,其他瓷器的釉质较粗,尤其是生活用瓷,釉面常有不同的棕眼与乔麦地。

四比纹饰。民国真品的纹饰都带有自然舒展的神韵,赝品纹饰生涩之中显出貌合神离。

五比描金工艺。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民国真品描金的金色都纯正,赝品描金不纯正还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黄的败叶色,与真品描金相差甚远。

六比款识。民国的堂名款与人名款都很规整而清晰,款识是从右向左排起,款识自然流畅。赝品仿款十分拘谨不自然,方章仿款松散无力不清晰,且题句常常出现简化字。

两区别。一是民国真品釉面莹润与赝品釉面贼光的区别。二是民国真品底足自然磨痕与赝品底足打磨作旧的区别。

怎样鉴别民国文人瓷的真伪


民国19年(1930)、民国20年(1931) 王琦、汪野亭 民国重要人物选制粉彩人物山水瓷板 (六件)雅昌供图

民国文人瓷是思想创新的产物

珠山八友具备承上启下划时代意义

古瓷鉴赏专家楼钢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畅言:

作为文物研究学者,楼钢涉足文物古玩已近二十年,他的收藏涉猎较广。在他看来,民国文人瓷具备收藏价值的原因在于,它是传统瓷画工艺改革创新运动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文化意义。他形容文人瓷的诞生,“就是有一批人,不满足于过去瓷画工艺工匠性、模仿性的制作,希望能在瓷画中更多地融入个人技巧、感情和思维模式,让传统的瓷画成为别具一格的创作,这在瓷器的制作上是一大进步”。

何许人 矾红描金四方琮式瓶 雅昌供图

欣赏简介

在历史、文化、艺术三方面 珠山八友是转型创新的代表

收藏周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民国文人瓷?

楼钢:中国的瓷器分高古瓷和明清瓷,高古瓷以单色釉瓷器为主,上面很少绘制纹饰,元代以后,才慢慢把传统书画技艺融入到瓷器的制作里面,但纹饰方面更多的是承袭前人,比如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等,仍然是以工匠制作为主,谈不上有文人画趣味。到了晚清,江西景德镇的一帮画瓷画的艺人不再满足于工匠性的重复,开始有了创作的需求,而且技术的进步给创作提供了便利,不管是浅绛彩还是新粉彩,只要有白的瓷坯就可以画。当时的有识之士还通过结社来推广这种创造性的尝试,例如“珠山八友”。他们的这种行为可以认为是一种思想运动,就是有一批人,不满足于以前工匠性、模仿性的制作,希望可以有一种思想性的产物,在瓷画创作中更多地融入个人技巧、感情和思维模式,这在瓷器的制作上是一大进步。我们看到的很多所谓的工艺陶瓷,其实很多地方如湖南醴陵、山东淄博、潮汕枫溪都可以做,但是文人瓷的创作,还是以景德镇为主。

收藏周刊:在民国文人瓷中,“珠山八友”最受推崇,是不是“珠山八友”的技法和创意相对前两代更胜一筹?

楼钢:从工艺技巧、创作上,“珠山八友”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代如潘匋宇、汪晓棠等,他们是逐渐脱离匠气的尝试,但还不成规模,但是,到了“珠山八友”则是转型期的代表,奠定了文人瓷的基础,他们是从传统的工匠性往艺术创作转型。所以,我们要评判一个瓷器作品价值的时候,通常要从历史、文化、艺术三方面价值考量。“珠山八友”等人的代表作品在这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浅绛彩和新粉彩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又是特定历史阶段标杆式的产物。现当代的瓷板画艺术水平可能更高,但在文化与历史境遇方面,少了“珠山八友”这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然价值就无法比拟了。

楼钢

中国古瓷收藏家、鉴赏家、作家。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现任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副会长。

谈本地现状

广东现阶段专业藏家寥寥

收藏周刊:目前广东在民国文人瓷的收藏方面怎样?藏家多吗?

楼钢:有但并不多。我知道有几位在这方面的专家。其中一位是在番禺,以收藏瓷板为主。还有一个是中山大学的博士梁基永,他曾专门研究民国文人瓷作,收了不少精彩的浅绛彩作品,还著有《中国浅绛彩瓷》《中国浅绛彩瓷画赏玩》。除此之外,应该还没见到有很专业的收民国文人瓷的藏家。

收藏周刊:文人瓷中有没有表现岭南题材的?广东画家在文人瓷方面有没有什么表现?

楼钢:广东一些艺术家有在潮汕的枫溪瓷都作过一些瓷板画的尝试,但还没有形成规模。文人瓷总体而言还是以景德镇为主。虽然,也有不少画家会去景德镇做工艺美术,烧制瓷板画作为留念,但这不是一种模式,而是带有有趣的、好玩的尝试。很多艺术都是文人玩出来的,就好比文人瓷也并非通过传统的工艺模式来实现,它更多的是尝试性的,是对心态的表现。

鉴藏

不推荐到天光墟淘真正“宝贝”

收藏周刊:您收藏过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民国文人瓷?

楼钢:一般来说我不是特别注重去收藏晚清民国以后的作品,除非机缘巧合。上世纪90年代初曾用两三百元的低价收过一个民国小名家1942年制作的一把壶,还用它来泡过茶,后来一个朋友见到很喜欢我就转赠给他了。还有一次去黄山,在屯溪老街买过一整套12件的盖杯,不足600元,是1937年昌江瓷业定制的,小名家手工绘制,后来也送给朋友了。2001年曾在香港用几千港币拍回了当年出口的落款为王大凡的一幅瓷板画,后转赠他人。手头有一个上世纪60年代出口的广口尊,虽然款识被磨去,但经景德镇陶院朋友们考证,很可能是早年的国大师为出口创汇专制的作品,瓶身由新粉彩加珐琅彩绘制,十分精彩,在广州古董街当时以500元买下。

收藏周刊:您也试过到天光墟淘宝吗?

楼钢:作为专业人员来讲基本不会光顾天光墟。到天光墟作为一种寻宝乐趣的意义会比买到合适的古玩的意义大,要想在天光墟找到合适的古玩,在近十年基本已经没有可能。它更多的是给那些新入行的玩家或者一些凑热闹的人士们提供一个练兵、娱乐的场所。包括北京的潘家园、各地文玩地摊,如果以淘宝为目的,我并不推荐。

上世纪60年代造就大批“赝品”

收藏周刊: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各地为了外销出口,都有对民国文人瓷的造假。根据您的观察来看,目前文人瓷的赝品多吗?是那时候外销出去然后近年回流的多,还是直接当前造假的多?

楼钢:以“珠山八友”为例,刘雨岑等人的作品艺术水平高,相应的价值也高,因此在当时就出现了仿品。例如可能会有一种情况,他们的弟子画的画,但是落款是“珠山八友”。瓷器需要手工制作,花费时间长,就会有“弟子代做,本人签名印章”的情况。建国以后,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急需外汇,而出口中国传统工艺品就是实现出口创汇的三大货物之一。当时大量工艺瓷出口国外,很多落了前人款识,诸如乾隆年制、嘉庆年制都很常见,而且当时的工艺大师都会参与一起创作,有的签上了名,有的画完之后,名字都没签就送去了,这一类不能说是仿古,他们更多的只是一种完成出口订单任务的需要。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们在香港地区还可以见到这一类作品。比如香港的中艺、华润商场还能看到大批这样的货物,但仅作工艺品处理。现在由于文人瓷价格水涨船高,有些人收购这些工艺品,做旧处理后再回流回来。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古玩市场兴旺起来后,才出现了以牟利为主要目的,正式仿制“珠山八友”作品的情况,包括景德镇也有专门仿制的作坊。但无可否认,前一批,就是当时工艺美术出口的那些作品,很可能就有很精彩的作品,甚至可能有“珠山八友”成员创作的作品。我就曾经见过王大凡被巴西藏友在海外买去的作品。因此对于鉴别这类文物,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分期概念。

民国文人瓷颗粒粗、颜色沉、杂质多

收藏周刊:怎样鉴别民国文人瓷的真伪?

楼钢:要想鉴别民国文人瓷的真伪并不那么困难,单从原材料上就有明显的差异。民国时期采用的是矿物颜料,整个做工不会那么精细,颗粒粗、颜色沉、杂质多,60年代70年代的出口工艺品使用的是化工颜料,则可以制作非常细腻,质地薄、稳定性好、图层色差小。而且那个年代主要是手拉胚比较多,现在很多是模压成型的,从造型上看,也能看出区别。这个得多看多积累经验,就能分辨出细节上的差异。如果是专门仿制,同样用矿物彩作画,就比较难以辨别。

教你如何鉴别青白瓷


今天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鉴别瓷器中的青白瓷。青白瓷,俗称影青,又名隐青、映青,因其地釉的外观白中微微闪青而得名,是我国宋代窑场分布较广、产量很大、工艺精湛的一个瓷器品种,在众多的产地中,景德镇的湖田、湘湖、胜梅亭、南市街、黄泥头、柳家湾等窑口所产青白瓷最佳,被世人称之为“假玉器”,备受青睐。景德镇这个古老的制瓷重镇,千年窑火不息,能够生产青白瓷的能工巧匠代有传人,在当今难以计数的个体制瓷作坊中,有不少都可以仿制出几可乱真的宋、元时期的青白瓷。许多收藏同好不可能有机会经常接触到各类的仿制品,更无缘能经常到这些作坊去仔细观察,有的人在收藏过程中,按图索骥,“打眼”屡有发生。记者得地理之便,有空常去作坊集中的地方浏览探访,窥到几许“猫腻”,现不避絮叨之嫌,这里专家作些介绍,供藏友们参考。

一、看表釉。宋代青白瓷的工艺以湖田窑“领衔”,因此,现代作坊大多以此为“标型”,千方百计在釉色白中泛青、“莹缜如玉”上下功夫,但往往过犹不及。宋代青白瓷是高钙釉瓷器,釉中氧化钙含量高达14%左右,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烧成时,釉的流动性大,因此,在器物的刻划印花、转角、折弯等处聚釉较厚,釉色呈湖青色,有少许聚沫似的釉珠,釉薄的地方则显白,釉面光泽亮润。而仿品大多为石灰碱釉,釉中氧化钙含量低,在高温下流动性弱,少有明显的聚釉特征,器物通体釉色比较一律,且釉面失透。有的采取人为聚釉,即在刻画印花、转角、折弯等处多喷釉,使釉层增厚,釉色加深,但这种人为聚釉,釉中难以形成聚沫似的小釉珠,且聚釉看起来不自然,形似色块。有的仿品玻璃质感特强,光亮刺眼,与古器“宝光”相去甚远。还有少数作坊采用酸蚀手段去光,结果轻者手感滞涩,重者釉面酸孔累累,只要稍加留意,不难察觉。

二、看胎质。众多书籍和专著介绍宋代青白瓷的胎质,都说是洁白坚致细腻,瓷化程度高,这只是相对那个时代的生产力和工艺水平而言,它与现今瓷器胎质的洁白坚致细腻和瓷化程度相比较,不能类同。宋代湖田窑青白瓷的胎质,其实以淡淡的糙米黄和浅灰白为多,由于当时还没有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元代才发明),胎质比不上现代瓷器坚密,这从残器的剖面可以观察领悟,严重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孔隙。另外,宋时瓷土采用碓、碾粉碎,人工淘炼,坯土不可能十分精细。很多器物的露胎处(尤其是器底)会有颗粒状土渣。现代仿制的青白瓷,胎质雪白光滑,十分坚挺,这一点是很容易辨别的。为了掩人耳目,有的作坊采取在瓷土中掺入微量的色土和细沙粒,以改变胎质颜色和结构;有的则在成品瓷的露胎处,抹上黄土或黑泥,以充出土之器。这些只要稍具常识,即可“捉襟见肘”。

三、看底足。从传世器物和出土标本看,宋代青白瓷基本上采用芒口覆烧、涩圈叠烧和垫饼置烧三种方法,当代仿品均采用之。前两种因为芒口和涩圈都有露胎,只要掌握好前述看胎质的知识,是不难识别的。而垫饼置烧,有不少人却真伪不辨。需要注意的是,真品的垫饼痕呈淡淡的土黄色或褐黄色,且深浅不一,而仿品实际上并非用垫饼置烧,而是在匣钵中(有的甚至不用匣钵,直接在气窑中裸烧)烧出成瓷后,再人工采用釉料、颜料以及杂料做出饼痕,这种“饼痕”颜色为黄黑色或酱色,特别的深,甚至高出器底,与真品饼痕自然渗出吸附明显不相同。有的更简单,用淡淡的黄色浆水或黄泥涂满器底,以“丑”遮“俊”。还要注意的是,有些有圈足的器物,足根无釉,器底满釉却有饼痕;有的既有饼痕,又有支钉痕,根本不符窑艺,仿制者一知半解,“狗尾续貂”,自露马脚。

四、看器型。由于青白瓷的生产窑口众多,历时长久,因此其器型十分丰富,日用品、陈设品、礼器、明器中的品种难以计数,需要认真掌握各个时期不同品种的基本造型以及演变规律与特征。现代作坊中生产的青白瓷,大多数是按照正式出版物的图谱或存世品进行仿制,但那毕竟是仿品,具备一定常识还是容易鉴别的。让人较为头痛的是少数似是而非的器型,稍不注意,就会弄错。一藏友购得一只青白瓷塔式盖罐,晶莹透亮的色泽、冰裂如砌石般的开片(深埋土层形成的典型特征)、白中微黄的胎质、罐内壁粗拙的胎泥连接条疤、平底垫烧的褐黄色饼痕、外壁刻花低凹处积釉呈淡淡的湖青色,都不是现代仿品所能企及的,这些均为“开门”的宋代青白瓷特征。然而,此罐却是一件既真又“假”的器物,这是因为:在宋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浙江的龙泉窑和陕西的耀州窑等,都曾经生产过塔式盖罐,从出土和存世的器物看,塔式盖罐的罐身一般都为长体形,配上高高的塔盖,比例十分协调;圆体的罐子,其盖一般为扁圆形,有齐边的,有花边的(如荷叶形);有的有钮,有的无钮。而藏友的这只罐,罐身高9cm,腹径10cm,基本上呈圆形;而塔盖高7.5cm,差不多与罐身的高度相接近,上下比例不适当,看起来很别扭。再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罐身和罐盖的青釉虽然都有开片,但开片的纹路并不相同,而一器物深埋于同一土层中,却形成两种不同纹片是不可能的。那么,这将作何解释呢?专家认为,这应该是同一地点出土的两件器物张冠李戴了:圆罐身存盖破,塔盖罐身碎盖存,它们重见天日后,被人为地搭配在一起了,因此,此罐应算作一件既真又“假”的器物。

鉴别民国瓷 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喜欢收藏民国瓷的藏家都知道,民国瓷器存在着不少赝品,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民国时期的老艺人仿造了不少民国瓷。由于民国瓷器不断升值,新仿赝品也层出不穷,给涉足瓷器收藏的新藏友设下重重障碍。

以前我在地摊花80元收藏了一只民国粉彩龙凤茶壶,这只茶壶民国特征明显。壶高16厘米,壶盖上及壶面分别有题句,文字均为繁体字。壶底上有“江西陶兴出品”抹红款识。茶壶釉面莹润,龙飞凤舞彩绘栩栩如生。

鉴别民国瓷需要从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方面综合鉴别,稍有不慎就会误断。

鉴别民国瓷我建议要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一比器型。民国真品的器型传承有序,都是民国按各朝已有的器型仿制。而赝品器型有些非驴非马,常常是随心臆造。

二比胎质。民国真品胎质较粗松,因此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腻,所以手感都较重。

三比釉质。1916年郭世五在景德镇督烧的民国御用瓷与珠山八友烧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质都精细,其他瓷器的釉质较粗,尤其是生活用瓷,釉面常有不同的棕眼与乔麦地。

四比纹饰。民国真品的纹饰都带有自然舒展的神韵,赝品纹饰生涩之中显出貌合神离。

五比描金工艺。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民国真品描金的金色都纯正,赝品描金不纯正还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黄的败叶色,与真品描金相差甚远。

六比款识。民国的堂名款与人名款都很规整而清晰,款识是从右向左排起,款识自然流畅。赝品仿款十分拘谨不自然,方章仿款松散无力不清晰,且题句常常出现简化字。

两区别。一是民国真品釉面莹润与赝品釉面贼光的区别。二是民国真品底足自然磨痕与赝品底足打磨作旧的区别。

汝瓷该如何鉴别真伪?


“宋瓷之冠”的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公元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因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汝瓷 制作工艺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独特,烧成技艺高超,由于铁还原达到了最佳效果,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而失传。元以来,历代仿烧不断均难成功,所以弥足珍贵,成为稀世珍宝。

景德镇陶瓷仿古花瓶官窑裂纹釉花瓶

古代文献上所说的“汝窑”系指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造天青色釉青瓷的窑场,即狭义上的汝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窑中的的汝窑,有人称之为“汝官窑”。考古调查和发掘情况表明,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广义上的汝窑系指宋代汝州境内的所有窑场。

汝窑之所以被后世推为“五大名窑”之首,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产品所施淡天青色釉清淡含蓄、不温不火,满足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追求。汝窑青瓷选料精心、做工考究,绝大多数都光素无纹饰,个别采用刻、印花装饰。其基本特点是造型秀丽、香灰色胎、淡天青色釉、多采用裹足支烧、釉面一般开有细碎裂冰纹。

汝瓷的基本鉴别方法,从传世品看,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胎色: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二、釉色: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三、支钉: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四、器型: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

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五、开片纹: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如何鉴别“伪康熙瓷”的光绪瓷器


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

而相较之下,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朝仿制康熙时期的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区分康熙和光绪两个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艺上: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

康熙时期的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而光绪朝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胎质上:胎质来看康熙朝的瓷器的胎质细密、洁白、坚实;而光绪朝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光绪瓷

画工上:康熙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以人物、山水为佳。

康熙瓷

光绪瓷器的虽然线条柔软、较细,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较之康熙就显无力了。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釉质上:釉质上的不同表现在康熙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也有一种表面有小点,釉质较薄、呈浑浊的白色,常有爆釉现象,与光绪瓷器极为接近。但光绪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免费古董评估鉴定咨询》微信;deng164391447电话;18217682770

如何鉴别雍正青花瓷与仿品


清雍正 青花宝相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

雍正青花瓷有多种色调同时并存,有的发色浅淡而深沉,略有晕散;有的发色灰暗,但呈色稳定,色泽深浅不一;有的发色青翠,色调鲜艳而稳定;有的发色晕散,仿明宣德青花色调。

现代仿雍正青花瓷器品种很多,常见的器型有双耳瓶、双耳扁瓶。但青花颜色不如雍正青花厚重,雍正青花略有晕散,而仿品没有。另外,雍正青花釉面多呈橘皮纹状,而仿品没有这一特征。这是区别雍正青花真伪的重要标志。而雍正青花瓷仿明宣德器从款识上可以辨别,官窑青花有书“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即后代仿前代官窑年号的;其余都书“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少数书三行六字篆书青花款。

此件收藏品口沿小修。扁圆瓶身,前后绘宝相轮花,花新为阴阳八卦纹,边际环以花瓣形纹;两侧则绘缠枝灵芝;束颈起棱;圆球形口,上饰一周缠枝花纹;绶带耳上绘折枝花;底承方足。葫芦瓶造型源自中东的金属制品,清雍正青花宝相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的形制则直接仿自明初永乐、宣德朝作品。和永乐、宣德时的区别在于:永、宣的上半腹斜直较瘦小,康、雍开始加宽下垂;永、宣时的绶带且略小,小圈足,椭圆形,而清代康、雍时的绶带且则大而飘,圈足略大,圆角方形;从工艺上看,永、宣的上下对接,而康、雍的则,前后相合。

如何鉴别作伪陶瓷


现在,收藏古陶瓷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鉴赏水平也越来越高。一件器物到手,老道的收藏者决不轻易作出判断,从造型、胎釉、装饰、款式、分量乃至叩击以后发出的声音,无不一一审视,甚至还对照文献著录、博物馆的展陈品进行鉴别,真可谓万无一失。但在交易中,有些人还是免不了上当受骗。什么原因呢?手段高明的作伪者同样谙熟此道,他们为利所驱,作伪的器物大小、质材、工艺等都以原物为母本,与原物只是新旧的区别,最后加上一道做旧的工序,完全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里披露几种常见的陶瓷做旧方法,供热衷古陶瓷收藏的朋友作鉴定时的参考。

一是用化学药品浸蚀。作伪者将新仿的陶瓷浸入化学药品中,在较短的时间里使陶瓷表面失去光泽,从而获得一种“旧”的效果。对于这类瓷器,鉴赏者只能凭经验和感觉,因为传世的瓷器经过岁月的磨蚀,光泽在若有若无之间,釉相是自然生动的,而经化学药品浸蚀的瓷器就没有这种感觉,它们无光泽也无灵气,显得木然而呆板。还有一种是把瓷器浸入粪便之中,经过较长时间的腐蚀,器表也自然失去了光泽,但这种瓷器一上手便可嗅出一股恶心的臭臊味。

二是打磨。具体的方法是用兽皮、丝绸之类的工具在器物表面反复磨擦,使之失去光泽。肉眼一般看不出与旧的瓷器有什么两样。但是如果借助放大镜和手电筒仔细观察,便可以看到釉面上有打磨时留下的擦痕。

三是土埋。把瓷器埋入泥土中,经过一段时间使其产生土锈,看上去像出土文物一样。碰到有土锈的瓷器,你不妨用手轻轻地敲击,如果土锈很容易掉下来,而且呈块状,说明是伪品。如果土锈不易脱落,即使有些往下掉也呈粉状,则为真品。

四是烟薰火燎。把瓷器悬挂在炉灶上方,经过熊烟烈火,新出炉的瓷器失去了刺眼的“光头”,如同旧物一般。但仔细察看,薰过燎过以后,瓷器釉面发黄,斑驳不均匀,而且有油质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