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窑口 > 导航 >

湖田窑葵口花瓶鉴赏

湖田窑葵口花瓶鉴赏

古代瓷器窑口 宋代湖田窑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所有窑口

2020-09-23

古代瓷器窑口。

这是一件南宋湖田窑的花瓶,它高15厘米,口宽约9厘米。葵形瓶口如翻云舒展,瓶颈与瓜楞形瓶肚接得妥帖,恰如其分,整个瓶体大气,花瓶的釉面虽更显牙白,但像涂了一层油脂似的滋润,放在手中摩挲把玩,有一种手执美玉赏心悦目之感。

据史书记载,宋景德年间(1004年)朝廷在江西景德镇派出“监镇一员,以奉御董造”。清乾隆时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督造官唐英,他给乾隆奏折中称“御窑坊自宋景德中”。可见,宋代景德镇的湖田瓷窑,曾是官窑瓷的生产工厂。

但是,在以后的历史岁月中,人们讲起宋代瓷器,几乎都一致称颂五大瓷,而将湖田窑产品排斥在外,就其原因我想无非这样几条,北宋在景德镇设御窑工厂,但是,运输十分不方便。从江西经昌江鄱阳湖运往开封,这条运输通道水路旱路需要来回倒换,瓷器是易碎产品,人力担运,驴马背驮,难免受损。皇家贡品,谁都担当不起丁点闪失。为躲避责任,于是,督造者,监制者,发货者都舍此选择。第二,由于景德镇造瓷条件好,它拥有最好的高岭土,东部低山与丘陵中,森林茂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烧瓷木材。于是,湖田设御窑后,一时景德镇制瓷业蜂拥而起,宋末已达三百多家。大规模的生产,难免鱼沙齐下,量多质次,由此影响到宋代湖田窑瓷器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再说,古瓷的评价,历来有物以稀为贵,宋代汝窑器受收藏家追捧,因为它历经动荡,存世仅百件。三百多只景德镇窑烧白瓷、青白瓷,其问世数量足以让人目瞪口呆,还有什么稀罕之讲。

已是御窑的上好的湖田瓷器,却因运输不便,劣品干扰,最后被人们踢出宋代名瓷行列,淹没在历史的尘土中,这一岁月埋金的故事十分有趣,它给今天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收藏的启迪。TAOCi52.cOm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湖田窑瓷器鉴别


湖田窑瓷器釉色属于青白瓷,类似于影青,是江西景德镇烧造的瓷器,宋元时期流行于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是中国宋、元两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著名的古代窑场。

湖田古窑遗址始于五代,终于明。其遗址位于今景德镇市东南竟成乡湖田村,遗址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五代时烧制灰胎青瓷和白胎白瓷。宋代创烧了著名的青白瓷,俗称“影青”。青白瓷釉层透明度高,光泽度强,釉中气泡大而疏,多用刻花装饰,线流畅、灵活;刻线深处釉厚,呈青色,釉层薄处色淡泛白,釉色和纹样互相烘托,艺术效果极佳,为湖田窑青白瓷独特成功之处。元代创制了釉里红和卵白釉器(枢府器)等著名品种,并是青花的重要产地。明代只见青花和白瓷两种。青花多以“苏麻离青”为彩料,早期器皿多大盘,纹饰繁缛华丽,多为蓝地白花;晚期纹饰简洁、疏朗,器皿有高足杯、折腰碗等。

湖田窑五代时烧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洁白,产品以盘、碗为主。北宋早期普遍使用仰烧法,烧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造型简单,瓷胎较厚,釉色偏灰或米黄。多光素无纹饰。这一时期的产品,尚不具备影青瓷的基本特征。北宋中晚期,选用表层风化最佳的瓷石原料,淘洗澄湛工艺逐渐完善,拉坯成型技艺日趋成熟。尤其采用旋坯工艺,用铁刀在阴干的毛坯上旋削修整,使瓷胎薄腻至极,湖田窑瓷器造型规整秀美,颜色简约素雅。

湖田窑瓷器,考古发掘证明,其在五代主要烧造青瓷和白瓷,宋代创烧青白瓷,元代主要烧造卵白釉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青白瓷等,明代以烧造青花瓷为主。特别是其在宋代所首创的青白瓷,代表了当时青白瓷烧造的最高水平,若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来形容,恰如其分。

湖田窑瓷器鉴别

湖田窑瓷器首先从釉上看,真正的湖田窑瓷器青白瓷釉稍厚,施釉不均匀,积釉处多发青色,上手后润滑挺括,叩之清脆悦耳。而仿品施釉均匀,釉薄而无神,上手后发飘,发色青绿不一,摸之釉面发涩、发黏。

二.从湖田窑瓷器底足上看。真品青白瓷很少有底满釉的,多为垫烧,由于胎土细洁,所以垫烧处多有黑褐色色斑。一般情况下是高圈足,足壁深且薄。而仿品胎土不致密,黑褐色色斑多为人为所做,很不自然且胎足发软,为提高档次还多有满釉现象,正如这件仿品的底足一样,圈足很矮,满釉但无神。

三.从湖田窑瓷器工艺上来看。湖田窑瓷器青白瓷印花水平不一,有精有粗,图案也是有清晰有模糊,印花处釉水有厚有薄,积釉现象明显。而湖田窑瓷器仿品多为机器印制,做工死板但很精细,一般图案较清晰,釉色均匀但偏薄,无积釉与沉着感。

四.从棕眼进行瓷器鉴别,棕眼是湖田窑影青瓷釉面的一个重要特征。坯胎用的是生料,高温烧结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通过釉面逸出,有些釉表面未被及时填平,而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棕眼不光凹馅面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形态也有差异。多数只是釉表面的凹痕,一些却有针管样细孔穿透釉层,连通瓷胎。经近千年土浸,釉层下的胎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放射状扇型土浸斑。

湖田古窑址


湖田古窑址

坐落在我国宋代著名窑场、雄居青白瓷生产魁首地位的湖田窑遗址上的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湖田窑是我国宋、元两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遗址保存的遗物非常丰富,历代古窑启遍地,有宋末的“马蹄窑”,明早中期的“葫芦窑”等。在该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湖田古窑址陈列馆,展示了在这里出土各种窑具和瓷器。1982年,湖田古瓷窑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3年9月25日正式揭牌。此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建的湖田窑陈列馆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整修,调整补充藏品,完善景点布局后,改为现在馆名对外开放的。在湖田窑遗址约40余万平方米的地下,积淀了五代至明朝(公元907年至1644年)制瓷历史的丰富遗存,它清晰地反映了700多年间陶瓷工艺史上重大变革和集我国制瓷历史之大成的全过程,是全国乃至世界陶瓷史学研究者、陶瓷艺术爱好收藏者和中外游客的朝圣之地。

民窑博物馆不仅收藏陈列了湖田窑各个历史阶段生产的各类典型标准器物和历次考古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及标本,还保护了宋、元、明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弥足珍贵的窑炉、制瓷作坊等遗迹,向人们展示了古代制瓷场景。在民窑博物馆目前确定的12处26万平方米的保护区范围内,较完整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它的历史地位和人文价值,使湖田窑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扬海内外。

怎么鉴定湖田窑?


怎么鉴定湖田窑?湖田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位于今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是中国宋、元两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著名的古代窑场。遗址保存的遗物非常丰富,历代古窑遍地,有宋末的“马蹄窑”,明早中期的“葫芦窑”等。在该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湖田古窑址陈列馆,展示了在这里出土各种窑具和瓷器。1982年,湖田古瓷窑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中晚期,选用表层风化最佳的瓷石原料,淘洗澄湛工艺逐渐完善,拉坯成型技艺日趋成熟。尤其采用旋坯工艺,用铁刀在阴干的毛坯上旋削修整,使瓷胎薄腻至极,造型规整秀美,其实大批量烧造的斗笠碗,口径20厘米有余,面碗壁厚度尚不足0.2厘米。如此大口径薄胎器,即便明、清两朝造瓷技艺发展至巅峰,也无法大规模再造。

这一时期,釉料中釉灰用量较多,釉熔融较透,透明度特别好。釉层中气泡、析晶以及其他残留物较少。刻花、划花、模印花纹的凹痕宽度、深度不同,釉层堆积厚度和块面大小多有变化,釉色由淡淡青白色向天青、湖绿渐次演变。纯净明澈并富于色调变化的硬青釉,大大强化了纹饰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音乐旋律绎如心灵”的美感。

棕眼是影青瓷釉面的一个重要特征。坯胎用的是生料,高温烧结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通过釉面逸出,有些釉表面未被及时填平,而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棕眼不光凹馅面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形态也有差异。多数只是釉表面的凹痕,一些却有针管样细孔穿透釉层,连通瓷胎。经近千年土浸,釉层下的胎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放射状扇型土浸斑。灯光照射影像明显,可作为鉴定的重要佐证。

鉴别方法

一、湖田窑瓷器首先从釉上看,真正的湖田窑瓷器青白瓷釉稍厚,施釉不均匀,积釉处多发青色,上手后润滑挺括,叩之清脆悦耳。而仿品施釉均匀,釉薄而无神,上手后发飘,发色青绿不一,摸之釉面发涩、发黏。

二.从湖田窑瓷器底足上看。真品青白瓷很少有底满釉的,多为垫烧,由于胎土细洁,所以垫烧处多有黑褐色色斑。一般情况下是高圈足,足壁深且薄。而仿品胎土不致密,黑褐色色斑多为人为所做,很不自然且胎足发软,为提高档次还多有满釉现象,正如这件仿品的底足一样,圈足很矮,满釉但无神。

三.从湖田窑瓷器工艺上来看。湖田窑瓷器青白瓷印花水平不一,有精有粗,图案也是有清晰有模糊,印花处釉水有厚有薄,积釉现象明显。而湖田窑瓷器仿品多为机器印制,做工死板但很精细,一般图案较清晰,釉色均匀但偏薄,无积釉与沉着感。

湖田窑的千年窑火


青白瓷又称“影青瓷”、“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等,为宋代景德镇所创烧,是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瓷器品种。而景德镇烧制青白瓷最重要的窑址是湖田窑,其烧瓷的全盛时期长达700多年。在2004年景德镇庆祝建镇千年之际,湖田窑遗址群以一批重要的发现揭开其近千年的烧瓷历程。

考古资料显示,在景德镇所在的昌江及其支流东河和南河流域,晚唐五代及宋时期的窑业遗存十分丰富。晚唐五代的窑址主要有湖田、杨梅亭、黄泥头、社公庙、十八渡、新厂、湘湖、白虎湾、南市街等地。至宋代,东河及南河流域的窑址已发现136处(按《陶记》的记载则有300余处)。规模极其庞大,产量十分丰富。其中最具代表的遗址有湖田、银坑坞、小屋里、南市街、柳家湾、白虎湾等。“若夫渐之东西,器尚黄黑,出于湖田之窑者也;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蒋祈文中所说的“湖田”, 即今之湖田窑遗址。它位于景德镇市东南约4公里的竟成乡湖田村。遗址南面环山,北面临水。南河自东向西,环湖田村而过,在景德镇市区汇入昌江。遗址坐落在南山山脉缓坡地带及南河南岸一级台地的窄长地带,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内窑包密布,窑渣堆积遍地,各个时期瓷片俯拾皆是。1982年,国务院将湖田窑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03年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湖田窑址进行过16个基建项目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了大量与窑业生产有关的制瓷作坊和窑炉遗迹,获得了陶器、原始青瓷器、青釉器、白釉器、青白釉器、酱釉器、黑釉器、卵白釉器、蓝釉器、青花器等各类文化遗物数十万件,时间涵盖五代、北宋、南宋、元、明各时期共七百余年。这些珍贵的文化遗迹和遗物,为湖田窑从晚唐五代到明代中晚期的窑业生产、销售;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青白瓷由于瓷胎洁白,釉料在高温下流动的原因,使瓷器釉薄处为白色,积釉处透青,故其总特征介于青白之间,可谓是白中闪青,青中泛白,青白淡雅,色质如玉。此类瓷器“光致茂美”,有“饶玉”的美称。景德镇青白瓷一经出现,很快为世人接受并成为十分畅销的商品。同时,其烧造技术也很快传播到江西境内的十余个县市。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省区的一些窑场也相继仿烧,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烧造体系,产品风靡大半个中国。它不仅销往大江南北、漠北草原,还远销日本、高丽、东南亚各国和中东、非洲等地区。

景德镇古称“新平镇”,因其位于昌江之南,又称“昌南镇”。最新的考古成果显示,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景德镇就能烧制原始陶瓷器。文献记载至迟在东汉时期,景德镇就已开始了成熟的青瓷器制作,“新平冶陶,始于汉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景德镇开始引起世人注目。在陈朝至德元年,皇室命新平镇贡陶础,这是景德镇为朝廷所关注并生产“贡瓷”的最早记载。唐高祖武德年间,陶瓷名匠“陶玉”将自己制作的瓷器带入关中,并向朝廷进贡,被称为“假玉器”,受到皇室青睐,于是昌南瓷器名扬天下。宋景德年间,真宗皇帝在景德镇设置御窑,专门为皇室烧制瓷器,并在器底书“景德年制”款。从此,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取得了根本性的进步。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磁局”,专门管理官窑瓷务,烧制宫廷用瓷,同时对民窑实行课税等管理。这是元朝在全国唯一设置的专门管理陶瓷生产的机构,是景德镇设立官窑的开始。此时,瓷器的生产(主要是青白瓷)有新的提高和发展,而且创烧了卵白釉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和高温蓝釉瓷、绿釉瓷等。景德镇的瓷器逐渐占据了中国瓷器艺术的中心,也从此由宋代其他五大体系转向到了景德镇,并以此带动了明清景德镇窑场的繁荣。特别是明洪武二年朝廷在珠山设立御窑厂后,景德镇形成了“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势。

湖田窑制瓷始于五代。考古发掘证实,五代时期,湖田窑的窑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刘家坞、龙头山以及今战备公路两侧的湖田窑中心区域,距现地表深约8米。采用马蹄形窑烧制白瓷和青瓷器。马蹄窑为土制,窑炉烧结面较薄,瓷器烧成温度相对较低。器物种类主要有碗、盘、壶等。因采用支钉叠烧,只见垫柱,没有使用匣具,故器内底及器足上往往留有椭圆形支钉痕。青瓷多数胎色灰褐、质地粗松、釉色青灰,除少数葵口及内壁出筋外,没有其他装饰。窑址内也出土了少量瓷胎致密、白度很高的白瓷或青瓷。

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4)建镇后,景德镇瓷业生产获得重大进步。重要表现就是青白瓷的创烧。宋初的青白瓷,胎质较粗,色灰白;刷釉稀薄、透明,釉色青灰或米黄。器物种类较少,主要有碗、盘、罐、折肩钵、注碗、多管器等。器形普遍敦实、厚重。装饰较少,仅在碗外壁用利器刻画粗大牡丹或莲瓣纹样,纹饰粗犷古朴;或用梳齿状工具,在碗心画出简单水草。一些器物上有少量北方瓷器的贴花工艺及仿金属器造型。还发现一些酱黄釉器及褐彩青白釉器,器型类似青白瓷,有瓜棱罐、四系罐及八棱罐等。

北宋中晚期,湖田窑的青白瓷生产,除继续采用单件仰烧外,开始使用一种造价昂贵的瓷质覆烧匣具,大小不同的多件器物一匣覆烧,故出现了芒口器。此时的瓷胎细腻、致密、洁白;刷釉加厚,使釉色莹润青翠,青中闪白,白中透青,近似玻璃透明状。器物种类显著增多,造型趋于挺拔,装饰丰富多彩。日用品碗、盘、碟、盏类品种多样;盏托、注碗、瓶、炉、香熏、枕等形态各异,造型丰富;联子盒、鸟食罐、俑、动物塑像、围棋、象棋等文娱用品大量涌现。龙形碗、狮形枕、虎形枕、婴孩枕、仕女枕、荷叶形枕、元玉形枕层出不穷。早期的粗犷古朴的刻画法被成熟的“半刀泥”刻画所取代;刻画工艺娴熟、流畅,刻画题材广泛;构图集中在碗、盘内底及底壁交界处,早段多对称或单体图案,如植物类团菊、三束莲、折枝牡丹;动物类游鱼、龙凤、三团鸾等,稍晚纹饰布局趋于繁复、细密,如人物类婴儿戏水、婴孩攀枝,植物类缠枝菊花、缠枝牡丹等。

随着宋室南渡,一些北方的优秀技术和窑业工人纷纷南来。南宋初期,湖田窑窑业生产与北宋晚期相似。主要表现在碗、盘类器物的造型和装饰与北宋基本一致。但此时的碗、盘器壁更斜直,圈足更矮,仅毫米高;斗笠碗流行。特别是定窑组合式支圈覆烧具传入后,窑业生产出现很大变化。因支圈烧瓷密度加大,水气增多等原因,瓷器的胎质较前期粗松,釉色泛黄,几乎失透,器口普遍“芒口”。器物组合也发生较大变化。北宋流行的墩式碗、仰烧盘、注碗等基本消失,饮酒、斗茶之盏托及有座香炉等均明显减少,以至绝迹。装烧的变化还导致装饰的变化。北宋流行的刻画风格开始为印花装饰所代替。早期在碗、盘底心印各类题记,如“宋”、“詹”、“吉”、“酒”、“茶”,还印一些简单的单鱼、双鱼、芦雁、朵梅、折枝梅、荷莲纹等。此时,吉州窑、建窑的产品流入湖田,湖田窑开始试烧黑釉瓷。湖田窑的黑釉瓷胎质较粗,色灰黑,结构紧密;釉色漆黑,釉层厚。器类有高足杯和盏等,无论胎、釉、器型均与吉州窑、建窑产品有别。晚期的碗、盘印纹开始复杂、繁密。如狮舞绣球纹、开光盆景纹、凤穿牡丹纹、芦雁穿花纹等,器口沿多印有回纹、如意纹等。

南宋后期,器物组合又有所增多,青白瓷的釉色也较前期要好,釉层较北宋晚期薄,透明度稍逊,呈淡青色。芒口类碗、盘继续流行,高足杯、梅瓶、各式香炉开始出现,水注、砚滴、印章(盒)大量涌现,还出现了一些仿铜器陈设瓷如琮式瓶、鬲式炉、尊形器等,罐、炉、壶等基本消失。装饰方面,刻画花、印花、雕花及镂空同时并存。但仍以印花装饰占主导地位。荷、莲、菊、石榴、荔枝,凤穿牡丹、喜鹊闹梅、水波游鱼等成为主题。此时还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构图繁密,层次丰富,对元青花的装饰有一定影响。

元统一全国的前一年,元政府就在景德镇设立的“浮梁磁局”,专管皇室烧瓷。“浮梁磁局”的设立,促进了景德镇窑业的兴盛,带来了景德镇窑业的技术变革。由于湖田窑也是“浮梁磁局”的定点窑场,湖田窑先前的窑业秩序必然受到冲击,首先是创烧了“卵白釉”瓷。“卵白釉”瓷专为元政府枢密院所定烧,所以瓷器内壁常印有“枢府”字样,又称“枢府”瓷。“卵白釉”瓷胎质灰白,颗粒较大,釉色乳浊失透,具有凝脂般的感觉。器形有折腰碗、圈足盘、高足杯等,造型与宋代有异。器物内壁常模印云龙纹、缠枝菊纹、开光八宝纹等,还有鎏金装饰。在元代中晚期的窑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卵白釉”、“白磁瓦”、玻璃等建筑用瓷。

元统一全国后,因对外交流及赏赐的需要,又在景德镇生产青花瓷器。最新考古成果显示,至迟在元代中期,湖田窑就开始了青花瓷器的生产,南河南岸就是生产“卵白釉”瓷和青花瓷器的重要场所。元青花可分为“菲律宾型”和“伊斯坦布尔型”。前者器物形制小,工艺较简单,器形有高足杯、折腰碗、带座炉、小罐等。采用国产青料绘制传统的缠枝花卉、回纹、芦雁、龙凤图案,青花发色青翠,主要供国内及东南亚地区使用。后者以大件器物为主,器形硕大,胎体厚重,器形有盘、罐、瓶等。采用进口青料绘制青花图案,纹饰层次繁密,青花发色浓艳,人物故事题材丰富,主要供伊朗、土耳其等西亚地区使用。

此外,窑址里还出土了釉里红瓷、蓝釉瓷、高温绿釉瓷等。釉里红瓷主要见建筑构件,如龙纹瓦当和飞凤纹滴水等,这也是湖田窑在元代为皇宫生产御用瓷的又一重要资料。与“卵白釉”瓷、青花瓷、蓝釉瓷、绿釉瓷相比,元代湖田窑的青白瓷生产迅速萎缩。此时,日用粗瓷产量大增。器类有碗、高足杯、圈足盘等。饼足碗占多数,这种碗胎粗、釉薄、色灰黄、内涩圈。品质低下。芒口薄胎碗与宋代碗相似,但印花更模糊,圈足内刷有一层薄薄的泥浆,泛火石红。高足杯、折腰碗类似“卵白釉”器,但均胎粗釉薄,远不如宋瓷精致。

明朝建国,于洪武二年就在珠山设立御窑厂,从此,景德镇的制瓷中心逐渐转到市区。但湖田窑的窑业仍很兴旺。明代湖田窑的面积约10万平方米。此时的窑炉,已不是宋元时期的龙窑、瓢形窑,而代之以一种全新的葫芦形窑。一匣一器垫沙仰烧成为主流。明初,主要生产青花器,少量青白釉和白釉器。青花器胎质普遍较粗松,色红褐,釉色暗涩,青花暗黑。但也有的胎质细腻,釉色清亮。器形可见碗、盘、高足杯等。多带元器遗风,折腰碗最具特色。有一种足径大于7厘米的大碗新近出土,其工艺考究,装烧复杂,青花发色青翠浓艳,釉色青亮,实为碗中精粹。其碗心绘简笔折枝莲,口沿绘十字锦边饰,有的碗心绘山水人物,外壁绘仰莲及海涛、祥云仙山、仙人乘舟图案,证明后者也是明初湖田窑青花器的主题纹饰。还常见内心绘“福”、“寿”梵文,外壁绘卷云、菊瓣纹饰的高足杯等。青白釉折腰碗的造型与元代卵白釉折腰碗近同,唯足径较大,底心乳凸渐失,釉色暗灰。

明代中期,器类主要还是青花瓷,少量青白瓷。青花器类有碗、盘、高足杯、罐等。造型规整,不见变形现象。碗的器形较为轻盈、灵巧,没有了早期的敦实、厚重。青料普遍青中透蓝,少量有蓝中泛紫的现象。纹饰构图较繁密,题材也丰富。内底绘二字宝杵结带纹、“福”字纹、“仙人乘槎”纹、月华纹、人物舞蹈纹、狮舞绣带纹等。器物内壁常常不加装饰,或仅在口内装饰几组缨络纹饰。外壁装饰较丰富,如缠枝莲、缠枝菊、变体仰莲、凤穿莲、莲池水藻、莲池水禽、树石栏杆、海涛云气纹、柳下婴戏、水草、蕉叶纹等。绘画多一笔点捺而成,所绘枝叶肥润、圆柔;出现少量双线勾勒,平涂渲染的“分水”现象,常见的一蹴而就的粗犷绘法开始演变成勾勒轮廓并渲染细部的工笔画形式,有图案化趋向,但仍不失流畅,飘逸之感。

明代晚期,湖田窑瓷器生产水平江河日下。此时的青花器形主要见小碗类,其碗壁斜直、圈足矮小、胎质灰黄、釉色浅白、烧制粗糙;仅在外壁绘以简单的排点装饰,内底书写一些“吉”、“三”字吉语或数字,绘法草率,成为一种低水平、再无创意的廉价产品,最终被市场所抛弃。湖田窑也终于走完了她七百余年的风雨历程。

怎么鉴定湖田窑瓷器


湖田窑是汉族传统工艺中的精品,主要生产地在于江西景德镇进行烧造,在中国宋、元朝两个时期迎来了属于它的兴盛时期,无论是从其制瓷规模上,还是延续时间烧造的时间上、工艺的精美程度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湖田窑早在我国的五代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其烧制的历程,主要烧制青瓷和白瓷,而在北宋时期虽然还是以烧制青瓷和白瓷为主,但是在其烧造的工艺以及装饰的技法上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釉色介于青、白两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显青,釉瓷原料较为的细腻洁白,对于瓷器的釉面光润程度也有着非常高水平的展现,即有着白瓷的雅洁素锦之感,又有着青瓷的独特韵味,所以从古自今都非常受收藏爱好者的欢迎。由于湖田瓷烧制工艺较为完善、做工较为精细,但是当时人民对于瓷器收藏这一意识稍有欠缺,所以导致许多湖田窑的瓷器都被损坏,流传至今的瓷器较少,收藏价值较高。

湖田窑烧制的青瓷造型十分的优美以及装饰的技艺都是非常独特的,如:刻花、划花、莲花纹、水波纹等,构图结构十分的完整但却不冗杂,线条的流畅感较强,这也是我们进行鉴定湖田窑青白瓷器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其瓷器的釉质可以进行初步判断是否为宋朝时期的瓷器,釉面粗糙的或者是过于光滑的都要慎重的进行辨别,很有可能就是现代的仿品;其次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器物的精细程度,有的器物可以达到脱胎的程度,在其制胚的过程中以及上釉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不均匀的的地方,有的会更薄、有的则会更厚,所以还是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瓷器的表面,有无瑕疵,在进行最终的判断。

北宋时期不论是在淘洗的过程中,还是拉胚等制瓷的工艺中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主要采取了旋胚的工艺,这一工艺常常会致其瓷器的胎层较薄,造型较为工整,纹饰也有着鲜明的特征就是以素雅洁净为主,如果出现像元朝时期器物表面的人物故事图案的话,则一定是仿品,所以我们在进行鉴定湖田窑的时候,还是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运用自己所学的古玩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最后我们还可以观其器物的底部,如果瓷器底部较高或者相对而言较高,那这件器物就非常有可能是真品,但是如果瓷器底部较低的话,那这件器物则非常有可能是仿品,所以还是需要我们要有着基本的判别知识,或者可以选择中介机构帮我们进行挑选。

湖田窑瓷器真品鉴赏及价格:

1:南宋湖田窑影青托塔罗汉,尺寸:高21.5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1,380,000 ,成交时间:2019-07-06,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罗汉慈眉善目,作悲悯状。五官端正,天庭和两腮丰满圆润。鼻如悬胆,两耳长垂,双目微睁,上下唇抿成短短的弧线,嘴角略微下垂,面容慈善祥和。右手举于胸前,左手托一宝塔,端祥而坐,悠闲自得。上身部衣着交颈长袍,宽松肥大,衣褶线条流畅,肌肤丰润,颇显质感,又显曲线美。下半部,密密迭褶裙,形成了强烈的样式,十分自然得体。湖田窑素胎瓷塑贴近生活,以写实的手法将神仙人物绘塑的栩栩如生,为宋代雕塑艺术的一个高峰。此尊素胎瓷塑托塔罗汉将雕塑的艺术美与材料的质地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纯白为基调,仅以湖蓝的釉水区分衣饰,摒弃彩饰,更强化了罗汉不同凡响的精神境界。

2:北宋·湖田窑剔刻牡丹纹粉盒,尺寸:高6.7厘米;直径14.6厘米,估价:RMB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RMB 632,500 ,成交时间:2017-12-23,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湖田窑以烧制青白釉瓷器闻名。青白釉青中有白,白中闪青,以介于青白二色之间而名。青白釉瓷胎体轻薄,所印、刻的花纹迎光透视,内外可见。景德镇烧造青白釉瓷的窑厂很多,以湖田窑规模最大,其产品种类丰富,质量精良,最具代表性。盒子母口盖盒紧密。盖面微隆,装饰两层纹饰,中心装饰折枝牡丹纹,牡丹盛开绽放,花叶舒展,边沿装饰花叶纹一周;采用深剔浅划工艺,先用深刀剔刻出牡丹花朵及枝叶的轮廓,再浅划出花蕊及叶脉,富于层次。直璧,至底急内收,圈足过釉,为足心支钉垫烧无釉,露出细白胎。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此粉盒内置三个造型各异的杯形托,杯分别作海棠花形、桃形和莲花形,并刻划花纹,以区分不同种类的胭脂粉。此粉盒造型规整,精工细作,为宋代湖田窑登峰造极之作。此盒所采用的深剔刻工,以北宋早、中期的使用最为巅峰,其一度流行于南北方诸名窑。如河北定窑、陕西耀州窑之深剔,锋痕爽利,气势外溢。再如浙江之越窑,深剔圆融,配以浅划,层次分明。

3:南宋湖田窑花形盏,尺寸:高5.6厘米;口径15.4厘米,估价:RMB 20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552,000 ,成交时间:2019-12-15,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卖会。

此盏典型仿金银器风格,六瓣葵花状。口沿微侈,深弧壁,圈足,底足垫饼垫烧,留有糊米底,为湖田窑典型特征。整器作花形,犹如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内壁细线划花瓣及花蕊,并篦划花瓣筋脉,工艺极精。口沿见包银扣痕迹,可见此盏托的等级之高。此器胎质细腻洁白,坚实致密,偶见黑色星点。釉色闪绿,莹润如玉。造型精妙,秀美挺拔,六瓣葵花纤柔娇媚,与滋润的釉色浑然一气,尽显宋式优雅,正可谓冰肌玉骨,明净莹澈,饶玉是也。

4:南宋湖田窑青白釉三兽足炉,尺寸:高10.5厘米;口径12厘米,估价:RMB 250,000 ~ 350,000,成交价: RMB 368,000 ,成交时间:2018-12-15,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炉唇口,短束颈,鼓腹,平底,底面有支圈垫烧痕,三兽足,兽头肃穆威仪。肩部装饰回纹一周,回纹上下以弦纹为饰,回纹为商周青铜礼器典型题材。腹部主题纹饰为卷云纹,纹饰简洁大气,深剔浅划,具有凹凸感。炉通体内外施青白釉,釉质匀肥,内底积釉处釉色深邃呈湖水绿色,釉薄处釉色粉嫩,淡雅怡人。此类炉器形源自商周青铜礼器,在南宋时期湖田窑追慕仿制,应也是作为礼器使用,等级较高,为宋代青白瓷精品。

5:南宋湖田窑花口盏(一对),尺寸:高4.2厘米;直径14.5厘米,估价:RMB 18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345,000 ,成交时间:2019-12-15,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卖会。

盏作六瓣葵花形,唐宋金银器亦件同类造型。花口、斜直壁,略作斗笠形,开口处起棱,圈足,底足见垫烧痕,俗称糊米底。胎质洁白,胎体匀薄,透光见影。通体施青白釉,釉色呈湖水蓝,纯净莹润。成对保存,品相完好,实属难得。

6:宋湖田窑青白釉洗,尺寸:直径14厘米,估价:HKD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575,000 ,成交时间:2014-10-07,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4秋季拍卖会。

此洗敞口,斜腹,下承圈足,器形规整。胎土白净坚细,胎体厚实稳重。通体施釉,釉色白中略微闪青,积釉处澄澈如湖水,釉薄处莹润似玉,晶莹透亮。内壁光素无纹,底心与周壁为一整体,圆滑无折痕。口沿宽平,其上于两周凹弦纹间隆起处戳印连珠纹;外壁口沿下两周凹弦纹之间夹一周连珠纹装饰,腹壁主体半镂雕纵向瓦楞纹,下刀较深,方柱型瓦楞似凸起于器表,立体感极强,两棱间凹陷处亦纵向戳印连珠纹;腹与足相接处装饰连珠纹一周,与口沿相呼应,体现出和谐严谨的整体感。圈足一侧足墙穿有两个小孔,或用于穿系便于提携。足墙宽厚、内壁斜削,器底亦施釉,上遗有一周垫烧痕迹。整体器形厚重端庄,瓦楞与连珠纹组合新颖别致,釉色纯润清雅,散发出浓郁的文人气息。景德镇窑是宋代一处重要的瓷窑,盛烧青白瓷,因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而名满天下,而湖田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窑场之一。宋代初期景德镇窑器物造型多承袭前代遗风,器形低矮,圈足宽大,唇口及壁都较厚,有的器形或装饰仿金属器。此湖田窑青白釉洗胎土白净,器壁厚实,釉色白中略微闪青,口沿及外壁戳印的连珠纹为金银器上常见装饰纹样,具有景德镇宋初青白瓷的典型特征。

7:宋湖田窑葵口高足杯(一对),尺寸:直径10.2厘米,估价:HKD 150,000 ~ 250,000,成交价: HKD 483,000 ,成交时间:2015-04-06,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5春季拍卖会。

湖田窑位于景德镇东南方郊外,始烧于五代,终于明。其在宋代到明代中期的约700年历史中一直作为景德镇的制瓷中心,可以说是中国宋元两代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陶记》、《南窑笔记》、《景德镇陶录》等古陶瓷文献中均有关于该窑场的记载,湖田窑以其烧制的温润如玉的青白瓷最负盛名,此对湖田窑葵口高足杯即是其中一例。此对高足杯造型雷同,大小一样,同出一源。杯口呈花形,杯身内折成花瓣状,内还以模印压出两层大小不等之复瓣形纹饰,组成三层花瓣,每层八瓣,边缘凸出,甚似花朵,曲线流畅,弧线柔和,雅秀非常。杯壁斜鼓腹至底部急收于高圈足,足底外撇成八字喇叭口,底部皆施釉,口沿涩胎,露出细白胎质,略显火石红,应为覆烧。整器施青白釉,釉质滋润,匀净细腻,凸处色淡,至花筋处愈显深沉,如潭深之处,浓淡相宜,明净洁雅,温润如玉,甚为美妙。此对湖田窑葵口高足杯釉色白中闪青,胎质坚致腻白,色调雅致大方,意蕴深长,尽显宋代文人风雅淡然之茶道生活。

8:北宋湖田窑花口注碗,尺寸:高12.5厘米,估价:HKD 30,000 ~ 50,000,成交价: HKD 224,200 ,成交时间:2017-10-0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7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莲瓣花口,下腹微敛,圈足外撇,胎骨轻薄,通体施淡青釉,釉面温润通透,釉色白中闪青,惟积釉处呈湖蓝,不愧「假玉」之称。此器作工规整,宝光熠熠,怡眼养性。

9:宋湖田窑龙纹瓶,尺寸:高16.5厘米,估价:HKD 160,000 ~ 260,000,成交价: HKD 184,000 ,成交时间:2014-04-0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4年春季拍卖会。

该花瓶与底座连烧。洗口,长颈,垂腹,方几形座。通体施青白釉。座底无釉处露黄白色胎。颈部与上腹部堆塑一条雄健的三爪龙,做盘旋状,异常骄猛。龙眼用深红色点缀,炯炯有神中闪烁着威严。青白瓷,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白中闪青,青中闪白,故名,是景德镇湖田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釉色品种。景德镇烧造青白釉瓷的窑厂很多,以湖田窑规模最大,其产品种类丰富,质量精良,最具代表性。青白釉因釉质中含有微量的铁质,釉色白中泛青,釉层细薄晶莹,具有温润如玉的艺术效果,成为南方青白瓷中的一朵奇葩。青白釉瓷胎质细洁,胎体轻薄,釉色青莹,所印、刻的花纹迎光透视,光照见影,故晚清以后又称之为“影青”。南宋词人李清照《醉花荫》中有“玉枕纱厨”之词句,“玉枕”即指色质如青玉一样的青白瓷枕。这件湖田龙纹花瓶即是景德镇湖田窑的一件不可多得的作品。

这只宋代白釉瓜棱葵口瓶假在何处?


相比于唐三彩的多姿艳丽,宋瓷是恬淡、是雅而美的,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极简美学的代表。此外,宋瓷在造型上是贴合日常生活的,比较注重瓷器的实用性,同时又兼顾质朴、优雅的审美,其所谓“无分生活瓷器与艺术瓷器”。

藏友本次带来的就是一件他认为难得一见的宋早期瓜棱葵口瓶。那么这件瓷瓶真假如何呢?

先看瓷瓶整体,它器型小巧细媚,胎薄如纸,釉色莹润,是典型的仿唐代金银器的瓷器。其瓶肚瓜棱纹透出微薄的青釉色,瓶颈与之相连处青釉色稍浓,瓶葵口有一小块残缺。最后,瓶底漏胎处呈粗黄土色。藏友认为此器虽有残缺,但釉面润泽,宝光内敛,是一件价值至少3000元的藏品。

结果十分遗憾,经过专家鉴定,这只是一件改革开放后景德镇生产的现代仿古工艺瓷。

专家解释说,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技术问题,青白瓷基本没有仿制品,这件瓷器大概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仿瓷工艺做得更好的时候出产的。

那么这件仿品暴露出的问题在哪儿呢?一个字,“过”。专家表示,如果以宋官窑的角度看,因为宋代对造型设计是非常重视旧有体制的,是仿古之先,官窑更是大量烧制仿古铜器,并且烧制的成品造型古朴典雅。所以从这里看,仿唐代金银器就仿得太近,难以转化唐代金银器浓脂艳粉的一个特征,不容易形成既凝练大气、又古朴优雅的成品。另一个问题在于,如果将它当成哥窑出产来看,其胎色灰白而薄的特点倒是有些符合,但是在釉色匀净这点上是有问题的,它的接痕处的釉色由于可能是老底新作,其釉色是无法接近的。这就是最能说明造假问题之处。

对于此器的价值,专家称作为一个日常赏玩之物,因为其残缺,价值也就几百元。但如果是宋早期真品,因其年代较远,即使是有混合窑系特征和这样一块残缺,价值也要将近万元。

《红釉葵口赏盘》 专家推荐 绝世珍品


郎窑红,是中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

郎窑红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朗窑红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一,因其于十八世纪始产于清朝督陶宫郎廷极所督烧的郎窑,故称“郎窑红”郎红与美人醉釉又称粉红釉、孩儿脸釉、 豇豆红釉、桃花片釉等十分相近,初创于明代,清代有很大发展。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比较繁荣,制瓷工艺达到我国历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品种不仅都能烧造,而且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由于有一个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酷爱艺术,在他的倡导下,郎红器比康熙更成熟和多有极精的产品问世。另有,乾隆时期郎红中的薄釉器,色如牛血,称为“牛血红”;釉层较厚,色彩深艳,犹如初凝的牛血,称为“牛血红”。郎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因此当时有民谚说:“若要穷,烧郎红。”所以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

但是古代郎红以铜为着色,与现代的铜元素为着色有着很大的差别,化工原料跟原矿原料完全是两种概念。以原矿材料烧成的郎红,颜色与肌理中会有细节的体现,如俗称的牛毛与兔毫,颜色更深,化工原料烧出的虽然也红,但层次难以凸显。

郎窑红是模仿明宣德时期宝石红釉特征烧制的。釉凝厚,玻璃感强,佳品呈鲜红色。传世品以瓶较多,常见的有观音瓶、棒棰瓶(棰口直颈者为硬棒棰,撇口圆肩者为软棒棰)、直颈扁腹瓶;盘碗也为数不少,有通体呈菊瓣形的。郎窑红器皿的口部多为白色,与宣德红釉瓷器的灯草口特征相似,器皿的底部有白色、米黄色者称为米汤底,浅绿色者称为苹果绿。郎窑红瓷器底部书写年款的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两种,但数量不多

湖田窑影青瓷怎么鉴定?


湖田窑影青瓷怎么鉴定?影青瓷也叫映青瓷,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窗”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元代的青白瓷产品有的还印有“玉出昆山”和“玉出昆冈”铭款。南宋时大量生产,而且“著行海内”,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当时的影青瓷绝大部分为薄剔而成的透明飞凤等花纹。这些花纹由技艺高超的陶瓷艺人在坯体上刻制之后,以透明青釉,以高温烧制而成。

“影青”的造型非常丰富,主要有盘、碗、洗、盏、钵、盒、瓶、壶、罐、枕、注子、博山炉、动物、堆塑人物等等。从窑址调查和纪年墓出土情况来看,“影青”瓷草创时期是在宋太祖建隆至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这一时期产量小,器类简单,主要为碗、盘、碟之类,也有盒、钵、注子、注碗等。器物造型多承袭晚唐、五代遗风,器型低矮,圈足宽大,唇口及壁都较厚。为防止烧时变形,因此在器物口沿下常留有一道厚纹,这种做法至今尚存,俗称“撑口泥”。也有的器型仿金属器,如瓜棱形的壶身、细长弯曲的壶流、盘碟腹壁的棱线及碗、盘多作花口五出或六出等。而宋真宗天禧至宋神宗熙宁年间,“影青”瓷产量大增,器类也多种多样。这时期的产品多为广口小底,圈足窄而高,器壁弧度加大,胎体多上薄下厚,与前一时期的厚唇形成鲜明对比。器型以盘、碟、碗居多,较多见的还有盆、炉、钵、罐、盂、盏托、盒子、注子、注碗、盘盏、台盏等,堆塑瓶也偶有出土。其中,注子、注碗是配套使用的一套酒器,注子曲流带把,壶身作瓜棱形,盖顶饰以狮钮,注碗则多呈仰莲形,全器造型生动,恰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是北宋市民生活的常用之物。盘盏与台盏则是与注子、注碗相配使用的酒具,相当于现在的酒杯。

影青瓷釉质的手感和观感,犹如青白玉一般,这是在鉴识宋代影青瓷时首先要考虑的。若遇干枯无光,釉面粗糙,或反之过于莹洁润滑者,则要谨慎。

又如影青瓷的胎色,洁白细腻,淘洗精细,有的器物精细到几乎脱胎的程度,但在制坯和上釉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够均匀之处,坯胎有厚薄,釉面有流淌,故若遇胎质过分精细洁白,状如粉末,露胎和釉面均光润无瑕疵者,须小心。

再如其纹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北宋早期影青瓷和元代的同类器物,花纹都不及南宋;若遇上像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图案,则显然值得怀疑。

宋、元时期的影青瓷器的底部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北宋影青瓷器的底部较高,南宋次之,元代则很矮,甚至接近平底;且底部颜色各异。

在瓷器作假的传统手法中,有种接胎法,但它在影青瓷的作假中并不流行。原因在于:其一,影青瓷使用的是透明釉,容易看出接胎痕迹,技术上不好处理;其二,若是高档的印花工艺影青瓷器,工艺根本不可能统一;若是刻花工艺的影青瓷器,前后刻划的花纹定然风格难以一致;其三,若是素胎器,由于目前市场价格并不高而作假的成本却不低,接胎的经济价值甚微,作假者极少。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湖田窑葵口花瓶鉴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湖田窑葵口花瓶鉴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窑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