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砖处理 > 导航 >

玉器市场常见玉器处理方法

玉器市场常见玉器处理方法

瓷砖处理 处理瓷砖 古代瓷器成型方法

2020-03-02

瓷砖处理。

作为全国珠宝首饰集散地,广州珠宝市场上的珠宝处理方法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几年珠宝检测工作的基础上,笔者对广州珠宝市场上有代表性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市场上最近出现的欺骗性较大的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一、表面涂色法

将无色宝石或较浅颜色的宝石用有色溶液浸泡,使色素沉淀在宝石表面以改变宝石本身的颜色。这种处理方法原来主要用在多孔多裂的玉石上,但现在则主要应用在黄晶、紫晶上,即用无色或浅色的水晶用黄色或紫色溶液浸泡而仿黄晶、紫晶。另外市场上也有用紫红色笔在无色手镯表面涂色仿紫罗兰的现象。这种处理方法鉴别起来比较简单,只要留心就不会放过。

二、障眼法

将无色宝石或颜色较浅颜色的宝石用有色绳串起仿有色宝石的方法。主要用于黄晶、紫晶、海蓝宝石、托帕石等。严格来说这不能算是处理方法,因其并未对宝石本身进行处理,但这种方法易使初入行者在价格的判断上失手。 tAoCi52.cOM

三、鱼目混珠法

在一串珠链中混入其它较便宜的宝石如玻璃、合成宝石、处理宝石等。如黄晶中混玻璃,天然水晶中混入合成水晶、碧玺中混水晶、翡翠中混处理翡翠等。

四、抛光粉致色法

在无色或浅色翡翠手镯内外表面残留较多绿色抛光粉以改变手镯本身的颜色。这种方法几年前在市场上比较流行,现在死灰复燃。检测发现这种方法用于仿油青种翡翠较多。在检测中要特别留意颜色均匀、色调偏蓝的翡翠手镯。

五、镀膜法

在广州的珠宝市场上镀膜法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石榴石镀膜法:在红色石榴石表面镀一层具金属光泽的薄膜,透光观察显赤红色。商业上称为“赤血石”。

水晶镀膜法:在水晶晶簇表面镀具金属光泽的膜用来作“彩虹石”销售。

琥珀镀膜法:在黄色琥珀底面镀一层深红色的膜用来改善琥珀的外观。

玻璃镀膜法:用来作仿真首饰。

镀膜彩斑菊石:镀膜主要用来对彩斑菊石原料进行保护,因彩斑菊石具层状结构,如不加以保护表层容易脱落。

六、查罗石染色法

将传统的染色法应用在查罗石上。查罗石商业上又称“紫龙睛”,以紫为贵,但有些查罗石颜色不均、颜色较浅,因此市场上亦有用紫色溶液染色的查罗石出现。用丙酮擦拭及放大检察即可鉴别。

七、拼合法

在广州珠宝市场上拼合法主要应用在风景水晶、西瓜碧玺及扩散处理星光蓝宝石上。检测方法主要还是寻找拼合线及拼合面的气泡。

八、人造“夜光”材料仿“夜明珠”

用一种含锶的人造夜光材料仿夜明珠。这种人造夜光材料早期呈黄绿色,市场上最新产品呈暗绿色,在黑暗处发强黄绿色磷光,呈微细料状。X射线荧光分析可见锶、锌峰。

九、辐照法

主要应用在托帕石、柠檬黄色水晶、彩色钻石及黑色钻石上,这种方法处理的宝石用常规检测方法较难鉴别。

十、翡翠处理新方法:最近除了漂白、注胶(蜡)、染色、再造等传统的处理方法之外,翡翠的处理方法又有了新的动向,即翡翠手镯镀膜法。

翡翠手镯镀膜法:与传统的“穿衣”翡翠主要应用在戒面上不同,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手镯上,在手镯某一部分的表面镀膜,膜为无色或部分无色与部分有色。有色部分用的并非普通染料而是细粒状绿色翡翠原料。因这种方法未经酸泡,所用染料亦为天然,所以具有较大的欺骗性。主要目的是填补手镯的残缺处或增加手镯的颜色。最早出现的这种手镯表面有较多气泡,手感较涩,光泽较差。最近这种处理方法有了改进,表面基本上较难发现气泡,光泽也较好。当然,这种方法用常规的检测方法可很容易鉴别,但在市场上却有较大的欺骗性。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盘点玉器收藏领域存在的十大误区


现如今玉器收藏者越来越多,但由于买家缺少鉴别玉器的知识,吃了亏上了当买到假玉次玉。玉文化作为从古至今中国传统优秀品德的象征和标准,以及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美观稀有的特性,所以历来一直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所宠爱和收藏。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除了玉的象征意义之外,玉也具有非常多的实际用途。民间有“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人们也因此大量制作玉枕、玉坠、玉锁、玉烟嘴,以此健体防病。另一方面,由于玉厉于不可再生的资源,玉石会随着不断地开采而越来越少。作为玉中上品的和田玉,现已基本采不到。众多的玉器商都认为,市场紧缺,供需关系紧张,必然导致玉石收藏价值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玉器无形中已成了“无价之宝”。目前中国玉器收藏者是仅次于书画和瓷器这两大收藏圈之外的第三大群体,并且随着买卖和收藏的日渐增多,新闻媒体对艺术品知识宣传的加强,收藏爱好者对玉器认识渠道的不断拓宽,这些都为玉雕作品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玉器因清新雅致、不落俗套的外观和接福纳祥、情真意切的象征意义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投资渠道的拓宽,玉器成为保值增值的主要收藏品之一,人们对玉器收藏可谓一掷千金。现为广大网友盘点玉器收藏领域存在的十大误区。误区一:盲目求白,看到白玉就以为是和田白玉玉可以美容,可以使人红颜永驻。所以白玉很受爱玉之人的青睐。在选玉送给母亲时,也寄托了一种白玉无瑕的美好寓意,认为玉越白,越值钱。这种选择也是不科学的。这里说的白玉是指含透闪石95%以上的白色软玉,主要产于新疆和田。和田白玉洁白温润,气质高贵,是收藏的宠儿,但有的藏家盲目求白,只要看到白的玉石,就以为是新疆白玉而掏钱购买,其实白玉并非只是和田白玉,青海玉、俄罗斯玉、韩国玉都有白玉,这几种玉与和田白玉的价格相差很多,一些商家往往拿青海白玉或俄罗斯玉冒充和田白玉,收藏者一定要仔细鉴定,以免上当。

误区二:认为羊脂白玉应该是有较高油脂度、有柔和白度羊脂白玉为软玉中之上品,极为珍贵,又称白玉之最。但羊脂白玉是新疆白玉中的极品,白、糯、润、温、细,且数量少,不少人看到很白的玉就误认为是羊脂白玉,其实白玉与羊脂白玉在矿物质成分和化学结构上是有区别的,用仪器测定可以清楚地看到区别,在玉器市场上人们无法时刻用精密仪器鉴定,便渐渐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认为羊脂白玉应该是有较高油脂度、有柔和白度、润泽细腻的新疆白玉籽料。对于经验丰富的行家来说,区分白玉和羊脂白玉不是什么难题,但一般爱好者往往错把白度高的玉当做羊脂白玉,要是买到新疆白玉的话还好,可要是买到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的话,价格就比羊脂白玉低很多了。市场上有用水石冒充羊脂白玉的,但水石白得比较干涩、僵硬,而羊脂玉有油脂光泽,反射光线不强,购买时要注意区分。现在羊脂白玉玉矿已经枯竭,新品不多,以前出产的大都被藏家珍藏,能买到好的白玉就不错了。因此,在购买时要认清优劣,不要盲目追求羊脂白玉,避免花冤枉钱。

误区三:觉得古玉比新玉更有升值空间古玉在拍卖中价格屡创新高,致使一部分人只认古玉,觉得古玉比新玉更有升值空间。所以,大家在选购玉饰品为礼物时,会盲目选择古玉。其实这要综合来看,如果古玉没有很好的题材和历史内涵,其价值不一定比新玉高,一些现代玉雕大师的作品也屡创拍价新高。我们要理性收藏新玉和古玉,找准投资热点,必有升值空间。

误区四:捡漏心理,想买到一件好玉一夜暴富想买到一件好玉一夜暴富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商家在卖东西的时候往往花言巧语,误导买家以为自己能捡漏,捡到“馅饼”了。希望大家投资玉器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求暴富,但求长久,“只要买对,不怕买贵”,今年买的玉看似贵了,但是明年再回头看,发现还是值得。遇到鉴定问题多和专家交流,多学习,眼力高了,投资收益自然就会高了。

误区五:带皮的就是籽料玉品爱好者看到那种有皮的玉就误认为是籽料,这是错误的。过分看重玉皮带来的是造假皮之歪风,用山料甚至其他不好的玉料在机器里滚成籽料外形,再烧上皮子,没有经验的买家很容易上当。大家在购买时要擦亮眼睛,避免把山料当籽料。有的藏家认为不带皮的玉不是好玉,至于需不需要留皮,什么位置留皮,这和雕刻工匠的艺术眼光有关系,作者在设计作品时,根据所雕刻的题材或皮色的位置,来选择是不是需要去掉皮子,皮色不好的话就要去掉,只保留好的玉质,如果皮色美,就可以保留皮子加以巧妙利用,俗称“巧雕”,俏色用得好会锦上添花,大大提高玉的价值。

误区六:很多人追捧和田籽料,轻视山料时下很多人对和田籽料甚为追捧,反而轻视山料,认为山料不润、颜色干白,宁可要一个籽料的小坠也不要山料的大把件,这是有点极端的。和田籽料的价格限制了很多人的购买力,山料的价格这几年迅速增长,相对少之又少的籽料来说,山料的数量还是较多的,大家不妨选择好的山料作为投资对象,升值潜力也是很大的,但要注意有不法商人用加工过的山料冒充籽料出售。

误区七:和田玉硬度高,可以划破玻璃和田玉饰品,外形精美,质地细腻如脂。和田玉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不论到哪都会给人一种体面感,戴上自然心情愉悦,长此以往身心健康。和田玉硬度高,韧性强,可以划破玻璃,有的人在卖玉器时,喜欢拿来划一下玻璃,看到能划动玻璃自身无损的话,就断定为玉,这是不科学的。玻璃的硬度通常为摩氏6度,而石英质玉石、玛瑙、红绿宝石,以及一些人造宝石硬度都在6度以上,就算同等硬度的材料也能互相划刻,显然不能作为判断标准。

误区八:以重计价,忽视其他玉的价格不能单纯以重量计算价格,还要看综合方面的因素,比如玉色、材质、工艺、沁色等方面。一件有历史故事或特殊意义的古玉,或工艺大师雕刻的新玉,其价格都远大于重量所体现的价值。

误区九:玉经过精心雕琢收藏价值更是不容小窥自古有言:“玉不琢不成器”。很多爱玉之人喜欢买玉赠自己的母亲,以表达母亲对自己的培育教养之恩。玉经过精心雕琢,其收藏价值更是不容小窥。可是,有些藏家只认雕工,认为没有雕工玉就不美了,这就有点偏激了。大家都知道田黄石很昂贵,篆刻大师用田黄治印留边款时都尽量少刻字,惜石如金。玉器便是如此,面对有漂亮皮色的籽料,玉雕大师往往都不忍下手,顶多只是去掉杂色,或只打个孔用于佩戴,很多籽料都保持着原貌出现在各个拍卖会中,原石陈设也成为一种美。

误区十:急功近利,落入故事圈套很多朋友到市场上看到心仪的玉,便急于想买下。商家看准时机,添油加醋编造一番故事,让人误以为这块玉有来头,有典故,升值潜力大,不买就亏了,致使买家头脑一热就乖乖掏钱。虽然编故事的伎俩只能对付某些“菜鸟”买家,但这样的事还是屡见不鲜的。

收藏类图书高潮后步入平稳 玉器瓷器类卖好


老董自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研究书法和收藏,在他的书柜里,陈列着各种古玩收藏鉴赏类图书,关于古玩收藏鉴赏类的电视节目只要有时间他也会坐下来看,感兴趣的话题他会到书店寻找相关书籍,看书研究。近年来,随着古玩收藏市场的日益红火,像老董一样关注古玩收藏鉴赏类图书的读者逐渐增多,由此古玩收藏鉴赏类图书市场也开始步入高潮期。

门类齐全的收藏类图书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在北京各大书店看到,古玩收藏鉴赏类图书品种很多,人民美术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都出版了很多相关图书。王府井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店里书架上陈列的古玩收藏鉴赏类图书大概有2000多种,主要涉及门类包括家具、玉器、石头、青铜器、字画等,基本上所有收藏门类都有相对应的书籍。据他介绍,目前卖得最好的是玉器、瓷器收藏鉴赏类图书。

从内容上来看,该类图书大致可以分为学术性著作、一般鉴赏类图书以及辨伪类图书等几种。如著名学者叶喆民所著的《中国陶瓷史》一书便属于学术性著作,书中既阐述了中国历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又反映了古代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贸易往来等变迁,比较适合专家研究和相关专业学生学习之用。一般鉴赏类图书属于入门级图书,主要向读者介绍收藏品的鉴赏与历史文化背景知识,配以精美插图,符合现代人读图心理需求,相比学术性著作其专业性淡化了许多。辨伪类图书则详细介绍了收藏品种的鉴别、真伪辨识、工艺雕刻、选购收藏、加工保养等知识。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编辑张琰告诉记者,和其他图书相比,古玩收藏鉴赏类图书的特点为不是书店专卖,在很多古玩市场、博物馆里都有此类图书的销售,甚至有些古玩店里或者珠宝店也会搭售相关图书,但大部分读者还是倾向于到书店购买此类图书。

收藏家青睐精品书

在北京沙滩路口西的文物出版社读者服务部里,经常有顾客能在书架上搜寻。记者到店里时,一位女学生正捧着一本收藏老书和导师通电话,向导师介绍书的内容,原来她的导师喜欢这本书,但是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最后她希望营业员能为她保留几天。操着一口京腔的营业员说:“这我可不敢保您,您要喜欢就尽快买回家。”在实体书店整体不太景气,图书出版快餐化的大背景下,恐怕只有这种限量版的精品类图书才有让读者急于把它买回家的冲动。

文物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属于北京博文书社,在北京琉璃厂也有店,最早是文物出版社门市部,是经营文物出版社图书的专业书店,销售全国出版社及各文博单位的藏品集,介绍古代家具、陶瓷、古玩玉石等书籍,是老北京文物和古玩爱好者淘书的好去处。据该书店负责人介绍,书店在北京有20多年的历史,一直都有比较固定的读者群。因为书店销售的大部分是精品图书,定价相对较高,折扣很少,所以普通的玩家只是看看。据了解,这里的图书销售一直很稳定,古玩收藏市场的火暴对它的影响并不大,一位读者说:“像这样的书店,规模不大,看上去一天卖不掉一本书,那只是因为你不懂,这书店有很多粉丝,很多老玩家、老顾客都喜欢在这里淘书买书。”据书店店员介绍,前来买书的大部分是手里有“货”,真心喜欢,舍得掏钱买书,而且这些书大部分也是精品图书,有些书本身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据王府井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介绍,古玩收藏鉴赏类图书定价平均在300元左右,而一些精品画册定价更是在千元以上,属于比较高的定价。比较专业的玩家购买精品图书的较多,普通玩家、入门级玩家主要还是会购买大众类收藏鉴赏类图书。但相比于其他图书,古玩收藏鉴赏类图书对图片质量要求比较高。从购买力来看,中老年人买画册的比较多,年轻人购买古玩鉴赏类图书的比较多,还有一些更资深的玩家会购买精品画册,如齐白石的画册价格从300元到9000元不等,读者会根据自身需要购买。

市场带动图书热销

2008年元旦到2009年年初,马未都成为第一个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课的收藏家,他的系列讲座的“马未都说收藏”一经播出便受到观众欢迎。在讲座热播的同时,中华书局出版了《马未都说收藏》同名系列图书,总销量很快突破百万册,成为年度畅销书。由中信出版社推出的《马未都说马未都》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3本一套的《马未都说》,也都颇受读者追捧。

据王府井新华书店负责人介绍,前两年古玩收藏鉴赏类图书的售卖比较火热,近一年来比较平稳,收藏类书籍受市场和此类电视节目的影响较大。例如,近几年核桃、葫芦收藏渐热,一些出版社也跟进出版了这类图书,读者来买的就比较多。他以马未都为关键词,在电脑中查询到的图书记录显示《马未都说收藏》系列及其他类图书就有10多种,而到了近两年则只有三四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近两年古玩收藏鉴赏类图书进入了平稳期。

据了解,这类图书受收藏鉴赏类电视节目的影响很大,经常是电视节目正在播出哪个专家的讲座,很快就会有读者来询问相关的书籍或者光盘,而出版社也会很好的把握时机,迅速推出相关图书和音像制品。

北京图书大厦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玩收藏的年轻人也很多,但是他们了解收藏鉴赏的知识主要是通过网络或者到一些专业的论坛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或者到很多网上文库下载相关的电子书……记者通过搜索,发现在豆丁网上,关于古玩收藏鉴赏类的相关文档就有千余种,门类齐全。

随着收藏类图书的火热,也难免有出版社跟风出版的现象。文物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古玩收藏鉴赏类图书缺少精品,缺乏专业知识,导致图书质量不高、滥用图片,误导了读者。此外,这类图书的盗版现象也很严重,在一些街头书摊里不乏价格低廉、制作粗糙的图书,不但错别字、错句很多,甚至内容更是胡乱拼凑。另外,专家不专业,权威没威信等情况也多有存在。例如,有的收藏类图书是由一般收藏爱好者撰写,仅作为藏家之间交流学习可以,但如果作为专业书来指导收藏则水平不足。

记者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与正选书的一位读者攀谈起来,据他说,他喜欢收藏紫砂,平时主要是通过看书来了解关于紫砂的知识,此外他还会通过网络和其他的藏友交流学习。关于选书,他表示,虽然目前收藏鉴赏类图书种类很多,古玩在收藏热的带动下,地摊上十几元甚至几元钱就能买到盗版权威鉴赏类图书,但是真正的玩家还是会选择到正规书店购买图书,首先,因为这类图书不同于小说或者其他图书,内容稍有差错,可能就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其次,这类书主要还是看图片,看专业的讲解,图片的颜色和质量以及专家是否专业的讲解直接影响到藏家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对器物的判断。据了解,紫禁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天下收藏》系列图书比较受读者喜爱,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把玩艺术》系列图书因其通俗的讲解、较低的价格也比较受读者欢迎。

玉器瓷器与古琴音乐:不谋而合的美


当玉器邂逅音乐,新的乐器便产生了,同样地,当瓷器与茶不期而遇,茶器也便诞生。若说前者满足人们视觉和听觉享受,那后者便是视觉与味觉的巧妙结合。品香茶、赏茶器,伴以琴曲,古人的生活何等惬意、何等愉悦。而这种生活,正是当下最为弥足珍贵的“慢活”生活方式,抛开世俗杂念,将生活节奏慢下来,自然使心态变得平和、心灵得到净化。

一、玉器之美

玉器自古以来备受世人瞩目,是中国文人的象征,无论外形与其内在品格皆透露出一种冰清玉洁、高风亮节的气质。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美玉的形成饱含着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一块看似普通的玉石,被人识出其价值之后,再经过人手雕琢,它就不再是一块顽石,而被赋予生机。

因此,上好的玉器是要兼其质地与艺术加工皆上乘方能体现其价值。然而,慧眼识玉,庸人之眼是无法识别的,只能观其形而无法会其意。“古之君子必佩玉”,美玉是被君子、贤人赏识的,作为他们的象征,更重要的是追求玉般的高洁、脱俗,玉佩、玉簪、玉镯等等便成为他们的必需品,与其生命合二为一。

据《礼记》中记载,“君子比德如玉”,玉的精神亦受人气质的影响,不同人佩玉的效果是不同的。贤者佩玉使之产生灵魂,与玉结缘,二者完美契合,相互养之;庸人佩玉却只能毁玉,纵然再上乘的玉落入俗人之手,因其精神无法相合,便只能使之趋于平庸,岂乃毁玉哉。因此,玉与人之间亦讲究缘分,和谐相契才为其实质内涵。

二、瓷器之美

瓷器同样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艺术瑰宝,瓷器在英文中被译为“china”,并非无凭无据,用英语中与“中国”相同的翻译足能体现出瓷器对世界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因瓷器受世界各国人民热爱,中国也素有“瓷国”之称。

瓷器这种温婉、典雅的工艺品具有玉之品格,她是一种将石与火结合运用并产生奇妙化学反应的艺术。无论是宋代五大窑瓷器还是明代景德镇瓷器等等,皆具魅力,安静但不呆板、高雅却不虚幻、淡雅而不单调。它是一件雅器,传递出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瓷器中有如“明成化景德镇官窑青花携琴仿友图纹罐”这等展示文人生活的瓷器,亦有如“沈存周款锡茶叶罐”这般体现古人善诗文、书法的瓷器。我们在享受瓷器带给我们美感的同时,亦感受着古人的气息与精神。也有与古琴的冰裂纹相似的瓷器,那是其特有的碎纹,具有独特的美感,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混若天成之美。相比而言,笔者更为欣赏的一类为“定窑白釉托盏”。此种瓷体一色、朴素无饰的瓷器,简约、端庄,既不招摇也不繁复,却经得起岁月的打磨、耐得住审美的推敲。

三、玉器、瓷器

古人爱玉器亦爱瓷器,二者既不艳丽浮夸,又体现出温润、典雅的共性。并且将其功用发挥到极致,不仅仅作为一种欣赏把玩的工艺品,更将它们赋予实用性的内涵。玉器与音乐皆为古人所爱,古人爱玉成癖,恨不能时刻与玉为伴,因此将玉制成乐器的想法萌发出来,“金石玉振”便成为现实,玉声清越脱俗,以玉制成乐器如“玉磬”。陈旸《乐书》中记载:“玉磬,春秋之时,齐侯以玉磬赂晋师,止兵。”

①将玉磬作为化解战争的信物,可见玉磬具有化干戈为玉帛之功效。

“《诗》言‘受小球大球’,盖物之美者莫如玉,而球又玉之美出于自然者也。先王乐天以保天下,因天球以为磬,以其为堂上首乐之器,其声清彻,有隆而无杀,众声所求而依之者也。”

②“晋贺循奏登歌之簴,采玉以造磬;隋苏夔妙达音律,造玉磬献於齐;唐制:宗庙殿庭用玉磬。则玉磬堂上之乐,登歌用焉。”

③据资料记载,认为玉是美的事物,而以玉制成的磬正是体现了天然之美。并且在不同的朝代中,玉磬皆被视为吉祥之物,成为朝廷的“堂上之乐”。

“《开天传信记》曰:太真妃最善击磬、搏拊之音。明皇令采蓝田绿玉为磬,尚方造簨簴流苏之属,皆金钿珠翠珍恠之物杂饰之。”

④在繁华的唐代,玉制之磬也不例外,杨贵妃同样是一位击磬的演奏家,并以“蓝田绿玉”制磬,打造成精美的乐器。

四、玉器、瓷器与古琴音乐

玉器、瓷器是凝固的音乐,中国艺术具有审美的共通性,玉器和瓷器与中国古代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例如古琴音乐。它们非形式上的相似,而是内在气质、美学体现的不谋而合。

古琴强调韵味的体现,讲究寻其“弦外之音,音外之意”,这种“弦外之音”表达了音、意之间的关系,让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成为最终目标。古琴音色具有空灵、恬静之美,其“吟猱”等各种手法的运用形成了琴乐飘逸秀丽、清微淡远的美学意境,产生出一种独特的韵味,蕴含着高洁、恬淡的意趣。

古琴音乐古淡而典雅、旷逸而高贵,与玉器、瓷器旨意殊途同归,皆渗透着一种文人情愫。古琴音乐属文人音乐,好琴之人多出自文人雅士,如“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他“目送归鸿,手挥五弦”,那是“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境界,亦是他崇尚清静、自然的情绪表现。然玉器之润、瓷器之婉、琴音之逸,是中国古代美学特质在艺术上的折射,委实耐人寻味也……

欣赏中国的玉器与瓷器,笔者认为重要的不是追求表面精雕细琢,而更重视内在的文化内涵,需细细揣摩其意境及韵味。此乃中国艺术之最高境界,真正的“大美”是也。

精品赏析--瓷器及玉器工艺品两大专场总览


本期瓷器工艺品板块,精心遴选了1100余件各类文物艺术品,分“瓷器”、“玉器工艺品”两大专场呈现,以期能满足各界藏家的喜好,在仲夏之际为大家奉献一场精彩的拍卖。

2061

清康熙

青花潇湘八景图诗文撇口笔筒

直径18cm

2086

明崇祯

青花人物纹筒瓶

高47.5cm

2296

清雍正

墨地五彩缠枝花卉纹柳叶瓶

高18.5cm

2328

清乾隆

斗彩团菊纹盖罐

高12.2cm

“大清乾隆年制”款、带座

2485

二十世纪

翡翠、白玉、碧玉仕女像一组四件

尺寸不一

带座

翡翠附北京高德珠宝鉴定研究所证书

2814

紫檀嵌银丝端石荷塘图砚

长16cm

“乾隆御玩”款

2846

王东乔藏金农铭端石井田牛纹抄手砚

长16.5

带红木盒

2971

清乾隆

铜鎏金大红司命主像

高20cm

2978

十五世纪

铜鎏金大持金刚像

高43cm

2939

清中期

铜嵌百宝太平有象摆件

高41cm

古玩市场淘瓷器辨伪方法


福州古玩瓷器市场随着中央电视台“走进福建”德化——石狮,以及国家博物馆高仿瓷器在福州博物院展和福建长乐沉船瓷器展。各个媒体先后报道了瓷器收藏的信息,使福州的市民升起玩瓷器热,由于现代瓷器市场早期瓷器较为稀少,大部分现代仿品,新的瓷器工艺品比较多,但市场上高仿的瓷器在福州还是比较畅销,尤其福州星期天古玩早市,一天都能卖出300——400件瓷器,由于福州人崇尚佛教文化,有渊源的历史,因此,佛教瓷器在福州最好卖,市场需求量特别多,货源有限,这些瓷器深受福州人的欢迎。

我收藏瓷器已有20多年的历史,我对德化瓷器独有情钟,共收集了德化观音瓷器,例外,我对熊猫类藏品深感兴趣,共收集到500多件,周末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德化70年代生产的有熊猫图案的瓷器,这种瓷器是八陵形瓷盘,周长7cm,在内盘上方,印有“福建留念”字样,可谓是一件精品,我花了100块买了三件,算是捡漏,福州瓷器市场升温,有河南、江西、莆田、德化古玩商到福州摆摊、开店。尤其是江西景德镇瓷器和福建德化瓷器在福州最受欢迎。

我的收藏经验是:

1、坚持长年累月逛地摊

2、请教老行家,虚心学习

3、多买些残器研究

4、多看有关瓷器鉴定方面的书

5、藏友之间要多交流。

此外辨别古代瓷器,主要是指辨别古代瓷器的窑口,时代真伪和优劣等。中国古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各异,流传在世的即有当时大量烧造的常见品和历代收藏的稀世品,也有一部分后代仿制品。因此,辨别一件器物的年代、窑口,复仿制情况,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了解古代瓷器的起源,发展,演变和消失的规律。熟记每个时代器物主要类型,掌握每一时代古瓷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这是古瓷辨伪所必须具备的。

二、掌握各种瓷器特征演变规律,是正确判断古瓷真伪的重要尺度。特别是对一些特征不明显的瓷器辨别,先断出一个大概年代。

三、要多观察、多看实物,既看注意稀有的珍贵器物,也要仔细观察大量普通器物,可多看些仿品器物,用真品和伪品对照方法,从中发现伪品的不同之处。

古瓷辨伪,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胎釉:每一件器物,从其胎质和釉色中可以初步看出其生产年代及窑口。因不同窑口瓷器所用胎釉含的成分不同,故质地颜色有所不一。宣德时期瓷器,大件器物底部均无釉,露胎处常有“火石红斑”,胎色白中微带灰青,釉泡大而层次多,并有桔皮凹凸纹,清康熙、雍正时所仿的器物则无此特征。

2、纹饰:把握不同时代瓷器的装饰纹样和艺术风格,也是瓷器鉴别的一个重要方法。瓷器上的花纹装饰是随着人们的审美观的不断提高而改变,特别是瓷器作为人民生活中的必须品,纹饰题材来自于人们生活内容,所以时代特点很强。每一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龙是中国瓷器上常用的纹饰之一。各时期龙纹造型都有所不同。元代的龙细颈、鼓腹、瘦尾、三爪;时代的龙则长嘴、眼睛在头部同侧等。元代青花瓷器纹饰层次多,图案复杂,而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图案疏朗,这些都为辨别时提供依据。

3、彩料:瓷器的彩料也因时代而异,不同时期瓷器所采用的颜料质地不一,制法也不同,因而呈色也有明显区别。如元代和明初青花瓷的钴是进口的青花料,颜色深重并有结晶斑点,而明肛中期的青花料是国产青料。

4、工艺:器物烧造方法及成型工艺,烧成温度及使用燃料的不同,在器物上都会有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也是辨伪的一个重要依据。

5、造形:掌握历代瓷器的造型特点及发展演变规律,是辨别瓷器真伪的关健。原始青瓷造型多同青铜器、三国两晋时期瓷器造型由粗矮向瘦长发展,唐代瓷器造型浑厚饱满,宋代造型修长轻盈,元代瓷器造型厚重粗犷,明代造型秀丽古朴,清代瓷器造形制作精美。即使是同一品种,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反应在器物造型处理上也有所不同。例如明代中期的瓶、罐、壶等器物,在腹部都有接胎痕迹,用手抚摸器物腹部感觉非常清楚,而清代以后的同类器物这种特征就很少。后代伪作品因制作过于精细,而忽视这一点,所以这一特点也可作为辨别真伪的一个依据。

6、款识:瓷器款识是用来表明本身的制造年代,但后代多有仿造。不同时期的款识,有不同的书体笔法结构和书写位置及字数等。只要认真体会和对比款识笔法的每一细微之处,就不难辨出真伪。

总之,要掌握这些特征决非一时所能做到的,必须日积月累,长期接触实物,多看、多问、多比,才能找出辨别古瓷的依据。同时,这些特征也并不是绝对和不变的,也必须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在辨别古瓷真伪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因其中有几处类似特征就轻意断真伪,要反复推敲,慎重考虑,才不致真伪混淆,断代模糊。

浅谈瓷器鉴定常见的问题


器鉴定是一门新的学科,随着藏市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收藏队伍,这些初涉收藏因收藏知识还很欠缺,在赝品繁多的藏市很容易上当受骗,藏友要多了解一些鉴藏方面的知识,以免上当受骗。

以瓷器为例,要从多个方面鉴定瓷器,即瓷器的造型、纹饰、胎釉彩、款识、支烧方法。这五方面互为补充,不可偏废,偏重一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鉴定便有误差。多一方面联系起来看,对瓷器的年代、产地的判断,其可靠系数就比较大。下面谈谈四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一、造型及纹饰

造型与纹饰二者密不可分,是鉴定瓷器的关键问题,抓住这两方面鉴定的可靠系数即可达85%,一般来讲,胎、釉、彩、款识、支烧方法只占很小的比重,但在某个时期有些器物则例外。

(1)魏晋南北朝瓷器的造型、纹饰特征

这一时期的瓷器,其造型、纹饰与汉代陶瓷、青铜器有很密切的继承关系。西晋青釉洗,腹部有一条印纹饰,两面帖铺首衔环,具有明显的汉代特征。这类青釉洗出土数量很多。青釉三足尊,也饰有印纹饰,下为三个熊足,两面贴奔兽纹,另两面贴铺首,造型、纹饰也具有汉代特征。造型上多取自汉代铜器、陶器,壶、罐一类器物造型比较矮胖。装饰上也借鉴铜器,多于壶、罐、洗、碗等器物肩、腹部饰一条带状印纹装饰,间饰铺首衔环、兽纹等。

(2)隋、唐、五代瓷器的造型、纹饰特征

隋白釉龙柄双联瓶,可谓北方白瓷的代表。双瓶相联,以龙为柄,龙张口,双双衔住瓶口,造型生动。此瓶胎色较白,质地坚硬,施釉不到底,釉层薄而微微泛黄。

唐代白瓷器物腹部丰满,平底。平底无釉是唐代瓷器的特征,青、白、黑釉都如此。到唐代晚期,出现少量圈足器物。

(3)宋、辽、金、元瓷器的造型、纹饰特征越窑六瓣棱形壶,周身分六等分,通体刻划双复线莲花瓣,与其它窑不一样,是越窑宋代早期常见的形制。

(4)明清瓷器的造型、纹饰特征

明清两代瓷器的造型更加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瓶、罐、壶、盘、碗等器物都有多种形式。青花瓷器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历经四百年盛烧不衰。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青料并由此产生不同的色调效果与风格,这已成为判断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据。

二、胎釉彩与制做工艺

胎釉彩对鉴定瓷器也是至关重要的。以同样造型的黑釉碗为例,从胎色上可以区别是定窑还是北方其它瓷窑的产品。定窑黑釉碗胎色洁白,与白定质地一样,这是其它任何瓷窑所无法比拟的。建阳窑黑釉碗除造型上有自己的特点外,胎也与其它瓷窑产品不同,因其含铁量高,胎呈黑褐色,釉面有兔毫结晶,是兔毫盏的主要产地。耀州窑系的青釉印花碗,陕西、河南、广东、广西都有,造型与纹饰基本相同,但从釉色上看,它们差别各异。广西容县印花碗以氧化铜为呈色剂,釉面呈绿色,少数呈红色,与其他窑使用氧化铁作呈色剂,釉面呈青色釉截然不同。唐三彩首先在河南巩县发现窑址,继而在陕西耀州窑、河北邢州窑陆续发现。从出土与传世的三彩器物看,以巩县窑三彩色调最为艳丽,造型上大同小异。福建浦城窑魂瓶多用褐彩装饰,与其他窑不同。

三、款识

款识指在瓷器上刻划或书写的文字。主要有纪年款、名家款、官家款、明清官窑款识等。纪年款指在器物上直接刻划或书写的年号名称及具体年数,如“赤乌十四年……”虎子,吴“永安三年”谷仓等,可直接了解器物的制作年代。纪年墓出土物也为我们鉴定瓷器提供了准确的下限年代。名家款唐代有邢窑“徐六师记”壶,巩县窑的“杜家花枕”、“裴家花枕”,宋金元磁州窑“张家造”枕。官家款有定窑、耀州窑与越窑带“官”字款器物一百余件;福建建窑“供御”、“进盏”铭文碗。明清官窑款识比较规范化,一般书写“大明××年制”六字与“××年制”四字款。明清两代御窑厂分工极细,多达72道工序,款识由专人书写,字体大体相同。从传世明清两代官窑瓷器可以看出正德后期与嘉靖前期款识字体出于一人之手,除正德、嘉靖四字外,“大明年制”四字完全相同。康熙晚期与雍正早期款识亦为一人所写,大清的“清”字写成“清”。

四、支烧方法

支烧方法对鉴定宋金时期瓷器尤为重要。如定窑首创的覆烧法被江南众多的瓷窑所仿效。刮圈烧法有陕西旬邑窑、耀州窑、山西霍县窑、河曲窑等,以金代瓷器最为常见。支钉烧法在南北方瓷窑广泛使用,有三叉形、圆饼形上凸起若干小钉,圆圈上凸出若干小钉或独立小支钉。数量有三、五、六、七个,多者达十几个,汝窑支痕呈小米粒形,磁州窑为长条形支痕。山西介休与霍县窑白釉器物十分相近,但从支钉数量上可以区分,介休窑为三支钉,霍县窑五支钉。

破解六种常见的瓷器造假手段


当前的文物艺术品收藏市场上,瓷器作为一项收藏大类,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些年,伴随着瓷器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大量的仿品、假货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市场的各个角落。热衷于收藏瓷器的藏友们,大多也都有过“打眼”的痛苦经历,不仅在经济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对于其收藏信心也是一种不小的打击。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文博副研究员、资深瓷器鉴定专家李宗扬,就瓷器造假手段指出,如今市场上的瓷器造假手段多种多样,其中浸色、打磨、酸腐、后挂彩、后挂釉、后接底这六种是现在市场上最为常见的造假手段。

浸色: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瓷器上都会有一些红色的斑,胎子上、釉面上都有,给人以一种年头很长的感觉。其实,这是用高锰酸钾涂在瓷器的胎釉上面所形成的人为做旧效果。除了这种浸色方法以外,有些造假者还会用茶叶水将瓷器放在锅里煮,以增强其色彩陈旧之感,这些均属于浸色的范畴。

打磨:

新烧成的瓷器,火气比较重,表面往往会有一层过于明亮的浮光,俗称“贼光”。为了去掉这些“贼光”,有些造假者就采用打磨的方法。他们一般是用一些粗糙的皮子或者最细号的砂纸在瓷器表面来回进行打磨。类似这种经过人为打磨的瓷器,表面通常会呈现出明显不自然的“亚光”效果,釉面或者彩面上还会出现许多平行的划伤。

酸腐:

为了使新做的瓷器呈现出古旧的效果,除了之前所提到的浸色和打磨以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做旧方法就是酸腐。造假者一般会直接使用氢氟酸涂在瓷釉表面,然后立刻将其冲洗掉,这样就会使瓷釉表面出现轻度的腐蚀,从而达到去“贼光”的效果。

还有的造假者将氢氟酸与水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稀释,然后再把瓷器放入稀释后的氢氟酸溶液中进行慢腐蚀,十多天后再拿出来,也可使“贼光”尽去。经过这种方式进行做旧处理的瓷器,表面往往黯淡无光,呈现出如粗制塑料一般质感。

后挂彩:

后挂彩也是瓷器造假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段。比如经常有那种纯白釉的老瓷器,与彩瓷相比市场价格并不高,于是造假者就在上面画上五彩图案及花纹,以求在市场上卖出更高的价格。因为这种瓷器的胎和釉本身都是老的,只是后加的彩,所以相对来说更容易迷惑购买者的双眼。一般来说,后加彩的瓷器彩面上会出现一些微小的气泡,甚至是一些黑色的小气泡,就像小黑痱子一样。

后挂釉:

后挂釉就是在原有的普通瓷釉基础上再加上一层名贵的釉。比如,雍正白釉瓷器的价钱相对并不太高,造假者就把雍正白釉瓷器上再加一层低温的黄釉,因为雍正黄釉名气比较大,又属于皇家专享的官窑品种,所以可以卖出更贵的价格。与后挂彩类似,如果发现一件瓷器的瓷釉上面有微小的气泡,就要琢磨一下是不是有后挂釉的可能性。

后接底:

由于瓷器的底部在鉴定中非常重要,有时候一看瓷器的底部往往就能知道一件瓷器的具体年代。所以,很多造假者都会试图找一个带款的老瓷器底,尤其是带有官窑款的底,然后接在一个新做的器身上。如果有机会去古玩市场上转一转就会发现,带有官窑款的瓷片价格通常都是非常贵的,尤其是那些带有知名底款的瓷片,价钱能达到几千甚至上万元。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常见器形和特点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常见器形和特点。

1、碗。碗是一种生活器皿,非常常见。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特点是口很大、深腹,小足。有圆底,圈足,平底,实足之分。

2、盒。和碗一样,盒也是一种生活器皿。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盒是由器身和器盖两个部分所组成的,盖子大多是微微鼓起来的,器身和盖子的高度是十分近似的。盒也有很多造型也有很多用途,如果按照造型分类,可以分为圆形、方形、六方形、八方形、瓜形、果形、花形等等……而按照用途进行分类的话就可以分成镜盒、药盒、油盒、香盒、奁盒等等……

3、罐。罐是青白瓷的一个常见器形,它具有平底、圈足、深腹、广口的特征。对于罐来说,有的是配有盖子的,而有的是没有盖子的,纹饰比较简单。

4、瓶。瓶既可以作为陈设品,也可以作为贮存的器皿。一般来说,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瓶的体型十分修长,口小,深腹、底是平的或者是尖的,圈足矮。

景德镇青白瓷主要盛行于宋代,元代前期的青白瓷工艺已经开始下降了,到了元代后期,由于青花瓷的出现以及青白瓷的废品率高等原因,景德镇青白瓷渐渐地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在明朝初期,青白瓷虽然还有生产,但是在当时五彩瓷创烧了,使得青白瓷慢慢地退出了大量生产的行列中,只是作为高档艺术瓷或者仿古瓷来给少数人赏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