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古代瓷器龙盘 > 导航 >

女性画家与陶瓷装饰盘创作

女性画家与陶瓷装饰盘创作

古代瓷器龙盘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0-02-26

古代瓷器龙盘。

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含蓄个性在女性画家陶瓷装饰盘的选材上逐一显露。情感的不同,影射着陶瓷装饰盘的精神面貌,这便是所谓的情由心生,境由心造。在创作素材的选择上,那幽清的修竹、如凌波仙子般婷婷玉立的荷花、幽林中的鸟儿等,是画家最易选择的题材。从这一花一鸟、一叶一木中,画家在品味常人熟视无睹的自然之妙美的同时,再将它们用心灵进行“深加工”,以恰当的绘画语言、完美的绘画形式展示于世人。这其中的无声之乐、无丝之弦,恰是女性画家将其阴柔特性用笔尖表现于纸端的首选。由于女性与生俱来特有的对自然与生活细腻、独特的感受,所以在进行创作时便可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这种“便利”还得益于心灵对自然深深的感悟。画家在每一幅陶瓷装饰盘的创作选材中,无不将其与之俱来的天性蕴含其中,使陶瓷装饰盘展现出完美的婉约之韵。

陶瓷装饰盘中首先要蕴含书卷之气、灵动之气,要包含人的品格、气质及个性,陶瓷装饰盘要诠释出女画家此时的心理活动,这一切均来源于画家当时的心态。要使绘画语言达到多样性,首先强调的还是个人的性格因素,不同的性格特征牵制着绘画的选材与绘画语言的使用。不同的性格左右画家对陶瓷装饰盘的整体创作,这便是画如其人、画乃其心了。有人问曾无疑,画草虫何以得其妙?曾答曰:“某自少时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又恐其神之不完也,复就草地之间观之,于是始得其天。方其落笔之际,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耶?此与造化生物之机缄,盖无以异,岂有可传之法哉?”如果画家在创作中,能用心感悟到这样的境界,那将会为陶瓷装饰盘增添不少灵韵。回顾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瑰宝,细细品味,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画面流露出的那种清幽淡雅的神韵,让人感到恬静而悠闲。我们也由此可以想象出画家那种怡然自得、超凡脱俗的心理状态。所以说,艺术陶瓷装饰盘是画家用笔墨营构的情感世界,而上佳的创作心态,则是优秀艺术陶瓷装饰盘的先决条件。如今,现代画家生活在令人眼花缭乱、五彩缤纷的都市中,强烈的城市色彩刺激充斥着他们的眼睛、大脑,想用单纯的色彩来营造画面,似非不易,这无疑是对传统崇尚野逸、源出 自然 的花鸟画的一种挑战。诚然,色彩作为画面的外在因素与现象遍布自然,但是作为有内在感知本能的画家本人,应有较好地把握色彩、使用色彩的能力。

景德镇仕女秋风陶瓷摆盘家居装饰盘

比如,女画家在创作中想要营造“花、月夜”的氛围时,在色彩的选择上便可考虑大面积使用冷色调包含的同类色。色淡则明,色浓则暗,色彩均可以根据明暗浓淡的不同而分为若干的同类色,正如墨分为原墨、浓墨、淡墨、极淡、焦墨五色一样,画家在使用色彩时也可将单色分为五色。虽然在现实的自然中,植物、花卉的色彩缤纷多姿、争奇斗艳,但是在此时,女画家要表现朦胧、婉约的宁静美主题时,还应注意营造单纯的色彩空间。那么在设色前,画家首先应该选定一个色彩主基调,继而顺着主基调延伸至它的同类色,在大面积使用同类色的同时,一定要遵循主与次、亮与暗、重与淡交叉使用的原则,力求使画面在使用对立手法的同时,较好地表现出其深远与幽邃的意境,较完美地体现出女画家温婉性格特质。纵观古往,中国传统绘画 艺术 中也不乏色彩的风格:展子虔《游春图》的开山引导,李思训父子首创的金碧山水,赵伯驹、赵伯骕的传承,五代时期的“黄家富贵”勾勒填色的花鸟画等等,都显示出画家明显的色彩性格。所以说,色彩的作用不仅是视觉的,更是心理的,女性画家静默的个人性格中蕴含着一种莫名的清空,这样的空远与静默,用语言、理性是无法表现出来的。色彩的使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在左右着画家本人对色彩 应用 的同时,也在牵制着画面最终的整体性与观赏性,所以说色彩在花鸟画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宋郭思在《论画》中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纵观历代隐逸画家生活的年代、生活的环境、生活的方式均与现代大相径庭,之所以称之为隐逸画家,强调的无非就是一种精神,这种无形的精神通过画家的笔端悄然渗透入画中。再看历代文人画中经常被涉及的梅、竹,因其古澹韵幽,必与其性气相同的画家,方可为之。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此言颇有独到之处,读万卷书,加深修养;行万里路,开阔眼界,大自然之理自然会融于胸中,此时随手写出,皆可传万物之神。画家要在生活中为自己营造一个高雅、知性的修养空间,在这一块净土之中,使自己在精神上、学识上能有不断的更新与进步,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摄取自然中更多的精华,画家还应走出城市,到田间原野中去寻求创作素材,由此而来的创作素材是既真实又原始的,没有过多矫揉造作的人为化的因素,是纯净的。此时画家再将较高的个人艺术修养依附其间,从而使画面的风格犹如带着露珠吹过的清风,带给观者清新宜人的艺术感受,这就是画家要抒发的个人情感。在陶瓷装饰盘的表现上,要赋予自然人格、感情,让自然的生命在纸端继续延展,继续生发。女性画家个人的艺术修养来源于平时的日积月累,它需要汲取绘画理论、书法、文学等诸多学科的营养,将其以我所学,为我所用。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女性工笔画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特征,将自然的物种采撷归来后,再赋予其精神,这种精神的赋予过程是明显带有个人特征的,也就是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但是,绘画风格不能一成不变,应该锐意创新,努力求索,同时应扬其性格之所长,避其之所短,在陶瓷装饰盘的创作中,除了能让观者感受到陶瓷装饰盘的形式美外,还能让观者感受到画家心灵的震颤,力争使画面由完善上升至唯美状态。

扩展阅读

情感与形式于陶瓷艺术的构思与创作


情感是陶瓷艺术创作的源泉,作者只有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创作之中。让观众更好地看见作者所想表达的意图。一个优秀的陶瓷创作者,必定有着丰富的情感,独特的形式,巧妙的构思,最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一、陶瓷艺术的情感影响其艺术的构思和创作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没有情感的作品不能称之为艺术品,情感是艺术家之于其艺术品的羁绊,也是艺术家与观众通过艺术达到交流目的的一个关联。并且,情感同样是艺术家创作与构思的冲动和源泉。在陶瓷创作中,创作是为了表达一种创作者的情感。从陶瓷的构思到它的创作,不仅仅通过形体的塑造来感染人们的视觉,而主要是通过造型中蕴涵的思想,从而影响艺术观众的心里世界。

“国魂”是解晓明博士于1999年创作国魂系列中的第一件陶瓷艺术作品。从情感上说,艺术家当时所处的环境,很多人认为中国陶瓷不行,陶艺不行,陶瓷科技也不行,对于一个中国陶瓷艺术家而言,这样的舆论触动了艺术家的情感,从而促使艺术家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继而创作出了这件作品,完成了艺术家由情感到艺术构思的过程。从形式与创作上说,这件作品是用泥条盘筑的手法盘筑而成,除了颜色釉的丰富多彩,更融入黄沙、食盐,以及一些陶瓷碎片的等等细节,而作品里面的是唐代最鼎盛时期的佛教造像。唐代陶瓷是经过丝绸之路传出去的,而敦煌是陶瓷外传的必经之点。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不仅仅丰富了艺术作品,同时也隐晦地表达了陶瓷外传留在历史中的遗迹,也寄托了艺术家希望中国现代陶艺也能像唐代一样辉煌,引领全世界的情感。所以说这样一个作品,完成了情感和形式,构思与创造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二、情感影响陶瓷创作的高度

情感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要表达出来的东西,也是促使陶艺家进行陶瓷创作的动力,是促使陶艺家在脑中进行构思,继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创作出陶瓷作品的基础。没有情感的作品不是艺术品。情感是艺术的生命,情感于陶艺作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陶艺家与陶瓷匠人的区别。所谓陶艺家,就是以陶瓷为媒介进行陶艺创作与设计的艺术家。日本陶艺家藤原毛井曾经说:“正是优雅和个性使一个真正的陶艺家与一个仅仅只是制作陶器的人相区别。一个真正的陶艺家必须能体验和分辨音乐、绘画、文字和哲学中优秀的东西。他只有吸收了这些优秀的东西,方能够将力和个性贯通于他用黏土所制之物。”正如前面所举例的作品——“国魂”,情感通过一定构思与一定的艺术技巧,从而创作出了格调较高的作品。

在陶瓷艺术的构思与创作中,情感是他们的基础,也是决定了作品具有的艺术价值,陶艺家在进行陶艺创作时,主要表现为以陶瓷为媒介进行艺术的探求与情感的表达。所强调的是创新能力的突出和个性的张扬。

三、陶瓷艺术的形式与创作

“从本质来讲独特性是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陶瓷作品形式的多种多样,就是为了符合艺术独特性的本质,所以每种形式的陶瓷作品又有很多不同的装饰效果,从而使得同一形式的陶瓷又出现了不同的美感。

造型之美是形式美中的一种,通过不同的造型创作出不同的形式美,紫砂陶瓷艺术大师顾景舟先生说:“茶壶是喝茶的,是实用的东西,但也要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人家工作一天和劳累,捧起茶壶也是一种享受。一把壶,人家今天用明天厌不行,要越用越喜欢,越看越高兴才行。”所以说,在陶瓷作品的构思当中,应该融入这样的思想,从而用更多、更新颖、更美丽的方式创作出最终的作品。

陶瓷艺术历经千年,经过历代陶瓷工匠和艺术家的努力,陶瓷的造型和装饰都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同一个造型有不同的装饰,同一个装饰风格又配之以不同的造型,极大丰富了陶瓷艺术作品的形式。

装饰之美也是形式美的一种,装饰的技法丰富多样,也就决定了陶瓷形式的多种多样,进而使陶艺家在陶瓷创作时有更多的创新。如,刻划花装饰——元代的青白釉刻花莲花纹盘、印花装饰一一隋代的褐釉印花瓷洗、贴花装饰——唐代的模印凤鸟团花纹壶、剔花装饰——西夏的白釉剔花牡丹纹罐、釉下彩装饰——元代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罐、青花装饰——元代的青花莲花纹盘等等。多种多样的陶瓷艺术形式也为陶瓷创作提供了千变万化的艺术风格。让创作者的情感通过不同的形式更好地表达出来。

“形的概念也完全是从外部世界得出来的,而不是在头脑中由纯粹的思维产生出来的。必须先存在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把这些形状加以比较,然后才能构成型的概念。”也就是说,通过外部世界对陶瓷创作者的刺激,激起他们的灵感和创作的情感,再经过陶瓷创作者的构思,通过一定的陶瓷表现形式,最终创作出作品。我们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中可以看出,形式之美对于陶瓷艺术的创作是多么重要。

所以在陶瓷艺术当中,情感是一个陶瓷艺术作品的生命,是陶瓷艺术作品的灵魂,是陶瓷艺术家创作时内心构思的灵感源泉,决定了陶瓷艺术作品的格调和内涵。而形式是陶瓷艺术作品的“外套”,它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创作者的情感而服务于作品的,当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陶瓷作品的艺术魅力。在陶瓷的创作过程中,把丰富的情感和极具魅力的形式感融合于陶艺家的构思之中,才能创作出耐人寻味的优秀作品,情感与形式是创作构思的方向,也是决定创作最终格调的两个重要方面。

釉上彩在陶瓷装饰盘仕女图中的应用


随着陶瓷技艺的不断更新创作仕女图的技法也在不断变化,其中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作为仕女图中重要装饰技艺中的一种,它在创作中的应用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一、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概述

在清朝初期,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在五彩中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作品大都以线描为主,通过线条的抽象美来倾注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达到情境的完全融合,其中不仅有反映宫廷妇女生活的作品还有反映普通农妇生活的作品,如著名的《耕织图》。到了雍正时期,仕女图依然兴盛,其类型以工笔为主流,同时也创作出了更多的新作品,其中还有大量的具有西方绘画特点的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作品。这个时期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的作品以其柔美细腻的艺术表现力受到世人的喜爱。进入乾隆时期后,仕女图开始走上了巅峰发展阶段。其图纹的仕女形象表现极为丰富甚至出现了不少西方仕女的形象,其技法也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色。因此有人称清代彩瓷“始于康熙、盛于雍正、流行于乾隆”。

二、釉上彩陶瓷装饰盘在仕女图中的应用

釉上彩陶瓷装饰盘是陶瓷装饰技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纹饰并进行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最常见的三种釉上彩陶瓷装饰盘技法分别是古彩、粉彩、新彩。

古彩因为它红绿鲜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故亦称硬彩。其技法主要具备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色泽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夸张,民间风格浓郁,装饰性强等特点。大部分好的古彩作品必须是线与色的紧密结合而仕女图也是以线描为主的作品,多采用游线描、铁线描、琴弦描。从这点看,仕女图中使用古彩技法可以非常完美地体现出古彩技艺的特点。

粉彩又称“软彩”,是釉上彩陶瓷装饰盘的一个品种。其工艺特点通常是以玻璃白打底,勾涂渲染采用没骨法,从而突出纹饰的阴阳转侧和浓淡深浅的立体感。用这种工艺画出来的各种图纹,都会出现明暗、深浅以及阴阳向背的分别,增强了层次感和立体感。粉彩有填色、洗染直至烧成等工艺步骤。其中填色和洗染尤为重要,因为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人物的层次和立体感,就必须要给勾勒好的线条填色以突出立体感,而洗染的作用则能更好地显示出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的光感层次,使画面显得生动自然。

新彩人们曾称为“洋彩“,始于清末,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其特点主要是局限性小,能提供给创作者更自由的想象空间,有助于拓宽创作者的创作思路。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的发展瓶颈在于仕女图纹的种类少,技法过于传统而新彩的出现很好地完善了这方面的不足。它比传统技法更加随意大胆,特别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以后大大提升了新彩的装饰艺术和审美效果。

三、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的审美价值

纵观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审美取向上有着显著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到了绘画与工艺的发展,因此这三者都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如宋代郭若虚说:“历官古名士画金童玉女及神仙星宫中有妇人形象者,貌虽端严,神必清古,自有威重俨然之色,使人见则肃恭有归仰之心。今之画者,但贵其跨丽之容,是取悦于众目,不达画之理趣也。”从郭若虚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早期的仕女图审美取向是以妇女的德行为标准的;而仕女图全面发展的时期在唐代,这个时期的工笔人物画创作达到了顶峰,出现了许多代表性作家,他们对仕女图纹的刻画比以前更加细腻生动。此时的仕女图纹大都以浓丽丰满,雍容华贵的上层社会妇女形象为主,反映出了唐人推崇华丽与奢靡的审美取向。如张萱的《捣练图》表现的是妇女们在捣练、烫平、缝衣的景象,这种劳动并非是普通的、日常的劳作,它代表着上层社会的礼仪—“女德”。作品构图完美,人物形象逼真,设色艳而不俗,充分展现出唐朝健康丰腴的审美倾向。另一位代表性人物周昉是中唐著名的仕女画家,他画的仕女形象体态丰肥浓艳。如著名的《簪花仕女图》描绘的是贵族妇女在赏花游园的画面,画面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绘有采花、赏花、漫步和戏犬的场景,人物线条刚劲有力,色彩浓艳却不显庸俗,体现了唐代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宋代的仕女图逐渐变为“美女图”的代称。仕女形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丰腴浓艳变为修长秀美,思想从自由开放变为深层内向,由华丽风靡变为秀雅文静,展现出了现实女子共性美的价值观。到明朝唐寅、仇英等代表作家创造了“世俗美”的仕女形象。这与当时社会的文化艺术繁荣鼎盛密不可分,因文人画派层出不穷,促进了世俗文艺的迅猛发展。因此作家在审美取向上多以商人和市民阶层的需要为主。在仕女形象上更加注意身段的匀称,婀娜清秀并善于结合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创作出不同格调的作品,使其自然生动又不乏文雅,颇有雅俗共赏的效果。在明末清初时期还出现了“变形”仕女的图纹,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社会不稳定,朝代更迭中,人们以悲观的情感面对生活。绘画艺术则是文人抒发情感,反映人们生活的主要手段,此时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的审美取向多以晦涩隐喻为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到了清代衰落时期,社会腐败,产生了许多没落文人,沉浸在风花雪月之中,来往于风月欢楼之上,社会风气糜烂。仕女图的形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纤细俊秀的美女,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其中最典型的仕女形象是“病态美人”。

四、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的艺术特色

1、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以工笔画为主,注重了人物肢体语言的表达,例如手、脸部的表情等,通过对线条的勾勒,做到细致入微、流畅自然、色感强烈,创造出更加富含神韵的作品。仕女图是以写实为主的作品,从这个角度来看它虽然失去了描摹实物的功能却能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运用了线条的抽象美,使人物不断符号化,形成了人景合一的审美取向。

2、在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的发展历程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重大影响。西方绘画大都使用油色来烘染出立体感、明暗透视等特色,与中国绘画艺术有巨大差异,他们更习惯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矛盾中产生的视觉性效果。在雍正乾隆时期,西方绘画技术在中国得到了极大地推广,如在彩料的应用上创作出了类似于西方油画特点的作品,在人物的架构,服装的绘制上更加注重层次感。特别是通过对外贸易,使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畅通,创作出许多中西技艺结合的作品。

3、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大部分的图纹形象是以宫廷贵妇为主元素,这不但可以集中反映出不同时代宫廷生活的特点,还能表达出不同时代的历史故事和重要人物,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种珍贵技艺。

总之,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能通过人们的学习与创造诞生适应时代需要的作品,可见其艺术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审美取向趋于多样化。同时世界上各种文化的交汇日益频繁,扩展了创作者的思路,使他们拥有用之不完的灵感,也会随之出现适应这个时代的作品。

传统陶瓷山水画与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创作


在漫长的历史画卷中,我国陶瓷山水画的发展源远流长,始终占据首位。我国的陶瓷山水画源于晋,最早依附于人物画,但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转变与发展,逐渐独立成为传统绘画中的最重要的一支。经过长时间的洗涤和锤炼,出现了传统陶瓷山水画与现代陶瓷山水画。传统与现代,它们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独树一帜的特色。不管是同还是异,都需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不断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与现代的千丝万缕

传统陶瓷山水画与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创作题材都是来源于自然山水,画的内容所表达的是作画者的心境和感情,很多时候传统与现代是一样的。很多创作观念和技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比如说笔墨技巧。笔墨是表达画家主观心声的艺术语言,不管笔墨如何变化,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它都只能随感情而生又随感情而运转,情变则发变。当然,笔墨也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只有吸取传统陶瓷山水画的精华,弃其糟粕,现代陶瓷山水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二、传统与现代,创作观念的较量

传统陶瓷山水画的创作观念讲究以形写神,气韵生动;而现代陶瓷山水画强调形式、个性。传统陶瓷山水画的创作者首先推崇以形媚道,以形写道。在六朝时期,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就提到“山水以形媚道”;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传神的观念,王微也在《叙画》里指出“行者融灵”,此灵既神。“以形媚道、以神写神”是陶瓷山水画发展的相对比较客观表现对象的阶段,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属于客观结合阶段,最后“怡悦自我,陶冶性情”是偏重主观表现阶段,自然对象和笔墨技巧已成为抒情达意的载体。

而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创作观表现在为再现写实,强调形式和个性,重在表现自我。随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创作者更加追求创新,追求独出心裁了。与传统陶瓷山水画有一些相似之处,但随各个时期观念的转换发展它也是呈螺旋上升趋势的。

三、传统与现代,技法的较量

不管是传统陶瓷山水画,还是现代陶瓷山水画,它们涉猎的内容比较多,绘画技法也很繁复,诸如:树法、山石法、云烟法、水流法、点景法、设色法、章法等。

传统陶瓷山水画的技法比较封闭、保守,趋于程式化。它的技法比较集中的体现在山石的皴法上,有荷叶皴,披麻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大、小斧劈皴,折带皴,卷云皴,雨点皴,豆瓣皴等等。可以把它概括为三大类:线皴(以披麻为主)、面皴(以斧劈为主)、点皴(以豆瓣、雨点为主)。而现代陶瓷山水画的技法比较开放、创新,因而是灵活的、多变的。现代陶瓷山水画的技法比较多,没有特别集中使用哪一种。在现代陶瓷山水画中,经常多种技法同时使用,对不同的景物应用不同的技法,这样不仅可以使画画得更好更美,而且会增加画的美感。

四、传统与现代,美的较量

传统陶瓷山水画与现代陶瓷山水画在美的较量上,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各的美,主要表现在外象美、诗意美和空灵美上。

外象美在传统的陶瓷山水画中,是用淡淡的水墨,勾勒出宁静悠远的画面,表现出人与自然完美统一的追求,即摆脱世俗、在大自然中彻底放松身心的遁世精神;在诗意美上,美在抒情,美在写意,美在表现。虽无题诗,也富有诗的意境。诗情与画意交融,大大加深了传统陶瓷山水画的意境。正是诗意美使得陶瓷山水画具有“韵外之致”、“境外之情”;在空灵美上,传统陶瓷山水画的最高追求,并不是繁芜复杂的世界,而是人与自然相融合、和谐共存的境界,这点与中国讲究“温柔敦厚”的传统文化是相统一的。在艺术特色上,传统陶瓷山水画也有很多不同于现代陶瓷山水画的。首先,它的奇,既强调多样性和统一性,多样性即反对平铺直叙,反对景物雷同,不讲究对称,讲究与众不同。其次,它的远,具体说就是散点透视。追求一个“远”字,可以打破了光阴和时间的限制,使画的效果达到新的境界。

传统陶瓷山水画与现代陶瓷山水画,不管你喜欢哪一种,都是可以的。它们的艺术特色,它们的技法,它们的美,虽有不同,虽有比较,但是正因为这些,才使我国陶瓷山水画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受人欢迎和喜欢。

粉彩陶瓷的装饰艺术特点与发展


粉彩瓷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要数雍正王朝。由于雍正皇帝的爱好和皇室极大的需求,景德镇御窑厂大量烧制粉彩器,因此,粉彩瓷无论从技艺还是从釉料上都有了飞速的发展,继康熙五彩瓷后,出现于康熙晚期的粉彩瓷至雍正朝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就像五彩瓷被称为“康熙彩”一样,粉彩瓷又被称为“雍正彩”。相对于五彩瓷的强烈明快,华贵深凝,粉彩瓷艳丽清逸,色调柔和。粉彩瓷是在五彩瓷的基础上,由珐琅彩衍生出的一个新品种,它是在五彩所用的色料中掺以俗称“玻璃白”的氧化铝、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有意减弱色彩的浓艳程度,使用纸本绘画的渲染和没骨画法涂饰花纹层次,色阶繁多,色调温润柔和,因彩色出现浓淡凹凸的效果而有明显的立体感。所绘花鸟虫鱼形态逼真,其精者甚至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充分反映了雍正时期制瓷工艺的精致细美。雍正彩以绘画为主,兼用刻、印、划、堆塑和镂雕工艺。

在传统的绘画装饰方面,粉彩的风格是和中国绘画的工笔和写意技法紧密相连的。中国画的形式和艺术特点与粉彩的装饰是相互影响、渗透的。如粉彩中的人物和花鸟画都是与中国画的工笔重彩人物、花鸟类同,都是白描勾勒,皴擦点染,设色渲染,采用散点透视,不受时空局限,构图上注重章法,讲究空白,追求立意及诗书画印的巧妙结合等。中国书画在粉彩中的运用,使粉彩瓷器装饰形式具有了强烈的文人气息。

但是任何一种装饰手法,都有其独特的美感,也有它的局限性。而彼时和此时,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审美取向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就某一个画种而言,一成不变的全盘继承,就会造成这个画种的“老化”而导致衰竭。因此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的艺术生命。

民国初期,一群老艺人既熟练地掌握传统粉彩的工艺技巧和绘制技能,又有中国画的创作功底,二者的结合,使粉彩创作耳目一新,构图疏密得体,用笔兼工带写,活灵而又工谨,设色优雅。既保持了粉彩的基本特色,诗、书、画、印兼备,吸收了国画名家翰墨的养料,又大胆使用了刚刚传入的西洋色料中的玛瑙红、西洋红、光明红、红黄和艳黑等色,不仅省去了粉彩中玻璃白打底再洗染的工序,而且画面颜色也更为丰富多彩。

当代有一大批功底扎实的艺术家在从事创作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粉彩艺术的创新,他们走出画室,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撷取素材,向中国画、油画以及其他姐妹艺术吸取养料。艺术家们完全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越过了民族与国界的障碍,思想完全得到了解放,创作题材更加丰富多彩,表现形式更加千变万化,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各自的审美情趣。同时,又不断挖掘,改造和使用新材质、新绘画工具等。

现代粉彩瓷画艺术装饰工艺与材质上的突破,是把粉彩的特性同其他绘画艺术装饰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使粉彩瓷绘艺术作品表现技法更加丰富起来,画面色彩更加亮丽起来。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的《丽人行》,把高温釉彩和粉彩技法相结合,通过高温窑变时产生的肌理效果,在画面上幻化成高原晚霞的氛围,将粉彩瓷绘的表现形式,色彩语汇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作品既有传统绘画神韵,又有现代审美意趣。又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宁钢教授的作品《荷韵》,器型比较现代,打破了传统粉彩瓷绘的常规造型,采用了适合画面的新颖时尚的器型,在技法和材质上进行突破,使用了大量的颜色釉和泼、洒、甩等技巧,经过高温烧制来作为背景,再结合粉彩绘画然后低温烧制而成。从而提高了当代粉彩瓷绘艺术装饰的审美品位,丰富了其文化内涵。这是粉彩艺术的最新突破。

随着粉彩陶瓷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扩大,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中更加需要能够反映当前时代的审美观,多元化的观察方式让更多的陶瓷艺术家逐步肯定和发展粉彩绘画。

陶瓷艺术家们在追求苦思反省关注传统精神文明的价值,不断创新思路,建立新的理念。在充分肯定粉彩陶瓷进入新纪元的同时,还要重点强调突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不断推陈出新,把粉彩绘画推向一个新的纪元,所以粉彩画的创新应该始终围绕着古典文化的历史传统。现代绘画描述是应该反映当今文化的时代特征,表现一个时代的风貌,而不能重复描绘的艺术形象。重复的艺术是短命的,时代在前进。人们的审美要求在变化中提高。怎样才能使绘画作品赋有新的内容呢?这就需要作者把生活升华为艺术和时代艺术特征。

今天的粉彩已经有了重新发展的机会。研究新材料从而使我们去追求别的材料来不断引进、代替和补充。绘画的材料、工具和手法向来是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对于工具材料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发现,就能够找到更多新材料,以满足新内容的需要。当然在搜索中难免有失败,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怕,多试验,多探索,成功是永远属于不怕困难而勇往直前的人。只要有这种精神才能攀登到粉彩瓷绘画的最高峰。

现代开放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使得当代的陶瓷艺术创作者们在艺术观念、创作思想和审美价值趋向方面发生变化,它促使粉彩创作在图案、材料、载体、技法、内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演变,使整个粉彩的装饰风格焕然一新,成为活跃和促进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声势渐大,影响渐广的创作领域。研究和探寻粉彩艺术的装饰演变,不仅可以继承传统艺术的精华,而且更有利于粉彩艺术自身的发展。

青花装饰盘艺术与国画艺术相辅相成


既然青花装饰盘艺术与国画艺术有着“姐们艺术”之称,它的笔力必然会流露出国画韵味,最为接近的是水墨画。由于它是用毛笔把图像直接画在瓷器上,烧成后在洁白光润的瓷面上,透出青色的国画般的艺术形象,而且青白相映,幽靓苍翠,十分富有艺术魅力。如果说以墨代色是中国水墨画高雅凝重、超凡脱俗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一个黑白体系,那么以青蓝颜色为主形成另一个蓝白体系,则有着与中国水墨画异曲同工的效果。青花装饰盘艺术是描绘和塑造形象为主体的一种视觉艺术。它主要是通过各类形象的描绘,来反映和夸张现实生活。

作为画者,从事青花装饰盘艺术创作,一定要认真地研究陶瓷文化,才不失其意其艺及历史意义。比如北方人性情豪放,青花装饰盘图案简洁,写意夸张,图案具有北方粗犷豁达的情趣,很适合大写意,民间多,贡品极其稀少。而南方人则与其相反,小写意工笔为主,使其显得娇美。如水墨青花装饰盘艺术,再现小桥流水、飞瀑直泄、云雾缭绕、青山绿水等江南风光,尽显另一番景象。特别要注意到题材与历史背景不能发生冲突,切不可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必须尊重历史,否则失其义又丢其境。

线的表现力是青花装饰盘艺术和水墨画的另一个显著的共同语言。用线造型是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段,刚劲的线条,起伏跌宕,纵横交错,敷色、题款,手起笔落,提捺勾扫,国画技巧中的人物画“十八描”,山水画“十八皴”,花鸟画“勾花点叶”、“谐音会意”等多种技法和吉祥图案,在青花装饰盘绘画艺术里得到很好的运用。人物画重神韵,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山水画强调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花鸟画借物抒情,重视情趣的体现。始终没有放弃用线来造型、来表现。秉承着中国文化脉搏的青花装饰盘艺术,自然也没有放弃用线来构筑自己独特的世界。在青花装饰盘绘画艺术中,线是造型的最基本的骨架,没有线构的支撑,青花装饰盘绘画艺术也就“挺不起来”。线条的运笔、用力、行笔要求上非常一致。过快则线条浮躁,滑而无力:过慢则线条滞涩。

青花装饰盘艺术与中国水墨画还有一个默契的语言:写意。中国画更着重于写意,以概括、提炼、夸张、变形的手法,把自然物象变成艺术形象,赋予形象以情感,融入创作者的气质、心态,达到“形神兼备”、“触景生情”的境界。写意是一种心境。“以形写神”就是写意理论的精髓,通过传神来表达作者对美的理解和心态。“不求形似,以神写形”。青花装饰盘创作,尤其是民间青花装饰盘,无论什么题材,其在简练、夸张的表达上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充满生气。

青花装饰盘艺术中的水墨画多为文人画,画家即兴挥毫,意趣盎然。画家笔下的形象,往往是创作者心灵世界的折射。虽然与国画中的文人画不同,青花装饰盘纹饰以市场需要的题材作画,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内容为主,但青花装饰盘艺人个性的发挥仍然不时流露,是民族艺术的体现。

这里要说明的是;传统的青花装饰盘绘画与写意青花装饰盘的绘画在画法上不尽相同,传统青花装饰盘的图案装饰性极强,料色浓淡变化不大。写意青花装饰盘要充分考虑画面与造型之间的关系,风格要统一,青花装饰盘写意,写意画顾名思义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也就是说从工笔大写意到小写意,以及兼工带写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青花装饰盘绘画主要集中了花鸟、走兽、山水、人物,题材丰富,如百花齐放佳果满园,国色天香富贵花,出水芙蓉见高洁,菊残犹有傲霜枝,室有兰花不炷香,暗香浮动月黄昏,岁寒方知松高洁。雅士不可居无竹,梧桐叶落天下秋,百花竞放入画图等等。包含了由于时下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陶瓷艺术的欣赏和青睐。所以,绘画也给青花装饰盘瓷增添了文化的魅力,让观者赏心悦目,形成了青花装饰盘瓷以绘画为象征的陶瓷感念风格以及民间青花装饰盘瓷质朴浑厚的感觉,由此精品一度视为贡品或国家赠品。

青花装饰盘绘画艺术中,除了“形”给人们感官上的愉悦的刺激外,其内容所隐喻的意趣也是别有洞天,比如画花鸟,它给人传递喜庆信息、画龙画虎表示威武庄严、菊花表示笑傲风霜等等,不胜枚举。比如说柳树,人们可以从柳枝嫩叶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从柳枝的飘拂中感觉微风阵阵,从掉叶的柳枝中感觉冬天的来临。柳树下的爱情诗句举不胜数,这是东方人特有的情爱表现方式。柳树与水相伴,男人与女人相依。这就是东方绘画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

谈谈陶瓷的“艺术”创作


当你被某幅作品吸引并为之感动甚至永远地记住了它,这是因为作品内涵充满了个性风格、艺术品味。相反,当所谓的作品被你一扫而过,无法吸引欣赏者的注意力,其原因很简单,作品缺乏品味、品相乏味,只是工匠之作而已。作为陶瓷艺术工作者,理因以艺术创作为目的,推动陶瓷文化艺术的发展。创作出更多有价值富有吸引力的陶瓷艺术作品。

一、陶瓷绘画艺术之理论特征

陶瓷绘画艺术,是陶瓷文化活动的一种特殊产物,它与人类诸多方面的心理、精神需求紧密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它满足和弥补人类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着的心灵渴望、情感缺失,即从根本上满足一个历史时期内特定的审美需要。如果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陶瓷绘画艺术则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反映、体现着这一“总和”。

“艺术”二字是包容范围很广的词汇。如一把稻草、一张小纸片或一个不起眼的小物品都能制作成艺术品,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品,因为它是创造者想象力的再现,其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层面,陶瓷绘画艺术更是如此,它是一种高尚的视觉形态艺术,如一幅壮观的风景,它能再现到方寸小体的陶瓷载体上或大型瓷板,这是一种陶瓷艺术特定的和谐之美,从而形成一种单纯、鲜明的形态特征,所呈现的具体内容,是一种文化和陶艺相结合的表现,是一种永久性传播信息的载体,它具有图形的通俗性与高度清晰的识别性,表现较为自由,充满个性,容易以清新、明快的视觉形象标志传达,神髓而吸引了众多的欣赏者。

二、绘画语言是画家灵感表达

绘画语言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陶瓷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这种语言的运用,是依据画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愈强愈具特色。如赏析珠山八友汪野亭的“细笔青绿山水四扇挂屏瓷画”,无论技法、设色、布局或画面,几乎都细致入微,人物和景物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近景和远景逐次展开、一目了然。此作技法娴熟,意境高远,艺术修养和艺术功力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炉火纯青的地步。一个十分突出的艺术特色是笔疏意旷,若虚若实,浑然天成。把青山绿水置于明快、和谐的设色和疏朗、简约的布局当中,既有简洁之美,也有空灵之美,更有那种“天人合一”、的哲学之美和意境之美。他这幅山水杰作无论怎样用艺术理论的标准衡量,都到达了艺术语言的最高水准。

习前人之作使笔者深有感触,如此功力非一日之寒。习前人之经典,唯其用之是我一直以来的用功方式。也是后人虚心学习,必有建树之理论,知识的积累必促使艺术创作欲望。小作《泉》我自认为是知识积累的成果。当我来到风景圣地时,秀美的风光打动了我,映入眼底的红叶古树缠绕着溪石上,被泉水围绕着特别抢眼,我立即将这些美景写了下来,我的脑海里随即诞生了作品主题“泉”,从感觉思维到意识形态这一过程是意境、灵感产生的过程,画面大背景以云雾层次衬托出宁静的层层叠叠的山谷,语言蕴含着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之意境。小屋在宁静的山谷中只闻水声,不听其音,意在其中。整幅画作尽显灏气浮空,秋水一天。再通过细节的表达完成了我的这幅画作。

三、模仿是推动,仿造是恶习

虽然艺术生涯有一个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但有一部分人却把创造给忽视了,从模仿的过程停滞不前,从而进入仿造行为。现今的实际情况却是模仿与仿造似乎有着模糊的概念。模仿与仿造它们之间究竟怎样分辨可喜,可惜,可悲?这个议题值得我们探讨的。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艺术大师都是通过模仿之路之后才得以成名,如我们在上小学,教师教我们学写毛笔字一样,首先按着模贴一笔一画的填模板,这一过程是为了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掌握规律之后再模仿书法名家之书法,习其之特长,练自身之技艺,创独特之风格。陶瓷绘画艺术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从模仿过程逐渐成熟。从模仿的效果来看,例如陶瓷山水绘画艺术,山水风光的模仿就必须把所感受到的山水风光描绘出来,尤其是把山、水、云、树、花、草等细节描绘出来,更能引起欣赏者的美感,因此,绘画艺术的模仿目标应该是通过形式表现心理活动。这样,艺术美的研究就从形式领域转到了人的精神领域,人的精神领域成了艺术表现的最高目标。从这个意义上分析陶瓷绘画艺术是自然的模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陶瓷绘画艺术模仿自然,只能模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模仿只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单模拟,是不真实的。这就要模仿者加以思维,融入情感,创造风格,加之文化修养,其模仿过程才可转变为艺术创作过程。

如今有许多的陶瓷艺术工作者在模仿这一过程得到了成长,但另一部分的工作者忽视和混淆了模仿这一理论,把模仿与仿造混为一谈,其结果赝品堆山。模仿与仿造是两个概念,模仿名家作品是仿效其名家更深层次的艺术品味,建自己之树,模仿是在仿效中磨练自己的毅力,增加自己之学识、融合综合之感受,从而创建自己的风格,是一个学习到成熟的过程,是可喜之举。仿造是模拟、伪造,是画者无意识形态之举,运用技术模拟名家风格,是不加思索的没有思维概念的工匠表现,模拟效果缺乏品味风格,这种不习的懒惰是可惜之举。运用技术完全再现他人作品,侵犯他人权益,是可悲之举。

四、结束语

陶瓷绘画艺术及其相关的艺术活动,总是与整个现实世界,包括人类的情感和心灵世界是相辅相成的。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发展历史的语境中,所谓陶瓷绘画艺术作品,包含着制作者的某件意向制约下产生的一系列“技艺”,而“意向”则是人类心灵、情感的种种欲望的表达。或理性的道德教谕,或情感的满足与缺乏,或心灵的渴望与愉悦。在迄今为止洋洋大观的世界艺术史中,陶瓷艺术以突出的技巧形式传世,或以不朽的内在意蕴被铭证,更多的则是两者兼备。这并不独指古典艺术,在现代、后现代艺术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浅谈陶瓷花鸟画创作中的情感与时代感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情感活动在艺术构思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是对社会一切事物的认识态度,是个人风格形成的来源。艺术家的情感创造陶瓷绘画艺术,同样艺术作品也能激发人们心中的情感。陶瓷花鸟画作品倘若没有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艺术作品只能是徒有其表,不可能触碰到人的内心深处,很快会淡出人们的视线。情感能够使陶瓷绘画作品从内在的散发艺术魅力,提升美感,使得陶瓷花鸟画作品极具生命力。

陶瓷绘画艺术创作需要画家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艺术主要来源生活,生活是画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基础,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作为陶瓷艺术创作的素材,是创作性劳动。如图1,是作者对家乡农村生活的感悟,作者对生活中的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能够想象出许多东西来,或许这就是绘画艺术创新中的必要条件。艺术离开对生活的感受,抛弃了时代精神,艺术家的想象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我国传统绘画理论就提出,“万物富有胸中”、“搜尽奇峰打草稿”、“心中有数”等,这些都阐述了生活是艺术的母体。黑格尔也曾说过:“在艺术中,从理想开始是靠不住的,因为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因此,陶瓷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和周围的事物建立亲密的情感。陶瓷艺术家需要融入到环境之中,并建立友好的关系,只有经历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用艺术语言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深刻地表达出来。作为艺术的创作者,拥有较高境界的思想意识,是陶瓷艺术创作的重要现行条件,对生活的认识、理解、表现,乃至创作都受创作者个人情感的影响。对生活有较高的认识境界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决定着陶瓷绘画作品的审美倾向,也指导着整个创作活动。除此之外,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大家的审美眼光日益提高,对艺术作品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因此,陶瓷艺术家必须有广泛的知识作为陶瓷花鸟画创作的基础。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上,杰出的艺术家大多是学识渊博和多才多艺的人。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达芬奇,不只是美术家,同样还是自然学家和哲学家,以及自然学家。艺术家的文化修养高及知识体系大,他的艺术作品才能够打动人。

就当代陶瓷花鸟的现状而谈,创新力度不够,大多数的人还在模仿传统陶瓷花鸟画,不停的重复,甚至出现雷同,没有新的突破,其根源就是缺乏对艺术创作的激情。在众多的陶瓷花鸟画上,我们能够看出,大多数作品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出现了雷同,有的人就只能画几笔,三五粉本,唯将旧帽年年拈。在陶瓷花鸟画创作上,我们并不是不可以临摹,只是反对只能临摹。能称得上艺术家的人,绝对不会满足于重复他人,因为艺术的本质就是创新,而不是重复。但是,创新也并不是狂怪,肆意的涂抹胡画,很多年轻人急功近利,滥用非艺术手段,也很难成功。在现代陶瓷绘画之中,允许使用综合装饰,刻、划、堆贴等,但很多直接涂在玻璃或者木板上,然后拓在瓷板上,方便快捷,这种陶瓷作品给人一看就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十分的匠气,毫无美感。当代陶瓷花鸟画创新并不是反对运用非绘画手段,而是需要把握“度”的问题,中国绘画是用毛笔绘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华,同样,陶瓷绘画也是采用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倘若舍弃笔墨,就很难突出这一艺术门类的特点。当代陶瓷花鸟画的创新应该是在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绘画为前提的,抛弃传统而创作出来经典作品的艺术家尚未存在。有些当代年轻陶瓷艺人误以为把西方某画派的艺术形式搬到陶瓷绘画上就是创新,没有情感,显然是行不通的,西方的绘画因素只有融入到中国民族的绘画之中,才能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陶瓷花鸟画创新在时代感上可以从内容和形式出发,不同时代生活的人有不一样的生活题材和审美倾向。例如,东晋人喜欢水仙,不爱牡丹,而唐代又把牡丹尊称为花王。中国人对待花鸟的情感,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意蕴。一花一世界,看似微小,但寄兴却甚伟甚大。时代感之不同还表现在艺术形式上,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为花鸟写照传神。

陶瓷花鸟画的创新需要展现出时代感,把握陶瓷艺术内在的韵味,表达个人的情感,才能够为个人的陶瓷艺术开辟道路。例如,当代陶瓷艺术家张松茂、赖德全、王恩怀等对陶瓷花鸟画发展有着杰出的贡献,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开拓创新,将传统陶瓷花鸟做了横向的发展。张松茂的花鸟画,艺术风格具有很浓厚的装饰味,线条工整流畅,色彩明艳,绘画形象生动有趣,富有很清晰的层次感,能够看出吸收了西方写实的技法,是对陶瓷绘画语言的创新。赖德全创作的“釉上珍珠彩”这一装饰手法就增添了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其陶瓷花鸟画的色彩和

谐统一,借助于油料的流动性,一串串流动的线条活泼生动,使得陶瓷花鸟演绎出水彩画的艺术韵味。另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恩怀,其陶瓷花鸟画创作是感性与理性的糅合,即兴创作,追求“无意得之”。几位陶瓷艺术大师,其都以花鸟画为题材,表达个人的情感,同样也充溢着新的时代感。例如图2,作者从优秀陶瓷作品中汲取养分,融中国传统陶瓷花鸟画和西方绘画的笔意,绘画出的荷叶在风中摇摆,婀娜多姿;花头充满了透明感,莹润高洁;水中鱼儿的栩栩如生,乐得自在。整个作品满幅构图,画境中透出一种新的时代气息。陶瓷界的泰斗人物王锡良,陶瓷绘画追求简约,吸取了儿童画的稚拙天趣,在人物作品中的花鸟配景,用笔用线,或稚嫩或老练,需细细品味,情趣横溢,这种艺术形式倘若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炉火纯青的陶瓷技艺作为后盾,是很难达到的艺术化境。王锡良、张松茂、秦锡麟、赖德全、曾维开的花鸟画推进了当代陶瓷绘画的发展,其一些作品正是发展创新陶瓷花鸟画的典范。

总的来说,关于陶瓷花鸟画的创新,可以从表现时代精神出发,深入继承传统陶瓷花鸟画,探索新意,立足本土,融会中外及其它姊妹艺术,逐渐形成个人特有的艺术风格。艺术需要探索,需要创新,这要求画家有胆有识,不随意依附他人,屋下架屋。饱读诗书、提高审美、苦练技艺,讲究真功夫,对艺术有真感情。艺术追求情文并茂,将情放在文之上,就是重视画家的个人情感。陶瓷花鸟画缺乏创新,就是因为缺少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及思考。凡是能打动人的艺术作品,无一不是感人至深、扣人心弦的。陶瓷花鸟画作品的情感与时代感取决于创作者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和艺术审美。陶瓷作品的思想性来自于画家对所表现对象的情感,而艺术性取决于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内容,在创作过程中,二者相互交融。几千年的陶瓷艺术发展证明,发展和创新都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有追寻这一规律,才能够生存,否则,艺术的发展道路将停滞不前。当代年轻的陶瓷画家们需要认真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批判性的继承,立足于当代,才能够创作出被大家认可的陶瓷花鸟画艺术作品。

结语

陶瓷花鸟画的创新需要饱含情感与时代感,二者都是艺术的生命。翻阅众多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开看,都是以富含个人深刻情感和充盈鲜明时代感的作品来打动欣赏者的。

画鸡源流与陶瓷绘画中的装饰美


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鸟禽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了解甲骨文中有“鸡”字,养鸡在我国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至少已有几千年,同时也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鸡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在中国绘画中“鸡”与“吉”谐音,兆示大吉大利,喜庆红火。在花鸟画中鸡的画作以“大吉图”居多,或工或写,或登高鸣唱,或篱间漫步,或花丛追逐嬉戏,或带领雏鸡到处觅食,自由自在,生机盎然。

一、历代画家笔下的“鸡”

描绘鸡类的卷轴面属于花鸟画科的分支翎毛类。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画科,在此之前,以鸡为主的绘画题材就已广泛流行,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画鸡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因时代和时节的不同,其内容也各有不同,从消灾驱鬼的宗教功能,到政治上的礼教作用和艺术上的审美享受应有尽有。唐代,画鸡已不仅仅是一种个别的绘画题材,它和其他翎毛、花卉、草虫等题材形成了独立的画科——花鸟画,使这一画科专业化、行业化,这是古代花鸟画史的新开端。画家们常常把鸡置于生机盎然的花竹丛中或与其他家畜相伴,表现出和谐的自然生态。

五代画家开始注重精细人微地刻划鸡的外部特征和好斗的特性,为宋人的写实艺术奠定了基础。如南唐画家梅行思,“工画斗鸡,至于爪起项引,回环相击,宛有角胜之势。”西蜀画院待诏画家黄筌的写实能力当时惊倒四方,黄筌十分擅长精绘珍禽的个体活动。据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载,广政癸丑岁(953年),黄筌在八封殿四壁画花竹兔雉鸟雀,竟引得白鹰从调鹰人臂上频频振翅扑啄,蜀主惊叹不已,命翰林学士欧阳炯撰《壁画奇异记》颂扬黄筌的画艺。这种富丽缜密的画风和安详平和的意境在北宋前期皇室的倡导下统治了一百多年,直到神宗朝(1068—1085年)的花鸟画家崔白才打破了这种缺乏生气的格局。他将禽鸟、走兽等动物置于富有野情野趣的自然环境中,动物之间互有照应,产生出饶有兴味的情节。

传为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轴堪称北宋宫廷绘画的精粹。《芙蓉锦鸡图》轴的写实技巧十分纯熟,笔法细腻而不滞涩。山鸡胸腹的红色使主体部分明显突出,与朱色印玺相呼应,雉鸡的白颈又与白菊、白芙蓉花相辉映,在变化中求统一;山鸡周围的芙蓉枝叶均作双勾;再用墨绿轻描淡染,不作细笔,以简笔衬托出雉鸡繁密精细的斑纹;粉蝶以浓墨勾画,醒目而不刺眼,给画面带来了生机盎然的活力;线条皆以中锋细笔勾成,劲挺刚直,花叶用碎笔勾点出外轮廓,俯仰翻侧,各具其态,统一在精雅柔丽、工整繁密的风格中。画幅的右上方书有宋徽宗瘦金体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鸳。”据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云:鸡有五德。画家将鸡所具有的动物本能赋予了人类的五种社会属性:即文(花纹)、武(英姿)、勇(勇猛)、仁(护雏)、信(报晓)。显然,赵佶是借用此图向臣子们宣扬封建礼教思想,这是宋代朝廷灌输忠君思想的具体反映。

中国古代历来强调绘画“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治功用,尽可能在画中蕴含特定的道德观念和人伦思想。宋人画雌鸡与鸡雏的关系,也寄寓了有关的“仁”的道德观念。

明代画鸡名家多自宫廷画家之手,如吕纪、周全等,皆属精丽华贵的工笔画风。近代画派画家任颐等,大胆尝试以水墨写意画鸡,笔墨放逸而不失灵秀。徐悲鸿大写意笔下的雄鸡,在风雨萧索中鸣唱,则象征着画家渴求光明灿烂的新世界。现代画家齐白石水墨淋漓的没骨鸡雏,展现了新的生机。齐白石的弟子、当代画家陈大羽则以略带夸张的造型和雄浑的笔墨挥洒出昂首 。

综上所述,以鸡为题材入画,艺术上大致经历了四个过程,由宋代的工笔到元代的墨笔兼工带写,明代再折返为工,直到近现代才使写意画鸡成熟起来。画家们从这些寻常所见的弱小生命里感悟到许多人生哲理、道德品性、生活理念以及艺术情趣、生活乐趣等,其中的思想内涵因时代、个人而异。总之,画鸡的题材给我们的审美感受是激情和奋进、安详与平和,从中可窥探到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

二、鸡在陶瓷绘画中的装饰美

如果我们溯源最早鸡的艺术形象,该数陶和瓷。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造型新颖的鸡形灰陶壶,而且先民们还在器身上刻画点线纹作羽毛状,让人产生形象的联想。以鸡形作为装饰的瓷壶始于西晋,流行至唐代初年。壶的流做成鸡首状是晋代瓷器的一大特色。西晋时期的鸡首壶特点是壶身、壶颈比较矮,鸡首多无颈,鸡尾很小。东晋壶体略高,鸡首有了颈部,鸡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略高于壶口的圆股形曲柄。经过东晋到南朝,原来是装饰性的实心鸡首,已经演变成为与器体相通的流,在壶体肩部的一惻塑造了一个鸡首,张嘴啼鸣:与之相应的另一侧安置了一个把手,塑造成卷曲的鸡尾形状。壶腹多为圆饱形状,象征鸡身。有的壶身上还有褐釉彩斑作为点缀,色泽晶莹均匀,自然而有层次感,形态生动,仿佛一只雍容而可爱的锦鸡立于面前,分外亲切。隋代的鸡首壶趋于写实,作昂首曲颈打鸣状,壶柄贴塑龙形饰。

中国陶瓷史上最有名的品种之就是明代成化鸡缸杯,烧制水平高超,胎极精致细薄,施釉极晶莹润白。鸡缸杯在当时就十分名贵,皇帝使用得属万里挑一。据明《神宗实录》载:“神宗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斗彩”瓷器,是在当年景德镇御窑经高温烧制的雪白的瓷器胎体上,用成化时期特有的釉下淡雅的青花画轮廓线,高温烧第一次,再以艳丽的红、绿、黄等色填在釉上,入窑经低温二次烧成。入窑两次,增加了烧制成本,而且破损率高,这也是鸡缸杯身价不菲的原因之一。以鸡为题材,是家庭和睦或功名富贵的象征。鸡缸杯器型通常是撇口、敛腹、卧足,杯身以斗彩绘雌、雄鸡相伴护雏觅食图, 画面衬以太湖石、牡丹、幽兰,色泽鲜亮而柔和。

清末民初,一批有国画修养的文人墨客进入景德镇,大大影响了当时的传统绘画,其后陶瓷绘画工作者更加注意以中国画的形式入画。珠山八友之一毕伯涛的作品《金鸡喜唱太平歌》粉彩瓷板画,毕伯涛笔下的雄鸡,每一只都挺拔俊秀、威风凛凛,远看有气势,近看有笔墨。阔笔纵横、水墨淋漓的羽毛,配上那朱砂色的鸡冠子和炯炯有神的眼睛,愈发显现出它雄赳赳气昂昂、勇于拼搏的品格。如老艺术家万仁保的作品《声报三秋晓》粉彩瓷板画,中国画形式构图,画面绘一颗粗大的梧桐树,从左侧斜出伸向画外,树后一丛月季,几竿竹枝疏斜穿插。树下雄鸡,或挺胸昂立,或低头啄食,或向前奔跑,生动而富有情趣。右下角的小草坡上几块石头,几株野花,扩展了画面的空间,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生活非常仔细。画面布局下实上虚,运用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质感,以横向扁笔作梧桐树干,以拓绘、彩染、勾勒、点彩等多种方法刻画公鸡。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先生,他画的鸡个个雄姿英发,气宇轩昂。初观之,如马之奔腾:又观之,有鹰之凶悍;再观之,见虎之王气;喙之尖锐,爪之强壮,冠之鲜红,羽之浓密,眼之明亮——在熊钢如先生那里的鸡已是志高气傲的尤物,再加上以陶瓷为作画的载体,莹润的釉色与画面相融汇,更是使作品熠熠生辉,清新明丽,给人以美的感受。

陶瓷艺术装饰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


天下器物,多有装饰。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装饰和器物紧密联系,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在人们审美多元化的今天,作为具有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陶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传统陶瓷艺术装饰的基础上的更新与发展,不仅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创作方向与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拓展,而且出现了“百花竞艳,万象并存”的态势,其全新的观念、奇特的创意、丰富的材料以及精湛的制作技艺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绘画形式。现代陶瓷艺术装饰更加强调作品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的作用,且艺术家用自己的设计理念,将更多新的内涵融入到陶瓷艺术装饰作品之中。

一、陶瓷艺术装饰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

装饰这个词语,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公元5 - 6世纪,装饰是指修饰、打扮之意。陶瓷装饰简单地说,就是对陶瓷器物进行修饰、打扮,它是通过釉色、纹饰来美化陶瓷造型,达到釉色、纹饰与造型完美结合,用陶瓷装饰特有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创意。那么什么是陶瓷艺术装饰语言,笔者认为,陶瓷产品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作品,其在造型及装饰方面都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和形式。陶瓷装饰设计不同于一般绘画性艺术品创作,它的平面构成是在陶瓷器物的立体形体上完成的,必须服从陶瓷器物的形状和部位对装饰绘画的题材、形式的特殊需要,符合从任何一个角度对其立体形态的陶瓷器物及附属的装饰纹样进行审视,使之达到合二为一的完美性,才能称得上成功的陶瓷装饰。因此,陶瓷装饰是一种有局限性、有工艺材料限制及艺术要求的、同时以绘画或雕刻方式来完成的艺术创作,这就是陶瓷装饰的艺术语言。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含有①观念文化(思想理论,传统观念文化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和佛家学说);②历史文物(文物含器物和艺术品,如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漆器、铜镜、古钱、书法、绘画);③社会制度、即所谓制度文化;④有关文学、史学、医药养生、农学、天文历算等古代书籍。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文、自然、奇偶、会通精神。

陶瓷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每一件陶瓷作品都是由陶瓷材质、造型和装饰三个基本要素有机统一组成的整体,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文化特征。陶瓷器皿在实用的前提下,具有造型规整、装饰多样、内涵丰富的特点,陶瓷艺术装饰经过数千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发展得相当完备,其装饰形式基本可以归纳为釉下彩、釉上彩、釉中彩、颜色釉和综合装饰五大类。

陶瓷艺术装饰以其精美的图案、丰富的色彩、独特的工艺、精湛的制作技艺、奇特的创意以及全新的观念,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绘画形式,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陶瓷艺术装饰创作过程始终贯穿了整个艺术创作的审美发生、审美创造、审美接受三大环节。在人类社会的文化艺术发展史与经济发展中,陶瓷艺术装饰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陶瓷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瓷艺术品是陶瓷文化传播使者。陶瓷艺术装饰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陶瓷文化精神。人在劳动中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人,陶瓷艺术不仅是物质产品,而且是一种精神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产品。

二、陶瓷装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尤见装饰匠心。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形式,大体上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化妆土、彩绘六大类型。图案纹样装饰于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先民们感受生活的自然现象创造出波折纹、圆形纹、编织纹等图案,以二方连装饰形式呈现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陶器上的纹饰体现了先辈们对于自然和人自身观察的结果,陶工们对于点、线、面的熟练融合,对花纹繁密的组合,以及对于旋纹与弧线的审美感,不但表明他们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表明自然界已经脱离了它的原貌,增加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想象力,以及人对自然的美化和崇拜。

商、周时代是以青铜器为时代标志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陶瓷纹饰和青铜器饰相似,刻纹白陶的烧制成功是制陶工艺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用高岭土制坯,烧成温度达1000多度,素洁可爱的造型与优美的纹饰相结合,逗人喜爱。

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主要朝建筑用陶和冥用陶两个方向发展。当时各侯国大兴土木,亟须大量陶制材料,这样就促进了建筑用陶的工艺水平。秦汉时期,“秦砖汉瓦”更成为制陶艺术的佳话,陕西省西安市郊的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兵马俑,形体巨大,数量众多,生动地反映出秦兵剽悍雄伟的真实面貌。隋唐时期的三彩也是陶器中的瑰宝。

从商周到汉唐时期的陶器造型来看,它更多的是反映人和社会,人已成为陶器造型的主体,陶瓷艺术装饰反映了人间生活的千姿百态,陶器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入,体现出汉唐文化的人文精神。

魏晋南北朝的中国,进入了瓷器时代。隋代,中国窑工烧成了白瓷,隋代这项伟大的成就,改变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以邢窑白瓷最为有名,有“类雪”之誉,开创了“南青北白”新格局。有“诸窑之冠”美称的越窑,在唐代创造了中国青瓷艺术的高峰境界,唐代诗人陆龟蒙曾经写出这样的诗赞:“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把越窑的青瓷形容成“千峰翠色”,正是对越窑瓷青翠莹润之釉色特点的诗意写照。

宋、元时期的瓷器在工艺技术上达到更高的水平。宋代是中国传统瓷艺达到最高美学境界的时代,也是“玉的精神”和类玉的品质体现的最为深刻的时代。钧、汝、官、哥、定五大窑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中国在人类制瓷上登峰造极。它那冰肌玉骨般的素雅、沉静品格,成为后世瓷业执著追求的审美风范。

明清时期的瓷器在宋、元制瓷技术的基础上,达到了制瓷业的顶峰。永乐年间的白瓷洁净如玉、薄如纸,给人以甜美的感觉;永乐年间的青花瓷也很有特色;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明朝在高温单色釉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祭红见于成化,鲜红夺目,祭蓝以氧化钴为色料,蓝色纯正。宣德年间的祭蓝瓷尤为精致。清代的瓷器在康熙中后期有所发展。康熙时期的青花纹饰采用西洋画技。雍正、乾隆时期彩釉瓷发展最快,雍正时期以清丽妩媚见长,乾隆时期以富丽堂皇为特点。这期间烧制的仿古窑精品,无论纹饰、造型、款识都达到足以乱真的地步。

追溯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陶瓷产品,陶瓷装饰有两大特点:一类是以适合陶瓷器皿的图案纹样装饰形式;另一类是以中国绘画形式在陶瓷器皿上进行的工艺转换表现形式。

三、陶瓷艺术装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达的人文精神

陶瓷艺术装饰形式从唐、宋、元、明、清到现代可分二类:一类是写意绘画,另一类是工笔绘画。这两种绘画装饰形式都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时期特征在陶瓷产品上的呈现。唐代长沙窑出现釉下彩绘花鸟,正值唐代花鸟画艺术已有相当高水平时期,技法成熟、笔法流畅,一气呵成,自然生动,是唐代民间花鸟画的艺术风格。而宋代的陶瓷刻划花的精细都是反映了花鸟绘画风正转化为工细的工笔画的鼎盛时期。也为元青花、明清的陶瓷工笔古、粉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陶瓷艺术装饰形式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画都是中国特有的绘画艺术装饰形式在陶瓷上的表现。陶瓷艺术装饰反映了中国人文画历史性影响,形成了中国陶瓷装饰特有的艺术风格。

陶器和瓷器是人为制作的物品,它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然反映人的主观意识,陶瓷艺术装饰表达了人的自然观念,人的想象、情绪和理想。陶瓷艺术装饰精致地表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历代陶器和瓷器装饰纹饰既有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花鸟鱼虫,又有人类自身,而且在这一纹饰中,总是执着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陶瓷艺术装饰表现了人物内心纯真的感情和潇洒的风度,使人成为真正优美的形象。中国瓷器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历史的尊重。瓷器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所映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艺术化的追求,它不愧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陶瓷艺术装饰的传承和发展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提取精华,汲取养料,如何在传统和创新中寻找平衡点,不放弃任何新的发展途经,是我们这一代乃至几代陶瓷艺术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陶瓷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广大陶瓷艺术工作者们共同努力,给陶瓷艺术装饰赋予新的审美理念、新的表达方式,相信陶瓷艺术装饰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