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枢府瓷器鉴别 > 导航 >

匠艺宫心枢府于人 九元宵盛灵岩于栖

匠艺宫心枢府于人 九元宵盛灵岩于栖

枢府瓷器鉴别 艺宝瓷砖 大唐合盛瓷砖

2020-10-10

枢府瓷器鉴别。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设立枢府专门管理烧造瓷器,枢府烧出的白瓷为甜白釉色,被后世称为“枢府瓷”。并且此时对外贸易、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开始烧造大量外销瓷。元代盛行大量烧造青花瓷,大多数就是提供外销到中东众多伊斯兰国家。在创烧众多新品种时,并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钧窑和龙泉窑,釉色肥厚圆润,器形圆壮,很多地方都有明显吸收汉文化特点。

到元代瓷器,人们自然会想到元代青花,实际上,元代创烧的卵白釉瓷也是朝廷定烧的一种高档瓷器,在当时极富盛名。卵白釉是在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卵白釉深受元代朝廷的喜爱,传世品以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烧的卵白釉瓷为多见,枢密院定烧瓷在盘、碗器的纹饰中印有“枢”、“府”二字,故卵白釉又称之为“枢府”釉。

枢府釉瓷是一种介于白釉或青白釉色调的瓷器,色白微青,呈失透状,颇似鸭蛋壳色,存世量极为稀少,不说拥有一件,就是能够近距离观赏一下,与其零距离接触一回都要随缘。收藏界更有着“收十件明代、清代官窑瓷器易,找一件枢府瓷难”的说法。

此类瓷器的最初烧造地点现在已经找到——景德镇南岸的刘家坞,大量带有龙纹、凤纹并有太禧、万寿、枢府等文字的瓷片被挖掘出来,当然,还有窑具。在当时,瓷器上所印的文字取决于哪个部门定烧。例如瓷器上印有“枢府”,就是“枢密院”定烧的,太禧、万寿则是宫廷定烧的。至于这些卵白色的瓷器为什么不叫太禧瓷、万寿瓷,而统称“枢府瓷”,倒成了一个不解之谜。有收藏爱好者认为:有些迷不解开更好,让这种精美的瓷器永远披着神秘的色彩,更让人爱不释手。

现在我们知道的是,质量好的至正型元青花在过去主要供出口用,部分枢府瓷则是宫廷用瓷,显而易见,枢府瓷同样值得关注和投资。

元代尚蓝、也尚白,青花瓷艳俗一些,白色的枢府瓷倒尽显高贵典雅,枢府瓷白中泛青,个别微黄,乳浊釉,基本失透,此些瓷器的制作都十分精良,以印花为主,在花纹中,往往能找到太禧、枢府、万寿等字样。

此件枢府釉梅瓶端庄大方,造型优美,施枢府釉,釉白泛青,釉质细润,装饰有刻花纹饰,寓意美好,题材吉祥,胎体结实致密,厚重,保存完好,十分难得。

据广州百鸿艺术市场部江经理介绍:如今瓷器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这种“俏”货价格攀升潜力大。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现在的官窑瓷器价格已达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瓷器拍卖价格更高,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枢府瓷:难得的元代官窑瓷


继元代青花瓷在古玩艺术品拍卖市场创出天价后,始烧于同一朝代却与青花风格截然不同的“枢府瓷”也日渐受到收藏界关注。

枢府瓷”色白微青,存世量极为稀少,不说拥有一件,就是能够近距离观赏一下,与其零距离接触一回都要随缘。收藏界更有着“收十件明代、清代官窑瓷器易,找一件枢府瓷难”的说法。

要说“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而枢密院,则是元代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直属机构,主管军事于外交。小小瓷器何以用枢密院命名,说法纷繁,这也为枢府瓷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元代官窑瓷,大气精绝

坊间一般认为元代的开国皇帝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的众多继位者也都粗狂彪悍,尚武善骑射,对瓷器却没有太大的兴趣,因而没设官窑,也谈不上元代有官窑瓷器。显然,这样的结论过于武断。因为成吉思汗的后人、皇位继承者不仅关注瓷器的生产,且确有官方的瓷场(至少是官搭民烧)。要说统治者倘若不予以重视,元青花是不可能出现的。

而那些高质量的、带有包括五爪龙纹在内的印有福禄、太禧、万寿、枢府等字样的枢府瓷就是当时的官窑瓷器。这些瓷器的最初烧造地点现在已经找到——景德镇南岸的刘家坞,大量带有龙纹、凤纹并有太禧、万寿、枢府等文字的瓷片被挖掘出来,当然,还有窑具。

在当时,瓷器上所印的文字取决于哪个部门定烧。例如瓷器上印有“枢府”,就是“枢密院”定烧的,太禧、万寿就是宫廷定烧的。至于这些卵白色的瓷器为什么不叫太禧瓷、万寿瓷,而统称“枢府瓷”,倒成了一个不解之谜。有收藏爱好者认为:有些迷不解开更好,让这种精美的瓷器永远披着神秘的色彩,更让人爱不释手。

现在我们知道的是,那些质量好的至正型元青花在过去主要供出口用,部分枢府瓷则是宫廷用瓷。显而易见,枢府瓷同样值得关注和投资。

枢府瓷的鉴赏与收藏

元代尚蓝、也尚白。青花瓷艳俗一些,白色的枢府瓷倒尽显高贵典雅。

原来以骑射为主旋律的成吉思汗及其后人入主中原以后,逐渐与讲究含蓄的汉文化融为一体,从他们选用的单色釉白色瓷器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两宋期间,受到皇帝青睐的五大名窑官窑瓷器,除了钧窑外皆为单色釉。元统治者与宋统治者审美情趣几乎相同。若能有幸拥有一件这种卵白色的瓷器,便能抚摸一段波澜壮阔,曲折迷离,蒙汉和谐共进的历史。

枢府瓷白中泛青,个别微黄,乳浊釉,基本失透。这些瓷器的制作都十分精良,以印花为主。在花纹中,往往能找到太禧、枢府、万寿等字样。这些文字经常分开印制,如“太禧”两字,“太”字在器物的左边,“禧”字就要在器物的右边找了。

这种器物的釉色烧制前粘稠度较大,釉下模印的纹饰显得不太清晰。若图案清晰,釉色透明就有赝品的可能。

枢府瓷上的纹饰主要有植物类、动物类、几何形状等。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龙纹与凤纹。这些龙有三爪的、四爪的,甚至五爪的,当然有数五爪的最为珍贵。五爪龙,只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或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才能拥有和使用。有些五爪龙还伴有凤的身影,那就更珍贵了,这给收藏者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这种带着神秘色彩的枢府瓷存世量极为稀少,在拍卖会上几乎不见出现,也鲜有成交记录。古陶瓷爱好者要想拥有一件,有时缘分显得更重要。

真正元代枢府釉瓷器,印花折腰碗


折腰碗,是元代—个常见的品种,以“枢府”瓷折腰碗制作最为精美.圈足内无釉,因修足而留下鸡心点,这也是元代枢府釉瓷鉴别的特征之一。

元代枢府釉印花折腰碗高5.0厘米 口径12.0厘米 底径4.3厘米侈口,斜腹,折腰,小圈足。白胎细腻,碗内外施卵白釉,釉层较厚,有乳浊感。内有印花装饰,并印有“枢府”两字。

此碗高4.5、口径11.7、足径4厘米,敞口,斜壁,下腹部硬折腰,内底平,圈足较小,稍外撇。碗外壁刻划弦纹,内底模印缠枝莲纹(图2)。碗身内外通体施卵白釉,釉色白中微泛青,釉面呈失透状,底足(图3)不施釉。

卵白釉是元代瓷的创新品种,在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比青白釉的釉层更厚,呈失透状,又叫鹅蛋青。这种瓷器是在宋代青白釉瓷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釉中呈色剂铁元素的含量,而使釉色增白,是景德镇窑从青白瓷向白瓷过渡的重要阶段。卵白釉瓷器一般施釉较厚,而呈失透感的鹅卵白色。元代卵白釉瓷器中有部分印“枢府”字样的产品,质量很高,所谓“枢府”即“枢密院”之简称,元朝重视军事,“枢密院”地位很重要,印有“枢府”字样的卵白釉瓷器应当属于元代枢密院定烧的瓷器,所以器型规整,纹饰精美,品质极高。

枢府瓷:元代官窑瓷中的“凤毛麟角”


继元代青花瓷在古玩艺术品拍卖市场创出天价后,始烧于同一朝代却与青花风格截然不同的“枢府瓷”也日渐受到收藏界关注。

枢府瓷”色白微青,存世量极为稀少,不说拥有一件,就是能够近距离观赏一下,与其零距离接触一回都要随缘。收藏界更有着“收十件明代、清代官窑瓷器易,找一件枢府瓷难”的说法。

要说“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而枢密院,则是元代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直属机构,主管军事于外交。小小瓷器何以用枢密院命名,说法纷繁,这也为枢府瓷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坊间一般认为元代的开国皇帝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的众多继位者也都粗狂彪悍,尚武善骑射,对瓷器却没有太大的兴趣,因而没设官窑,也谈不上元代有官窑瓷器。显然,这样的结论过于武断。因为成吉思汗的后人、皇位继承者不仅关注瓷器的生产,且确有官方的瓷场(至少是官搭民烧)。要说统治者倘若不予以重视,元青花是不可能出现的。

而那些高质量的、带有包括五爪龙纹在内的印有福禄、太禧、万寿、枢府等字样的枢府瓷就是当时的官窑瓷器。这些瓷器的最初烧造地点现在已经找到——景德镇南岸的刘家坞,大量带有龙纹、凤纹并有太禧、万寿、枢府等文字的瓷片被挖掘出来,当然,还有窑具。

在当时,瓷器上所印的文字取决于哪个部门定烧。例如瓷器上印有“枢府”,就是“枢密院”定烧的,太禧、万寿就是宫廷定烧的。至于这些卵白色的瓷器为什么不叫太禧瓷、万寿瓷,而统称“枢府瓷”,倒成了一个不解之谜。有收藏爱好者认为:有些迷不解开更好,让这种精美的瓷器永远披着神秘的色彩,更让人爱不释手。

现在我们知道的是,那些质量好的至正型元青花在过去主要供出口用,部分枢府瓷则是宫廷用瓷。显而易见,枢府瓷同样值得关注和投资。

枢府瓷的鉴赏与收藏

元代尚蓝、也尚白。青花瓷艳俗一些,白色的枢府瓷倒尽显高贵典雅。

原来以骑射为主旋律的成吉思汗及其后人入主中原以后,逐渐与讲究含蓄的汉文化融为一体,从他们选用的单色釉白色瓷器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两宋期间,受到皇帝青睐的五大名窑官窑瓷器,除了钧窑外皆为单色釉。元统治者与宋统治者审美情趣几乎相同。若能有幸拥有一件这种卵白色的瓷器,便能抚摸一段波澜壮阔,曲折迷离,蒙汉和谐共进的历史。

枢府瓷白中泛青,个别微黄,乳浊釉,基本失透。这些瓷器的制作都十分精良,以印花为主。在花纹中,往往能找到太禧、枢府、万寿等字样。这些文字经常分开印制,如“太禧”两字,“太”字在器物的左边,“禧”字就要在器物的右边找了。

这种器物的釉色烧制前粘稠度较大,釉下模印的纹饰显得不太清晰。若图案清晰,釉色透明就有赝品的可能。枢府瓷上的纹饰主要有植物类、动物类、几何形状等。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龙纹与凤纹。这些龙有三爪的、四爪的,甚至五爪的,当然有数五爪的最为珍贵。五爪龙,只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或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才能拥有和使用。有些五爪龙还伴有凤的身影,那就更珍贵了,这给收藏者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这种带着神秘色彩的枢府瓷存世量极为稀少,在拍卖会上几乎不见出现,也鲜有成交记录。古陶瓷爱好者要想拥有一件,有时缘分显得更重要。

隐于市的鉴宝高手


据了解, 当今鉴宝专家分成几种,从优到劣,第一种是出自新中国成立前的名门望族或清宫后裔, 本身就是大藏家,见过大量真品,眼力超凡,但不靠鉴宝谋生,只偶尔露峥嵘;二是新中国成立前即在琉璃厂等古董行业谋生的人,新中国成立后转入国家文物部门,从事文物鉴定,鉴宝经验丰富,但由于自己不事收藏,事不关己自然不够尽心, 眼力也比第一种稍逊;第三种是学术派和经验派, 学术派有学历、缺眼力,理论知识丰富而实战经验不足,容易被高仿品骗倒,经验派有眼力缺学历,也包括考古队出身的人,往往只认自己见过的东西, 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只要是自己没见过的精品或珍品,常常断真为假;第四种最多,就是类似上文所述那位专家一样的“江湖郎中”,他们或者在国家文博单位工作过,或者获得过非文物部门的一些技术职称,对鉴定缺乏正规学习和锻炼,却擅长于包装自己,言必称“专家”、“理事”、“研究员”,是什么都敢鉴、什么证都能开的“砖家”。

而即使是著名专家,也常常犯下低级错误。2006 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浦生在公开场合表态,目前全国元青花瓷完器的真品还不到300 件,在全球目前仅有的几百件元青花瓷完器中,只有不到30 件绘有人物形象, 中国仅保留有八件,分别藏于江苏、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和香港的专业收藏机构。“这是典型的‘外来和尚能念经’,盲目把国外的理论请进国内,国外专家说300 件,国内专家就跟着念。我不能理解的是,还有那么多元青花在土里埋着, 怎么就知道总数了? 上次在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竟然也这么说,我认为这简直太荒谬了。”据了解,在江西高安博物馆,单从一座元代晚期的窖藏里就出土了24 件质量上乘的元青花和釉里红瓷器。

黄云鹏认为,真正的鉴定高手,不是专家, 而是商家。“仿古瓷不可能做到100%乱真,谁都没这个本事。真正的专家在产区、在市场里。比如鉴定景德镇瓷器的专家在景德镇,定窑的在定窑,龙泉的在龙泉。博物馆专家只看到库房里的瓷器,数量有限,不懂工艺,不调查窑址,能鉴定好吗? 就算一般的能鉴定出来,但高仿做旧当真卖,他们就迷糊了。你看那些卖老瓷片的文盲,康熙雍正,一看一摸就知道真假,为什么? 他们做了二三十年的生意,过手的瓷器十几万片,能看错吗? ”

隐于市的鉴宝专家“高手”


隐于市的“高手”

据了解, 当今鉴宝专家分成几种,从优到劣,第一种是出自新中国成立前的名门望族或清宫后裔, 本身就是大藏家,见过大量真品,眼力超凡,但不靠鉴宝谋生,只偶尔露峥嵘;二是新中国成立前即在琉璃厂等古董行业谋生的人,新中国成立后转入国家文物部门,从事文物鉴定,鉴宝经验丰富,但由于自己不事收藏,事不关己自然不够尽心, 眼力也比第一种稍逊;第三种是学术派和经验派, 学术派有学历、缺眼力,理论知识丰富而实战经验不足,容易被高仿品骗倒,经验派有眼力缺学历,也包括考古队出身的人,往往只认自己见过的东西, 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只要是自己没见过的精品或珍品,常常断真为假;第四种最多,就是类似上文所述那位专家一样的“江湖郎中”,他们或者在国家文博单位工作过,或者获得过非文物部门的一些技术职称,对鉴定缺乏正规学习和锻炼,却擅长于包装自己,言必称“专家”、“理事”、“研究员”,是什么都敢鉴、什么证都能开的“砖家”。

而即使是著名专家,也常常犯下低级错误。2006 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浦生在公开场合表态,目前全国元青花瓷完器的真品还不到300 件,在全球目前仅有的几百件元青花瓷完器中,只有不到30 件绘有人物形象, 中国仅保留有八件,分别藏于江苏、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和香港的专业收藏机构。“这是典型的‘外来和尚能念经’,盲目把国外的理论请进国内,国外专家说300 件,国内专家就跟着念。我不能理解的是,还有那么多元青花在土里埋着, 怎么就知道总数了? 上次在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竟然也这么说,我认为这简直太荒谬了。”据了解,在江西高安博物馆,单从一座元代晚期的窖藏里就出土了24 件质量上乘的元青花和釉里红瓷器。

黄云鹏认为,真正的鉴定高手,不是专家, 而是商家。“仿古瓷不可能做到100%乱真,谁都没这个本事。真正的专家在产区、在市场里。比如鉴定景德镇瓷器的专家在景德镇,定窑的在定窑,龙泉的在龙泉。博物馆专家只看到库房里的瓷器,数量有限,不懂工艺,不调查窑址,能鉴定好吗? 就算一般的能鉴定出来,但高仿做旧当真卖,他们就迷糊了。你看那些卖老瓷片的文盲,康熙雍正,一看一摸就知道真假,为什么? 他们做了二三十年的生意,过手的瓷器十几万片,能看错吗? ”

文物保护应提倡藏宝于民


前不久,故宫一级文物宋代哥窑瓷器被压碎一事刺痛了大众的神经,事实上,这一事例并非个案,故宫价值不菲的珍宝受到关注更是因为其所处“位置特别”。业内专家表示,这固然反映文物收藏体制的不足之处,但换一种思维,如果能全民重视收藏,藏宝于民,这或是保护文物收藏的“新思路”。

收藏保护不力文物损坏事件频发

7月初,故宫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瓷器被损坏。后经事故核查组调查,结果为工作人员操作电脑输入数据失误,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而损坏。

事后,故宫博物院公告表示,“这次文物损坏事故……说明我们在文物管理制度的落实、文物使用操作的细节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在责任制落实、责任心培养上仍存在差距。”虽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已受到处分,但人们依然为碎成六瓣的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感到惋惜不已。

除了此次宋代哥窑瓷器被压碎外,一直以来,有关文物收藏被遗失或损坏的事件不绝于耳。今年5月8日,故宫博物院与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共同举办了《交融两依藏珍选粹展》遭盗。据了解,丢失展品为金银镶嵌宝石的西式化妆盒,估计价值数千万元。截至目前,4件失窃展品已被追回,部分展品被损坏,但还有3件展品下落不明。

去年8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瞻园门口的一只石狮遭遇“车祸”。这只怀抱小狮的雌石狮被拖下基座,头部、尾部多处破碎。目前,这只价值60万元以上明代文物的赔偿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对于文物收藏的损坏事件,南京博物院的做法即是保留原貌,以警后人。南京博物院前院长梁白泉表示,多年前在南京博物院,发生过闭馆后,当工作人员收拾展品时,帮忙的保卫人员拿着一枚金玺,却不小心摔了一下,导致金玺凹进去一小块。由于损伤较小,当时会议决定不对金玺进行复原,而是保留原貌警示后人。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程家焕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谁也不希望看到文物受损的结局。对于故宫事件,“现在最重要的是亡羊补牢,寻找更有效的方法保护珍贵的文物”。此次被摔成六瓣的故宫哥窑瓷器却准备进行复原,有专家认为,由于故宫具备一定的修复能力,尽管不可能百分之百修复,但可以修复到“基本上看不出来”。然而,广州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区锡文表示,即便能够把哥窑瓷器修复,“其文物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文物保护也应“藏富于民”

或是天灾,或是人祸,导致文物损坏事件频发,文物收藏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损坏。尽管故宫在后来的《公告》中表示,将吸取这一事件的惨痛教训,完善有关制度和措施,保护好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但频频发生的事件,还是让人们看到古物收藏机制的僵硬与陈旧。

程家焕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对于古物收藏,不能将收藏品一并打入国家收藏馆的“冷宫”。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建设诸如广州陈家祠之类的展馆,从而吸纳大量珍稀文物,让文物在大众面前“亮相”。通过人民群众和文物、收藏专家面对面交流,不但有利于文物的保护,还可以让文物的真正的文化价值得到体现。

然而,目前由于陈家祠面积太小,容纳不下越来越多的藏品,因此现状不容乐观,甚至还出现“陈家祠展厅太小近99%藏品无法展出”的报道出现。如果要保护好国家文物收藏,“一个陈家祠是不够的,藏品需要建设更多的陈家祠”。

有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平均1万-10万人就拥有一个博物馆,而我国60万人才拥有一个博物馆。由于收藏市场的巨大需求,一些非公立博物馆的设立成为了社会的呼吁,私人建设博物馆也在全国悄然兴起。据了解,目前广东批准成立的私人博物馆已达十几家,而全国范围私人博物馆仅300至400家。

程家焕认为,我们现在应该转变一下古物收藏的思维,提倡“藏宝于民”,如果全民都能重视收藏,则文物收藏有救。如果有更多的民间力量加入收藏领域,那么文物肯定不会遭遇无端的流失和损坏。程家焕甚至举例子说明,比如广州著名民间收藏家高丰,身前希望百年后把一生的收藏捐赠出,可是相关部门重视力度不够,最后也不了了之,有些珍贵的藏品归入图书馆,有些则不知散落何处。

程家焕表示,如今人们越来越富有,很多著名的收藏家去国外购买流失了的古物,如此一来不但政府部门的节省了开支,而且更多的珍稀文物能够得到妥善的保存。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耿宝昌先生对明清瓷器的研究鉴定,是国内公认的专家。耿先生所著:《明清瓷器鉴定》对康熙朝瓷器的论述,精湛鸿博,面面俱到,如在“图案纹饰特征”中,对康熙朝常见纹饰……人物,有这样一段精辟见解。耿先生说:人物的绘画题材多取自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西厢记”、“三国演义”、“封神榜”……“大乔二乔”等等,真可谓概括精到,提纲挈领。自从我迷上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收藏,特别是钟情于古代瓷画家所精心绘制的人物图瓷器之后,此番教诲时时铭刻于心,并且,实践于古玩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现陈列于家中博古架上的“青花二乔图”盘,恰恰是烂熟于心之后的灵感,巧遇所获得,它虽然有一点残损,但不失为康熙朝的典型的青花人物纹瓷器,是我心目中的维纳斯。

每每从博古架上取下“青花二乔图”盘,拿捏在手中,细细欣赏时,心里总有一种为古时的瓷画师所塑造“二乔”的艺术形象而感慨。

端详盘面,映入眼帘的主题画面,是瓷绘师所作的“二乔”。“二乔”的容貌,恰如耿宝昌先生所云的:“发髻高耸,脸庞丰满,眉似弯月,唇似朱点”,如此貌美娇媚的容颜,完全是一派国色天香的大家闺秀。细看衣着,细细的数根柔美青花线条,勾勒出绸料的轻盈,华贵而飘逸;巧妙地利用一小点一小点的青花,描绘成团花,显示了穿著的华服淡雅而秀丽。眉清目秀的“二乔”,同时侧着脸注视着庭园的前方。她俩,引颈前探,仿佛在期盼着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真在凝神细观……是否,由于放置在长桌中央的古琴,弹奏出的悲凉的乐曲,唤来了空谷知音,更希望逃逸出这阴森可怕的樊笼?

然而,数道几何形图案的栏杆,横卧在庭园的中央,暗寓“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几分无可奈何,几分忧愁。

盘面所绘的背景,完全是为了烘托主题人物。左画面中,孤孤单单的一个盆栽,仅见一枯石,未睹花木,却杂草众生。右画面,放开叶面的芭蕉一株,才露尖头的另一株,意味深长;小露半角的洞石,实乃点缀。更具凄凉境遇的是高悬在夜空中的月亮小之又小,完全是一种陪衬。它,随时将被躲藏在天际的浓密深厚的云层所吞噬。地地道道的隐喻表现手法,正是为了点明主题人物的命运多舛。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小说《三国演义》在康熙“青花二乔图”盘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

以 青花,釉里红闻名于天下元代瓷器鉴定


瓷器工艺在元朝有非常重要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发展的转折点。这个时候传统窑址的生产并没有完全停顿,但产品质量较粗犷。这时候比较重要的是景德镇的崛起。景德镇这时候烧制成功新的品种的瓷器、青花,成为后来明清的主要瓷器品种。因而完全改变了中国瓷器的生产面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时候由于外销需求的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更加成熟。首先我们来了解传统瓷窑在元代的发展、生产情况

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设立枢府专门管理烧造瓷器,枢府烧出的白瓷为甜白釉色,被后世称为“枢府瓷”。并且此时对外贸易、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开始烧造大量外销瓷。元代盛行大量烧造的青花瓷大多数就是提供外销到中东众多伊斯兰国家。在创烧众多新品种时,并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钧窑和龙泉窑,釉色肥厚圆润,器形圆壮。很多地方都有明显吸收汉文化特点。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元代瓷器是被忽视的。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地下、地上的元瓷不断被发现,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实元代制瓷工艺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的钧窑、磁州窑、霍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要窑场,仍然继续烧造传统品种。而且因为外销瓷的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景德镇窑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是制瓷原料的进步,景德镇窑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的变形,因而能烧成颇有气势的大型器。

其次是青花、釉里红的烧成,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所谓的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兰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的优点,一是青花的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烧成范围较广,呈色稳定。二是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三是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物,我国云南、浙江、江西都有出产,也可从波斯进口,有充裕的原料可供使用。四是青花瓷的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五是具有实用美观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青花瓷的这些优点,是其它瓷窑各类品种的瓷器无法与之匹敌的。它一经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使景德镇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单色釉瓷青白瓷: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主要品种。元代继续烧造,但胎、釉、造型、

装饰方法等和宋代有所不同。元代青白瓷的胎子很白,坚致,细密,胎体较厚;施釉略厚,白中透青,不透明,除了部分光素无纹的以外,也有用刻、划、印、堆塑、点彩、镂雕等方法装饰的。常见刻蚜纹饰有云龙、卷枝、卷草、牡丹、莲瓣等;或在盘和碗内心凸印朵花,堆塑常用于器盖或器身的装饰,元代青白瓷器型较多,除了日常用的盘、碗、高足杯、瓶、罐、炉以外,还有一些新器型如葫芦形的执壶、扁执壶、多穆壶、匜、砚滴、笔山等。体形通常厚重饱满,瓶、罐等器下腹和胫清瘦,盘、碗体大而圈足小,都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元代釉里红瓷器来看,在器型、胎、釉和烧造工艺上与同时期的青花瓷一样,不同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纹饰比较简单,不像青花瓷纹饰那样繁密细致。

(二)纹饰题材相应减少,不及青花瓷题材那样丰富多样。

(三)铜在高温下容易发挥,因此元代釉里红瓷器无淡彩,只有一个比较浓的色阶,并且纹饰线条常见晕散。

(四)铜彩料在烧成过程中十分敏感,窑室气氛稍有变异,便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元代釉里红瓷器呈纯正红色的很少。

最后是颜色釉的成功。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和蓝彩,是景德镇的烧瓷工人熟练掌握各种呈色剂的标志,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

元青花瓷器鉴定要素

(一)仓土成胎,可以提高炉温,瓷胎不易变形。

(二)胎色较白,微显青灰色阶。

(三)胎骨里面含有气空较多。鉴于手工制胎的原因,胎骨中孔隙多数是偏狭形。

(四)胎底颗粒状明显,不如明青瓷细腻

元青花的拍卖价格

LOT号拍品名称估价(万)成交价(万)拍卖日期0210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3800-3800万50400万2013-06-230083元青花人物故事罐16000-16000万22200万2014-11-300270元青花凸雕海水龙纹象耳20000-20000万25300万2014-06-080168元青花四季花卉纹八方执9000-9000万11500万2014-06-080404元青花牡丹花卉纹葫芦瓶9000-9000万11270万2013-10-27

中华古董艺术交流中心电话;15900413635

微信15900413635

QQ;28643912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