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鉴赏 > 导航 >

金代红绿彩鉴赏

金代红绿彩鉴赏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足部鉴赏 中国古代瓷器鉴赏

2020-09-23

古代瓷器鉴赏。

金代烧制红绿彩瓷器的窑口主要在黄河流域,目前已确知的有河南省扒村窑、当阳峪窑、鹤壁窑,河北省磁州窑、山东省淄博窑、山西省长治窑等。这些不同窑口制作的红绿彩瓷器,在胎土、釉色、纹饰、制作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别。因笔者暂时还未能依照手头资料结合窑口考证进行对比分析,所以现在还没有把握将这些红绿彩瓷片一一划定窑口。所以本文仅仅是真实客观地介绍手上这些金代红绿彩瓷实物资料的基本特征,当然这也应是鉴定真伪红绿彩必须注意的要点。其目的是以此求教于造诣精深的专家学家,并为广大古瓷爱好者研究、鉴赏金代红绿彩提供有益的参考。

1、胎土及釉色。胎土有土黄色、灰白色、灰黄色、灰色等,从截面处观察,土黄色、灰黄色的胎土质地粗疏,瓷化程度不高;而灰色、灰白色的胎土质地较致密坚实;胎釉之间都施有白色化妆土;化妆土上罩以白色玻璃釉,釉水较薄,一般都开细密无色纹片,有垂釉痕,积釉处釉色多白中闪黄,个别闪青。抚之温润柔滑。

2、器型以日用的碗、盘、碟为普遍,也有捏塑或模制的巧小的人物、动物俑。碗类圈足有较强的共性,一般足高0.6-1厘米,脊宽0.5厘米左右。足内侧都向外侧斜削,足心多数有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乳突痕,碗腹壁修胎较薄,釉下可见或宽或窄的拉坯弦纹,无元代的厚重感。

3、碗盘类器皿的纹饰都绘于内壁或内心,而外壁普遍无纹饰。此时的瓷绘“美工师”门已经意识到,碗、盘内侧一面是吃喝时审美视觉最易观察和注意的主要方面,也是效果最好的一面。因此,都特意将纹饰绘在这些器皿的内侧腹壁或内底中心。

4、所见纹饰普遍以红彩勾绘花朵或书写文字,绿彩点涂花叶,称之为“勾红点绿”,是很贴切的。有的红绿彩之间点涂少量的黄彩,多数点在花瓣内或涂作弦纹。红彩很薄,若不细察常会使人误为釉下红彩;绿彩较厚,明显地凸于红彩之上,而且有水银光包浆或钙化土锈痕。WWw.taoCi52.cOm

5、从纹饰的整体上看,红彩为主导,施彩比重大;绿彩为辅,施彩少于红彩,可概括为“红肥绿瘦”。纹饰风格简朴洗练,既有抽象写意,又有粗放写实,用笔不多,却神采飞扬,毕现生活情趣。内容常见有牡丹、菊花、小鸟、游鱼、诗词短句等。

总之,金代红绿彩,红绿相间,相得益彰;鲜艳生动的色彩之间,涌动着浓浓春意,洋洋喜气,喷勃着热烈而旺盛的生命激情。从陶瓷史学的角度讲,在金代红绿彩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也孕育着元、明、清釉上彩绘瓷的萌芽。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初识金代红绿彩


国庆放长假,我也乐得趁此机会回河南新乡探望年迈的双亲。一日散步到邮电大楼前的小旧货市场时,意外地看到几块图形各异的红绿彩残片。凭经验,或者是凭数年来收藏古瓷过程中对古瓷的认识和把握,立刻确认这是金代北方地区烧制的珍贵品种——红绿彩瓷。赶紧掏钱留“宝”的同时,我顺口问了一句摊主是从哪里收来的,摊主没什么心机,爽快地说:“人民路和劳动路交叉的城里十字东北角的建筑工地上,天天有人挖,现挖现卖。听说北京、上海都来人要。”市场如战场,“军情”紧急,我迫不及待地乘出租车到城里十字,果然看见东北角正在进行基建开挖。在挖土机推起的“小山”脚下,正有人在搜寻着什么。出于安全,带红袖标的工地管理人员不时地劝阻他们离开。围绕四周的几位“捡宝人”手中拿着的都是粗白瓷片或粗黑瓷片,不时地听到有人边捡边说“还是大白脸”,随即把到手的白瓷片又仍回了土堆。我弯腰拾起两块白瓷片,细细观察:釉水润亮纯净,透明度很高,胎土白中闪黄,质地疏松,圈足内留有小乳突,应是金元遗物。

晚饭后,我在家里细心地冲洗观察这些花钱买来的绘有红花绿叶的破瓷片时,小妹说我“脑子不正常了”,老爸说我“走火入魔了”,女儿则说我“越来越弱智了”。不论众人说什么,我只是乐滋滋地欣赏这些“神韵难消”、“风采依然”的残碗、残盘、残碟等。据近年来的墓葬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白釉上绘有红绿彩纹饰的瓷器,最早均见于金代墓内而不见于北宋墓葬,故依此推断这种装饰工艺是产生并发展于金代的;又因其数量较少,进而知道此种彩瓷器应属较高档制品,并非当时一般平民百姓都能使用的。

金代烧制红绿彩瓷器的窑口主要在黄河流域,目前已确知的有河南省扒村窑、当阳峪窑、鹤壁窑,河北省磁州窑、山东省淄博窑、山西省长治窑等。这些不同窑口制作的红绿彩瓷器,在胎土、釉色、纹饰、制作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别。因笔者暂时还未能依照手头资料结合窑口考证进行对比分析,所以现在还没有把握将这些红绿彩瓷片一一划定窑口。所以本文仅仅是真实客观地介绍手上这些金代红绿彩瓷实物资料的基本特征,当然这也应是鉴定真伪红绿彩必须注意的要点。其目的是以此求教于造诣精深的专家学家,并为广大古瓷爱好者研究、鉴赏金代红绿彩提供有益的参考。

1、胎土及釉色。胎土有土黄色、灰白色、灰黄色、灰色等,从截面处观察,土黄色、灰黄色的胎土质地粗疏,瓷化程度不高;而灰色、灰白色的胎土质地较致密坚实;胎釉之间都施有白色化妆土;化妆土上罩以白色玻璃釉,釉水较薄,一般都开细密无色纹片,有垂釉痕,积釉处釉色多白中闪黄,个别闪青。抚之温润柔滑。

2、器型以日用的碗、盘、碟为普遍,也有捏塑或模制的巧小的人物、动物俑。碗类圈足有较强的共性,一般足高0.6-1厘米,脊宽0.5厘米左右。足内侧都向外侧斜削,足心多数有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乳突痕,碗腹壁修胎较薄,釉下可见或宽或窄的拉坯弦纹,无元代的厚重感。

3、碗盘类器皿的纹饰都绘于内壁或内心,而外壁普遍无纹饰。此时的瓷绘“美工师”门已经意识到,碗、盘内侧一面是吃喝时审美视觉最易观察和注意的主要方面,也是效果最好的一面。因此,都特意将纹饰绘在这些器皿的内侧腹壁或内底中心。

4、所见纹饰普遍以红彩勾绘花朵或书写文字,绿彩点涂花叶,称之为“勾红点绿”,是很贴切的。有的红绿彩之间点涂少量的黄彩,多数点在花瓣内或涂作弦纹。红彩很薄,若不细察常会使人误为釉下红彩;绿彩较厚,明显地凸于红彩之上,而且有水银光包浆或钙化土锈痕。

5、从纹饰的整体上看,红彩为主导,施彩比重大;绿彩为辅,施彩少于红彩,可概括为“红肥绿瘦”。纹饰风格简朴洗练,既有抽象写意,又有粗放写实,用笔不多,却神采飞扬,毕现生活情趣。内容常见有牡丹、菊花、小鸟、游鱼、诗词短句等。

总之,金代红绿彩,红绿相间,相得益彰;鲜艳生动的色彩之间,涌动着浓浓春意,洋洋喜气,喷勃着热烈而旺盛的生命激情。从陶瓷史学的角度讲,在金代红绿彩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也孕育着元、明、清釉上彩绘瓷的萌芽。

金代红绿彩瓷器的特征及鉴赏


据近年来的墓葬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白釉上绘有红绿彩纹饰的瓷器,最早均见于金代墓内而不见于北宋墓葬,故依此推断这种装饰工艺是产生并发展于金代的;又因其数量较少,进而知道此种彩瓷器应属较高档制品,并非当时一般平民百姓都能使用的。

金代烧制红绿彩瓷器的窑口主要在黄河流域,目前已确知的有河南省扒村窑、当阳峪窑、鹤壁窑,河北省磁州窑、山东省淄博窑、山西省长治窑等。这些不同窑口制作的红绿彩瓷器,在胎土、釉色、纹饰、制作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别。因笔者暂时还未能依照手头资料结合窑口考证进行对比分析,所以现在还没有把握将这些红绿彩瓷片一一划定窑口。所以本文仅仅是真实客观地介绍手上这些金代红绿彩瓷实物资料的基本特征,当然这也应是鉴定真伪红绿彩必须注意的要点。其目的是以此求教于造诣精深的专家学家,并为广大古瓷爱好者研究、鉴赏金代红绿彩提供有益的参考。

1、胎土及釉色。胎土有土黄色、灰白色、灰黄色、灰色等,从截面处观察,土黄色、灰黄色的胎土质地粗疏,瓷化程度不高;而灰色、灰白色的胎土质地较致密坚实;胎釉之间都施有白色化妆土;化妆土上罩以白色玻璃釉,釉水较薄,一般都开细密无色纹片,有垂釉痕,积釉处釉色多白中闪黄,个别闪青。抚之温润柔滑。

2、器型以日用的碗、盘、碟为普遍,也有捏塑或模制的巧小的人物、动物俑。碗类圈足有较强的共性,一般足高0.6-1厘米,脊宽0.5厘米左右。足内侧都向外侧斜削,足心多数有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乳突痕,碗腹壁修胎较薄,釉下可见或宽或窄的拉坯弦纹,无元代的厚重感。

3、碗盘类器皿的纹饰都绘于内壁或内心,而外壁普遍无纹饰。此时的瓷绘“美工师”门已经意识到,碗、盘内侧一面是吃喝时审美视觉最易观察和注意的主要方面,也是效果最好的一面。因此,都特意将纹饰绘在这些器皿的内侧腹壁或内底中心。

4、所见纹饰普遍以红彩勾绘花朵或书写文字,绿彩点涂花叶,称之为“勾红点绿”,是很贴切的。有的红绿彩之间点涂少量的黄彩,多数点在花瓣内或涂作弦纹。红彩很薄,若不细察常会使人误为釉下红彩;绿彩较厚,明显地凸于红彩之上,而且有水银光包浆或钙化土锈痕。

5、从纹饰的整体上看,红彩为主导,施彩比重大;绿彩为辅,施彩少于红彩,可概括为“红肥绿瘦”。纹饰风格简朴洗练,既有抽象写意,又有粗放写实,用笔不多,却神采飞扬,毕现生活情趣。内容常见有牡丹、菊花、小鸟、游鱼、诗词短句等。

总之,金代红绿彩,红绿相间,相得益彰;鲜艳生动的色彩之间,涌动着浓浓春意,洋洋喜气,喷勃着热烈而旺盛的生命激情。从陶瓷史学的角度讲,在金代红绿彩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也孕育着元、明、清釉上彩绘瓷的萌芽。

金元明代红绿彩


红绿彩瓷器是一种白地红绿双彩瓷器。它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后,在釉上用红、绿、黄等红绿彩进行描绘,勾画出花卉、鸟雀、鱼藻、诗文等纹饰,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成。因此也常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红绿彩瓷器物上常以白釉为主要底色,以洁白的釉色和大面积的红、绿彩相配合,烧制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而且大红大绿是民间最喜爱的色调,具有喜庆祥和的气氛,所以一经出现就深受人们欢迎,成为普通百姓对彩瓷的首选。

有人认为宋代的磁州窑最早开发红绿彩瓷器,并认为古籍上的“宋加彩”就指的是磁州窑红绿彩。由于宋、金时期战火连年不断,磁州地区正处于拉锯战的前沿。女真族奴隶主贵族大肆抢掠汉人匠人为奴,所以磁州窑工匠纷纷南逃,窑场不能正常生产,甚至断烧。因此,磁州窑工大量南迁,为景德镇瓷窑日后的崛起提供了人才和技术力量。因此从元代起,景德镇也开始烧制红绿彩瓷。由于当地原料更为优越,其胎釉更洁白、精致和细腻,画法更生动活泼,面目为之一新。明以后的红绿彩瓷主要出自景德镇。

红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用青矾加热、煅烧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将彩施于器表之前就已呈现红色,在施彩时就已知道其烧成后的呈色。绿彩则有翠绿、褐绿、墨绿和浅翠绿等不同呈色,这是在配制彩时有意造成的。黄色则有浅黄、明黄和金黄等色。红绿彩瓷常与釉下棕褐彩和黑彩相配合,是宋元时期瓷器装饰艺术中的特点。

如果说,红绿彩瓷器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话,那么元明时期制作的红绿彩瓷器则应该是红绿彩的顶峰。这一时期的红绿彩不但器形周正、纹饰鲜明、彩料讲究,而且吸取了民间年画的养分,以民间喜庆活动大红大绿的色彩为其基本色,画法则直接来自磁州窑自己所创造的白釉黑彩、褐彩和铁锈花工艺,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装饰效果要远远优于唐宋时期。

红绿彩真伪辨识方法


红绿彩真伪辨识方法。

市场上红绿彩的赝品很多,目前国际市场上的红绿彩数量稀少,一般的碗、盘大概要二三十万元,好的可能要上百万元,精美的陶塑更是极少出现。利益驱动之下,赝品层出不穷。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都能见到不少。红绿彩的身价被认可之后,照着图书纹样做假的也很多。

虽然赝品多,但红绿彩的赝品基本不可能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红绿彩的鉴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有土壤附着的现象,表面有一层锈壳,这个很难伪造;其次,红绿彩的胎土,新旧也有明显差异,新的特别硬,密度大,老的就相对酥松一些;再次,新旧红绿彩釉面的矾红和绿的变化,也有明显差异。

辨识这些“明显”差异,前提是得特别熟悉红绿彩,否则还是很难看得出来。“在赝品丛生的当下,红绿彩的收藏一定得慎重。内地有一些博物馆近年都曾经在市场上购入赝品,专业机构尚且如此,私人藏家更须小心。”

珍稀的红绿彩古瓷


历史发展到宋代,中国的手工业出现了新的繁荣,特别是陶瓷制造业达到了高峰。为了满足出口和国内之需,全国各地瓷窑林立,广为分布。据统计,宋代设窑烧瓷者达130多个县。从事陶瓷业者众多,数以万计。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为皇室官府所青睐和垄断;著名的民窑也一个个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耀州窑、磁州窑、建窑、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窑、淄博窑等等各自生产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可以说是花色品种,不断创新;器型装饰,光彩纷呈,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这些民窑新品中,我以为特别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是磁州窑所创烧成功的红绿彩瓷器。磁州窑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红绿彩瓷的出现,意义十分重大。这种宋和金时代新创烧的瓷中珍品,开创了在瓷釉上进行彩绘装饰的新方法,直接影响到明清五彩、斗彩、粉彩乃至珐琅彩的创制,为之开创了先河,打下了基础。红绿彩瓷属于釉上彩。方法是在已烧好的成品瓷器上,用笔蘸红、绿彩料,进行描绘。纹饰一般有花卉、鱼藻、鸟雀、诗文等。然后,置于炉中,用800℃左右的低温进行烘烤,使彩料与瓷釉慢慢烧结,在白釉上显现鲜艳的红绿彩。这种新品种首先在磁州窑出现,然后是磁州窑系的河南禹县扒村窑、新安县城关窑,山西长治东村窑,临汾窑,山东淄博窑等普遍效法试烧。所烧成器,既有共性,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红绿彩瓷在磁州窑首创不是偶然的,有一个发展的必然性。在技术上,绿彩继承了东汉以来的低温釉烧制方法,吸取了唐代长沙窑白釉绿斑纹的装饰技巧,磁州窑在北宋时已烧出了低温孔雀绿釉瓷器。宋金时期,低温绿釉开始用于装饰白釉瓷,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红彩虽然是定窑在北宋时创烧,但其技术首先为磁州窑借鉴,获得白釉矾红鲜丽的效果。然而,将红彩与绿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对白釉瓷器进行装饰,低温二次烧成,则成了磁州窑的创新。

红绿彩瓷的装饰风格,吸取了民间年画的养分,以民间喜庆活动大红大绿的色彩为其基本色,画法则直接来自磁州窑自己所创造的白釉黑彩、褐彩和铁锈花工艺,故深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缺点是瓷胎粗而不白,修饰不精,彩色易于脱落。也正因为如此,与皇室、官宦和文人当时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他们所追求的是润如美玉的汝窑、官窑器,金丝铁线、开片天成的哥釉器,印花、划花装饰,花样精致的定窑白瓷,美如云霞的钧釉窑变器以及适于斗茶之用的兔毫盏之类的黑釉茶具。这大约也就是在宋墓的发掘中,尚未见到红绿彩瓷的缘故。然而倒是金人更喜欢这种被红红绿绿色彩描绘的瓷器,故在金人的墓葬中偶尔可见红绿彩瓷陪葬品。

由于宋、金之战连年不断,磁州地区正处于拉锯战的前沿。女真族奴隶主贵族又嗜大肆抢掠汉人为奴,所以磁州窑工匠纷纷南逃,窑场不能正常生产,甚至断烧。因此,这种本来就难烧的红绿彩瓷器就更加稀少。元代统一中国后,蒙古人似乎对磁州窑的红绿彩瓷也颇为喜爱。

但依然是战争频发的原因,幸存下来的窑工为生计,断断续续地恢复生产。烧制的红绿彩瓷除碗、盘外,又出现了瓶、罐、高足杯等器型和瓷塑陈设品。较之宋金时期写意与图案相结合的绘画手法更熟练,胎釉、纹饰、色彩也更可观,但产品极少,多流失于国外,国内流传下来者弥足珍贵。

磁州窑工的南迁,为景德镇瓷窑日后的崛起提供了人才和技术力量。所以从元代起,景德镇也开始烧制红绿彩瓷。由于当地原料更为优越,其胎釉更洁白、精致和细腻,画法更生动活泼,面目为之一新。明以后的红绿彩瓷主要出自景德镇,除白釉红绿彩外,又生产出枢府釉红绿彩瓷器,当然数量更少。在此基础上,明、清时期又创烧出了五彩、斗彩、粉彩和珐琅彩,以至新品迭出,五彩缤纷,把釉上彩装饰推到极致。

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


明熹宗天启(1621-1627)共七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政权日暮西山,社会动荡,内外战事不断,国力严重衰竭。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十分萧条,因此传世出土制作精致的瓷器相对前几朝要少,大都不带年款。这种造型古拙,工艺粗疏,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晚明瓷器,虽然未被醉心官窑精瓷的国内收藏人士看重,但深受日本古陶器收藏者的青睐。

前几年,我去苏州,在地摊上发现数只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附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摊主侃价,摊主也非见“钱”眼开之辈。他说,你别看它们粗糙,这是晚明的东西,是真家伙。东西虽真,但不是细路子,乏人问津。摊主见到我颇为热衷,似乎遇到了“曲高和寡”的知音,他侃侃而谈,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激昂情绪,最终以“宝剑赠英雄”的气概,价格一槌定音,这几只碗全部让利售于我,打包的时候他又显得依依不舍。

我把宝贝携回家,请几位对古陶瓷颇有研究的藏友过目,他们一致夸奖这位苏州摊主是讲诚信的,确确实实让我拾了“漏”,嘱我好好珍藏。我反复把玩,渐渐明白了为什么晚明民窑瓷器受到日本友人青睐的原因。明王朝政权的动荡,瓷业不景气,客观上官方放松了对民间瓷工的约束。工匠和作坊老板象除去桎梏的壮汉,有点随心所欲,艺术上不必象制作官窑瓷器那样屈从清规戒律,制瓷工艺的自由度提高了,瓷工们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中展现自己的个性……这几只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充分体现了晚明民窑返璞归真,崇尚自然,清新刚健,敦厚致用的特色。我愈把玩愈珍爱,兴致倍增,乐于把它们的特点记录下来,供同道们共飨:

胎:胎土淘炼不精,灰白中有点泛黄,胎体较为厚实。

釉:釉层较稀薄,透过瓷釉,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胎体拉坯成型时留下的削痕。

色彩:矾红为主色调,以绿釉点缀,红绿相映,疏朗清逸,有给人以艳而不俗的视觉效果。

纹饰:稚婴采用轮廓勾画填色的大写意画法,用笔随意,线条流畅,色块衔接自然,儿童形象虽未刻意勾画,但十分传神,欢蹦雀跃之状栩栩如生,体现工匠绘画技巧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

工艺:修胎粗疏随便,圈足留有粘砂;底足有明显的火石红,并有放射状的跳刀痕。

我查阅南京博物院古陶瓷专家霍华女士撰写的《陶瓷述古》一书,该书第5页上有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的照片,她说:“江苏省苏州市文物店上世纪90年代出售此类瓷碗,当时仅20元一只。”我又在几年前出版的一本上海古陶瓷拍卖图录上见到此类瓷碗的芳影。如今,国内古陶瓷收藏者的收藏理念日趋理智,藏家们不仅追捧官窑精瓷,对文化含量高、存世量又不多的民窑瓷也有浓厚的兴趣。我想,如今让这几只市面上难得一见的天启红绿彩婴戏纹民窑瓷碗在拍台上亮相,也许会吸引众多古陶瓷爱好者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关注。

宋代定窑红绿彩婴戏碗


宋代定窑红绿彩婴戏碗

红绿彩瓷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后,在白釉上用红、绿、黄等彩勾画出纹饰,再入窑以800度左右的低温烧成的一种彩釉瓷,因此也常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红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用青矾加热、煅烧而成,红绿彩瓷常与釉下棕褐彩和黑彩相配合,是宋元时期瓷器装饰艺术中的特点。宋时《婴戏图》上承隋唐之雄浑、下启元明之飘逸,是我国绘画史上精彩的一笔,给《婴戏图》成熟绘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婴戏图碗,口径15厘米,高4.2厘米,底径5.6厘米,为瓷质,敞口、斜壁、圈足、全裹足、芒口、腹较浅、圈足内敛,足端呈平面,器底微下凹,为典型的北宋婴戏绘画工艺,艺术表现手法臻于成熟,碗内外施釉加红绿彩,画面婴戏孩童较多,碗内为婴孩有7个,碗外婴孩6个,共13个婴孩,个个生动活泼、憨态可掬,可谓形神兼备,妙趣横生。尤其线条飘逸洒脱、自然、动感十足,再加上碗身装饰的云龙纹、山石、花卉的衬托,使得整个绘画场面更显和谐,充满着勃勃生机。其碗釉色明丽、整体气息典雅、孩童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恰似宋人二幅人物山水画般,让人神往。

为什么说红绿彩的出现意义重大


红绿彩瓷器的创烧约在南宋初年到中期这个时间段内,创烧人员是当时中国北方女真族政权统治下的瓷器窑工们。红绿彩瓷也是人们常说的“宋金加彩”,属于釉上彩,制作时先要在高温下烧出白釉瓷或白地黑花瓷,再用红绿黄等彩料在瓷胎上勾画出纹饰,最后二次入窑烧800摄氏度低温。

在创烧的初始阶段,红绿彩瓷器的特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格对其影响深远。此时的红绿彩瓷,器型除碗盘、杯罐、瓷枕等日用器物外,还有取材各类世俗宗教的人物瓷塑、带花鸟人物绘画的陈设或墓葬器件等。其造型普遍大方端稳,装饰上不仅色彩浓烈,而且纹饰自由奔放。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南宋末年到北宋中后期,女真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有了数次激烈的交流碰撞,红绿彩瓷吸纳的外来风格逐渐凸显。

在造型上,红绿彩瓷不仅有端稳大方的,部分人物瓷塑和室内陈设器开始显现出俊逸雅秀的一面。在装饰风格上,草原文化的豪情被掺入了关内文化的甜柔灵静,色彩的浓淡度有了更加多样化的调和,最突出的一点是仅在红绿两色搭配的运用上,就出现了利用浓淡、明暗不同的红和绿来构造图案色层,这样即使没有其他颜色参与,也能避免色彩的单调。

红绿彩自创烧开始,就显示出其重大的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红绿彩瓷的烧制,开创了一种在瓷釉上做彩绘装饰的新方法,是对瓷器工艺的一大创新。不仅在宋金时期红绿彩流行,一直到元明其间,红绿彩都还是瓷器中的热点。尤其是明朝,我国海外建交广泛,中外文明交流加深,外国人民对中国的瓷器更是异常喜爱,红绿彩瓷也成为一张鲜艳的国器名片,外销数量巨大。但我们也知道,元明清三朝的瓷器繁盛情况,远不止红绿彩的辉煌可以形容的,元青花、元青花釉里红、明五彩、明斗彩、清珐琅、清粉彩、清浅绛彩等等光芒耀眼的瓷器品类不一而足。但也正是因此,红绿彩的另一个重大意义也就显现了——在彩瓷制作方面,红绿彩为后期的五彩、斗彩、粉彩甚至珐琅彩等,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目前的彩瓷收藏市场上,红绿彩的价格一直很不错,一方是年代久远、保存完整、品相好的纯正红绿彩瓷极为难得,尤其是宋金、元年代的;另一方面是在宋金以后,尤其是明清年代,人们在烧造红绿彩瓷的时候还加入了当代流行元素,比如清代常用的青花加红绿彩、红绿彩加描金等。在2012年澳门中信的秋季拍卖会上,有一件清康熙年代的红绿彩描金兽面纹尊,最终成交价格高达3795万元。时间再近一点的,是今年9月在香港福羲国际2018澳门拍卖会上,拍出了一件价值1320万元的元代红绿彩鱼藻纹梅瓶。此外,明代的红绿彩作品,收藏价值也依然不错。2012的香港蘇富比秋拍会上,一件明代正德年间的红绿彩鱼藻纹渣斗,也是拍得了362万元的价格。

当然说到藏品,自然最能对最终价值起作用的还是一件器物的品相和保存度。像笔者近期看到的这件明晚期的红绿彩侍女小将军罐,其实它器型古朴优雅,胎质细白,瓷画工也很精细,画上的侍女神态悠然,栩栩如生。难得的是,整个彩绘只用了红绿两色材料,但因为明暗、浓淡搭配得好,显示出简单而不单调的色层,这比起明代的五彩绘画要更见功力,还是比较值得收藏的。但颇为遗憾的是,这件器物实际上还缺一个盖,品相上有缺失,并且它的彩也有部分剥落,即保存度不太好。那么由于这两个缺点,这件藏品最终的价格也就不太高了,只有4万元。因此在收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尽量多选择品相、保存都比较完备的藏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金代红绿彩鉴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金代红绿彩鉴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鉴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