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艺家瓷砖 > 导航 >

陶艺家周光真的自白

陶艺家周光真的自白

陶艺家瓷砖 美家美瓷砖 家装瓷砖

2020-09-25

陶艺家瓷砖。

3月,《江苏画刊》发表周光真于1998年底写于美国北加州的《玩泥十载》一文。文章说:我相信:一个艺术家应该多才多艺,能够创作多种题材风格的作品;一件美术作品应该具有心理学的深度,幽默感和现实震撼力。

更换题材、风格如同更换外衣

刚到美国时,受到著名雕塑家摩尔的影响,我创作了一些半抽象的人物,题材多为母子、情侣之类所谓永恒主题。不久我就醒悟到摩尔的"现代美术"已经是五六十年前的事了。后来受到美国陶艺家奥梯欧的雕塑与容器相结合的影响,我也曾创作过一些上端开口的人物雕塑。题材也扩展到太极拳手,体育运动员,舞蹈等。接着我发现这些作品很好卖钱,太甜了,就像一些人见人爱的糖果点心,没有多少视觉震撼力。

我是否在逃避现实生活?我想到了成功来自于不断的自我否定。人们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需要不断地更换自己的外衣,为什么艺术家要沉溺于某一题材或风格呢?我们的时代就是一个求变、求新、推崇发明创新的时代。

我的创作探索

1995年春季,我开始创作"手和脚"系列。"恐怖艺术"的领袖安纳森是我最崇拜的现代陶艺家之一。我喜欢他那富有机智的构思,以及幽默、荒谬、嘲讽的创作风格,欣赏他那"震撼术"魅力。我创作的"手"系列中,将手指改变成四肢或脑袋。例如交叉着中指和食指原意为"祝您走运",可是两条高举的小腿和隐隐约约的小脑袋,则隐喻着挫折或挣扎。文人学士往往喜欢用"鸟瞰"来形容居高临下、俯视一切的感觉;而我却常常自贬身价,以"蚁视"的仰视角度来创作人物形象。

借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我创作了"脚"的系列。在这个系列作品中,落地的那只脚都十分大,越到上部就显得越小,使作品在透视关系以外又产生了一种视觉上的幽默感。

安纳森在美国现代陶艺史上具有国宝级大师的地位。我的一位以前的美术老师曾教导我:"你要站在巨人的肩上,你的高度就可以超越巨人。"安纳森是我心目中的巨人。我很渺小,但是我爬到了他的头顶上。渺小的我单臂倒立在安纳森的头顶上。这就是我于1997年创作的《我和安纳森》。

安纳森曾经创作过许多自塑像,其中一件作品左耳上沾满了鲜血。在我的这件作品中,他的左耳也是血迹斑斑,我的高耸的脚丫上也是血迹斑斑。血迹好像在诉说人生一种挣扎与搏斗的经过。同时,这件作品也是我既自卑,又自大的矛盾心理和"野心勃勃"的真实写照。1998年夏天从中国回来以后,我开始创作"破损的壶"系列。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中外陶艺家眼中的陶瓷


我们《文化报道》在昨天的特别节目里现场直播了景德镇官窑考古现场。其实,在景德镇还有一件事值得说说,就在昨天开幕的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陶艺家们与景德镇当地的陶艺大师们联手展示了精妙的制瓷工艺,让人们领略到了陶瓷文化广博、深远的影响力。

在景德镇的传统制瓷作坊——古窑,13名当地著名的陶艺家们正在同一个直径1.94米的超大型瓷盘上绘制"山水青音图",这个瓷盘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瓷盘.在这13陶艺家中,有享誉国际、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一个是中国形式的、民族形式的,像这个题画,这个画面的构图,它都强调饱满,在这个意境上,强调一种乐观,使人家在这个画上能够很久的时间,永远的时间都看到是一个繁荣的场面。

前来参加表演的美国陶艺家芭芭拉·迪达克对景德镇陶艺家们的作品也非常欣赏。

芭芭拉:我想这个技艺是令人赞叹的,非常庞大。另外,关于在瓷盘上展示的这种技艺,对于我们美国人来说是陌生的。

在外国陶艺家中,要说起陶瓷、对景德镇感情最深的,应该是加拿大温哥华艺术设计学院陶艺系主任保罗马修。在一个高2米5的泥瓶上,他用中文、英文、法文等12个国家的文字写下了“陶瓷是人类的记忆”,这就是他对陶瓷的理解。在他眼中陶瓷承载着历史、传播着文明,因此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保罗·马修:陶瓷是属于世界的,全世界都能了解陶瓷,陶瓷是一座桥梁,(通过它)我们成为朋友和家人,所以当我来到景德镇,我感觉到家了。

景德镇陶艺家亮绝活


正在石家庄中江古玩艺术城展出的“首届景德镇名人名瓷展”吸引了不少省会市民的“眼球”,而最让大家感兴趣的莫过于景德镇陶艺家现场亮绝活。

此前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地成功举办过的“景德镇名人名瓷展”,汇集了景瓷精品700多件,分为名人名瓷、仿宫廷用瓷等几大类,包括青花、窑变、粉彩、雕刻等多个景德镇瓷器的特色品种,其中更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恩怀与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刘远长、熊钢如等人的精心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景德镇青年陶艺家刘文胜应邀当场为广大市民展示瓷器上做画的绝活。刘文胜的陶瓷作品以民族文化为基点,追求古厚、简明、清雅并具有现代气息。他曾经获得节优秀奖、青年精英陶艺作品大奖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此次来石家庄,刘文胜不但带来了自己的代表作,更现场为广大市民展示瓷上做画、烧制的过程,而且大家还可以“点题”。据了解,在瓷器上做画与在一般的纸上做画有很大不同。由于瓷器表面非常光滑,不容易着色,而且还要考虑到高温烧制后的效果。刘文胜表示,也正是因为这样,景德镇瓷器才成为孤品而且具有较大的收藏价值。

著名陶艺家沈家良:让斑斓自由流动


中国的陶瓷,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沉淀,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深深地打上时代烙印。人们不断将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融入这一古老的艺术当中。今天,沈家良先生的“海派陶瓷”,再一次让中国陶瓷以新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沈家良曾在景德镇从事陶瓷和中国传统书画创作多年。他1993年返回上海,在上海江湾建立了“家良陶艺工作室”和制瓷作坊,近年来活跃在虹口和半岛瓷艺馆。他在艺术上不断追求超越自我,大胆突破传统陶瓷装饰理念,以高温颜色釉系列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以不同的课题展现自己的追求。他充分掌握色釉在窑火中变幻的原理和易于流动的工艺技巧,大胆突破传统陶瓷的装饰理念,采用“泼釉”手法,使斑斓色釉在自由流变和火的艺术中,达到艺术品的最高境界。

2002年,沈家良先生精心创作的瓷艺作品《春江花月夜》,在“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获得优秀奖,朦胧的月色下,不着一线一墨,但流动的色块却十分到位地勾勒出琵琶女如玉的肌肤和婀娜的身姿,整件作品充满中国古典艺术之含蓄美。《世外桃源》、《江南好》更是沈家良的得意之作。他近年来以“霜染枫叶·秋景”为课题的山水画风,既有国画的意境、水彩的飘逸,更具油画的厚重,那一抒胸中情怀,千里走马、万里流川的态势,奔放流畅的色块和线条,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豪迈的意境中,赋予人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在《青山牧歌》《金色田野》《童趣》等各具独特风貌的作品中,沈家良充分展示了其豪放而不失含蓄的艺术风格: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舒展自如,遒劲有力,粗壮的枝干上随意点缀的几处新芽,显示出生命蓬勃的气势;顽童简单质朴的衣着,准确生动的线条,潇洒酣畅,充满质感。仔细感受,便可领略沈家良在陶瓷艺苑所创立的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和中国陶瓷文化的精神内涵。

沈家良说:“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我要表现的主题是心灵的反映。比如:一个女人,在视觉和内心两方面呈现给我们的主要是什么呢?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我们的艺术再现的关键就在这里,我们靠的是心灵里那准确的反映,这种反映如何恰到好处地张扬出来,这却是要靠天时、地利、人和的。我目前的这种艺术特色是完全得益于我从景德镇的归来,并且得益于和一流画师的接触。”沈家良曾在学院重点攻读过陶瓷工艺学,系统地掌握陶瓷泥、釉料的化学性能知识和拉坯、利坯、装饰、施釉到烧窑的全套工序,这些知识充实了他的艺术创作。沈先生对于“流动釉”的工艺进行了相当深的研究,釉料在烧制的过程中,流到哪里应该停,哪里应该流成线性或面形,流成何种艺术效果,这些工序都能准确地控制。他能自如地使用不同性能的高温色釉,表现不同的意境。火的作用和釉的性能,则在加加减减中达到随心所欲。正如沈家良自己所说:“我只愿自己能永持恬静之心、火热之情,为自己钟爱的陶瓷事业勤奋追求。

沈家良简介

著名陶艺家,现任上海市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曾在景德镇从事陶艺创作多年,1090年代初返沪,创建上海第一座陶瓷专业创作基地,点燃“海派陶艺”的火种。

作品《晚归图》系列一举荣获“全国中青年陶艺家收藏精品大赛”金奖;《冰肌玉肤图》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优秀奖;《浴女图》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铜奖;《春江花月夜》获“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优秀奖;《迎春图》获“首届国际陶瓷节陈设瓷精品大奖赛”优秀创作奖。多件作品被日本恩巴中国美术馆、中国馆、上海半岛美术中心收藏陈列。

中外陶艺家汇聚景德镇 选国际陶艺精品


讯美国、挪威、韩国、日本和中国的知名陶艺家20日相聚景德镇,对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赛的参赛作品进行复评,并最终确定现代陶艺类、传统艺术陶瓷类和产业陶瓷类等三个类别参赛作品的金银铜奖。获奖作品将于10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展出。

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赛评审会主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朱乐耕教授介绍说,此次大赛共收到41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件参赛作品。在7月份初评确定200多件入围作品的基础上,这次复评按照现代陶艺类、传统艺术陶瓷类、产业陶瓷类三个类别,分别评选出1项金奖、2项银奖和3项铜奖。

此外,大赛评审会还评选了最佳陶瓷造型奖、最佳陶瓷装饰奖、最佳陶瓷创意奖、最佳陶瓷工艺奖、最佳陶瓷材质奖、最佳陶瓷传承奖等6个单项奖。

“从参赛的中国作品来看,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作品的时代感和个性化更加突出。”大赛评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说,这说明中国现代陶瓷艺术不断融入世界当代文化,广泛地吸收了世界各国的陶艺创作理念。

朱乐耕说,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赛是参与面最广的国际化、权威性陶瓷艺术评奖活动,参加复评的评委分别是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陶艺中心、挪威奥斯陆大学、韩国弘益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机构的知名陶艺家。

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赛由文化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江西省政府共同主办,旨在促进国际陶艺的交流与合作。

世界知名陶艺家相聚景德镇研讨现代陶艺发展


来自中国、意大利、日本、挪威等国的知名陶艺家19日相聚景德镇,共同探讨陶瓷艺术本土性与国际化、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等议题,通过学术研讨,促进国际陶艺界的交流。

在19日举行的2013年中国高岭国际陶艺高峰论坛上,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陶瓷艺术发展、陶瓷艺术本土性与国际化之间关系、陶瓷艺术与当代生活及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的未来走向等话题,参会的各国知名陶艺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中国艺术家杨志表示,虽然各地知名的陶艺家创造出了大批精美陶艺作品,但其中很多优秀的陶艺作品不为大众所知,希望陶艺家们更加重视陶艺作品的宣传;日本陶艺家梅本孝征认为,各国现代陶艺要通往“国际化”,最好的捷径便是各国陶艺作品围绕自身国情、民族特色来创作;意大利艺术家克劳迪娅·卡萨里说,当代陶艺教育的未来趋势,始于与陶瓷全部内涵的彻底互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提供了这种互动的可能性。

2013年中国高岭国际陶艺高峰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组委会主办。论坛旨在引导人们共同探索、拓展国际间陶瓷艺术从艺术观念到材料技法各方面的经验和心得,通过交流提升技艺,通过技艺提升推动发展,共同将世界陶瓷推向更高水平。

陶艺家游客共同见证南风古灶圣火


新年第一天,南风古灶500年历史的龙窑前,百位游客和陶艺家们一起见证了盛大的新年祈福点火仪式。同时,计划今年奥运会前完成的“百神景观墙”将成为南风古灶又一景观。

昨天上午10时,在现场百位游客、陶艺家们共同见证下,龙窑新年第一把圣火熊熊点然,场内一片欢腾。欣赏着前来助阵的舞狮表演,点火人中的一位高鼻子外国友人难掩兴奋,他就是来自美国的联合国国际陶艺协会(IAC)副主席黑格比先生。

这位在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纽约州立陶瓷学院任教的黑格比教授,曾是陶瓷艺术罗伯特·C·特纳荣誉奖获得者,而该奖的分量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奖。“南风古灶的圣火与奥运圣火一样,承载的是数千年人类文明的精髓。这里有五千多年的制陶历史,这里也凝聚了人们在新年里的希望和祝福,从这个角度说陶艺是最古老也是最有创新意义的艺术。”黑格比说。

记者还从南风古灶管理部门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传承民俗文化,南风古灶方面近期专门收集了包括行业祖师、民间祭祀的伏羲、神农、皇帝、火神等民间百神,并将在今年8月份奥运会前烧制一幅“百神景观墙”。据悉,首个公仔陶坯“灶神”已于近日公开亮相。

世界知名陶艺家会聚景德镇评选国际陶艺精品


世界知名陶艺家会聚景德镇评选国际陶艺精品

近日,美国、挪威、韩国、日本和中国的知名陶艺家相聚景德镇,对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赛的参赛作品进行复评,并最终确定现代陶艺类、传统艺术陶瓷类和产业陶瓷类等3个类别参赛作品的金银铜奖。

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赛由文化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促进国际陶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陶瓷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赛评审会主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朱乐耕教授告诉记者,此次大赛共收到41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件参赛作品。在7月份初评确定200多件入围作品的基础上,这次复评按照现代陶艺类、传统艺术陶瓷类、产业陶瓷类3个类别,分别评选出1项金奖、2项银奖和3项铜奖。此外,本届大赛还评选了最佳陶瓷造型奖、最佳陶瓷装饰奖、最佳陶瓷创意奖、最佳陶瓷工艺奖、最佳陶瓷材质奖、最佳陶瓷传承奖等6个单项奖。这些获奖作品将于10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展出。

“从参赛的中国作品来看,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作品的时代感和个性化更加突出。”大赛评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说,这说明中国现代陶瓷艺术不断融入世界当代文化,广泛地吸收了世界各国的陶艺创作理念, “景德镇是千年瓷都,在景德镇举行国际陶艺评比和交流活动,将会促进中国当代陶艺发展”。

台湾陶艺家在北京展示“宝石陶”绝技


融合传统的陶瓷艺术和西方油画的精华,创造出魅力四射的“宝石陶”艺术品。由台湾著名陶艺家刘铭侮创作的六十幅陶画作品,二十七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首次和大陆同胞见面。

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之一。除了在大陆代代相传外,在台湾陶瓷艺术同样广受关注。生于台湾彰化的刘铭侮便是陶瓷艺术的热衷者。

刘铭侮三岁能画图,五岁捏泥偶,师从台湾一代古典建筑宗师林文贤。四十多年来,刘铭侮在台湾研究、传承交趾陶(起源于清朝,广东交趾人将其传到台湾,被称为交趾陶,后失传)烧制,并在此基础上,创出新型陶瓷——“宝石陶”。

激发刘铭侮研究陶画,源于一个特别的故事。“有一年我应邀到法国巴黎去展览,当地的艺术家跟我讲,全世界最高档的艺术是属于西方的油画,陶瓷艺术美则美矣,但是有工艺的色彩。我听到之后,很不服气。”外国人对陶瓷艺术的微词激发了刘铭侮创作宝石陶的热情,他开始思考把陶瓷和油画结合起来,创作新的艺术形式。

烧制陶画是陶瓷艺术中最上乘的技艺,除了绘画的功底外,掌握烧制技术是最大的困难。中国陶瓷艺术中有釉上彩,还有釉下彩。但陶画是在烧好的陶胚上洒宝石釉,难度非常大。刘铭侮多次失败,又多次重新开始,先后磨练了将近五年。“当我烧制成功时,我看到自己美丽的成果,感觉实在太美妙了”,刘铭侮说。

此间展出的陶画是刘铭侮最新成果,大都是从台湾窑炉中最新出炉的作品,在台湾都没有曝光过,也是第一次在大陆呈现。展出的作品中,既有取材于西藏的陶画《布达拉宫》,也有取材于历史故事的《茂叔观莲》、《曹孟德》,展览同时展出的刘铭侮陶艺,也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诸如《武松打虎》、《嫦娥奔月》,分外吸引大陆的观众。

刘铭侮说,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中国文化的底子。虽然作品吸收了西方的艺术理念,把中国的特色和西方艺术的优点结合,但中国文化是每一件作品不可或缺的特色。

在开幕式的致辞中,刘铭侮言辞恳切地说:“很高兴将宝石陶这种属于我们中国的特殊的艺术,带来和同胞们分享。艺术是美丽的,美术是赏心悦目的,只要我们两岸的艺术家多交流来往,把美的东西互相交流,大家看到的东西都是美的好的,心情都会好很多。”刘铭侮衷心盼望透过这次展览,能够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能够促进两岸同胞感情更加融洽,相互敬爱,早日达到团圆的目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艺家周光真的自白》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艺家周光真的自白》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艺家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