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 导航 >

乾隆官窑多孔瓷器鉴赏

乾隆官窑多孔瓷器鉴赏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乾隆官窑瓷器印章鉴别 古代瓷器鉴赏

2020-10-10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乾隆官窑多孔瓷器

清代乾隆时期,虽然瓷业鼎盛,品种亦多不胜数,但中期以后,趋向华丽和花纹繁缛;后期愈显庸俗,艺术感不强,可说工巧规整有余,却欠高雅隽美。

乾隆初期至中期,青花、珐琅彩、粉彩与釉里红等官窑瓷器精品,素来受收藏家及艺术品投资人士注目;其实那时有些创新性的色釉及独特造型官瓷,也值得玩赏。例如上图,为乾官窑烧造的霁青描金花卉七孔瓷花插。其造型与别不同,可以每孔插不同种类花卉。纵使不用作插花,也可当作陈设品欣赏,甚富趣味性。

乾隆时创烧了各种多口瓷瓶。笔者曾见过一件渐变釉金银彩花卉六莲瓷瓶,六个瓶身互相毗连,分别烧六口,口型与附图七孔者大同小异,十分瞩目。乾隆时,甚喜在瓷器上描金或作金银彩,极尽妍丽炫目之能事。

此外,亦曾见乾隆官瓷珐琅彩绘西洋人物双孔合欢瓶,开光外饰胭脂红番莲纹,画工精细如西洋油画;但色彩娇艳,与康熙时珐琅彩最早出现胭脂红之“黄金红”(进口红色料)迥异,康熙时较高贵细润。另有三孔葫芦形霁红瓷瓶,亦为乾隆官窑较独特者。那时期霁红与上述霁青(蓝)相类似,釉面如橘皮;后者属含钴之失透釉。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清乾隆官窑斗彩瓷器精美器形鉴赏


清代斗彩瓷器沿袭明代斗彩瓷器,但是雍正时期在明代斗彩瓷器基础上创新了釉料,所以比明代斗彩瓷器更为精致,到了乾隆时期斗彩瓷器品种增多,已普及到一般生活用瓷。

清乾隆斗彩团花马蹄碗

斗彩团花马蹄碗在清代乾隆年间较为常见。高6.6厘米 口径15厘米 底9厘米敞口、深腹、圈足。胎质细腻,内外壁白釉亮青细腻。外壁口沿下两道青花弦纹,主题纹饰为团形花卉,底饰作错色如意头。装饰多用团形花卉图案,虽布局严谨,但稍显板滞。底落二行六字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官窑款。

清乾隆莲托八宝斗彩盘

莲托八宝斗彩盘胎质细白,胎地轻薄,内外壁均施肥润细腻的亮青白釉。盘外壁斗彩精绘莲托八宝图案,盘内绘有灵芝、花卉等纹饰。青花线条柔细,呈色淡雅,各种彩料精填到位,发色分明,青花与粉彩争奇斗艳,底落二行六字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是一件乾隆斗彩官窑佳器。 高5.4 口径22.2 底径11.9厘米敞口、折腹、圈足内敛,足脊及内沿泛姜黄色。

清乾隆斗彩勾莲八吉祥纹盘

清乾隆斗彩勾莲八吉祥纹盘。胎质细白,釉汁纯净。通高8.5厘米、口径50.5厘米,底径30.5厘米,撇口,弧腹,圈足。内口沿绘海水中珊瑚、犀角、磬、古钱等杂宝图案,内壁绘流云、杂宝图案,盘心饰双凤。外壁绘缠枝花。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6字篆书款

清乾隆斗彩花卉纹尊

清乾隆斗彩花卉纹尊通体以斗彩绘画纹饰,颈部绘花托寿桃,腹部为桃、蝠及莲花纹。撇口、束颈,溜肩、鼓腹,卧足。高9.7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5厘米。瓷器底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篆书款。

清朝乾隆瓷器鉴赏


清代乾隆胎质洁白细润,釉色白中闪青,青花艳丽靛蓝,清新明快,纹饰布局疏朗。中国古代瓷器在清代乾隆时(1736-1795)达到顶峰,以后开始走下坡路了,结束了中国瓷器的辉煌历史。

青花八吉祥宝月瓶

青花八吉祥宝月瓶直口通高48厘米、口径8.3厘米,扁圆腹,腹面微鼓,双螭耳,圈足。因圆腹当中凸出一圆月而得名。瓶口沿下和瓶周边绘回纹,颈与圈足绘缠枝花卉。瓶腹上围绕中心宝相花,绘8朵变形莲瓣纹,每个莲瓣内,分别绘轮、螺、幢、伞、花、瓶、鱼、长八宝纹。底足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篆款。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直口,长颈,丰肩,鼓腹,卧足。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篆款。通体绘9条4爪螭龙。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通高53厘米、口径12.6厘米,底径19厘米釉里红呈色稳定,与青花相互衬托。深浅浓淡和谐。

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

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蒜头口,因器口形制似蒜头,故有“蒜头瓶”之称。通高28.8厘米、口径3.8厘米,底径9厘米细长颈,圆腹,圈足。口沿下绘一周回纹和缠枝莲纹。颈下部与肩部,绘变形莲瓣纹、回纹和如意云头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石榴、枇杷、牡丹、菊花等折枝花果纹。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篆款。图案布局疏朗,错落有致,青花色泽靛蓝浓深,制作精细。因器口形制似蒜头,故有“蒜头瓶”之称。

雍正官窑瓷器鉴赏


清雍正一朝,虽仅存13年,但制瓷工艺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器形之美,可与纤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相提并论,在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方面均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其大器不显厚重,小器隽巧玲珑。不论是器形的比例关系,还是线条、画工,雍正官窑瓷都有很高的标准。尤其是在色釉瓷方面成就卓越,仿古创新,集中国古代色釉瓷之大成,创烧出数十种具有宫廷风格的色釉瓷器,釉色纯正高雅,超凡脱俗,代表雍正官窑的最高水平。

镇江博物馆收藏的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瓷器近百件,有青花、五彩、斗彩以及仿宋代五大名窑及新创的釉色品种,仿古水平极高。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瓷器作一介绍:

青花:

早期青花瓷器风格与康熙晚期相似,中期以后出现模仿明永宣青花瓷,以较浓的青料在纹饰上点染,达到永宣时青料所形成的疵斑。如青花缠枝纹贯耳瓶,高54.5厘米,口径12.3厘米,底径18.2厘米(图1)。长颈,颈部设一对贯耳,折肩,下腹内收,浅圈足。整器绘缠枝花卉纹。底有“大清雍正年制”三行篆书款。胎体精细,重量较轻,修胎一丝不苟,厚薄均匀。釉面光亮莹润,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是少见的仿永宣青花大器。

青花器除了仿明永宣色调浓艳之外,还有仿明成化色调淡雅。如青花缠枝牡丹纹碗,圆唇,深弧腹,圈足。内底、外腹绘缠枝牡丹纹。足内双圈有“大青雍正年制”双行楷书款。高6.6厘米,口径13.1厘米,足径4.6厘米(图2)。青花色调淡雅,图案纹饰轻描淡绘,线条纤细清晰。

五彩:

五彩盛极于康熙时期,而雍正时期的五彩有其独特的面貌,色彩一变前期的浓艳为淡雅,纹饰纤细疏朗。如五彩海石榴纹碗,高6.2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4.4厘米(图3)。敛口,深腹,下腹内收,圈足。碗内心与外壁绘五彩海石榴纹。圈足内有“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海石榴系从伊朗传入,最早出现在唐三彩陶器上,多与宝相花、莲花、葡萄等相配。其形象是在盛开的花朵中心露出饱绽的石榴,被民间视为象征多子的祥瑞之果。

斗彩:

斗彩为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瓷装饰工艺。用青花在胎上勾描出完整构图的纹饰轮廓,然后罩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再于釉上青花轮廓线内填画各种彩料完成彩色图案,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此时斗彩多为仿明成化斗彩品种,有瓶、杯、碗、盘等。如白地斗彩瓜楞直口瓶,直颈,溜肩,瓜楞腹,浅圈足。颈部绘穿花龙纹,腹部为松竹梅等花卉纹。红彩油润,绿彩莹亮明澈,图案布局简洁雅致,器形小巧玲珑。圈足内有“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楷书款。高10.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3.4厘米(图4)。

白地斗彩八吉祥纹高足瓷碗,敞口,深腹,高圈足,圈足中部有一道凸棱。内底心为一“寿”字,口沿下为菱形图案纹,外腹绘八宝纹,近圈足处绘莲瓣纹;足上部为回纹,中间为花卉纹,下部为变体莲瓣纹。圈足内有“大清雍正年制”三行篆书款。高10.8厘米,口径18.4厘米,底径7.4厘米(图5)。八吉祥纹是宗教纹样之一,又称八宝,八吉祥物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双鱼、盘长结,由西藏喇嘛教流传而来。

如何鉴赏官窑瓷器?


清代乾隆珐琅彩鎏金壶。本报记者夏婧见习记者杨晨市价超过50亿元的元明清官窑瓷器哪些最有看头?它们又该如何鉴赏?昨日,专家特意精选出三个朝代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件展品,进行了讲解。元塔式瓶器深得贵族青睐在本次展品中,有一件高98厘米的元代釉里红双龙耳龙纹瓶,是所有展品中最高的一件宝贝。精致的祥云遍布瓶身,红褐色的纹饰点缀瓶口,远远看去古朴典雅,端稳大气,给人一种凛然之感。专家表示,关于元釉中红瓷的鉴定,主要是年代的归属问题,那么如何判定这件宝贝来自元代?“瓶身‘暗刻’的龙爪其实就暗藏玄机。”该藏品的收藏者、中石国际集团副董事长赵大伟告诉记者,元代龙纹饰只有“三爪”,而明、清时期龙爪才增至“四爪”、“五爪”。此外,瓶身的颜色也含有元代釉的重要特征,“元代窑烧制的釉里红器物极为稀少,元釉的红色也并不纯正,多呈灰红或红中带褐。”赵大伟说。记者注意到,该双耳瓶胫足外撇,颈部上半段贴有龙头双耳,颈部下半段凸塑一小一大重叠的圆棱边,形同两层塔檐结构。“此塔式瓶器的形状也是元瓷中特有的造型,在元代颇得上层贵族青睐。”赵大伟介绍,其瓶口可以看到盐分氧化所导致的陈旧感,纯手工技艺的痕迹更体现其珍稀价值。明甜白釉中藏着龙与凤明代永乐窑出品的瓷器中,最著名的要属甜白釉。本次展览正好有这样一件珍宝—明代永乐甜白釉瓶。莹润的白釉,流畅的线条,让观者无不惊叹。“甜白釉极为莹润,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单国强介绍,永乐白釉的脱胎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据考证,甜白釉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由于胎体很薄,故格外莹润,给人一种“甜”的感受。因其在《陶录》中被释为甜净之意,故名“甜白”,其中以碗、盘、小壶、高足杯、梅瓶最为多见。恍眼一看现场这尊白釉瓶,纯净透白,几乎能照见人影。但靠近仔细端详,一条蜿蜒盘旋的龙在瓶身处若隐若现。顺势往下看,一只涅槃的凤凰又会映入眼帘。“这种在薄胎上‘暗刻’的龙凤纹饰是甜白釉中最珍贵的。”单国强说。清珐琅彩瓷像个顽皮的小人儿“哇!这个水壶好萌啊!”市民萧梦妮指着展柜内的鎏金壶发出惊叹。记者看到,该壶高约46厘米,其形态像个搔首弄姿的小人,壶身仿佛人的身体,壶把和壶嘴好似两只小手,一只插在腰间,一只高举过头,“萌”态可掬。“这壶可不是普通的水壶,它是皇帝斟酒用的。”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称,鎏金壶可追溯至清代乾隆年间,其属于“珐琅彩”—清代宫廷御用的一种极为精细的瓷器装饰工艺。据文献记载,“珐琅彩”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匠师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盛行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其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雷从云介绍,瓶身上缠枝莲花、菊花等纹饰有吉祥之意,而瓶身上细腻的“匝道”纹也是清代独有的特殊工艺,目前已经无人能仿造出这种神韵。

清代乾隆不同龙纹瓷器鉴赏


清代乾隆龙纹瓷器虽然少了康熙和雍正两朝的霸气,但是仍然生龙活虎,向上飞腾之状,只是到了晚期稍有老态龙钟之态,看清乾隆不同龙纹瓷器。

清乾隆 青花红彩龙纹大缸

高46 口55 底31厘米

清乾隆 青花红彩龙纹大缸宽弧口沿、腹部弧度小、收底,平底微凸呈一饼形状;胎坚细,通体施白釉,釉面光亮匀净,微发青;外壁口沿下有一行 “大清乾隆年制”楷书官窑款。口沿上用红彩描绘菊花;外腹壁则用青花结合红彩精绘五条正面、侧面龙,形态不一、雄壮威猛,在怒涛凶涌的大海上穿行于祥云之间。

龙缸装饰手法系采用青花勾勒图案轮廓再填以红彩突出主题纹饰,工艺精妙。此种器身绘制龙纹的大缸是专为宫廷使用而定制,称为龙缸。其造型庞大规整,烧制难度高,成品少。因此清末《景德镇陶歌》称咏:“龙缸有供自前朝,风火名仙为殉窑。博得一身烟共碧,至今青气总凌霄”,足见其烧制工艺的艰难。

清乾隆 青花胭脂红彩龙纹盘

高2.9 口15.5 底 9.3厘米

清乾隆 青花矾红彩九龙盘撇口、浅腹、圈足、足脊浑圆。胎细白轻薄。施白釉,盘中绘紫红彩龙纹,口沿有青花如意纹;盘外壁绘五蝠(福)衔授纹,底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官窑款。

胭脂红又称金红、洋红等。是一种带紫色调的粉红色,犹如胭脂一般,故称“胭脂红”。它以金为发色剂,创烧于康熙年间,雍正、乾隆两朝较为流行,是一种名贵颜色釉。

清乾隆 青花矾红彩九龙盘

高3.8 口17.5 底11.4厘米

圆唇、浅腹、大圈足;胎细白坚致;粉白釉,釉面滋润;盘内底及口沿处各有二道青花弦纹;采用青花与矾红彩相结合装饰手法,即先用青花勾勒纹饰轮廓初烧,复以矾红彩填入龙纹二次烧成。整器可见栩栩如生之矾红彩蛟龙腾跃于波涛翻腾的青花海面上。龙头为巨角短额,长嘴闭口,龙身细长,龙脊有锯齿纹,五爪;盘外壁绘海水及九条形象各不相同的龙纹。口沿外下及圈足外分别绘钱纹及弦纹,底落 “大清乾隆年制” 青花无框篆书官窑款。

青花与红彩虽在明宣德以前已经成熟,但都是单独彩绘的品种,将这两种装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的新工艺则始见于明宣德朝。清雍正、乾隆朝则十分流行,此盘即是其中的上乘之作,应是皇帝用来喜庆祝寿的器皿。

清乾隆 青花龙纹盘

高3.4 口16.5 底9.9厘米

清乾隆 青花龙纹盘盘尖唇、撇口、圈足、足脊略尖;盘内底、口沿及圈足处各有二道青花弦纹。盘内绘青花火云立龙纹,外壁相对绘有火云游龙纹;胎质细白,胎体精细轻薄,制作规整;青花色泽淡雅沉静,纹饰清晰。底书“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是件乾隆官窑器。

雍正官窑斗彩瓷器鉴赏


清代雍正《档案》中多次记载了雍正官窑为成化斗彩盖嫩补配峭盖的事情,这些补配的罐盖与原器无论是色彩还是形状都十分接近。雍正斗彩仿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洞石花蝶罐等有些几乎可以乱真。这是对雍正官窑斗彩瓷器最高的评价,也是对清代瓷器的评价。带你鉴赏一下雍正斗彩官窑瓷器。

1.清代雍正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在瓷器上尤其是。雍正王朝的斗彩瓷器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模仿、仿制成化的斗彩瓷器。这些仿古瓷器在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除个别品种外,都能与院藏的成化斗彩瓷器相对证。

2.在雍正时期,斗彩瓷器址突出的成就是将青花与粉彩合绘千一身。使彩瓷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制瓷工艺和绘画技巧,造型与装饰也有了许多新的开拓和创新,使斗彩瓷器更加繁荣兴旺。

3.雍正斗彩的另一个贡献,是把粉彩运用到斗彩的装饰之中。此种填彩摒弃了传统五彩的填彩工艺,采用康熙晚期出的釉L新彩—粉彩。粉彩是一种含有“玻璃白”的彩料。它是在进口珐琅彩料的墓础上,由清宫造办处研制而成。“玻璃 白”是一种乳浊剂,与其他着色剂配合使用。可以使各色彩料呈现出一种深浅不一、层次分明的多种色阶,给人以温文尔雅的装饰效果。

4.雍正斗彩瓷器无论从造型设计还是瓷器纹饰布局、色彩搭配以及填彩工艺,均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此时的斗彩继续沿 用了填彩的装饰方法,与从前的装饰所不同的是,青花线内所峨彩料,填彩准确,工整细腻,不越边线,亦无端填,在有限的青花框内,将彩料进行渲染和烘托,改变了明代双线平涂的局限,使纹饰更加清逸秀丽。

乾隆官窑粉彩瓷器目前价值如何


粉彩是清代彩瓷品种之一,始创于康熙年间,雍正、乾隆朝盛行,它以柔和细腻见长,有别于五彩的强烈光彩,称为“软彩”。彩料中由于掺入铅粉,绘制时用分水法冲淡的色调,具有粉润秀雅的艺术风格,它善于表现形象的质感,对花叶蓓蕾、翎毛花卉的描绘注重工细,并使图案有阴阳向背的效果。雍正粉彩器以柔丽淡雅而名重一时,乾隆粉彩器则以色彩浓艳明丽,纹饰繁缛而闻名,尽显御用器的奢靡之风。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价乾隆瓷器有:“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的感叹。

藏品名称:粉彩缠枝花卉蝠纹双耳瓶(二件)

藏品年代:清乾隆

成交价格:515万

2010年瀚海成交作品。

藏品描述:瓶为浅圈足鼓腹,颈部细长配以小双贯耳,唇口微微外翻。瓶型线条简洁流畅,尽显富贵典雅之态。圈足外侧粉彩绘卷草纹为边饰,瓶腹上下部分以青花和粉彩绘蕉叶纹和如意云头纹为辅助纹饰,瓶腹中心以青花和粉彩绘大朵缠枝莲,矾红绘蝙蝠纹,有福气连连之美好寓意。颈部和双耳亦以青花和粉彩绘缠枝莲纹,口沿外侧粉彩绘如意云头纹。瓶自下而上共绘七层纹饰,每层图案之间,再以金彩绘边线作为间隔。此对瓶的整体图案布局紧凑,却并不给人密不透气之感。

藏品名称:粉彩花卉双耳瓶

藏品年代:清乾隆

成交价格:517万

2012年瀚海成交作品。

藏品描述:瓶撇口,束颈,圆腹,圈足外撇。颈部左右饰螭龙双耳。瓶身绘粉彩折枝花卉纹饰,花叶姿态婉转柔美,色泽淡雅悦目,惟妙惟肖。颇具工笔水墨画之意蕴,构图绮丽巧妙,折枝纹自瓶身自然延伸至颈部,使整个瓶身浑然一体,极富艺术效果。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一种釉上彩绘方法。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烘烤而成。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始见于康熙晚期,后历朝流行不衰。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极强的美感。

藏品名称:粉彩蝠桃纹折沿盆

藏品年代:清乾隆

成交价格:537万

2009年中贸成交作品。

藏品描述:折沿,菱花口,弧壁,浅腹,平底。器粉彩绘制,内底为蝠桃图,一株茁壮苍葱的桃树,上结有九枚硕桃,五蝠飞翔,图案寓有“蟠桃献寿”之意。折沿处为八宝纹,内外壁为云蝠纹。口沿,足墙涂以金彩为饰。“蝠桃图”绘有一株枝繁叶茂的桃树,硕果累累,不禁使人想起“南山仙桃大如牛,一食能益千年寿”的佳句。桃为蔷薇科落叶果木,桃的果实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动人的记载。如在西王母花园里有仙桃一棵,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食一枚可增寿六百年。当仙桃成熟时,西王母邀各路神仙举行蟠桃宴会。

乾隆官窑青花盘赏析


乾隆官窑青花盘

乾隆官窑青花盘

文\本刊特约撰稿 何 翔 李有骨

在南海出水的海瓷中,绝大部分是历代民窑生产的外销瓷,这件清乾隆官窑缠枝菊花纹淡描青花折沿盘的神秘出水,曾引起人们的好奇和热议。

在南海出水的海瓷中,绝大部分是历代民窑生产的外销瓷,真正能够确定为官窑器的,极其稀少。海南藏家的这件出水清乾隆官窑缠枝菊花纹淡描青花折沿盘,曾引起人们的好奇和热议:

有人认为,官窑瓷只限宫廷使用,除皇帝赏赐外,即使皇亲国戚也不能直接从御窑厂中得到,私自流出御窑厂者,都有杀头之罪,古代沉船中不可能有官窑瓷器。

也有人认为,无论从工艺、绘画还是款识,这只青花盘都应是乾隆官窑之物,但从海里出水却让人费解。

还有人认为,该盘可能是景德镇落选官窑,被人偷出御窑厂,然后卖到国外,在外商回国途中,轮船失事,沉入海底。种种疑惑,诸多猜想,不一而足。

为弄清这件出水乾隆官窑的历史渊源,有专家查阅大量资料,试图梳理出它的传承脉络。

官窑瓷器,特征典型

何为官窑器?著名央视鉴宝专家蔡国声老师在《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中指出:“所谓官窑器就是专指明清两代,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精美无瑕的专供皇室享用的,或者供皇室来赏赐,或者馈赠的一种精美的瓷器,我们称之为官窑器。”

可见官窑器分两类,一类是皇宫陈设和皇室生活用瓷,称为御用器;一类是皇帝赏赐给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以及外国使团的,称为赏赉器。

中国的封建朝廷,往往把方国送来的物品称为“进贡”,而把自己回赠的物品称作“赏赉”,在用词遣名上也表现出“天朝上国”的思想。

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十三年,督陶官唐英在向皇宫上交1.9万余件上等瓷器的同时,还有7万多件落选的次等瓷器也一起送往京师“以备赏用”。乾隆时期管理内务府的庄亲王允禄曾有奏折说,次色瓷器虽有瑕疵,但在民间也算是上好的美器。这些记载,进一步佐证了皇帝赏赐给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以及外国使团的“赏赉器”,同样也是官窑器,只不过“赏赉器”是落选的次等官窑罢了。所以,外国使团得到赏赉官窑瓷器并搭乘贸易商船回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其次,乾隆一朝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号称太平盛世。瓷器生产空前繁荣,官窑瓷器普遍精美,一是因为乾隆本人提倡,二是因为督陶官唐英的督造。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职到景德镇督办官窑30年,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他督造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乾隆官窑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特别是淡描青花,因笔触非常少,对画工要求非常高。所以,淡描青花在乾隆朝数量不多,流传下来的就更少。

再次,该盘为标准的八寸盘,盘折沿口,浅弧腹,矮圈足,通体纹样以淡描青花绘就,其发色青翠艳丽,浓淡有致。盘内外壁通绘缠枝菊花纹,折沿面绘6组牵牛花,其花朵或含苞,或绽放,风姿各异,气质清新。盘心绘以菊花纹样,委婉多姿、鲜活逼真、富有动感。足内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规范工整、横平竖直、章法严谨、字体稳重,乾隆官窑款特征明显。

此盘造型秀雅,制作规整,胎体细腻,厚薄匀称,从尚存的一点釉可以看出白釉莹润,青花发色浓淡相间,浓则鲜艳,淡而素雅。修胎讲究,足根圆润,为清代足际最规整的“泥鳅背”,充分体现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巅峰水准。

国礼尚瓷,自古就有

礼品是忠信、义理的象征,是“礼貌”的物质具体化。《礼记》中说:“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所谓地财,是指本国土地的出产物,如稻粟谷黍、桑蚕柳植,甚至是掘山攻玉,抟土冶陶。因为在封建社会里,最高统治者莫不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地财的丰富,足已炫耀其领土的广阔、物质的丰裕、国力的强盛。

早在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就提出了“物扬海外”的外事主张,其用意就是要凭借物扬海外的主张,力图实现万国来朝的政治目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设于地财”理念基础。瓷器,便就成了历代王朝物扬海外的首选品,并得到历代天家贵胄的共识,由此延伸,就形成了“国礼尚瓷”的传统观念。清朝康熙皇帝在接见罗刹国大使时就说过:“泱泱中华,物产王土,万国来朝,仅一瓷一布,足以令其为之膛目,惊羡不已。”表现出强烈的优越感和自信心。

明代以前,宫廷用瓷和赏赉往往从民间征御。皇帝征御的瓷器,大致用于三个方面:一是供皇帝宫廷的“御用”,包括赏赐给功臣勋爵:二是作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回赠礼品;三是用于对外贸易的商品交换。

到明代设立了御窑厂制度后,宫廷用瓷和赏赉都由御窑厂专门烧制,不再从民间征御瓷器。

到清代,景德镇烧造的国家礼品瓷更是“形式奇巧妙,岁无定样”,而且是“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储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各务极其胜”。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诏令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大量御用瓷中,有不少是用来赠送给觐朝贺喜的外国使团的,这也是为什么南亚和中亚很多国家皇室收藏不少“清三代”官窑瓷的一个重要原因。

回赐瓷器,乾隆朝最多

朝贡制度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处理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之一,甚至在明清两朝厉行海禁时期成为中外交往的惟一模式。在朝贡制度中,与朝贡国“奉表纳贡”相对应的,是中国朝廷对朝贡国国王的册封和赏赐。

朝贡贸易是朝贡制度的物质基础。从经济角度看,贡、赐之间,即是一种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关系。除此之外,朝贡贸易还包括朝贡制度下的互市在内,这才是朝贡贸易的主体部分。

清初秉承明朝前期的朝贡贸易政策,有贡才有市,非入贡不许互市。所以,朝贡国之所以朝贡,主要还是为了贸易,清廷对朝贡国的“赏赐”一直秉承“薄来厚往”的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雍正和乾隆两朝,清廷对朝贡国的赏赐逐渐增加,并通过加赐、特赐这两种方式,使“薄来厚往”的这一对外交往传统原则得以体现。这是雍正、乾隆年间朝贡国数量及朝贡次数有所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钦定大清会典》记载,清代雍正以前未看到赏赉瓷器的记录。从乾隆朝开始,瓷器为主要回赐物,而又以乾隆朝为盛,嘉庆朝则大减,以后回赐物中就鲜有瓷器了。这与乾隆皇帝的自信与爱瓷,以及清代官窑瓷自乾隆之后逐步走向衰落有关。因此在古代沉船中出现乾隆官窑瓷器的概率是最大的。

即便如此,尽管乾隆朝赏赐给朝贡国不少官窑瓷器,但相对于数量庞大的外销瓷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尤其是一艘载有几十万件瓷器的古代沉船上,也不过几十件官窑器,经碰撞、挤压和长期的海水腐蚀,能完整出水的更是少之又少。据此,可以推断这件出水青花盘的珍稀程度了。

相关推荐