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生产瓷砖 > 导航 >

近代的景瓷生产

近代的景瓷生产

生产瓷砖 瓷砖生产 全瓷的瓷砖

2020-09-28

生产瓷砖。

唐窑和唐英

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在景德镇镇陶时所烧制的瓷器世称"唐窑"。唐窑瓷器非常精美,其制作水平和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的瓷器》一书中就说:"中国瓷器,到了唐窑,确实集过去所有制作之大成。这表现在瓷器装饰方法,造型设计以及制瓷技术方面"。瓷器装饰仅高、低温颜色釉就有57种;彩绘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写意之笔,青绿渲染之制,四时远近之景"无所不有,而且"规抚名家,各有原本";造型设计上,则从"古札器尊鼎卤爵之款制,到瓜瓠花果象生之作",应有尽有。

唐英在景德镇督陶时间长近30年,是景德镇御窑厂督陶时间最长,成绩最显著的督陶官。他悉心钻研陶务,身体力行,不仅经验丰富,而且还对景德镇瓷业生产技艺进行科学总结,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先后编写出《陶务叙略》、《陶冶图说》、《陶成纪事》、《瓷务事宜谕稿》等著作。

近代的景瓷生产

花有荣枯,月有圆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后,景德镇瓷业生产就从巅峰走向下坡路,产量、器质、品种、造型等都呈现明显萎缩状态。特别是雅片战争之后,战乱很多、政局动荡、外资入侵、市场缩小,景瓷生产也受到严重推残。延续500多年的御器厂也随着清祚的倾圯而寿终正寝。民国时期,社会仍不安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日寇侵华期间,景德镇多次遭日寇飞机的轰炸,坯坊窑房大面积破坏,全镇瓷窑能烧的只有33座,处于奄奄一息境地,整个瓷业陷入低谷。一直到解放前夕仍无起色。不过,在这不景气的年代里,瓷业生产操作方面却有所进步,技术上有所革新,出现了脚踏辘轳车、手摇碎釉机、石膏模型铸坯、雾吹器施釉等。特别是清末宣统二年,江西瓷业公司在景德镇宣告成立,这标志着景德镇陶瓷业进入一个企业化时代,而且有不少创新,还进行一系列技术革新,试行机械生产、贴花纸彩瓷,煤代柴烧造等。

相关阅读

元代景瓷生产的创新(二)


元代景瓷生产的另一创新是在工艺方面瓷土配方的改革。过去,瓷土原料配方单一,可塑性低,变形率高。元时,在景德镇东北部高岑村的山上发现了新瓷土,将这种瓷土与过去的瓷土配合,变一元配方为二元配方之后,由于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降低了瓷器烧成中的变型率,使瓷器质量有显著提高,并且为制造大型器创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由于土出高岑,世界上就把这种瓷土统称作"高土岑"。高岑村也就成了"高岑土"的命名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278年)朝庭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专门为皇家烧造瓷器。由于此事是朝庭官府机构枢密院所管,许多瓷器上标有"枢府"两字,釉呈卵白色,所以被称为卵白釉枢府器。这种瓷器胎体厚重,色白微青,光泽度好,比以前的青白瓷质量又有很大提高。

明代-产瓷中心

在元代的基础上,明代的景德镇瓷业有更快的发展。这时的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所产瓷器不仅数量大,质量好,而且品种多,销路也很广。明时的科学家宋应星在他著名的《天工开物》上就写道: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另一明代的官员王世懋,在他的《二酉委谭》中也说:"在另一段记述中则显得更加形象和幽默。他说,景德镇"为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余尝分守督运至其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从这些记述中,可以明确认识到明代景德镇瓷业生产之辉煌。

元代景瓷生产的创新(一)


宋瓷有突破性进展

公元十一世纪末到十二世纪初,由于战事频起,北方诸名窑相继陷落宋室南迁之后,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制瓷技艺更向景德镇集中,在瓷业生产上集南北名窑之大成,工艺水平有突破性进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业陶都会"。据蒋祈所著的《陶记》称,当时的景德镇有窑300余座,形成全镇"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胜景。祖籍今乐平市的南宋文学家洪迈,在他的《斋隋笔》中就有"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记载。当时景德镇所产的青白瓷洁白细腻,体薄透光,青中有白,白中显光,所以有"琼玖"、"饶玉"的美称。在品种方面,有日用瓷、化装用具、弈具、博具和瓷雕等等,而且造型精巧,刻印花纹生动清晰,质量很高。

元代景瓷生产的创新(一)

元代统治中国时间并不长,但从景德镇的制瓷历史看,元代却是一个创新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景瓷生产除在宋代基础上继续大量烧造青白瓷外,其最大成就是创制成功至今仍享有盛誉的青花瓷。

元以前,瓷器装饰比较单调,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釉色装饰贫乏,因此青花瓷的烧制成功,开创了白瓷彩绘新时代,成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它一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使景瓷生产出现空前繁荣局面。从各博物馆现存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看,制瓷工艺相当成熟,质量已达很高水平。

与青花同时,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釉里红瓷,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釉里红瓷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烧制难度较大。此外,元代景德镇还烧成了红绿黄三彩瓷、卵白釉、铜红釉、霁青釉等新品种,使景德镇瓷器装饰丰富多彩。

景瓷与食


吃货只在乎吃啥,但是对真正的美食家来说,用餐不仅仅是吃,也是一种品。与那些只求果腹、只顾拍照晒图的人截然不同,进餐的过程也可以是视觉与精神的享受。所以说,美食要色香味美,做成菜肴后必须要考究用何种器皿最搭调。

景德镇成为中国瓷业中心后,瓷器生产的规模和品种大为增加,当瓷器飞入百姓家,大大推动了饮食业发展步伐。据记载,明朝正统年间,朝廷举办过一次国宴,招待外国宾客,宴会上琳琅满目的美食佳肴与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器同时引起了外国使臣的浓厚兴趣。宴罢一清点,许多青花酒具不翼而飞,后来才知道多数外国使臣从未见过这样冰清玉洁的青花瓷,爱不释手,顺手带回国了作纪念品。

瓷器在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两宋时期,江西景德镇所生产的青白釉饮食器,普遍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由于胎质透明,釉色白中泛青,玻感强烈,有些饮食器胎之薄,隔层竟能映透出手指纹,几乎达到脱胎瓷的境地。景德镇窑大量烧制日用器皿,食器有各种款式的碗、盘、碟、壶(注子)、温碗(注碗)、杯、托子、台盏等。除了以釉取胜外,还以刻划花、篦点、印花来增加青白釉瓷的艺术感染力,广受民间的喜爱,全国各地窑纷纷仿烧。

明代经济发达,社会上追求美味佳肴成为一种时尚。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瓷食器配合色香味俱佳的山珍海味、新鲜时蔬,形成了中国美食文化的亮丽色彩。也正是这个时期,景德镇瓷器逐渐进入欧洲上流社会的厅堂。名门淑女伸出纤纤玉手,端起轻盈糯滑的中国瓷杯,良好的教养和娴静的性情得到了恰当的表达,而中国却赚取了大量的真金白银。

清代是封建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地位的尊卑高低在饮食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不同身份的人所使用的餐具必须有严格的区别。据《国朝官吏》记载,太后、皇后每人配备的各种细瓷盘、碗、杯、碟、蛊等可达340件之多,另外代表她们身份的黄地白里暗刻云龙纹瓷器18件……而皇帝的用数没有规定,从他们的使用实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都体现了至高无上的尊严。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庆典正值中国国力衰微内忧外患之时,可是为了大排场,慈禧力主大操大办,光是瓷器就专门生产了29170件。这个光荣的任务当然是落在景德镇身上。景德镇赶制的寿用餐具包括大海碗、二海碗、大碗、中碗、杯碗、宴碗、汤碗、饭碗,不同尺寸的盘、碟、汤勺、饭勺、羹匙等。

不管怎么样,历史已经证明,美食与名瓷,是生活艺术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英雄离不开美女一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