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陶瓷艺术 > 导航 >

潮州陶瓷:别具风格的陶瓷艺术

潮州陶瓷:别具风格的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0-09-28

陶瓷艺术。

潮州瓷塑制作鼎盛于宋代,明代以后南移枫溪。解放后,枫溪瓷塑得以更快发展,逐渐形成“清新、素雅、细腻、玲珑”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陶瓷一大流派,有“中国瓷都”之称。

枫溪瓷艺利用雕、镂、塑、捏、贴、刻、划、印、压等技法,通花(镂空瓷)、瓷花(寄花瓷)是最具特色的产品,充分展示了枫溪瓷的玲珑剔透、清雅、华丽的艺术风格,令人赏心悦目。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绪。自8000多年前之新石器时代开始,代不间断。枫溪境内周围也有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贝坵遗址及陶器的发现和唐宋窑址的遗迹。宋代笔架山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便有大量人物、动物瓷的制作,为全国同期各窑口所罕见。宋以后,枫溪成为陶瓷生产中心,一直延续至今。

潮州枫溪瓷艺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吸收潮州民间艺术之精华,形成了富于艺术特色的独特风格。

枫溪瓷艺的艺术制作手法独特多样。技法上雕、塑、镂、捏、贴、刻、划、印、压等多种,装饰手法也独特多样。人物瓷塑、动物瓷塑有写实、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光彩照人,神韵独具。通体镂空艺术瓷彩通花瓷,与捏塑瓷花结合而成通花瓷花技艺,在国内外瓷坛独步,多层次镂空和寄贴立体瓷花,技艺卓绝。

枫溪瓷艺题材广泛,品种繁多,主题突出,格调高雅,催人奋进。但随着时代变迁,工厂改制,原有创作组艺人星散,不少人为生计改弦易辙,放弃了原先的追求。中青年艺人多数下海,为企业生存发展而奔波,造成瓷艺人才的青黄不接。一批老艺人相继谢世,其他几位代表人物年事已高,独特技艺难以为继,后继乏人。艺术陈设瓷的产量、产值、件数大量萎缩,一些技艺已处濒危状态。

将其列入非物质遗产,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抢救保护,对于保护有突出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瓷艺,保护和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艺术,促进艺术的创作、欣赏、收藏、研究、继承和发扬我国陶瓷艺术,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地方经济、促进陶瓷经济、文化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

小编推荐

广东潮州独特艺术特色的枫溪陶瓷技艺


潮州瓷塑制作鼎盛于宋代,明代以后南移枫溪。解放后,枫溪瓷塑得以更快发展,逐渐形成“清新、素雅、细腻、玲珑”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陶瓷一大流派,有“中国瓷都”之称。

字串8

枫溪瓷艺利用雕、镂、塑、捏、贴、刻、划、印、压等技法,通花(镂空瓷)、瓷花(寄花瓷)是最具特色的产品,充分展示了枫溪瓷的玲珑剔透、清雅、华丽的艺术风格,令人赏心悦目。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绪。自8000多年前之新石器时代开始,代不间断。枫溪境内周围也有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贝坵遗址及陶器的发现和唐宋窑址的遗迹。宋代笔架山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便有大量人物、动物瓷的制作,为全国同期各窑口所罕见。宋以后,枫溪成为陶瓷生产中心,一直延续至今。字串5

潮州枫溪瓷艺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吸收潮州民间艺术之精华,形成了富于艺术特色的独特风格。

字串9

枫溪瓷艺的艺术制作手法独特多样。技法上雕、塑、镂、捏、贴、刻、划、印、压等多种,装饰手法也独特多样。人物瓷塑、动物瓷塑有写实、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光彩照人,神韵独具。通体镂空艺术瓷彩通花瓷,与捏塑瓷花结合而成通花瓷花技艺,在国内外瓷坛独步,多层次镂空和寄贴立体瓷花,技艺卓绝。字串8

枫溪瓷艺题材广泛,品种繁多,主题突出,格调高雅,催人奋进。但随着时代变迁,工厂改制,原有创作组艺人星散,不少人为生计改弦易辙,放弃了原先的追求。中青年艺人多数下海,为企业生存发展而奔波,造成瓷艺人才的青黄不接。一批老艺人相继谢世,其他几位代表人物年事已高,独特技艺难以为继,后继乏人。艺术陈设瓷的产量、产值、件数大量萎缩,一些技艺已处濒危状态。

将其列入非物质遗产,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抢救保护,对于保护有突出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瓷艺,保护和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艺术,促进艺术的创作、欣赏、收藏、研究、继承和发扬我国陶瓷艺术,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地方经济、促进陶瓷经济、文化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德化陶瓷总站

潮州陶瓷历史


潮州,是广东省省辖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中下游,

潮州的先民属古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南迁入潮州。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属南海郡,始载入版图。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成和六年(公元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官郡,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分东官置义安郡。这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义安郡这个名称一共使用了260年。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 后人也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

潮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岭东首邑”等美誉,有史以来至建国前,一直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府治之所在地。潮州市文物古迹众多,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广东文物古迹荟萃之地。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和业陶,唐高宗仪凤调露初年(公元676-679年),潮州已有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并出现了釉下点褐彩瓷器。潮州作为宋代的广东瓷都,其中心产区就在潮州城四围,即今湘桥区辖区。

潮州陶瓷分美术陈设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和特种陶瓷等大类,以美术陈设瓷的通花瓷花为特点,通花瓷花以雕镂精细的镂空技艺配以捏制的各式瓷花,以玲珑剔透之美而独步瓷坛。其装饰多以镂空几何纹样为底纹,底纹多为四方连续图案,便于雕刻,适于烧制,易于表现出精工细致的艺术效果。大体上有通花与釉上彩绘结合、通花与浮雕结合、通花与瓷花结合。雕刻技法上有单层雕刻、双层雕刻、多层雕刻且可转动。是具有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瓷器艺术品,也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雕塑镂空与提花融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潮州彩瓷中的釉上彩绘,颜料丰富,构图清新,工笔彩绘,工整细腻,色彩富丽,经历代艺人的努力,形成了有别于其它瓷区的彩绘风格,陶瓷界誉之为“潮彩” 。

紫砂壶别具气韵的艺术珍品


对于紫砂壶,除了造型千姿百态,泥色丰润古雅,功能奇异独特之外,还集诗、书、画、印于一壶。因此,每一只壶,都是一件别具气韵的艺术珍品。

中国人爱吃茶、赏壶、品茗、吟诗,风雅之至,留传下来的赏茶诗也不少,其中有宋代欧阳修“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的佳句,还有梅尧臣的“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等等,但当时还没把这些诗句铭刻于紫砂陶中。直至明清时期,宜兴陶瓷蓬勃兴起,紫砂壶才吸引了众多书画名家来到宜兴,他们或亲自挥笔兼刻,或与艺人合作镌刻,使紫砂壶成为“字随壶传、壶以字贵”的雅玩。

有的壶身镌铭曰“一杯清茗,可沁诗脾”;也有镌“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的;还有人借铭文渲发胸怀。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紫砂壶上刻一诗云:

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乾隆帝也曾为紫砂题诗一首:

锦校不藉无孙掷,练影中堆万簇花。

设与水仙作春波,天边风月傲清华。

 此壶至今还在北京故宫收藏 

西夏陶瓷的独特风格


西夏是另一个少数民族——党项族建立,他们生活在草原与大漠之间,汲取着中原文化的营养,又不肯完全被汉化,仍执着地保持自己的风情。但是,西北的山水毕竟与中土相连,我们仍能从它的器物中看到血脉相融的迹象。

顽猴戏鹿

此瓶是一件民间生活用瓷,瓶口外撇,短颈,丰肩,长腹,宽圈足,砂底无釉,造型挺拔秀丽。通体施白釉,釉下以黑彩勾勒纹饰,肩部绘一周变形莲瓣纹,两侧绘两组下垂的卷叶纹,腹部一面绘两只展翅飞翔的大雁盘旋于芦草上空,另一面绘一只猴与一只梅花鹿在芦草丛中跃动嬉戏,猴以一手持苇草逗鹿玩耍,鹿单腿抬起,低首抿唇,若有所动,看得出猴的顽皮与矫健,还有鹿的机灵与乘巧,整幅画面充满着运动感和节奏感,生机勃勃,活灵活现,以酣练的笔调,描绘出无尽的画意,让人说不出来,又爱不释手。

美好向往

画的主题选用猴、鹿纹,取材于中国民间的风俗,隐喻“侯(爵)”与“(俸)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官禄和长寿富贵生活的向往。非常沉重、看似模糊的理想追求以如此轻松活泼的画面表现出来,我们不知作器者何人,但愿将此瓶连同那份美好向往保存长久。

现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风格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景德镇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装饰风格丰富多样,现代景德镇陶瓷在保留传统工艺特色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从而使其焕发出新的艺术活力。在影响陶瓷艺术风格的诸多元素中,陶瓷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的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瓷器是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伟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其中,流播海外的景德镇陶器更以其悠久的制作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产品等令全世界人赞叹不已。下面,我们具体谈谈景德镇陶瓷的分类及其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我国流播海外的景德镇陶瓷的类别

1.青花瓷

青花瓷烧制始于元代。青花瓷是用色料描绘纹样于坯胎上,然后在纹样施釉后再经高温烧制而成。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如下:素雅、剔透、釉色晶莹。青料溶于胎釉之中,尽管色泽单纯,可是发色青翠,感觉饱满,历用多年而不褪色、不碎瓷。

手绘青花旗袍美女人物造型花瓶

2.景德镇陶瓷中的粉彩瓷

粉彩瓷别名软彩瓷,创烧于清朝康熙晚期,完善于雍止、乾隆年间。其法:将图案轮廓勾勒于白胎瓷器上,再涂抹色料于其上,然后移入700摄氏度以上温度的磁窑烧制而成。粉彩瓷色泽柔美,绘画工整细腻,具有国画风味;此外,浮雕感强,民族特色浓郁。画的内容有:(1)中国神话故事;(2)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3)自然清新的山水;(4)栩栩如生的花鸟草虫;(5)对称工整的几何图案等。

3.颜色釉瓷

颜色釉瓷的制作方法为:在釉料里掺合某种金属氧化物,高温烧制后釉料会自然呈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此即为颜色釉瓷。颜色釉瓷的颜色受制于下列诸多因素:(1)在釉料中起色剂媒介作用的特定氧化物金属;(2)釉料粒度大小;(3)烧制温度的高低;(4)烧制氛围等。值得一提的是,诸如“祭红釉”之类的颜色釉,在配料工艺与烧制工艺等诸多方面均难度很大,故“祭红釉”素有“千窑一宝”之誉。

4.雕塑瓷

景德镇瓷雕制作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隋代已经出现“象”、“狮”大兽等瓷雕制作。而今的景德镇瓷雕工艺丰富多彩,瓷雕艺术更加精湛。比如有色泽艳丽、造型优美抑或雄浑的浮雕、镂雕、捏雕、园雕等。

二、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程

宋代,皇帝宋真宗曾将年号景德赐予今天的景德镇,景德陶瓷于是誉满天下。之后,景德镇陶瓷历经元、明、清三代而赢得“天下窑器所聚”之誉。至清康、雍、乾三代,享誉更甚。景德镇瓷器素有“声如磬,明如镜,薄如纸,白如玉”之盛誉,更兼具熔古典诗词、雕塑、绘画、书法、工艺等于一炉,因而享有“书比荆关字比苏,贵逾珍宝明逾镜”之盛誉。乾隆年间,景德镇瓷窑除官窑之外,尚有分布广泛的300多处民窑以及数以万计的工匠。这一时期制作的青花瓷画面干净清晰,色彩光艳翠蓝,呈现出清新雅丽的特征。其中,五彩瓷器色调鲜艳,态势富丽堂皇。较之明代的陶瓷,更显得层次分明,立体感强。这一时期的陶瓷,还因为将西洋油画勾勒于瓷胚之上,再将之入窑烧制成珐琅彩瓷器,呈现出融汇中西风情的艺术风格而成为御用之品。上述风格各异、美不胜收的名贵瓷器,或者沿着“丝绸之路”抑或沿着海上“陶瓷之路”而“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开展中外贸易与传播中华文化艺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丰富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现代景德镇陶瓷装饰风格

我国现代景德镇陶瓷在装饰风格方面有两个巨大的突破:(1)现代艺术家们摒弃了清代以来浮躁、华贵、满饰、繁縟等“宫廷”风格,代之以明快、淳朴、空灵、简练的艺术风格,从而彻底摒弃了此前刻板生硬、沉闷拘谨之时弊,代之以灵便鲜活、活泼生动的艺术特色。(2)打破了康熙以后纸画与瓷画互相重合的艺术风格,代之以百花竞艳、个性强烈、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崭新的艺术风格。现代艺术家们讲究因材施艺,讲究随型赋彩,追求虚实结合、工艺装饰创新、立体感强的陶瓷艺术效果。

在装饰构图上,既保留了传统的装饰形式:(1)主题独幅装饰;(2)图案边脚装饰;(3)锦地开光装饰;(4)正反主次装饰等。还创新了别开生面的装饰形式:(1)分层平地装饰;(2)综合构成装饰;(3)毛地开窗装饰;(4)书画合壁装饰;(5)阴阳对应装饰;(6)图地相衬装饰;(7)自由缠枝装饰;(8)旋转斜纹装饰;(9)通景压幅装饰;(10)通体连接装饰;(11)散点满布装饰;(12)分格条块装饰等。

在装饰表现形式上,既保留了传统写实法,更创新了兼工带写与抽象和写意并存的艺术手法。写实艺术细致严谨,绘画对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凸显出艺术家写实技艺的精湛与高妙;写意艺术气势磅礴、雄浑大度,寥寥几笔即令写意对象形神皆出,凸显出艺术家的笔墨神韵和潇洒气度;抽象艺术意蕴深邃且独运匠心,将形式与创意融溶化,留给人们更多的联想空间,令人觉得余味无穷。

四、影响我国景德镇陶瓷艺术风格的诸多因素

陶瓷艺术家在创作陶瓷艺术作品过程中体现出的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陶瓷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我国古代素有“各师成心,其异如面”之说,说的就是艺术家的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瓷的艺术风格。

俗话说的 “书如其人”或者 “文如其人”等,是指艺术家的气质与风度,也即其个性。这种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主导陶瓷艺术风格的方向。然而艺术家的性格与艺术家的气质、风度等并非一回事。艺术家的性格在很多时候具有很多非确定性因素。所以,随着艺术家情绪的波动,陶瓷艺术的风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陶瓷艺术家的个性气质决定了他利用媒介塑造形象传达情感时,往往有与其它人不同的运作方式。这种运作方式就是人的心理动力特征(气质)的鲜明体现,而不只是个别技巧。当他成功地将他所要表现的题材制作,成为美的产品的时候,无形中自身也凝冻在作品中了,于是便形成作品独特的风貌,这就是艺术风格。

五、结 语

景德镇陶瓷艺术有着灿烂的历史和辉煌的今天,在这块土地上孕育成长的大批对陶瓷艺术执著追求的陶瓷艺术家们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以更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陶瓷艺坛,竞放异彩。

陶瓷文化鉴赏-潮州窑


潮州窑:在今广东潮安县,唐宋属潮州,故名。始烧于唐代,终于宋。唐代烧青瓷和酱褐釉瓷,宋代以烧青白瓷为主,兼烧青瓷和黑瓷等。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唐代产品胎质一般呈灰色,胎体较厚。釉面一般均有细小开片。器形有碗、碟、壶、杯、罐、盆、枕等。碗以敞口平底造型为多见,一般施釉不到底。少量碗为圈足或四花瓣口圈足,碗内凸起四条直线。青瓷器物上有点褐彩装饰的。(2)宋代产品胎质细密,胎色大致可分白、灰白或深灰等种。施釉较薄,一般都有细小开片。(3)宋代瓷器器形有碗、盘、杯、壶、瓶、炉、罐、盆、灯、粉盒、砚、笔架、佛像和玩具等。青白瓷产品以浮雕莲瓣纹炉和喇叭口、长颈、细长流的壶最具特色。(4)青白瓷装饰以划花为主,其次是雕刻、镂空和褐色点彩,印花很少见。划花线条简朴流畅。内容以弦纹、卷草纹、平行斜线纹为主,其次是蓖纹、莲瓣纹和云龙纹等。青白瓷佛像的头、眼、须部常点以黑褐色彩,此为一大特点。(5)青瓷产品中较有特色的有贴花双鱼纹盘,双鱼纹是贴附上去的,釉色较淡,胎质较松,与南宋龙泉窑青瓷贴花双鱼纹盘有区别。(6)器物一般采用垫饼或垫环装烧,故底足无釉。盆类器皿中有的采用叠烧法,盆内底留有支钉痕,一般为5个支钉痕。

风格独特别具一格黄釉瓷


色釉瓷也称单色釉瓷,它是在瓷胎外仅施一种颜色釉的瓷器。

我收藏着一对黄釉刻划云龙纹小方碟,经常把玩,爱不释手。这对小方碟系正方形倭角,呈八角形。正面全为细碎开片,碟心方框内刻划出一条龙纹,这是一种3爪龙纹,较为少见。龙的周围饰有9朵不同形式飞云纹,描绘出巨龙腾飞彩云间的生动画面。背面亦为细碎开片,无纹饰。方碟系为方足,足高约4毫米,外边内斜,底足无釉,露胎处可见“火石红”。

两只小方碟略有大小轻重之别,一只92×91毫米,重88克,一只89×87毫米,重80.60克。通高均18毫米,亦均无任何款识。这对小方碟制作精致,确是一件难得的

民窑精品。故宫博物馆著名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看后,认为这是光绪年间的民窑精品,值得收藏。 据考,黄釉瓷是色釉瓷中烧制难度较高的品种之一,始于唐代,明代弘治年间烧制的黄釉瓷,风格独特,别具一格,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后历代都有烧制。

紫砂艺术的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


紫砂艺术的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

(一)时代的风格

从明代至今,因为时代背景不同,制作的工具、步骤、形成之法皆不相同。例如︰明末清初之壶多采用捏坯车胎之法,是先以手捏成壶形坯胎,置于干后,将坯胎放在车盘上,旋转车盘以刀按坯胎,即能车成圆形,再另接壶嘴与壶把。此种做法,在捏坯和接驳壶嘴与把时,需用手指累按手捏,所以壶体上隐约可见指纹与较粗的竹刀之痕,这个时期的壶,由于工具的关系,多无局部的精细加工,壶身里面片接之痕,壶嘴与把的泥接之痕明显。壶嘴与把多为手捏泥修成形,故弯折处,多有细小折纹。壶盖多用手捏,故常见圆形壶钮与盖形,并不是规律工整的。偶见精工之佳作,多为名气响亮者所做,如时大彬、陈子畦、徐友泉……等。精制紫砂壶时,即使用沾水之毛笔,将捏坯时的手纹及车胎的刀痕抹平,但是紫砂品的表面,经高温窑火烧熔,微有涨缩后再结成之表面,原有的指螺纹与刀痕仍隐约可细细地辨认。

清干隆时,开始有模印车胎手制成的壶,那是以泥片放入模型内,规筑成形,干后再车胎表面,使之平整光滑的方法。起初只有壶身采取模印,壶嘴与把仍是手捏成形,后又发展至壶嘴与把皆以模具印出,再接驳一起成形。此法做出的紫砂壶,外形规整,不歪不倚,看似精美,却较难发挥作者制壶时的灵动性,且模印车胎法较为简易,一般人工都可上手,适合大量制造,反而捏坯之法已少见。

直到清嘉庆时杨彭年善制紫砂壶,才又重拾捏坯车胎之法。此法做成之壶,看似不甚工整,却浑然有致,线条起伏自然,能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的技艺与灌注其形体之精神。所以后代之名家,如申锡、黄玉麟……等,皆受其影响,采用此古法。

现代紫砂壶之做法,圆器多采用「打身筒」之法,是在转盘上,把泥片圈接成筒状,用工具把泥筒均匀拍打成圆形的壶身,然后接壶颈、脚、把、嘴等部分,另做壶盖即成。方器则采用「镶身筒」之法,是按设计的形,先做好样板,依照样板裁切泥片,把裁好的泥片镶接好,配制壶盖即成。「镶身筒」法,事实上不是现代的做法,而是延续了过去的传统,遵循古法。一九六八年在扬州江都丁沟乡出土的一件「六方大彬壶」,其时代是明万历四十四年。这把壶的做法,是裁泥片镶接而成,壶嘴、把是用手搓捏塑加工,足以证明今日正统的紫砂成型法是沿袭传统而来的。

除了可从做工成型的工具、步骤上,推论其时代外,还可从紫砂壶的线条、造型结构上,看出同一时代作品的相似处。如明代的紫砂壶,壶风多优雅婉约,文人气息重,造型多素雅少华丽。从壶身的曲线到壶把与壶嘴的呼应,柔美为上,不愠不火,可取时大彬、惠孟臣、陈用卿等名家的作品为代表。他们承受宋明瓷器的一些影响,在明时的紫砂器上,可常见与宋明时期瓷壶的线条颇为接近,雍干时期的瓷器和紫砂器的线条也非常神似,由此可见,艺术的线条,是随时代的演变渐进而变的,而它们又可互相的影响与模仿,使我们在鉴赏时,对于时代的感觉,能了然于胸。

清干隆时,国富民乐,社会安定。当时的紫砂壶,多有华丽的装饰,造型偏重高贵富丽。它们的气韵开朗,秀丽温润,大多给予人们有亲切愉悦之感。嘉道年间,文风又盛,文人致力参与紫砂壶艺者,首推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他公暇之余,设计新壶式,手绘十八壶式,由中兴时大彬绝技的杨彭年制作。此时的壶风,形式儒雅,线条自然,不夸张低俗,壶身上常有书画壶铭,更加强了精练文化艺术气息。同光时期,经历战乱后,社会由动荡不安中,逐渐安定下来,此时壶风趋向,多为重实用,外形简单朴素为主,配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纯朴憨厚踏实的农民风格,流露在当时多数的紫砂壶上。民国初年,上海一些壶商,到宜兴订制壶坯,并随店主的意思,设计或自行刻上壶铭之书画,所以常见一些事实上不属于正统金石习惯的铭刻方式。这个时期,上海古董商甚至请一些紫砂艺人,如蒋燕亭、王寅春、顾景舟……等,根据古文记载的壶式,加上自己的设计,做出一些假古壶,谋取厚利。此时的壶风,多有矫情的意味,好似明明是惟利短视的世俗份子,却又附庸风雅故做文采翩翩之君子。壶的形式,多沿袭前人旧作,可是做法上手捏成形者少,半模半工者多,名家与商品壶之间质与工的差异甚远。

(二)个人的风格

现代宜兴的紫砂壶,由于工具与窑炉进步,制作的式样,何只千百种,但能遵循古法,如杨彭年般的手捏绝技制壶者,已经很少了。

紫砂艺人所使用的紫砂泥,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练土调配的秘方,是各有心法,所以他们用的紫砂泥,严格区分,还是会略有不同处。紫砂壶成型的方法,虽然随着时代演变,而成型的线条,却有如写字的笔迹,成为一种习惯。如同一人做的紫砂壶,连续拿出三个不同的造型做个比较,很容易发现壶肩的转折,壶嘴延伸的曲度,壶把圈的角度,都是非常接近的。壶身的装饰习惯,更是难以改变。紫砂艺人的人文修养与个性,也会融合于他的紫砂作品之中,形成一种强烈的个人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