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中国古代瓷器 > 导航 >

中国古代瓷器

中国古代瓷器

中国古代瓷器 中国古代瓷器种类 中国古代瓷器鉴赏

2020-09-28

中国古代瓷器。

瓷器器形若按大类分:有碗、杯、盘、壶、罐、盆、瓶、炉、盒、匝、枕、洗、尊等。每一大类又有若干品种,主要有:

(一)碗

造型特点是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形式多种多样。如六朝时的青釉莲瓣纹碗,唐代越窑海棠式碗,邢窑的釉花口碗,以后出现的折腰碗、斗笠碗、卧足碗、敦式碗、盖碗等。

1、宫碗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有“正德碗”之称。

2、羽觞杯的一种样式。器身椭圆、浅腹、平底。腹两侧置半月形双耳,亦有饼形足或高足。明末清初流行。碗身上往往题有信士弟子名称乞求内容、施舍时间等,多为青花瓷。

3、注碗温洒用具,与注子配套使用。一般碗壁直而深,有的通体呈莲花形,用时碗内放适量热水。注子内盛酒置于碗中。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南方居多。

4、盏瓷碗的一种样式,饮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兔毫盏、玳瑁盏为“斗茶”之上品。

5、茶船放茶盏的用具。因形似船,帮名。明清时景德镇窑烧制有仿官釉、表花、粉彩茶船。

(二)盘

盘的尺寸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敞口、撇口、敛口、洗口、卷沿、板沿、折腰式、葵瓣式、荷叶式、方形转角式和花形攒盘等。六朝时已有青瓷刻莲花纹盘,以后又出现白、酱、黄、绿红、紫等单色釉盘。也有在单色釉上饰以印花、刻花和划花纹饰的。明清景德镇窑又烧制了斗彩、五彩、粉彩、红绿彩、矾红彩装饰的盘。

1、攒盘用以盛放干鲜果品的用具,是由一定数量、各种式样的小盘,拼攒成一个多格的大盘。流行于清康熙年间,以素三彩和五彩器为多。式样有圆形、六方、八方形或叶形、牡丹形、梅花形、莲花形、葵花形、菱花形等多种。

2、高足盘盘心下承以高足。一般高足盘的造型是洗口、盘心平坦,盘以下承以喇叭形高足。最早见于隋代青釉高足盘,多数在盘心印图案或朵花纹样。明清两代景德镇窑多烧制青花与釉上彩绘高足盘。

(三)杯

1、高足杯杯身小,下承以高足,故名。饮酒用具。明代景德镇窑烧制青花高足杯、斗彩高足杯。宣德青花海水红龙纹高足杯、成化斗彩缠枝莲纹、葡萄纹高足杯是精粹之品。清代以青花高足杯居多。

2、羽觞杯的一种样式。器身椭圆、浅腹、平底、腹两侧面置半月形双耳,亦称“耳杯”。古代饮酒用具。东汉时有绿釉陶羽觞。两晋时有大量青瓷羽觞,南北朝时羽觞数量减少,形状如两端微尖略上翘的船形。

3、压手杯明代杯的一种式样。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是明永乐时独有的名贵器物。杯身绘青花缠枝莲纹饰,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款形有花心、鸳鸯心、双狮戏球三种。

4、高士杯明成化斗彩杯之一。饮酒用具。直口沿边微撇,口以下渐收敛,浅圈足造型小巧丰腴。所谓“高士杯”是杯身绘有文人行乐的图画,如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

5、三秋杯明成化斗彩杯的一种,敞口、浅斜式腹壁、圈足,杯身以秋菊、蝶、草组成画面,故名三秋杯。色彩以青花色勒,草花和飞蝶轮廓,以鹅黄、紫红、姹紫点染飞蝶和花蕊。杯形秀巧,画面素雅,为明瓷珍品。

6、爵杯酒具。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立柱,一旁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tAOCI52.COm

(四)瓶

盛酒或供陈设用器。唐代越窑青釉瓶、邢窑白釉、工艺精细、釉色纯正。宋代南北各地瓷窑大量烧制青、白、黑、青白、白地黑花、白地褐花、三彩和黑地铁锈花等装饰的瓶。造型有玉壶春瓶、梅瓶、筋瓶、净瓶、卷口瓶、盘口瓶、直径瓶、穿带瓶、弦纹瓶、瓜棱瓶、橄榄瓶、胆式瓶、葫芦瓶、双鱼瓶、多管瓶、蟠龙瓶、贯耳瓶等。元代的八方瓶、四系扁瓶为独创之作,明代有天球瓶、葫芦扁瓶、宝月瓶、象耳折方瓶、鹅颈瓶、蒜头瓶,清代有棒槌瓶、柳叶瓶、凤尾瓶、灯笼瓶、象腿瓶,双陆瓶,转心瓶,转颈瓶等形式各异的品种。

(五)盒

一种由盖、底组合成或如抽屉的盛器,装放食物、药品或化妆品用具等。按用途分,有食品盒、香盒、粉盒、药盒、镜盒、油盒、黛盒、盒、文具盒、棋盒等。其形制有圆形、长方、八角形、瓜形、石榴式、桃式、双鸟式、方胜式、银锭式、朵花式、镂空式、委角式、菊瓣式、筒式等。还有在大盒内套小盒的“子母盒”和多节套装的“套盒”等。唐代以后各地广为烧制。以宋代景德镇窑烧制的青白釉盒产量最大,盒底部多印有某家盒子记的作坊标记。

(六)罐

用以盛放或烹煮食物。造型特点是口径大腹丰且深,胫部内收,大底足。明清时期景德镇烧制了多种式样、多种装饰的瓷罐。如瓜棱罐、折方罐、鸡心罐、天字罐、撞罐、月牙罐、冰梅罐、蟋蟀罐、鼓式罐等等。以青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斗彩等装饰,精致华美。

(七)壶

汉晋时瓷质壶开始流行,历代烧制有大量有同形制的壶,如西亚的扁壶、鸡头壶、唾壶,唐代的凤头壶、皮囊壶,辽代的鸡冠壶、马镫壶等。壶式的演变是:早期壶形由口颈、腹、足构成,有的加双耳、无流与柄。六朝后盛放汁液的壶,在腹部置流和曲柄,如西晋时的鸡首流、羊首流,唐代的短颈管状流、八方流,宋代细长而弯曲的流。柄式有管形曲柄、龙柄、凤柄、龙柄、凤柄、曲带式柄等等。

(八)尊

其形制为敞口,粗颈、深腹、圜底、圈足。商代有原始青瓷尊,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形体高大精美,颇为富丽。宋以后瓷尊盛行,用于盛酒或做宫廷陈设用器,如汝窑三足尊、出戟尊。清景德镇窑产品丰富,有苹果尊、鱼篓尊、石榴尊、太白尊、马蹄尊、络子尊、百尊、萝卜尊、观音尊、牛头尊等等。

(九)

古代洗用具之一。造型为圆形,口部前侧有较宽的出水流,平底或圈足。最早见于汉代,此后历代瓷窑多有烧制。元代景德镇的蓝釉描金、釉里红雁纹、蓝釉白花,都是稀世珍品。

(十)洗

古代洗与文房用具的统称。最早见于西晋青釉制品,敞口、宽折沿、阔腹直壁、平底。洗沿和里心多刻画水波纹。宋代以后均有烧制。如仿古铜器式样的青釉双鱼洗耳恭听、鼓钉洗、圆洗、单柄洗、葵瓣洗、委角洗、蔗段洗耳恭听、莲花洗、桃式洗、叶式洗等。

(十一)炉

焚香用具,多用做生活燃香用具或佛前供器。造型多样,西汉时有陶质熏炉和博山炉,两晋时有青瓷熏炉,宋代南北瓷窑烧有鱼耳炉、鼓钉炉、乳钉炉、莲瓣炉、烧制下班香炉,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烧制青花米,以明宣德青花海水纹双耳三足炉为最。

(十二)灯

古代照明用具。陶、瓷制品均有。造型特点为上有油碗,中间承以支柱,下有底盘,盘下有足。灯柱的形式较多,有筒形、螺旋形、兽形等。明清时期景德镇烧制青花和彩绘高足烛台,因以蜡烛照明,故灯的造型变化较大。上有金属扦以插蜡烛。洗式小扦盘下接以长柄、中间承以洗式托盘再接以高圈足。

(十三)枕

有脉枕与生活用枕两类,后者最多。还有少数殉葬用的尸枕。唐代枕形体较小,以长方形为多。宋代南北窑广为烧制,产品多。陶与瓷制品均有,造型丰富,有长方、腰圆、云头、花瓣、椭圆、八方、银锭、鸡心以及婴孩、卧女、伏虎、双狮等形式。尤以磁州窑枕数量多,彩绘生动、民间生活气息浓郁。宋代瓷枕较唐代增多,元代瓷枕枕身更有长达40厘米以上者。瓷枕枕底一般有作坊标记。

延伸阅读

中国古代陶器简史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陶器究竟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可靠的材料予以详尽地说明。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注引中指出:“古奎是九世纪最早提出陶器发明的第一个人,即人们将粘土涂于可以燃烧的容器上以防火,其后,他们发现只是粘土一种可以达到这种目的。因此,制陶术便出现于世界之上了”。思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型的粘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部落古代先民的专利品,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任何一个古代农业部落和人群,都能各自独立创造出来。

陶器的产生是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是先有了农业,然后才出现了陶器。在人类进入新石时代,由于农业和牧畜业的出现,开始了定居、半定居的生活。特别是农业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比较可靠而稳定的可供食用的谷物。谷物都是颗粒状的淀汾物质,不像野兽的肉体便于在火上烧烤食用。同时,剩余的食物需要储藏起来。正因为如此,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定居生活的需要,人们对于烹调、盛放和储存食物及汲水器皿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从而促使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陶器。陶器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生产斗争中辛勤劳动的结果。从民族学和考古学上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物证。

陶器出现的具体年代,目前尚难确知,根据考古发掘材料估计,约在8—9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几千年来一直是人类的主要生活用具。这时的陶器由于烧造工艺的不同,还出现了红陶、灰陶和黑陶等不同品种的陶器。与此同时,人们为防止陶器经火烧或水浸泡断裂,而在泥土中羼入砂子,烧制成泥质夹砂灰陶和夹砂红陶。此类陶器多用于烹调器、汲水器和大型容器。故又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之分。

裴李岗文化,1977年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首先发现,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8千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此同时在河北武安县磁山也发现同时期的文化遗址,出土陶器带有一定原始性,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陶器。

仰韶文化,彩陶为其主要特征,根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7000——5000年。陶器皿种类主要有盆、罐、钵和小口尖底瓶等,质地有泥质陶和夹砂陶。

屈家岭文化,是继仰韶文化之后分布在江汉流域的一种文化,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4000多年。

大汶口文化,是继仰韶文化后、龙山文化之前在东方的一种古代文化,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6000——4200年左右,其陶器器型和纹饰也自成特点。

龙山文化,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4300——3800年,黑陶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同时,龙山文化晚期还出现用高岭土烧制的白陶。为后来原始瓷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商代,青铜器的制作成就辉煌,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仍以陶器为主。商代陶器仍以灰陶为主,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陶的不同作坊。但到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

西周以后,陶器种类繁多,除陶生活器皿之外,还有砖瓦、陶俑和建筑明器等。到战国、秦汉时期,用陶俑、陶兽、陶明器随葬已成习俗。因此,制陶业更加繁荣。近年在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陕西咸阳,江苏徐州发现的西汉时期兵马俑,其造型之精,阵容之宏伟,为世界所罕有。

汉代,由于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厚葬风气在民间普遍盛行,制陶业大量烧造陶明器用以随葬。这时,战国时期出现的彩绘陶器得到发展,釉陶也普遍应用,同时在陶明器上用白粉、墨书文字者也大量出现。到东汉晚期至三国,瓷器的烧造技术逐渐成熟,陶器才为瓷器所取代,而退居次要地位。

唐三彩属铅釉陶器,采用高岭土胎,施彩釉烧制而成。宋金仍流行。

中国古代陶塑人物


今天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陶瓷雕塑人物。

公元前一万年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改造自然,支配自然的能力显著增强, 陶器就是在这个时候发明出来的。古代先民在对土壤的开垦和接触中,逐渐认识并掌握黏土的可塑功能,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懂得了土块经过烧烤以后可以变得坚硬,于是人类尝试将黏土制成泥胚,把它烧制成能盛放液体并能耐火烧的陶器。在人类最早生活器具创造的同时先民们就不忘用“人”的形象创造出来。甘肃礼县高寺头出土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少女头像艺术手法颇为概括,是最早的陶塑人物之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祭祀和陪葬制度促使了陶塑人物的大量创造。先秦、秦汉时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造型艺术表现了广阔无垠的宇宙意识,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深沉雄大的气魄、气势磅礴,秦兵马俑展现了秦一统天下的现实,是统治者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理想,也是世界最为宏大的陶塑人物群像,体现了先民们高超的塑造能力。汉阳陵出土的裸俑更为装饰性,线条简洁,展现了汉代陶塑人物的基本风貌。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陶塑人物步入更为成熟也是成就最高的时代之一。俑类是唐三彩最为重要的表现类型,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其造像丰腴,线条流畅。

明清时期具象人物陶瓷的特点可以归纳为:(1)明英宗之后陪葬制度废除,其创作的功能和目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观赏、审美已成为陶瓷人物创作的最大的功能,为活着的人而非为死去的人创造。(2)陶瓷产区概念的形成。德化、景德镇、宜兴、石湾等陶瓷产区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陶瓷人物作品。(3)生活器具成为陶瓷的主流,人物相对器物逐渐被边缘化。

陶瓷文化:中国古代著名官窑瓷器


定州白瓷孩儿枕。

官窑瓷器具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定窑

定窑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这一区域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北宋中后期,定窑被选为宫廷用瓷,身价大增。定窑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分到了景德镇,一部分到了吉州,产品称为“南定”,其中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定州白瓷孩儿枕”是定窑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官窑

官窑始于宋代,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器多仿古,主要有碗、瓶、洗等。胎体显厚,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南宋时,在今杭州市凤凰山南麓乌龟山郊坛另设新窑,称“郊坛下官窑”,又称南宋官窑。瓷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釉面乳浊,多开片,称为“蟹爪纹”。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足上却偏赤铁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

钧窑

钧窑创始于唐代,产地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故名钧窑。钧窑极其珍贵,民间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钧瓷釉采用氧化铜为着色剂,这样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钧窑釉色可呈现月白、天青、天蓝、葱翠青、玫瑰紫、海棠红、胭脂红、茄色紫、丁香紫、火焰红等,色调之美,妙不可言。由于釉色相互交融而产生的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他瓷器的一大特色。

汝窑

汝窑在今河南省汝州市,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烧制的器型简单,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汝窑瓷器由于釉中含铁,烧制成品呈现纯正的天青色。汝窑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同时又吸收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汝窑大约共烧制了20年左右,传世品极少,目前存世不足70件。

哥窑

哥窑烧造年代为南宋中晚期,产地为浙江龙泉。哥窑瓷器从色泽区分,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种类。哥窑釉质纯粹浓厚,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区分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从纹形看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总名为“百极碎”。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具有“金丝铁线”的特征。哥窑器物传世的以各式瓶、炉、洗、盘、碗、罐为常见。

中国古代青瓷的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之子曹丕夺取东汉政权建立了魏国,后因混战兼并中出现的封建割据局面,形成了三国鼎立,也就是魏、蜀、吴的三国时代,到了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曹魏政权,建立了晋王朝,就是后人常说的“西晋”,当西晋统治面临严重危机之时,原来坐镇在下邳(今江苏宿迁西北)的琅玡王司马睿于307年南迁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史上称为“东晋”。从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的100多年中,中国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南北朝”时代,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总称。

公元581年杨坚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立了隋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也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分裂局面,历史又进入了大统一的时代。

从西晋的建立,到北朝的灭亡这300多年的历史阶段,也就是人们常称的魏晋六朝时期,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古代青瓷发展进入重要时期,成为东方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一时期青瓷生产中,反映社会生活和以人文图腾为对象的各种动物形象塑造,成为这一漫长时期内青瓷生产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取动物形象为器皿的造型,早在青铜器时代就广为流行。后来匠师们集先民铸动物形象器皿的技巧塑造出许多外观优美、经济实用的象生瓷,开创了青瓷动物造型的一代风尚。

除常见的日用品,碗、砚、盂、瓶等外,各式动物造型,如镇墓兽、鸡笼、狗圈、猪圈等冥器,还选择鸡、狗、羊、熊、狮、虎、鸟、蟾蜍等多种动物形象作为器皿的整体或局部造型,更是六朝青瓷的显著特征。

魏晋六朝时期,长江以越窑、瓯窑、洪州窑、婺州窑等生产青瓷制品系列,胎质很坚致,胎土呈青灰色具有深浅不同。釉的密度和胎骨已相适应,即胎,釉胶着力强,因火候不易掌握故釉面不完全纯净,且成色略有差异,除青色外,另有青绿色、黄绿色等。釉质有透明的玻璃釉和不甚透明的两种。前者施釉肥厚,且多有细小开片纹,后者则大多无纹片。

六朝青瓷除了青瓷羊、狮型烛台外,鸡首壶这种器皿已成为六朝青瓷的断代准器之一。很多古瓷藏家一直很难以理解为何其从三国时横空出世,继而在六朝达到鼎盛而到了隋唐却又了然绝迹?鸡首壶这一独特造型象征着那个时代,从实物史料上看鸡首壶有一定的演变过程。早期的鸡首壶形为小盘口罐,肩部塑一鸡首;另一面贴三角形状的鸡尾,两侧有小铺首,到东晋鸡首壶已基本定型,壶身变大,肩部的鸡首上塑有公鸡冠及母鸡冠,有双鸡首和单鸡首,颈部加长,圆啄有孔及实心两种,普遍装有把手,把手有圆锥型、小手型、双柱型,一端呈龙首状,从铺首到半环式系又到平面桥形耳系,南北朝壶体开始变瘦长、挺拔,把手高于盘口,六朝时期的青瓷鸡首壶,应是一种陪葬品。

笔者有一件双鸡首壶供收藏爱好者欣赏,图中青瓷鸡首壶年代为东晋,距今约1500年左右,器高25厘米,腹部直径14.5厘米,盘口直径9.5厘米,底部直径12厘米。双圆柱把柄上塑有龙首,龙首口叼盘口,生动逼真,高昂的双鸡首,鸡冠高耸,眼珠传神悦目,鸡啄圆无孔,

刚劲有力的身躯,仿佛报晓雄鸡双双引吭啼鸣,两侧有对称的平面桥型系,通体施青釉微黄,胎釉结合紧密,釉面亮光莹润,有细小开片纹,平底无釉,有红褐色垫烧痕,为越窑青瓷品种,加上龙柄,双鸡首的造型实为稀罕之物也。

该壶具有强烈的时代个性“魏晋风度”雄健的器型,独特、别致的造型,时代特征十分明显,品相完好,为六朝青瓷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在古陶瓷收藏蔚然成风的今天,六朝青瓷被越来越多的收藏家看重,视为珍藏品种,其升值空间不言而喻。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明可以说非常繁多,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把中国一些非常著名的技术发明由A到Z列了26项。李约瑟说:中国的文献考古证据和图画见证清楚地向我们显示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发明与发现。不管你探究哪一项,中国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地位居世界第一。

瓷器是中国发明的,现在的欧洲,常常在中世纪或者是近代皇室的家居、宫殿里的装饰中,可以发现中国的瓷器。中国还是一个丝国。中国古代的纺织机械,在李约瑟列的26项发明里就有缫丝机和提花机,他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两个纺织机械,而且比西方要早很多年。中国古代的建筑也有很多发明,斗拱就是其中之一。斗拱,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中国还发明了拱桥、吊桥,李约瑟都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里有论述。

另外,中国也是各个民族中造船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造船方面用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技术。这个技术让李约瑟赞叹不已,即水密隔舱技术,就是用厚实的木板将整船分隔成多个舱区,这样即使一舱破损进水也不会影响整船的航行。

中国古代黑陶文化的发展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

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

黑陶工艺主要利用陶轮轮制的方法。它不以装饰取胜,而是以造型见长。黑陶的造型品种除了尖底瓶、罐、盆等外,还出现了鬲(Li)、豆、杯、鼎、等品种。

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董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有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陶,代表看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在我国东南地区:长江下游有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千年左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较早的遗址之一。出土的黑陶,火候较低,胎壁较厚,全系手制。造型简单,厚度不匀,显示出当时制陶的原始性。主要器皿有釜、钵、罐、盆、盘等。装饰技法有刻划、捏塑和堆贴。图案有各种几何纹和动植物纹。其中,以较写实的畜兽鱼鸟和花草一类的装饰最具代表性。典型陶器有猪纹方钵、上绘一猪、巨眼长嗓,鬃毛清晰。又有稻穗猪纹陶盆、鱼草纹陶盆、五叶纹方钵等。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的陶器,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多绳纹粗红陶,晚期又有泥质红陶、黑陶和彩陶。这时又出现了几何印纹陶,为商周时期在华南地区广泛流行的先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