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器底款鉴别 > 导航 >

欧洲瓷款鉴别初探

欧洲瓷款鉴别初探

瓷器底款鉴别 古代欧洲瓷器 瓷砖墙面

2020-02-25

瓷器底款鉴别。

掌握有关瓷款知识,是鉴赏欧洲瓷器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欧洲,辨识旧瓷器,主要依据款记,因为瓷款带有字母、文字、图标、号码或数字等,能反映出瓷器出处、年份或时代、质量等比较准确的信息。收藏者总是先看款记,再决定是否购买瓷器。对品质优良的瓷器而言,款记象征着名窑或名厂对其技艺的自信,是向购买者传递质量保证的信息,给藏家一种有形的承诺。

1、欧洲瓷款及其作用

欧洲瓷器史上最早的款记,是迈森瓷厂1720年开始使用的花押字母“AR”标记(见图一),由迈森厂创建者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瑞克斯(Augustus Rex)(又称奥古斯特大帝,后成为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的姓名首字母组成。1722年,迈森厂开始使用交叉双剑标志,该标记成为欧洲陶瓷史上最著名的瓷器标记。18世纪前半期,迈森厂两种款记并用,但花押“AR”属特殊标记,专用于选帝侯奥古斯特大帝及其继承人奥古斯特三世的宫廷用瓷。该款为釉下钴蓝,手工书写。带有“AR”标记的瓷器,为迈森厂早期产品,装饰纹样效仿东方题材,具有鲜明的中国和日本风格。现在,这类存世器多藏于博物馆或皇家收藏室,但并不意味市价奇贵或踪影难觅。国际市场时有“AR”款瓷器出售,多为19世纪后半期仿制品,大多是彩绘装饰,与18世纪的早期迈森瓷迥然不同。

欧洲其他建得较早的瓷厂,纷纷效仿迈森开始采用瓷款。早期瓷款图案主要来自工厂所在地区、庇护人或厂主的徽章纹饰。如迈森著名的双剑标志源于萨克森选帝侯徽章,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手绘标志影响着几乎所有欧洲瓷厂,直到19世纪初贴花转印和刻印标记流行起来。但像德比、斯波德、迈森等瓷厂仍采用传统手绘方式制款。

18世纪末开始,欧洲瓷器市场需求极强,虽然价格仍很高,买者却越来越多。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瓷厂无力开发自己的产品,只能仿造名窑瓷器。19世纪下半叶,一些名厂开始设法保护款记的原创性。1875年,德国厂家申请瓷款专利,皇家柏林瓷厂(K.P.M.)第一个获得专利。迈森厂也不甘落后,于19世纪80年代采取法律行动阻止仿造,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款记。

对名厂而言,款记具有特殊广告价值,在英国像明顿、韦奇伍德、皇家王冠德比和皇家沃切斯特等著名厂家款记,向顾客表明器物来自历史悠久、声誉良好的瓷厂。对收藏者而言,瓷款具有更重要的含意,不仅可借此探究每件有款瓷器的生产厂家,而且可弄清大致生产年代,有时甚至是比较精确的年代,尤其是那些来自19、20世纪领军企业的器物,因为厂家拥有独特的产品年代体系。随着19世纪瓷款广泛使用,大多英国陶瓷可被准确辨识,并推出年代。

有关专家总结出依款断年代应掌握的几条规则:带有皇家徽章的印款一般始于19、20世纪;带有图案名称的印款始自1810年;所有在公司名称或词首字母后带有“Ltd.”(有限公司)的英文款记必定晚于1855年;带有“商标”一词则表明器物制造日期在1862年商标法颁布之后;在公司名称或商标中含有“Royal”皇家 一词,意味着属19世纪后半叶或20世纪产品;1891年美国开始实行麦肯利关税法,要求所有进口陶瓷标明原产国,后为避免混淆又加上了“……制造”字样;带有“Bone China”(骨瓷)和“English Bone China”(英国骨瓷)等字样的瓷器表示为20世纪产品。

2、瓷款种类

欧洲瓷款种类多样,从制款方式看,大致有以下几种:1、用锐器将款记刻在未烧瓷胎上,19世纪前多为手工雕刻,一种呈细线,另一种为一侧带坡度的明显刻槽,呈现犁田般的自然效果。这类款记一般用于小型陶瓷工作室。2、像“Wedgwood”(韦奇伍德)等著名瓷款,则用金属印或木戳盖款于未烧瓷胎上,显出机械盖印的匀称;3、名字或姓名首字母组成的文字款记多为手绘,分釉上和釉下。所绘款记多为钴蓝,因这种氧化物最耐高温;4、19世纪很多款记从雕刻铜板转印到瓷器上,用颜料覆于铜板将图案印到薄纸上,再贴花转印到瓷器表面,可为釉下也可为釉上,若器物主体图纹为釉下蓝,款记一般也为釉下蓝。

款记除有釉下、釉上之分,还有同一器物釉下和釉上款记并用的情形。欧洲名窑出产的古瓷,款记多为釉下施彩,如迈森的釉下蓝剑款记。在欧洲发明硬质瓷后的一百年或一百多年里(18世纪初到19世纪初),瓷胎上仅有铁红和钴蓝两种颜料经得起高温焙烧,而后者更为流行,所以大多数欧洲瓷器的款记为釉下钴蓝。但也有例外,19世纪晚期萨克森首都德累斯顿的一些瓷艺工坊制作的瓷器,款记比较特别。很多工坊主为著名艺术家,他们从其他瓷厂购得瓷器坯料,进行绘画或浮雕创作。这些坯料大多带有瓷厂标记,他们先用金色釉料罩上,再在釉上标示自己的款记,通常为蓝色王冠。

当然,有些厂家的做法与德累斯顿瓷艺家不同,对制胎和装饰在不同地方完成的器物,一般用两个款记进行标注:一为釉下彩,标明制胎厂家,另一为釉上彩,表明装饰者。例如,著名的法国哈维兰瓷器同时拥有绿色釉下款记“Haviland France”和红色装饰者标记“Haviland & Co. Limoges”(见图二)。这种情况表明,双款瓷器是在同一工厂的不同生产车间完成制作的。

与厂家款记标在一起的,还常有刻上或印上的纹饰号码(pattern number),以及成套器物的分序号等。纹饰号码代表不同的装饰风格和器物在瓷厂纹饰目录中的位置。19世纪30、40年代,纹饰名称开始出现在批量生产的转印花器物上,在没有工厂款记的情况下,同样能帮助识辨器物。有时也会有绘画师个人记号出现,这种记号与器物上出现的画家签名作用不同,主要便于厂家计算画师工作量支付报酬。在英国,这种标记则特别用于带有纹饰号码的餐桌用具。

另外,还有些瓷器款记既不代表制造厂家或瓷器工坊,也不代表装饰者,而是代表零售商或批发商。有时,一些大进口商会向瓷厂提出特殊要求,将订购的瓷器标上本国销售商名款,以便创立良好的销售信誉。这类情形可从法国销往美国的哈维兰瓷器上看到,有些器物带有美国本地零售商的标记,如达拉斯市的“山格兄弟”标记,奥克拉霍玛市的“TX”标记或“W. J. Petee &Co”标记等。

从瓷款图纹看,造型各异,丰富多彩。有单个字母款记,如带有特体字母“A”(中间短横向下呈尖形)的瓷器,为英国伦敦斯塔福德郡博瓷器工厂1747-1776年所产,器型仿造中国、日本和迈森瓷器,洛可可装饰风格;有普通的姓名首字母款记,也有花押首字母款记,如上面提到的迈森厂花押“AR”款记;有手写体姓名和个性化签名款记,也有字母配特定图纹款记。这些特定图纹有王冠、盾、锚、漩涡饰、几何形、星形、十字形、鸟类、动物、鱼类、植物、树木、花草、建筑、罐陶、舟船、人物、旗帜、钟铃、地球仪、翅膀以及其他混合物等。王冠标记如英国王冠德比瓷厂的款记;动物标记如德国阿尔特瓦沙瓷厂的鹰纹款记;帝王徽章标记如德国霍切斯特瓷厂的选帝侯车轮标志。也有以制瓷工具作为款记图形的,像匈牙利海林德瓷厂的交叉画笔标志。还有被称为英国斯塔福德郡风格的款记,主要融合了英国皇家纹章图案,这在19、20世纪的英国瓷厂中比较常见。

不同厂家,款记自然不同,但同一瓷厂,因不同时期,不同管理者,瓷款也会有所变化。拿迈森瓷器来说,从1720年到现在已经历了十几种瓷款的变化。近年,瓷厂曾烧制一套盘面为不同年代瓷款标志的白釉小碟,深受收藏者欢迎。

3、瓷款仿造及瓷款识别

一般而言,厂家名气越大,其产品款记越有可能被仿造。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即使欧洲最声名显赫的瓷厂,一度也曾靠仿造他人瓷器起家。例如,18世纪迈森瓷厂制作的带有东方人物图案的瓷器,干脆就仿造中国或日本瓷器的款记。19世纪德累斯顿很有名气的艺术家赫勒纳·沃尔夫松(Helena Wolfsohn)等人,也是仿效迈森瓷器进行装饰,甚至因擅用迈森皇家瓷厂款记而遭起诉。当然,在今天由赫勒纳·沃尔夫松仿制的带有花押“AR”款文的瓷器仍有很高收藏价值。有意思的是,当年德累斯顿热衷于仿造迈森,而在过去的100年里,德累斯顿的作品又被其他地方仿得不亦乐乎。

可以说,18世纪前半期的迈森瓷器值得信赖,因为早在1720年迈森瓷厂就通过特殊标记,向顾客作出产品信誉保证。仿造款记的瓷厂大多建于19世纪,因为当时新富们发现了瓷器的收藏价值,这与18世纪极其昂贵的瓷器只属贵族阶层特有截然不同。随着瓷厂越建越多,瓷器款记显得更为重要。较之手工描绘的款记,刻印或盖印的款记模仿得要少一些,因为手工绘制的款记本身具有不确定因素。

目前,在国内鉴定欧洲瓷器价值,除观其胎质、釉色和装饰外,主要依据瓷款辨别厂家和年代。由于国人历来轻洋瓷,所以市场上除发现有仿制粗糙的荷兰代尔夫特瓷和丹麦皇家哥本哈根瓷外,尚未发现有专门仿造欧洲古瓷的。因此,一般根据款记而识别欧洲古瓷的年代和厂家的方法比较可靠。

要想掌握辨别欧洲瓷厂标志的技巧,首先要全面了解瓷款,可以借助这方面的专门出版物,也可利用现代发达的网络技术。几百年来,欧洲大小瓷厂数以千计,各种瓷器款记数量颇为可观,专门介绍和研究瓷款的书籍也不少,笔者所知年代较早的有1930年洛杉矶波登出版社出版的威廉姆·切弗斯《欧洲和东方陶瓷上的标记和花押文字》。近年的有1997年美国阿特格兰出版社出版的罗伯特·朗特金《1710年以来的德国、波希米亚和奥地利瓷器款记》,收集了3300个瓷器款记和1300家瓷厂和装饰者,并收录650个容易与德国、波希米亚和奥地利瓷厂混淆的美国及欧陆瓷厂的款记。2003年伦敦拜瑞和简金斯出版社出版的乔弗瑞·戈登《英国陶瓷款记百科全书》,则收集了4516条从1650年至今的陶瓷厂家款记和详细资料。笔者曾用过一本英国出版的瓷器款记手册,虽所录款记并非最多,但按类区分排列的编撰方法,查找方便实用。

4、依款识器实例二则

曾有国内藏者来信或来电咨询英国瓷器款记,据其描述,我查找了有关瓷款资料,认为像位于英国斯塔福德郡汉雷镇的JOHNSON BROS有限公司的产品。该公司建于1883年,现已归入英国著名的韦奇伍德公司。这家瓷器公司的款记有几种:“JOHNSON BROS”字样上有王冠图案,下有“ENGLAND”字样的款记,自1913年以来使用;王冠上有“ROYAL IRONSTONE CHINA”字样,下有卵形盾徽,左右各立狮子和独角兽相守盾徽,并有“JOHNSON BROS ENGLAND”字样的款记,为1883-1913年使用。而藏者询问的王冠上有“ROYAL SEMI PORCELAIN”字样,下方有“JOHNSON BROS”字样的横幅旗标,旗标下有“ENGLAND″字样的款记,则自1900年起使用。所以可以认定,询问者所藏瓷盘为英国JOHNSON BROS有限公司1900年以后的产品。

笔者曾见过一套颇有意思的德国阿尔特瓦沙公司的欧洲桌用瓷器,约60多件,包括餐具和咖啡具。其中一只咖啡杯与其他几杯器型和花饰完全相同,细看发现尺寸略小,胎质稍薄,底款有明显差异:整套器具的款记为字母“C.T.”中间绘有鹰纹,下方有“TIELSCH-ALTWASSER”字样,其下为数字“35”,再下是“Deutsche Ware”(意为“德国瓷器”);那只略有差异的杯子底款最上为鹰纹,其下为字母“C.T.”,下为“ALTWASSER”,再下为“Germany”,最下面是数字“2849”。显然,前一款年代较早,后一款时间晚些,因为“Deutsche”(意为“德国的”)一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使用,战后则用“Germany”(德国)。看来这套瓷器为20世纪早年生产,后藏者因杯子破损而补购同一厂家同类瓷杯,虽模具相同,但时代不同,瓷厂合伙人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款记不同,厂名有差别,国家的名字也有了变化。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怎么借助纪年款鉴别清雍正瓷?


清雍正(1723-1735),为清世宗胤禛的年号。雍正朝虽只有13年,但它的瓷器生产要胜过康熙,官款款识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等,排列方式有二行、三行、一行横书和环书。款识书写工整,款外围以双圈或双框。书写材料有青花、蓝料彩、金彩等。有书款和刻款。民窑款识以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或三行楷款较为常见,但字不太工整。

雍正官窑款,由专人负责书写,字体基本一致。青花楷书款与篆书款同时并用。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官窑款“大清雍正年制”,为早期流行的款式,字体柔弱、略草。雍正晚期官窑款,多为宋椠体的正宗小楷,工整秀丽。青花瓷色调大多纯正。也有少数深浅不一的。篆书款书体变化较多,有的方正规矩,有的草率不恭,有的笔路圆润。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双圆圈官窑款,主要用在青花和粉彩瓷器上。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官窑款,多用于颜色釉瓷器上。“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官窑款,多用于仿钧釉、炉均釉,或茶叶末釉瓷器上。“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官窑款与“雍正年制”四字楷书堆料,只用于珐琅彩瓷器。雍正堆料款的蓝料色彩较康熙时为淡,字体也小。

怎么鉴别明成化官窑纪年款?


成化:(1465-1487),为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成化朝官窑书写年款且落款位置已经固定,为器底、器心、口沿等处。成化官窑款识为“大明成化年制”楷书。书写刑事有二行、一行,外或有双框或双圈。有书款或刻款,书写材料青花为主。书写不如宣德时期稳重,有稚拙之风。民窑纪年款以“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为常见。款外多围以青花双圈。清康、雍、乾三朝时期仿成化款的非常盛行,多作六字双行以青花料书楷字于器物外底,外围青花单圈,双圈成双方框,也有无边框的。

字体特征:

明成化官窑款,犹如出自一人之手。用笔自然,肉中有骨,柔中见刚,既挺拔瘦劲,又笔首圆润。孙瀛洲先生在谈到成化官窑款识的字体结构时说“大字尖圆头非常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七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字窄平年应悟,成字一点头肩腰”。孙先生指的是“大”字的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不高。第二句是指“成”字第五笔,撇直而生硬。第三句是指“化”字的单人旁和“七”旁上端相平,或接近相平。第四句是指“制”字的下部“衣”的第二笔一横,很少越过右方的立刀以外。第五句是指“明”字右边的“月”,上窄下宽,“年”字呈肥胖状。第六句是指“成”字末笔的点,有的与头平,有的与肩平,有的在腰际。

色相特征:

成化官窑款,大多采用青料书写,少数以色釉拔白的技法来表现。青花书体款字的青色,沉淀浓淡不一,青料四周好像浮雾欲盖,在强光下,用放大镜审视,款字上隐现一层云雾和如珠的气泡。

布局:

成化官窑款常以竖排双行来构图,一半安置在器底,外围双方框或双圆圈。围饰的方框用手工画成,线条规整度欠精密,并遗有因运笔轻重不匀而留下的浓淡不一的色料痕。围饰的圆圈,由于在陶车上操作,较为规整,但也往往遗有色料浓淡的烙痕。明成化官窑款,也有少数横排一行或单排作半环形排列,安置于器物外壁口沿处。

鉴别清代官窑瓷器——先识官窑款


中国瓷器从宋代开始有官窑瓷器,专门的造办处,在明清时期到达鼎盛繁荣状态,而各朝各代因皇位的更替不同的朝代使用的款式都不相同,款的书法特征、用料、位置等都有所区别,对后世古董鉴定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于同一朝代所用款式也不相同,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清代官窑瓷器的官窑款有哪些特点,官窑款有何区别。

清代共有帝皇十个,其朝代所产官窑瓷器都有帝皇纪年款的瓷器传世,他们依次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瓷器最为鼎盛的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

顺治官窑瓷器

以书写“大清顺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为主,也有写“顺治年制”四字款。款字用笔有力、起笔见峰、住笔见顿、划多下拉、勾捺上剔,但整体布局不甚规整。

康熙官窑瓷器

康熙年间已经可以制作珐琅彩的瓷器,其官窑款多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或三行青花楷书款,晚期有少量篆书款。前期常见干支纪年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本网资料库内有一对康熙青花杯,落款为“大清丁未年制”,是康熙六年的瓷器。珐琅彩器上书“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料款。其字体前期宽大,笔划粗重挺拔,顿捺明显。后期字体清秀,在具体写法上也有细微区别,熙字四点多为直点或顺点,少逆点。年字三横前二横较短,第三横较长,且紧紧上靠,一竖较长。款字外饰有单圈、双圈、双正方框等。

雍正官窑瓷器

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青花双圈款,也有双方框款,其次是多用于单色釉瓷上的三行六字篆书款。从字体上分析,雍正款识由专人题写,所以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大致相同。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主要用在仿均、炉均和茶叶末等器物上。“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堆料款仅用于珐琅彩瓷。

乾隆官窑瓷器

瓷产量极大,官窑款用得最多的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款字一般以青花书写为主,但亦有抹红写款,在白瓷、茶叶末、珊瑚红等特殊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

嘉庆官窑瓷器

一般都用“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主要为青花、无栏框。亦有少量楷书款。粉彩器上常见抹红款。个别器物用刻划款。

道光官窑器一般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青花款为主,也有抹红款及描金款。茶叶末、炉均釉等器物上则为六字刻款。个别粉彩器上偶见“道光年制”四字红地描金篆书款。道光时期落有堂名款的如“退思堂制”、“山解竹主人造”等,大多是精品。慎德堂是道光皇帝读书的地方,后期也成为道光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故题有“慎德堂制”红款的道光朝瓷器应是道光皇帝的御用瓷。

咸丰及其后的同治、光绪、宣统各朝官窑瓷器

兴起楷书题款风气,大多为六字双行或六字三行“大清××年制”款。款外均无圈框,字体工整,清秀修长,有青花、红彩、金彩、墨彩及刻款等形式。这一时期篆书款不多。其中光绪时署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及“长春同庆”、“永庆长春”等款的官窑器最为精致。

清代官窑瓷器作为古董市场藏量最大也较为精美的官窑瓷器,市场和经济价值也比较高,所以仿造品就很多,故此大家在古董鉴定过程中,要从各个方面去考量,本文提供了清朝官窑款的识别和如何去鉴定是不是官窑款。藏友们可以借鉴一下。

雍正一朝,御窑名品迭出,独步大清一代,是中国古陶瓷史上成就辉煌的一页,也是海内外瓷器拍卖市场上的领跑者。像雍正官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曾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4150万港元创下清代瓷器拍卖的世界最高价,同时在内地拍卖市场上,雍正官窑瓷也动辄数十万、数百万元的身价。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三多果纹胆瓶

清代官窑瓷款式鉴定

尺寸:高20cm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该瓶为雍正朝典型风格的器物。其直口,长颈,鼓腹,圈足,口沿用青花描绘一道连环回纹,下面吊饰三组青花尖叶纹并间绘上三个釉里红变形石榴,颈腹部描绘“三多果纹”,分别是折枝蟠桃、折枝石榴、折枝荔枝,它们都由一朵灵芝承托,使整个构图增添祥瑞之气。画中硕果细叶,疏密有致。红艳夺目的三多果强烈突显其寓意的主题。传统常见三多是以佛手、桃、石榴组合纹饰,其中佛手寓意福气,桃寓意多寿,石榴寓意多子。三者结合,寓意多福、多寿、多子。而雍正一朝的瓷器上许多三多纹饰均以荔枝取代佛手,究其原因很可能与雍正帝个人喜好有关。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铺首尊

清代官窑瓷款式鉴定

尺寸:高25.4cm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敞口束颈,丰肩鼓腹,敛胫圈足,肩贴饕餮衔环双铺首,器型古雅端庄。自上而下分绘海水江崖纹、变形芭蕉叶纹、缠枝莲纹、覆莲瓣纹等六层纹饰,其间以突起的弦纹相隔,使器型更富于变化。运用模仿明代永宣青花画风的点染画法,全器绘画流畅细腻,层次清晰,青花鲜艳浓郁,釉面匀莹润泽,品相完美。目前所知,与其相同者仅有一件,弥足珍贵。

清雍正翠绿釉瓜棱瓶

清代官窑瓷款式鉴定

尺寸:高21.5cm款识:“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刻款

单色釉瓷器纯净典雅,少人工匠意而富天然韵致,去雕饰之美而独存魅人色彩,一直为世人所重,雍正皇帝对此也百般追求。在位期间对内府所藏官、汝、哥、钧等宋瓷颇为灵情,屡命内务造办处奉宋旧器至御窑厂仿造,加上有唐英如此杰出的艺术家竭力钻研督造,仿古创新集诸色之大成,从而使清代单色釉瓷器制作步入历史的颠峰,让后世望尘莫及。翠绿釉瓜棱罐,呈瓜棱形,敛口,硕腹,圈足,素地无纹,通体及内壁施翠绿釉,发色匀净,清澈晶莹。底刻“雍正年制”篆书款。品相完美。

清雍正柠檬黄釉印花纹杯

清代官窑瓷款式鉴定

尺寸:直径8.8cm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该杯直口、深腹,近圈足处模印变形花瓣纹一周,纹饰极具动感。杯外壁施黄釉,内壁及底施白釉,胎体轻薄,釉色莹润,色泽淡雅。底书青花双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当年崭新的蓝布锦盒,随着时光流逝如今已褴褛离析,但盒中御杯依旧葆光焕发,完美无缺。目前,公私收藏品均不见相同者,堪称绝代孤品。

柠檬黄釉是以氧化锑为主要呈色剂的低温色釉。康熙时期,内务府珐琅作已使用从西洋引进的锑黄作为珐琅彩瓷器的彩料和色地。柠檬黄釉始创于清代雍正年间,由于这种黄釉的颜色比传统浇黄釉更为浅淡幽雅,故又称为“淡黄釉”。清代文献称之为“西洋黄”、“洋黄”。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纪事》记载了“岁例供御”的五十七种彩、釉,其中的“一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柠檬黄釉。

传世所见柠檬黄釉以雍正朝制品的质量最好。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柠檬黄釉瓷数量绝少,器型多为盘、碗、杯、碟等圆器。清宫《乾隆记事档》载:“乾隆三年元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洋黄三寸碟、洋黄里外收小三寸盘……传旨交与烧造瓷器处唐英,照样烧造送来。”此处所说的“洋黄瓷器”当指雍正朝的旧物,说明乾隆初年宫中所存柠檬黄釉已经不多,需要仿烧才解决短缺的问题,反证雍正时期的柠檬黄釉烧造数量十分有限,否则相隔短短数年皇帝无需专门传旨仿造。

清雍正粉彩双龙捧寿仙鹤纹大盘

清代官窑瓷款式鉴定

尺寸:直径54cm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楷书款

盘敞口,折腹,圈足。此盘形制巨大,折腰造型较为少见,口沿描金。盘心绘双龙捧寿,一龙以胭脂红绘就,一龙施以海水绿,对比鲜明。盘内壁饰八只姿态各异的飞鹤,龙腾鹤舞,翱翔于五色祥云之中,充分体现出“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的气势、神韵。盘外壁以矾红彩绘十只蝙蝠,胫部饰汹涌海涛,寓意“洪福齐天”、“福山寿海”。明清官窑瓷器纹饰中多见“单龙捧寿”或“双龙赶珠”。“双龙捧寿”图案十分鲜见,只限雍正一朝,已知仅瑞士藏家AlfredBaur藏有绘相同图案的“雍正官窑黄地青花双龙捧寿纹鸠耳尊”。

此盘造型规整,施彩丰富绚丽,寓意吉祥,雍容华美,亮丽典雅,传世罕见,应是景德镇御窑厂为皇帝特制的祝寿大器,不同于例行烧制的普通官窑瓷器,堪称雍正窑大器精品,殊为难得。据已公开资料:这种大盘传世仅有2件,除本拍品外,器型、纹饰、尺寸完全相同的另一件大盘见于香港佳士得2003年10月拍品667号、北京翰海2004年春拍品1792号。

清雍正窑变釉铺首尊

清代官窑瓷款式鉴定

款识:“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刻款

尊撇口,束颈,肩饰双铺首衔环,腹饰四道弦纹,圈足略外撇。外施窑变釉,肥厚光亮,紫红相交,色彩斑斓,釉中密集蓝色的斑点,惟口沿部分红色偏浓。圈足内施深浅不一的护胎釉。

清雍正仿官釉五孔方尊

清代官窑瓷款式鉴定

尺寸:高28.5cm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为雍正朝创新器型,短颈,方体,肩饰五孔,器身自上而下以三组突起的等距弦纹为饰,使器型更富于变化。通体施仿官釉,釉质莹润凝厚,遍“金丝铁线”开片。胎体厚重,造型古朴。

清雍正仿成化青花缠枝花纹碗(一对)

清代官窑瓷款式鉴定

尺寸:直径15cm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碗器型、文样皆仿明成化青花碗。内外壁绘缠枝花,内底绘折枝花,其胎体之轻盈坚致,釉面之晶莹光润,青花之幽靓雅洁及色调之淡雅清丽,可说直追成化官窑青花,几欲乱真。

清雍正粉彩麻姑献寿图凤尾尊

清代官窑瓷款式鉴定

尺寸:高44.5cm

器敞口外撇,长颈,丰肩,鼓腹,圈足,俗称“凤尾尊”。胎质细密,釉质洁白光润。器分上下二层纹饰,口部为太白醉酒图,腹部饰麻姑奉寿图,“蝠”是“福”的谐音,桃象纫“寿”,寓意福寿吉祥。色彩丰富,色调柔和。雍正粉彩素以精巧细腻着称于世,此器即为代表。柔而不艳,细腻淡雅,立体感强,其中的胭脂红色尤其鲜润绮丽,《陶雅》赞叹:“胭脂红者也,华贵中之佚丽者也。”此凤尾尊色彩保存如此完好,十分难得。

清雍正斗彩花卉纹盘

清代官窑瓷款式鉴定

尺寸:直径20.5cm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

盘敞口,弧腹,圈足。胎质细密洁白,胎体厚薄均匀。釉色莹澈如玉。内外皆以缠枝牡丹为主,饰斗彩缠枝花卉。斗彩设色丰富,颜色淡雅柔和,为雍正官窑斗彩器代表作

清雍正青花夔凤纹摇铃尊

清代官窑瓷款式鉴定

尺寸:高18.3cm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浅唇口,细长颈,溜肩,筒式腹,浅圈足,似长柄的铜铃。外壁绘双夔凤纹,生动流畅。摇铃尊为清康熙时流行的尊式之一。此器造型典雅,青花发色幽靓,尚存康熙遗韵,当为雍正早期之作。

居仁堂款瓷器鉴别方法


民国瓷器中高品瓷器首要呈现在1911年到1938年间,(如果不算珠山八友的瓷器)它们与三种官窑(办)的为最佳——原清官窑环境的“官窑内造”款瓷器,江西等五省办的“江西瓷业公司”款瓷器,和民国袁世凯授意办的。“居仁堂制”款瓷器

这篇文章就“居仁堂制”款进行评论。

该盘的喜庆个性,釉面都与清官窑共同,为柴窑烧制,画工略短缺。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迸发,清廷不得不从头启用袁世凯,10月14日录用袁为湖广总督,统领北洋军打压革命。10月27日,又录用袁为钦差大臣,率水陆各军南下阻挠革命党人的北伐。11月1日,清廷授袁为内阁总理大臣。至此,袁世凯取得了清廷控制下的悉数权利。孙中山以清帝退位,袁拥护共和为条件辞去职务,荐袁接任暂时接任暂时大总统。民国元年(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应孙中山的咨请,推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暂时大总统,3月10日在北京就职。1913年头,袁密令总理赵秉钧派刺客将宋教仁暗算于上海火车站。7月,袁世凯在帝国方义的支持下,打压了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10月6日,袁在北京派出军警围住国会,钳制议员推举他为民国正式大总统。11月4日,命令闭幕国民党。民国3年(1914年)1月,又命令闭幕国会。5月,废弃具有宪法性质的民国《暂时约法》。民国4年(1915年)5月9日,接受日本消亡我国的“二十一条”。12月中旬,袁公布帝位申令,命令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改总统府为新华宫,预定1916年元旦举办登基大典。袁世凯做了83天的皇帝后,于3月22日宣告撤销民国政体。1916年6月6日早上窃国大盗袁世凯逝世。死后葬于彰德(安阳)。

居仁堂原名海宴楼(堂),是慈禧太后所建。后袁世凯称帝后将该殿作为寓所,并改名为居仁堂。“居仁堂制”款瓷,是正宗的“洪宪”瓷,是督陶宫郭葆昌邀请清朝御窑厂的高手,由闻名陶瓷家鄢儒珍负责,以雍正、乾隆朝最优异的瓷器为蓝本,精心拷贝,制作了一批共约(百件?)的高质量瓷器(为了敷衍大型活动与根本的日子需求,应当还有比较多有相当质量的平时日子用品瓷器),这即是所谓的“洪宪瓷”。

“洪宪瓷”民国后期至建国初期直到现在多有拷贝,真品款被公以为“居仁堂制”款(为何落堂款而没有按曾经写款习气落朝款还需求评论)。伪品落款为“洪宪御制”、“洪宪年制”或“居仁堂制”。各种居仁堂制款的物品现在存在的有一定数量。

由于“居仁堂制”款真品的制作数量本来就相当少,又袁世凯仅仅做了83天的皇帝,加上大众对袁世凯的无耻行动的轻视,以及袁世凯垮台后时局的一向动荡,所以,能够保留下来的真品的数量确是少之又少。

根本特征:,雍正、乾隆朝最优异的清官窑瓷器品质,首要画面应当是富贵喜庆,柴窑烧制,款为其时盛行的四方手书红圈款。

现在存在的疑问:一向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故宫都没有保藏到“居仁堂制”款的真品;景德镇瓷器博物馆的保藏的一件“居仁堂制”款盘子,在画风上与清朝品有显着区别,最要命的是画中的荷叶是残花败柳,显着不复合喜庆场合的需求;现在一些被(专家或许拍卖公司)以为真品的物件多多少少都有这么那样的疑问。所以,到现在连款的精确款式都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

我注意到,种类数量最多的是一种很格外的红的红底粉彩器物(见图2,该物品主人与我没有任何关系,我仅仅从网选取该图作为阐明),而且质地还不错。红与洪偕音,其时被选为首要色彩是合理的。后来,参加实践制作的工匠与看见过了解的人后来才许多仿照,或许是袁世凯政权本来是预备作为干流的色彩的毛胚在袁世凯垮台后被它人持续出产出来。

近期,“中山舰”上打捞出一件“居仁堂制”款的瓷花瓶,除画面不很喜庆外,质地相当好,由于中山舰是1939年沉现已离1916年有23年,且舰官级别不高,所以,究竟该瓶是不是“居仁堂制”款的真品或许后仿品还很难说。

辨别:许多物品是很容易被以为不真的,比方,个性不对,质量太次,款倾斜。对那些被某些人认可的真品也能够发现问题:由于真品数量很少,品质高,期间特殊,所以真品的报价应当相当可观,可是,即是那些拍卖品,只拍出几千元的低价,就阐明拍卖公司与买家对物品的真假自个心里也没有底气。

怎样鉴别汝瓷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公元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因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汝瓷制作工艺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独特,烧成技艺高超,由于铁还原达到了最佳效果,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而失传。元以来,历代仿烧不断均难成功,所以弥足珍贵,成为稀世珍宝。汝瓷的基本鉴别方法,从传世品看,主要有以下五点特征:

一、胎色: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二、釉色: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汝瓷暗花双鱼纹盘

三、支钉: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四、器型: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瓷盘(藏英国)。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五、开片纹: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如何鉴别民国瓷


喜欢收藏民国瓷的藏家都知道,民国瓷器存在着不少赝品,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民国时期的老艺人仿造了不少民国瓷。由于民国瓷器不断升值,新仿赝品也层出不穷,给涉足瓷器收藏的新藏友设下重重障碍。

以前我在地摊花80元收藏了一只民国粉彩龙凤茶壶,这只茶壶民国特征明显。壶高16厘米,壶盖上及壶面分别有题句,文字均为繁体字。壶底上有“江西陶兴出品”抹红款识。茶壶釉面莹润,龙飞凤舞彩绘栩栩如生。

鉴别民国瓷需要从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方面综合鉴别,稍有不慎就会误断。

鉴别民国瓷我建议要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一比器型。民国真品的器型传承有序,都是民国按各朝已有的器型仿制。而赝品器型有些非驴非马,常常是随心臆造。二比胎质。民国真品胎质较粗松,因此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腻,所以手感都较重。三比釉质。1916年郭世五在景德镇督烧的民国御用瓷与珠山八友烧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质都精细,其他瓷器的釉质较粗,尤其是生活用瓷,釉面常有不同的棕眼与乔麦地。四比纹饰。民国真品的纹饰都带有自然舒展的神韵,赝品纹饰生涩之中显出貌合神离。五比描金工艺。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民国真品描金的金色都纯正,赝品描金不纯正还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黄的败叶色,与真品描金相差甚远。六比款识。民国的堂名款与人名款都很规整而清晰,款识是从右向左排起,款识自然流畅。赝品仿款十分拘谨不自然,方章仿款松散无力不清晰,且题句常常出现简化字。

两区别。一是民国真品釉面莹润与赝品釉面贼光的区别。二是民国真品底足自然磨痕与赝品底足打磨作旧的区别。

青花瓷的鉴别


大体讲,瓷器鉴定主要是从器型、纹饰、胎釉、款式等各方面入手。

器型方面,应侧重于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仅举玉壶春瓶为例,自宋代始创至晚清民国,历朝均有制作,而风格却每代都有变迁。

纹饰方面,也同造型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无论题材内容、装饰手法或工艺技术,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表现,成为瓷器断代和辨伪的有力依据。例如明初永宣瓷器中的青料晕散和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后代仿品都不能准确再现,清雍正仿永宣器,常用复笔加重点染青花来刻意仿效宣青的效果,但因钴料不同,就无法克服色彩漂浮的弊病。

胎釉方面,胎为骨,釉为衣。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入手,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因时代淘炼方法有别,明代以前较之清代、民国,胎土中含金属杂质为多。如著名的永宣细砂底器,露胎处可见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而后仿清代、民国胎体,却均因淘炼过细,没有这种氧化斑,成为赝品致命的破绽。另外明代胎体迎光透视,多显肉红色;明成化胎体透光显牙白和粉白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显青白色。清康熙瓷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为清末民初仿品所不能及;而很多日本仿中国明清瓷器,其胎质烧结瓷化的程度又过高,以指轻扣,发声清越,就仿品之逼真而言,亦成缺陷。至于鉴别釉面,主要应注意观察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层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和疏密程度。

最后,款识方面,历代更是千差万别。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瓷器款识相互比较,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识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还应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总之,辨识瓷器真伪,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同时,也要防止草木皆兵,对所见器物一概乱加猜测。欲提高鉴定水平,首先应多看真品,其次也可以选出一些典型的伪作赝品,经反复对比,切磋揣摩、积累经验。如此,对瓷器的真伪、年代,才能作出真知灼见的判定。

北宋官窑瓷款式鉴别


北宋官窑瓷器款识多达数种,因专烧宫廷用瓷,产量很少,故传品也极少。

我国于1986年年底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官汝窑的遗址,次年又进行局部发掘,从而揭开了官汝窑的神秘面纱。原来宝丰县宋时属汝州。应该说,汝州地区的窑瓷包括临汝县和宝丰县等都可统称为“汝窑”。汝窑系接受宫廷下达的任务而烧造,故产品十分精美,可统称为“官汝窑”。

官汝窑为北宋宫廷烧造,年代很短,约在宋徽宗赵佶在位时(公元1100年至1125年)的20多年间。汝窑器极为珍贵,仅见铭文,一为“奉华”,凡带“奉华”字铭的宫廷用瓷都是当时“奉华堂”的专用品。还有一种铭文刻一“蔡”字,是用黑釉写的。“蔡”字铭文物主的姓氏无疑,宋代蔡家能收藏汝窑瓷器的可能是当时的太师蔡京。再一种铭文是用金色写成的诗词:“雅怀素,态向间中天,与风流标格……”。由此可见,汝窑和修内司窑专烧宫廷用瓷,可统称为北宋官窑。北宋官窑除上述款识外,还有“官”字款,亦有三种形式:刻“官”字款、凸“官”字款,这两种都是楷书款,还有一种凸官“官”篆字款。总之,北宋官窑是专指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官窑,宫廷用瓷器物的款识,有“修内司窑”、“官窑内造”、“奉华”、“蔡”、“官”等字款,都可统称为北宋官窑瓷字款。

从传世款识的瓷品实物来看,其共同特点是:

1、从造型来看,瓷器的品种和造型有宫廷的陈设瓷和日用瓷,如弦纹三足炉、贯耳瓶、葫芦瓶、玉壶春瓶以及花式的洗、盘、碗、碟等。官窑器造型素雅端正,仿似古玉器;日用品非常讲究,制作精巧,气度不凡。

2、官窑的胎泥淘得精细,胎质细润,由于泥中含有一种铁质成分,使胎色有多种,釉色有浅灰色、灰色、粉青色、天青色、淡黄色等,釉面因传世已久,不很光亮,一般都有细密开片,无纹片极少见。宫廷官窑器十分讲究,官窑釉以玛瑙屑作为原料,民间一般不会使用这种昂贵的原料。官窑器以美丽的釉色、精湛的制瓷工艺和特殊的支烧方法而称誉于世。

3、官窑中的汝窑烧和吉祥主法有两种,一种是支钉烧造;一种以垫圈、垫饼垫烧。采用支钉烧造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留有细小的支钉痕;支钉烧大多为3个、5个或6个。可以认为凡传世的北宋汝窑瓷器物的器底都有支钉痕迹,无一例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