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郎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鲜明艳丽翠绿光泽 稀有的郎窑绿釉瓷

鲜明艳丽翠绿光泽 稀有的郎窑绿釉瓷

郎窑瓷器鉴别 郎红釉瓷器鉴别 郎窑红瓷器特征和鉴别

2020-09-23

郎窑瓷器鉴别。

·郎窑绿釉瓷

之郎窑绿釉瓷是郎廷极(字紫蘅)督造的成功产品,他在康熙年间曾任江西巡抚,由于他酷爱古陶瓷,对陶瓷很有研究,于是康熙皇帝发挥了他的特长,在康熙44-51年的7年中,肩负景德镇督瓷官之职,所以在这期间景德镇御窑厂产品,当时都称为郎窑。

郎窑绿是用含氧化铜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呈现绿色,属于铜绿釉。通常挂釉后经1300度左右高温烧制而成,但由于工艺复杂,烧制温度极难控制,要烧出理想翠绿色釉面瓷器,成品率极低,所以存世量非常少,而且产品往往以小件为主。从现存瓷片、实物来看,郎窑绿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郎窑绿釉瓷TAocI52.COM

釉层郎窑绿釉层均匀较薄,釉色稳定,呈翠绿色,鲜明艳丽,釉面上有较强玻璃般光泽,似有一种翡翠玉般的感觉。在同类郎窑绿釉中是一件上乘之作。

苍蝇翅在釉下紧贴胎体处布满细纹片,俗称苍蝇翅。用10倍放大镜细看,在釉面上可见密集细小的小点点,这也许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由釉内小气泡所形成。

郎不流在器底近足处有一圈不过足垂釉,俗称郎不流,但垂釉非常自然整齐,似有一种釉流至底足前曳然而止的感觉,厚釉处釉色加深,呈现深绿色。

·郎窑绿釉瓷

郎窑绿釉瓷圈足呈泥鳅背,内墙为内弓,底足内施白中闪青釉,低款青花双圈足见。器内器内施青白釉,釉层较厚,无开片,其釉色与底足内白色闪青釉有较明显区别,口沿处会有一圈明显粉白釉俗称灯边草。

编辑推荐

钧窑瓷器国之瑰宝 釉具五色艳丽绝伦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后世至今无人能仿造。

精美钧台窑

清代道光年间《禹州志》记载:州(即禹州)西南六十里,乱山之中有镇曰'神垕。有土焉,可陶为磁。窑变是钧瓷的一大特色,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赞美曰:窑变之器有二、一为天工,一为人巧,其为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作幻色,物态直名之窑变。蚯蚓走泥纹,是钧窑的另一大特点。

钧窑碗

在古籍中同样有记载明张应文撰《清秘藏》均州窑,红若臙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色纯而底有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均之釉无论深浅浓淡皆混然一律,元瓷之釉浓处有时或起条文,浅处有时仍见水浪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比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挂红,价值连城,钧不挂红,一世受穷等等。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谚说钧窑《镂空斗笠碗》刘志钧作品: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

钧窑瓷器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一种最特殊的青瓷,它的前身,显然是唐鲁山窑花釉瓷器,钧窑窑变的特殊性,除了在于强还原焰下呈现的铜从2价还原到0价而出现的姹紫嫣红外,特殊的釉面结构也影响到它的显色,一般来说,钧窑的釉区别于其他窑口青瓷的最大之处,是它的釉结晶结构,呈现一定的纤维状,如果你用放大镜观察钧窑瓷器的釉面,不难发现,这种纤维状结构主要是显色部分,而纤维状结晶和玻璃状均质结晶(就是不显色部分)之间,有很大的气泡,这些气泡有不少突破釉面,造成钧窑瓷器釉面呈现橘皮棕眼状,这显然有助于光在釉面的散射,使得钧窑窑变颜色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这一般是加入石灰碱的缘故,所以说,钧窑窑变的呈色,铜的还原反应是直接原因,而石灰碱入釉则是间接原因。

唐鲁山窑花釉瓷器

北宋官窑钧瓷的发色和纹理大小和分布,都难以做到人为控制而恰到好处,是北宋瓷艺的最高工艺水平的体现。这批钧瓷工艺早已失传,而窑址也随冰冻积水而下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可见当时钧瓷产生的轰动效应。于是各地群相仿效,窑口林立,但至今仍然不得要领。至今,研究文章汗牛充栋,考古窑口不计其数,因都未见过这批北宋官造钧瓷,也只能是管中窥豹了。1955年,禹县(今禹州)陶瓷厂开始研制、探索湮没已久的钧瓷胎釉的基本配方与烧成技术,不仅烧制出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传统色釉,还发展了十多种花釉,并增加了现代日用器皿、艺术陈设瓷等新品种。

钧窑瓷器

钧窑瓷器由于在宋代是皇宫的专用瓷,数量和造型受到宫廷的严格控制,而钧窑的浑然天成的艺术价值也是人们所青睐的钧窑瓷器的传世品较少,真品在明代以后就非常难得,因此一批艺术价值较高的仿钧窑瓷也被市场看好,在瓷器方面,一些欧美的收藏家也把目光从明清瓷器转向了老窑瓷器,而钧窑瓷也正是许多收藏家追逐的重点。因此,钧窑瓷还有相当大的升值空间。

孔雀绿釉


孔雀绿亦称“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釉色有深浅二种;深者色葱翠,釉内有细碎片纹,而且衬有酱白釉底,釉色鲜明艳丽;前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绿。若将孔雀绿敷盖于青花上,则青花色调变黑,颇有宋代磁州窑孔雀绿黑花的效果。孔雀绿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宋、元时期的民窑创烧,最早见于宋代磁州窑。明成化时,景德镇开始在瓷器上摩烧单一的孔雀绿釉。其烧造方法有两种:一是以素胎直接挂釉烧制,釉面易开片剥落;一是在白釉器上罩釉烧成,釉面剥落者少。

粉彩瓷—生动明艳的瓷都四大名瓷之一


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种类丰富多样,但如粉彩瓷这种绚丽多彩的却是少之又少。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专指用粉彩作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粉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在已经烧好的素器上进行彩绘,然后再进窑用600度到900度的低温烘烤固色而成,粉彩瓷器出现在清代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础上吸收了珐琅彩的制作特点而成的一种新型釉上彩工艺。粉彩跟五彩的区别是:粉彩有颜色浓淡变化过渡,而五彩没有颜色过渡,显得比较硬。

粉彩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先在经过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勒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各种颜料施加于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的笔将颜料按照需要的浓淡洗开,最终使花瓣和人物的衣服一类显现出自然的颜色变化,浓淡明暗十分逼真,这是粉彩最大的进步。

由于砷的乳浊化作用,那层玻璃白的底会有不透明的感觉,同各种颜色混合烧成以后,红色会变成粉红,绿色会变成淡绿,黄色会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看起来粉嫩柔和,因此叫做粉彩。这种彩绘无论布局还是笔法,还是明暗的洗染都具有中国画的特征。

在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经问世,雍乾时达到鼎盛,“珠山八友”留下了众多震撼世人的粉彩珍品。而代表人物王琦,将一般的绘瓷方法应用于绘瓷板人物像,画持精深,画风新颖,被人们称为“神技”。新中国成立以后,粉彩瓷又有了新的生机和发展,涌现出非常多清新,大方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艺术瓷厂生产“福寿牌”粉彩瓷获国家金奖。

釉色青白风格独特 胎质细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青白瓷

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创烧的一种瓷器。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指的是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青白瓷是宋元时期景德镇及受其影响的窑场烧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品种。

·青白瓷

青白瓷是宋元时期景德镇及受其影响的窑场烧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品种。青白瓷系窑场多分布在南方几省,主要有江西浮梁景德镇窑、南丰白舍窑、吉安永和窑,广东潮安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碗窑乡窑、同安窑、南安窑等。

北宋时其青白瓷的基本特征是 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流动性较大,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北宋偏早的一些器物积釉微泛黄色器型多见盘、碗等日用器皿,还有瓶、壶、盏托、注壶、枕、油盒等,油盒底部多有“吴家盒子记”、“段家盒子记”等标记,均为阳文直书,此外尚有“蓝”、“朱”、“程”等共计14家;装饰的方法主要是刻花和印花,多在碗、盘的内壁,刻花花纹吃刀深浅不同,施釉后,吃刀深处积釉成青绿色,浅处泛白,层次感很强。刻印花图案内容主要是花卉。

·青白瓷

在造型方面,南宋前期与北宋相似,主要有斗签碗、平底碟、弧壁浅盘等南宋中晚期碗演变为撇口弧壁形。在装饰手法方面,南宋早期多为刻花、划花,内容以牡丹、荷花等花卉为主,也有婴戏晚期印花很多,图案层次较多,构图繁缛,除花卉、水波游鱼外,还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传世最多的是盘、碗、碟、盒及魂瓶等,尤其是魂瓶,江南地区宋墓儿乎都有出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